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68901U - 一种模板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板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68901U
CN217268901U CN202220645927.0U CN202220645927U CN217268901U CN 217268901 U CN217268901 U CN 217268901U CN 202220645927 U CN202220645927 U CN 202220645927U CN 217268901 U CN217268901 U CN 2172689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hole
vertical
supporting rod
horizontal
connection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4592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宏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064592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689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689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689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板支撑装置,包括:预组装件,其包括可旋转连接的水平支撑杆和竖直支撑杆;插接块,所述插接块与预组装件插接在一起;底部固定件,其插入混凝土模板的下方,所述底部固定件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插接块插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模板支撑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制备,且装配和拆卸便捷,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模板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板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作业过程中,常需要进行混凝土浇筑,在混凝土浇筑前,需要使用模板来形成填充混凝土的腔室,为防止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模板因为受到混凝土的侧向压力而产生位移、胀模或者爆模的现象,通常在模板侧部设置模板支撑装置来预防上述现象的发生。
常见的,模板支撑装置采用钢管加金属扣件连接木方的组合方式,这种方式存在的问题是拼装和搭建工作量大、费时费力,施工效率低下,且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
为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多种金属或高强度高分子材料制备的模板支撑装置,这类模板支撑装置通常呈直角三角形结构,其中一直角边与地面等水平面贴合设置,另一直角边与模板贴合设置,斜边则连接两直角边的端部,提供斜支撑力,这种直角三角形结构的模板支撑装置的整体结构得到了简化,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施工效率,且避免了木材的大量使用,但是,在其使用过程中,仍然需要安装和拆卸多个螺钉连接结构,拼装和搭建效率仍需要进一步提高。
此外,现有的模板支撑装置通常为不可折叠的结构,使用结束后,为便于收纳和存放,需要将模板支撑装置中的各个部件完全拆下,在之后的使用过程中,再将各个部件装配到一起形成模板支撑装置,使用十分不便。
因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快速完成拼装和搭建的可折叠模板支撑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设计出一种模板支撑装置,以克服现有模板支撑装置拼装和搭建工作量大、施工效率低下,且不可折叠、不便于收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板支撑装置,包括:
预组装件,其包括可旋转连接的水平支撑杆和竖直支撑杆;
插接块,所述插接块与预组装件插接在一起;
底部固定件,其插入混凝土模板的下方,所述底部固定件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插接块插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预组装件包括:
竖直支撑杆、水平支撑杆和直角固定块;
使用状态下,所述竖直支撑杆和水平支撑杆通过所述直角固定块垂直连接,所述竖直支撑杆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水平支撑杆沿水平方向设置;
使用完毕后、折叠状态下,所述竖直支撑杆和水平支撑杆通过所述直角固定块并列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直角固定块上设置:
多个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为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直角固定块上的通孔,所述竖直支撑杆通过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直角固定块连接;
一个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水平支撑杆的其中一端部连接;
一个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第二连接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之间;
一个第四连接孔,所述第四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所述第四连接孔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上侧;
所述第二连接孔与第三连接孔在水平方向的间距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与第四连接孔在竖直方向的间距相等。
进一步的,使用状态下,所述水平支撑杆的其中一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连接,将所述水平支撑杆固定在水平方向;
使用完毕后、折叠状态下,所述水平支撑杆的其中一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连接,将所述水平支撑杆固定在与所述竖直支撑杆并列平行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竖直支撑杆包括:
第一竖直支撑杆,其为横截面呈U形的条状结构;
第二竖直支撑杆,其为横截面呈U形的条状结构;
多个竖直固定块,其位于所述第一竖直支撑杆和第二竖直支撑杆之间,多个竖直固定块沿竖直方向均匀间隔排布;
所述第一竖直支撑杆和第二竖直支撑杆中U形横截面的开口端均位于背离所述竖直固定块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直角固定块上设置卡接槽,对应的,所述插接块上设置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和卡接槽插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直角固定块上设置一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竖直支撑杆和水平支撑杆之间的夹角均为45°,所述卡接槽位于该斜面上,在所述卡接槽的槽口处设置两个相对的凸耳。
进一步的,所述插接块包括:
插接部和裸露部;
将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卡接槽内后,所述裸露部位于所述卡接槽外,且所述裸露部的两端分别凸出于所述预组装件的两侧后与所述底部固定件插接。
进一步的,所述直角固定块上设置第五连接孔,所述第五连接孔位于所述卡接槽的两侧;所述插接块上设置第六连接孔,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卡接槽内后,所述第五连接孔与第六连接孔对齐连通,第一插接销插入所述第五连接孔与第六连接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底部固定件包括:
固定件本体,其呈U形结构,使用状态下,所述固定件本体插入所述混凝土模板的下方;
膨胀端,其位于所述固定件本体的两端部,所述膨胀端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固定件本体的横截面积;
所述插接块上设置第七连接孔,所述膨胀端插入所述第七连接孔内;
所述膨胀端上设置第八连接孔,所述膨胀端插入所述第七连接孔后,所述第八连接孔从所述第七连接孔内露出,所述第七连接孔内插入第二插接销。
本申请所述的模板支撑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本申请通过相互插接在一起的预组装件、插接块和底部固定件构成了模板支撑装置,使得所述模板支撑装置在装配过程中,可通过插接的方式快速的实现装配和拆卸,进而有效提高所述模板支撑装置的拆装效率、提高施工效率。
第二,所述水平支撑杆和竖直支撑杆可旋转连接的设置,使得所述水平支撑杆和竖直支撑杆可以在使用状态下旋转至垂直连接的状态、用于对混凝土模板进行良好稳定的支撑,在收纳和储存状态下旋转至平行连接的状态,减少占用空间、便于收纳。
第三,由于所述预组装件中的水平支撑杆和竖直支撑杆为可旋转连接的状态,因此,所述预组装件在使用后中不需要完全拆下,只需要调整状态即可进行收纳,简少了所述模板支撑装置中需要拆装的部件数量,提高使用效率和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模板支撑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模板支撑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模板支撑装置在第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模板支撑装置在第二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模板支撑装置在第三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模板支撑