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58408U - 打印头及3d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打印头及3d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58408U
CN217258408U CN202220391466.9U CN202220391466U CN217258408U CN 217258408 U CN217258408 U CN 217258408U CN 202220391466 U CN202220391466 U CN 202220391466U CN 217258408 U CN217258408 U CN 2172584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assembly
boss
light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9146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承立
王敬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nycub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nycub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nycub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nycub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9146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584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584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584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打印头及3D打印机,其中,所述打印头应用于3D打印机,所述3D打印机包括打印平台,所述打印头包括固定座、喷头组件、探测件和感应件,所述喷头组件与所述固定座弹性连接,所述探测件与所述喷头组件连接,所述感应件与所述探测件对应,所述感应件用于在所述喷头组件与所述打印平台接触,以使所述探测件跟随所述喷头组件移动时,所述感应件根据所述探测件的移动发出调平信号。本实用新型的打印头能用于调平,调平结构简单,降低成本,并能够提高打印精度。

Description

打印头及3D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打印头及3D打印机。
背景技术
打印机中,3D打印机又称三维打印设备(3Dimension Printer,3DP),是一种累积制造技术,即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设备,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特殊蜡材、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依次打印多层的粘合材料来制造三维的物体。
熔融沉积式3D打印机是通过高温的喷头将打印材料融化后,涂抹在打印平台上。在工作过程中,打印平台表面可能因高温而发生热变形,即使在打印平台调平的情况下,喷头到打印平台各个坐标的距离也可能不一致,从而导致打印精度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打印头及3D打印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打印精度较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打印头,应用于3D打印机,所述3D打印机包括打印平台,所述打印头包括:
固定座;
喷头组件,所述喷头组件与所述固定座弹性连接;
探测件,所述探测件与所述喷头组件连接;
感应件,所述感应件与所述探测件对应,所述感应件用于在所述喷头组件与所述打印平台接触,以使所述探测件跟随所述喷头组件移动时,所述感应件根据所述探测件的移动发出调平信号。
可选地,所述探测件包括挡片;
所述感应件包括光电感应组件,所述光电感应组件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光电感应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光源发射端与光源接收端;
其中,在所述喷头组件与所述打印平台接触,以使所述探测件跟随所述喷头组件移动时,所述光源接收端接收的光强发生变化,所述光源接收端用于在检测到所述光强变化时,发出所述调平信号。
可选地,还包括:
弹性支撑架,所述喷头组件通过所述弹性支撑架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挡片与所述弹性支撑架连接;
其中,所述喷头组件与所述打印平台接触,使所述喷头组件相对于所述固定座发生轴向运动时,所述弹性支撑架在第一方向上发生形变,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喷头组件的轴向平行。
