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79126U - 一种头戴式虚拟现实增强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头戴式虚拟现实增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79126U
CN217279126U CN202220451256.4U CN202220451256U CN217279126U CN 217279126 U CN217279126 U CN 217279126U CN 202220451256 U CN202220451256 U CN 202220451256U CN 217279126 U CN217279126 U CN 2172791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
column
supporting column
virtual reality
support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5125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Songh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Songh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Songh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Songh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5125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791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791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791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lmets And Other Head Cove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头戴式虚拟现实增强设备,涉及虚拟现实技术领域。所述头戴式虚拟现实增强设备包括:虚拟头盔主体,所述虚拟头盔主体的上方连接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上表面连接有活动机构,所述活动机构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支撑柱;第一限位机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与第二支撑柱相连,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限位机构,所述第二限位机构与第一限位机构分别位于虚拟头盔主体的两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头戴式虚拟现实增强设备使用方便,能够适配多种体型的使用者,有效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

Description

一种头戴式虚拟现实增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虚拟现实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头戴式虚拟现实增强设备。
背景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英文名称:Virtual Reality,缩写为VR),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项全新的实用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囊括计算机、电子信息、仿真技术等,其基本实现方式是计算机模拟虚拟环境从而给人以环境沉浸感。
现有技术中,头戴式虚拟现实增强设备一般是通过弹性绳套在用户的头部,采用此种方式佩戴设备过久时,用户的头部会有明显的不适感,且现有技术中的设备不能够根据用户体型进行相应的改变,给用户带来了不便。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头戴式虚拟现实增强设备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戴式虚拟现实增强设备,其使用方便,能够适配多种体型的使用者,有效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头戴式虚拟现实增强设备,包括:虚拟头盔主体,虚拟头盔主体的上方连接有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的上表面连接有活动机构,活动机构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支撑柱;第一限位机构,第一限位机构与第二支撑柱相连,第二支撑柱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限位机构,第二限位机构与第一限位机构分别位于虚拟头盔主体的两侧,通过活动机构、第一限位机构及第二限位机构等结构的相互配合能够有效提升用户在使用虚拟头盔主体时的体验感,且装置能够适配多种体型的用户,增加了实用性,现有的头戴式虚拟现实增强设备一般是通过弹性绳套在用户的头部,采用此种方式佩戴设备过久时,用户的头部会有明显的不适感,且现有技术中的设备不能够根据用户体型进行相应的改变,给用户带来了不便,在使用本装置时,用户首先半躺在活动椅上,活动椅的倾斜角度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活动椅的位置也可以手动对其进行移动,之后根据用户头部的位置来确定虚拟头盔主体的位置,用户在使用时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对头部进行局部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活动机构包括空心柱,第二支撑柱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空心柱,空心柱位于虚拟头盔主体的正上方,设备在不使用时,虚拟头盔主体受到自身重力影响将带动弹簧朝向活动椅所在位置发生位移,用户半躺在活动椅上之前,设备操作员将虚拟头盔主体托起,之后用户根据自身需求半躺在活动椅上,此时设备操作员手动拉动虚拟头盔主体向下与用户头部相贴合,贴合后第一支撑柱的位置将确定,之后手动将第一限位块与对应第一支撑柱所在位置的第一卡接槽相连。