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73728U - 分体式光伏接线盒 - Google Patents

分体式光伏接线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73728U
CN220673728U CN202321277643.1U CN202321277643U CN220673728U CN 220673728 U CN220673728 U CN 220673728U CN 202321277643 U CN202321277643 U CN 202321277643U CN 220673728 U CN220673728 U CN 2206737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plate
junction box
accommodating cavity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7764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秀华
沈文忠
许国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127764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737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737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737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分体式光伏接线盒,包括第一接线盒,第二接线盒、第三接线盒、第一导线、第二导线、正极连接器以及负极连接器,第一接线盒的一侧通过第一导线连接负极连接器,第三接线盒通过第二导线连接正极连接器;第一接线盒具有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内设有第一二极管模块和第一辅助散热组件;第二接线盒具有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内设有第二二极管模块和第二辅助散热组件;第三接线盒内具有第三容纳腔,第三容纳腔内设有第三二极管模块和第三辅助散热组件。本实用新型可提高散热效果,延迟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分体式光伏接线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体式光伏接线盒。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板是串联连接在一起的电池片组,接入接线盒,将电流进行汇集。光伏接线盒是介于太阳能电池组件构成的太阳能电池方阵和太阳能充电控制装置之间的连接装置,其主要作用是连接和保护太阳能光伏组件,将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力与外部线路连接,传导光伏组件所产生的电流。光伏接线盒分为一体式接线盒和分体式接线盒,使用时均需要固定在光伏组件上。二极管是光伏接线盒内的核心部件,用来做单向电流导通的电子元器件。由于二极管是整个光伏系统内最易发热的部件之一,故光伏接线盒的散热问题亟需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分体式光伏接线盒,旨在提高散热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分体式光伏接线盒包括第一接线盒,第二接线盒、第三接线盒、第一导线、第二导线、正极连接器以及负极连接器,所述第一接线盒的一侧通过所述第一导线连接所述负极连接器,所述第三接线盒通过所述第二导线连接所述正极连接器;
所述第一接线盒具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内设有第一二极管模块和第一辅助散热组件;
所述第二接线盒具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内设有第二二极管模块和第二辅助散热组件;
所述第三接线盒内具有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三容纳腔内设有第三二极管模块和第三辅助散热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线盒包括第一盒体、第一盖体以及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盒体和所述第一盖体可拆卸连接,并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安装板可拆卸地设于所述第一盒体背离所述第一盖体的一侧;所述第一二极管模块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二极管模块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的第一二极管芯片、第一正极板和第一负极板,所述第一正极板和所述第一负极板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二极管芯片的两侧,所述第一正极板与所述第一导线连接,所述第一负极板与所述第一辅助散热组件连接;
所述第一正极板和/或所述第一负极板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安装板面向所述第一二极管模块的一侧设有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
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侧边缘设有第一防反部,所述第一正极板和/或所述第一负极板对应所述第一防反部设有第一防反孔,所述第一防反部穿设于所述第一防反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辅助散热组件包括第一散热件和第一散热安装块,所述第一负极板背离所述第一二极管芯片的一端设有第一散热连接部,所述第一散热连接部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散热安装块的一部分插设于第一定位孔内,且所述第一散热安装块与所述第一负极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散热件与所述第一散热安装块贴合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线盒包括第二盒体、第二盖体以及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盒体和所述第二盖体可拆卸连接,并围合形成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安装板可拆卸地设于所述第二盒体背离所述第二盖体的一侧;所述第二二极管模块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的第二辅助散热组件的数量为两个;
