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70527U - 控制阀结构及具有其的气体机 - Google Patents

控制阀结构及具有其的气体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70527U
CN217270527U CN202221095648.8U CN202221095648U CN217270527U CN 217270527 U CN217270527 U CN 217270527U CN 202221095648 U CN202221095648 U CN 202221095648U CN 217270527 U CN217270527 U CN 2172705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core
outlet hole
control valve
air outlet
sp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9564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孔龙
徐清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9564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705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705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705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30Use of alternative fuels, e.g. biofuel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控制阀结构及具有其的气体机,控制阀结构包括壳体,具有容纳腔和与容纳腔相连通的第一出气孔;阀芯,设置在容纳腔内,阀芯的外侧面的至少部分与容纳腔的内壁相接触,阀芯具有进气腔和与进气腔相连通的第二出气孔;弹性组件,设置在容纳腔内,弹性组件的一端与壳体连接,弹性组件的另一端与阀芯连接,以通过进入进气腔的气体使阀芯相对壳体可活动地设置,以使第二出气孔与第一出气孔连通或断开。本实用新型的控制阀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控制阀结构寿命较短的问题。

Description

控制阀结构及具有其的气体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阀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控制阀结构及具有其的气体机。
背景技术
预燃室燃气控制阀是控制预燃室燃气进气,防止缸内燃烧气体机进入燃气供气系统的关键零部件。由于开启频次高,接触高温高压气体,其工作可靠性和稳定性严重影响预燃室气体机正常工作。
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预燃室气门,包括阀体和阀针,阀针可活动地设置在阀体内,燃气通过阀体上的进气孔进入阀体后直接作用在阀针的外侧面上;并且,进气孔环绕阀针设置,以使气体作用力作用在阀针的外周向上,以通过作用在阀针外周面上的气体作用力带动阀针沿其轴向运动以打开出气孔,使燃气进入预燃室。
然而,上述的预燃室气门的阀针的外侧面直接与高温高压气体接触,存在寿命有限的问题;并且,上述的预燃室气门由进气孔进入的气体作用在阀针的周向侧面上以带动阀针运动,存在工作过程中稳定性较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阀结构及具有其的气体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控制阀结构寿命较短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阀结构,包括:壳体,具有容纳腔和与容纳腔相连通的第一出气孔;阀芯,设置在容纳腔内,阀芯的外侧面的至少部分与容纳腔的内壁相接触,阀芯具有进气腔和与进气腔相连通的第二出气孔;弹性组件,设置在容纳腔内,弹性组件的一端与壳体连接,弹性组件的另一端与阀芯连接,以通过进入进气腔的气体使阀芯相对壳体可活动地设置,以使第二出气孔与第一出气孔连通或断开。
进一步地,控制阀结构还包括:第一密封件,设置在壳体的内壁和阀芯的外侧面之间。
进一步地,阀芯上设置有第一容纳槽,第一容纳槽环绕阀芯设置,第一密封件设置在第一容纳槽内。
进一步地,控制阀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密封件,至少两个第一密封件沿阀芯的轴向方向依次布置。
