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82301U - 一种双操作盒控制设备的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操作盒控制设备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82301U
CN217282301U CN202220475982.XU CN202220475982U CN217282301U CN 217282301 U CN217282301 U CN 217282301U CN 202220475982 U CN202220475982 U CN 202220475982U CN 217282301 U CN217282301 U CN 2172823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on box
interface
emergency stop
circuit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7598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红洲
蔡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r Seiki Xiangy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r Seiki Xiangy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r Seiki Xiangy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r Seiki Xiangy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7598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823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823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823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Programmable Cont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操作盒控制设备的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设备、简易操作盒和标准操作盒,设备通过其主基板侧回路与简易操作盒和标准操作盒分别连接,主基板线圈通电电路与简易操作盒和标准操作盒的急停开关信号连接端点分别连接;当前操作盒判定电路与简易操作盒和标准操作盒的急停开关信号连接端点分别连接,急停开关信号为急停开关接入时,当前操作盒判定电路输出高电平表示设备接入简易操作盒;标准操作盒还包括与当前操作盒判定电路连接的短接配线,插入标准操作盒后短接配线使当前操作盒判定电路短路输出低电平表示设备接入标准操作盒;两种操作盒均可实现设备控制,后续操作盒拔出,也不会引起设备的断电。

Description

一种双操作盒控制设备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操作盒设备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操作盒控制设备的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简易操作盒是指只有按钮输入的操作盒,标准操作盒为包含按钮和程序输入端口的操作盒,现有设备客户倾向于用标准操作盒进行程序设定,用简易操作盒来进行程序设备控制。
出于成本考虑,简易操作盒成本更低,数台机器可以使用一个标准操作盒搭配数个简易操作盒来对多台设备进行控制,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出于生产需求,可能会用到单独使用标准操作盒与单独使用简易操作盒及两种操作盒一起使用来控制设备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双操作盒控制设备的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操作盒控制设备的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设备、简易操作盒和标准操作盒,所述设备通过其主基板侧回路与所述简易操作盒和标准操作盒分别连接,简易操作盒和标准操作盒通过插拔方式接入;所述主基板侧回路包括电源控制电路;
所述电源控制电路包括主基板线圈通电电路和当前操作盒判定电路;
所述主基板线圈通电电路与所述简易操作盒和标准操作盒的急停开关信号连接端点分别连接,急停开关信号为急停开关接入时,所述主基板线圈通电电路导通给所述设备供电;所述急停开关信号为急停开关按下时,所述主基板线圈通电电路断开使所述设备断电;
