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82876U - 一种太阳能发电余热利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太阳能发电余热利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82876U
CN217282876U CN202220269538.2U CN202220269538U CN217282876U CN 217282876 U CN217282876 U CN 217282876U CN 202220269538 U CN202220269538 U CN 202220269538U CN 217282876 U CN217282876 U CN 2172828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waste heat
heat utilization
movable
utiliz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6953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齐锦
袁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Zeyuan Smar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Zeyuan Smar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Zeyuan Smar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Zeyuan Smar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6953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828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828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828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发电余热利用装置,包括余热利用设备本体,所述余热利用设备本体的外壁开设有检修口,且余热利用设备本体的外壁位于检修口的外侧设置有开关结构,并且余热利用设备本体的顶端固定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顶端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端固定设置有太阳能光伏板,所述安装座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壁固定设置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外壁转动连接有连接杆,该一种太阳能发电余热利用装置,当设备发生故障时,转动螺纹杆,螺纹杆通过外壁的正反螺纹使得两组移动块相向移动,两组移动块则带动两组活动板在限位板内相向滑动,从而打开或关闭检修口,方便进行检修。

Description

一种太阳能发电余热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发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太阳能发电余热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能源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寻找新能源成为当前人类面临的迫切课题。现有电力能源的来源主要有4种,即火电、水电、核电和风力发电,而太阳能发电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生成电能,还可以通过余热利用设备将多余的热量进行转化使用,从而节约能源。
现有的余热利用装置发生故障时需要将设备拆开进行维修,这样的检修方式既费时又费力,并且发电使用的太阳能光伏板通常使用螺栓进行拆卸安装,该连接方式操作起来较繁琐。
所以需要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一种太阳能发电余热利用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发电余热利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太阳能发电余热利用装置,包括余热利用设备本体,所述余热利用设备本体的外壁开设有检修口,且余热利用设备本体的外壁位于检修口的外侧设置有开关结构,并且余热利用设备本体的顶端固定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顶端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端固定设置有太阳能光伏板,所述安装座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壁固定设置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外壁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外壁固定设置有压块,且活动杆的外壁位于压块的一侧套有复位弹簧,并且活动杆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外壁固定设置有卡块,所述固定座的外壁位于卡块的外壁开设有卡槽。
优选的,所述开关结构包括限位板、活动板、固定块、螺纹杆和移动块,所述余热利用设备本体的外壁固定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内部设置有活动板,所述余热利用设备本体的外壁固定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外壁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壁设置有移动块,且移动块的底端与活动板的顶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板与活动板设置为滑动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外壁设置为正反螺纹,且正反螺纹以检修口中线对称分布,并且螺纹杆与移动块设置为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盘设置为椭圆结构,所述安装座的外壁开设有与活动杆外壁相契合的通孔,且安装座与活动杆设置为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卡块的外壁与卡槽的内壁相契合,且固定座的外壁对称开设有两组卡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太阳能发电余热利用装置,
一、当设备发生故障时,转动螺纹杆,螺纹杆通过外壁的正反螺纹使得两组移动块相向移动,两组移动块则带动两组活动板在限位板内相向滑动,从而打开或关闭检修口,方便进行检修;
二、在进行太阳能光伏板的拆卸安装时,转动转轴,转轴则带动转盘转动,转盘则带动外壁的连接杆移动,连接杆则带动活动杆在安装座内滑动,而活动杆则带动固定板外壁的卡块移出固定座外壁的卡槽,且活动板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进行滑动复位使得固定板带动卡块卡入固定座外壁的卡槽,从而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座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余热利用设备本体;2、检修口;3、开关结构;301、限位板;302、活动板;303、固定块;304、螺纹杆;305、移动块;4、安装座;5、固定座;6、太阳能光伏板;7、转轴;8、转盘;9、连接杆;10、活动杆;11、压块;12、复位弹簧;13、固定板;14、卡块;15、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太阳能发电余热利用装置,包括余热利用设备本体1,余热利用设备本体1的外壁开设有检修口2,且余热利用设备本体1的外壁位于检修口2的外侧设置有开关结构3,并且余热利用设备本体1的顶端固定设置有安装座4,安装座4的顶端设置有固定座5,固定座5的顶端固定设置有太阳能光伏板6,安装座4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轴7,转轴7的外壁固定设置有转盘8,转盘8的外壁转动连接有连接杆9,连接杆9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活动杆10,活动杆10的外壁固定设置有压块11,且活动杆10的外壁位于压块11的一侧套有复位弹簧12,并且活动杆10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固定板13,固定板13的外壁固定设置有卡块14,固定座5的外壁位于卡块14的外壁开设有卡槽15。