可选地,所述弹性支撑架包括弹性连接杆,所述弹性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喷头组件连接,所述弹性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弹性连接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喷头组件的轴向垂直。
可选地,所述光电感应组件位于所述弹性支撑架下方,所述挡片的一端与所述弹性支撑架连接,所述挡片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所述光源发射端与所述光源接收端之间。
可选地,所述挡片上设有若干透光孔,若干所述透光孔位于所述光源发射端与所述光源接收端之间,所述透光孔的直径不同。
可选地,若干所述透光孔的孔径沿第二方向逐渐增大或减小,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喷头组件的轴向平行;
若干所述透光孔呈阵列排列,每一行中的所述透光孔的孔径相等,每一列中的所述透光孔的孔径沿所述第二方向逐渐增大或减小;
所述透光孔的直径为0.1mm-1mm。
可选地,所述光电感应组件还包括:
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
光电开关,所述光电开关设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光电开关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位于所述固定板的背向所述固定座的一侧,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光源发射端位于所述第一凸台的朝向所述第二凸台的侧面,所述光源接收端位于所述第二凸台的朝向所述第一凸台的侧面,所述挡片位于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之间。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3D打印机,包括第一方面提供的打印头。
可选地,还包括:
轨道组件,所述固定座与所述轨道组件连接,所述轨道组件用于带动所述打印头在至少一个轴方向上移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打印头中加设探测件和与探测件对应的感应件,使得在喷头组件与打印平台接触,以使探测件跟随喷头组件移动时,感应件可以根据探测件的移动发出调平信号,从而实现对打印平台的表面探测,提高打印时的精度。打印头与打印平台为接触式检测,调平后3D打印机即可打印,打印平台与打印头之间不会留有较大间隙,从而不必手动调节打印头与打印平台之间的距离,且打印头结构简单,成本低。这种探测方式可以适用于不同程度热变形的打印平台,以及不同安装高度的喷头组件,同时也适用不同的表面材质的打印平台,应用更加灵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打印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打印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打印头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喷头组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探测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感应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打印头,该打印头应用于3D打印机,3D打印机包括打印平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打印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打印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打印头的测试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3所示,打印头包括固定座1、喷头组件2、探测件3和感应件4。其中,喷头组件2与固定座1弹性连接,探测件3与喷头组件2连接,感应件4与探测件3对应,感应件4用于在喷头组件2与打印平台接触,以使探测件3跟随喷头组件2移动时,感应件4根据探测件3的移动发出调平信号。
在实际应用中,喷头组件2的高温可能导致打印平台热变形,从而使打印平台在调平的情况下,表面轮廓仍不平整,具有一定的平面度误差,这使得打印时,喷头组件2在不同坐标点与打印平台之间的间距不一致,从而使熔融材料不能均匀地涂抹在打印平台上。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打印头中加设探测件3和与探测件3对应的感应件4,使得在喷头组件2与打印平台接触,以使探测件3跟随喷头组件2移动时,感应件4可以感测探测件3的移动,以发出调平信号,从而实现对打印平台的表面探测。基于探测得到的打印平台的表面高度轮廓,在打印平台调平的情况下,在打印模型的同一层,喷头组件2移动至任意坐标点打印时,即使打印平台的表面不平整,通过控制喷头组件2的高度的变化,也能使喷头组件2与打印平台之间的高度距离是一致的,从而提高打印时的精度。
