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34389U - 一种电磁辐射结构、天线模组和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磁辐射结构、天线模组和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34389U
CN217334389U CN202123450680.1U CN202123450680U CN217334389U CN 217334389 U CN217334389 U CN 217334389U CN 202123450680 U CN202123450680 U CN 202123450680U CN 217334389 U CN217334389 U CN 2173343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modul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conduction bands
coplanar waveguide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5068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华
梁春颂
樊胡兵
辛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5068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343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343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343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磁辐射结构、天线模组和终端设备,其中,电磁辐射结构包括:包括阵列设置的若干电磁辐射组件,每一个电磁辐射组件包括辐射单元、共面波导、控制电路以及连接于辐射单元和共面波导之间的微带线;微带线与辐射单元固定连接,共面波导设有若干导带,控制电路用于控制若干导带沿若干导带排列的方向移动,以切换微带线所连接的导带。本申请能够大大扩展天线模组的使用范围。

Description

一种电磁辐射结构、天线模组和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天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磁辐射结构、天线模组和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伴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终端设备,已经越来越普及,成为人们接收资讯、交流娱乐等重要工具之一。
终端设备中天线模组是实现交互信息必不可少的电子元件,由于终端设备中不可避免地还存在其他电子元件,以及电子元件之间紧密装配,天线模组极易受到电磁干扰,导致天线模组的使用范围大大受限,如天线模组不能安装于电子元件密集的区域。有鉴于此,如何扩展天线模组的适用范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磁辐射结构、天线模组和终端设备,能够大大扩展天线模组的使用范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磁辐射结构,包括阵列设置的若干电磁辐射组件,每一个电磁辐射组件包括辐射单元、共面波导、控制电路以及连接于辐射单元和共面波导之间的微带线;微带线与辐射单元固定连接,共面波导设有若干导带,控制电路用于控制若干导带沿若干导带排列的方向移动,以切换微带线所连接的导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天线模组,包括:天线模组本体及如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电磁辐射结构,电磁辐射结构设置于天线模组本体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屏幕、外壳和上述第二方面中的天线模组,屏幕嵌设于外壳,且天线模组位于屏幕的非显示区域,共面波导印制于非显示区域。
上述方案,电磁辐射结构包括阵列设置的若干电磁辐射组件,每一个电磁辐射组件包括辐射单元、共面波导、控制电路以及连接于辐射单元和共面波导之间的微带线;微带线与辐射单元固定连接,共面波导设有若干导带,控制电路用于控制若干导带沿若干导带排列的方向移动,以切换微带线所连接的导带。通过导带的移动,可以切换连接不同的导带,进而改变相位或幅度,从而能够根据实际需要改变天线模组的信号辐射方向,有利于大大扩展天线模组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电磁辐射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天线模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天线模组一实施例的天线阵列结构图;
图4(a)是本申请天线模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b)是本申请天线模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c)是本申请天线模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天线模组一实施例波束扫描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天线模组一实施例回波损耗S11的仿真结果图
