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44575U - 一种纤维环缝合线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纤维环缝合线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44575U
CN217244575U CN202220406202.6U CN202220406202U CN217244575U CN 217244575 U CN217244575 U CN 217244575U CN 202220406202 U CN202220406202 U CN 202220406202U CN 217244575 U CN217244575 U CN 2172445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ture
fixing rod
fastening
threading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0620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宝山
汪代文
王林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2020 Beij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2020 Beij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2020 Beij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2020 Beij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0620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445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445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445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纤维环缝合线组,涉及医疗用具的领域。其包括第一缝线与第二缝线,第一缝线包括用于埋设并卡接在切口一侧组织内的第一固定棒,以及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棒上的第一紧固线,其中第一紧固线包括一体设置的穿线圈和用于调节穿线圈大小的主线;第二缝线包括用于埋设并卡接在切口另一侧组织内的第二固定棒,以及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棒上的第二紧固线。本申请能够减少切口位置处的组织张力对缝合效果造成的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纤维环缝合线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用具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纤维环缝合线组。
背景技术
在脊柱外科微创手术中,医护人员通常会在人体皮肤上切开并设立一条微创手术通道,直达病变的脊柱纤维环位置处。然后医护人员在脊柱纤维环上切开一个微小的创口,继而使用专门的微创手术器械依次穿过微创通道与纤维环创口后在脊柱内部进行手术操作。
而在纤维环手术后,需要对限位环上的微小切口进行缝合。相关技术中的缝合方式为通过缝合针牵引缝合线对切口两侧的组织进行穿插缝合,再使用打结器在缝合线上打结,最后用推结器将打好的线结推入到切口的位置处使得切口两侧组织在缝合线的拉扯下闭合。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当切口位置处的组织有较大张力时,医护人员使用打结器对缝合线进行打结的过程中,切口会在周围组织张力的作用下张开,从而影响到最终对纤维环切口的缝合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减少切口位置处的组织张力对缝合效果造成影响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纤维环缝合线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纤维环缝合线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纤维环缝合线组,包括第一缝线与第二缝线,第一缝线包括用于埋设并卡接在切口一侧组织内的第一固定棒,以及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棒上的第一紧固线,其中第一紧固线包括一体设置的穿线圈和用于调节穿线圈大小的主线;第二缝线包括用于埋设并卡接在切口另一侧组织内的第二固定棒,以及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棒上的第二紧固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医护人员在对脊柱纤维环缝切口进行缝合时,先通过相应的中空穿刺针将第一固定棒和第二固定棒分别沿穿刺针的内腔送入到纤维环切口两侧的组织内,并使第一固定棒与第二固定棒一一对应卡接在切口两侧的组织中,将第二紧固线穿过穿线圈后,拉动主线将穿线圈调节至最小状态,使穿线圈对第二紧固线进行夹持固定,然后保持主线的拉紧状态,并拉动第二紧固线远离第二固定棒的一端,使得穿线圈与第二固定棒之间的第二紧固线长度缩短,从而带动切口两侧的组织相贴合。
在打结时,医护人员拉动第一紧固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第二紧固线的移动,减少了第二紧固线在切口附近组织的张力下使切口重新张开的情况,从而使纤维环切口在第一缝线和第二缝线的拉紧作用下持续稳定地处于闭合状态,并在闭合状态下,使得医护人员能够稳定地依次对第二紧固线和第一紧固线进行打结和推结,减少了切口张力较大时,切口会在打结过程中张开,从而影响到最终缝合效果的情况。
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棒与第一紧固线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穿线孔,所述第一紧固线滑动连接在穿线孔内,所述主线与穿线圈分别位于穿线孔的两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医护人员能够通过主线调节穿线圈的大小,从而使第二紧固线更容易穿入穿线圈内。
可选的,所述第一紧固线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固定棒中段位置处;第二紧固线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固定棒中段位置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一固定棒与第二固定棒能够更稳定地将第一缝线与第二缝线卡接在切口两侧的组织内。