此外,打印头与打印平台为接触式检测,调平后3D打印机即可打印,打印平台与打印头之间不会留有较大间隙,从而不必手动调节打印头与打印平台之间的距离,而且打印头结构简单,成本低。本实施例提供的这种探测方式可以适用于不同程度热变形的打印平台,以及不同安装高度的喷头组件2,同时也适用不同的表面材质的打印平台,应用更加灵活。
本实施例中,不对感应件4的类型作限定,如感应件4可以包括光电感应组件或距离传感器等。如感应件4包括距离传感器时,感应件4可以通过感测与探测件3的距离以发出调平信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以感应件4包括光电感应组件进行说明。
具体地,探测件3包括挡片;感应件4包括光电感应组件,光电感应组件与固定座1连接,光电感应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光源发射端与光源接收端;其中,在喷头组件2与打印平台接触,以使探测件3跟随喷头组件2移动时,光源接收端接收的光强发生变化,光源接收端用于在检测到光强变化时,发出调平信号。
具体实现时,在喷头组件2与打印平台接触时,打印平台会向喷头组件2施加轻微的压力。由于喷头组件2与固定座1弹性连接,喷头组件2可相对于固定座1发生轻微移动,如向喷头组件2的轴向移动。喷头组件2的移动可带动探测件3相对光电感应组件运动,以改变被挡片遮挡的光束面积,从而使光源接收端接收的光强发生变化。光源接收端在检测到光强变化时,可以产生调平信号。3D打印机可以通过上述调平信号感知喷头组件2已经与打印平台发生接触,3D打印机可获取此时打印头的高度坐标,从而根据该高度坐标,确定打印平台的表面高度,若在打印平台的表面进行了多点的调平探测,即可获取到打印平台的表面高度轮廓。
固定座1用于固定喷头组件2和感应件4。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固定座1可以与3D打印机的轨道组件连接,以使轨道组件可带动打印头在至少一个轴方向上移动,上述轴方向可以包括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示例性地,轨道组件包括X轴组和Z轴组件,固定座1可以与X轴组件连接,X轴组件可带动打印头在X轴方向上移动,X轴组件与Z轴组件连接,Z轴组件可带动X轴组件和打印头在Z轴方向上移动。
喷头组件2与固定座1弹性连接,以使喷头组件2在受外力,如打印平台施加的压力的情况下,可以相对于固定座1运动。此外,喷头组件2与固定座1之间的弹力可使喷头组件2在未受外力的情况下恢复原始位置,从而在需要在打印平台的表面进行多点调平探测的情况下,在检测一个坐标点的高度信息后,能够准确检测下一坐标点的高度信息。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喷头组件2可以包括连通的喷管21和喷嘴22。喷管21可以包括喉管、散热件、加热块等,喉管与散热件连接,喉管还与加热块连接,加热块具有加热功能,打印材料通过喷管21运输。喷嘴22可以与喷管21的加热块连接,打印材料在喷管21中被加热融化后经喷嘴22挤出。本实施方式中,喷管21可以与固定座1弹性连接。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打印头还包括弹性支撑架,喷头组件2通过弹性支撑架与固定座1连接,在喷头组件2包括喷管21的情况下,喷管21通过弹性支撑架与固定座1连接。在喷头组件2与打印平台接触,使喷头组件2相对于固定座1移动时,弹性支撑架可以发生形变。示例性地,在喷头组件2与打印平台接触,使喷头组件2相对于固定座1发生轴向运动时,弹性支撑架可以在第一方向上发生形变,第一方向与喷头组件2的轴向平行。可以理解,弹性支撑架也可以向其他方向发生倾斜或歪斜,使得探测件3跟随喷头组件移动,感应件4根据探测件3的移动发出调平信号即可。
本实施方式中,探测件3可以与弹性支撑架连接,也可以单独与喷头组件2连接。另外,不对光电感应组件与弹性支撑架之间的位置关系作限定,光电感应组件可以位于弹性支撑架的上方或下方,光电感应组件也可以与弹性支撑架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只要能够实现本实施例的技术效果即可,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在光电感应组件位于弹性支撑架的上方或下方的情况下,挡片的一端可以与弹性支撑架连接,另一端可以伸入光电感应组件的光源发射端与光源接收端之间。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3所示,弹性支撑架包括弹性连接杆6,弹性连接杆6的一端与喷头组件2连接,弹性连接杆6的另一端与固定座1连接,弹性连接杆3的延伸方向与喷头组件2的轴向垂直。
在一具体示例中,如图1所示,固定座1上可以开设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11,弹性连接杆12的一端上可以开设与第一安装孔11一一对应的第二安装孔61,锁紧件,如螺栓等可以从固定座1背向弹性连接杆6的一侧穿过第一安装孔11后嵌入第二安装孔61中,以将固定座1与弹性连接杆6固定连接。弹性连接杆6的另一端上可以开设至少一个第三安装孔62,喷头组件2上可以开设与第三安装孔62一一对应的第四安装孔(图未示),锁紧件可以穿过第三安装孔62后嵌入第四安装孔中,以将弹性连接杆6与喷头组件2固定连接。弹性连接杆6的杆体上可以开设至少一个第五安装孔63,如图5所示,探测件3上可以开设于第五安装孔一一对应的第六安装孔31,锁紧件可以从探测件3背向弹性连接杆6的一侧穿过第六安装孔31后嵌入第五安装孔63中。
