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91364U - 刀套、刀具及机床 - Google Patents

刀套、刀具及机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91364U
CN217291364U CN202221116324.8U CN202221116324U CN217291364U CN 217291364 U CN217291364 U CN 217291364U CN 202221116324 U CN202221116324 U CN 202221116324U CN 217291364 U CN217291364 U CN 2172913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ol
cutter
knife
connecting portion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1632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广兴
黄延平
张国辉
张浩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Honda Eng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Honda Eng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Honda Eng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Honda Eng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1632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913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913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913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Cutting Tools, Boring Holders, And Turr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刀套、刀具及机床,将刀套套设在刀杆上后,当刀头加工汽车发动机的零部件过程中产生的切屑飞溅至导屑面上时,由于导屑面相对刀杆的轴向倾斜设置,并且,沿刀头至刀柄方向,导屑面至刀杆的中心轴线的距离递增,从而利用导屑面能够对切屑进行引导而使得切屑在重力作用下掉落,避免切屑缠绕在刀杆上,使得刀头能够始终与被加工表面进行接触而进行加工,保证刀具的加工精度,避免出现翻边等加工问题,保证产品品质。另外,通过将刀套套设在刀杆上,不会对刀杆的整体刚度和强度造成影响,延长刀杆的使用寿命。而且,刀杆能够进行标准化生产,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刀套、刀具及机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机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刀套、刀具及机床。
背景技术
机床利用刀具对汽车发动机的零部件进行加工时,会产生大量的切屑。例如,利用镗刀对45#钢等塑性较好的钢件进行加工时,会产生大量的铁屑。加工过程中,铁屑易形成缠绕的带状,从而缠绕在刀具上,进而导致刀头与被加工表面不会直接接触,影响刀具的加工精度,易出现翻边等加工问题,影响产品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影响刀具的加工精度,影响产品品质的问题,提供一种刀套、刀具及机床。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刀套,能够套设在刀杆上,所述刀杆具有相对设置的刀头和刀柄,所述刀套设有导屑面,所述导屑面相对所述刀杆的轴向倾斜设置,沿所述刀头至所述刀柄方向,所述导屑面至所述刀杆的中心轴线的距离递增。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刀套设有用于供所述刀杆穿过的套接腔,所述刀套的外侧壁设有与所述套接腔连通的缺口,所述刀套还包括锁止部件,所述锁止部件用于使所述缺口相对的两个侧壁贴合或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缺口具有相对的第一内侧壁和第二内侧壁,所述第一内侧壁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内侧壁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锁止部件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使所述第一内侧壁与所述第二内侧壁相互贴合或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第一插孔,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第二插孔,所述锁止部件设置为插销,所述插销能够与所述第一插孔及所述第二插孔插接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锁止部件设置为螺纹件,所述螺纹件能够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及所述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重力势能方向,所述刀套的底部设有与水平面平行设置的底端面,所述第二连接部延伸至所述底端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为沉孔,所述沉孔的大端设置于所述底端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接腔与所述刀杆间隙配合。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刀具,包括刀杆及所述的刀套,所述刀套套设于所述刀杆的外侧壁上。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机床,包括刀座及所述的刀具,所述刀杆的一端固设于所述刀座上。
