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81229U - 一种两用接线端子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两用接线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81229U
CN217281229U CN202221090637.0U CN202221090637U CN217281229U CN 217281229 U CN217281229 U CN 217281229U CN 202221090637 U CN202221090637 U CN 202221090637U CN 217281229 U CN217281229 U CN 2172812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ual
hole
pressing handle
pr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9063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li Electrical Machinery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li Electrical Machinery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li Electrical Machinery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li Electrical Machinery Ningb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9063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812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812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812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两用接线端子,包括主体、载流端子、弹片、按压手柄,主体包括设置于前端的多个接线孔和设置于上端用于与按压手柄相配合的导向孔,且按压手柄的一端转动连接于主体,按压手柄的另一端斜向形成按压部;弹片设置于载流端子的内腔,弹片包括固定部和弹性夹持部,按压手柄下端设有驱动部,且驱动部的末端与弹片的弹性夹持部相抵接,且相抵接的部位对应于所述接线孔。本实用新型提到的接线端子具有使用省时,操作便捷的优点;接线端子可以适应各种类型的导线,适用性广,且具有连接稳定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两用接线端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线端子技术领域,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新型结构的两用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接线端子是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配件产品,工业上划分为连接器的范畴。接线端子排由若干接线端子构成。接线端子一般包括外部的绝缘壳体和位于绝缘壳体内部的电接触元件以及导线夹紧接头,通过将导线插入到导线夹紧接头内,通过导线夹紧接头与电接触元件电连接导通,进而实现与外部电气件的电连接。
但是,现有的接线端子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市面上的接线端子多为接线端子大多采用螺丝紧固式的结构,操作时需要通过反复的旋转将其拧紧或松开,操作不便,操作时间长;拧紧的程度不好把握,拧的过紧,容易损坏导线,拧的过松,容易导致接触不良。为此,市场上出现了带按压手柄的接线端子,但现有及时的按压手柄式接线端子大多只可以通过操作按压手柄接入单一类型的导线,接线类型较为单一。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装配方便,使用起来操作较为便捷;接线端子可以适应多种类型的导线的两用接线端子。
一种两用接线端子,包括主体、载流端子、弹片、按压手柄,所述主体包括设置于前端的多个接线孔和设置于上端用于与按压手柄相配合的导向孔,且所述的按压手柄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的主体,所述的按压手柄的另一端斜向形成按压部;所述弹片设置于所述载流端子的内腔,所述弹片包括固定部和弹性夹持部,所述的按压手柄下端设有驱动部,且所述驱动部的末端与所述弹片的弹性夹持部相抵接,且相抵接的部位对应于所述接线孔。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接线端子,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主体包括设置于前端的多个接线孔和设置于上端用于与按压手柄相配合的导向孔,且按压手柄的一端转动连接于主体,按压手柄的另一端斜向形成按压部,按压手柄按压部直接与弹片相抵接,按压手柄下端设有驱动部,且驱动部的末端与弹片的弹性夹持部相抵接,且相抵接的部位对应于所述接线孔。