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底部固定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插接块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直角固定块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直角固定块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预组装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预组装件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预组装件在第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预组装件在第二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预组装件在第三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预组装件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预组装件;101、竖直支撑杆;101a、第一竖直支撑杆;101b、第二竖直支撑杆;101c、竖直固定块;102、水平支撑杆;102a、第一水平支撑杆;102b、第二水平支撑杆;102c、水平固定块;103、直角固定块;103a、第一连接孔;103b、第二连接孔;103c、第三连接孔;103d、第四连接孔;103e、第五连接孔;103f、卡接槽;103g、凸耳;2、插接块;201、插接部;202、裸露部;203、第六连接孔;204、第七连接孔;3、底部固定件;301、膨胀端;301a、第八连接孔;302、固定件本体;4、第一插接销;5、第二插接销;6、混凝土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如图1~17所示,一种模板支撑装置,其包括:
预组装件1,其包括可旋转连接的水平支撑杆102和竖直支撑杆101;
插接块2,所述插接块2与预组装件1插接在一起;
底部固定件3,其插入混凝土模板6的下方,所述底部固定件3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插接块2插接在一起。
第一,本申请通过相互插接在一起的预组装件1、插接块2和底部固定件3构成了模板支撑装置,使得所述模板支撑装置在装配过程中,可通过插接的方式快速的实现装配和拆卸,进而有效提高所述模板支撑装置的拆装效率、提高施工效率。
第二,所述水平支撑杆102和竖直支撑杆101可旋转连接的设置,使得所述水平支撑杆102和竖直支撑杆101可以在使用状态下旋转至垂直连接的状态、用于对混凝土模板6进行良好稳定的支撑,在收纳和储存状态下旋转至平行连接的状态,减少占用空间、便于收纳。
第三,由于所述预组装件1中的水平支撑杆102和竖直支撑杆101为可旋转连接的状态,因此,所述预组装件1在使用后中不需要完全拆下,只需要调整状态即可进行收纳,简少了所述模板支撑装置中需要拆装的部件数量,提高使用效率和便捷性。
进一步的,如图12~17所示,所述预组装件1包括:
竖直支撑杆101,其沿竖直方向设置,使用状态下,所述竖直支撑杆101贴合混凝土模板6设置;
水平支撑杆102,其沿水平方向设置,使用状态下,所述水平支撑杆102贴合地面设置;
直角固定块103,其分别与所述竖直支撑杆101和水平支撑杆102连接。
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使用状态下,所述竖直支撑杆101还可以通过螺钉等与所述混凝土模板6连接;所述水平支撑杆102还可以通过螺钉等与地面连接。
更进一步的,如图10~17所示,所述直角固定块103上设置:
多个第一连接孔103a,所述第一连接孔103a为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直角固定块103上的通孔,所述竖直支撑杆101通过第一连接孔103a与所述直角固定块103连接;
一个第二连接孔103b,所述第二连接孔103b与所述水平支撑杆102的其中一端部连接;
一个第三连接孔103c,所述第三连接孔103c和所述第二连接孔103b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第二连接孔103b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孔103a和第三连接孔103c之间;
一个第四连接孔103d,所述第四连接孔103d和所述第二连接孔103b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所述第四连接孔103d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孔103b的上侧;
所述第二连接孔103b与第三连接孔103c在水平方向的间距和所述第二连接孔103b与第四连接孔103d在竖直方向的间距相等;
对应的,所述竖直支撑杆101和水平支撑杆102上设置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与所述直角固定块103连接。
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竖直支撑杆101和水平支撑杆102上的安装孔可以与所述直角固定块103螺钉连接。