所述当前操作盒判定电路与所述简易操作盒和标准操作盒的急停开关信号连接端点分别连接,所述急停开关信号为急停开关接入时,所述当前操作盒判定电路输出高电平表示所述设备接入所述简易操作盒;所述标准操作盒还包括与所述当前操作盒判定电路连接的短接配线,插入所述标准操作盒后所述短接配线使所述当前操作盒判定电路短路输出低电平表示所述设备接入所述标准操作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两种操作盒均可实现设备控制,后续操作盒拔出,也不会引起设备的断电。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电源控制电路包括急停开关信号接入电路,所述急停开关信号接入电路包括:接口CN18、光耦PC16、接口BOXEMG1和接口BOXEMG2;
所述接口CN18的引脚1和引脚2分别与所述简易操作盒和标准操作盒的急停开关信号连接端点分别连接;
所述光耦PC16的正极输入端与所述接口CN18的引脚1以及电压源V0分别连接,所述光耦PC16的负极输入端与所述接口CN18的引脚2连接;
所述接口BOXEMG1和接口BOXEMG2分别与所述光耦PC16的输出两个端口连接,所述接口BOXEMG1和接口BOXEMG2导通时表示所述急停开关信号为急停开关接入,所述接口BOXEMG1和接口BOXEMG2不导通时表示所述急停开关信号为急停开关按下。
进一步,所述主基板线圈通电电路包括:接口CN6和主基板线圈RY4;
所述接口CN6的引脚11和引脚12与所述简易操作盒和标准操作盒的急停开关信号连接端点分别连接,所述急停开关信号为急停开关接入时,所述接口CN6的引脚11和引脚12导通;
所述接口CN6的引脚11还与电压源V0连接;
所述接口CN6的引脚12与所述主基板线圈RY4连接;所述接口CN6的引脚11和引脚12导通时,所述电压源V0给所述主基板线圈RY4通电实现所述设备的上电。
进一步,所述当前操作盒判定电路包括:光耦PC17和输出端子IN5;
所述光耦PC17的正极输入端与所述接口CN18的引脚2连接,所述光耦PC17的负极输入端接地,所述光耦PC17的负极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出端子IN5,所述光耦PC17的负极输出端接地;
3.3V电压源经过电感和二极管后连接所述输出端子IN5。
进一步,所述标准操作盒的所述短接配线用于短接所述接口CN18的引脚1和引脚2。
进一步,所述标准操作盒的引脚13和引脚14构成所述短接配线,所述标准操作盒的引脚13和引脚14比急停开关信号和24V电源的pin脚长度短。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操作盒可以进行三种方式的使用:简易操作盒单独使用、标准操作盒单独使用以及简易操作盒和标准操作盒同时使用;用标准操作盒编程后可以直接拔出,设备可以继续运转,不受影响;双操作盒接入时,两个操作盒急停均可作用于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操作盒控制设备的系统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基板侧回路的部分一的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基板侧回路的部分二的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简易操作盒内部回路的实施例的部分电路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简易操作盒的实施例的配线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标准操作盒的实施例的配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操作盒控制设备的系统的示意图,由图1可知,该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设备、简易操作盒和标准操作盒,设备通过其主基板侧回路与简易操作盒和标准操作盒分别连接,简易操作盒和标准操作盒通过插拔方式接入;主基板侧回路包括数据传输电路和电源控制电路。
具体实施中,电源控制电路控制简易操作盒和标准操作盒是否接入使用,确认该简易操作盒或标准操作盒接入使用后,该简易操作盒或标准操作盒通过数据传输电路发送控制命令数据进行设备控制。
电源控制电路包括主基板线圈通电电路和当前操作盒判定电路。
主基板线圈通电电路与简易操作盒和标准操作盒的急停开关信号连接端点分别连接,急停开关信号为急停开关接入时,主基板线圈通电电路导通给设备供电;急停开关信号为急停开关按下时,主基板线圈通电电路断开使设备断电。
当前操作盒判定电路与简易操作盒和标准操作盒的急停开关信号连接端点分别连接,急停开关信号为急停开关接入时,当前操作盒判定电路输出高电平表示设备接入简易操作盒;标准操作盒还包括与当前操作盒判定电路连接的短接配线,插入标准操作盒后短接配线使当前操作盒判定电路短路输出低电平表示设备接入标准操作盒。
两种操作盒均可实现设备控制,后续操作盒拔出,也不会引起设备的断电。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操作盒控制设备的系统的实施例,结合图1可知,该系统的实施例包括:依次连接的设备、简易操作盒和标准操作盒,设备通过其主基板侧回路与简易操作盒和标准操作盒分别连接,简易操作盒和标准操作盒通过插拔方式接入;主基板侧回路包括数据传输电路和电源控制电路。
具体实施中,电源控制电路控制简易操作盒和标准操作盒是否接入使用,确认该简易操作盒或标准操作盒接入使用后,该简易操作盒或标准操作盒通过数据传输电路发送控制命令数据进行设备控制。
电源控制电路包括主基板线圈通电电路、当前操作盒判定电路和急停开关信号接入电路。
主基板线圈通电电路与简易操作盒和标准操作盒的急停开关信号连接端点分别连接,急停开关信号为急停开关接入时,主基板线圈通电电路导通给设备供电;急停开关信号为急停开关按下时,主基板线圈通电电路断开使设备断电。
