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87264U - 一种组装式的可周转沉淀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装式的可周转沉淀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87264U
CN217287264U CN202220391698.4U CN202220391698U CN217287264U CN 217287264 U CN217287264 U CN 217287264U CN 202220391698 U CN202220391698 U CN 202220391698U CN 217287264 U CN217287264 U CN 2172872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ide plate
partition plate
sedimentation tank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9169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晓阳
陈士辉
魏鹏阳
张蒙
代理
李晓朋
王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Seven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rp Ltd
General Contracting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Seven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Seven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rp Ltd
General Contracting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Seven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Seven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rp Ltd, General Contracting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Seven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Seven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9169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872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872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872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装式的可周转沉淀池,解决了砖砌沉淀池施工慢、不能周转使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板,底板从左向右、向下两次凹陷形成两级阶梯板状结构,底板的四周设有可拆的左侧板、前侧板、右侧板和第一后侧板,左侧板、前侧板、右侧板和第一后侧板与底板相互之间可拆密封连接以围合成上开口的槽体;两级阶梯板状结构从左到右依次包括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第一阶梯的楞沿处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隔板结构,第一隔板结构上设有左右通透的第一出口;第二阶梯的楞沿处可拆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三隔板结构,第三隔板结构上设有左右通透的第三出口;槽体上设有污水入口和清水出口。

Description

一种组装式的可周转沉淀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组装式的可周转沉淀池。
背景技术
现有洗车机沉淀池施工时大都采用砖砌加抹灰的施工方法,这种施工方法制成的沉淀池存在以下缺陷:施工进度慢、施工工艺较为麻烦,属于一次性临时设施,在工程结束的时候,这些沉淀池往往会被废弃或者破除,没有周转使用的可能性,不利于节约施工材料。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砖砌沉淀池施工慢、不能周转使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组装式的可周转沉淀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装式的可周转沉淀池,包括底板,底板从左向右、向下两次凹陷形成两级阶梯板状结构,底板的四周设有可拆的左侧板、前侧板、右侧板和第一后侧板,左侧板、前侧板、右侧板和第一后侧板与底板相互之间可拆密封连接以围合成上开口的槽体;
两级阶梯板状结构从左到右依次包括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第一阶梯的楞沿处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隔板结构,第一隔板结构与槽体可拆连接,第一隔板结构上设有左右通透的第一出口,第一隔板结构与左侧板之间形成储泥槽;
第二阶梯的楞沿处可拆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三隔板结构,第三隔板结构与槽体可拆连接,第三隔板结构上设有左右通透的第三出口;
第一阶梯与第三隔板结构之间形成沉淀池,储泥槽通过第一出口与沉淀池连通;
第二阶梯与右侧板之间形成储水池,沉淀池通过第三出口与储水池连通;
槽体上设有污水入口和清水出口,污水入口与储泥槽连通,清水出口与储水池连通。