所述第二二极管模块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的第二二极管芯片、第二正极板和第二负极板,所述第二正极板和所述第二负极板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二极管芯片的两侧,所述第二正极板与一个所述第二辅助散热组件连接,所述第二负极板与另一个所述二辅助散热组件连接;
所述第二正极板和/或所述第二负极板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安装板面向所述第二二极管模块的一侧设有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柱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
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一侧边缘设有第二防反部,所述第二正极板和/或所述第二负极板对应所述第二防反部设有第二防反孔,所述第二防反部穿设于所述第二防反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二辅助散热组件包括第二散热件和第二散热安装块;所述第二负极板背离所述第二二极管芯片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正极板背离所述第二二极管芯片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二散热连接部,所述第二散热连接部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散热安装块的一部分插设于第二定位孔内,且所述第二负极板和所述第二正极板分别与一所述第二散热安装块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散热件与所述第二散热安装块贴合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接线盒包括第三盒体、第三盖体以及第三安装板,所述第三盒体和所述第三盖体可拆卸连接,并围合形成所述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三安装板可拆卸地设于所述第三盒体背离所述第三盖体的一侧;所述第三二极管模块位于所述第三容纳腔内,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三安装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二极管模块包括设于所述第三容纳腔内的第三二极管芯片、第三正极板和第三负极板,所述第三正极板和所述第三负极板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三二极管芯片的两侧,所述第三负极板与所述第二导线连接,所述第三正极板与所述第三辅助散热组件连接;
所述第三正极板和/或所述第三负极板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安装板面向所述第三二极管模块的一侧设有第三定位柱,所述第三定位柱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内;
所述第三安装板的一侧边缘设有第三防反部,所述第三正极板和/或所述第三负极板对应所述第三防反部设有第三防反孔,所述第三防反部穿设于所述第三防反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辅助散热组件包括第三散热件和第三散热安装块,所述第三正极板背离所述第三二极管芯片的一端设有第三散热连接部,所述第三散热连接部设有第三定位孔,所述第三散热安装块的一部分插设于第三定位孔内,且所述第三散热安装块与所述第三正极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散热件与所述第三散热安装块贴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采用分体式结构布局,设置第一接线盒、第二接线盒和第三接线盒分别对应光伏组件一组电池串,对该组电池串实施保护;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用于光伏组件的电力输出,负极连接器和正极连接器用于实现串联或并联。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第一接线盒内设置第一辅助散热组件、第二接线盒内设置第二辅助散热组件以及第三接线盒内设置第三辅助散热组件,可分别对第一二极管模块、第二二极管模块、第三二极管模块起到辅助散热作用,提高散热效果,延迟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光伏接线盒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去掉第一盖体、第二盖体和第三盖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第二接线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第二容纳腔内所容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第一接线盒;1a、第一容纳腔;11、第一二极管模块;111、第一二极管芯片;112、第一正极板;113、第一负极板;1131、第一散热连接部;12、第一辅助散热组件;121、第一散热件;122、第一散热安装块;13、第一盒体;14、第一盖体;15、第一安装板;151、第一定位柱;152、第一防反部;
2、第二接线盒;2a、第二容纳腔;21、第二二极管模块;211、第二二极管芯片;212、第二正极板;213、第二负极板;2131、第二散热连接部;22、第二辅助散热组件;221、第二散热件;222、第二散热安装块;23、第二盒体;24、第二盖体;25、第二安装板;251、第二定位柱;252、第二防反部;
3、第三接线盒;3a、第三容纳腔;31、第三二极管模块;311、第三二极管芯片;312、第三正极板;3121、第三散热连接部;313、第三负极板;32、第三辅助散热组件;321、第三散热件;322、第三散热安装块;33、第三盒体;34、第三盖体;