在接入硬导线时,导线可直接插入接线孔,通过弹性夹持部的直接变形即可实现,不用操作按压手柄;在接多芯软线时,接线前操作按压手柄,通过按压手柄的按压部带动弹性夹持部形变,可打开导线的进线空间,导线从接线孔进入端子内,松开按压手柄之后,弹片回复,弹片将导线夹紧,具有省时,操作便捷的优点;接线端子可以适应各种类型的导线,适用性广,且具有连接稳定的特点。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孔包括第一小孔、第二小孔和分隔部,所述第一小孔和第二小孔设置于所述分隔部两侧。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在接线时可以接入双导线,提高了单次接入导线的数量,而且按压一次按钮就可以同时接入两根导线,提高了接线端子的接线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按压手柄的驱动部设置于所述分隔部内侧,且与所述分隔部的位置对应设置。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按压手柄的按压部会设置在所述分隔部内侧,在按压时不会出现在所述接线孔的小孔中,避免影响所述小孔接入导线。
进一步地,所述弹片包括撕裂口,所述撕裂口位于所述弹性夹持部中线位置,且将所述弹性夹持部划分成第一弹性夹持部和第二弹性夹持部,所述第一弹性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弹性夹持部分别对应所述第一接线孔和所述第二接线孔设置。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操作按压手柄时不同线径的导线在接入接线端子,在松开按压手柄时由于导线线径不同,弹片形变部的回复量也不同,便于夹紧两根不同线径的导线。
进一步地,所述弹片的固定部的侧边包括定位凸台,所述载流端子包括侧板和底板,所述侧板和所述底板的交界处包括凹陷,所述定位凸台与所述凹陷进行插接配合设置。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通过所述定位凸台与所述凹陷的插接配合,可以将所述弹片较好的固定住,防止所述弹片在所述载流端子内部发生偏移,提高了所述接线端子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按压手柄的按压部的包括铰接部,所述主体内侧包括铰接槽口,所述铰接部与所述铰接槽口转动配合。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所述铰接部通过插入所述铰接槽口的方式进行铰接,操作按压手柄时,通过所述铰接部能够带动按压手柄顺利转动,提高了接线端子整体操作的流畅性。
进一步地,所述按压手柄的驱动部两侧包括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导向孔限位配合。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按压手柄在按压弹片及弹片回复的过程中,所述凸块抵住所述支撑孔,可以防止接线端子在使用的过程中所述按压手柄发生脱落,提高了接线端子的使用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端子包括盖板,所述主体包括卡槽,所述盖板包括卡块,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通过卡接配合设置。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接线端子盖板与主体在连接时,所述卡块与所述主体的卡槽可进行卡接配合,且连接方式较为便捷;所述盖板与所述主体连接后,所述盖板可将接线端子内空间进行封闭,提高了接线端子整体的密封性,有利于防尘。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的卡块前侧包括通孔,所述主体的卡槽前侧包括连接孔,所述通孔与所述连接孔对应设置,并且配合形成插孔;所述载流端子包括夹口,所述夹口设置在所述载流端子内侧,所述夹口开口方向朝向所述插孔,且与所述插孔对应设置。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所述通孔与所述导向孔形成插孔,能使插针穿过,所述载流端子的夹口与所述插孔对应,插针插入插孔后能够进一步与插针配合,保证插针的移动方向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所述夹口为与接入导线方向平行的夹口或者所述夹口为与接入导线方向垂直的夹口。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在插针插入夹口后,与接入导线方向垂直的夹口,包括两块挡片可以挡住夹口,可以满足较大电流的需求,防止损坏载流端子。
附图说明
图1为接线端子的三维模型图;
图2为接线端子的二维剖面结构图;
图3为接线端子的主体的三维模型图;
图4为接线端子的载流端子的三维模型图;
图5为接线端子的弹片的三维模型图;
图6为接线端子的按压手柄三维模型图;
其中:1、主体;1.1、接线孔;1.11、分隔部;1.12、第一接线孔;1.13、第二接线孔;1.2、导向孔;1.3、连接孔;1.4、卡槽;1.5、铰接槽口;2、载流端子;2.1、内腔;2.2、载流端子通孔;2.3、侧板;2.4、底板;2.5、凹陷;2.6、夹口;3、弹片;3.1、固定部;3.11、定位凸台;3.2、夹持部;3.21、第一弹性夹持部;3.22、第二弹性夹持部;3.3、撕裂口;4、按压手柄;4.1、驱动部;4.11、凸块;4.2、按压部;4.21、铰接部;5、盖板;5.1、卡块;5.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及图3所示,一种接线端子,包括主体1、弹片3、按压手柄4、载流端子2和盖板5,主体1内有一内空间,主体1包括接线孔1.1和导向孔1.2,接线孔1.1设置在主体1前侧,接线孔1.1的中线位置设有分隔部1.11,分隔部1.11将接线孔1.1分为第一接线孔1.12及第二接线孔1.13,可以同时接入两根导线进入接线端子;
