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目前混凝土楼板复杂挑檐施工困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异型混凝土屋檐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异型混凝土屋檐结构,包括:
用于支撑混凝土楼板的梁柱;
设置于所述梁柱外侧的环向悬挑梁;
浇筑于混凝土楼板前部的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后部支撑于所述梁柱上、前部支撑于所述环向悬挑梁,所述混凝土层位于所述梁柱和所述环向悬挑梁之间的部分设有镂空槽,所述混凝土层前部相对所述述环向悬挑梁前挑设置形成屋檐;
以及预埋于所述混凝土层内的楼板钢筋、前抗弯钢筋和后抗弯钢筋,其中所述楼板钢筋倾斜设置且后端连接所述梁柱,所述前抗弯钢筋设置于所述镂空槽前侧且前端连接所述楼板钢筋前端,所述后抗弯钢筋设置于所述镂空槽后侧并与所述梁柱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层上表面的坡度与所述混凝土楼板的坡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层为三角形。
进一步地,所述镂空槽的下部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镂空槽的下部开口处设有灯带。
进一步地,所述楼板钢筋前端和所述前抗弯钢筋前端均向上折弯,所述混凝土层前端向上弯折形成挡水坎。
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层前部靠近所述挡水坎上表面水平设置形成排水沟。
进一步地,所述前抗弯钢筋中部与所述环向悬挑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前抗弯钢筋设置为多个,各所述前抗弯钢筋沿着竖直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后抗弯钢筋设置为多个,各所述后抗弯钢筋沿着竖直方向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异型混凝土屋檐结构,混凝土层设置镂空槽以减轻整个屋檐结构的重量,并且混凝土层内部的楼板钢筋、前抗弯钢筋和后抗弯钢筋组成三角形骨架,稳定性好,提高载荷承受能力,可以制造更为复杂的屋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下面介绍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可能实施例中的较优的一个,旨在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基本了解,但并不旨在确认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或决定性的要素或限定所要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异型混凝土屋檐结构,应用于运动场馆、图书馆、展览馆等场馆的混凝土楼板的屋檐施工,其主要包括梁柱1、环向悬挑梁2和混凝土层3。
所述混凝土楼板为建筑物的屋顶,其下方设有梁柱1,所述梁柱1位于所述混凝土楼板的前部,作用是支撑所述混凝土楼板。所述环向悬挑梁2设置于所述梁柱1的外侧。
如图1所示,所述混凝土层3浇筑于所述混凝土楼板前部,所述混凝土层3上表面与所述混凝土楼板上表面平行,也就是说所述混凝土层3上表面的坡度与所述混凝土楼板的坡度相同,所述混凝土层3与所述混凝土楼板外观协调一致,满足美观受力的要求。一般的,所述混凝土层3的前端标高相同,满足屋檐的外形要求。
所述混凝土层3后部支撑于所述梁柱1上、前部支撑于所述环向悬挑梁2,所述混凝土层3位于所述梁柱1和所述环向悬挑梁2之间的部分设有镂空槽4,所述混凝土层3前部相对所述环向悬挑梁2前挑设置形成屋檐。
如图1所示,所述混凝土层3近似为直角三角形,所述镂空槽4近似为直角梯形。并且所述镂空槽4的下部开口,便于所述混凝土层3在浇筑时所述镂空槽4处支模所用的模板、钢管取出。此外所述镂空槽4的下部开口处还可以设置灯带,一方面达到美观的效果,另一方面实现照明功能。
如图2所示,所述混凝土层3内预埋有楼板钢筋7、前抗弯钢筋8和后抗弯钢筋9,其中所述楼板钢筋7倾斜设置且后端连接所述梁柱1,前部与所述环向悬挑梁2连接并向所述环向悬挑梁2前方延伸,这样所述楼板钢筋7前部相对所述环向悬挑梁2悬挑设置。
所述前抗弯钢筋8设置于所述镂空槽4前侧,所述前抗弯钢筋8近似水平设置、位于所述楼板钢筋7前部的下方,并且所述前抗弯钢筋8中部在经过所述环向悬挑梁2时与所述环向悬挑梁2连接,所述前抗弯钢筋8前端延伸至所述环向悬挑梁2前方并连接所述楼板钢筋7前端。
所述后抗弯钢筋9设置于所述镂空槽4后侧,所述后抗弯钢筋9近似水平设置、位于所述楼板钢筋后部9的下方,并且所述后抗弯钢筋9设置于所述镂空槽4后侧并与所述梁柱1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前抗弯钢筋8和所述后抗弯钢筋9均可以设置为多个。所述前抗弯钢筋8和所述后抗弯钢筋9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屋檐的厚度灵活设置。一般的,各所述前抗弯钢筋8沿着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各所述后抗弯钢筋9沿着竖直方向间隔设置,这样减少所述混凝土层3中无配筋混凝土范围。
如图1和2所示,所述楼板钢筋7前端和所述前抗弯钢筋8前端均向上折弯,所述混凝土层3前端向上弯折形成挡水坎5。所述混凝土层3前部靠近所述挡水坎5上表面水平设置形成排水沟6,满足屋檐的排水功能。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的是,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可以根据使用、放置的不同方式而相应地变化,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