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05791U - 按键结构及触控板 - Google Patents

按键结构及触控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05791U
CN217305791U CN202220969681.2U CN202220969681U CN217305791U CN 217305791 U CN217305791 U CN 217305791U CN 202220969681 U CN202220969681 U CN 202220969681U CN 217305791 U CN217305791 U CN 2173057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key structure
circuit board
patch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6968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颜铭甫
邵敏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057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057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按键结构及触控板,按键结构包括:触发组件、第一贴件与第二贴件。触发组件包括电路板与弹性件,电路板具有按压区域,弹性件设置于按压区域。第一贴件覆盖于触发组件具有弹性件的第一侧。第二贴件覆盖于触发组件的第二侧。第一贴件及/或第二贴件相对于按压区域的垂直投影位置具有开口。触控板包括多个按键结构。本申请的按键结构通过第一贴件及/或第二贴件的开口排气,避免产生密封的气泡,如此使用者按压按键结构不会受到气泡颗粒影响按压手感以及避免气泡造成按压声响。

Description

按键结构及触控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输入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按键结构及触控板。
背景技术
由于可携式电子装置例如笔记本电脑、智能型手机或平板计算机具有携带方便以及实时处理、收发信息等优势,因此广为消费者所接受,俨然成为目前电子消费市场上的主流。
以笔记本电脑的输入装置为例,当使用者按压输入装置时,输入装置内的弹性件下凹使电路板上的线路形成回路,同时利用弹性件的弹性恢复力,使按下后的弹性件能够自动恢复原状,如此弹性件提供使用者良好的触觉反馈。然,按压输入装置很容易因为对应于弹性件的薄膜与其贴附件之间的气体未完全排出,而产生气泡,且可能因气泡造成。如此上述所产生的气泡、噪音会影响使用者按压按键结构的按压手感及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及触控板,其通过于按键结构的按压区域内的第一贴件及/或第二贴件具有开口的排气设计,以解决目前按键结构及触控板的按压区域内具有气泡,而导致按压手感不好或按压噪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提供了一种按键结构,包括:触发组件、第一贴件与第二贴件。触发组件包括电路板与弹性件,电路板具有按压区域,弹性件设置于按压区域。第一贴件覆盖于触发组件具有弹性件的第一侧。第二贴件覆盖于触发组件的第二侧。其中,第一贴件及/或第二贴件相对于按压区域的垂直投影位置具有开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路板包括第一表面与相对于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按压区域位于第一表面上,第一贴件覆盖于弹性件与电路板的第一表面上,第二贴件覆盖于第二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开口包括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位于第一贴件上,第一开口对应于弹性件的周围侧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开口为多个长型穿孔、多个T字穿孔、多个半圆穿孔、多个水滴穿孔、方形环孔或圆形环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开口包括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位于第二贴件上,第二开口对应于按压区域的下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开口为圆环穿孔或十字穿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触发组件更包括间隔片,间隔片具有安装孔,弹性件位于安装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间隔片具有延伸孔,延伸孔连通于安装孔,延伸孔位于弹性件的外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贴件更包括凸部与本体,本体位于凸部周侧,多个开口位于本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弹性件为金属弹片,第一贴件为聚酯薄膜,第二贴件为软性材质。
提供了一种触控板,包括:电路板、弹性件与第一贴件。电路板具有触发区。弹性件对应触发区设置于电路板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一贴件设置于弹性件与电路板上。其中,第一贴件具有至少一第一开口,第一开口暴露弹性件的至少一部分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弹性件具有可导电的弧形表面,第一开口朝弹性件外延伸至电路板的第一表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贴件更包括凸部,凸部与弹性件分别位于第一贴件的相对两侧,凸部与第一开口互不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更包括第二贴件设置于电路板相对于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其中第二贴件具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于电路板的投影部分重叠于弹性件于电路板的投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开口于电路板的投影面积小于弹性件于电路板的投影面积。
提供了一种触控板,包括:支架、触控基板与至少一个如前述的按键结构。触控基板设置于支架上方。以及按键结构设置于支架与触控基板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更包括连接件,连接件位于支架与触控基板之间,且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支架及触控基板,其中连接件具有按键框架,按键结构对应设置于按键框架与触控基板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按键框架具有支承部,支承部接触于第一贴件。