图7是本申请天线模组一实施例中单天线的辐射方向图;
图8是本申请天线模组一实施例阵列天线的辐射方向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天线模组;10-电磁辐射结构;20-第二平面;30-天线地层;40- 第一平面;50-射频电路;11-电磁辐射组件;51-接地端;110-辐射单元; 120-微带线;130-共面波导;140-控制电路;111-波束;131-导带;132- 滑动控制块;141-金属触点;1310-导带A;1311-导带B;1312-导带C。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和“若干个”在本申请中常被互换使用,其含义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电磁辐射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每一个电磁辐射组件11包括辐射单元110、共面波导130、控制电路140以及连接于辐射单元110和共面波导130之间的微带线 120;微带线120与辐射单元110固定连接,共面波导130设有若干导带131,控制电路140用于控制若干导带131沿若干导带131排列的方向移动,以切换微带线120所连接的导带131。上述方式,能够有利于扩展电磁辐射结构的使用范围。
在一个实施场景中,若干导带131的尺寸各不相同,可以通过切换导带131来改变辐射单元辐射的信号相位和/或幅度。若干导带131的长度各不相同,可以切换导带131来改变相位,即可以根据相位区间设置导带131的长度,进而达到连接不同导带131即可改变相位的目的;若干导带131的宽度各不相同,可以切换导带131来改变幅度,可以根据幅度对导带131的宽度进行设置,进而达到连接不同导带131即可改变相位的目的。导带131的长度进和宽度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请参阅图2和图3,图2是本申请天线模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中圆角矩形表示天线地层30,图3是本申请天线模组一实施例的天线阵列结构图。如图所示,天线模组1包括天线模组本体(图未示)、电磁辐射结构10和天线地层30,电磁辐射结构10和天线地层30设置于天线模组本体上,电磁辐射结构10包括阵列设置的若干电磁辐射组件11,每一个电磁辐射组件11包括辐射单元110、共面波导130、连接辐射单元110和共面波导130的微带线120。此外,天线地层30靠近于共面波导130设置,并且天线地层30所在的第一平面40与电磁辐射结构10所在的第二平面20具有第一夹角。
在一个实施场景中,天线模组1的工作频段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进行设置,如可以工作于毫米波段,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个实施场景中,天线地层30可以由铜、铝等低阻率良导体制成,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个实施场景中,第一夹角具体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在天线模组1与其他电子元件上下层叠设置的情况下,第一夹角可以设置为0度、1度、2度、179度、180度等,以使得天线地层 30所在的第一平面40与电磁辐射结构10所在的第二平面20趋于平行,从而能够尽可能地减少其他电子元件对天线模组1的电磁干扰;或者,在天线模组1与其他电子元件左右并排设置的情况下,第一夹角可以设置为90度、89度、88度等,以使得天线地层30所在的第一平面40与电磁辐射结构10所在的第二平面20趋于垂直,从而能够尽可能地减少其他电子元件对天线模组1的电磁于扰。
上述方案,天线模组1包括天线模组本体、电磁辐射结构10和天线地层30,设置于天线模组本体上的电磁辐射结构10和天线地层30,且电磁辐射结构10包括若干电磁辐射组件11,电磁辐射组件11又包括辐射单元110、共面波导130以及连接于辐射单元110和共面波导130 之间的微带线120,且天线地层30所在的第一平面40与电磁辐射结构 10所在的第二平面20具有第一夹角,故而能够通过天线地层30尽可能地屏蔽其他电子元件对天线模组1的电磁干扰,从而能够有利于大大扩展天线模组1的适用范围。
在一些公开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减少其他电子元件对天线模组1 的电磁干扰,天线地层30在第二平面20上的正投影覆盖电磁辐射结构10。在天线模组1中添加天线地层30可以提高天线模组1的工作不受影响,当第一平面40出现金属的情况下天线模组1中电信号的接收或者发送也不会受到影响。在现有的天线模组中不会设计天线地层30,这种情况下,当天线模组1的第二平面出现金属物时,会中断或者干扰电信号的正常传输。但是本申请中天线模组1中设计天线地层30可以大大增加天线模组1的适用范围,使得天线模组1在使用的过程中减少受外界环境干扰的情况,无论是否出现金属对天线模组1的正常使用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因而本申请中天线模组1工作时可以尽可能地减少电信号被中断或者受到干扰的情况。
在一些公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a),图3是本申请天线模组1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a)是本申请天线模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电磁辐射组件11包括辐射单元110、微带线 120和共面波导130,辐射单元110通过微带线120与共面波导130连接,射频电路50发送电信号给控制电路140,控制电路140发送电信号给共面波导130,在这里,可以通过共面波导130经过微带线120传送给辐射单元110进而辐射出去。反之,在信号的接收过程中,信号通过辐射单元110经微带线120传送给共面波导130。