4、第一导线;5、第二导线;6、正极连接器;7、负极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分体式光伏接线盒。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该分体式光伏接线盒,包括第一接线盒1,第二接线盒2、第三接线盒3、第一导线4、第二导线5、正极连接器6以及负极连接器7,所述第一接线盒1的一侧通过所述第一导线4连接所述负极连接器7,所述第三接线盒3通过所述第二导线5连接所述正极连接器6;
所述第一接线盒1具有第一容纳腔1a,所述第一容纳腔1a内设有第一二极管模块11和第一辅助散热组件12;
所述第二接线盒2具有第二容纳腔2a,所述第二容纳腔2a内设有第二二极管模块21和第二辅助散热组件22;
所述第三接线盒3内具有第三容纳腔3a,所述第三容纳腔3a内设有第三二极管模块31和第三辅助散热组件32。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分体式结构布局,设置第一接线盒1、第二接线盒2和第三接线盒3分别对应光伏组件一组电池串,对该组电池串实施保护;第一导线4和第二导线5用于光伏组件的电力输出,负极连接器7和正极连接器6用于实现串联或并联。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第一接线盒1内设置第一辅助散热组件12、第二接线盒2内设置第二辅助散热组件22以及第三接线盒3内设置第三辅助散热组件32,可分别对第一二极管模块11、第二二极管模块21、第三二极管模块31起到辅助散热作用,提高散热效果,延迟使用寿命。
其中,第一二极管模块11、第二二极管模块21和第三二极管模块31分别对光伏组件中所对应的电池串进行保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接线盒1包括第一盒体13、第一盖体14以及第一安装板15,所述第一盒体13和所述第一盖体14可拆卸连接,并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容纳腔1a,所述第一安装板15可拆卸地设于所述第一盒体13背离所述第一盖体14的一侧;所述第一二极管模块11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1a内,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5。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安装板15为第一二极管模块11提供安装基础,第一安装板15与第一盒体13可拆卸地设于所述第一盒体13背离所述第一盖体14的一侧,方便拆卸和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二极管模块11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1a内的第一二极管芯片111、第一正极板112和第一负极板113,所述第一正极板112和所述第一负极板113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二极管芯片111的两侧,所述第一正极板112与所述第一导线4连接,所述第一负极板113与所述第一辅助散热组件12连接;
第一正极板112和第二负极板213本身具有一定的散热性能,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正极板112和第一负极板113上设有散热片,本实施例附加的第一辅助散热组件12以及第一正极板112和第一负极板113会将二极管芯片工作后产生的热量均匀分散传到到散热片的本体上,在通过绝缘导热硅胶传递到结合壳体表面,将热量有效散发到环境中,有效降低二极管芯片的温度,避免温度过高损伤二极管芯片,延长二极管的使用寿命及可靠性。
第一二极管芯片111的一端通过第一正极板112与第一导线4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负极板113与第一附加散热组件连接,有助于第一二极管芯片111工作后产生的热量能够比较均匀地传到第一容纳腔1a内。
本实施例中,第一容纳腔1a内灌封绝缘导热硅胶,一方面使第一盒体13内部的电气部件封装严密,避免进水导致的漏电及用电的安全隐患,灌封后的防护等级能够达到IP67。
本实施例,正负极连接脚采用宽体的铜排作为第一二极管芯片111的正负极,同时由于导体本身比较大,铜又是热的良导体,能够迅速将第一二极管芯片111的热量传到到第一正极板112和第二正极板212以及第一辅助散热组件12上,有效降低第一二极管芯片111的节温,有效防止第一二极管芯片111由于节温过高而导致失效。
所述第一正极板112和/或所述第一负极板113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安装板15面向所述第一二极管模块11的一侧设有第一定位柱151,所述第一定位柱151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一定位柱151和第一通孔的配合实现第一二极管模块与第一安装板15的快速定位安装。
所述第一安装板15的一侧边缘设有第一防反部152,所述第一正极板112和/或所述第一负极板113对应所述第一防反部152设有第一防反孔,所述第一防反部152穿设于所述第一防反孔。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一防反部152和第一防反孔的设计,可避免第一二极管模块11装反。
需要说明的是,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板15的一侧边缘设有第一防反孔,所述第一正极板112和/或所述第一负极板113对应所述第一防反孔设有第一防反部152,所述第一防反部152穿设于所述第一防反孔。第一防反孔可以为位于所述第一正极板112和/或所述第一负极板113边缘的半圆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辅助散热组件12包括第一散热件121和第一散热安装块122,所述第一负极板113背离所述第一二极管芯片111的一端设有第一散热连接部1131,所述第一散热连接部1131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散热安装块122的一部分插设于第一定位孔内,且所述第一散热安装块122与所述第一负极板113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散热件121与所述第一散热安装块122贴合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一散热安装块122安装于第一二极管模块11,同时为第一散热件121提供安装基础,贴合连接可增大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有效降低芯片节温。