再手动将第二限位块与对应第一支撑柱所在位置的第二卡接槽相连,连接完成后第一支撑柱和活动机构受到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的支撑力将保持稳定,避免用户佩戴虚拟头盔主体过久头部会产生不适感,且由于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均具有弹性,所以在佩戴虚拟头盔主体的过程中,用户可以随时对头部进行小范围的活动,保证用户使用过程中能够维持舒适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空心柱的内部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柱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弹簧远离第二支撑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柱,活动柱远离弹簧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柱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有空心柱可以对弹簧进行有效的保护,避免弹簧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延长弹簧的使用寿命,活动柱远离弹簧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柱固定连接时,可以保证虚拟头盔主体能够随着活动机构的运动而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机构包括第三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柱,第三支撑柱设置在虚拟头盔主体的一侧,且第三支撑柱的下表面与地面接触连接,通过第三支撑柱可以对第二支撑柱进行支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支撑柱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卡接槽,第一卡接槽内活动连接有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与第一支撑柱的下表面接触连接,通过第一限位块与第三支撑柱的相互配合,可以对第一支撑柱的位置进行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限位机构包括第四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四支撑柱,第四支撑柱设置在虚拟头盔主体的另一侧,且第四支撑柱的下表面与地面接触连接,通过第四支撑柱可以对第二支撑柱进行支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四支撑柱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卡接槽,第二卡接槽内活动连接有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块与第一支撑柱的下表面接触连接,通过第二限位块与第四支撑柱的相互配合,可以对第一支撑柱的位置进行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均具有弹性,此种设置可以保证用户在使用虚拟头盔主体的过程中能够对头部进行局部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虚拟头盔主体的正下方设置有活动椅,使用时,用户半躺在活动椅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活动椅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多个支撑脚,通过支撑脚可以对活动椅和用户进行支撑。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活动机构、第一限位机构及第二限位机构等结构的相互配合能够有效提升用户在使用虚拟头盔主体时的体验感,且装置能够适配多种体型的用户,增加了实用性,现有的头戴式虚拟现实增强设备一般是通过弹性绳套在用户的头部,采用此种方式佩戴设备过久时,用户的头部会有明显的不适感,且现有技术中的设备不能够根据用户体型进行相应的改变,给用户带来了不便,在使用本装置时,用户首先半躺在活动椅上,活动椅的倾斜角度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活动椅的位置也可以手动对其进行移动,之后根据用户头部的位置来确定虚拟头盔主体的位置,用户在使用时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对头部进行局部移动。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头戴式虚拟现实增强设备在不使用时,虚拟头盔主体受到自身重力影响将带动弹簧朝向活动椅所在位置发生位移,用户半躺在活动椅上之前,设备操作员将虚拟头盔主体托起,之后用户根据自身需求半躺在活动椅上,此时设备操作员手动拉动虚拟头盔主体向下与用户头部相贴合,贴合后第一支撑柱的位置将确定,之后手动将第一限位块与对应第一支撑柱所在位置的第一卡接槽相连。再手动将第二限位块与对应第一支撑柱所在位置的第二卡接槽相连,连接完成后第一支撑柱和活动机构受到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的支撑力将保持稳定,避免用户佩戴虚拟头盔主体过久头部会产生不适感,且由于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均具有弹性,所以在佩戴虚拟头盔主体的过程中,用户可以随时对头部进行小范围的活动,保证用户使用过程中能够维持舒适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虚拟现实增强设备的整体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观下视图。
图标:1、第一支撑柱;2、第二支撑柱;3、活动机构;31、活动柱;32、弹簧;33、空心柱;4、虚拟头盔主体;5、第一限位机构;51、第一限位块;52、第三支撑柱;53、第一卡接槽;6、活动椅;7、支撑脚;8、第二限位机构;81、第二限位块;82、第四支撑柱;83、第二卡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竖直”、“水平”、“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代表至少2个。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3,一种头戴式虚拟现实增强设备包括:虚拟头盔主体4,虚拟头盔主体4的上方连接有第一支撑柱1,第一支撑柱1的上表面连接有活动机构3,活动机构3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支撑柱2;第一限位机构5,第一限位机构5与第二支撑柱2相连,第二支撑柱2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限位机构8,第二限位机构8与第一限位机构5分别位于虚拟头盔主体4的两侧。
需要说明:通过活动机构3、第一限位机构5及第二限位机构8等结构的相互配合能够有效提升用户在使用虚拟头盔主体4时的体验感;
还需要说明:且装置能够适配多种体型的用户,增加了实用性;
还需要说明:现有的头戴式虚拟现实增强设备一般是通过弹性绳套在用户的头部;
还需要说明:采用此种方式佩戴设备过久时,用户的头部会有明显的不适感;
还需要说明:且现有技术中的设备不能够根据用户体型进行相应的改变,给用户带来了不便;
