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51654U - 短定径带的挤压模具 - Google Patents
短定径带的挤压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251654U CN217251654U CN202123433614.3U CN202123433614U CN217251654U CN 217251654 U CN217251654 U CN 217251654U CN 202123433614 U CN202123433614 U CN 202123433614U CN 217251654 U CN217251654 U CN 21725165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e
- liquid nitrogen
- extrusion
- extrusion die
- equ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rusion Of Me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短定径带的挤压模具,包括挤压筒,设置在挤压筒内的挤压模,设置在挤压模内的挤压轴,设置在挤压模一端的外模,所述外模内设有型腔,所述型腔内设有芯模,所述外模入口端设有若干液氮导入孔,所述外模轴向设有若干与液氮导入孔连通的液氮通道,所述芯模出口端设有短定径带,所述短定径带的宽度为L,1mm≤L≤3mm。本实用新型将定径带长度与挤压铜锭的工艺参数做了最优匹配,减少定径带长度,减少定径带与铜棒摩擦,使得挤压出来的铜棒无竹节状缺陷,挤压棒表面缺陷,提高挤压制品的品质;采用液氮对铜棒进行冷却,避免芯模在挤压过程中温度的不断升高,从而实现在短定径带的情况下保证挤压铜棒径向公差的一致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短定径带的挤压模具。
背景技术
挤压铜棒在生产过程中,铸锭的原始晶粒经过挤压破碎后,形成新的晶粒,使挤压棒性能得到较大提高,这也使得挤压铜棒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在生产中,挤压模具对挤压铜棒表面质量有很大影响,当挤压模具设计不合理时,会在挤压铜棒上产生起皮、划伤、缠线、竹节等缺陷。
目前挤压模具通常采用传统的挤压模具,随着挤压过程的不断进行,挤压模具温度不断升高,这使得传统模具设计出较长的定径带,以保证挤压产品的径向公差一致性。但长的定径带加重了模具对挤压铜棒的接触摩擦,易造成挤压铜棒产生擦划伤和夹渣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短定径带的挤压模具,减少定径带长度,减少定径带与铜棒摩擦,提高挤压棒品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短定径带的挤压模具,包括挤压筒,设置在挤压筒内的挤压模,设置在挤压模内的挤压轴,设置在挤压模一端的外模,所述外模内设有型腔,所述型腔内设有芯模,所述外模入口端设有若干液氮导入孔,所述外模轴向设有若干与液氮导入孔连通的液氮通道,所述芯模出口端设有短定径带,所述短定径带的宽度为L,1mm≤L≤3mm。
作为优选,所述液氮导入孔沿外模径向等间距环设。
作为优选,所述液氮通道沿外模轴向等间距环设,并与型腔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液氮通道的直径为D1,0.5≤D1≤1.5mm。
作为优选,所述液氮通道上设有若干液氮分流通道,所述液氮分流通道沿液氮通道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液氮分流通道的直径为D2,0.5≤D2≤1.0mm。
作为优选,所述定径带表面工作温度为C,600℃≤C≤700℃。
作为优选,所述外模入口圆角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将定径带长度与挤压铜锭的工艺参数做了最优匹配,减少定径带长度,减少定径带与铜棒摩擦,使得挤压出来的铜棒无竹节状缺陷,挤压棒表面起皮、划伤等缺陷大大减少,提高挤压制品的品质;采用液氮对铜棒进行冷却,使铜棒在挤压过程中温度在600-700℃的温度范围,此外,液氮对外模冷却的同时,对芯模进行了冷却,避免芯模在挤压过程中温度的不断升高,从而实现在短定径带的情况下保证挤压铜棒径向公差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外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挤压筒;2、挤压模;3、挤压轴;4、外模;5、型腔;6、芯模;7、液氮导入孔;8、液氮通道;9、短定径带;10、液氮分流通道;11、铸锭;12、挤压制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需要理解的是,下述的“上”、“下”、“左”、“右”、“纵向”、“横向”、“内”、“外”、“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一种短定径带的挤压模具,如图1-3所示,包括挤压筒1,设置在挤压筒1内的挤压模2,设置在挤压模2内的挤压轴3,设置在挤压模2一端的外模4,所述外模4内设有型腔5,所述型腔5内设有芯模6,所述外模4入口端设有若干液氮导入孔7,所述外模4轴向设有若干与液氮导入孔7连通的液氮通道8,所述芯模6出口端设有短定径带9,所述短定径带9的宽度为L,1mm≤L≤3mm。
本实用新型将定径带长度与挤压铜锭的工艺参数做了最优匹配,减少定径带长度,减少定径带与铜棒摩擦,使得挤压出来的铜棒无竹节状缺陷,挤压棒表面起皮、划伤等缺陷大大减少,提高挤压制品12的品质;采用液氮对铜棒进行冷却,使铜棒在挤压过程中温度适宜温度范围,此外,液氮对外模4冷却的同时,对芯模6进行了冷却,避免芯模6在挤压过程中温度的不断升高,从而实现在短定径带9的情况下保证挤压铜棒径向公差的一致性。
为了尽可能提高芯模6的降温速度,使定径带表面在适宜温度工作,所述液氮导入孔7沿外模4径向等间距环设,所述液氮通道8沿外模4轴向等间距环设,并与型腔5连通。其中,所述液氮通道8的直径为D1,0.5≤D1≤1.5mm。所述液氮分流通道10的直径为D2,0.5≤D2≤1.0mm。所述定径带表面工作温度为C,600℃≤C≤700℃。采用液氮对铜棒进行冷却,使铜棒在挤压过程中温度在600-700℃的温度范围。
为了进一步提高降温效果,所述液氮通道8上设有若干液氮分流通道10,所述液氮分流通道10沿液氮通道8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液氮分流通道10与型腔5连通,使得液氮气化后产生的氮气对挤压铜棒起到防氧化的保护作用。
