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31734U - 加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加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31734U
CN217331734U CN202123043420.2U CN202123043420U CN217331734U CN 217331734 U CN217331734 U CN 217331734U CN 202123043420 U CN202123043420 U CN 202123043420U CN 217331734 U CN217331734 U CN 2173317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hole
protection
liquid supply
samp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4342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华忠
谭运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ixi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ixi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ixi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ixi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4342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317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317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317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加样装置。加样装置包括样本针及驱动机构,样本针安装在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加样装置还包括检测机构,检测机构设置于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其中,检测机构包括接触检测组件及供液部,接触检测组件包括本体和检测部,本体安装于驱动机构的输出端,本体内部设有检测腔;供液部的一端与样本针连通,检测腔与供液部连通,检测部安装在检测腔的底部,以使检测部能够检测检测腔内部的压力。本申请中检测部与样本液直接接触的检测方式相比于间接通过气泡传感器检测气泡的检测方式而言,便于更加精准的检测仪器管道内样本液的流动状态,实现提前预警以及及时预防的目的。

Description

加样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加样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医学领域最为普遍使用的诊断方法为体外诊断,是指采集人体的体液、血液、排泄物和分泌物等进行化学成分或者化学反应的分析,从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产品和服务。主要的有化学发光分析法和分子诊断法,这些诊断方法通常采用自动加样装置来实现样本(或试剂)的加样和转移工作。
使用加样装置加样时,往往可能因为仪器管路连接的复杂性以及长时间使用等因素,导致仪器管路接口发生松动或者损坏,进而导致发生漏液或者漏气等故障。现有技术中,通常在仪器管道的外周安装有气泡传感器,实时检测透明仪器管道中的气泡,以此检测出仪器管道是否发生漏液或者漏气等故障,但在实际应用中,气泡传感器只能识别较大的气泡,细微变化无法判断识别,检测精度比较低,并且仪器管道长时间使用后会变黄,检测精度会更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样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精准的检测仪器管道内液体的流动状态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加样装置,包括样本针及驱动机构,样本针安装在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加样装置还包括检测机构,检测机构设置于驱动机构的输出端;