优选的,沉淀池的中部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隔板结构,第二隔板结构与槽体可拆连接;
第二隔板结构把沉淀池分割为位于左侧的一级沉淀池和位于右侧的二级沉淀池;
第二隔板结构上设有左右通透的第二出口,一级沉淀池通过第二出口与二级沉淀池连通。
优选的,槽体内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导流板,沉淀池和储水池的后沿与底板的后沿之间存有间距以形成排水沟底板,导流板固定设在排水沟底板的前部,导流板的右端与右侧板可拆连接,导流板的左端与第一隔板结构的前端可拆连接;
导流板与第一后侧板之间形成排水沟,排水沟的左部与储泥池的后部连通,排水沟悬伸于沉淀池和储水池的后上方;
右侧板的后部和底板的底部可拆密封设有用以封闭沉淀池和储水池的后部的第二后侧板;
污水入口设在右侧板上,污水入口与排水沟的右部连通。
优选的,第一隔板结构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隔板和第一闸板,第一闸板的上下高度低于第一隔板的上下高度;
第一隔板的后端与导流板的左端可拆密封连接,第一隔板的前端与第一闸板后端可拆连接,第一闸板的前端与前侧板可拆密封连接;
第一隔板和第一闸板的底部同时抵靠在第一阶梯的楞沿上,第一隔板的顶部与槽体的顶部平齐;
第一闸板的顶部低于第一隔板的顶部,以使第一闸板的顶部、第一隔板的前侧和前侧板之间形成第一出口。
优选的,第二隔板结构和第三隔板结构均与第一隔板结构相同;
第二隔板结构的后部与导流板之间形成第二出口,第三隔板结构的前部与前侧板之间形成第三出口。
优选的,底板的相邻且相互垂直的各板块之间均为相互独立的直板结构,相邻且相互垂直的各板块之间可拆密封连接。
优选的,底板上设有多个上下贯通的排淤口,排淤口同时分布在排水沟、储泥槽、一级沉淀池和二级沉淀池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装置的各板块均相互独立且相互之间密封可拆连接,使得本装置在满足沉淀池功能的正常使用情况的同时,也使得本装置在施工时相对于砖砌沉淀池,由于本装置的模块化组装施工特点,提高了施工速度,而且工程完成后本装置能够方便的拆除下来,方便运输到下个工程进行周转使用,降低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的俯视角度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第一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前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右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第一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第一闸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的第三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的第三闸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底板,101、排水沟底板,102、储泥池底板,2、第一降阶板,3、沉淀池底板,4、第二降阶板,5、储水池底板,7、左侧板,8、前侧板,801、储泥池前侧板,802、沉淀池前侧板,803、储水池前侧板,9、右侧板,901、排水沟右侧板,10、第二后侧板,11、导流板,12、第一隔板,1201、第一卡槽,13、第一闸板,1301、第一连接板头,1302、第一螺孔,14、第二隔板,15、第二闸板,16、第三隔板,1601、第三卡槽,17、第三闸板,1701、第三连接板头,1702、第三螺孔,18、污水入口,19、清水出口,20、排淤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一种组装式的可周转沉淀池,本装置所采用的各板块均为钢板制成。
如图1所示,包括底板,底板从左向右、向下两次凹陷形成两级阶梯板状结构。
为了进一步拆分底板,使底板能够拆封成一块块的平板结构,以便于底板的运输和维修替换。本实施例中的底板的相邻且相互垂直的各板块之间均为相互独立的直板结构,相邻且相互垂直的各板块之间可拆密封连接。
具体的,底板包括用以组成排水槽和储泥槽的第一底板1、组成沉淀池的第一阶梯板、组成沉淀池的第二阶梯板。
如图2所示,第一底板1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排水沟底板101和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储泥槽底板102,排水沟底板101的左部和储泥槽底板102的后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第一阶梯板包括第一竖板和沉淀池底板,第一竖板的顶部与储泥槽底板102的右部可拆密封连接。第一竖板的底部与沉淀池底板的左部可拆密封连接。
第二阶梯板包括第二竖板和储水池底板,第二竖板的顶部与沉淀池底板的右部可拆密封连接。储水池底板的左部与第二竖板的底部可拆密封连接。
底板的四周设有可拆的左侧板7、前侧板8、右侧板9、第一后侧板6和第二后侧板10。左侧板7、前侧板8、右侧板9、第一后侧板6和第二后侧板10与底板相互之间可拆密封连接以围合成上开口的槽体。
如图3所示,前侧板8从左到右依次向下突出形成储泥池前侧板801、沉淀池前侧板802和储水池前侧板803,储泥池前侧板801、沉淀池前侧板802和储水池前侧板803为一体成型的直板结构。
槽体内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导流板11,沉淀池和储水池的后沿与底板的后沿之间存有间距以形成排水沟底板,导流板11固定设在排水沟底板的前部,如图1和图4所示,导流板11的右端与右侧板9可拆连接,导流板11的左端与第一隔板结构的前端可拆连接。
导流板11与第一后侧板6之间形成排水沟,排水沟的左部与储泥池的后部连通,排水沟悬伸于沉淀池和储水池的后上方。
第二后侧板10与右侧板9的后部和底板的底部可拆密封连接,第二后侧板10用以封闭沉淀池和储水池的后部。
