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83334U - 语音麦克风切换装置以及耳机 - Google Patents

语音麦克风切换装置以及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83334U
CN217283334U CN202221069264.9U CN202221069264U CN217283334U CN 217283334 U CN217283334 U CN 217283334U CN 202221069264 U CN202221069264 U CN 202221069264U CN 217283334 U CN217283334 U CN 2172833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phone
hole
sound
switching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6926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东
王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orn Audi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orn Audi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orn Audio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orn Audi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6926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833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833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833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语音麦克风切换装置以及耳机。上述的语音麦克风切换装置包括麦克风、咪壳以及切换硅胶套,麦克风具有前通孔和后通孔,咪壳具有相互连通的收声孔、容置槽以及安装孔,收声孔与前通孔连通,传输来自麦克风前方的声音信息,容置槽容置麦克风,切换硅胶套活动穿设于安装孔内,切换硅胶套与麦克风活动抵接,切换硅胶套与后通孔对应设置,以打开或者堵塞后通孔,切换硅胶套以及咪壳中的至少一个开设有入声口,入声口与后通孔连通,传输来自麦克风后方的声音信息。通过切换硅胶套打开或堵塞后通孔,使得一个麦克风可在单指向麦克风和全指向麦克风之间轻松切换,满足了各种环境下的采音需求,同时减小了耳机的体积,降低了使用成本。

Description

语音麦克风切换装置以及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语音麦克风切换装置以及耳机。
背景技术
现今,耳机作为声音播放器,越来越多的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它通过输入电信号,将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传递信息,且耳机的私密性表现优越,既能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播放声音,又能隔绝部分环境噪声对有效音频产生的干扰,且携带方便,音质良好,越来越受到广大用户的喜爱。随着人们对于耳机的使用需求不断升级,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耳机,有的是游戏耳机,有的是教育耳机,有的是音乐耳机,有的是监听耳机等,它们对语音麦克风需求功能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说,主要分为单指向麦克风和全指向麦克风两种,单指向麦克风用于拾取说话者的声音,并且屏蔽掉周围的嘈杂声,比如教育耳机一般应用在大的阶梯教室,学生较多,这时就需要麦克风只拾取教师发出的声音,而屏蔽掉学生们在下面的讨论声;但当使用者戴着耳机走在马路上,需要拾取周围的路况信息,以免发生安全事故,此时就需要全指向性麦克风,以拾取周围的路况声音。
然而,传统的耳机一般只有一个语音麦克风,要么是全指向麦克风,要么是单指向麦克风,难以满足不同情境下对于同个耳机的功能需求;还有一种设计,是在同个耳机内装有两个语音麦克风,一个是单指向麦克风,另一个是全指向麦克风,通过两个麦克风之间的切换,以适应不同情境下的使用需求,然而此种设计增加了耳机的体积,提高了使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便于切换麦克风指向功能并且仅使用一个麦克风的语音麦克风切换装置以及耳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语音麦克风切换装置,包括麦克风、咪壳以及切换硅胶套,所述麦克风具有前通孔和后通孔,所述前通孔用于采集来自所述麦克风前方的声压,所述后通孔用于采集来自所述麦克风后方的声压;所述咪壳具有相互连通的收声孔和容置槽,所述收声孔还与所述前通孔连通,用于传输来自所述麦克风前方的声音信息,所述容置槽用于容置所述麦克风;所述咪壳还开设有与所述容置槽连通的安装孔,所述切换硅胶套活动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切换硅胶套与所述麦克风活动抵接,所述切换硅胶套与所述后通孔对应设置,用于打开或者堵塞所述后通孔,所述切换硅胶套以及所述咪壳中的至少一个开设有入声口,所述入声口与所述后通孔连通,用于传输来自所述麦克风后方的声音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入声口开设在所述切换硅胶套上,且所述入声口贯穿所述切换硅胶套,用于向所述后通孔传输声音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换硅胶套包括相互连接的握持件以及堵孔件,所述堵孔件与所述麦克风活动抵接,用于打开或者堵塞所述后通孔,所述握持件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