其中,检测机构包括接触检测组件及供液部,接触检测组件包括本体和检测部,本体安装于驱动机构的输出端,本体内部设有检测腔;供液部的一端与样本针连通,检测腔与供液部连通,检测部安装在检测腔的底部,以使检测部能够检测检测腔内部的压力。
可选地,供液部包括第一供液管和第二供液管;第一供液管的第一端与检测腔的第一端连通,第二供液管的第一端与检测腔的第二端连通,第二供液管的第二端与样本针连通。
可选地,检测机构还包括第一保护部,第一保护部开设有第一保护通孔,第一保护部穿设于本体内部,第一保护通孔与检测腔连通,第一供液管穿设于第一保护通孔内;
和/或,检测机构还包括第二保护部,第二保护部开设有第二保护通孔,第二保护部穿设于本体内部,第二保护通孔与检测腔连通,第二供液管穿设于第二保护通孔内。
可选地,检测机构还包括第一保护部,第一保护部开设有第一保护通孔,第一保护部穿设于本体内部,第一供液管穿设于第一保护通孔内,第一供液管靠近检测腔的端面形成有第一翻边;
本体开设有第一阶梯孔,第一阶梯孔包括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之间形成有第一端面,第一保护部穿设于第一孔段内,以将第一翻边压靠在第一端面上,第一保护通孔与第二孔段连通,第二孔段与检测腔连通;
检测机构还包括第二保护部,第二保护部开设有第二保护通孔,第二保护部穿设于本体内部,第二供液管穿设于第二保护通孔内,第二供液管靠近检测腔的端面形成有第二翻边;
本体开设有第二阶梯孔,第二阶梯孔包括第三孔段和第四孔段,第三孔段和第四孔段之间形成有第二端面,第二保护部穿设于第三孔段内,以将第二翻边压靠在第二端面上,第二保护通孔与第四孔段连通,第四孔段与检测腔连通。
可选地,第一保护部和第二保护部均与本体螺纹连接。
可选地,第一阶梯孔远离检测腔的一端向第一供液管所在的方向倾斜,第二阶梯孔远离检测腔的一端向第二供液管所在的方向倾斜。
可选地,本体的底部开设有安装孔,检测部安装在安装孔内,检测部的侧壁与安装孔的侧壁相适配,检测部的上壁与安装孔的上壁之间形成检测腔;
检测机构还包括密封件,密封件设置在检测腔内,用于阻挡检测腔内的液体流入检测部的侧壁与安装孔的侧壁之间的缝隙内。
可选地,加样装置还包括控制部,控制部与检测部电连接。
可选地,控制部与驱动机构电连接。
可选地,检测机构还包括PCB检测板,PCB检测板设置在检测部的一侧,PCB检测板与检测部电连接,并且与控制部电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加样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本申请中,加样处理时,样本液通过供液部流进检测腔内,并与检测部直接接触,检测部检测出检测腔内部的压力,当仪器管道发生漏气或者漏液等故障时,检测部检测到的压力值将会发生变化,从而实现提前预警及及时预防的目的。本申请中检测部与样本液直接接触的检测方式相比于间接通过气泡传感器检测气泡的检测方式而言,不仅便于更加精准的检测仪器管道内样本液的流动状态,实现提前预警以及及时预防的目的,同时有效降低了仪器使用的不良风险,保证了加样工作的正常开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加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机构的正视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上述附图所涉及的标号明细如下:
1、机座;2、驱动机构;21、上下传动组件;211、传动部;2111、花键套;2112、传动轴;212、驱动部;2121、第一驱动件;2122、第一带轮;2123、第二带轮;2124、第一同步带;213、辅助导向部;22、水平旋转组件;221、第二驱动件;222、第三带轮;223、第四带轮;224、第二同步带;3、搭载臂;4、样本针;5、检测机构;51、本体;511、检测腔;512、第一阶梯孔;513、第二阶梯孔;514、第一端面;515、第二端面;52、第一供液管;53、第二供液管;54、检测部;55、密封件;56、第一保护部;561、第一保护通孔;57、第二保护部;571、第二保护通孔;58、第一翻边;59、第二翻边;50、PCB检测板;6、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正如背景技术中所记载的,目前医学领域最为普遍使用的诊断方法为体外诊断,是指采集人体的体液、血液、排泄物和分泌物等进行化学成分或者化学反应的分析,从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产品和服务。主要的有化学发光分析法和分子诊断法,这些诊断方法通常采用自动加样装置来实现样本(或试剂)的加样和转移工作。
使用加样装置加样时,往往可能因为仪器管路连接的复杂性以及长时间使用等因素,导致仪器管路接口发生松动或者损坏,进而导致发生漏液或者漏气等故障。现有技术中,通常在仪器管道的外周安装有气泡传感器,实时检测透明仪器管道中的气泡,以此检测出仪器管道是否发生漏液或者漏气等故障,但在实际应用中,气泡传感器只能识别较大的气泡,细微变化无法判断识别,检测精度比较低,并且仪器管道长时间使用后会变黄,检测精度会更低。