进一步地,阀芯沿其轴向方向具有依次布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进气腔由阀芯的第一端朝向阀芯的第二端延伸;第二出气孔位于阀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第二出气孔由阀芯的侧壁延伸至进气腔;阀芯的第二端与弹性组件连接;沿阀芯的轴向方向,第一密封件位于阀芯的第二端和第二出气孔之间;当第二出气孔与第一出气孔断开时,第一出气孔位于第二出气孔靠近弹性组件的一侧。
进一步地,壳体沿其轴向方向具有依次布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容纳腔由壳体的第一端朝向壳体的第二端延伸,容纳腔在壳体的第一端形成第一开口,控制阀结构还包括:端盖,盖设在第一开口上,端盖的第一端插设在容纳腔内,端盖的第一端具有第一密封面;阀芯具有第二密封面,当第二出气孔与第一出气孔断开时,第二密封面与第一密封面相贴合。
进一步地,阀芯包括第一阀芯部和第二阀芯部,第一阀芯部和第二阀芯部沿阀芯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第一阀芯部与第二阀芯部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密封面设置在第二阀芯部的第一端且环绕第一阀芯部设置;第二出气孔设置在第二阀芯部上;端盖具有容纳通孔,第一阀芯部的至少部分插设在容纳通孔内;控制阀结构还包括第二密封件,第二密封件设置在容纳通孔的孔壁和第一阀芯部之间。
进一步地,容纳腔的中心线和进气腔的中心线相重合;弹性组件沿容纳腔的中心线的延伸方向延伸,阀芯沿容纳腔的中心线的延伸方向作直线往复运动。
进一步地,阀芯沿其轴向方向具有依次布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进气腔由阀芯的第一端朝向阀芯的第二端延伸;第二出气孔位于阀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第二出气孔由阀芯的侧壁延伸至进气腔;壳体沿其轴向方向具有依次布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容纳腔由壳体的第一端朝向壳体的第二端延伸;第一出气孔位于壳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第一出气孔由壳体的侧壁延伸至容纳腔;弹性组件的一端与容纳腔的腔底连接,弹性组件的另一端与阀芯的第二端连接。
进一步地,弹性组件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的第一端与壳体连接,第一弹性件的第二端与阀芯连接;第二弹性件,环绕第一弹性件设置,第二弹性件的第一端与壳体连接,第二弹性件的第二端与阀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气体机,包括预燃室和控制阀结构,控制阀结构为上述的控制阀结构,控制阀结构用于控制预燃室进气。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阀结构包括壳体、阀芯和弹性组件,壳体具有容纳腔和与容纳腔相连通的第一出气孔,阀芯设置在容纳腔内,阀芯的外侧面的至少部分与容纳腔的内壁相接触,阀芯具有进气腔和与进气腔相连通的第二出气孔,弹性组件设置在容纳腔内,弹性组件的一端与壳体连接,弹性组件的另一端与阀芯连接,以通过进入进气腔的气体使阀芯相对壳体可活动地设置,以使第二出气孔与第一出气孔连通或断开。当燃气进入阀芯的进气腔后,进气腔受到燃气向下的压力,进而压缩弹性组件,直至阀芯的第二出气孔与壳体的第一出气孔相连通,燃气由第一出气孔排出,随着阀芯内的燃气量减少,燃气对于阀芯的压力也随之减小,当阀芯对于弹性组件的压力小于弹性组件的弹力,弹性组件推动阀芯向上移动,直至第二出气孔与第一出气孔断开。在燃气经过控制阀结构由第一出气孔排出的过程中,高温的燃气经过了进气腔、第二出气孔和第一出气孔,未进入至壳体的容纳腔内,因此与阀芯的外侧面并未产生接触,避免了损害阀芯的使用寿命,解决了控制阀结构寿命较短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控制阀结构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控制阀结构的阀芯的整体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控制阀结构的壳体的剖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控制阀结构的壳体的轴测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控制阀结构的第一密封件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控制阀结构的端盖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壳体;11、容纳腔;12、第一出气孔;13、第一开口;20、阀芯;21、进气腔;22、第二出气孔;23、第一容纳槽;24、第二密封面;25、第一阀芯部;26、第二阀芯部;30、弹性组件;31、第一弹性件;32、第二弹性件;40、第一密封件;50、端盖;51、第一密封面;52、容纳通孔;60、第二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控制阀结构,请参考图1至图6,包括:壳体10,具有容纳腔11和与容纳腔11相连通的第一出气孔12;阀芯20,设置在容纳腔11内,阀芯20的外侧面的至少部分与容纳腔11的内壁相接触,阀芯20具有进气腔21和与进气腔21相连通的第二出气孔22;弹性组件30,设置在容纳腔11内,弹性组件30的一端与壳体10连接,弹性组件30的另一端与阀芯20连接,以通过进入进气腔21的气体使阀芯20相对壳体10可活动地设置,以使第二出气孔22与第一出气孔12连通或断开。