使用状态下,所述竖直支撑杆101通过第一连接孔103a与所述直角固定块103连接,使得所述竖直支撑杆101固定在竖直方向;所述水平支撑杆102的其中一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孔103b和第三连接孔103c连接,使得所述水平支撑杆102固定在水平方向;如此,所述竖直支撑杆101和水平支撑杆102通过所述直角固定块103实现了垂直连接,可对所述混凝土模板6进行支撑。
使用完毕、收纳时,可打开所述水平支撑杆102和第三连接孔103c之间的连接,将所述水平支撑杆102以所述第二连接孔103b为中心、旋转至与所述竖直支撑杆101并列、平行的状态,此时,所述水平支撑杆102上的其中一个安装孔将与所述第四连接孔103d重合,将所述水平支撑杆102上的安装孔与所述第四连接孔103d连接起来,即可将所述预组装件1中的竖直支撑杆101和水平支撑杆102固定在平行状态下,实现所述预组装件1的收缩,减小所述预组装件1占用的空间,使其便于收纳的储存。
需要说明的时,由于所述第三连接孔103c和第四连接孔103d与所述第二连接孔103b之间的距离相等,因此,在使用状态和收纳存储状态下,所述水平支撑杆102上与所述第三连接孔103c和第四连接孔103d连接的安装孔应为同一个安装孔。
更进一步的,如图12~17所示,所述竖直支撑杆101包括:
第一竖直支撑杆101a,其为横截面呈U形的条状结构;
第二竖直支撑杆101b,其为横截面呈U形的条状结构;
多个竖直固定块101c,其位于所述第一竖直支撑杆101a和第二竖直支撑杆101b之间,多个竖直固定块101c沿竖直方向均匀间隔排布;
所述第一竖直支撑杆101a和第二竖直支撑杆101b中U形横截面的开口端均位于背离所述竖直固定块101c的一侧。
通过所述竖直固定块101c可以提高所述竖直支撑杆101的强度,使其能够向所述混凝土模板6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竖直支撑杆101a、第二竖直支撑杆101b和竖直固定块101c之间通过螺钉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12~17所示,所述水平支撑杆102包括:
第一水平支撑杆102a,其为横截面呈U形的条状结构;
第二水平支撑杆102b,其为横截面呈U形的条状结构;
多个水平固定块102c,其位于所述第一水平支撑杆102a和第二水平支撑杆102b之间,多个水平固定块102c沿水平方向均匀间隔排布;
所述第一水平支撑杆102a和第二水平支撑杆102b中U形横截面的开口端均位于背离所述水平固定块102c的一侧。
通过所述水平固定块102c可以提高所述水平支撑杆102的强度,使其能够向所述混凝土模板6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水平支撑杆102a、第二水平支撑杆102b和水平固定块102c之间通过螺钉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9~11所示,所述直角固定块103上设置卡接槽103f,对应的,所述插接块2上设置插接部201,所述插接部201和卡接槽103f对应设置,所述插接部201能够插入所述卡接槽103f内,实现所述直角固定块103和插接块2之间的插接。
优选的,如图10~11所示,所述直角固定块103为立方体结构,削掉该立方体结构中相邻的两个直角后形成一斜面,所述卡接槽103f位于该斜面上,所述斜面与所述竖直支撑-杆101和水平支撑杆102之间的夹角为45°。
更进一步的,所述卡接槽103f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卡接槽103f的一端贯穿所述直角固定块103的表面,另一端与所述直角固定块103的表面之间存在一定距离,
优选的,在所述卡接槽103f的槽口处设置两个相对的凸耳103g,使得所述卡接槽103f的横截面呈倒立的“T”字形结构,即所述卡接槽103f的横截面中,靠近槽口处的宽度较小、远离槽口处的宽度较大,如此,可使得所述插接块2不易从所述卡接槽103f内脱出。
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所述插接块2包括:
插接部201,其为与所述卡接槽103f对应的设置的、呈倒立的“T”字形结构;
裸露部202,其为与所述插接部201固定连接的立方体状结构;
将所述插接部201插入所述卡接槽103f内后,所述裸露部202位于所述卡接槽103f外,且所述裸露部202的两端分别凸出于所述预组装件1的两侧后与所述底部固定件3插接。
更进一步的,如图15~16所示,所述直角固定块103上设置第五连接孔103e,所述第五连接孔103e位于所述卡接槽103f的两侧;对应的,如图2所示,所述插接块2上设置第六连接孔203,当所述插接部201插入所述卡接槽103f内后,所述第五连接孔103e与第六连接孔203对齐连通,将第一插接销4插入所述第五连接孔103e与第六连接孔203内,实现所述直角固定块103和插接块2之间的完全固定。
本申请所述直角固定块103和插接块2之间通过插接部201和接槽103f之间的连接、所述第五连接孔103e、第六连接孔203和第一插接销4之间的连接,实现了所述直角固定块103和插接块2之间的完全固定,避免了所述直角固定块103和插接块2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相对运动,使其能够稳定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所述底部固定件3包括:
固定件本体302,其呈U形结构,使用时,所述固定件本体302插入所述混凝土模板6的下方,与所述混凝土模板6下方的固定件或者地面的固定件连接;
膨胀端301,其位于所述固定件本体302的两端部,所述膨胀端301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固定件本体302的横截面积;