上述实施例的刀套、刀具及机床,将刀套套设在刀杆上后,当刀头加工零部件过程中产生的切屑飞溅至导屑面上时,由于导屑面相对刀杆的轴向倾斜设置,并且,沿刀头至刀柄方向,导屑面至刀杆的中心轴线的距离递增,从而利用导屑面能够对切屑进行引导而使得切屑在重力作用下掉落,避免切屑缠绕在刀杆上,使得刀头能够始终与被加工表面进行接触而进行加工,保证刀具的加工精度,避免出现翻边等加工问题,保证产品品质。另外,通过将刀套套设在刀杆上,不会对刀杆的整体刚度和强度造成影响,延长刀杆的使用寿命。而且,刀杆能够进行标准化生产,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此外,刀套不需产于切屑加工,对刀套的硬度等性能的要求较低,对刀套的加工精度也不高,能够降低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刀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刀套A-A的剖视图;
图3为图1的刀套的主视图;
图4为图3的刀套B-B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刀套;110、导屑面;120、套接腔;130、缺口;131、第一内侧壁;132、第二内侧壁;141、第一连接部;142、第二连接部;150、底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机床,能够对零部件进行切削等加工。
具体地,机床包括刀座及刀具,通过将刀具安装在刀座上,从而利用刀具对零部件进行相应的机加工。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机床还可以包括用于带动零部件进给的进给机构、用于带动零部件转动的转动机构,由于其可以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其中,刀具包括刀杆(未图示)及刀套100。
具体地,刀杆具有相对设置的刀头(未图示)和刀柄(未图示),将刀杆设有刀柄的一端固设在刀座上,使得刀头朝向待加工的零部件,从而实现刀杆的安装固定,进而利用刀头能够对零部件进行机加工。将刀套100套设在刀杆靠近刀头的外侧壁上,利用刀套100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切屑进行引导,避免切屑缠绕在刀具的刀杆上,保证刀具的加工精度,保证产品品质。
当然,还可以先将刀套100套设在刀杆的外侧壁上后再将刀柄固设在刀座上。
如图1至图4所示,其中,刀套100设有导屑面110,利用导屑面110能够对切屑进行引导以避免发生缠绕。
具体地,将刀套100套设在刀杆上后,当刀头加工零部件过程中产生的切屑飞溅至导屑面110上时,由于导屑面110相对刀杆的轴向倾斜设置,并且,沿刀头至刀柄方向(如图1的C方向所示),导屑面110至刀杆的中心轴线的距离递增,从而利用导屑面110能够对切屑进行引导而使得切屑在重力作用下掉落,避免切屑缠绕在刀杆上,使得刀头能够始终与被加工表面进行接触而进行加工,保证刀具的加工精度,避免出现翻边等加工问题,保证产品品质。另外,通过将刀套100套设在刀杆上,不会对刀杆的整体刚度和强度造成影响,延长刀杆的使用寿命。而且,刀杆能够进行标准化生产,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此外,刀套100不需产于切屑加工,对刀套100的硬度等性能的要求较低,对刀套100的加工精度也不高,能够降低使用成本。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沿刀头至刀柄方向,导屑面110至刀杆的中心轴线的距离递增,可以是呈线性递增,也可以是呈曲线递增,只需满足切屑飞溅至导屑面110上时,切屑在重力作用下能够往下掉落而不会发生缠绕即可。
另外,导屑面110相对刀杆的轴向倾斜设置,导屑面110相对刀杆的轴向的倾斜角度可以根据实际加工条件和使用需要进行灵活的设计或调整,只需满足切屑飞溅至导屑面110上时,切屑在重力作用下能够往下掉落而不会发生缠绕即可。
如图1及图2所示,为了便于将刀套100套设在刀杆上,刀套100设有沿刀杆的中心轴线延伸的套接腔120,使得刀杆穿过套接腔120而将刀套100套设在刀杆上。
优选地,套接腔120的中心轴线与刀杆的中心轴线重合。
如图1、图2及图4所示,进一步地,刀套100的外侧壁上设有与套接腔120连通的缺口130,具体地,刀套100的周向侧壁上设有缺口130。并且,刀套100还包括锁止部件(未图示)。如此,当刀套100套设在刀杆的外侧壁上时,利用锁止部件使得缺口130相对的两个侧壁相互贴合,从而使得套接腔120的内侧壁与刀杆的外侧壁紧密贴合,使得刀套100与刀杆实现稳定、可靠的装配连接。另外,当需要对刀套100进行更换时,只需利用锁止部件使得缺口130相对的两个侧壁相互分离而处于间隔状态,即可将刀套100沿刀杆的中心轴线方向从刀杆上取出。
此外,利用锁止部件使得缺口130相对的两个侧壁相互贴合或分离,使得刀套100能够适应不同直径的刀杆,通用性强。
可选地,缺口130相对的两个侧壁之间的间距为1.8mm~2.2mm(可以为1.8mm、1.9mm、2mm、2.1mm、2.2mm);优选为2mm,保证刀套100能够适应不同直径的刀杆的套接要求,也避免因间距过大而出现切屑悬挂。
如图1所示,具体地,缺口130具有相对的第一内侧壁131和第二内侧壁132。
如图2及图4所示,其中,第一内侧壁131设有第一连接部141,第二内侧壁132设有第二连接部142。并且,锁止部件能够与第一连接部141及第二连接部142可拆卸连接,如此,当刀套100套设在刀杆的外侧壁上时,利用锁止部件与第一连接部141和第二连接部142的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内侧壁131和第二内侧壁132相互贴合,进而使得套接腔120的内侧壁与刀杆的外侧壁紧密贴合,使得刀套100与刀杆实现稳定、可靠的装配连接。当需要对刀套100进行更换时,只需使得锁止部件与第一连接部141和第二连接部142相分离,从而使得第一内侧壁131和第二内侧壁132相互分离而处于间隔状态,即可将刀套100沿刀杆的中心轴线方向从刀杆上取出。
