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69400U - 固定结构、旋钮机构及锁具 - Google Patents
固定结构、旋钮机构及锁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269400U CN217269400U CN202221103852.XU CN202221103852U CN217269400U CN 217269400 U CN217269400 U CN 217269400U CN 202221103852 U CN202221103852 U CN 202221103852U CN 217269400 U CN217269400 U CN 21726940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ing
- piece
- fixing member
- disposed
- transmis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固定结构、旋钮机构及锁具,涉及锁具技术领域。该固定结构包括设有止转部的第一固定件和设有避让空间的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中的一者上设有第一连接件,另一者设有第二连接件。其中,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能够通过穿设的形式实现连接位置的快速定位,简便了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之间的装配过程,同时,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穿设还能够限制第二固定件相对第一固定件的旋转路径,保证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之间旋转的稳定。上述方案的固定结构仅需第二固定件相对第一固定件旋转即可实现对传动件的固定,使得传动件固定过程简单,不易犯错,且无需额外的专用工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固定结构、旋钮机构及锁具。
背景技术
当前常用的智能锁,电子密码锁,机械门锁等中固定传动件的结构一般采用螺栓连接固定,或者插销固定,所以安装需要专用工具,导致产品包装的体积增加,不利于实现快速安装和拆卸及功能和成本控制。而现有无螺栓或插销的传动件固定结构比较复杂,且传动件固定过程繁琐,容易在固定过程中出错。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固定结构、旋钮机构及锁具,旨在解决现有固定传动件固定过程繁琐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为:
固定结构,包括:
第一固定件,设有止转部;
第二固定件,设有避让空间,
第一连接件,设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中的一者上;及
第二连接件,设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中的另一者上,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固定件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固定件旋转,并带动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所述第二连接件移动,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设配合能够限制所述第二固定件相对所述第一固定件的旋转路径,所述旋转路径上至少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传动件能够相对所述固定结构移动,并能够经所述避让空间与所述止转部连接,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固定结构能够将所述传动件固定。
在所述固定结构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一固定件中的至少一者能够将所述传动件的移动路径部分遮挡,以使所述固定结构能够将所述传动件固定。
在所述固定结构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固定件形成所述避让空间的内壁位于所述传动件的移动路径上,以将所述传动件的移动路径部分遮挡。
在所述固定结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臂和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连接臂设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中的一者上,所述第一凸起部设于所述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设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中的另一者上,所述第一本体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接臂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以使所述第一凸起部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抵接于所述第一本体。
在所述固定结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本体设有第一缺失部,以在所述第一本体上形成抵接面和沿所述旋转路径位于所述抵接面两侧的限位部,所述第一凸起部抵接于所述抵接面。
在所述固定结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件还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二固定件设有第二卡接部,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固定,以限制所述第一固定件相对所述第二固定件旋转。
在所述固定结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设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中的一者上,所述第四连接件设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中的另一者上,所述第三连接件穿设于所述第四连接件,所述第一固定件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固定件旋转,并带动所述第三连接件相对所述第四连接件移动,所述第三连接件和所述第四连接件穿设配合,所述第一卡接部位于所述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二卡接部位于所述第四连接件。