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阀结构包括壳体10、阀芯20和弹性组件30,壳体10具有容纳腔11和与容纳腔11相连通的第一出气孔12,阀芯20设置在容纳腔11内,阀芯20的外侧面的至少部分与容纳腔11的内壁相接触,阀芯20具有进气腔21和与进气腔21相连通的第二出气孔22,弹性组件30设置在容纳腔11内,弹性组件30的一端与壳体10连接,弹性组件30的另一端与阀芯20连接,以通过进入进气腔21的气体使阀芯20相对壳体10可活动地设置,以使第二出气孔22与第一出气孔12连通或断开。当燃气进入阀芯20的进气腔21后,进气腔21受到燃气向下的压力,进而压缩弹性组件30,直至阀芯20的第二出气孔22与壳体10的第一出气孔12相连通,燃气由第一出气孔12排出,随着阀芯20内的燃气量减少,燃气对于阀芯20的压力也随之减小,当阀芯20对于弹性组件30的压力小于弹性组件30的弹力,弹性组件30推动阀芯20向上移动,直至第二出气孔22与第一出气孔12断开。在燃气经过控制阀结构由第一出气孔12排出的过程中,高温的燃气经过了进气腔21、第二出气孔22和第一出气孔12,未进入至壳体10的容纳腔11内,因此与阀芯20的外侧面并未产生接触,避免了损害阀芯20的使用寿命,解决了控制阀结构寿命较短的问题。
具体地,壳体10包括多个第一出气孔12,多个第一出气孔12沿壳体10的周向方向均匀布置;阀芯20包括多个第二出气孔22,多个第二出气孔22沿阀芯20的周向方向均匀布置。多个第一出气孔12与多个第二出气孔22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第一出气孔12用于与相应的第二出气孔22相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控制阀结构还包括:第一密封件40,设置在壳体10的内壁和阀芯20的外侧面之间。
具体实施时,第一密封件40的设置使燃气无法由阀芯20的第二出气孔22进入至壳体10的容纳腔11内,避免了高温燃气与阀芯20的外侧面直接接触,损害控制阀的寿命;同时,也具有防止气流逆反的效果。
具体地,第一密封件40为环形结构,围绕阀芯20设置,第一密封件40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具有封气的作用,矩形截面的设置使第一密封件40在位于壳体10的内壁和阀芯20的外侧面之间时,可以将空隙完全封住,避免了燃气泄露至容纳腔11内。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阀芯20上设置有第一容纳槽23,第一容纳槽23环绕阀芯20设置,第一密封件40设置在第一容纳槽23内。
具体实施时,第一容纳槽23的设置有利于第一密封件40的安装,第一密封件40设置在第一容纳槽23内,将壳体10的内壁和阀芯20的外侧面之间的空隙完全封堵住,避免了燃气进入容纳腔11。
具体地,第一容纳槽23的截面形状为矩形,与第一密封件40相适配。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阀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密封件40,至少两个第一密封件40沿阀芯20的轴向方向依次布置。这样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控制阀内部的密封性。
可选地,控制阀结构包括两个第一密封件40。
在本实施例中,阀芯20沿其轴向方向具有依次布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进气腔21由阀芯20的第一端朝向阀芯20的第二端延伸;第二出气孔22位于阀芯2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第二出气孔22由阀芯20的侧壁延伸至进气腔21;阀芯20的第二端与弹性组件30连接;沿阀芯20的轴向方向,第一密封件40位于阀芯20的第二端和第二出气孔22之间;当第二出气孔22与第一出气孔12断开时,第一出气孔12位于第二出气孔22靠近弹性组件30的一侧。
具体实施时,燃气量减少,阀芯20受到弹性组件30的弹性作用力向上移动,第二出气孔22与第一出气孔12断开,第一出气孔12位于第二出气孔22靠近弹性组件30的一侧,由于第一密封件40设置在阀芯20的第二端和第二出气孔22之间,且此时的阀芯20的第二端在容纳腔11中的位置高于设置第一出气孔12的位置,因此此时的第一密封件40位于第一出气孔12与第二出气孔22之间,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