其中,锁止部件与第一连接部141及第二连接部142的可拆卸连接,可以通过插接配合、螺接配合等方式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41设有第一插孔,第二连接部142设有第二插孔,锁止部件设置为插销。并且,插销能够与第一插孔及第二插孔插接配合。如此,只需将插销插入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内,即可使得第一内侧壁131和第二内侧壁132相互贴合,进而使得套接腔120的内侧壁与刀杆的外侧壁紧密贴合,使得刀套100与刀杆实现稳定、可靠的装配连接。只需将插销从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内拔出,即可使得第一内侧壁131和第二内侧壁132相互分离而处于间隔状态,进而将刀套100沿刀杆的中心轴线方向从刀杆上取出。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41设有第一螺纹孔,第二连接部142设有第二螺纹孔,锁止部件设置为螺栓或螺钉等螺纹件。并且,螺纹件能够与第一螺纹孔及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如此,只需将螺纹件与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即可使得第一内侧壁131和第二内侧壁132相互贴合,进而使得套接腔120的内侧壁与刀杆的外侧壁紧密贴合,使得刀套100与刀杆实现稳定、可靠的装配连接。只需将螺纹件从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内拧出,即可使得第一内侧壁131和第二内侧壁132相互分离而处于间隔状态,进而将刀套100沿刀杆的中心轴线方向从刀杆上取出。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为了便于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原理,沿重力势能方向,以第二内侧壁132设置于第一内侧壁131的下方为例进行说明。作为等同的,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沿重力势能方向,第一内侧壁131设置于第二内侧壁132的下方。
如图1至图4所示,可选地,刀套100的底部设有与水平面平行设置的底端面150,即刀套100套设在刀杆的外侧壁后,底端面150位于刀套100的最底部并朝向地面设置。并且,第二连接部142设有连接孔,而且,连接孔延伸至底端面150。如此,锁止部件能够从下往上穿过连接孔后与第一连接部141进行连接,从而能够避免锁止部件对切屑的掉落造成干涉或影响,保证切屑在导屑面110的引导下顺畅的掉落,避免发生切屑缠绕。
其中,连接孔可以为插孔的形式,锁止部件对应为插销的形式;连接孔也可以为螺纹孔的形式,锁止部件对应为螺纹件的形式。
进一步地,连接孔设置为沉孔。并且,沉孔的大端设置于底端面150上。如此,能够将锁止部件的头部隐藏在沉孔的大端内,避免外露而对切屑的掉落造成干涉或影响。
此外,套接腔120与刀杆采用间隙配合的装配形式,便于将刀套100套设在刀杆上,再结合锁止部件的锁止,从而将刀套100与刀杆实现稳定、可靠的装配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某体”、“某部”可以为对应“构件”的一部分,即“某体”、“某部”与该“构件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构件的其他部分”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某体”、“某部”可以独立制造,再与“构件的其他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本申请对上述“某体”、“某部”的表达,仅是其中一个实施例,为了方便阅读,而不是对本申请的保护的范围的限制,只要包含了上述特征且作用相同应当理解为是本申请等同的技术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单元”、“组件”、“机构”、“装置”所包含的构件亦可灵活进行组合,即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模块化生产,以方便进行模块化组装。本申请对上述构件的划分,仅是其中一个实施例,为了方便阅读,而不是对本申请的保护的范围的限制,只要包含了上述构件且作用相同应当理解是本申请等同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设置于”、“固设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进一步地,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固定传动连接”另一个元件,二者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方式的固定,也可以不可拆卸连接的固定,能够实现动力传递即可,如套接、卡接、一体成型固定、焊接等,在现有技术中可以实现,在此不再累赘。当元件与另一个元件相互垂直或近似垂直是指二者的理想状态是垂直,但是因制造及装配的影响,可以存在一定的垂直误差。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还应当理解的是,在解释元件的连接关系或位置关系时,尽管没有明确描述,但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解释为包括误差范围,该误差范围应当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确定的特定值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例如,“大约”、“近似”或“基本上”可以意味着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内,在此不作限定。