本示例中,在喷头组件2发生运动时,弹性连接杆6与喷头组件2连接的一端可相对于喷头组件2与固定座1连接的一端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从而发生形变带动探测件3运动。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在喷头组件2未与打印平台接触时,探测件3,即挡片未伸入光源发射端与光源接收端之间,在喷头组件2与打印平台接触时,喷头组件2的运动可使挡片部分伸入光源发射端与光源接收端之间,且可带动挡片伸入光源发射端与光源接收端之间的长度发生变化。
为方便理解,现举例说明:在喷头组件2未与打印平台接触时,挡片未伸入光源发射端与光源接收端之间,也就未遮挡光束。在喷头组件2与打印平台接触时,喷头组件2的运动可带动挡片在光源发射端与光源接收端之间运动,以使挡片遮挡1/3光束,光源接收端接收到的光强减小,产生感应信号的变化,即发出调平信号。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在喷头组件2未与打印平台接触时,探测件3,即挡片部分伸入光源发射端与光源接收端之间,以遮挡部分光束。在喷头组件2与打印平台接触时,喷头组件2的运动可带动挡片伸入光源发射端与光源接收端之间的长度发生变化。
为方便理解,现举例说明:在喷头组件2未与打印平台接触时,挡片部分伸入光源发射端与光源接收端之间,以遮挡1/3光束。在喷头组件2与打印平台接触时,喷头组件2的运动可带动挡片在光源发射端与光源接收端之间运动,以使挡片遮挡的光束由1/3光束变化为1/2光束,光源接收端接收到的光强减小,产生感应信号的变化,即发出调平信号。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探测件3上,即挡片上设有若干透光孔32,若干透光孔32位于光源发射端与光源接收端之间,透光孔32的直径不同。在探测件3移动时,透光孔32跟随移动,则可以使光源接收端接收的光强发生变化,从而产生调平信号。
其中,若干透光孔32的孔径可以沿第二方向逐渐增大或减小,第二方向与喷头组件2的轴向平行。探测件3在光源发射端与光源接收端之间运动,可以改变当前可透光的透光孔32的孔径,从而改变光源接收端接收的光强。
为方便理解,现举例说明:在喷头组件2未与打印平台接触时,位于光源发射端与光源接收端之间的多个透光孔32的孔径较大,以透过1/2光束。在喷头组件2与打印平台接触时,喷头组件2的运动可带动探测件3在光源发射端与光源接收端之间运动,以使位于光源发射端与光源接收端之间的多个透光孔32的孔径减小,可透过的光束由1/2光束变化为1/3光束,光源接收端接收到的光强减小,产生感应信号变化,即发出调平信号。
本实施方式中,若干透光孔32可以规则排列,具体的,如图5所示,若干透光孔32呈阵列排列,每一行中的透光孔32的孔径相等,每一列中的透光孔32的孔径沿第二方向逐渐增大或减小。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若干透光孔32也可以不规则排列,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其中,透光孔32直径为0.1mm-1mm,该直径的尺寸合适,不会因孔径过大造成光强过大,即已经饱和的情况,不会使探测件3移动后感应件4测得光强超过阈值而无变化,也不会因为光强过小,使得光无法穿透,造成感应件4无法识别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中,均以光源发射端接收的光强减小为例进行说明,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根据探测件3与感应件4之间的位置关系、探测件3的具体设置,光源发射端也可以在检测到光强增大时产生感应信号。
示例性地,如图2和图3所示,探测件3可以位于感应件4上方,在喷头组件2与打印平台接触发生向上的轴向运行时,可带动探测件3向上运动。探测件3向上运动可使挡片伸入光源发射端与光源接收端之间的长度减小,光源接收端接收的光强增大;或者,在挡片上设有透光孔,且透光孔32的孔径沿竖直方向增大的情况下,探测件3向上运动可使位于光源发射端与光源接收端之间的透光孔32的孔径增大,光源接收端接收的光强增大;或者,在挡片上设有透光孔32,且透光孔32的孔径沿竖直方向减小的情况下,探测件3向上运动可使位于光源发射端与光源接收端之间的透光孔的孔径减小,光源接收端接收的光强减小。
又示例性地,探测件3也可以位于感应件4下方,在喷头组件2与打印平台接触发生向上的轴向运行时,可带动探测件3向上运动。探测件3向上运动可使挡片伸入光源发射端与光源接收端之间的长度增大,光源接收端接收的光强减小;或者,在挡片上设有透光孔32,且透光孔32的孔径沿竖直方向增大的情况下,探测件3向上运动可使位于光源发射端与光源接收端之间的透光孔32的孔径减小,光源接收端接收的光强减小;或者,在挡片上设有透光孔,且透光孔32的孔径沿竖直方向减小的情况下,探测件3向上运动可使位于光源发射端与光源接收端之间的透光孔32的孔径增大,光源接收端接收的光强增大。
本实施例中,光电感应组件可以包括光电开关或光电传感器。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感应件4还包括固定板41和光电开关。其中,固定板41与固定座1固定连接,光电开关设于固定板41上,光电开关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凸台42和第二凸台43,第一凸台42和第二凸台43位于固定板41的背向固定座1的一侧,第一凸台42和第二凸台43之间形成有间隙,光源发射端位于第一凸台42的朝向第二凸台43的侧面,光源接收端位于第二凸台43的朝向第一凸台42的侧面,挡片位于第一凸台42和第二凸台43之间。