具体地,阀芯20的第二端具有连接部,用于与弹性组件30相连接,连接部的设置使阀芯20与弹性组件3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沿其轴向方向具有依次布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容纳腔11由壳体10的第一端朝向壳体10的第二端延伸,容纳腔11在壳体10的第一端形成第一开口13,控制阀结构还包括:端盖50,盖设在第一开口13上,端盖50的第一端插设在容纳腔11内,端盖50的第一端具有第一密封面51;阀芯20具有第二密封面24,当第二出气孔22与第一出气孔12断开时,第二密封面24与第一密封面51相贴合。
具体实施时,当第二出气孔22与第一出气孔12断开时,阀芯20会在弹性组件30的弹性作用力下继续向上移动,直至第二密封面24与第一密封面51相贴合,因此第二密封面24和第一密封面51的设置避免了阀芯20继续向上移动;并且,在第二密封面24与第一密封面51相贴合后,燃气不会流至阀芯20和端盖50之间,避免了高温燃气流通到容纳腔11内而损害阀芯20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具有防止气流逆反的效果。
具体地,端盖50具有沿其轴向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密封面51位于端盖50的第一端,端盖50包括第一端盖部和第二端盖部,第一端盖部的一端形成端盖50的第一端,第一端盖部插设于壳体10的容纳腔11内;第二端盖部与第一端盖部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端盖部远离第一端盖部的一端为端盖50的第二端,第二端盖部盖设在壳体10的第一端。当端盖50盖设在壳体10上时,第二端盖部抵设在壳体10的第一端,并且,第二端盖部与壳体10之间采用螺栓连接,避免了在控制阀的工作过程中,端盖50出现脱落的情况。
具体地,控制阀结构具有多个螺栓,多个螺栓沿第二端盖部的周向方向依次布置。
其中,第二端盖部的外圆与壳体10的外圆直径相等。
在本实施例中,阀芯20包括第一阀芯部25和第二阀芯部26,第一阀芯部25和第二阀芯部26沿阀芯20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第一阀芯部25与第二阀芯部26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密封面24设置在第二阀芯部26的第一端且环绕第一阀芯部25设置;第二出气孔22设置在第二阀芯部26上;端盖50具有容纳通孔52,第一阀芯部25的至少部分插设在容纳通孔52内;控制阀结构还包括第二密封件60,第二密封件60设置在容纳通孔52的孔壁和第一阀芯部25之间。
具体实施时,当第一阀芯部25的至少部分插设在容纳通孔52内时,端盖50的第一密封面51与第二阀芯部26第一端的第二密封面24相贴合,起到密封作用;并且,第二密封件60位于容纳通孔52的孔壁和第一阀芯部25之间,进一步起到了密封作用,能够防止燃气进入阀芯20和端盖50之间,避免了高温燃气损害阀芯20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具有防止气流逆反的效果。
具体地,第二密封件60为O型圈。
具体实施时,第一阀芯部25的外侧面具有用于容纳第二密封件60的第二容纳槽。
在本实施例中,容纳腔11的中心线和进气腔21的中心线相重合;弹性组件30沿容纳腔11的中心线的延伸方向延伸,阀芯20沿容纳腔11的中心线的延伸方向作直线往复运动。
具体实施时,弹性组件30带动阀芯20沿容纳腔11的中心线的延伸方向作直线往复运动,可使第二出气孔22与第一出气孔12在断开和连通状态之间切换,稳定性较高。
在本实施例中,阀芯20沿其轴向方向具有依次布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进气腔21由阀芯20的第一端朝向阀芯20的第二端延伸;第二出气孔22位于阀芯2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第二出气孔22由阀芯20的侧壁延伸至进气腔21;壳体10沿其轴向方向具有依次布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容纳腔11由壳体10的第一端朝向壳体10的第二端延伸;第一出气孔12位于壳体1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第一出气孔12由壳体10的侧壁延伸至容纳腔11;弹性组件30的一端与容纳腔11的腔底连接,弹性组件30的另一端与阀芯20的第二端连接。
具体实施时,燃气由进气腔21进入阀芯20,从阀芯20的第一端向第二端的方向流动,燃气流动至第二出气孔22时,由第二出气孔22排出阀芯20,进入壳体10的第一出气孔12内,再由第一出气孔12排出壳体10。第二出气孔22由阀芯20的侧壁延伸至进气腔21的设置,以及第一出气孔12由壳体10的侧壁延伸至容纳腔11的设置,使燃气由进气腔21直接排出控制阀,不会经过容纳腔11,从而避免了高温燃气对阀芯20的外侧壁的伤害。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组件包括:第一弹性件31,第一弹性件31的第一端与壳体10连接,第一弹性件31的第二端与阀芯20连接;第二弹性件32,环绕第一弹性件31设置,第二弹性件32的第一端与壳体10连接,第二弹性件32的第二端与阀芯20连接。