为了提高挤压制品12的品质,所述挤压模2入口圆角设置。可以防止低塑性金属挤压时产生裂纹,并且可以保证制品的尺寸精度。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黄铜铸锭11通常被加热到600-750℃,通过挤压轴3的作用力,使红热的铸锭11经过挤压模2呈定向运动,生产相应尺寸的挤压制品12。在挤压过程中,为了获得高的挤压效率和均匀地组织,尽可能提高铸锭11的挤压速度;传统挤压模2随着铸锭11挤压变形热量加大,模具温度升高,为了获得尺寸一致的挤压制品12,定径带长度通常为4-8mm(定径带越长,挤压制品12受到摩擦力越大,挤压制品12表面越容易划伤,且模具定径带处温度越高,磨具寿命越短)。本实用新型采用短定径带9挤压模2,是在挤压模2出口端的外模4上设有1-4个液氮导入孔7,然后在外模4周向开3-8排孔,在挤压过程中通入的液氮,对模芯进行冷却,从而在快速挤压时,保证定径带表面工作温度在600-700℃的合理状态,进而减短定径带9长度至1-3mm,减少定径带长度,减小定径带对挤压棒表面摩擦,使得挤压出来的铜棒无竹节状缺陷,挤压棒表面起皮、划伤等缺陷大大减少,提高挤压制品12的品质,并提高模具寿命。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短定径带的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挤压筒,设置在挤压筒内的挤压模,设置在挤压模内的挤压轴,设置在挤压模一端的外模,所述外模内设有型腔,所述型腔内设有芯模,所述外模入口端设有若干液氮导入孔,所述外模轴向设有若干与液氮导入孔连通的液氮通道,所述芯模出口端设有短定径带,所述短定径带的宽度为L,1mm≤L≤3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定径带的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氮导入孔沿外模径向等间距环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短定径带的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氮通道沿外模轴向等间距环设,并与型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短定径带的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氮通道的直径为D1,0.5≤D1≤1.5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短定径带的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氮通道上设有若干液氮分流通道,所述液氮分流通道沿液氮通道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短定径带的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氮分流通道的直径为D2,0.5≤D2≤1.0mm。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短定径带的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径带表面工作温度为C,600℃≤C≤70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短定径带的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入口圆角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433614.3U CN217251654U (zh) | 2021-12-29 | 2021-12-29 | 短定径带的挤压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433614.3U CN217251654U (zh) | 2021-12-29 | 2021-12-29 | 短定径带的挤压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251654U true CN217251654U (zh) | 2022-08-23 |
Family
ID=82893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433614.3U Active CN217251654U (zh) | 2021-12-29 | 2021-12-29 | 短定径带的挤压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251654U (zh) |
-
2021
- 2021-12-29 CN CN202123433614.3U patent/CN21725165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880310B (zh) | 一种超细晶中空镁合金型材的成型模具及成型方法 | |
CN101279332B (zh) | 镁合金板带坯的制备方法和挤压装置 | |
CN101549361A (zh) | 一种稀土镁合金无缝薄壁细管热挤压方法及其专用模具 | |
CN108160961A (zh) | 一种气体辅助连续铸挤的方法及装置 | |
CN216096300U (zh) | 一种水平连铸用新型石墨模具 | |
CN103586303A (zh) | 一种高倍数铝型材挤压模具及挤压工艺 | |
CN217251654U (zh) | 短定径带的挤压模具 | |
CN107838640A (zh) | 一种铜合金辊套成形方法 | |
CN211915216U (zh) | 带沟槽结晶器铜管的成形模具 | |
CN116099897B (zh) | 一种无氧无缝铜管的连续挤压系统及其挤压工艺 | |
CN210305092U (zh) | 一种铜连续挤压装置 | |
CN105081243B (zh) | 一种铝合金线材连续铸轧系统 | |
CN206316351U (zh) | 一种上引连续生产铜管用石墨模 | |
CN106166568B (zh) | 一种伞型壳体构件精密温挤压成形模具 | |
CN102941449B (zh) | 厚壁薄底金属件成形工艺 | |
CN214872547U (zh) | 一种铁氟龙线缆挤出机头及挤出成型设备 | |
CN112246904B (zh) | 丝材半固态连续挤压成型装置 | |
CN211071705U (zh) | 用于制作蜡模倒扣内腔的抽芯结构 | |
CN110586678B (zh) | 一种去除铝合金表面粗晶环的挤压加工方法 | |
CN1317087C (zh) | 中空钢热挤压法生产工艺 | |
CN216540758U (zh) | 一种带石墨环的铝合金空心棒铸造工装 | |
CN212652424U (zh) | 一种铍棒材矫直装置及具有该矫直装置的热挤压成型机 | |
CN219233543U (zh) | 一种锂硼合金带挤压模具 | |
CN221493707U (zh) | 一种预成型铝型材挤压成型装置 | |
CN109236866A (zh) | 一种薄壁低椭圆度深沟球轴承套圈加工工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