当前操作盒判定电路与简易操作盒和标准操作盒的急停开关信号连接端点分别连接,急停开关信号为急停开关接入时,当前操作盒判定电路输出高电平表示设备接入简易操作盒;标准操作盒还包括与当前操作盒判定电路连接的短接配线,插入标准操作盒后短接配线使当前操作盒判定电路短路输出低电平表示设备接入标准操作盒。
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基板侧回路的部分一和部分二的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简易操作盒内部回路的实施例的部分电路原理图,如图5和图6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简易操作盒和标准操作盒的实施例的配线图。
结合图2可知,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电源控制电路包括急停开关信号接入电路,急停开关信号接入电路包括:接口CN18、光耦PC16、接口BOXEMG1和接口BOXEMG2。
接口CN18的引脚1和引脚2分别与简易操作盒和标准操作盒的急停开关信号连接端点分别连接。
光耦PC16的正极输入端与接口CN18的引脚1以及电压源V0分别连接,光耦PC16的负极输入端与接口CN18的引脚2连接。
接口BOXEMG1和接口BOXEMG2分别与光耦PC16的输出两个端口连接,接口BOXEMG1和接口BOXEMG2导通时表示急停开关信号为急停开关接入,接口BOXEMG1和接口BOXEMG2不导通时表示急停开关信号为急停开关按下。
结合图3可知,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主基板线圈通电电路包括:接口CN6和主基板线圈RY4。
接口CN6的引脚11和引脚12与简易操作盒和标准操作盒的急停开关信号连接端点分别连接,急停开关信号为急停开关接入时,接口CN6的引脚11和引脚12导通。
接口CN6的引脚11还与电压源V0连接。
接口CN6的引脚12与主基板线圈RY4连接;接口CN6的引脚11和引脚12导通时,电压源V0给主基板线圈RY4通电实现设备的上电。
结合图2可知,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当前操作盒判定电路包括:光耦PC17和输出端子IN5。
光耦PC17的正极输入端与接口CN18的引脚2连接,光耦PC17的负极输入端接地,光耦PC17的负极输入端连接输出端子IN5,光耦PC17的负极输出端接地。
3.3V电压源经过电感和二极管后连接输出端子IN5。
结合图2-图6可知,图4中的CN3即为简易操作盒的急停开关接入点。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标准操作盒的短接配线用于短接接口CN18的引脚1和引脚2。图4的BOXEMG2,BOXEMG1与图2中BOXEMG2,BOXEMG1为相同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标准操作盒的引脚13和引脚14构成短接配线,标准操作盒的引脚13和引脚14比急停开关信号和24V电源的pin脚长度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操作盒控制设备的系统的实施例,操作盒可以进行三种方式的使用:简易操作盒单独使用、标准操作盒单独使用以及简易操作盒和标准操作盒同时使用。用标准操作盒编程后可以直接拔出,设备可以继续运转,不受影响。双操作盒接入时,两个操作盒急停均可作用于设备。
具体的,1)简易操作盒单独使用的过程中:
结合图2,因为24V电压源V0的存在,导致光耦PC16导通,导致BOXEMG2和BOXEMG1导通。结合图3,当急停开关(CN3)接入时,通过简易操作盒配线,使得主基板的CN6的引脚11和引脚12导通,因为引脚11有24V,导致主基板的线圈RY4通电,当主基板的CN6的引脚9和引脚10通过电源开关导通时,实现了设备的上电。此时,主基板的CPU通过判断当前操作盒判定电路的输出端子IN5为高电平,判定当前设备使用的是简易操作盒。与简易操作盒建立通信,从而实现对设备的控制。当急停开关按下时,线圈RY4的通电被切断,设备断电。
2)标准操作盒单独使用的过程中:
标准操作盒通过标准操作和配线(图6)与主基板连接,急停开关通过配线的引脚11和引脚12来对主基板进行控制,pin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当急停开关接入时,主基板的CN6的11,12脚导通,因为11脚有24V,导致主基板的RY4线圈通电,当主基板CN6的引脚9和引脚10通过电源开关导通时,实现了设备的上电。因为标准操作和配线的引脚13和引脚14是短接的状态,而引脚13和引脚14会与主基板的CN18的引脚1和引脚2连接。上电后,主基板的CPU判断当前操作盒判定电路的输出端子IN5的信号为低电平,判定当前使用设备为标准操作盒,并与标准操作盒建立通信,从而实现对设备的控制。当急停开关按下时,RY4线圈的通电被切断,设备断电。
3)简易操作盒和标准操作盒同时使用的过程中:
由于主基板不能同时与两个操作盒一起通信,所以,当设备同时接入两个操作盒时,设备自动切断和简易操作盒的通信,转而和标准操作盒通信,实现对设备的控制。
而是否接入两个操作盒,则通过硬件回路加以判断。
从图1中可以看到,设备需要先接入简易操作盒,再接入标准操作盒。