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刀套,能够套设在刀杆上,所述刀杆具有相对设置的刀头和刀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套设有导屑面,所述导屑面相对所述刀杆的轴向倾斜设置,沿所述刀头至所述刀柄方向,所述导屑面至所述刀杆的中心轴线的距离递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套设有用于供所述刀杆穿过的套接腔,所述刀套的外侧壁设有与所述套接腔连通的缺口,所述刀套还包括锁止部件,所述锁止部件用于使所述缺口相对的两个侧壁贴合或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刀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具有相对的第一内侧壁和第二内侧壁,所述第一内侧壁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内侧壁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锁止部件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使所述第一内侧壁与所述第二内侧壁相互贴合或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刀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第一插孔,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第二插孔,所述锁止部件设置为插销,所述插销能够与所述第一插孔及所述第二插孔插接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刀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锁止部件设置为螺纹件,所述螺纹件能够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及所述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刀套,其特征在于,沿重力势能方向,所述第二内侧壁设置于所述第一内侧壁的下方,所述刀套的底部设有与水平面平行设置的底端面,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延伸至所述底端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刀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设置为沉孔,所述沉孔的大端设置于所述底端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一项所述的刀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接腔与所述刀杆间隙配合。
9.一种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刀杆及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刀套,所述刀套套设于所述刀杆的外侧壁上。
10.一种机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刀座及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刀具,所述刀杆的一端固设于所述刀座上。
CN202221116324.8U 2022-05-10 2022-05-10 刀套、刀具及机床 Active CN2172913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16324.8U CN217291364U (zh) 2022-05-10 2022-05-10 刀套、刀具及机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16324.8U CN217291364U (zh) 2022-05-10 2022-05-10 刀套、刀具及机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91364U true CN217291364U (zh) 2022-08-26

Family

ID=82915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16324.8U Active CN217291364U (zh) 2022-05-10 2022-05-10 刀套、刀具及机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913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70186B1 (ko) 날끝교환식 절삭공구 및 이것에 사용하는 절삭용 인서트
KR20000048693A (ko) 밀링 커터
CN100540188C (zh) 金属加工工具的切削刀架
CN217291364U (zh) 刀套、刀具及机床
JP2013504444A (ja) 工作物を切削加工するためのリーマ
JP4285527B2 (ja) 切削ヘッド交換式工具およびそのアーバと切削ヘッドとの締結方法
CN209272500U (zh) 一种方便更换刀刃的刀具
CN215509131U (zh) 一种适用于机械生产加工用硬质合金刀具
CN212443417U (zh) 一种可更换刀头的切削工具
CN213002849U (zh) 一种深孔钻头
KR200393862Y1 (ko) 진동방지 보링바
CN219786595U (zh) 一种焊刃式管刀
CN210334437U (zh) 一种新型可转位浅孔钻
US20110085871A1 (en) Coupling Mechanism For Connecting A Toolholder Assembly And A Machine Tool
CN220679403U (zh) 一种长度伸缩可调镗孔刀具
CN218135017U (zh) 一种多用途内孔车削刀具
CN210756427U (zh) 一种锥度铰刀刀夹
CN215145007U (zh) 一种防震刀具
CN217143266U (zh) 一种高速切削用硬质合金刀具
CN210615257U (zh) 一种整体刀具
CN217492937U (zh) 阶梯精密铰刀
CN212704578U (zh) 一种浴卫取孔刀
CN217223643U (zh) 一种可调式复合镗刀
CN218799190U (zh) 一种开键槽刀具
CN213795187U (zh) 一种组合刀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