在所述固定结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臂和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连接臂设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中的一者上,所述第二凸起部沿所述旋转路径方向延伸并凸设于所述第二连接臂,所述第四连接件包括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设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中的另一者上,所述第二本体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连接臂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以使所述第二凸起部抵接于所述第二本体。
在所述固定结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本体设有第二缺失部,以在所述第二本体上形成收容槽,所述收容槽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二凸起部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槽,所述第一卡接部位于所述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卡接部位于所述收容槽的槽底。
在所述固定结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件的周向设有防滑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二为:
旋钮机构,包括:
旋钮;
传动件;及
如上所述的固定结构,所述旋钮设于所述第一固定件,所述传动件固定于所述固定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三为:
锁具,包括:
锁体;
锁舌;及
如上所述的旋钮机构,所述传动件设于所述锁体并与所述锁舌传动连接。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上述方案的固定结构应用装备于旋钮机构及锁具中,除了具备极佳的传动件固定效能之外,其自身还能够在对传动件固定时避免采用专用工具,进而减少产品包装的体积。同时上述方案的固定结构使得传动件的固定简单,减少出错的概率,提高了产品稳定性。具体而言,该固定结构包括设有止转部的第一固定件和设有避让空间的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中的一者上设有第一连接件,另一者设有第二连接件。其中,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能够通过穿设的形式实现连接位置的快速定位,简便了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之间的装配过程,同时,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穿设还能够限制第二固定件相对第一固定件的旋转路径,保证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之间旋转的稳定。进一步地,旋转路径上至少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传动件能够相对固定结构移动,并能够经避让空间与止转部连接,以实现传动件与固定结构的止转连接。而在第二位置,固定结构能够将传动件固定,以避免传动件与固定结构分离,如此仅需第二固定件相对第一固定件旋转即可实现对传动件的固定,使得传动件固定过程简单,不易犯错,且无需额外的专用工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旋钮机构的轴视图;
图2为图1所示旋钮机构中旋钮与第一固定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旋钮机构中第二连接件、第四连接件和第二卡接部在第二固定件上的位置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主视图;
图7为图6中C-C向剖视图;
图8为图1所示旋钮机构中传动件的轴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当前常用的智能锁,电子密码锁,机械门锁等中固定传动件的结构一般采用螺栓连接固定,或者插销固定,所以安装需要专用工具,导致产品包装的体积增加,不利于实现快速安装和拆卸及功能和成本控制。而现有无螺栓或插销的传动件固定结构比较复杂,且传动件固定过程繁琐,容易在固定过程中出错。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固定结构、旋钮机构及锁具。其中,锁具可以作为门锁应用于各种室内门或室外门。该锁具包括锁体、锁舌及旋钮机构。锁体用于装设于门内,锁舌可活动地设置于锁体内,旋钮机构连接于锁体以及锁舌。旋钮机构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驱动锁舌运动,使锁舌相对于锁体凸出或收缩至锁体内部,从而实现门的锁定、解锁或反锁,或通过驱动锁舌相对锁体旋转实现门的锁定、解锁或反锁。
进一步地,请一并结合图1、图2、图5、图6和图7,旋钮机构包括旋钮10、传动件20及固定结构。其中,传动件20固定于固定结构。传动件20设于锁体并与锁舌传动连接。本实施例中,传动件20为轴结构且传动件20上设有限位槽100。可以理解为在其他实施例中,传动件20还可为片状结构,以实现拨动传动。传动件20还可为弯折结构,以缩减传动距离。此外,传动件20还可为其他结构,以实现不同的传动功能。
进一步地,请一并结合图1至图7,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固定件30、第二固定件40、第一连接件50及第二连接件60。旋钮10设于第一固定件30。第一固定件30设有止转部200。第二固定件40设有避让空间300。第一连接件50设于第一固定件30和第二固定件40中的一者上。第二连接件60设于第一固定件30和第二固定件40中的另一者上。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50设于第一固定件30。相对应的,第二连接件60设于第二固定件40。可以理解为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50设于第二固定件40。相对应的,第二连接件60设于第一固定件30。第一连接件50穿设于第二连接件60,第一固定件30能够相对第二固定件40旋转,并带动第一连接件50相对第二连接件60移动,第一连接件50和第二连接件60穿设配合能够限制第二固定件40相对第一固定件30的旋转路径。即第二固定件40相对第一固定件30旋转时,第二连接件60与第一连接件50能够互相配合实现对旋转路径的限制。进一步地,旋转路径上至少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传动件20能够相对固定结构移动,并能够经避让空间300与止转部200连接。本实施例中,止转部200为槽结构,其能够与传动件20插接,实现传动件20的止转。具体地,传动件20为方轴结构,相对应的止转部200为方形槽。可以理解为在其他实施例中,传动件20还可为横截面呈非圆的其轴结构,止转部200为与上述横截面相匹配的槽结构,以实现止转连接。可以理解为在其他实施例中,止转部200还可以为凸起结构,相对应的传动件20上可设置与止转部200配合的槽结构,以实现止转连接。进一步地,在第二位置,固定结构能够将传动件20固定。