用于支持所述堵孔件在所述咪壳内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堵孔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抵接部和卡壳部,所述抵接部与所述麦克风活动抵接,用于打开或者堵塞所述后通孔,所述卡壳部与所述咪壳的内壁活动抵接,用于限制所述抵接部在所述咪壳内活动,其中,所述握持件与所述抵接部以及所述卡壳部中的至少一个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堵孔件还包括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卡壳部以及所述抵接部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所述卡接部位于所述抵接部背离所述握持件的一侧,所述麦克风与所述容置槽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卡槽,所述卡接部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卡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咪壳包括壳体和卡位件,所述壳体的内壁开设有凹槽,所述卡位件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卡位件具有伸缩结构,以使所述切换硅胶套在所述咪壳内上下移动时,所述卡位件弹出或回缩至所述凹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前壳体与所述后壳体活动卡接,所述前壳体具有所述容置槽,所述后壳体上开设有所述安装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语音麦克风切换装置还包括咪套,所述咪套卡设于所述容置槽内,且所述咪套套设于所述麦克风上,所述咪套的两端分别具有收容口以及导声口,所述收容口的内壁包裹所述麦克风的外体,用于收容所述麦克风,所述导声口与所述前通孔连通,用于传导声音信息至所述前通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语音麦克风切换装置还包括网布,所述网布与所述入声口的内壁连接,用于阻挡杂质进入所述麦克风内。
一种耳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语音麦克风切换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在单指向麦克风和全指向麦克风之间轻松切换,满足了不同情境下对于麦克风不同指向性的功能需求;仅使用了一个麦克风便满足了各种环境下的采音需求,减小了耳机的体积,降低了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语音麦克风切换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另一实施例中语音麦克风切换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提供一种语音麦克风切换装置,包括麦克风、咪壳以及切换硅胶套,所述麦克风具有前通孔和后通孔,所述前通孔用于采集来自所述麦克风前方的声压,所述后通孔用于采集来自所述麦克风后方的声压;所述咪壳具有相互连通的收声孔和容置槽,所述收声孔还与所述前通孔连通,用于传输来自所述麦克风前方的声音信息,所述容置槽用于容置所述麦克风;所述咪壳还开设有与所述容置槽连通的安装孔,所述切换硅胶套活动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切换硅胶套与所述麦克风活动抵接,所述切换硅胶套与所述后通孔对应设置,用于打开或者堵塞所述后通孔,所述切换硅胶套以及所述咪壳中的至少一个开设有入声口,所述入声口与所述后通孔连通,用于传输来自所述麦克风后方的声音信息。
请参阅图1以及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语音麦克风切换装置10,包括麦克风100、咪壳200以及切换硅胶套300,所述麦克风100具有前通孔110和后通孔120,所述前通孔110用于采集来自所述麦克风100前方的声压,所述后通孔120用于采集来自所述麦克风100后方的声压;所述咪壳200具有相互连通的收声孔210和容置槽220,所述收声孔210还与所述前通孔110连通,用于传输来自所述麦克风100前方的声音信息,所述容置槽220用于容置所述麦克风100;所述咪壳200还开设有与所述容置槽220连通的安装孔230,所述切换硅胶套300活动穿设于所述安装孔230内,且所述切换硅胶套300与所述麦克风100活动抵接,所述切换硅胶套300与所述后通孔120对应设置,用于打开或者堵塞所述后通孔120,所述切换硅胶套300以及所述咪壳200中的至少一个开设有入声口240,所述入声口240与所述后通孔120连通,用于传输来自所述麦克风100后方的声音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咪壳200具有相互连通的所述安装孔230和所述容置槽220,所述容置槽220容置有所述麦克风100,所述麦克风100具有所述后通孔120,所述切换硅胶套300活动于所述安装孔230内,且所述切换硅胶套300与所述麦克风100活动抵接,用于打开或者堵塞所述后通孔120。具体地,当所述切换硅胶套300堵塞所述后通孔120时,所述麦克风100仅具有一个方向的音孔,即所述前通孔110。此时,仅有所述麦克风100前方的声音信号经由所述收声孔210,进入所述前通孔110,而其他方向的声音信号无法进入所述麦克风100的内部。如此,无论声源处于任何方向,只要声源与距离是一定的,进入所述前通孔110时的声压也是一定的,所以声压信号带给所述麦克风100的灵敏度也是一定的。此情况下的所述麦克风100可以拾取四周环境的声音,即成为全指向性麦克风100。当所述切换硅胶套300不与所述麦克风100抵接时,此时打开所述后通孔120,所述麦克风100具有两个方向的音孔,即所述前通孔110和所述后通孔120。如此,声压信号除了通过所述前通孔110进入所述麦克风100的内部,还会经过所述入声口240,再通过所述后通孔120进入,此时所述麦克风100的灵敏度将由两个方向的声压信号的差值决定。