参照图1和图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样装置,包括样本针4及驱动机构2,样本针4安装在驱动机构2的输出端;加样装置还包括检测机构5,检测机构5设置于驱动机构2的输出端。
其中,检测机构5包括接触检测组件及供液部,接触检测组件包括本体51和检测部54,本体51安装于驱动机构2的输出端,本体51内部设有检测腔511;供液部的一端与样本针4连通,检测腔511与供液部连通;检测部54安装在检测腔511的底部,以使检测部54能够检测检测腔511内部的压力。
具体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本体51呈圆柱形,检测腔511的横截面呈圆形;加样装置的一侧设置有加样泵,加样泵的输出端与检测腔511连通,以向检测腔511内排放样本液。加样处理时,样本液通过供液部流进检测腔511内,并与检测部54直接接触,检测部54检测出检测腔511内部的压力,当仪器管道发生漏气或者漏液等故障时,检测部54检测到的压力值将会发生变化,从而实现提前预警及及时预防的目的。本申请中检测部54与样本液直接接触的检测方式相比于间接通过气泡传感器检测气泡的检测方式而言,不仅便于更加精准的检测仪器管道内样本液的流动状态,实现提前预警以及及时预防的目的,同时有效降低了仪器使用的不良风险,保证了加样工作的正常开展。
参照图2,供液部包括第一供液管52和第二供液管53;第一供液管52的第一端与检测腔511的第一端连通,第二供液管53的第一端与检测腔511的第二端连通,第二供液管53的第二端与样本针4连通。具体的,第一供液管52的第二端与加样泵的输出端连通。
参照图2,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检测机构5还包括第一保护部56,第一保护部56开设有第一保护通孔561,第一保护部56穿设于本体51内部,第一保护通孔561与检测腔511连通,第一供液管52穿设于第一保护通孔561内;和/或,检测机构5还包括第二保护部57,第二保护部57开设有第二保护通孔571,第二保护部57穿设于本体51内部,第二保护通孔571与检测腔511连通,第二供液管53穿设于第二保护通孔571内。
具体的,第一保护部56为阶梯圆柱形,第一保护通孔561与第一保护部56同轴;第二保护部57为阶梯圆柱形,第二保护通孔571与第二保护部57同轴;同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供液管52的外径小于第一保护通孔561的内径,第二供液管53的外径小于第二保护通孔571的内径,当然,在其他实例中,第一供液管52的外径可以等于第一保护通孔561的内径,第二供液管53的外径可以等于第二保护通孔571的内径。
设置的第一保护部56和第二保护部57分别为第一供液管52和第二供液管53提供保护,降低第一供液管52和第二供液管53直接与本体51发生接触而导致第一供液管52和第二供液管53发生破损的可能。更具体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保护部56和第二保护部57沿本体51的轴线对称布置。
参照图2、图3及图4,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检测机构5还包括第一保护部56,第一保护部56开设有第一保护通孔561,第一保护部56穿设于本体51内部,第一供液管52穿设于第一保护通孔561内,第一供液管52靠近检测腔511的端面形成有第一翻边58;本体51开设有第一阶梯孔512,第一阶梯孔512包括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之间形成有第一端面514,第一保护部56穿设于第一孔段内,以将第一翻边58压靠在第一端面514上,第一保护通孔561与第二孔段连通,第二孔段与检测腔511连通。
检测机构5还包括第二保护部57,第二保护部57开设有第二保护通孔571,第二保护部57穿设于本体51内部,第二供液管53穿设于第二保护通孔571内,第二供液管53靠近检测腔511的端面形成有第二翻边59;本体51开设有第二阶梯孔513,第二阶梯孔513包括第三孔段和第四孔段,第三孔段和第四孔段之间形成有第二端面515,第二保护部57穿设于第三孔段内,以将第二翻边59压靠在第二端面515上,第二保护通孔571与第四孔段连通,第四孔段与检测腔511连通。
具体的,第一保护部56为阶梯圆柱形,第一保护通孔561与第一保护部56同轴,第一翻边58的横截面为环形;第二保护部57为阶梯圆柱形,第二保护通孔571与第二保护部57同轴,第二翻边59的横截面为环形。