综上,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方案的固定结构应用装备于旋钮机构及锁具中,除了具备极佳的传动件20固定效能之外,其自身还能够在对传动件20固定时避免采用专用工具,进而减少产品包装的体积。同时上述方案的固定结构使得传动件20的固定简单,减少出错的概率,提高了产品稳定性。具体而言,该固定结构包括设有止转部200的第一固定件30和设有避让空间300的第二固定件40,第一固定件30和第二固定件40中的一者上设有第一连接件50,另一者设有第二连接件60。其中,第一连接件50和第二连接件60能够通过穿设的形式实现连接位置的快速定位,简便了第一固定件30与第二固定件40之间的装配过程,同时,通过第一连接件50和第二连接件60的穿设还能够限制第二固定件40相对第一固定件30的旋转路径,保证第一固定件30和第二固定件40之间旋转的稳定。进一步地,旋转路径上至少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传动件20能够相对固定结构移动,并能够经避让空间300与止转部200连接,以实现传动件20与固定结构的止转连接。而在第二位置,固定结构能够将传动件20固定,以避免传动件20与固定结构分离,如此仅需第二固定件40相对第一固定件30旋转即可实现对传动件20的固定,使得传动件20固定过程简单,不易犯错,且无需额外的专用工具。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二位置,第一固定件30和第一固定件30中的至少一者能够将传动件20的移动路径部分遮挡,以使固定结构能够将传动件20固定。即通过第一固定件30和第一固定件30的相对旋转,使得第一固定件30和第一固定件30中的至少一者能够将移动路径部分遮挡,以限制传动件20相对固定结构移动,将传动件20与固定结构固定。具体地,可通过第一固定件30和第一固定件30的相对旋转,使得第二固定件40的至少部分结构处于移动路径,将移动路径部分遮挡,以限制传动件20相对固定结构移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由于止转部200与传动件20是止转连接,止转部200与传动件20不发生旋转。因此,在第二固定件40相对第一固定件30旋转时,可通过第二固定件40带动第一固定件30上的可移动结构随动,使得该可移动结构至少部分处于移动路径,将移动路径部分遮挡,以限制传动件20相对固定结构移动。
本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7所示,在第二位置,第二固定件40形成避让空间300的内壁41位于传动件20的移动路径上,以将传动件20的移动路径部分遮挡。具体地,在第一位置时,传动件20经过避让空间300与止转部200连接。而当第二固定件40相对第一固定件30旋转至第二位置时,上述内壁41能够位于移动路径上且收容于限位槽100,以限制传动件20相对固定结构移动。而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传动件20可不设置限位槽100,在第二固定件40旋转至第二位置时,由于传动件20的存在会阻挡第二固定件40进入移动路径,此时,第二固定件40和传动件20之间会因为挤压而产生轻微变形,从而实现固定结构对传动件20的固定。本实施例中,止转部200为槽结构。避让空间300与止转部200的截面一致,为通孔结构。使得在第一位置时,避让空间300能够与止转部200对齐,以方便传动件20经过避让空间300导入止转部200。而在第二位置时,避让空间300能够与止转部200错开,以通过第二固定件40限制传动件20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固定件30和第二固定件40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限位部42。限位部42用于限制旋转路径的范围。第一位置的数量为多个且至少包括位于旋转路径的起始端和终止端的第一位置。如此通过限位部42的设置在限定旋转路径范围的同时,还能够对第一位置进行定位,从而在第一固定件30和第二固定件40装配时能够快速定位第一位置,进而使得第二固定件40能够快速旋转至第一位置,方便后续传动件20的安装和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结合图2、图3、图5、图6和图7,第一连接件50包括第一连接臂51和第一凸起部52。第一连接臂51设于第一固定件30和第二固定件40中的一者上。第一凸起部52设于第一连接臂51。第二连接件60包括第一本体,第一本体设于第一固定件30和第二固定件40中的另一者上。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51设于第一固定件30上。相对应的,第一本体设于第二固定件40上。可以理解为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51还可设于第二固定件40上。相对应的,第一本体设于第一固定件30上。进一步地,第一本体上设有第一通孔400,第一连接臂51穿设于第一通孔400,以使第一凸起部52穿过第一通孔400并抵接于第一本体。第一连接臂51穿设于第一通孔400能够方便第一固定件30和第二固定件40之间的快速定位,提升装配效率。同时,第一连接臂51穿设于第一通孔400可通过与第二固定件40抵接,以增加第一连接臂51与第二固定件40之间的连接面积,提升连接稳定性。而第一凸起部52的设置能够在第一连接件50和第二连接件60插接后起到防脱作用,避免第一固定件30和第二固定件40分离,进而提升第一固定件30和第二固定件4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地,请一并结合图5至图7,第一本体设有第一缺失部500,以在第一本体上形成抵接面61和沿旋转路径位于抵接面61两侧的限位部42,第一凸起部52抵接于抵接面61。如此能够利用第一缺失部500的容纳功能,使得第一连接件50,尤其是第一凸起部52能够至少部分收容于第一缺失部500,以减少第一连接件50外凸于第二固定件40的尺寸,避免对其他结构的安装、运转造成干涉。同时,第一缺失部500的设置还使得第二固定件40能够对第一凸起部52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提高第一连接件50和第二连接件60之间的配合稳定性。进一步地,第一缺失部500的设置还能够方便对旋转路径范围进行限定,同时方便了限位部42的形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凸起部52沿偏离旋转路径方向凸设于第一连接臂51。如此能够提升第一凸起部52与抵接面61的抵接面积。进而提升第一凸起部52的防脱性能。同时,第一凸起部52沿偏离旋转路径方向凸设于第一连接臂51还使得第一凸起部52的设置不会影响第二固定件40相对第一固定件30的旋转范围,进而可通过较小的第一缺失部500开设尺寸实现第二固定件4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的旋转。
