CN217336283U - 一种新型多源自供电集成电路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多源自供电集成电路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36283U
CN217336283U CN202220965713.1U CN202220965713U CN217336283U CN 217336283 U CN217336283 U CN 217336283U CN 202220965713 U CN202220965713 U CN 202220965713U CN 217336283 U CN217336283 U CN 2173362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grated circuit
circuit board
board main
main par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6571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学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uah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ah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ah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ah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6571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362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362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362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电路板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多源自供电集成电路板,所述集成电路板主体的一侧从前到后分别设置有光伏太阳能电池和射频能源采集天线,且集成电路板主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备用盒,所述备用盒的内部设置有备用电池,所述射频能源采集天线、光伏太阳能电池与备用电池均通过连接线与集成电路板主体连接,所述集成电路板主体的底部对称设置有防护板。本实用新型增加备用电池作为备用电源,可实现射频能源采集天线与光伏太阳能电池和备用电池三者为集成电路板主体提供的电源,这样能够使得集成电路板主体的电源不断,保证其正常运行,该设置可便于拆卸其内部的备用电池,使得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多源自供电集成电路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电路板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多源自供电集成电路板。
背景技术
集成电路板就是在一块较小的单晶硅片上制作许多晶体管及电阻器、电容器等元器件,并按照多层布线或隧道布线的方法将元器件组合成完整的电子电路,其按照功能可分为模拟机床电路板与数字集成电路板两大类,按照制作工艺可分为半导体和薄膜两大类,按照导电类型不同可分为双极型和单极型。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多源自供电集成电路(授权公告号 CN205248265U),该专利技术通过一体化的光伏太阳能电池和射频能源采集天线形成多能源采集系统,可以作为该自供电模块上的唯一电源或者备用电源,该专利采用两种方式供电,避免供电不稳定性的问题,但是,在其供电过程中也会由于外部因素导致断电,这样就会影响使用,并且集成电路板在使用时容易发生震动,这样会导致其使用寿命降低。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新型多源自供电集成电路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多源自供电集成电路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多源自供电集成电路板,包括集成电路板主体,所述集成电路板主体的一侧从前到后分别设置有光伏太阳能电池和射频能源采集天线,且集成电路板主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备用盒,所述备用盒的内部设置有备用电池,所述射频能源采集天线、光伏太阳能电池与备用电池均通过连接线与集成电路板主体连接,所述集成电路板主体的底部对称设置有防护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备用盒的外部设置有盖板,且备用盒的前表面对称设置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盖板的前表面对称设置有第二固定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一侧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部对称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有卡块,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侧开设有与卡块相互对应的卡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块的上表面设置有拉板,所述弹簧在固定槽的内部对称设置有两组,所述卡槽的长度为卡块长度的一半。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护板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防护垫,且防护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防护垫,所述第一防护垫与第二防护垫的材质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护板的内部贯穿安装有导热杆,所述导热杆的一端连接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的一侧开设有散热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增加备用电池作为备用电源,可实现射频能源采集天线与光伏太阳能电池和备用电池三者为集成电路板主体提供的电源,这样能够使得集成电路板主体的电源不断,保证其正常运行,并且利用固定槽内部对称设置的弹簧的作用,可使得卡块嵌入到卡槽的内部,从而可将盖板与备用盒卡合安装,该设置可便于拆卸其内部的备用电池,使得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
2、利用防护板内侧设置的第一防护垫与其底部设置的第二防护垫的作用,可提高集成电路板主体的抗震性,可对集成电路板主体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发生震动导致集成电路板主体发生损坏,并且利用导热杆的作用,可将集成电路板主体产生的热量进行传导,并通过散热板散发,从而还能够起到一定的散热的作用,增加集成电路板主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新型多源自供电集成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一种新型多源自供电集成电路板中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一种新型多源自供电集成电路板中导热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射频能源采集天线;2、备用电池;3、备用盒;4、集成电路板主体;5、光伏太阳能电池;6、连接线;7、防护板;8、盖板;9、第一固定板;10、第二固定板;11、拉板;12、卡块;13、卡槽;14、固定块;15、固定槽;16、弹簧;17、第一防护垫;18、散热板;19、第二防护垫;20、导热杆。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新型多源自供电集成电路板,包括集成电路板主体4,集成电路板主体4的一侧从前到后分别设置有光伏太阳能电池5和射频能源采集天线1,且集成电路板主体4的上表面设置有备用盒3,备用盒3的内部设置有备用电池2,射频能源采集天线1、光伏太阳能电池5与备用电池2均通过连接线6与集成电路板主体4连接,备用盒3的外部设置有盖板8,且备用盒3的前表面对称设置有第一固定板9,盖板8的前表面对称设置有第二固定板10,第二固定板10的一侧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固定块14,固定块14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15,固定槽15的内部对称设置有弹簧16,弹簧16的一端连接有卡块12,第一固定板9的一侧开设有与卡块12相互对应的卡槽13,卡块12的上表面设置有拉板11,弹簧16在固定槽15的内部对称设置有两组,卡槽13的长度为卡块12长度的一半,本实用新型增加备用电池2作为备用电源,可实现射频能源采集天线1与光伏太阳能电池5和备用电池2三者为集成电路板主体4提供的电源,这样能够使得集成电路板主体4的电源不断,保证其正常运行,并且利用固定槽15内部对称设置的弹簧16的作用,可使得卡块12嵌入到卡槽13的内部,从而可将盖板8与备用盒3卡合安装,该设置可便于拆卸其内部的备用电池2,使得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