具体实施时,第二弹性件32环绕第一弹性件31的设置增强了弹性组件30的强度,避免了弹性组件30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断裂的情况。
具体地,第一弹性件31为内弹簧,第二弹性件32为外弹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气体机,包括预燃室和控制阀结构,控制阀结构为上述实施例中的控制阀结构,控制阀结构用于控制预燃室进气。
具体实施时,本申请的控制阀结构具有以下的工作过程:
当燃气进入阀芯20的进气腔21,在进气压力的作用下,阀芯20克服第一弹性件31和第二弹性件32的弹力,阀芯20向下运动,即此时进气压力P1大于弹力Fs。
当阀芯20的第二出气孔22与壳体10的第一出气孔12重合,燃气将通过第二出气孔22进入第一出气孔12,进而从控制阀喷出,此时进气压力P1与出气压力P2的差值大于弹力Fs。
在阀芯20上行的过程中,出气压力P2逐渐上升,进气压力P1与出气压力P2的差值与弹力Fs相等,阀芯20将停止向下运动。
随着出气压力P2进一步上升,进气压力P1与出气压力P2的差值小于弹力Fs,此时阀芯20将向上运动,阀芯20的第二出气孔22将与壳体10的第一出气孔12脱开,即第二出气孔22与第一出气孔12不能连通。
在阀芯20达到上止点,两个第一密封件40与壳体10形成第一道密封和第二道密封,阀芯20的第二密封面24和端盖50的第一密封面51接触形成第三道密封,第二密封件60与端盖50接触形成第四道密封,即使出气压力达到发动机爆发压力,通过上述第一道密封、第二道密封、第三道密封、第四道密封能够有效防止反向流量,发挥燃气控制阀防止气流逆反的效果。
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
控制阀开启运动位置控制准确,能够极大提升控制阀的稳定性;控制阀采用共计四道密封结构,能够极大提升控制阀的反向密封性,甚至实现零泄漏密封;阀芯20和壳体10采用平面密封,能够保证受力的均匀性,从而提升控制阀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具有以下创新点:
依靠所设计的第二出气孔22和第一出气孔12,在阀芯20向下运动时,第二出气孔22和壳体10的第一出气孔12连通,实现了燃气控制阀的开启;依靠所设计的弹性组件30的弹力与进气压力和出气压力的差值相比较,能够控制阀芯20的运动,从而改变控制阀的工作状态;依靠所设计的两个第一密封件40与壳体10形成第一道密封和第二道密封,阀芯20的第二密封面24和端盖50的第一密封面51接触形成第三道密封,第二密封件60与端盖50接触形成第四道密封,形成多重密封方式,能够极大提升密封性,防止进气腔21的高温高压气体从控制阀流出。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阀结构包括壳体10、阀芯20和弹性组件30,壳体10具有容纳腔11和与容纳腔11相连通的第一出气孔12,阀芯20设置在容纳腔11内,阀芯20的外侧面的至少部分与容纳腔11的内壁相接触,阀芯20具有进气腔21和与进气腔21相连通的第二出气孔22,弹性组件30设置在容纳腔11内,弹性组件30的一端与壳体10连接,弹性组件30的另一端与阀芯20连接,以通过进入进气腔21的气体使阀芯20相对壳体10可活动地设置,以使第二出气孔22与第一出气孔12连通或断开。当燃气进入阀芯20的进气腔21后,进气腔21受到燃气向下的压力,进而压缩弹性组件30,直至阀芯20的第二出气孔22与壳体10的第一出气孔12相连通,燃气由第一出气孔12排出,随着阀芯20内的燃气量减少,燃气对于阀芯20的压力也随之减小,当阀芯20对于弹性组件30的压力小于弹性组件30的弹力,弹性组件30推动阀芯20向上移动,直至第二出气孔22与第一出气孔12断开。在燃气经过控制阀结构由第一出气孔12排出的过程中,高温的燃气经过了进气腔21、第二出气孔22和第一出气孔12,未进入至壳体10的容纳腔11内,因此与阀芯20的外侧面并未产生接触,避免了损害阀芯20的使用寿命,解决了控制阀结构寿命较短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控制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具有容纳腔(11)和与所述容纳腔(11)相连通的第一出气孔(12);
阀芯(20),设置在所述容纳腔(11)内,所述阀芯(20)的外侧面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容纳腔(11)的内壁相接触,所述阀芯(20)具有进气腔(21)和与所述进气腔(21)相连通的第二出气孔(22);
弹性组件(30),设置在所述容纳腔(11)内,所述弹性组件(30)的一端与所述壳体(10)连接,所述弹性组件(30)的另一端与所述阀芯(20)连接,以通过进入所述进气腔(21)的气体使所述阀芯(20)相对所述壳体(10)可活动地设置,以使所述第二出气孔(22)与所述第一出气孔(12)连通或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结构还包括:
第一密封件(40),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内壁和所述阀芯(20)的外侧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20)上设置有第一容纳槽(23),所述第一容纳槽(23)环绕所述阀芯(20)设置,所述第一密封件(40)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槽(23)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密封件(40),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密封件(40)沿所述阀芯(20)的轴向方向依次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20)沿其轴向方向具有依次布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进气腔(21)由所述阀芯(20)的第一端朝向所述阀芯(20)的第二端延伸;所述第二出气孔(22)位于所述阀芯(2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二出气孔(22)由所述阀芯(20)的侧壁延伸至所述进气腔(21);所述阀芯(20)的第二端与所述弹性组件(30)连接;
沿所述阀芯(20)的轴向方向,所述第一密封件(40)位于所述阀芯(20)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出气孔(22)之间;当所述第二出气孔(22)与所述第一出气孔(12)断开时,所述第一出气孔(12)位于所述第二出气孔(22)靠近所述弹性组件(30)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沿其轴向方向具有依次布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容纳腔(11)由所述壳体(10)的第一端朝向所述壳体(10)的第二端延伸,所述容纳腔(11)在所述壳体(10)的第一端形成第一开口(13),所述控制阀结构还包括:
端盖(50),盖设在所述第一开口(13)上,所述端盖(50)的第一端插设在所述容纳腔(11)内,所述端盖(50)的第一端具有第一密封面(51);
所述阀芯(20)具有第二密封面(24),当所述第二出气孔(22)与所述第一出气孔(12)断开时,所述第二密封面(24)与所述第一密封面(51)相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20)包括第一阀芯部(25)和第二阀芯部(26),所述第一阀芯部(25)和所述第二阀芯部(26)沿所述阀芯(20)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阀芯部(25)与所述第二阀芯部(2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密封面(24)设置在所述第二阀芯部(26)的第一端且环绕所述第一阀芯部(25)设置;所述第二出气孔(22)设置在所述第二阀芯部(26)上;
所述端盖(50)具有容纳通孔(52),所述第一阀芯部(25)的至少部分插设在所述容纳通孔(52)内;所述控制阀结构还包括第二密封件(60),所述第二密封件(60)设置在所述容纳通孔(52)的孔壁和所述第一阀芯部(25)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11)的中心线和所述进气腔(21)的中心线相重合;所述弹性组件(30)沿所述容纳腔(11)的中心线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阀芯(20)沿所述容纳腔(11)的中心线的延伸方向作直线往复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20)沿其轴向方向具有依次布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进气腔(21)由所述阀芯(20)的第一端朝向所述阀芯(20)的第二端延伸;所述第二出气孔(22)位于所述阀芯(2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二出气孔(22)由所述阀芯(20)的侧壁延伸至所述进气腔(21);
所述壳体(10)沿其轴向方向具有依次布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容纳腔(11)由所述壳体(10)的第一端朝向所述壳体(10)的第二端延伸;所述第一出气孔(12)位于所述壳体(1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一出气孔(12)由所述壳体(10)的侧壁延伸至所述容纳腔(11);