在一个具体地实时场景中,辐射单元110可以设置为正方形,也可以设置为圆形或者是其他形状。需要说明的是,辐射单元110的具体形状,以不影响正常接收、辐射电信号为准,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个实施场景中,辐射单元110是构成天线基本结构的单元,辐射单元110可以有效地辐射或者接收无线信号。微带线120是由支在介质基片上的单一导体带构成的微波传输线,微带线120的一面制作有金属平板,与金属波导相比,微带线120有体积小、重量轻、使用频带宽、可靠性高和制造成本低等优点。共面波导130是在介质基片的一个面上制作出中心导体带,并在紧邻中心导体带的两侧制作出导体平面,这样就构成了共面波导130,又叫共面微带传输线,由于中心导体与导体平板位于同一平面内,因此,在共面波导130上并联安装元器件很方便。
在一个实施场景中,电磁辐射结构10所需要的辐射范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电磁辐射组件11除了可以包括前述辐射单元110、微带线120和共面波导13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控制电路140。在这里,微带线120与辐射单元110是固定连接的,共面波导130中有若干导带 131,导带131的长度和宽度各不相同,因此通过导带131输出的信号的幅度和相位也不同。控制电路140是用来控制共面波导130的工作模式,并且控制电路140可以控制若干导带131沿若干导带排列方向移动,以使所需导通的导带131与微带线120连接。
在一个实施场景中,如图4(a)所示,控制电路140控制共面波导 130沿着若干导带排列方向进行移动,导带131的排列顺序沿着若干导带排列方向从长至短进行排列。在实际移动过程中,有可能共面波导130 的移动方向会偏离若干导带排列方向,这里定义共面波导130的实际移动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二方向与若干导带排列方向具有一定夹角,在此形成的夹角为第二夹角,第二夹角可以设置为90度、89度、88度等,以使得共面波导130沿着若干导带排列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对于任一导带131的连接不会受到影响,从而能够尽可能地减少共面波导130中不同导带131的切换对于天线模组1的影响。
在一个具体实施场景中,可以将若干电磁辐射组件11以直线阵列排布,且天线模组1的工作频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例如,可以将天线模组1的工作频率调整至毫米波频段,毫米波相控阵天线是实现5G 移动增强宽带场景的关键性技术,毫米波相控阵天线相较于传统的天线相比较,没有体积庞大的伺服跟踪系统,波束111速度快、方向可控、可实时跟踪卫星,并且重量轻,可以进行大批量生产,因而毫米波相控阵天线是未来毫米波卫星通信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天线模组1中相控阵天线阵列结构可以增强辐射方向的信号强度。请再次参阅图3,图3 是本申请天线模组1一实施例的天线阵列结构图,如图3所示,电磁辐射组件11包括辐射单元110、微带线120和共面波导130,射频电路50 一端连接的接地端51,接地端51是用来保护射频电路50的安全性,并且射频电路50发送电信号给控制电路140,控制电路140根据电信号的不同发送不同的指令给共面波导130,共面波导130中不同的导带131 的长度和宽度各不相同,进而改变电信号的幅度和相位。由于共面波导 130可以由柔性电路板或者塑胶材料形成,因而导带131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弯曲,弯曲后的导带131不会影响其电信号的传送效率。
在一个实施场景中,请参阅图4(a),如图4(a)所示,共面波导 130包括长度和宽度不同的若干导带131和滑动控制块132,在此,导带131包括导带A 1310、导带B 1311、导带C1312,在这里,三个导带131的长度和宽度均不相同。控制电路140包括控制器和伺服电机(图未示),控制器在接收到射频电路50发送的电信号后发送对应的指令给伺服电机,伺服电机根据指令控制共面波导130中的滑动控制块132进行滑动,当滑动控制块132滑动的距离为控制电路140发送的指令中的极限值时,停止滑动,进而控制共面波导130中不同导带131进行切换,导带131的长度和宽度各不相同,导带131的长度和宽度不同则通过不同导带131的信号幅度和相位也不相同,滑动控制块132可以控制导带 131与控制电路140和微带线120之间的连接,由于导带131的材料均为可弯曲材料,因此滑动控制块132可以通过滑动使得导带131与两边连接,连接控制电路140和导带131的装置为金属触点141。
在一个具体实施场景中,电磁辐射组件11包括辐射单元110、微带线120、共面波导130和控制电路140,辐射单元110可以发射出不同方向的波束111,共面波导130包括长度和宽度各不相同的导带131和滑动控制块132,在这里,导带131包括导带A 1310、导带B 1311、导带C 1312,控制电路140连接有金属触点141。当控制电路140接收到电信号后,可以根据实际的电信号发送相应的指令给共面波导130,电磁辐射组件11还包括滑动控制块132,滑动控制块132用于承载若干导带131,也即是说,共面波导130中滑动控制块132滑动进而带动导带 131移动,滑动相应的导带131连接控制电路140和微带线120,控制电路140上连接有金属触点141,微带线120两端有金属层,当对应的导带131滑动到相应的位置时,导带131两端的导体与金属触点141和微带线120中的金属层充分接触,可以将电信号通过相应的导带131传送出共面波导130,传送出共面波导130的电信号则是根据实际的需要要求的幅度和相位,经过微带线120发送至辐射单元110,辐射单元110 将电信号辐射出去,辐射出的波束111会在控制的方向范围内,进而完成电信号辐射的过程。