在图1、图4和图5中:集成电路板主体4的底部对称设置有防护板7,防护板7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防护垫17,且防护板7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防护垫19,第一防护垫17与第二防护垫19的材质相同,防护板7的内部贯穿安装有导热杆20,导热杆20的一端连接有散热板18,散热板18的一侧开设有散热孔,利用防护板7内侧设置的第一防护垫17与其底部设置的第二防护垫19的作用,可提高集成电路板主体4的抗震性,可对集成电路板主体4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发生震动导致集成电路板主体4发生损坏,并且利用导热杆20的作用,可将集成电路板主体4产生的热量进行传导,并通过散热板18散发,从而还能够起到一定的散热的作用,增加集成电路板主体4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实用新型增加备用电池2作为备用电源,可实现射频能源采集天线1与光伏太阳能电池5和备用电池2三者为集成电路板主体4提供的电源,这样能够使得集成电路板主体4的电源不断,保证其正常运行,并且设置在备用盒3内部的备用电池2可快速拆卸,在拆卸时,只需将卡块12上表面设置的拉板11向第二固定板10的方向移动,这时会使得卡块12的一端从卡槽13的内部移出,同时会使得卡块12的另一端进入到固定槽15的内部,这样就会使得固定槽15内部设置的弹簧16受到挤压发生形变,此时就可将盖板8打开,使得将备用电池2进行拆卸,该设置可便于拆卸其内部的备用电池2,使得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而在集成电路板主体4的下表面对称设置有防护板7,并在防护板7的内侧设置的第一防护垫17,同时在防护板7的其底部设置的第二防护垫19的作用,该第一防护垫17与第二防护垫19的材质相同,这样可提高集成电路板主体4的缓冲抗震性,可对集成电路板主体4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发生震动导致集成电路板主体4发生损坏,并且利用导热杆20的作用,该导热杆20的一端与集成电路板主体4的侧面接触,这样可将集成电路板主体4产生的热量进行传导,并通过散热板18散发,从而还能够起到一定的散热的作用,增加集成电路板主体4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新型多源自供电集成电路板,包括集成电路板主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电路板主体(4)的一侧从前到后分别设置有光伏太阳能电池(5)和射频能源采集天线(1),且集成电路板主体(4)的上表面设置有备用盒(3),所述备用盒(3)的内部设置有备用电池(2),所述射频能源采集天线(1)、光伏太阳能电池(5)与备用电池(2)均通过连接线(6)与集成电路板主体(4)连接,所述集成电路板主体(4)的底部对称设置有防护板(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多源自供电集成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备用盒(3)的外部设置有盖板(8),且备用盒(3)的前表面对称设置有第一固定板(9),所述盖板(8)的前表面对称设置有第二固定板(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多源自供电集成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板(10)的一侧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固定块(14),所述固定块(14)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15),所述固定槽(15)的内部对称设置有弹簧(16),所述弹簧(16)的一端连接有卡块(12),所述第一固定板(9)的一侧开设有与卡块(12)相互对应的卡槽(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多源自供电集成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12)的上表面设置有拉板(11),所述弹簧(16)在固定槽(15)的内部对称设置有两组,所述卡槽(13)的长度为卡块(12)长度的一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多源自供电集成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7)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防护垫(17),且防护板(7)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防护垫(19),所述第一防护垫(17)与第二防护垫(19)的材质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多源自供电集成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7)的内部贯穿安装有导热杆(20),所述导热杆(20)的一端连接有散热板(18),所述散热板(18)的一侧开设有散热孔。
CN202220965713.1U 2022-04-22 2022-04-22 一种新型多源自供电集成电路板 Active CN2173362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65713.1U CN217336283U (zh) 2022-04-22 2022-04-22 一种新型多源自供电集成电路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65713.1U CN217336283U (zh) 2022-04-22 2022-04-22 一种新型多源自供电集成电路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36283U true CN217336283U (zh) 2022-08-30

Family

ID=82948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65713.1U Active CN217336283U (zh) 2022-04-22 2022-04-22 一种新型多源自供电集成电路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362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58112B (zh) 一种圆柱型电池模组
US20160118935A1 (en) Photovoltaic modules including external bypass diodes
CN217336283U (zh) 一种新型多源自供电集成电路板
ITMI950829U3 (it) Apparecchio elettrico
JP2917216B1 (ja) 熱発電ユニット並びに該ユニットを用いた熱発電時計
CN212113957U (zh) 一种安全性高的蓄电池
CN212230419U (zh) 一种结构稳定且散热的tvs
CN211429183U (zh) 一种用于保护变流器模块的装置
CN218633995U (zh) 一种手机主板的高效散热结构
CN108601200B (zh) 一种多层印制线路板
CN113013937A (zh) 一种电容模组的均衡模块及其散热方法
CN215120728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光伏电气箱
CN215600860U (zh) 一种市电直流电源用保护装置
CN213072433U (zh) 一种低频高压发生器
CN220123240U (zh) 一种电池保护板的外壳体结构
CN215818886U (zh) 一种电力使用的微电子组件
CN218831025U (zh) 一种多功能电源板封装设备
CN214041500U (zh) 一种多功能电能计量箱
CN210790921U (zh) 一种炼化工具盒
CN220673728U (zh) 分体式光伏接线盒
CN215991334U (zh) 一种多种接口模式的嵌入式ktv主控板
CN216218281U (zh) 一种发电储能调峰搭载装置
CN213880561U (zh) 基于大功率均流电路的分层组接式电源模块
CN216217695U (zh) 一种开关电源模块的pcb结构及开关电源模块
CN218335408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便携充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