可以理解的是,由于不同方向的声压不一致,其带给所述麦克风100的灵敏度也存在差异,此情况下的所述麦克风100优先拾取灵敏度更高的声音信号,即成为单指向性麦克风100。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切换硅胶套300对于所述后通孔120的打开或堵塞,令所述麦克风100在单指向麦克风100和全指向麦克风100之间轻松切换,满足了不同情境下对于麦克风100不同指向性的功能需求;整个切换过程仅使用了一个麦克风100便满足了各种环境下的采音需求,减小了耳机的体积,降低了使用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入声口240开设在所述切换硅胶套300上,且所述入声口240贯穿所述切换硅胶套300,用于向所述后通孔120传输声音信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向所述后通孔120传输声音信号,开设了贯穿所述切换硅胶套300的所述入声口240。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所述咪壳200已开设有所述安装孔230,此法避免了在所述咪壳200上再开孔的情况,通过现有的所述切换硅胶套300开设有入声口240也减少了生产所述切换硅胶套300所需的材料,降低了生产和使用成本。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入声口开设于所述咪壳上,所述入声口通过所述咪壳的内腔与所述后通孔连通,此时所述切换硅胶套为实体硅胶套,即所述切换硅胶套没有任何的孔洞,在所述切换硅胶套远离所述麦克风时,所述后通孔开启,所述入声口导入的声音信号通过所述咪壳的内腔进入所述后通孔,从而实现单指向收音功能;而在所述切换硅胶套靠近并与所述麦克风抵接时,所述后通孔被所述切换硅胶套封堵,使得从所述入声口导入的声音信号无法进入所述后通孔,从而实现全指向收音功能。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换硅胶套以及所述咪壳均开设有一个入声口,便于在使用单指向收音功能时,能将更多的声音信号收录,从而便于对多个方向的声音信号进行接收,进而便于将多个声音信号中振幅最强的声音信号收录,使得所述语音麦克风切换装置准确地将声源最近的声音信号导入所述麦克风,从而使得所述语音麦克风切换装置对声音信号的采集准确性提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以及图2,所述切换硅胶套300包括相互连接的握持件310以及堵孔件320,所述堵孔件320与所述麦克风100活动抵接,用于打开或者堵塞所述后通孔120,所述握持件310穿设于所述安装孔230内,用于支持所述堵孔件320在所述咪壳200内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切换硅胶套300包括所述握持件310和所述堵孔件320,具体地,在咪壳200外通过移动所述握持件310,令所述堵孔件320与所述麦克风100抵接时,所述后通孔120被堵塞,所述麦克风100成为全指向性麦克风100,当移动所述握持件310,断开所述堵孔件320与所述麦克风100的抵接时,所述后通孔120打开,所述麦克风100成为单指向性麦克风10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以及图2,所述堵孔件320包括相互连接的抵接部322和卡壳部324,所述抵接部322与所述麦克风100活动抵接,用于打开或者堵塞所述后通孔120,所述卡壳部324与所述咪壳200的内壁活动抵接,用于限制所述抵接部322在所述咪壳200内活动,其中,所述握持件310与所述抵接部322以及所述卡壳部324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堵孔件320包括所述抵接部322和所述卡壳部324,通过所述抵接部322在所述咪壳200内的活动,令所述抵接部322打开或堵塞所述后通孔120,以实现全指向麦克风100和单指向麦克风100之间的切换。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握持件310的部分位于所述咪壳200外,在通过所述握持件310的移动来控制所述抵接部322的活动时,需要通过所述卡壳部324与所述咪壳200的内壁抵接,以限制所述抵接部322仅在所述咪壳200内活动,防止所述堵孔件320从所述咪壳200内滑出,从而丢失的情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堵孔件320还包括卡接部326,所述卡接部326与所述卡壳部324以及所述抵接部322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所述卡接部326位于所述抵接部322背离所述握持件310的一侧,所述麦克风100与所述容置槽220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卡槽250,所述卡接部326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卡槽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堵孔件320还包括有卡接部326,而所述麦克风100与所述容置槽220的内壁之间形成有所述卡槽。在需要使用全指向性麦克风100时,所述卡接部326与所述麦克风100抵接,此时整个所述卡接部326容置于所述卡槽内,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卡接部326的外壁和所述卡槽的内壁均具有一定的摩擦力,使得整个所述卡接部326牢固地容置于所述卡槽内而不松脱,即所述卡接部326与所述麦克风100抵接紧密,不出现所述后通孔120打开的情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咪壳200包括壳体260和卡位件270,所述壳体260的内壁开设有凹槽280,所述卡位件270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凹槽280内,且所述卡位件270具有伸缩结构,以使所述切换硅胶套300在所述咪壳200内上下移动时,所述卡位件270弹出或回缩至所述凹槽280内。