本申请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及触控板,按键结构通过第一贴件贴覆于触发组件的第一侧,第二贴件贴覆于触发组件的第二侧。其中,第一贴件及/或第二贴件具有开口。触控板包括按键结构。当第一贴件与第二贴件贴覆于触发组件的表面时,若第一贴件与第二贴件相对于触发组件的表面有未排出的气体,则可通过第一贴件与第二贴件的开口排气,避免于第一贴件与第二贴件相对于触发组件的表面产生密封的气泡,如此使用者按压按键结构不会受到气泡影响按压手感及声响。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的按键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本申请的按键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3的B区域的放大图;
图5是本申请的按键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本申请的第一贴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7是本申请的第一贴件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8是本申请的第一贴件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9是本申请的第一贴件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10是本申请的第一贴件的第五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11是本申请的第一贴件的第六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12是本申请的第二贴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13是本申请的第二贴件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14是本申请的第二贴件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15是本申请的第二贴件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16是本申请的触控板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以及
图17是本申请的触控板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1:按键结构;11:触发组件;111:电路板;1110:按压区域;1111:第一表面; 1112:第二表面;1113:触发区;113:弹性件;115:间隔片;1151:安装孔;1152: 延伸孔;13:第一贴件;131:凸部;132:本体;15:第二贴件;17:开口;171:第一开口;171A:长型穿孔;171B:T字穿孔;171C:半圆穿孔;171D:水滴穿孔;171E: 方形环孔;171F:圆形环孔;172:第二开口;172A:十字穿孔;172B:一字穿孔; 172C:圆形环孔;172D:长型穿孔;2:触控板;21:触控基板;22:连接件;221:按键框架;2211:支承部;23: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申请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施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施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申请。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施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在以下各实施例中,将以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组件。
请参阅图1到图5,图1是本申请的按键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按键结构的俯视图以图3是图2的A-A’线的剖视图、图4是图3的B区域的放大图及图 5是按键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如图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按键结构1,其包括触发组件11、第一贴件13与第二贴件15。触发组件11包括电路板111与弹性件113,电路板111具有按压区域1110,弹性件113设置于按压区域1110。第一贴件13覆盖于触发组件11具有弹性件113的第一侧。第二贴件15覆盖于触发组件11的第二侧。其中,第一贴件13及/或第二贴件15相对于按压区域1110 的垂直投影位置具有开口17。
于本实施方式中,电路板111包括第一表面1111与相对于第一表面1111 的第二表面1112,按压区域1110位于第一表面1111上,弹性件113设置于按压区域1110,弹性件113对应于电路板111的第一表面1111上的触发区1113,其中,触发区1113为具有触控电路的区域。第一贴件13覆盖于弹性件113与电路板111的第一表面1111上,以将弹性件113设置于电路板111的第一表面 1111。第二贴件15设置于第二表面1112。
在一施例中,开口17包括第一开口171,第一开口171位于第一贴件13 上,第一开口171位于按压区域1110的垂直投影至第一贴件13的位置。其中,第一贴件13更包括凸部131与本体132,本体132位于凸部131周侧,第一开口171位于本体132,其中,凸部131与弹性件113分别位于第一贴件13的相对两侧,凸部131与第一开口171互不接触。在一施例中,开口17包括第二开口172,第二开口172位于第二贴件15上,第二开口172位于按压区域1110的垂直投影至第二贴件15的位置,换言之,第二开口172于电路板111的投影部分重叠于弹性件113于电路板111的投影,又,第二开口172于电路板111 的投影面积小于弹性件113于电路板111的投影面积。
请复参阅图4,于本实施方式中,以按键结构来说,弹性件113具有可导电的弧形表面,其例如为金属弹片(即Metal dome);第一贴件13为贴附膜,其例如是聚酯薄膜(即Mylar);第二贴件15为缓冲件,其可采用软性材质(例如泡棉、橡胶、硅胶、海绵、或具有弹性的聚合物)。在一实施例中,弹性件 113、第一贴件13与第二贴件15的表面为气密结构。当第一贴件13贴覆于弹性件113的表面上时,若第一贴件13与弹性件113的表面之间(即图4的标号 C)有未排出的气体,则第一贴件13的第一开口171会将未排出气体顺势排出,以避免于第一贴件13与弹性件113的表面之间形成气泡。更进一步来说,由于气泡容易集中形成于弹性件113的周围,故,第一贴件13上的第一开口171 对应于弹性件113的周围侧边设置,第一开口171暴露弹性件113的至少一部分表面。更进一步,第一开口171朝弹性件113外延伸至电路板111的第一表面1111上。如此有利于第一贴件13与弹性件113的表面之间的气体排气。
再者,电路板111的第二表面1112为气密结构。当第二贴件15贴覆于电路板111的第二表面1112时,若第二贴件15与电路板111的第二表面1112 之间(即图4的标号D)有未排出的气体,则第二贴件15的第二开口172会将未排出气体顺势排出,以避免于第二贴件15与电路板111的第二表面1112之间形成气泡。按键结构1通过第一贴件13及/或第二贴件15相对于按压区域 1110的垂直投影位置具有开口17的方式,其能使按压区域1110内不容易产生气泡,如此使用者按压按键结构1不会受到气泡影响按压手感及产生噪音。
另外,请复参阅图5,触发组件11更包括间隔片115,间隔片115具有安装孔1151,弹性件113位于安装孔1151内。又,间隔片115还具有延伸孔1152,延伸孔1152连通于安装孔1151,延伸孔1152位于弹性件113的外侧。弹性件 113内的气体可经由安装孔1151往延伸孔1152排出。