同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供液管52的外径小于第一保护通孔561的内径,第一孔段的内径大于第二孔段的内径,第一翻边58的外径大于第二孔段的内径,小于第一孔段的内径;第二供液管53的外径小于第二保护通孔571的内径,第三孔段的内径大于第四孔段的内径,第二翻边59的外径大于第四孔段的内径,小于第三孔段的内径;当然,在其他实例中,第一供液管52的外径可以等于第一保护通孔561的内径,第二供液管53的外径可以等于第二保护通孔571的内径。
具体应用中,首先将第一供液管52插进本体51内,然后将第一保护部56套在第一供液管52的外周,接着将第一保护部56插进本体51内部,将第一翻边58压靠在第一端面514上为止。这样的设计不仅提高了第一供液管52在本体51内部的稳定性,同时也加强密封了第一保护部56与第一端面514之间的缝隙,提高了检测腔511的密封性,保证了检测精度。
具体应用中,首先将第二供液管53插进本体51内,然后将第二保护部57套在第二供液管53的外周,接着将第二保护部57插进本体51内部,将第二翻边59压靠在第二端面515上为止。这样的设计不仅提高了第二供液管53在本体51内部的稳定性,同时也加强了密封第二保护部57与第二端面515之间的缝隙,提高了检测腔511的密封性,保证了检测精度。
参照图2,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优选方式,第一保护部56和第二保护部57均与本体51螺纹连接。这种设计使第一保护部56和第二保护部57与本体51为可拆卸连接,既便于使第一保护部56和第二保护部57与本体51实现连接,又便于使第一保护部56和第二保护部57与本体51实现分离。
参照图2,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优选方式,本体51的底部开设有安装孔,检测部54安装在安装孔内,检测部54的侧壁与安装孔的侧壁相适配,检测部54的上壁与安装孔的上壁之间形成检测腔511。
检测机构还包括密封件55,密封件55设置在检测腔511内,用于阻挡检测腔511内的液体流入检测部54的侧壁与安装孔的侧壁之间的缝隙内。
具体的,密封件55采用密封圈。设置的密封件55能够阻挡检测腔511内的液体流入检测部54的侧壁与安装孔的侧壁之间的缝隙内,进一步保证了检测腔511内部的密封性,保证了检测精度。
参照图2,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优选方式,第一阶梯孔512远离检测腔511的一端向第一供液管52所在的方向倾斜,第二阶梯孔513远离检测腔511的一端向第二供液管53所在的方向倾斜。
具体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阶梯孔512和第二阶梯孔513沿本体51的轴线对称布置,同时第一阶梯孔512和第二阶梯孔513的倾斜角度均为45°,当然在其他实例中,第一阶梯孔512和第二阶梯孔513的倾斜角度还可以为其他度数。本体51的外表面加工有供第一保护部56和第二保护部57与本体51实现相贴合的倒角。第一阶梯孔512和第二阶梯孔513倾斜开设这种设计降低了第一供液管52和第二供液管53在穿设至检测腔511的路径中发生弯折的可能。
参照图2,加样装置还包括控制部,控制部与检测部54电连接。具体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部采用控制器。加样处理时,检测部54实时向控制部反馈检测信号,当仪器管道发生漏气或者漏液等故障时,控制部针对不同状态做出相应预警。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优选方式,控制部与驱动机构2电连接。当仪器管道发生漏气或者漏液等故障时,检测部54向控制部反馈信号,控制部针对不同状态向驱动机构2下达各种命令,若仪器管道内漏气或者漏液情况严重时,控制部会向驱动机构2下达停止运转命令,这样的设计避免了在发生漏气或者漏液等故障后加样装置继续运行而导致的重复检测,有效降低了仪器使用的不良风险,保证了加样工作的正常开展。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优选方式,检测部54采用模拟信号压力传感器模块。模拟信号具有极精准的分辨率、直观、方便以及能够准确的描述物理量的真实值的优点,而检测部54采用模拟信号压力传感器模块可以将检测部54检测到的数据转换为模拟信号反馈给控制部,这样的设计进一步提高了检测精度。
参照图2,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优选方式,检测机构5还包括PCB检测板50,PCB检测板50设置在检测部54的一侧,PCB检测板50与检测部54电连接,并与控制部电连接。具体应用中,检测部54将检测的压力信息实时反馈给PCB检测部54,PCB检测板50实时向控制部反馈信号。PCB检测板50具有运行稳定、可设计性、可测试性以及信号传输高速化等优点,这样的设计便于控制部更好的读取检测部54反馈的数据,从而进一步提高检测精度。