两级阶梯板状结构从左到右依次包括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第一阶梯的楞沿对应第一竖板的顶部与储泥槽底板102的右部的连接处,第一阶梯的楞沿处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隔板结构,第一隔板结构与左侧板7之间形成储泥槽。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隔板结构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隔板12和第一闸板13,第一闸板13的上下高度低于第一隔板12的上下高度。
第一隔板12的后端与导流板11的左端可拆密封连接。第一隔板12的前端与第一闸板13后端通过螺栓可拆连接,第一闸板13的前端与储泥池前侧板801可拆密封连接。
第一隔板12和第一闸板13的底部同时抵靠在第一阶梯的楞沿上,第一隔板12的顶部与槽体的顶部平齐。
第一闸板13的顶部低于第一隔板12的顶部,以使第一闸板13的顶部、第一隔板12的前侧和前侧板9之间形成第一出口。
第二阶梯的楞沿对应第二竖板的顶部与沉淀池底板的右部的连接处,第二阶梯的楞沿处可拆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三隔板结构。
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三隔板结构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三隔板16和第三闸板17,第三隔板16和第三闸板17通过螺栓可拆连接。
第三隔板16的后端与第二后侧板10在可拆密封连接。第三闸板17的前端与与储水池前侧板803可拆密封连接。
第三闸板17的顶部低于第三隔板16的顶部,第三闸板17的上方形成第三出口。
第一阶梯与第三隔板结构之间形成沉淀池,沉淀池的中部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隔板结构,第二隔板结构把沉淀池分割为位于左侧的一级沉淀池和位于右侧的二级沉淀池。
如图1所示,第二隔板结构包括第二隔板14和第二闸板15,第二隔板14和第二闸板15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第二隔板14的前端与沉淀池前侧板802的中部可拆密封连接。第二闸板15的后端与第二后侧板10可拆密封连接。
第二闸板15的顶部低于第二隔板14的顶部,第二闸板15的上方形成第二出口。
第一隔板12、第二隔板14和第三隔板16的顶部均与左侧板7和右侧板9的顶部平齐。
第一闸板13、第二闸板15和第三闸板17在三个水流出口处形成阶梯,以使泥浆沉淀能够在第一闸板13、第二闸板15和第三闸板17的阻挡下遗留下来,而不会被水流大量冲刷到下级池子内。
储泥槽通过第一出口与一级沉淀池连通。一级沉淀池通过第二出口与二级沉淀池连通。二级沉淀池通过第三出口与储水池连通。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隔板结构和第三隔板结构均与第一隔板结构相同,不同之处仅为安装的方位不同。
本实施例中,槽体的相邻且相互垂直的各板块之间均为相互独立的直板结构,相邻且相互垂直的各板块之间在其连接拐角处以及上述各处连接所使用的 “可拆密封连接”均采用的是在其连接拐角处从内到外依次采用止水条、角铁、螺栓实现可拆密封连接。
右侧板9上设有污水入口18和清水出口19,污水入口18与排水沟的右部连通清水出口19与储水池连通。
为了方便抽出淤泥,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在底板上设有多个上下贯通的排淤口20,排淤口20同时分布在排水沟、储泥槽、一级沉淀池和二级沉淀池内。在使用时,每个排淤口20连接一根淤泥支管,在淤泥支管靠近排淤口20的一端设置阀门,在平常不进行抽淤泥时,淤泥支管上的阀门关闭,在使用时再打开。这些淤泥支管汇流到一根淤泥主干管上,淤泥柱干管与清淤泵连接,用以定时抽出排水沟、储泥槽、一级沉淀池和二级沉淀池内沉淀下来的淤泥。
实施例2:一种组装式的可周转沉淀池,本实施例不再设置排水沟结构,污水入口18设在左侧板7上。第一后侧板6和第二后侧板10连为一体直板结构,第一隔板结构、第二隔板结构和第三隔板结构的后部直接顶在第一后侧板6和第二后侧板10上。其它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受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7)

1.一种组装式的可周转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底板从左向右、向下两次凹陷形成两级阶梯板状结构,底板的四周设有可拆的左侧板(7)、前侧板(8)、右侧板(9)和第一后侧板(6),左侧板(7)、前侧板(8)、右侧板(9)和第一后侧板(6)与底板相互之间可拆密封连接以围合成上开口的槽体;
两级阶梯板状结构从左到右依次包括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第一阶梯的楞沿处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隔板结构,第一隔板结构与槽体可拆连接,第一隔板结构上设有左右通透的第一出口,第一隔板结构与左侧板(7)之间形成储泥槽;
第二阶梯的楞沿处可拆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三隔板结构,第三隔板结构与槽体可拆连接,第三隔板结构上设有左右通透的第三出口;
第一阶梯与第三隔板结构之间形成沉淀池,储泥槽通过第一出口与沉淀池连通;
第二阶梯与右侧板(9)之间形成储水池,沉淀池通过第三出口与储水池连通;
槽体上设有污水入口(18)和清水出口(19),污水入口(18)与储泥槽连通,清水出口(19)与储水池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装式的可周转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沉淀池的中部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隔板结构,第二隔板结构与槽体可拆连接;