请一并参阅图6到图11,其是本申请的第一贴件的第一实施方式到第六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如图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口171位于第一贴件13 上具有多种的实施方式。请复参阅图6,第一开口171为多个长型穿孔171A,多个长型穿孔171A以凸部131为中心,而环绕分布于本体132上。其中,多个长型穿孔171A为三个,三个长型穿孔平均分布于凸部131的周侧,并且长型穿孔171A以远离凸部131的方向延伸。
请复参阅图7,第一开口171为多个T字穿孔171B,多个T字穿孔171B 以凸部131为中心,而环绕分布于本体132上。其中,多个T字穿孔171B为三个,三个T字穿孔171B平均分布于凸部131的周侧,三个T字穿孔171B 以T字头部对应于凸部131设置。
请复参阅图8,第一开口171为多个半圆穿孔171C,多个半圆穿孔171C 以凸部131为中心,而环绕分布于本体132上。其中,多个半圆穿孔171C为四个,四个多个半圆穿孔171C平均分布于凸部131的周侧,四个半圆穿孔171C 以半圆的端点对应于凸部131,并且四个半圆穿孔171C以同一半圆方向环绕设置。
请复参阅图9,第一开口171为多个水滴穿孔171D,多个水滴穿孔171D 以凸部131为中心,而环绕分布于本体132上。其中,多个水滴穿孔171D为八个,八个水滴穿孔171D的水滴尖点远离凸部131的方向设置。
请复参阅图10,第一开口171为方形环孔171E,方形环孔171E位于本体 132上,并且凸部131位于方形环孔171E的内侧。
请复参阅图11,第一开口171为圆形环孔171F,圆形环孔171F位于本体 132上,并且凸部131位于圆形环孔171F的内侧。
请一并参阅图12到图14,其是本申请的第二贴件的第一实施方式到第三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如图所示,如图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开口172位于第二贴件15上具有多种的实施方式。第二贴件15相对于按压区域1110的垂直投影位置具有第二开口172,第二开口172为十字穿孔172A(如图12所示)、一字穿孔172B(如图13所示)或圆环穿孔172C(如图14所示)。
请参阅图15,是本申请的第二贴件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俯视图。本实施方式相较于第二贴件15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差异在于形状与数量。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开口172为多个长型穿孔172D,多个长型穿孔172D环绕分布于第二贴件15。其中,多个长型穿孔172D为三个,三个长型穿孔172D平均分布于按压区域 1110内,并且长型穿孔172D以远离第二贴件15中心点的方向延伸。另外,本实施例的第二开口172的形状与数量相同于第一贴件13的第一实施方式。换言之,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开口172位于第二贴件15上的形状、数量与设置方式相同于第一开口171位于第一贴件13上的形状、数量与设置方式。
于本实施方式中,并不限制第一开口171与第二开口172的数量、形状与排列方式,第一开口171与第二开口172的目的在于排出于第一贴件13与第二贴件15相对于触发组件11的表面之间未排出的气体,故,第一开口171的数量、形状与排列方式可依据使用者的需求作调整。
请参阅图16,是本申请的触控板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如图所示,于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触控板2,其包括至少一如前述的按键结构1。触控板2 包括触控基板21与支架(bracket)23。按键结构1位于触控基板21与支架23之间,于图16中,按键结构1相对于图5的结构方向相反设置于触控基板21与支架23之间,其中,第二贴件15例如是贴附于触控基板21的下表面,而使得按键结构1对应固定于触控基板21。在一实施例中,触控板2更包括连接件22,位于支架23与触控基板21之间,且连接件2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支架23及触控基板21。连接件22的中心处具有按键框架221,触控基板21设置于连接件22上方,按键结构1对应按键框架221设置于触控基板21与连接件22之间。其中,按键框架221具有支承部2211,支承部2211接触于第一贴件13的凸部 131。当使用者按压触控基板21时,触控基板21抵压于按键结构1,而按键结构1的第一贴件13的凸部131对应抵压于按键框架221内的支承部2211,同时,支承部2211也反作用于抵压于第一贴件13的凸部131,使得弹性件113 变形而接触到电路板111上的线路,如此通过触控基板21按压按键结构1形成电路导通的信号传递,而按键结构1内不容易产生气泡,降低影响使用者按压按键结构1的手感及噪音。
请参阅图17,是本申请的触控板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相较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差异在于按键框架221。本实施方式的按键框架221对应于触控基板21的一侧边。本实施方式的使用方式相同第一实施方式的使用方式,故,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及触控板,按键结构通过第一贴件贴覆于触发组件具有弹性件的第一侧,第二贴件贴覆于触发组件的第二侧。其中,第一贴件及/或第二贴件具有开口。触控板包括按键结构。当第一贴件与第二贴件贴覆于触发组件的表面而产生气泡的情况下,其可通过第一贴件与第二贴件的开口排气,使按压区域内不容易产生气泡,如此使用者按压按键结构不会受到气泡影响按压手感、并可降低噪音声响。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优选实施方式,但如前对象,应当理解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方式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对象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触发组件,包括电路板与弹性件,所述电路板具有按压区域,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按压区域;
第一贴件,覆盖于所述触发组件具有所述弹性件的第一侧;以及
第二贴件,覆盖于所述触发组件的第二侧;
其中,所述第一贴件及/或所述第二贴件相对于所述按压区域的垂直投影位置具有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括第一表面与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所述按压区域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一贴件覆盖于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电路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二贴件覆盖于所述第二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包括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第一贴件上,所述第一开口对应于所述弹性件的周围侧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为多个长型穿孔、多个T字穿孔、多个半圆穿孔、多个水滴穿孔、方形环孔或圆形环孔。