当接入标准操作盒后,标准操作盒配线的引脚13和引脚14被短接,此短接配线是接入到主基板CN18的引脚1和引脚2上,当CN18的引脚1和引脚2短接后,当前操作盒判定电路的输出端子IN5被拉低。主基板的CPU通过当前操作盒判定电路的输出端子IN5的信号高低来判断操作盒接入的情况。此时当前操作盒判定电路的输出端子IN5为低电平,主基板选择和标准操作盒建立通信,从而控制设备。当标准操作盒急停被按下后,设备断电。当简易操作盒的急停被按下后,设备依然会断电。即实现了两个操作盒都可以通过急停将设备断电的功能。
当设备运转过程中,拔掉标准操作盒,设备依然可以正常运转。
由于标准操作盒配线,对D-SUB连接器处做了处理,如图6所示,引脚13和引脚14的长度比急停和24V电源的pin脚长度短1.15mm。当拔掉标准操作盒时,引脚13和引脚14的短接作用率先消失,即主基板的CN18的引脚1和引脚2不导通,此时PC16导通,导致BOXEMG2,BOXEMG1导通。且当前操作盒判定电路的输出端子IN5从低电平变成高电平。当标准操作盒拔出后,由于BOXEMG2,BOXEMG1导通,不会因为标准操作盒的急停开关被拔出导致设备断电,同时,由于当前操作盒判定电路的输出端子IN5电平的转换,主基板也会切换通信,从标准操作盒转换到简易操作盒。达到直接拔掉标准操作盒,也可以继续用简易操作盒对设备进行控制的功能。不用重复通断电来进行操作盒的交换,提高了生产效率。仅通过简易操作盒便可进行设备的控制,降低了生产成本。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可以理解,空间关系术语例如“在...下”、“在...下面”、“下面的”、“在...之下”、“在...之上”、“上面的”等,在这里可以用于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其它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当明白,除了图中所示的取向以外,空间关系术语还包括使用和操作中的器件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翻转,描述为“在其它元件下面”或“在其之下”或“在其下”元件或特征将取向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面”和“在...下”可包括上和下两个取向。此外,器件也可以包括另外地取向(譬如,旋转90度或其它取向),并且在此使用的空间描述语相应地被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通过居中元件连接另一个元件。以下实施例中的“连接”,如果被连接的电路、模块、单元等相互之间具有电信号或数据的传递,则应理解为“电连接”、“通信连接”等。
在此使用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该”也可以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具有”等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可能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双操作盒控制设备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设备、简易操作盒和标准操作盒,所述设备通过其主基板侧回路与所述简易操作盒和标准操作盒分别连接,简易操作盒和标准操作盒通过插拔方式接入;所述主基板侧回路包括电源控制电路;
所述电源控制电路包括主基板线圈通电电路和当前操作盒判定电路;
所述主基板线圈通电电路与所述简易操作盒和标准操作盒的急停开关信号连接端点分别连接,急停开关信号为急停开关接入时,所述主基板线圈通电电路导通给所述设备供电;所述急停开关信号为急停开关按下时,所述主基板线圈通电电路断开使所述设备断电;
所述当前操作盒判定电路与所述简易操作盒和标准操作盒的急停开关信号连接端点分别连接,所述急停开关信号为急停开关接入时,所述当前操作盒判定电路输出高电平表示所述设备接入所述简易操作盒;所述标准操作盒还包括与所述当前操作盒判定电路连接的短接配线,插入所述标准操作盒后所述短接配线使所述当前操作盒判定电路短路输出低电平表示所述设备接入所述标准操作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控制电路包括急停开关信号接入电路,所述急停开关信号接入电路包括:接口CN18、光耦PC16、接口BOXEMG1和接口BOXEMG2;
所述接口CN18的引脚1和引脚2分别与所述简易操作盒和标准操作盒的急停开关信号连接端点分别连接;
所述光耦PC16的正极输入端与所述接口CN18的引脚1以及电压源V0分别连接,所述光耦PC16的负极输入端与所述接口CN18的引脚2连接;
所述接口BOXEMG1和接口BOXEMG2分别与所述光耦PC16的输出两个端口连接,所述接口BOXEMG1和接口BOXEMG2导通时表示所述急停开关信号为急停开关接入,所述接口BOXEMG1和接口BOXEMG2不导通时表示所述急停开关信号为急停开关按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基板线圈通电电路包括:接口CN6和主基板线圈RY4;
所述接口CN6的引脚11和引脚12与所述简易操作盒和标准操作盒的急停开关信号连接端点分别连接,所述急停开关信号为急停开关接入时,所述接口CN6的引脚11和引脚12导通;
所述接口CN6的引脚11还与电压源V0连接;
所述接口CN6的引脚12与所述主基板线圈RY4连接;所述接口CN6的引脚11和引脚12导通时,所述电压源V0给所述主基板线圈RY4通电实现所述设备的上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操作盒判定电路包括:光耦PC17和输出端子IN5;