第二隔板结构把沉淀池分割为位于左侧的一级沉淀池和位于右侧的二级沉淀池;
第二隔板结构上设有左右通透的第二出口,一级沉淀池通过第二出口与二级沉淀池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组装式的可周转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槽体内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导流板(11),沉淀池和储水池的后沿与底板的后沿之间存有间距以形成排水沟底板,导流板(11)固定设在排水沟底板的前部,导流板(11)的右端与右侧板(9)可拆连接,导流板(11)的左端与第一隔板结构的前端可拆连接;
导流板(11)与第一后侧板(6)之间形成排水沟,排水沟的左部与储泥池的后部连通,排水沟悬伸于沉淀池和储水池的后上方;
右侧板(9)的后部和底板的底部可拆密封设有用以封闭沉淀池和储水池的后部的第二后侧板(10);
污水入口(18)设在右侧板(9)上,污水入口(18)与排水沟的右部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组装式的可周转沉淀池,其特征在于:第一隔板结构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隔板(12)和第一闸板(13),第一闸板(13)的上下高度低于第一隔板(12)的上下高度;
第一隔板(12)的后端与导流板(11)的左端可拆密封连接,第一隔板(12)的前端与第一闸板(13)后端可拆连接,第一闸板(13)的前端与前侧板(8)可拆密封连接;
第一隔板(12)和第一闸板(13)的底部同时抵靠在第一阶梯的楞沿上,第一隔板(12)的顶部与槽体的顶部平齐;
第一闸板(13)的顶部低于第一隔板(12)的顶部,以使第一闸板(13)的顶部、第一隔板(12)的前侧和前侧板(8)之间形成第一出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组装式的可周转沉淀池,其特征在于:第二隔板结构和第三隔板结构均与第一隔板结构相同;
第二隔板结构的后部与导流板之间形成第二出口,第三隔板结构的前部与前侧板之间形成第三出口。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组装式的可周转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底板的相邻且相互垂直的各板块之间均为相互独立的直板结构,相邻且相互垂直的各板块之间可拆密封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组装式的可周转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底板上设有多个上下贯通的排淤口(20),排淤口(20)同时分布在排水沟、储泥槽、一级沉淀池和二级沉淀池内。
CN202220391698.4U 2022-02-25 2022-02-25 一种组装式的可周转沉淀池 Active CN2172872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91698.4U CN217287264U (zh) 2022-02-25 2022-02-25 一种组装式的可周转沉淀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91698.4U CN217287264U (zh) 2022-02-25 2022-02-25 一种组装式的可周转沉淀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87264U true CN217287264U (zh) 2022-08-26

Family

ID=82933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91698.4U Active CN217287264U (zh) 2022-02-25 2022-02-25 一种组装式的可周转沉淀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872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802027B2 (ja) 複合型雨水一時貯留槽
CN217287264U (zh) 一种组装式的可周转沉淀池
CN211774181U (zh) 一种拼接式水箱
CN212974282U (zh) 一种可移动式三级沉淀箱
CN116163803A (zh) 一种隧洞明洞防排水结构
CN211611734U (zh) 折流连体沉降池装置
CN101239653A (zh) 一种底舱开放的箱形浮式坞门
CN211752720U (zh) 一种可拆卸式三级沉淀池
CN210827381U (zh) 一种适用于长距离、复杂地形坡面排水的复合消能工
CN211472773U (zh) 一种水利工程排水装置
CN102826205B (zh) 一种钢砼组合箱型浮坞门
CN210104901U (zh) 一种易排污的蹲便器
CN209554006U (zh) 车载储运油罐的浮动出油装置
CN207324175U (zh) 一种环保型污水沉淀池
CN111794318A (zh) 一种防止水二次污染的高层供水装置
CN215137164U (zh) 一种污水沉淀分离装置
CN218291843U (zh) 一种协助船舶穿越低矮桥梁的专用渡槽
CN217557277U (zh) 一种防渗漏防坍塌房屋黄土墙体结构
CN213643393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具有过滤结构的污水循环利用装置
CN219887052U (zh) 一种阳台同层排水系统
CN216276059U (zh) 一种气水反冲洗滤池的反冲洗废水挡水板
CN217436699U (zh) 一种污水处理箱
CN211245646U (zh)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装配式三级沉淀池
CN210751421U (zh) 一种钻井废弃液沉淀池
CN217909095U (zh) 一种场区道路出入口的洗车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