主体1的上端设有卡槽1.4,盖板5上设有卡块5.1,接线端子的盖板5在和主体1在装配的时候,卡块5.1与主体1的卡槽1.4可进行卡接配合,将主体1与盖板5装配到一块;盖板5的卡块5.1前侧设有通孔5.2,主体1的卡槽1.4前侧设有连接孔1.3,在盖板5与主体1装配完成后,通孔5.2与连接孔1.3对应设置,并且可以配合形成一个插孔。
如图2及图4所示,载流端子2设置在主体1内空间中,载流端子2的顶板2.7与下底板2.4与主体1内空间上下表面接触,载流端子2内有一内腔2.1,载流端子2的侧面有一侧板2.3,用于阻挡导线防止导线横向移动;载流端子2的顶板2.7设有载流端子通孔2.2,该载流端子通孔2.2与主体1的导向孔1.2对应设置,以便用于按压手柄4的装配。
载流端子2的内侧设有夹口2.6,夹口2.6开口方向朝向插孔,且与插孔对应设置;夹口2.6包括挡片,夹口2.6有两种形式;两块挡片和顶板的延伸部都垂直设置,形成与接入导线方向平行的夹口2.6;或者,两块挡片和侧板2.3的延伸部都平行设置,形成与接入导线方向垂直的夹口2.6。
如图1、图2及图5所示,载流端子2上设有弹片3,弹片3呈V字型,弹片3包括夹持部3.2和固定部3.1,弹片3的固定部3.1与载流端子2的底板2.4面接触,且固定在载流端子2的底板2.4上;固定部3.1的侧边包括定位凸台3.11,侧板2.3和底板2.4的交界处包括凹陷2.5,定位凸台3.11插入凹陷2.5中,两者进行插接配合设置;弹片3的夹持部3.2包括撕裂口3.3、第一弹性夹持部3.21和第二弹性夹持部3.22,撕裂口3.3位于形变部3.2的中线位置,第一弹性夹持部3.21和第二弹性夹持部3.22设置于撕裂口3.3两侧,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分别对应第一接线孔1.12和第二接线孔1.13。
如图6所示,接线端子的按压手柄4包括驱动部4.1和斜向设置的按压部4.2,按压部4.2上表面设有若干平行且间隔设置的防滑凸起;在按压部4.2的上表面还设有按压槽,在操作时按压手柄4可以用手指直接按压,也可以使用工具按压按压槽进行操作;在按压手柄4的按压部4.2内侧设有铰接部4.21,在主体1内侧设有铰接槽口1.5,铰接部4.21通过卡入铰接槽口1.5的方式进行转动连接,通过铰接部4.21能够带动按压手柄4顺利转动;
按压手柄4的驱动部4.1设置于接线孔1.1的分隔部1.11内侧,按压手柄4的驱动部4.1穿过载流端子2的载流端子通孔2.2与主体1的导向孔1.2,且与分隔部1.11的位置对应设置;按压手柄4的驱动部4.1末端与弹片3相抵设置,按压手柄4末端设有接触面,该接触面与弹片3的夹持部3.2发生面接触,能够更好的通过操作按压手柄4来压缩弹片3;
按压手柄4的驱动部4.1两侧包括凸块4.11,凸块4.11与导向孔1.2限位配合;按压手柄4在按压弹片3及弹片3回复的过程中,凸块4.11抵住导向孔1.2,可以防止接线端子在使用的过程中按压手柄4发生脱落。
如图1和图2所示,接线端子工作过程为:在接入双根硬导线时,导线可直接插入接线孔1.1,不用操作按压手柄4;在接多芯软线时,在开始接线前需向下按压手柄4,按压手柄4的驱动部4.1带动弹片3,可打开双根导线的进线空间,导线从接线孔1.1的第一接线孔1.12和第二接线孔1.13进入端子内,松开按压手柄4之后,根据不同导线的线径,弹片3的回复量也不同,可以将不同线径的导线同时夹紧。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两用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载流端子(2)、弹片(3)、按压手柄(4),所述主体(1)包括设置于前端的多个接线孔(1.1)和设置于上端用于与按压手柄(4)相配合的导向孔(1.2),且所述的按压手柄(4)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的主体,所述的按压手柄的另一端斜向形成按压部(4.2);所述弹片(3)设置于所述载流端子(2)的内腔(2.1),所述弹片(3)包括固定部(3.1)和弹性夹持部(3.2),所述的按压手柄下端设有驱动部(4.1),且所述驱动部(4.1)的末端与所述弹片(3)的弹性夹持部(3.2)相抵接,且相抵接的部位对应于所述接线孔(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用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孔(1.1)包括第一接线孔(1.12)、第二接线孔(1.13)和分隔部(1.11),所述第一接线孔(1.12)和第二接线孔(1.13)设置于所述分隔部(1.11)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两用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手柄(4)的驱动部(4.1)设置于所述分隔部(1.11)内侧,且与所述分隔部(1.11)的位置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两用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3)包括撕裂口(3.3),所述撕裂口(3.3)位于所述弹性夹持部(3.2)中线位置,且将所述弹性夹持部(3.2)划分成第一弹性夹持部(3.21)和第二弹性夹持部(3.22),所述第一弹性夹持部(3.21)和所述第二弹性夹持部(3.22)分别对应所述第一接线孔(1.12