进一步地,请一并结合图3、图5和图6,第一连接臂51和第一凸起部52中的至少一者由弹性材质制成。例如,当第一连接臂51由弹性材质制成时,第一通孔400的径向可设计较大尺寸,第一连接臂51可通过自身弹性变形,以方便第一凸起部52穿过。而在第一连接臂51复位后可驱动第一凸起部52移出第一通孔400的可穿过范围,以使第一凸起部52与抵接面61抵接。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凸起部52可由弹性材质制成,此时,第一通孔400的径向可设计较小尺寸,以能够与第一连接臂51相匹配即可,以提升第二固定件40相对第一固定件30旋转的稳定性。第一凸起部52可通过自身弹性形变穿过第一通孔400,待失去第二固定件40的束缚后复原,并与抵接面61抵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结合图4至图6,第一固定件30还设有第一卡接部600。第二固定件40设有第二卡接部70。在第二位置,第一卡接部600与第二卡接部70卡接固定,以限制第一固定件30相对第二固定件40旋转。如此通过第一卡接部600和第二卡接部70的卡接固定,使得第一固定件30和第二固定件40之间的位置能够固定,进而保证传动件20能够稳定固定于固定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4至图6,固定结构还包括第三连接件80和第四连接件90。第三连接件80设于第一固定件30和第二固定件40中的一者上,第四连接件90设于第一固定件30和第二固定件40中的另一者上。本实施例中,第三连接件80设于第一固定件30。相对应的,第四连接件90设于第二固定件40。可以理解为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连接件80设于第二固定件40。相对应的,第四连接件90设于第一固定件30。第三连接件80穿设于第四连接件90,第一固定件30能够相对第二固定件40旋转,并带动第三连接件80相对第四连接件90移动.第三连接件80和第四连接件90穿设配合能够限制旋转路径。即第二固定件40相对第一固定件30转转时,第四连接件90与第三连接件80能够互相配合实现对旋转路径的限制,进而与第一连接件50和第二连接件60一同实现连接位置的快速定位,简便了第一固定件30与第二固定件40之间的装配过程,同时保证第一固定件30和第二固定件40之间旋转的稳定。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4至图6,第一卡接部600位于第三连接件80,第二卡接部70位于第四连接件90。如此使得第一卡接部600能够与第三连接件80一体成型,第二卡接部70能够与第四连接件90一体成型,简化了制作工序。可以理解为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600位于第一连接件50,第二卡接部70位于第二连接件60。同样的,上述设置使得第一卡接部600能够与第一连接件50一体成型,第二卡接部70能够与第二连接件60一体成型,简化了制作工序。进一步地,而当第一卡接部600的数量为多个时,可同时位于第一连接件50或同时位于第三连接件80或分别位于第一连接件50和第三连接件80。第二卡接部70的数量与第一卡接部600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同时位于第二连接件60或同时位于第四连接件90或分别位于第二连接件60和第四连接件90。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4至图6,第三连接件80包括第二连接臂81和第二凸起部82。第二连接臂81设于第一固定件30和第二固定件40中的一者上,第二凸起部82设于第二连接臂81,第四连接件90包括第二本体,第二本体设于第一固定件30和第二固定件40中的另一者上。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臂81设于第一固定件30上。相对应的,第二本体设于第二固定件40上。可以理解为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连接臂81还可设于第二固定件40上。相对应的,第二本体设于第一固定件30上。进一步地,第二本体上设有第二通孔700,第二连接臂81穿设于第二通孔700,以使第二凸起部82抵接于第二本体。第二连接臂81穿设于第二通孔700能够方便第一固定件30和第二固定件40之间的快速定位,提升装配效率。同时,第二连接臂81穿设于第二通孔700可通过与第二固定件40抵接,以增加第二连接臂81与第二固定件40之间的连接面积,提升连接稳定性。而第二凸起部82的设置能够在第三连接件80和第四连接件90插接后起到防脱作用,避免第一固定件30和第二固定件40分离,进而提升第一固定件30和第二固定件4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结合图5至图7,第二本体设有第二缺失部800,以在第二本体上形成收容槽,收容槽与第二通孔700连通,第二凸起部82至少部分收容于收容槽。如此能够利用第二缺失部800的容纳功能,使得第二连接件60,尤其是第二凸起部82能够至少部分收容于第二缺失部800,以减少第二连接件60外凸于第二固定件40的尺寸,避免对其他结构的安装、运转造成干涉。同时,第二缺失部800的设置还使得第二固定件40能够对第二凸起部82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提高第三连接件80和第四连接件90之间的配合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结合图4至图6,第二凸起部82沿旋转路径方向延伸并凸设于第二连接臂81。由于第一卡接部600和第二卡接部70之间的卡接需要刚性支撑,以保证第一固定件30和第二固定件40之间的位置固定。如此导致第三连接件80需要具备一定的刚性,以抵御变形。第二凸起部82沿旋转路径方向延伸并凸设于第二连接臂81,使得第二凸起部82的形状能够与第二通孔700相匹配,在保证自身刚性的同时,能够方便第二凸起部82穿过第二通孔700。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结合图4至图6,第二凸起部82面向收容槽的槽底91一侧设有导向面821。导向面821自第二凸起部82远离第二连接臂81一侧向第二连接臂81延伸并逐渐靠近槽底91。