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件与第一散热安装块铆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所述第二接线盒2包括第二盒体23、第二盖体24以及第二安装板25,所述第二盒体23和所述第二盖体24可拆卸连接,并围合形成所述第二容纳腔2a,所述第二安装板25可拆卸地设于所述第二盒体23背离所述第二盖体24的一侧;所述第二二极管模块21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2a内,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板25。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安装板25为第二二极管模块21提供安装基础,第二安装板25与第二盒体23可拆卸地设于所述第二盒体23背离所述第二盖体24的一侧,方便拆卸和安装。
本实施例中,第二盒体采用非对称设计,在安装到光伏组件上的时候便于视觉识别接线盒的方向,防止方向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4、图5所示,所述第二容纳腔2a内的第二辅助散热组件22的数量为两个;
所述第二二极管模块21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2a内的第二二极管芯片211、第二正极板212和第二负极板213,所述第二正极板212和所述第二负极板213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二极管芯片211的两侧,所述第二正极板212与一个所述第二辅助散热组件22连接,所述第二负极板213与另一个所述第二辅助散热组件22连接;
第二正极板212和第二负极板213本身具有一定的散热性能,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正极板212和第二负极板213上设有散热片,本实施例附加的第二辅助散热组件22以及第二正极板212和第二负极板213会将二极管芯片工作后产生的热量均匀分散传到到散热片的本体上,在通过绝缘导热硅胶传递到结合壳体表面,将热量有效散发到环境中,有效降低第二二极管芯片211的温度,避免温度过高损伤第二二极管芯片211,延长二极管的使用寿命及可靠性。
第二二极管芯片211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正极板212和第二负极板213连接有第二附加散热组件连接,有助于第二二极管芯片211工作后产生的热量能够比较均匀地传到第二容纳腔2a内。
本实施例中,第二容纳腔2a内灌封绝缘导热硅胶,一方面使第二盒体23内部的电气部件封装严密,避免进水导致的漏电及用电的安全隐患,灌封后的防护等级能够达到IP67。
本实施例,正负极连接脚采用宽体的铜排作为第二二极管芯片211的正负极,同时由于导体本身比较大,铜又是热的良导体,能够迅速将第二二极管芯片211的热量传到到第二正极板212和第二正极板212以及第二辅助散热组件22上,有效降低第二二极管芯片211的节温,有效防止第二二极管芯片211由于节温过高而导致失效。
所述第二正极板212和/或所述第二负极板213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安装板25面向所述第二二极管模块21的一侧设有第二定位柱251,所述第二定位柱251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二定位柱251和第二通孔的配合实现第二二极管模块与第二安装板25的快速定位安装。
所述第二安装板25的一侧边缘设有第二防反部252,所述第二正极板212和/或所述第二负极板213对应所述第二防反部252设有第二防反孔,所述第二防反部252穿设于所述第二防反孔。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二防反部252和第二防反孔的设计,可避免第二二极管模块21装反。
需要说明的是,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板25的一侧边缘设有第二防反孔,所述第二正极板212和/或所述第二负极板213对应所述第二防反孔设有第二防反部252,所述第二防反部252穿设于所述第二防反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4、图5所示,每一所述第二辅助散热组件22包括第二散热件221和第二散热安装块222;所述第二负极板213背离所述第二二极管芯片211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正极板212背离所述第二二极管芯片211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二散热连接部2131,所述第二散热连接部2131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散热安装块222的一部分插设于第二定位孔内,且所述第二负极板213和所述第二正极板212分别与一所述第二散热安装块222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散热件221与所述第二散热安装块222贴合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二散热安装块安装于第二二极管模块,同时为第二散热件提供安装基础,贴合连接可增大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有效降低芯片节温。本实施例中,第二散热件与第二散热安装块铆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三接线盒3包括第三盒体33、第三盖体34以及第三安装板,所述第三盒体33和所述第三盖体34可拆卸连接,并围合形成所述第三容纳腔3a,所述第三安装板可拆卸地设于所述第三盒体33背离所述第三盖体34的一侧;所述第三二极管模块31位于所述第三容纳腔3a内,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三安装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三二极管模块31包括设于所述第三容纳腔3a内的第三二极管芯片311、第三正极板312和第三负极板313,所述第三正极板312和所述第三负极板313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三二极管芯片311的两侧,所述第三负极板313与所述第二导线5连接,所述第三正极板312与所述第三辅助散热组件32连接;