)和所述第二接线孔(1.13)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用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3)的固定部(3.1)的侧边包括定位凸台(3.11),所述载流端子(2)包括侧板(2.3)和底板(2.4),所述侧板(2.3)和所述底板(2.4)的交界处包括凹陷(2.5),所述定位凸台(3.11)与所述凹陷(2.5)进行插接配合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用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手柄(4)的按压部(4.2)的包括铰接部(4.21),所述主体(1)的内侧包括铰接槽口(1.5),所述铰接部(4.21)与所述铰接槽口(1.5)转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用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手柄(4)的驱动部(4.1)两侧包括凸块(4.11),所述凸块(4.11)与所述导向孔(1.2)限位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用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包括盖板(5),所述主体(1)包括卡槽(1.4),所述盖板(5)包括卡块(5.1),所述卡块(5.1)与所述卡槽(1.4)通过卡接配合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两用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5)的卡块(5.1)前侧包括通孔(5.2),所述主体(1)的卡槽(1.4)前侧包括连接孔(1.3),所述通孔(5.2)与所述连接孔(1.3)对应设置,并且配合形成插孔;所述载流端子(2)包括夹口(2.6),所述夹口(2.6)设置在所述载流端子(2)内侧,所述夹口(2.6)开口方向朝向所述插孔,且与所述插孔对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两用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口(2.6)为与接入导线方向平行的夹口(2.6)或者所述夹口(2.6)为与接入导线方向垂直的夹口(2.6)。
CN202221090637.0U 2022-05-06 2022-05-06 一种两用接线端子 Active CN2172812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90637.0U CN217281229U (zh) 2022-05-06 2022-05-06 一种两用接线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90637.0U CN217281229U (zh) 2022-05-06 2022-05-06 一种两用接线端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81229U true CN217281229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84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90637.0U Active CN217281229U (zh) 2022-05-06 2022-05-06 一种两用接线端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812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86142A (zh) 一种弹片式接线端子及接线端子排
CN216436303U (zh) 一种用于连接端子的连接器
CN217281229U (zh) 一种两用接线端子
CN210111080U (zh) 插头连接器
CN210576097U (zh) 一种可拆卸式电池包组件
CN217641163U (zh) 一种方便拆装的断路器
CN212517558U (zh) 一种弹片式接线端子及接线端子排
CN214706281U (zh) 一种具有内部连接功能的接线端子
CN209804997U (zh) 一种专用于电池盒的防水插接组件
CN213520531U (zh) 一种电源连接器
CN212968249U (zh) 扩展模块的保护结构
CN219658993U (zh) 具有挡线结构的连接器
CN219937524U (zh) 一种led软灯条快速连接装置
CN116722393B (zh) 一种拆换易接型大电流连接器
CN219286245U (zh) 一种插接式微动开关组件
CN217215100U (zh) 一种回拉杆双变形弹片式接线端子
CN219067373U (zh) 一种插座
CN217956157U (zh) 一种用于接线端子的内件
CN218448676U (zh) 一种连接器
CN219018768U (zh) 一种条形光伏接线盒
CN114498171B (zh) 免螺丝式香蕉插头
CN212659619U (zh) 一种用于电能表的电池盒及电能表
CN220368436U (zh) 一种可快速安装的分线盒
CN212783897U (zh) 一种母头端子
CN220569972U (zh) 一种侧向插口的电动车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