所述光耦PC17的正极输入端与所述接口CN18的引脚2连接,所述光耦PC17的负极输入端接地,所述光耦PC17的负极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出端子IN5,所述光耦PC17的负极输出端接地;
3.3V电压源经过电感和二极管后连接所述输出端子IN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操作盒的所述短接配线用于短接所述接口CN18的引脚1和引脚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操作盒的引脚13和引脚14构成所述短接配线,所述标准操作盒的引脚13和引脚14比急停开关信号和24V电源的pin脚长度短。
CN202220475982.XU 2022-03-04 2022-03-04 一种双操作盒控制设备的系统 Active CN2172823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75982.XU CN217282301U (zh) 2022-03-04 2022-03-04 一种双操作盒控制设备的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75982.XU CN217282301U (zh) 2022-03-04 2022-03-04 一种双操作盒控制设备的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82301U true CN217282301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61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75982.XU Active CN217282301U (zh) 2022-03-04 2022-03-04 一种双操作盒控制设备的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823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573425A (en) Communication cable used in a computer system
US8441151B2 (en) Power supply with arc flash protection mechanism and data-processing system employing same
US7281143B2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power by a power controller controlling a power switch of an unused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US8896157B2 (en) Power supply and power supplying system with remote power management function
CN1372180A (zh) 数据接口控制多路插头座
KR100460951B1 (ko) 호스트에 의해 전원제어가 가능한 프린터
CN108933627B (zh) 一种光模块及光网络系统
CN217282301U (zh) 一种双操作盒控制设备的系统
US20180284860A1 (en)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device, particularly power-over-ethernet terminal, as well as add-on board
CN218181479U (zh) 服务器主板、服务器及服务器背板的电源管理系统
US11928074B2 (en) USB active optical cable and plug capable of managing power consumption and status
CN114496002B (zh) 一种供电电路及存储设备
WO2016173081A1 (zh) 一种实现连接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WO2023123955A1 (zh) 电池包接入检测装置、方法及电动车
CN113746060B (zh) 一种激光器带电热插拔的保护装置
CN101477922B (zh) 一种控制保护电器的母板电气连接结构
CN114089490B (zh) 一种能够对功耗和状态进行管理的usb有源光缆及插头
CN217693785U (zh) 光源控制器和光源控制系统
CN217692686U (zh) 配电电路以及配电箱
CN114460696B (zh) 一种能够对功耗和状态进行管理的usb插头及有源光缆
CN215360952U (zh) 电池转接器、无人机和充电平台
CN209767206U (zh) 电火花消除装置、供电模块以及用电模块
CN109669370B (zh) 一种信号处理器
CN218123720U (zh) 一种大功率天线交换装置
CN217590845U (zh) 一种双电源可拔插poe交换机电源电路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