所述弹性组件(30)的一端与所述容纳腔(11)的腔底连接,所述弹性组件(30)的另一端与所述阀芯(20)的第二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包括:
第一弹性件(31),所述第一弹性件(31)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10)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31)的第二端与所述阀芯(20)连接;
第二弹性件(32),环绕所述第一弹性件(31)设置,所述第二弹性件(32)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10)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32)的第二端与所述阀芯(20)连接。
11.一种气体机,包括预燃室和控制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结构为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阀结构,所述控制阀结构用于控制所述预燃室进气。
CN202221095648.8U 2022-05-09 2022-05-09 控制阀结构及具有其的气体机 Active CN2172705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95648.8U CN217270527U (zh) 2022-05-09 2022-05-09 控制阀结构及具有其的气体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95648.8U CN217270527U (zh) 2022-05-09 2022-05-09 控制阀结构及具有其的气体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70527U true CN217270527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84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95648.8U Active CN217270527U (zh) 2022-05-09 2022-05-09 控制阀结构及具有其的气体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705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086876A (zh) * 2024-04-26 2024-05-28 上海谙邦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 可调输气装置及半导体处理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086876A (zh) * 2024-04-26 2024-05-28 上海谙邦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 可调输气装置及半导体处理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270527U (zh) 控制阀结构及具有其的气体机
CN211496000U (zh) 一种新型吸盘组件
CN217301805U (zh) 电子膨胀阀
CN215334761U (zh) 一种具有快速排气功能的电磁阀
CN216242310U (zh) 电子膨胀阀
CN103306857A (zh) Cng/lpg燃气喷嘴
CN215928561U (zh) 一种阀芯密封结构及其得到的气动柱塞阀
CN211693660U (zh) 一种气门芯及充注阀
CN107091360B (zh) 一种直通式混合进气的外导向燃气喷射阀
CN114542969A (zh) 高压瓶阀的电磁阀和高压瓶阀
CN202468061U (zh) Cng/lpg燃气喷嘴
CN115324796B (zh) 燃料喷射器及内燃机
CN213575795U (zh) 带阀座的三态组合开关
CN104727909A (zh) 尿素喷射组件
CN221145313U (zh) 控制阀组
CN219734052U (zh) 过行程防爆氮气弹簧
CN219375798U (zh) 减压阀和医疗设备
CN212501803U (zh) 一种真空压缩袋气嘴结构
CN112797176B (zh) 一种可避免密封部受大载荷力的先导式角座阀
CN215806389U (zh) 一种可靠的可燃冷媒截止阀
CN117449984A (zh) 多级密封气体喷射器及车辆
CN217927160U (zh) 喷油器控制阀及喷油器
CN216279581U (zh) 一种单向阀及测试设备
CN220791398U (zh) 一种喷气嘴
CN115013538A (zh) 一种用于火箭发动机的卸荷阀芯及火箭发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