在一个具体实施场景中,如图4(a)所示,当控制电路140接收到电信号后,控制电路140发送相应的指令给共面波导130,共面波导130 按照接收到的指令要求控制滑动控制块132,滑动控制块132会控制导带131中的导带B 1311导通,导带B 1311的长度和宽度与通过的信号的幅度和相位对应,再通过微带线120传送给辐射单元110,经过辐射单元110辐射出的波束111的方向会受到相位和幅度的影响,波束111 的方向可能不会发生偏移。
在一个具体实施场景中,如图4(b)所示,当控制电路140接收到电信号后,控制电路140发送相应的指令给共面波导130,共面波导130 按照接收到的指令要求控制滑动控制块132,因为导带131的材料为可弯曲材料,在导通的过程中,若出现导带131过长的情况可以进行适度弯曲,导带131的适度弯曲不会对电信号的传送造成影响;滑动控制块 132会控制导带131中的导带A 1310导通,导带A 1310的长度和宽度与通过的信号的幅度和相位对应,再通过微带线120传送给辐射单元 110,经过辐射单元110辐射出的波束111的方向会受到相位和幅度的影响,波束111的方向可能向左偏移。
在一个具体实施场景中,如图4(c)所示,当控制电路140接收到电信号后,控制电路140发送相应的指令给共面波导130,共面波导130 按照接收到的指令要求控制滑动控制块132,当滑动控制块132滑动到导带131中的导带C 1312的位置会停止滑动,导带C 1312的两端设有导体,导带C 1312的一端与微带线120连接,由于微带线120的两端也设置有导体,当导带C 1312的一端与微带线120连接、另一端与金属触点141连接时,电信号可以成功的传送,导带C 1312的长度和宽度与通过的信号的幅度和相位对应,再通过微带线120传送给辐射单元110,经过辐射单元110辐射出的波束111的方向会受到相位和幅度的影响,波束111的方向可能会发生向右偏移的现象。
在一个实施场景中,请结合参阅图4(a)至(c)以及图5,图5 是本申请天线模组1一实施例波束扫描示意图。如图4(a)至(c)所示,波束111的指向是可以受共面波导130的控制,由于天线模组1在工作过程中,共面波导130中包含有若干长度和宽度均不相同的导带131,因此,波束111的指向是随着共面波导130连接的不同导带131 而指向会随之发生改变,若以波束111发送的正前方为正方向,连接不同导带131会使波束111实际的辐射方向与正方向形成一个夹角θ,并且θ受共面波导130的控制,由此,可以控制波束111的辐射方向。例如,当连接导带131中导带A 1310时,由于导带A1310的相位和幅度在一定的范围内,经过微带线120将信号发送给辐射单元110,辐射单元110辐射出去的波束111方向也是在一定的方向范围内,因此,天线模组1在工作过程中,可以连接不同的导带131,以改变信号的幅度和相位,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波束扫描。
具体地,当天线模组1在不同的工作场景中时,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设置不同的导带131宽度和长度。当天线模组1在工作时,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切换不同的导带131,波束111的辐射方向也会随着切换的导带131的不同而改变,进而控制天线模组1工作的信号辐射方向,因此,天线模组1的工作效率更高。
在一个实施场景中,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天线模组1一实施例回波损耗S11的仿真结果图。在一般的无线信号传输过程中,当无线信号通过指定元件时,大部分无线信号按一定的方向传输,部分无线信号发生了反射或散射,多数情况下,这种反射会影响系统的性能,例如,减小传输功率,引起检测错误,还可能干扰其他元器件的正常工作,从而降低数字和模拟系统的性能,因此测量系统元件的反射极为重要。如图6所示,本申请的天线模组1的信号是稳定并且辐射或者接收的信号较强的。
可以理解的是,共面波导130可以通过滑动控制块132滑动控制不同长度和宽度的导带131导通,通过机械结构平移连接不同长度和宽度的导带131,从而改变输入到天线辐射单元110的幅度和相位,实现了波束111扫描和旁瓣抑制。电信号在传送的过程中会对周围产生一些非预期的照射,因而需要对信号进行特别的抑制,以达到信号的传送可以更加聚集。由于正常情况下能量发射出来并不会聚集在一个方向上,类似于手电筒的光会散发开来,会对其他的方向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光束,天线在正常工作中通常会有向上或者向下的倾斜角,因此,天线的旁瓣处于水平位置或者高于水平位置时,会造成频率干扰,通常情况下,对于旁瓣的信号我们希望可以尽量弱一些,这样可以通过对旁瓣抑制来解决频率干扰问题。旁瓣抑制的成功实施可以将其他方向上的能量压制住,使得能量的压制是往一个方向的,进而提高了天线的辐射或者接收信号的能力。在实际的运用中,本申请的天线模组1可以有效地实现波束111的扫描和旁瓣抑制,因此本申请的天线模组1在工作过程中会有很强的实用性。