本实施方式中,在喷头组件2与打印平台接触以发生轴向运动时,可带动探测件3在第一凸台42与第二凸台43之间的间隙中运动。
可以理解的是,感应件4的作用是为了感知喷头组件2与打印平台之间的接触,从而感知打印平台的表面轮廓。喷头组件2因与打印平台接触而发生的轴向运动可以不计入打印平台的高度信息中。具体实现时,可以通过调节感应件4的灵敏度,以减少喷头组件2因与打印平台接触而发生轴向运动带来的误差。换言之,感应件4可感知到的光强变化越小,光电感应组件越灵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3D打印机,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打印头。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打印头的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同样适应于该3D打印机的实施例中,并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示例中一种完整示例:
如图1至图3所示,打印头包括固定座1、喷头组件2、探测件3和感应件4。其中,喷头组件2与固定座1弹性连接,探测件3与喷头组件2连接,感应件4与探测件3对应,感应件4用于在喷头组件2与打印平台接触,以使探测件3跟随喷头组件2移动时,感应件4根据探测件3的移动发出调平信号。
探测件3包括挡片;感应件4包括光电感应组件,光电感应组件与固定座1连接,光电感应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光源发射端与光源接收端;其中,在喷头组件2与打印平台接触,以使探测件3跟随喷头组件2移动时,光源接收端接收的光强发生变化,光源接收端用于在检测到光强变化时,发出调平信号。
在喷头组件2与打印平台接触时,打印平台会向喷头组件2施加轻微的压力。由于喷头组件2与固定座1弹性连接,喷头组件2可相对于固定座1发生轻微移动,如向喷头组件2的轴向移动。喷头组件2的移动可带动探测件3相对光电感应组件运动,以改变被挡片遮挡的光束面积,从而使光源接收端接收的光强发生变化。光源接收端在检测到光强变化时,可以产生携带有打印平台的高度信息的感应信号。
固定座1可以与3D打印机的轨道组件连接,以使轨道组件可带动打印头在至少一个轴方向上移动,上述轴方向可以包括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轨道组件包括X轴组件和Z轴组件,固定座1可以与X轴组件连接,X轴组件可带动打印头在X轴方向上移动,X轴组件与Z轴组件连接,Z轴组件可带动X轴组件和打印头在Z轴方向上移动。
喷头组件2可以包括连通的喷管21和喷嘴22。喷管21包括喉管、散热件、加热块等,喉管与散热件连接,喉管还与加热块连接,加热块具有加热功能,打印材料通过喷管21运输,喷嘴22可以与喷管21的加热块连接,打印材料在喷管21中被加热融化后经喷嘴22挤出。喷管21可以与固定座1弹性连接。
打印头还包括弹性支撑架,喷管21通过弹性支撑架与固定座1连接。弹性支撑架包括弹性连接杆6,弹性连接杆6的一端与喷头组件2连接,弹性连接杆6的另一端与固定座1连接,弹性连接杆3的延伸方向与喷头组件2的轴向垂直。
固定座1上可以开设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11,弹性连接杆12的一端上可以开设与第一安装孔11一一对应的第二安装孔61,锁紧件可以从固定座1背向弹性连接杆6的一侧穿过第一安装孔11后嵌入第二安装孔61中,以将固定座1与弹性连接杆6固定连接。弹性连接杆6的另一端上可以开设至少一个第三安装孔62,喷头组件2上可以开设与第三安装孔62一一对应的第四安装孔(图未示),锁紧件可以穿过第三安装孔62后嵌入第四安装孔中,以将弹性连接杆6与喷头组件2固定连接。弹性连接杆6的杆体上可以开设至少一个第五安装孔63,如图5所示,探测件3上可以开设于第五安装孔一一对应的第六安装孔31,锁紧件可以从探测件3背向弹性连接杆6的一侧穿过第六安装孔31后嵌入第五安装孔63中。
探测件3,即挡片上设有若干透光孔32,若干透光孔32位于光源发射端与光源接收端之间,若干透光孔32的孔径沿第二方向逐渐增大或减小,第二方向与喷头组件2的轴向平行。探测件3在光源发射端与光源接收端之间运动,可以改变当前可透光的透光孔32的孔径,从而改变光源接收端接收的光强。
若干透光孔32呈阵列排列,每一行中的透光孔32的孔径相等,每一列中的透光孔32的孔径沿第二方向逐渐增大或减小。挡片位于光电感应组件上方,在喷头组件2与打印平台接触发生向上的轴向运行时,可带动挡片向上运动。可使位于光源发射端与光源接收端之间透光孔32的孔径增大,光源接收端接收的光强增大。
透光孔32直径为0.1mm-1mm。