开关结构3包括限位板301、活动板302、固定块303、螺纹杆304和移动块305,余热利用设备本体1的外壁固定设置有限位板301,限位板301的内部设置有活动板302,余热利用设备本体1的外壁固定设置有固定块303,固定块303的外壁转动连接有螺纹杆304,螺纹杆304的外壁设置有移动块305,且移动块305的底端与活动板302的顶端固定连接,上述的结构设计通过开关结构3使得活动板302打开或关闭,从而方便进行设备的维修。
限位板301与活动板302设置为滑动连接,螺纹杆304的外壁设置为正反螺纹,且正反螺纹以检修口2中线对称分布,并且螺纹杆304与移动块305设置为螺纹连接,上述的结构设计使得螺纹杆304转动时带动两组移动块305相向移动,而两组移动块305则带动两组活动板302相向移动,且移动块305通过活动板302在限位板301内滑动进行限位。
转盘8设置为椭圆结构,安装座4的外壁开设有与活动杆10外壁相契合的通孔,且安装座4与活动杆10设置为滑动连接,上述的结构设计使得转盘8在转动的过程中通过连接杆9带动活动杆10在安装座4内滑动,且两组活动杆10在安装座4的内部相向滑动。
卡块14的外壁与卡槽15的内壁相契合,且固定座5的外壁对称开设有两组卡槽15,上述的结构设计使得两组固定板13带动卡块14分别卡入固定座5外壁的两组卡槽15内,从而方便对太阳能光伏板6进行拆卸安装。
工作原理:根据图1-2所示,当设备出现故障时,转动螺纹杆304,螺纹杆304则带动两组移动块305相向移动,两组移动块305则带动两组活动板302相向移动,两组活动板302则分别在两组限位板301的内部相向滑动进行限位,从而打开或关闭检修口2,方便工作人员进行设备内部的检修;根据图1、图3和图4所示,在进行太阳能光伏板6的拆卸安装时,转动转轴7,转轴7则带动外壁的转盘8转动,转盘8则带动外壁的两组连接杆9的一端相反转动,而两组连接杆9的另一端则带动活动杆10在安装座4内相互远离滑动,活动杆10则带动压块11挤压复位弹簧12,且活动杆10带动固定板13外壁的卡块14移出固定座5外壁的卡槽15,此时可对太阳能光伏板6进行拆卸,当松开转轴7时,复位弹簧12则恢复形变带动两组活动杆10相互靠近滑动,且活动杆10带动固定板13外壁的卡块14卡入固定座5外壁的卡槽15内,此时可对太阳能光伏板6进行固定安装,从而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操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太阳能发电余热利用装置,包括余热利用设备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利用设备本体(1)的外壁开设有检修口(2),且余热利用设备本体(1)的外壁位于检修口(2)的外侧设置有开关结构(3),并且余热利用设备本体(1)的顶端固定设置有安装座(4),所述安装座(4)的顶端设置有固定座(5),所述固定座(5)的顶端固定设置有太阳能光伏板(6),所述安装座(4)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轴(7),所述转轴(7)的外壁固定设置有转盘(8),所述转盘(8)的外壁转动连接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活动杆(10),所述活动杆(10)的外壁固定设置有压块(11),且活动杆(10)的外壁位于压块(11)的一侧套有复位弹簧(12),并且活动杆(10)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固定板(13),所述固定板(13)的外壁固定设置有卡块(14),所述固定座(5)的外壁位于卡块(14)的外壁开设有卡槽(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发电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结构(3)包括限位板(301)、活动板(302)、固定块(303)、螺纹杆(304)和移动块(305),所述余热利用设备本体(1)的外壁固定设置有限位板(301),所述限位板(301)的内部设置有活动板(302),所述余热利用设备本体(1)的外壁固定设置有固定块(303),所述固定块(303)的外壁转动连接有螺纹杆(304),所述螺纹杆(304)的外壁设置有移动块(305),且移动块(305)的底端与活动板(302)的顶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发电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301)与活动板(302)设置为滑动连接,所述螺纹杆(304)的外壁设置为正反螺纹,且正反螺纹以检修口(2)中线对称分布,并且螺纹杆(304)与移动块(305)设置为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发电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8)设置为椭圆结构,所述安装座(4)的外壁开设有与活动杆(10)外壁相契合的通孔,且安装座(4)与活动杆(10)设置为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发电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14)的外壁与卡槽(15)的内壁相契合,且固定座(5)的外壁对称开设有两组卡槽(15)。
CN202220269538.2U 2022-02-10 2022-02-10 一种太阳能发电余热利用装置 Active CN2172828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69538.2U CN217282876U (zh) 2022-02-10 2022-02-10 一种太阳能发电余热利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69538.2U CN217282876U (zh) 2022-02-10 2022-02-10 一种太阳能发电余热利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82876U true CN217282876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904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69538.2U Active CN217282876U (zh) 2022-02-10 2022-02-10 一种太阳能发电余热利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828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51705B (zh) 一种高压节能设备
CN203445832U (zh) 旋转太阳能发电装置
CN217282876U (zh) 一种太阳能发电余热利用装置
CN111515880A (zh) 一种仪表加工用固定装置
CN113258643B (zh) 一种环保太阳能锂电池充电装置
CN214014171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安装支架
CN210629391U (zh) 一种新型车用太阳能电池板
CN208797882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支架
CN208015678U (zh) 一种防冰雪太阳能电池板
CN213899182U (zh) 一种风力发电用固定装置
CN215719224U (zh) 一种基于海洋能风力发电装置
CN216741825U (zh) 一种家用风力发电机屋顶安装用固定机构
CN211260647U (zh) 一种太阳能路灯
CN216772266U (zh) 一种自动跟踪太阳的太阳能电池板
CN219087055U (zh) 一种光伏组件连接机构
CN214163068U (zh) 一种光伏行业两轴机械臂用行程延长装置
CN215528930U (zh) 一种双面双玻光伏组件
CN215378855U (zh) 一种语音提示太阳能光伏电源
CN213937832U (zh) 一种光伏逆变柜的连接铜排
CN204358600U (zh) 智能型太阳能路灯
CN213906599U (zh) 一种带防水功能的太阳能面板
CN220253791U (zh) 一种新能源发电系统的防水结构
CN204372777U (zh) 多功能太阳能储能路灯
CN213693966U (zh) 一种光伏电站自动监控装置
CN215734113U (zh) 一种新能源发电混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