如此通过导向面821的设置,使得第二凸起部82穿过第二通孔700并随第二固定件40旋转时能够方便导上槽底91。同时,随着导向面821相对槽底91移动,可同时调整第二固定件40与第一固定件30之间的轴向位置,提升止转部200与避让空间300之间的同轴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结合图4至图6,第一卡接部600位于第二凸起部82,第二卡接部70位于槽底91。由于第二凸起部82的旋转路径与第二固定件40的旋转路径重合,如此使得第一卡接部600能够随第二固定件40旋转靠近第二卡接部70,方便第一卡接部600和第二卡接部70的卡接。进一步地,第一卡接部600和第二卡接部70中的一者为凸起结构,另一者为槽结构。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600为槽结构,第二卡接部70为凸起结构。前文提及的导向面821还能够方法第二凸起部82导上第二卡接部70,方便后续第一卡接部600和第二卡接部70卡接。可以理解为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600为凸起结构,第二卡接部70为槽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结合图4至图6,凸起结构沿垂直于旋转路径方向延伸,以进一步提升第一卡接部600和第二卡接部70的连接稳定性,进而保证第一固定件30和第二固定件40之间的位置稳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结合图5和图6,第二固定件40的周向设有防滑部43,以方便驱动第二固定件40相对第一固定件30旋转。本实施例中,防滑部43呈波浪状。可以理解为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固定件40的周向还可为方形、多边形以及其他非圆柱面,以形成防滑部43。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结合图2和图7,第一固定件30设有第一连接部31。第二固定件40设有第二连接部900。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900插接配合以进一步提升第一固定件30和第二固定件40的连接面积,提升连接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31为凸起结构,第一连接件50和第三连接件80设于第一连接部31。第二连接部900为槽结构。可以理解为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31为槽结构。第二连接部900为凸起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旋钮10与第一固定件30一体成型或可拆连接。此外,除旋钮10外,其他形状结构、其他功能部件或组件也可通过固定结构与传动轴实现连接。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2)
1.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固定件,设有止转部;
第二固定件,设有避让空间,
第一连接件,设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中的一者上;及
第二连接件,设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中的另一者上,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固定件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固定件旋转,并带动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所述第二连接件移动,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设配合能够限制所述第二固定件相对所述第一固定件的旋转路径,所述旋转路径上至少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传动件能够相对所述固定结构移动,并能够经所述避让空间与所述止转部连接,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固定结构能够将所述传动件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一固定件中的至少一者能够将所述传动件的移动路径部分遮挡,以使所述固定结构能够将所述传动件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固定件形成所述避让空间的内壁位于所述传动件的移动路径上,以将所述传动件的移动路径部分遮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臂和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连接臂设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中的一者上,所述第一凸起部设于所述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设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中的另一者上,所述第一本体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接臂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以使所述第一凸起部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抵接于所述第一本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设有第一缺失部,以在所述第一本体上形成抵接面和沿所述旋转路径位于所述抵接面两侧的限位部,所述第一凸起部抵接于所述抵接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还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二固定件设有第二卡接部,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固定,以限制所述第一固定件相对所述第二固定件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设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中的一者上,所述第四连接件设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中的另一者上,所述第三连接件穿