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凹槽280内收容有所述卡位件270的至少部分,具体地,所述卡位件270包括可伸缩的弹簧272和卡位部274,所述弹簧272设置在所述凹槽280内,且所述弹簧272分别与所述卡位部274以及所述凹槽280的内壁连接。需要使用单指向性麦克风100时,所述卡壳部324与所述咪壳200的内壁抵接,所述卡位部274由于所述弹簧272的弹性作用力,被弹出所述凹槽280并与所述卡壳部324抵接,而所述卡壳部324还与所述抵接部322连接。如此,使得所述卡壳部324以及所述抵接部322的活动被限制,避免所述抵接部322下滑至所述麦克风100,而堵塞所述后通孔120。而当需要使用全指向性麦克风100时,通过按压所述握持件310,使得所述卡壳部324受力作用向下移动,而卡位部274又与所述卡壳部324抵接,因此卡位部274受力压缩所述弹簧272,并进入所述凹槽280中。至此,所述卡壳部324和所述抵接部322可向下活动,通过所述抵接部322对于所述后通孔120的堵塞,完成单指向性麦克风100到全指向性麦克风100的切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壳体260包括前壳体262和后壳体264,所述前壳体262与所述后壳体264活动卡接,所述前壳体262具有所述容置槽220,所述后壳体264上开设有所述安装孔2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壳体262与所述后壳体264通过活动卡接构成所述咪壳200,所述前壳体262和所述后壳体264容纳有不同的零部件。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所述咪壳200具有分体可拆卸的性能,当所述咪壳200内部分零部件出现损坏时,可以通过断开所述前壳体262和所述后壳体264的卡接,使用新的零部件取代该损坏的零部件即可。如此,解决了所述咪壳200内零部件损坏时难以处理的问题,提高了所述语音麦克风切换装置10的使用寿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语音麦克风切换装置10还包括咪套400,所述咪套400卡设于所述容置槽220内,且所述咪套400套设于所述麦克风100上,所述咪套400的两端分别具有收容口410以及导声口420,所述收容口410的内壁包裹所述麦克风100的外体,用于收容所述麦克风100,所述导声口420与所述前通孔110连通,用于传导声音信息至所述前通孔110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咪套400用于将所述麦克风100收容于所述容置槽220内,且所述咪套400的两端分别具有所述收容口410以及所述导声口420,即所述咪套400套设于所述麦克风100时,不会堵塞所述前通孔110以及所述后通孔120,而影响所述麦克风100的使用。可以理解的是,使用所述咪套400包覆所述麦克风100的部分外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所述麦克风100,且所述咪套400应密封性良好,并具备一定的隔音效果,以增强所述麦克风100的拾音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语音麦克风切换装置10还包括网布500,所述网布500与所述入声口240的内壁连接,用于阻挡杂质进入所述麦克风100内。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网布500的边缘与所述入声口240的内壁连接,用于避免灰尘、露水等杂质通过进入所述后通孔120,再进入所述麦克风100的内部的情况。所述网布500为具有网孔的织物,因此不会影响所述麦克风100的拾音效果,由于隔绝了杂质进入所述麦克风100,这将提高所述麦克风100的使用寿命。
一种耳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语音麦克风切换装置。可以理解的是,部分所述耳机,除了所述的语音麦克风切换装置,还包括导线以及插头。所述插头分别与所述导线以及电子设备的接口连接,用于向所述导线传递所述电子设备内的声音信号,所述语音麦克风切换装置与所述导线连接,用于接收传递来的声音信号。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语音麦克风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麦克风、咪壳以及切换硅胶套,所述麦克风具有前通孔和后通孔,所述前通孔用于采集来自所述麦克风前方的声压,所述后通孔用于采集来自所述麦克风后方的声压;所述咪壳具有相互连通的收声孔和容置槽,所述收声孔还与所述前通孔连通,用于传输来自所述麦克风前方的声音信息,所述容置槽用于容置所述麦克风;所述咪壳还开设有与所述容置槽连通的安装孔,所述切换硅胶套活动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切换硅胶套与所述麦克风活动抵接,所述切换硅胶套与所述后通孔对应设置,用于打开或者堵塞所述后通孔,所述切换硅胶套以及所述咪壳中的至少一个开设有入声口,所述入声口与所述后通孔连通,用于传输来自所述麦克风后方的声音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语音麦克风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声口开设在所述切换硅胶套上,且所述入声口贯穿所述切换硅胶套,用于向所述后通孔传输声音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语音麦克风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硅胶套包括相互连接的握持件以及堵孔件,所述堵孔件与所述麦克风活动抵接,用于打开或者堵塞所述后通孔,所述握持件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用于支持所述堵孔件在所述咪壳内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语音麦克风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孔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抵接部和卡壳部,所述抵接部与所述麦克风活动抵接,用于打开或者堵塞所述后通孔,所述卡壳部与所述咪壳的内壁活动抵接