光电感应组件可以包括光电开关或光电传感器。以光电开关为例,如图6所示,还包括固定板41。其中,固定板41与固定座1固定连接,光电开关设于固定板41上,光电开关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凸台42和第二凸台43,第一凸台42和第二凸台43位于固定板41的背向固定座1的一侧,第一凸台42和第二凸台43之间形成有间隙,光源发射端位于第一凸台42的朝向第二凸台43的侧面,光源接收端位于第二凸台43的朝向第一凸台42的侧面,挡片位于第一凸台42和第二凸台43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介绍的多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彼此可以相互结合实现,也可以单独实现,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及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仅由于描述目的,且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上述实施例是参考附图来描述的,其他不同的形式和实施例也是可行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应被建构成为在此所提出实施例的限制。更确切地说,这些实施例被提供以使得本实用新型会是完善又完整,且会将本实用新型范围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附图中,组件尺寸及相对尺寸也许基于清晰起见而被夸大。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只是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目的,并无意成为限制用。术语“包含”及/或“包括”在使用于本说明书时,表示所述特征、整数、构件及/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或更多其它特征、整数、构件、组件及/或其族群的存在或增加。除非另有所示,陈述时,一值范围包含该范围的上下限及其间的任何子范围。
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打印头,其特征在于,应用于3D打印机,所述3D打印机包括打印平台,所述打印头包括:
固定座;
喷头组件,所述喷头组件与所述固定座弹性连接;
探测件,所述探测件与所述喷头组件连接;
感应件,所述感应件与所述探测件对应,所述感应件用于在所述喷头组件与所述打印平台接触,以使所述探测件跟随所述喷头组件移动时,所述感应件根据所述探测件的移动发出调平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件包括挡片;
所述感应件包括光电感应组件,所述光电感应组件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光电感应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光源发射端与光源接收端;
其中,在所述喷头组件与所述打印平台接触,以使所述探测件跟随所述喷头组件移动时,所述光源接收端接收的光强发生变化,所述光源接收端用于在检测到光强变化时,发出所述调平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弹性支撑架,所述喷头组件通过所述弹性支撑架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挡片与所述弹性支撑架连接;
其中,所述喷头组件与所述打印平台接触,以使所述喷头组件相对于所述固定座发生轴向运动时,所述弹性支撑架在第一方向上发生形变,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喷头组件的轴向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架包括弹性连接杆,所述弹性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喷头组件连接,所述弹性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弹性连接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喷头组件的轴向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感应组件位于所述弹性支撑架下方,所述挡片的一端与所述弹性支撑架连接,所述挡片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光源发射端与所述光源接收端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上设有若干透光孔,若干所述透光孔位于所述光源发射端与所述光源接收端之间,所述透光孔的直径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头,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透光孔的孔径沿第二方向逐渐增大或减小,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喷头组件的轴向平行;
若干所述透光孔呈阵列排列,每一行中的所述透光孔的孔径相等,每一列中的所述透光孔的孔径沿所述第二方向逐渐增大或减小;
所述透光孔的直径为0.1mm-1mm。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感应组件还包括:
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