所述第三正极板312和/或所述第三负极板313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安装板面向所述第三二极管模块31的一侧设有第三定位柱,所述第三定位柱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内;
所述第三安装板的一侧边缘设有第三防反部,所述第三正极板312和/或所述第三负极板313对应所述第三防反部设有第三防反孔,所述第三防反部穿设于所述第三防反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三辅助散热组件32包括第三散热件321和第三散热安装块322,所述第三正极板312背离所述第三二极管芯片311的一端设有第三散热连接部3121,所述第三散热连接部3121设有第三定位孔,所述第三散热安装块322的一部分插设于第三定位孔内,且所述第三散热安装块322与所述第三正极板312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散热件321与所述第三散热安装块322贴合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三接线盒3、第三二极管模块31以及第三辅助散热组件32的结构与第一接线盒1、第三二极管模块31以及第三辅助散热组件32的结构相同,区别仅在于第三接线盒3连接的是第二导线5,所以,在此不再对第三接线盒3、第三二极管模块31以及第三辅助散热组件32进行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创造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分体式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式光伏接线盒包括第一接线盒,第二接线盒、第三接线盒、第一导线、第二导线、正极连接器以及负极连接器,所述第一接线盒的一侧通过所述第一导线连接所述负极连接器,所述第三接线盒通过所述第二导线连接所述正极连接器;
所述第一接线盒具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内设有第一二极管模块和第一辅助散热组件;
所述第二接线盒具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内设有第二二极管模块和第二辅助散热组件;
所述第三接线盒内具有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三容纳腔内设有第三二极管模块和第三辅助散热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盒包括第一盒体、第一盖体以及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盒体和所述第一盖体可拆卸连接,并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安装板可拆卸地设于所述第一盒体背离所述第一盖体的一侧;所述第一二极管模块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极管模块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的第一二极管芯片、第一正极板和第一负极板,所述第一正极板和所述第一负极板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二极管芯片的两侧,所述第一正极板与所述第一导线连接,所述第一负极板与所述第一辅助散热组件连接;
所述第一正极板和/或所述第一负极板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安装板面向所述第一二极管模块的一侧设有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
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侧边缘设有第一防反部,所述第一正极板和/或所述第一负极板对应所述第一防反部设有第一防反孔,所述第一防反部穿设于所述第一防反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体式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散热组件包括第一散热件和第一散热安装块,所述第一负极板背离所述第一二极管芯片的一端设有第一散热连接部,所述第一散热连接部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散热安装块的一部分插设于第一定位孔内,且所述第一散热安装块与所述第一负极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散热件与所述第一散热安装块贴合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线盒包括第二盒体、第二盖体以及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盒体和所述第二盖体可拆卸连接,并围合形成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安装板可拆卸地设于所述第二盒体背离所述第二盖体的一侧;所述第二二极管模块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体式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的第二辅助散热组件的数量为两个;
所述第二二极管模块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的第二二极管芯片、第二正极板和第二负极板,所述第二正极板和所述第二负极板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二极管芯片的两侧,所述第二正极板与一个所述第二辅助散热组件连接,所述第二负极板与另一个所述第二辅助散热组件连接;
所述第二正极板和/或所述第二负极板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安装板面向所述第二二极管模块的一侧设有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柱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