具体的,加样装置还包括支撑架6,支撑架6固定安装在驱动机构2的输出端上,检测机构5设置在支撑架6上,以便于在检测部54下方安装PCB检测板50。更具体的,接触部与支撑架6螺纹连接,当然在其他实例中,接触部与支撑架6还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
参照图1,驱动机构2包括上下传动组件21、机座1以及搭载臂3,上下传动组件21设置在机座1上,搭载臂3形成驱动机构2的输出端。具体的,搭载臂3水平设置,且与上下传动组件21连接。
上下传动组件21包括传动部211和驱动部212,搭载臂3与传动部211连接,驱动部212与传动部211驱动连接,以驱动搭载臂3上下移动,驱动部212与控制部电连接。
具体的,参照图1,传动部211包括花键套2111、传动轴2112及导向滚珠,其中,传动轴2112竖直设置,传动轴2112从机座1的内部延伸至机座1的外部,搭载臂3设置在传动轴2112的一侧,且与传动轴2112连接;花键套2111水平设置在机座1上方,且套设在传动轴2112外周;传动轴2112的外表面沿径向开设有多条滚槽,导向滚珠设置在滚槽内滚动。传动轴2112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用于放置第一供液管52,且与传动轴2112同轴的放置孔。机座1的底部开设有供第一供液管52向外延伸的延伸孔。
设置的花键套2111和导向滚珠与传动轴2112配合形成滚动花键副机构,不仅能够承载超额的载荷和动力,提高样本针4的定位精度,同时也具有较长的寿命。特别的,由于在特定环境下,样本针4需要高速运动,而传动部211这样的设计,便可以降低搭载臂3和样本针4发生抖动的可能,提高运行的稳定性。
具体的,参照图1,驱动部212包括第一驱动件2121、第一带轮2122、第二带轮2123以及第一同步带2124,其中,第一驱动件2121安装在机座1上,且与控制部电连接;第一带轮2122设置在机座1内部,且与第一驱动件2121驱动连接;第二带轮2123设置在机座1内部,且与机座1内侧壁转动连接;第一同步带2124设置在第一带轮2122和第二带轮2123之间,且与第一带轮2122和第二带轮2123相啮合,第一同步带2124设置在传动轴2112的一侧,且与传动轴2112固定连接。
更具体的,机座1采用空心箱体。第一驱动件2121采用驱动电机,当然在其他实例中,第一驱动件2121还可以采用减速电机或者其他能够带动第一带轮2122转动的电机。第一带轮2122与第一驱动件2121固定连接,当然在其他实例中,第一带轮2122与第一驱动件2121还可以采用卡接或者销接等连接方式实现连接。第二带轮2123设置在第一带轮2122的上方。
具体应用中,加样处理时,首先控制部向第一驱动件2121下达启动命令,第一驱动件2121启动带动第一带轮2122转动,第一带轮2122带动第一同步带2124在第一带轮2122和第二带轮2123之间转动;伴随着第一同步带2124的转动,第一同步带2124将会带动传动轴2112实现上下传动;同时由于传动轴2112与搭载臂3连接,因此搭载臂3和设置在搭载臂3上的样本针4也将会实现上下传动。
参照图1,传动轴2112可转动的穿设在机座1上;驱动机构2还包括水平旋转组件22,水平旋转组件22的输出端与传动轴2112连接,以驱动传动轴2112沿传动轴2112的周向旋转,水平旋转组件22与控制部电连接。具体的,水平旋转组件22包括第二驱动件221、第三带轮222、第四带轮223以及第二同步带224,其中,第二驱动件221设置在机座1上方,且与机座1固定连接,第二驱动件221与控制部电连接;第三带轮222设置在第二驱动件221的输出端,且与第二驱动件221驱动连接;第四带轮223套设在花键套2111外周,且与花键套2111连接,形成水平旋转组件22的输出端;第二同步带224设置在第三带轮222与第四带轮223之间,且与第三带轮222和第四带轮223相啮合。
更具体的,第二驱动件221采用驱动电机,当然在其他实例中,第二驱动件221还可以采用减速电机或者其他能够带动第三带轮222转动的电机。第三带轮222与第二驱动件221固定连接,当然在其他实例中,第三带轮222与第二驱动件221还可以采用卡接或者销接等连接方式实现连接。
具体应用中,控制部向第二驱动件221下达启动指令,第二驱动件221带动第三带轮222转动,第三带轮222转动带动第二同步带224转动;伴随着第二同步带224的转动,第三带轮222将会带动第四带轮223转动,由于第四带轮223与花键套2111连接,而花键套2111套设在传动轴2112的外周,因此传动轴2112将会发生转动,样本针4也将会发生转动,使样本针4既能实现上下移动,又能实现水平转动。
参照图1,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优选方式,上下传动组件21还包括辅助导向部213,辅助导向部213设置在机座1内部,辅助导向部213套设在传动轴2112外周,且与传动轴2112转动连接;辅助导向部213与机座1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更具体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辅助导向部213采用轴承座。辅助导向部213靠近机座1的内侧壁一体成型有滑条,滑条的横截面呈梯形,机座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的侧壁开设有供滑条嵌入和滑动的滑槽。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滑条设置有两条,且相对设置,滑槽也开设有两条,且相对开设。