所述膨胀端301插入所述插接块2内、实现所述底部固定件3和插接块2之间的插接。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插接块2上设置第七连接孔204,所述膨胀端301插入所述第七连接孔204内、实现所述底部固定件3和插接块2之间的插接。
优选的,所述膨胀端301上设置第八连接孔301a,所述膨胀端301插入并贯穿所述第七连接孔204,使得所述第八连接孔301a从所述第七连接孔204内露出,在所述第七连接孔204内插入第二插接销5,即可实现所述底部固定件3和插接块2之间的固定连接。
更加优选的,在每个所述膨胀端301上具有两个平行设置的第八连接孔301a,所述第二插接销5呈U形,所述第二插接销5的两端部插入所述第八连接孔301a内,使得所述底部固定件3不易从所述插接块2内脱出。
使用时,首先打开固定所述第四连接孔103d和水平支撑杆102的螺钉,旋转所述水平支撑杆102至与所述竖直支撑杆101垂直的位置,之后将所述水平支撑杆102的端部与所述第三连接孔103c连接,即可打开所述预组装件1;之后将所述插接块2插入所述直角固定块103内的卡接槽103f中,并插入所述第一插接销4,即可实现所述插接块2和预组装件1的装配;最后将所述底部固定件3的膨胀端301插入所述插接块2中的第七连接孔204内、并插入所述第二插接销5即可实现所述模板支撑装置的安装。
收纳和储存时,则按照相反的顺序,首先拔出所述第二插接销5、将所述底部固定件3的膨胀端301取出,即可拆下所述底部固定件3;之后拔出所述第一插接销4,将所述插接块2从所述卡接槽103f中抽出,即可拆下所述插接块2;最后,打开固定所述第三连接孔103c和水平支撑杆102的螺钉,旋转所述水平支撑杆102至与所述竖直支撑杆101平行的位置,将所述水平支撑杆102的端部与所述第四连接孔103d连接,即可将所述预组装件1调整至收缩状态。
本申请所述的模板支撑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制备,且装配和拆卸便捷,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组装件(1),其包括可旋转连接的水平支撑杆(102)和竖直支撑杆(101);
插接块(2),所述插接块(2)与预组装件(1)插接在一起;
底部固定件(3),其插入混凝土模板(6)的下方,所述底部固定件(3)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插接块(2)插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组装件(1)包括:
竖直支撑杆(101)、水平支撑杆(102)和直角固定块(103);
使用状态下,所述竖直支撑杆(101)和水平支撑杆(102)通过所述直角固定块(103)垂直连接,所述竖直支撑杆(101)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水平支撑杆(102)沿水平方向设置;
使用完毕后、折叠状态下,所述竖直支撑杆(101)和水平支撑杆(102)通过所述直角固定块(103)并列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固定块(103)上设置:
多个第一连接孔(103a),所述第一连接孔(103a)为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直角固定块(103)上的通孔,所述竖直支撑杆(101)通过第一连接孔(103a)与所述直角固定块(103)连接;
一个第二连接孔(103b),所述第二连接孔(103b)与所述水平支撑杆(102)的其中一端部连接;
一个第三连接孔(103c),所述第三连接孔(103c)和所述第二连接孔(103b)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第二连接孔(103b)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孔(103a)和第三连接孔(103c)之间;
一个第四连接孔(103d),所述第四连接孔(103d)和所述第二连接孔(103b)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所述第四连接孔(103d)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孔(103b)的上侧;
所述第二连接孔(103b)与第三连接孔(103c)在水平方向的间距和所述第二连接孔(103b)与第四连接孔(103d)在竖直方向的间距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状态下,所述水平支撑杆(102)的其中一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孔(103b)和第三连接孔(103c)连接,将所述水平支撑杆(102)固定在水平方向;
使用完毕后、折叠状态下,所述水平支撑杆(102)的其中一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孔(103b)和第四连接孔(103d)连接,将所述水平支撑杆(102)固定在与所述竖直支撑杆(101)并列平行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支撑杆(101)包括:
第一竖直支撑杆(101a),其为横截面呈U形的条状结构;
第二竖直支撑杆(101b),其为横截面呈U形的条状结构;
多个竖直固定块(101c),其位于所述第一竖直支撑杆(101a)和第二竖直支撑杆(101b)之间,多个竖直固定块(101c)沿竖直方向均匀间隔排布;