可选的,所述第一紧固线与第二紧固线为表面光滑的手术外科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医护人员拉动主线调节穿线圈的大小,也便于医护人员在拉动第二紧固线的过程中,使第二紧固线在穿线圈内滑动。
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棒与第二固定棒均为硬质线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第一缝线与第二缝线的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
可选的,所述第一缝线和第二缝线均为非吸收性外科缝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一缝线和第二缝线在人体内持续时间更加持久,从而更有利于纤维环切口的愈合。
可选的,所述穿线孔的大小与第一紧固线相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既满足了第一紧固线与穿线孔之间的滑动连接,同时也更有利于第一紧固线打结后线结卡接在穿线孔的孔口处。
可选的,所述第二缝线穿过穿线圈的部分与第一缝线打结处理,形成用于固定第一缝线和第二缝线位置以抵抗纤维环组织张力的线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缝线穿过穿线孔的部分与第一缝线经过打结形成线结,然后将线结推入到穿线孔的位置处,从而对第一缝线与第二缝线的位置进行固定,防止切口处的纤维环组织在自身张力下翻开。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在第一缝线上设置带有第一固定棒,在第二缝线上设置第二固定棒,使得医护人员能够轻松地使用穿刺针将第一缝线和第二缝线与纤维环切口两侧的组织卡接在一起,同时使医护人员更容易拉扯两根缝线带动切口两侧组织使切口两侧的组织在拉力下相互贴合;
2.通过在第一紧固线上设置大小可调的穿线圈,使得医护人员更容易将第二紧固线与第一缝线穿设在一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缝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缝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缝合线组利用穿刺针埋设卡接在创口两侧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缝合完毕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部分地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缝线;11、第一固定棒;12、第一紧固线;121、主线;122、穿线圈;13、穿线孔;2、第二缝线;21、第二固定棒;22、第二紧固线;3、穿刺针;4、切口;5、线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纤维环缝合线组。参照图1和图2,缝合线组包括第一缝线1和第二缝线2,第一缝线1包括用于埋设并卡接在纤维环切口4一侧组织中的第一固定棒11,以及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棒11上的第一紧固线12,其中第一紧固线12包括一体设置的穿线圈122和用于调节穿线圈122大小的主线121;第二缝线2包括用于埋设并卡接在纤维环切口4另一侧组织中的第二固定棒21,以及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棒21上的第二紧固线22。
参照图3和图4,医护人员在对脊柱纤维环缝切口4进行缝合的过程中,可以先通过相应的中空穿刺针3将第一固定棒11和第二固定棒21分别沿穿刺针3的送入到纤维环切口4两侧的组织中,并使第一固定棒11与第二固定棒21一一对应埋设卡接在切口4两侧的组织内,将第二紧固线22穿过穿线圈122后,拉动主线121将穿线圈122调节至最小状态,使穿线圈122对第二紧固线22进行夹持固定,然后保持主线121的拉紧状态,并拉动第二紧固线22远离第二固定棒21的一端,使得穿线圈122与第二固定棒21之间的第二紧固线22缩短,从而带动切口4两侧的组织相贴合。
最后对穿过穿线圈122的第二紧固线22部分与第一紧固线12进行打结,使得穿线圈122背离第二固定棒21的一侧形成线结5,将线结5推入到穿线圈122的位置处后拉紧,并将线结5背离穿线圈122一侧的第一紧固线12和第二紧固线22剪断,此时在线结5的紧固作用下能够将第一紧固线12与第二紧固线22的位置固定住,使纤维环切口4在第一缝线1和第二缝线2的拉紧作用下持续稳定地处于闭合状态。
通过以上述方式应用本申请中的缝合线组,在打结过程中,医护人员持续拉紧主线121的状态下,主线121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穿线圈122对第二紧固线22进行夹紧固定,减少了第二紧固线22在切口4附近组织的张力下,使第二紧固线22发生滑动导致切口4重新张开的情况,纤维环切口4在第一缝线1和第二缝线2的拉紧作用下持续稳定地处于闭合状态,并在闭合状态下,医护人员能够稳定地使用第二紧固线22和第一紧固线12进行打结和推结,减少了切口张力较大时,切口4会在打结过程中张开,从而影响到最终缝合效果的情况。
第一固定棒11或第二固定棒21可以为不影响人体的金属棒,也可以是硬质线棒。由于硬质线棒的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较低,本实施例中选用硬质线棒作为第一固定棒11和第二固定棒21的材料。
参照图1,第一紧固线12的一端经缠绕在第一固定棒11的中央位置处,第一紧固线12与第一固定棒11在打结固定后再进行粘接固定,进一步提高了第一紧固线12与第一固定棒11之间的稳定性。第一紧固线12与第一固定棒11交汇的位置处设置有穿线孔13,穿线孔13的孔径与第一紧固线12的外径相等,第一紧固线12远离第一固定棒11的一端穿过穿线孔13,上述主线121为第一紧固线12穿过穿线孔13的部分;穿线圈122为第一紧固线12穿线孔13与第一固定棒11之间的部分。
上述穿线孔13可以为开设在第一固定棒11上的贯穿孔,也可以是第一紧固线12绕设并打结固定形成的线圈孔。本实施例中的穿线孔13为第一紧固线12绕设并打结固定形成的线圈孔。
参照图2,第二紧固线22的一端以缠绕捆绑的方式固接于第二固定棒21的中央位置处,并且第二紧固线22与第二固定棒21相互粘接固定。
参照图3和图4,当第一缝线1通过穿刺针3插入到纤维环组织内前,可以适当调大穿线圈122,以便于第二紧固线22穿设在穿线圈122内。当医护人员拉动主线121时,穿线圈122会逐渐缩小,从而将穿线圈122内的第二紧固线22拉动至第一固定棒11与第一紧固线12交汇的位置处。
第一缝线1和第二缝线2均为表面光滑的非吸收性外科缝线。非吸收性外科缝线由于不易被人体吸收,会在人体内滞留较长的时间,从而更有利于纤维环切口4的愈合。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纤维环缝合线组的实施原理为:
医护人员在对脊柱纤维环缝切口4进行缝合时,先通过相应的中空穿刺针3将第一固定棒11和第二固定棒21分别沿穿刺针3送入到纤维环切口4两侧的组织中,并使第一固定棒11与第二固定棒21一一对应卡接在切口4两侧的组织内。
然后将第二紧固线22穿过穿线圈122,拉动主线121将穿线圈122调节至最小状态,保持主线121的拉紧状态的同时拉动第二紧固线22远离第二固定棒21的一端,使得穿线圈122与第二固定棒21之间的第二紧固线22逐渐缩短,此过程中第二紧固线22会带动切口4两侧的组织相贴合。