设于所述第四连接件,所述第一固定件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固定件旋转,并带动所述第三连接件相对所述第四连接件移动,所述第三连接件和所述第四连接件穿设配合,所述第一卡接部位于所述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二卡接部位于所述第四连接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臂和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连接臂设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中的一者上,所述第二凸起部沿所述旋转路径方向延伸并凸设于所述第二连接臂,所述第四连接件包括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设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中的另一者上,所述第二本体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连接臂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以使所述第二凸起部抵接于所述第二本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设有第二缺失部,以在所述第二本体上形成收容槽,所述收容槽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二凸起部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槽,所述第一卡接部位于所述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卡接部位于所述收容槽的槽底。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的周向设有防滑部。
11.旋钮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旋钮;
传动件;及
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固定结构,所述旋钮设于所述第一固定件,所述传动件固定于所述固定结构。
12.锁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锁体;
锁舌;及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旋钮机构,所述传动件设于所述锁体并与所述锁舌传动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103852.XU CN217269400U (zh) | 2022-05-09 | 2022-05-09 | 固定结构、旋钮机构及锁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103852.XU CN217269400U (zh) | 2022-05-09 | 2022-05-09 | 固定结构、旋钮机构及锁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269400U true CN217269400U (zh) | 2022-08-23 |
Family
ID=82884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103852.XU Active CN217269400U (zh) | 2022-05-09 | 2022-05-09 | 固定结构、旋钮机构及锁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269400U (zh) |
-
2022
- 2022-05-09 CN CN202221103852.XU patent/CN21726940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237114B1 (ko) | 전기 커넥터 | |
US8567830B2 (en) | Auto cam lock | |
EP3039952B1 (en) | Latch system | |
US20090314042A1 (en) | Door Lock With Large Handle | |
US11814881B2 (en) | Vehicle glove box latch | |
US20110298225A1 (en) | Auto Lock | |
US20160285200A1 (en) | Dual-Motion Mating Assisted Connector | |
EP0094150B1 (en) | Stud fastener receptacle | |
US11859746B2 (en) | Device for connecting two tubular objects | |
CN217269400U (zh) | 固定结构、旋钮机构及锁具 | |
GB2499661A (en) | Sliding cover with latch mechanism | |
EP1891712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ecurity locking system | |
US5741145A (en) | Locking mechanism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ing device | |
WO2013162597A1 (en) | Configurable door handle assembly | |
KR20040019955A (ko) | 올바른 카드 보다 두께가 작은 잘못된 카드가 삽입되는것을 방지하는 수단을 지닌 카드 슬롯 어셈블리 | |
CN110397350B (zh) | 一种延迟单锁舌回弹的静音智能锁锁体 | |
US20020001988A1 (en) | Connector | |
CN114525974A (zh) | 锁扣组件及箱体 | |
US5232255A (en) | Button assembly | |
CN217269414U (zh) | 固定结构、旋钮机构及锁具 | |
US20040018761A1 (en) | Card connector assembly | |
CN217269415U (zh) | 固定结构、旋钮机构及锁具 | |
US20070138805A1 (en) | Power drive | |
CN210858293U (zh) | 用于电子锁的方棒机构以及电子锁 | |
GB2055420A (en) | Securing together antitheft lock part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