所述第一竖直支撑杆(101a)和第二竖直支撑杆(101b)中U形横截面的开口端均位于背离所述竖直固定块(101c)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固定块(103)上设置卡接槽(103f),对应的,所述插接块(2)上设置插接部(201),所述插接部(201)和卡接槽(103f)插接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固定块(103)上设置一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竖直支撑杆(101)和水平支撑杆(102)之间的夹角均为45°,所述卡接槽(103f)位于该斜面上,在所述卡接槽(103f)的槽口处设置两个相对的凸耳(103g)。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块(2)包括:
插接部(201)和裸露部(202);
将所述插接部(201)插入所述卡接槽(103f)内后,所述裸露部(202)位于所述卡接槽(103f)外,且所述裸露部(202)的两端分别凸出于所述预组装件(1)的两侧后与所述底部固定件(3)插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固定块(103)上设置第五连接孔(103e),所述第五连接孔(103e)位于所述卡接槽(103f)的两侧;所述插接块(2)上设置第六连接孔(203),所述插接部(201)插入所述卡接槽(103f)内后,所述第五连接孔(103e)与第六连接孔(203)对齐连通,第一插接销(4)插入所述第五连接孔(103e)与第六连接孔(203)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固定件(3)包括:
固定件本体(302),其呈U形结构,使用状态下,所述固定件本体(302)插入所述混凝土模板(6)的下方;
膨胀端(301),其位于所述固定件本体(302)的两端部,所述膨胀端(301)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固定件本体(302)的横截面积;
所述插接块(2)上设置第七连接孔(204),所述膨胀端(301)插入所述第七连接孔(204)内;
所述膨胀端(301)上设置第八连接孔(301a),所述膨胀端(301)插入所述第七连接孔(204)后,所述第八连接孔(301a)从所述第七连接孔(204)内露出,所述第七连接孔(204)内插入第二插接销(5)。
CN202220645927.0U 2022-03-22 2022-03-22 一种模板支撑装置 Active CN2172689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45927.0U CN217268901U (zh) 2022-03-22 2022-03-22 一种模板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45927.0U CN217268901U (zh) 2022-03-22 2022-03-22 一种模板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68901U true CN217268901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70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45927.0U Active CN217268901U (zh) 2022-03-22 2022-03-22 一种模板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689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777022A1 (en) A framework for small-scale building
CN102444273B (zh) 承插式榫卯自锁钢管脚手架连接件
CN217268901U (zh) 一种模板支撑装置
CN210440348U (zh) 一种家具组装连接结构
CN216616200U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基础的装配式建筑
CN112459255B (zh) 基于装配式结构的绿色建筑体系
US20060090785A1 (en) Leg support for an instant set-up foldable tent
CN217399977U (zh) 一种内置隐蔽工程的装配式墙体
CN219661322U (zh) 折叠式蚊帐支架
CN201406763Y (zh) 可调节大小的组合角棚支架
CN220666496U (zh) 一种便捷拆装的集成房
CN219422545U (zh) 一种装拆收纳便捷、搭配灵活的组合架
CN202284404U (zh) 折叠式帐篷架
CN218540962U (zh) 一种可预制的钢结构
CN219874654U (zh) 一种户外箱式变电站柜体的顶棚
CN214091092U (zh) 一种展馆施工用板材定位装置
CN218563260U (zh) 一种便于拆卸安装的金属护栏
CN217580607U (zh) 一种装配式轻钢建筑对接结构
CN219840411U (zh) 用于钢结构悬挑楼承板的支撑工具
CN220384548U (zh) 一种组合桌子
CN220401322U (zh) 一种外挂电缆管支撑结构
CN218278971U (zh) 一种支撑装置、椅子和桌子
CN221236205U (zh) 一种用于钢结构建筑的装配式连接件
CN214034865U (zh) 一种建筑装配用墙体支撑设备
CN211776294U (zh) 一种组装式电线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