光电开关,所述光电开关设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光电开关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位于所述固定板的背向所述固定座的一侧,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光源发射端位于所述第一凸台的朝向所述第二凸台的侧面,所述光源接收端位于所述第二凸台的朝向所述第一凸台的侧面,所述挡片位于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之间。
9.一种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打印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轨道组件,所述固定座与所述轨道组件连接,所述轨道组件用于带动所述打印头在至少一个轴方向上移动。
CN202220391466.9U 2022-02-25 2022-02-25 打印头及3d打印机 Active CN2172584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91466.9U CN217258408U (zh) 2022-02-25 2022-02-25 打印头及3d打印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91466.9U CN217258408U (zh) 2022-02-25 2022-02-25 打印头及3d打印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58408U true CN217258408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55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91466.9U Active CN217258408U (zh) 2022-02-25 2022-02-25 打印头及3d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584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02174B1 (en) System for controlling material drop volume in three dimensional object printing
US6543874B2 (en) Liquid droplet ejecting apparatus
US4922270A (en) Inter pen offset determination and compensation in multi-pen thermal ink jet pen printing systems
US20170182717A1 (en) Multifunction 3d printer
CN100432640C (zh) 测量扫描光的束斑的方法和装置
US20140071580A1 (en) Mass transfer tool
JPH10207613A (ja) 付与力の測定装置及びこの測定装置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この測定装置を利用した書込み情報の画像形成装置
US5036340A (en) Piezoelectric detector for drop position determination in multi-pen ink jet printing systems
CN102207370A (zh) 装配检验装置和使用装配检验装置的装配处理装置
EP1372968A1 (en) Dot sensing, color sensing and media sensing by a printer for quality control
CN103282207A (zh) 标记装置
CN217258408U (zh) 打印头及3d打印机
US20130050324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204054955U (zh) 带检测的激光打标机
US20220258428A1 (en) Method of determining a local height of a build surface
EP2615425B1 (en) Measurement system for optical touch trigger or scanning probe with a concave mirror
CN1839047A (zh) 一种喷液头和包含这种喷液头的液体喷射器具
CN110481012A (zh) 一种用于3d打印自动调平的传感器
CN113382881A (zh) 具有基材高度位置控制的喷墨打印机
JP4232979B2 (ja) 液体塗布物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液体塗布装置
US7040733B2 (en) Determining a position of an optical sensor associated with a printhead relative to a print media
JP2010112780A (ja) 傾斜検出器およびレーザー墨出し器
CN215791804U (zh) 用于3d打印的打印平台及3d打印机
CN220499964U (zh) 一种打印头组件及立体成型设备
CN109435482B (zh) 一种自动定位打印头结构及应用其的传感器自检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