参照图5(在示意图中,为了便于观察,穿线孔的大小经过了适当放大),最后医护人员会对第一紧固线12和穿过穿线圈122的第二紧固线22部分进行打结和推结,使得线结5卡接在穿线圈122的位置处。将多余的缝合线剪断后,就完成了纤维环切口4处组织的缝合。此时纤维环切口4在第一缝线1和第二缝线2上线结5的卡接下持续稳定地处于闭合状态。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纤维环缝合线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缝线(1)与第二缝线(2),第一缝线(1)包括用于埋设并卡接在切口(4)一侧组织中的第一固定棒(11),以及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棒(11)上的第一紧固线(12),其中第一紧固线(12)包括一体设置的穿线圈(122)和用于调节穿线圈(122)大小的主线(121);第二缝线(2)包括用于埋设并卡接在切口(4)另一侧组织中的第二固定棒(21),以及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棒(21)上的第二紧固线(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维环缝合线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棒(11)与第一紧固线(12)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穿线孔(13),所述第一紧固线(12)滑动连接在穿线孔(13)内,所述主线(121)与所述穿线圈(122)分别位于穿线孔(13)的两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维环缝合线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线(1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固定棒(11)中央位置处;第二紧固线(2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固定棒(21)中央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维环缝合线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线(12)与第二紧固线(22)为表面光滑的手术外科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维环缝合线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棒(11)与第二固定棒(21)均为硬质线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维环缝合线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缝线(1)和第二缝线(2)均为非吸收性外科缝线。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纤维环缝合线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线孔(13)的大小与第一紧固线(12)相适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维环缝合线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缝线(2)穿过穿线圈(122)的部分与第一缝线(1)打结处理,形成用于固定第一缝线(1)和第二缝线(2)位置以抵抗纤维环组织张力的线结(5)。
CN202220406202.6U 2022-02-25 2022-02-25 一种纤维环缝合线组 Active CN2172445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06202.6U CN217244575U (zh) 2022-02-25 2022-02-25 一种纤维环缝合线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06202.6U CN217244575U (zh) 2022-02-25 2022-02-25 一种纤维环缝合线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44575U true CN217244575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58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06202.6U Active CN217244575U (zh) 2022-02-25 2022-02-25 一种纤维环缝合线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445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64676B2 (en)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securing tissue
AU2017258862B2 (en)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securing tissue
US20230363753A1 (en) Soft anchors with soft eyelets
US11272915B2 (en)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securing tissue using snare assemblies and soft anchors
CN103892878B (zh) 用于固定组织的外科构造体和方法
US7390332B2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epairing tissue
US20120158051A1 (en) Re-tensionable knotless suture system
US10610211B2 (en) Filament eng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s of use
JP2014180568A (ja) 圧潰する縫合糸ループを有する外科的構造体及び組織を固定する方法
US11564675B2 (en) Knotless instability suture anchor construct and system
JP2010534510A (ja) 外科用縫合糸装置、方法、およびそれと共に用いるツール
CN217244575U (zh) 一种纤维环缝合线组
US20230338019A1 (en) Suture tensioner and methods of tensioning
JP2023551986A (ja) 張力調整可能で結び目のないアンカーおよび組織修復の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