在一个实施场景中,本申请可以运用于常用的终端设备中,这些终端设备常用于工作通讯或者休闲娱乐,无论是哪一种用途,使用者都期待这个终端设备不仅可以实现信号强度最强而且要具有轻便携带的特点。本申请中对于天线模组1的设计能最大化的实现这两点,既可以有效地节约空间,又高效的将信号的强度最强,增益最大化,可以保证天线模组1在实际的应用中带来巨大的便利。当然,在此基础上,本申请也可以用于特殊的通信装置,这些通信装置可能应用于复杂的电磁环境之中,由于天线模组1可以实现波束111的扫描和旁瓣抑制,在此环境之中可以保证天线模组1的性能较佳,并且可以成为实现高性能的通信装置。本申请中天线模组1的共面波导130可以进行调节的特点,在实际应用中也具有重大意义,例如可以通过滑动控制块132调节不同的导带131导通,进而控制辐射的范围方向。本申请可以突破天线场景化的性能和5G天线设计的瓶颈,针对4G/5G终端上存在的多模天线共存难,各天线的相关性高,隔离度差和布局难等问题设计完整解决方案,进而满足终端设备的需求。
在一个实时场景中,请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天线模组1一实施例中单天线的辐射方向图。如图7所示,因为辐射场的相对场强可以随着方向变化,因而在设置天线时,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设置。当天线模组1运用至终端设备时,根据终端设备工作中的实际需求,可以将整个终端设备的正上方设置为主要辐射方向,通常采用通过天线最大辐射方向上的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方向图来表示,可以得到能量在空间中的分布情况,如图7所示,天线沿着屏幕方向的辐射最强,能量是最大的,根据颜色的深浅可以表明在屏幕的正上方,辐射强度是最强的。
具体地,对于单天线中电磁辐射结构10中共面波导130的连接不同,天线的辐射方向会发生改变,控制电路140根据所接收到的电信号控制滑动控制块132滑动连接不同的导带131,导带131的不同连接决定了辐射单元110辐射出去的电信号的幅度和相位,进而改变了天线辐射的方向。单天线的辐射方向效果图表明了天线的辐射的方向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并且可以根据条件的不同而改变,进而有效地控制天线模组 1整体的辐射方向。
在一个实施场景中,请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天线模组1一实施例阵列天线的辐射方向图。如图8所示,本申请中天线模组1是由一个或者多个电磁辐射组件11和天线地层30组成的,由于实际中对于天线模组1的辐射方向需求不同,可以根据具体地情况调节共面波导130中不同的导带131进行连接,进而达到改变天线模组1的辐射方向改变的目的。如图所示,是基于一个移动终端设备需求进行的实际仿真图,将本申请的天线模组1应用于一个终端设备之中,终端设备中的实际辐射方向是根据具体地应用场景设定的,如图所示,天线模组1的辐射方向覆盖了整个终端设备的上方。在实际的应用中,对于天线模组1的辐射方向是根据实际中的需求设定并且调节的,因为天线的阵列分布采用了相控阵天线阵列结构,这种排列方式可以实现沿着屏幕方向的增益最大,能量最聚集,进而实现信号最强的特点。
在一个实施场景中,请参阅图7和图8,天线模组1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且终端设备包括屏幕、外壳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天线模组1,并且屏幕嵌设在外壳上,天线模组1位于终端设备的非显示区域。具体地,天线模组1可以印制在一种终端设备的屏幕或者一种厚度有限制的外壳上,并将天线模组1装置在非显示区域,根据终端设备的实际需求,将天线模组1的辐射范围设置在有效范围之内,有效地控制天线模组1 的辐射方向。当天线模组1应用到终端设备上时,天线模组1的天线模组本体即为终端设备的屏幕的玻璃基板。由于天线模组1可以印制于终端设备的非显示区域,可以大大的节约终端设备中的空间,并且与现有技术相比较,不需要通过在玻璃上钻孔或者加射频链接器的方式连接,避免对于屏幕的损伤,不仅易于生产而且阻抗连续在电磁波中无插损,并且对于终端设备的移动具有很大的优势。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各个实施例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其解决技术问题的出发点,核心的发明构思是一致的。换言之,可借助其他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理解某一个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磁辐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阵列设置的若干电磁辐射组件,每一个所述电磁辐射组件包括辐射单元、共面波导、控制电路以及连接于所述辐射单元和所述共面波导之间的微带线;所述微带线与所述辐射单元固定连接,所述共面波导设有若干导带,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若干导带沿所述若干导带排列的方向移动,以切换所述微带线所连接的导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辐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导带的尺寸各不相同,以通过切换所述导带来改变所述辐射单元辐射的信号相位和/或幅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辐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导带的长度各不相同,以通过切换所述导带来改变相位;