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一侧边缘设有第二防反部,所述第二正极板和/或所述第二负极板对应所述第二防反部设有第二防反孔,所述第二防反部穿设于所述第二防反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体式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二辅助散热组件包括第二散热件和第二散热安装块;所述第二负极板背离所述第二二极管芯片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正极板背离所述第二二极管芯片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二散热连接部,所述第二散热连接部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散热安装块的一部分插设于第二定位孔内,且所述第二负极板和所述第二正极板分别与一所述第二散热安装块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散热件与所述第二散热安装块贴合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接线盒包括第三盒体、第三盖体以及第三安装板,所述第三盒体和所述第三盖体可拆卸连接,并围合形成所述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三安装板可拆卸地设于所述第三盒体背离所述第三盖体的一侧;所述第三二极管模块位于所述第三容纳腔内,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三安装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体式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二极管模块包括设于所述第三容纳腔内的第三二极管芯片、第三正极板和第三负极板,所述第三正极板和所述第三负极板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三二极管芯片的两侧,所述第三负极板与所述第二导线连接,所述第三正极板与所述第三辅助散热组件连接;
所述第三正极板和/或所述第三负极板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安装板面向所述第三二极管模块的一侧设有第三定位柱,所述第三定位柱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内;
所述第三安装板的一侧边缘设有第三防反部,所述第三正极板和/或所述第三负极板对应所述第三防反部设有第三防反孔,所述第三防反部穿设于所述第三防反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体式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辅助散热组件包括第三散热件和第三散热安装块,所述第三正极板背离所述第三二极管芯片的一端设有第三散热连接部,所述第三散热连接部设有第三定位孔,所述第三散热安装块的一部分插设于第三定位孔内,且所述第三散热安装块与所述第三正极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散热件与所述第三散热安装块贴合连接。
CN202321277643.1U 2023-05-24 2023-05-24 分体式光伏接线盒 Active CN2206737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77643.1U CN220673728U (zh) 2023-05-24 2023-05-24 分体式光伏接线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77643.1U CN220673728U (zh) 2023-05-24 2023-05-24 分体式光伏接线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73728U true CN220673728U (zh) 2024-03-26

Family

ID=90344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77643.1U Active CN220673728U (zh) 2023-05-24 2023-05-24 分体式光伏接线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737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744458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端子ボックス装置
CN213125974U (zh) 一种光伏接线盒及光伏组件
US20240212944A1 (en) Aluminum electrolytic capacitor integrated module
JP2009302590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端子ボックス
JP2005150277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端子ボックス
CN220673728U (zh) 分体式光伏接线盒
CN106910849B (zh) 电池模组
CN216391916U (zh) 适配器及照明灯具
CN105991090A (zh) 底部三面通风及内部二极管倒置悬空的全灌胶光伏接线盒
CN214901606U (zh) 一种可调节式安装光伏优化器
CN212210946U (zh) 一种单一极性模块化太阳能电池分体式接线盒
CN211128734U (zh) 母排电容组件散热装置及电动汽车驱动电机控制器
CN210053380U (zh) 一种光伏接线盒及光伏系统
CN210866417U (zh) 一种快速散热电池模组
WO2011047543A1 (zh) 太阳电池组件用接线盒
CN114614205A (zh) 电连接装置、方形电池模组及其成组方法
CN112713003A (zh) 一种铝电解电容器集成模块
CN217426855U (zh) 一种电池保护板、电池及终端设备
CN221081269U (zh) 光伏逆变器
CN110690529A (zh) 一种快速散热电池模组
CN221227494U (zh) 光伏旁路装置、光伏组件接线盒和光伏组件
CN217849370U (zh) 一种基于空间结构的光伏接线盒散热结构
CN214956471U (zh) 一种具有高稳定连接性的切换开关装置
CN218920373U (zh) 导电片以及使用该导电片的高压接线盒
CN213817687U (zh) 光伏接线盒和光伏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