综上,实施本实施例提供的加样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加样处理时,样本液通过供液部流进检测腔511内,并与检测部54直接接触,检测部54检测出检测腔511内部的压力,当仪器管道发生漏气或者漏液等故障时,检测部54检测到的压力值将会发生变化,从而实现提前预警及及时预防的目的。本申请中检测部54与样本液直接接触的检测方式相比于间接通过气泡传感器检测气泡的检测方式而言,不仅便于更加精准的检测仪器管道内样本液的流动状态,实现提前预警以及及时预防的目的,同时有效降低了仪器使用的不良风险,保证了加样工作的正常开展。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加样装置,包括样本针(4)及驱动机构(2),所述样本针(4)安装在所述驱动机构(2)的输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样装置还包括检测机构(5),所述检测机构(5)设置于所述驱动机构(2)的输出端;
其中,所述检测机构(5)包括接触检测组件及供液部,所述接触检测组件包括本体(51)和检测部(54),所述本体(51)安装于所述驱动机构(2)的输出端,所述本体(51)内部设有检测腔(511);所述供液部的一端与所述样本针(4)连通,所述检测腔(511)与所述供液部连通,所述检测部(54)安装在所述检测腔(511)的底部,以使所述检测部(54)能够检测所述检测腔(511)内部的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部包括第一供液管(52)和第二供液管(53);所述第一供液管(52)的第一端与所述检测腔(511)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二供液管(53)的第一端与所述检测腔(511)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二供液管(53)的第二端与所述样本针(4)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还包括第一保护部(56),所述第一保护部(56)开设有第一保护通孔(561),所述第一保护部(56)穿设于所述本体(51)内部,所述第一保护通孔(561)与所述检测腔(511)连通,所述第一供液管(52)穿设于所述第一保护通孔(561)内;
和/或,所述检测机构还包括第二保护部(57),所述第二保护部(57)开设有第二保护通孔(571),所述第二保护部(57)穿设于所述本体(51)内部,所述第二保护通孔(571)与所述检测腔(511)连通,所述第二供液管(53)穿设于所述第二保护通孔(571)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还包括第一保护部(56),所述第一保护部(56)开设有第一保护通孔(561),所述第一保护部(56)穿设于所述本体(51)内部,所述第一供液管(52)穿设于所述第一保护通孔(561)内,所述第一供液管(52)靠近所述检测腔(511)的端面形成有第一翻边(58);
所述本体(51)开设有第一阶梯孔(512),所述第一阶梯孔(512)包括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和所述第二孔段之间形成有第一端面(514),所述第一保护部(56)穿设于所述第一孔段内,以将所述第一翻边(58)压靠在所述第一端面(514)上,所述第一保护通孔(561)与所述第二孔段连通,所述第二孔段与所述检测腔(511)连通;
所述检测机构还包括第二保护部(57),所述第二保护部(57)开设有第二保护通孔(571),所述第二保护部(57)穿设于所述本体(51)内部,所述第二供液管(53)穿设于所述第二保护通孔(571)内,所述第二供液管(53)靠近所述检测腔(511)的端面形成有第二翻边(59);