还需要说明:在使用本装置时,用户首先半躺在活动椅6上,活动椅6的倾斜角度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活动椅6的位置也可以手动对其进行移动;
还需要说明:之后根据用户头部的位置来确定虚拟头盔主体4的位置,用户在使用时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对头部进行局部移动。
参考图1至图3所示,活动机构3包括空心柱33,第二支撑柱2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空心柱33,空心柱33位于虚拟头盔主体4的正上方。
需要说明:设备在不使用时,虚拟头盔主体4受到自身重力影响将带动弹簧32朝向活动椅6所在位置发生位移;
还需要说明:用户半躺在活动椅6上之前,设备操作员将虚拟头盔主体4托起,之后用户根据自身需求半躺在活动椅6上;
还需要说明:此时设备操作员手动拉动虚拟头盔主体4向下与用户头部相贴合,贴合后第一支撑柱1的位置将确定;
还需要说明:之后手动将第一限位块51与对应第一支撑柱1所在位置的第一卡接槽53相连。再手动将第二限位块81与对应第一支撑柱1所在位置的第二卡接槽83相连;
还需要说明:连接完成后第一支撑柱1和活动机构3受到第一限位机构5和第二限位机构8的支撑力将保持稳定,避免用户佩戴虚拟头盔主体4过久头部会产生不适感;
还需要说明:且由于第一限位块51和第二限位块81均具有弹性,所以在佩戴虚拟头盔主体4的过程中,用户可以随时对头部进行小范围的活动,保证用户使用过程中能够维持舒适感。
参考图1至图3所示,空心柱33的内部设置有弹簧32,弹簧32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柱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弹簧32远离第二支撑柱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柱31,活动柱31远离弹簧32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柱1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通过设置有空心柱33可以对弹簧32进行有效的保护,避免弹簧32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延长弹簧32的使用寿命;
还需要说明:活动柱31远离弹簧32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柱1固定连接时,可以保证虚拟头盔主体4能够随着活动机构3的运动而运动。
参考图1至图3所示,第一限位机构5包括第三支撑柱52,第二支撑柱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柱52,第三支撑柱52设置在虚拟头盔主体4的一侧,且第三支撑柱52的下表面与地面接触连接。
需要说明:通过第三支撑柱52可以对第二支撑柱2进行支撑。
参考图1至图3所示,第三支撑柱52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卡接槽53,第一卡接槽53内活动连接有第一限位块51,第一限位块51与第一支撑柱1的下表面接触连接。
需要说明:通过第一限位块51与第三支撑柱52的相互配合,可以对第一支撑柱1的位置进行限定。
参考图1至图3所示,第二限位机构8包括第四支撑柱82,第二支撑柱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四支撑柱82,第四支撑柱82设置在虚拟头盔主体4的另一侧,且第四支撑柱82的下表面与地面接触连接。
需要说明:通过第四支撑柱82可以对第二支撑柱2进行支撑。
参考图1至图3所示,第四支撑柱82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卡接槽83,第二卡接槽83内活动连接有第二限位块81,第二限位块81与第一支撑柱1的下表面接触连接。
需要说明:通过第二限位块81与第四支撑柱82的相互配合,可以对第一支撑柱1的位置进行限定。
参考图1至图3所示,第一限位块51和第二限位块81均具有弹性。
需要说明:此种设置可以保证用户在使用虚拟头盔主体4的过程中能够对头部进行局部活动。
参考图1至图3所示,虚拟头盔主体4的正下方设置有活动椅6。
需要说明:使用时,用户半躺在活动椅6上。
参考图1至图3所示,活动椅6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多个支撑脚7。
需要说明:通过支撑脚7可以对活动椅6和用户进行支撑。
头戴式虚拟现实增强设备的工作原理是:
通过活动机构3、第一限位机构5及第二限位机构8等结构的相互配合能够有效提升用户在使用虚拟头盔主体4时的体验感,且装置能够适配多种体型的用户,增加了实用性,现有的头戴式虚拟现实增强设备一般是通过弹性绳套在用户的头部,采用此种方式佩戴设备过久时,用户的头部会有明显的不适感,且现有技术中的设备不能够根据用户体型进行相应的改变,给用户带来了不便,在使用本装置时,用户首先半躺在活动椅6上,活动椅6的倾斜角度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活动椅6的位置也可以手动对其进行移动,之后根据用户头部的位置来确定虚拟头盔主体4的位置,用户在使用时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对头部进行局部移动;
设备在不使用时,虚拟头盔主体4受到自身重力影响将带动弹簧32朝向活动椅6所在位置发生位移,用户半躺在活动椅6上之前,设备操作员将虚拟头盔主体4托起,之后用户根据自身需求半躺在活动椅6上,此时设备操作员手动拉动虚拟头盔主体4向下与用户头部相贴合,贴合后第一支撑柱1的位置将确定,之后手动将第一限位块51与对应第一支撑柱1所在位置的第一卡接槽53相连。再手动将第二限位块81与对应第一支撑柱1所在位置的第二卡接槽83相连,连接完成后第一支撑柱1和活动机构3受到第一限位机构5和第二限位机构8的支撑力将保持稳定,避免用户佩戴虚拟头盔主体4过久头部会产生不适感,且由于第一限位块51和第二限位块81均具有弹性,所以在佩戴虚拟头盔主体4的过程中,用户可以随时对头部进行小范围的活动,保证用户使用过程中能够维持舒适感。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头戴式虚拟现实增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虚拟头盔主体(4),所述虚拟头盔主体(4)的上方连接有第一支撑柱(1),所述第一支撑柱(1)的上表面连接有活动机构(3),所述活动机构(3)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支撑柱(2);