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包括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第二贴件上,所述第二开口对应于所述按压区域的下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为圆环穿孔或十字穿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组件更包括间隔片,所述间隔片具有安装孔,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安装孔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片具有延伸孔,所述延伸孔连通于所述安装孔,所述延伸孔位于所述弹性件的外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贴件更包括凸部与本体,所述本体位于所述凸部周侧,所述开口位于所述本体。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金属弹片,所述第一贴件为聚酯薄膜,所述第二贴件为软性材质。
11.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路板,具有触发区;
弹性件,对应所述触发区设置于所述电路板的第一表面;以及
第一贴件,设置于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电路板上;
其中,所述第一贴件具有至少一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暴露所述弹性件的至少一部分表面。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具有可导电的弧形表面,所述第一开口朝所述弹性件外延伸至所述电路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上。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贴件更包括凸部,所述凸部与所述弹性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贴件的相对两侧,所述凸部与所述第一开口互不接触。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第二贴件设置于所述电路板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二贴件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于所述电路板的投影部分重叠于所述弹性件于所述电路板的投影。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于所述电路板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弹性件于所述电路板的投影面积。
16.一种触控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
触控基板,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方;以及
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到15中任一项所述的按键结构,设置于所述支架与所述触控基板之间。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支架与所述触控基板之间,且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架及所述触控基板,其中所述连接件具有按键框架,所述按键结构对应设置于所述按键框架与所述触控基板之间。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框架具有支承部,所述支承部接触于所述第一贴件。
CN202220969681.2U 2021-04-25 2022-04-25 按键结构及触控板 Active CN21730579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179535P 2021-04-25 2021-04-25
US63/179,535 2021-04-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05791U true CN217305791U (zh) 2022-08-26

Family

ID=829145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69681.2U Active CN217305791U (zh) 2021-04-25 2022-04-25 按键结构及触控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057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96441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a switch device
TW512374B (en) Dome-shaped contact plate giving crispy feeling of click and sheet with contact plate
US7295189B2 (en) Printable electromechanical input means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such input means
JPH11232963A (ja) パネルスイッチ用可動接点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パネルスイッチ
JPH02197025A (ja) 電気スイッチ要素
CN217305791U (zh) 按键结构及触控板
JP5115479B2 (ja) 操作キー構造
US6191776B1 (en) Compact key structure
CN100437859C (zh) 可动接点体以及使用该接点体构成的面板开关
US20100224473A1 (en) Multi-function switch structure
JP2018060736A (ja) スイッチ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WO2007081644A2 (en) Electronic device keypad
JP3782642B2 (ja) 入力装置
JP4342564B2 (ja) シートスイッチ及びその操作シート
JP3923746B2 (ja) キーボード用スイッチ装置
JP2009193905A (ja) パネルスイッチ
JP5249650B2 (ja) メンブレンスイッ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2463189U (zh) 触摸板和用于触摸板的开关组件
JP2926970B2 (ja) パネルスイッチ
US20140054154A1 (en) Ultra-thin computer input device
JP2003272479A (ja) 小型電子機器におけるスイッチ
TW571324B (en) A trigger button
JP2001266698A (ja) 押釦スイッチ用部材
JP2000306463A (ja) クリック付き感圧スイッチ
JP2002140954A (ja) メンブレンスイッ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