所述本体(51)开设有第二阶梯孔(513),所述第二阶梯孔(513)包括第三孔段和第四孔段,所述第三孔段和所述第四孔段之间形成有第二端面(515),所述第二保护部(57)穿设于所述第三孔段内,以将所述第二翻边(59)压靠在所述第二端面(515)上,所述第二保护通孔(571)与所述第四孔段连通,所述第四孔段与所述检测腔(511)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加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部(56)和所述第二保护部(57)均与所述本体(51)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梯孔(512)远离所述检测腔(511)的一端向所述第一供液管(52)所在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二阶梯孔(513)远离所述检测腔(511)的一端向所述第二供液管(53)所在的方向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51)的底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检测部(54)安装在所述安装孔中,所述检测部(54)的侧壁与所述安装孔的侧壁相适配,所述检测部(54)的上壁与所述安装孔的上壁之间形成所述检测腔(511);
所述检测机构(5)还包括密封件(55),所述密封件(55)设置在所述检测腔(511)内,用于阻挡所述检测腔(511)内的液体进入所述检测部(54)的侧壁与所述安装孔的侧壁之间的缝隙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样装置还包括控制部,所述控制部与所述检测部(54)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与所述驱动机构(2)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5)还包括PCB检测板(50),所述PCB检测板(50)设置在所述检测部(54)的一侧,所述PCB检测板(50)与所述检测部(54)电连接,并且与所述控制部电连接。
CN202123043420.2U 2021-12-06 2021-12-06 加样装置 Active CN2173317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43420.2U CN217331734U (zh) 2021-12-06 2021-12-06 加样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43420.2U CN217331734U (zh) 2021-12-06 2021-12-06 加样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31734U true CN217331734U (zh) 2022-08-30

Family

ID=829458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43420.2U Active CN217331734U (zh) 2021-12-06 2021-12-06 加样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317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331734U (zh) 加样装置
CN108709853B (zh) 一种机械密封材料pv值试验机
CN206657026U (zh) 生化仪加样装置
CN211877294U (zh) 一种对压力管道冷却水管道的压力监控装置
CN113915116B (zh) 一种屏蔽泵转速检测装置
CN109459175A (zh) 轮毂单元用动态扭矩检测装置
CN114577478B (zh) 轴承旋转灵活性测试装置
CN210070886U (zh) 一种表面跳动公差检测装置
CN207689494U (zh) 生化检测装置
CN113230896A (zh) 一种用于针头过滤器的过滤膜破损检测装置
CN215005922U (zh) 一种焊接螺母螺纹检测设备
CN221123832U (zh) 一种调心滚子抗压测试装置
CN215833230U (zh) 一种涡轮壳流道断芯检测装置
CN109141193A (zh) 一种圆孔检测设备
CN215726273U (zh) 一种水表防漏水检测装置
CN218067020U (zh) 内外装兼容式单端面机械密封静压运转试验台
CN215894377U (zh) 一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进样装置
CN216082718U (zh) 一种便携式多参数水质检测仪
CN218524225U (zh) 一种射频导纳物位计探头结构
CN211876965U (zh) 反射半自动对位系统用的光纤探测器
CN217953401U (zh) 一种非接触式风机转子圆跳动检测设备
CN208818394U (zh) 轮毂单元用动态扭矩检测装置
CN204740012U (zh) 一种汽车车轮五参数检测机
CN209979286U (zh) 一种用于体外诊断的取液臂
CN219301506U (zh) 一种直活塞同轴度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