,用于限制所述抵接部在所述咪壳内活动,其中,所述握持件与所述抵接部以及所述卡壳部中的至少一个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语音麦克风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孔件还包括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卡壳部以及所述抵接部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所述卡接部位于所述抵接部背离所述握持件的一侧,所述麦克风与所述容置槽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卡槽,所述卡接部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卡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语音麦克风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咪壳包括壳体和卡位件,所述壳体的内壁开设有凹槽,所述卡位件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卡位件具有伸缩结构,以使所述切换硅胶套在所述咪壳内上下移动时,所述卡位件弹出或回缩至所述凹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语音麦克风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前壳体与所述后壳体活动卡接,所述前壳体具有所述容置槽,所述后壳体上开设有所述安装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语音麦克风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语音麦克风切换装置还包括咪套,所述咪套卡设于所述容置槽内,且所述咪套套设于所述麦克风上,所述咪套的两端分别具有收容口以及导声口,所述收容口的内壁包裹所述麦克风的外体,用于收容所述麦克风,所述导声口与所述前通孔连通,用于传导声音信息至所述前通孔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语音麦克风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语音麦克风切换装置还包括网布,所述网布与所述入声口的内壁连接,用于阻挡杂质进入所述麦克风内。
10.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所述的语音麦克风切换装置。
CN202221069264.9U 2022-05-06 2022-05-06 语音麦克风切换装置以及耳机 Active CN2172833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69264.9U CN217283334U (zh) 2022-05-06 2022-05-06 语音麦克风切换装置以及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69264.9U CN217283334U (zh) 2022-05-06 2022-05-06 语音麦克风切换装置以及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83334U true CN217283334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80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69264.9U Active CN217283334U (zh) 2022-05-06 2022-05-06 语音麦克风切换装置以及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833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40048892A1 (en) Loudspeaker apparatus
US7123737B2 (en) Ear clasp headset
US7551940B2 (en) Two-way voice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external acoustic noise reduction
US7565179B2 (en) No-cable stereo handsfree accessory
US9532135B2 (en) Bone conduction speaker unit
JP2001045584A (ja) マイクロホン
GB1334183A (en) Headset
US10491983B2 (en) Portable sound equipment
CN210274432U (zh) 一种拾音设备
CN217283334U (zh) 语音麦克风切换装置以及耳机
WO2021219052A1 (zh) 声学装置
US20090060247A1 (en) Microphone holder and microphone device using same
CN110784791B (zh) 耳机以及耳机操作方法
US11206477B2 (en) Sound transducer structure of electronic device
CN108156547B (zh) 一种tws耳机
KR101957817B1 (ko) 공명구조를 갖는 휴대폰 케이스
CN107995551B (zh) 一种tws耳机
CN210491165U (zh) 一种入耳式耳机
CN209930447U (zh) 一种骨传导送话器
JP4873936B2 (ja) マイクロフォン装置
CN108156549B (zh) 一种tws耳机
CN108156548B (zh) 一种tws耳机
CN219876051U (zh) 一种双声道蓝牙耳机
CN107911771B (zh) 一种tws耳机
CN216122821U (zh) 一种头戴式耳机用耳机线防水防尘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