和/或,所述若干导带的宽度各不相同,以通过切换所述导带来改变幅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辐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辐射组件还包括滑动控制块,所述滑动控制块用于承载若干导带,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滑动控制块沿所述若干导带排列的方向移动,以切换所述微带线所连接的导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辐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电磁辐射组件呈直线阵列排布;
和/或,所述共面波导是由柔性电路板、塑胶材料中任一者形成的共面波导。
6.一种天线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天线模组本体及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磁辐射结构,所述电磁辐射结构设置于所述天线模组本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天线模组本体上的天线地层,所述天线地层所在的第一平面与所述电磁辐射结构所在的第二平面具有第一夹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地层在所述第二平面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电磁辐射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为0度或180度。
10.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屏幕、外壳和如权利要求6至9任一项所述的天线模组,所述屏幕嵌设于所述外壳,且所述天线模组位于所述屏幕的非显示区域,所述共面波导印制于所述非显示区域。
CN202123450680.1U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电磁辐射结构、天线模组和终端设备 Active CN2173343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50680.1U CN217334389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电磁辐射结构、天线模组和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50680.1U CN217334389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电磁辐射结构、天线模组和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34389U true CN217334389U (zh) 2022-08-30

Family

ID=82991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50680.1U Active CN217334389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电磁辐射结构、天线模组和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343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37675B (zh) 一种天线单元及终端设备
US6483463B2 (en) Diversity antenna system including two planar inverted F antennas
US9379432B2 (en) Antenna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1367943B2 (en) Patch antenna unit and antenna in package structure
EP2276114B1 (en) Planar reconfigurable antenna
EP1291966B1 (en) Planar antenna for beam scanning
CN112421207B (zh) 显示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397898A (zh) 天线阵列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4122682A (zh) 天线单元、天线阵列及电子设备
CN110518340B (zh) 一种天线单元及终端设备
CN217334389U (zh) 一种电磁辐射结构、天线模组和终端设备
CN110265776A (zh) 一种宽带双圆极化贴片天线
CN112889183A (zh) 波束控制天线结构和包括所述结构的电子设备
CN114665261B (zh) 一种天线和通信设备
CN210926296U (zh) 基站天线装置及移动通信网络系统
CN111509393B (zh) 一种基于微带线结构的一维平面周期漏波天线
CN1925218B (zh) 多频天线
KR101985686B1 (ko) 수직 편파 안테나
CN113161731B (zh) 天线和通讯设备
CN111478038A (zh) 一种宽带s波段天线组件
CN215418571U (zh) 一种板载天线、usb网络分析工具和智能家居控制设备
CN212366219U (zh) 指向性天线
WO2024037128A1 (zh) 天线模组、天线阵列及电子设备
CN217444642U (zh) 天线阵列、天线模组和电子设备
WO2024037129A1 (zh) 天线模组、天线阵列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