第一限位机构(5),所述第一限位机构(5)与第二支撑柱(2)相连,所述第二支撑柱(2)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限位机构(8),所述第二限位机构(8)与第一限位机构(5)分别位于虚拟头盔主体(4)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虚拟现实增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机构(3)包括空心柱(33),所述第二支撑柱(2)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空心柱(33),所述空心柱(33)位于虚拟头盔主体(4)的正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式虚拟现实增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柱(33)的内部设置有弹簧(32),所述弹簧(32)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柱(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32)远离第二支撑柱(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柱(31),所述活动柱(31)远离弹簧(32)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柱(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虚拟现实增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机构(5)包括第三支撑柱(52),所述第二支撑柱(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柱(52),所述第三支撑柱(52)设置在虚拟头盔主体(4)的一侧,且第三支撑柱(52)的下表面与地面接触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戴式虚拟现实增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柱(52)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卡接槽(53),所述第一卡接槽(53)内活动连接有第一限位块(51),所述第一限位块(51)与第一支撑柱(1)的下表面接触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虚拟现实增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机构(8)包括第四支撑柱(82),所述第二支撑柱(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四支撑柱(82),所述第四支撑柱(82)设置在虚拟头盔主体(4)的另一侧,且第四支撑柱(82)的下表面与地面接触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戴式虚拟现实增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支撑柱(82)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卡接槽(83),所述第二卡接槽(83)内活动连接有第二限位块(81),所述第二限位块(81)与第一支撑柱(1)的下表面接触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戴式虚拟现实增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块(51)和第二限位块(81)均具有弹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虚拟现实增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头盔主体(4)的正下方设置有活动椅(6)。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头戴式虚拟现实增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椅(6)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多个支撑脚(7)。
CN202220451256.4U 2022-03-02 2022-03-02 一种头戴式虚拟现实增强设备 Active CN2172791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51256.4U CN217279126U (zh) 2022-03-02 2022-03-02 一种头戴式虚拟现实增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51256.4U CN217279126U (zh) 2022-03-02 2022-03-02 一种头戴式虚拟现实增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79126U true CN217279126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58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51256.4U Active CN217279126U (zh) 2022-03-02 2022-03-02 一种头戴式虚拟现实增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791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66747A (zh) 可调整高度的脚垫机构与电子装置
CN217279126U (zh) 一种头戴式虚拟现实增强设备
CN203609851U (zh) 多功能游戏手柄
CN201072535Y (zh) 一种新型计算机键盘
CN113797075B (zh) 一种按摩机芯及包含该机芯的按摩披肩
CN209586242U (zh) 一种可脚控自行移动的梯子
CN214341252U (zh) 虚拟现实游戏座椅
CN208525749U (zh) 一种手指功能训练装置
CN208253093U (zh) 一种残疾人专用政务信息查询装置
KR200463901Y1 (ko) 휴대 단말기 손목 거치 장치
CN212623402U (zh) 一种眼镜鼻托
CN211956024U (zh) 一种用于老花眼镜的再生涤纶面料的鼻托装置
CN207491044U (zh) 一种具有固定功能的手机壳
CN215575977U (zh) 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智能老花镜
CN215813556U (zh) 虚拟现实眼镜
CN213218807U (zh) 一种儿童被动式下肢肢体训练装置
CN216798004U (zh) 一种缓解眼部疲劳的眼罩
CN210072551U (zh) 一种便于办公的单手机械键盘
CN219290034U (zh) 按摩椅
CN216649754U (zh) 一种带有伸缩手柄的手机保护壳
CN213406870U (zh) 一种颈部按摩仪
CN209842896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ar可视化交互教学设备
CN208672916U (zh) 一种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
CN204049955U (zh) 颈部物理治疗牵引装置
CN219245873U (zh) 一种便于调节松紧度的vr眼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