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34808U - 一种多路接头及电池液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路接头及电池液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34808U
CN217234808U CN202122606276.2U CN202122606276U CN217234808U CN 217234808 U CN217234808 U CN 217234808U CN 202122606276 U CN202122606276 U CN 202122606276U CN 217234808 U CN217234808 U CN 2172348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oint
water return
main pipeline
pipeline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0627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长河
李鸿键
侯艳丽
李玉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hengne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hengne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hengne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hengne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0627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348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348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348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路接头及电池液冷系统,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该多路接头包括回水主管路接头、排气管路接头和至少两个回水支管路接头,回水主管路接头外壁面的最高点处设置有排气口,排气管路接头连接在排气口处,其中一个回水支管路接头同轴连接在回水主管路接头的端部,其余回水支管路接头连接在回水主管路接头的外壁面上。该多路接头能够将至少四个管路集成在一起,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电池液冷系统的管路系统的集成度,减少了连接点,降低了漏液风险。且该多路接头通过将排气口设置在回水主管路接头外壁面的最高点处,从而使排气管路通过排气管路接头连接在高位,进而提高了空气排出的便利性,避免了空气被水流带入水泵的现象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多路接头及电池液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路接头及电池液冷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传统能源的急剧减少以及环境情况的日益严重,动力电池作为清洁能源逐渐普及且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随着包括多个电池包的动力电池系统在重卡、矿卡及工程机械等重型车辆上的普及应用,与电池包配套使用的电池液冷系统也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电池液冷系统主要是通过低温冷却液与高温电池包进行热交换,从而带走电池包产生的热量,使电池包的工作温度不至于过高,并调整动力电池温差,保证动力电池的工作寿命。
现有的电池液冷系统主要由液冷机组、膨胀水箱、管路、接头、卡箍及液冷板(一般集成在电池包内)等零部件组成。接头是电池液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多路接头对减少漏点,控制流量分配和管路排气等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但是,现有电池液冷系统中的多路接头设计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1、现有多路接头设计不合理导致电池液冷系统加液及运行时排气效果不好,空气进入水泵产生气蚀,对水泵寿命产生较大影响。
2、现有多路接头多为三路接头,由于电池液冷系统中的管路较多,从而导致连接点多,漏液风险大。
因此,如何提出一种能够提高水路排气效果,有效减少电池液冷系统中的连接点数量,以及降低漏液风险的多路接头是现在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路接头,该多路结构不仅能够连接超过三条管路,有效地减少了连接点,降低了漏液风险,且利于空气流动,排气效果好。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路接头,包括:回水主管路接头,所述回水主管路接头的一端用于连接回水主管路,所述回水主管路接头沿轴向贯穿设置有第一通道,所述回水主管路接头外壁面的最高点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的排气口;排气管路接头,所述排气管路接头的一端用于连接排气管路,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排气口处,所述排气管路接头沿轴向贯穿设置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通过所述排气口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至少两个回水支管路接头,其中一个所述回水支管路接头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回水主管路接头的另一端,其余所述回水支管路接头的一端均连接在所述回水主管路接头的外壁面上,每一个所述回水支管路接头的另一端均用于连接一个回水支管路,且每一所述回水支管路接头沿轴向贯穿设置有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回水主管路接头呈圆管状;所述回水主管路接头的直径大于所述回水支管路接头的直径,所述排气管路接头垂直连接在所述回水主管路接头的正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回水主管路接头呈阶梯管状,所述回水主管路接头包括同轴连接的第一主管路接头和第二主管路接头,所述第一主管路接头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主管路接头的直径,并大于所述回水支管路接头的直径,所述排气管路接头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一主管路接头的正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主管路接头远离所述第一主管路接头的一端用于连接所述回水主管路;至少两个所述回水支管路接头均连接在所述第一主管路接头上。
作为优选,所述回水支管路接头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为第一回水支管路接头和第二回水支管路接头,所述第一回水支管路接头同轴连接在所述第一主管路接头远离所述第二主管路接头的一端,所述第二回水支管路接头连接在所述第一主管路接头的正下方。
作为优选,所述回水支管路接头的数量为三个,分别包括第一回水支管路接头、第二回水支管路接头和第三回水支管路接头,所述第一回水支管路接头同轴连接在所述第一主管路接头远离所述第二主管路接头的一端,所述第二回水支管路接头和所述第三回水支管路接头均连接在所述第一主管路接头的正下方。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回水支管路接头和所述第三回水支管路接头均与所述排气管路接头错位设置,且相对于所述第二回水支管路接头和所述第三回水支管路接头,所述排气管路接头靠近所述第二主管路接头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主管路接头包括呈T字型连接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二接头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接头的中部,另一端用于连接一个所述回水主管路,所述第一接头的一端同轴连接所述第一主管路接头,另一端用于连接另一个所述回水主管路。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接头上位于所述第二接头和所述第一主管路接头之间的部分上设置有截止阀。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液冷系统,该电池液冷系统排气效果好,漏液风险低。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液冷系统,包括上述的多路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路接头,该多路接头包括回水主管路接头、排气管路接头和至少两个回水支管路接头,回水主管路接头的一端用于连接回水主管路,回水主管路接头沿轴向贯穿设置有第一通道,回水主管路接头外壁面的最高点处设置有与第一通道连通的排气口,排气管路接头的一端用于连接排气管路,另一端连接在排气口处,排气管路接头沿轴向贯穿设置有第二通道,第二通道通过排气口与第一通道连通,其中一个回水支管路接头的一端连接在回水主管路接头的另一端,其余回水支管路接头的一端均连接在回水主管路接头的外壁面上,每一回水支管路接头的另一端均用于连接一个回水支管路,且每一回水支管路接头沿轴向贯穿设置有与第一通道连通的第三通道。该多路接头通过将至少四个管路接头集成在一起,从而将至少四个管路集成在一起,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管路的集成度,减少了连接点的数量,降低了漏液风险。且通过将排气口设置在回水主管路接头外壁面的最高点处,从而使排气管路通过排气管路接头连接在高位,进而提高了空气排出的便利性,避免了空气被水流带入水泵的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多路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提供的多路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所提供的多路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池液冷却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池液冷却系统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多路接头;
110、回水主管路接头;111、第一主管路接头;112、第二主管路接头;1121、第一接头;1122、第二接头;
120、排气管路接头;130、第一回水支管路接头;140、第二回水支管路接头;150、第三回水支管路接头;160、截止阀;
200、电池包;300、膨胀水箱;400、流通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路接头100,如图1至图3所示,该多路接头100能够连接多路管路,并用于电池液冷系统中,以实现电池液冷系统中多路管路的连通和集成,从而形成电池液冷系统的管路系统。当然除了电池液冷系统中,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多路接头100还可以用于其他需要用到管路接头的设备或者系统中。
具体地,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多路接头100包括回水主管路接头110、排气管路接头120和至少两个回水支管路接头。其中,回水主管路接头110、排气管路接头120和回水支管路接头均为管状结构,各管路接头均包括一个呈环形的内壁面和呈环形的外壁面,内壁面围设形成允许水以及空气通过的通道。回水主管路接头110的一端用于连接回水主管路,另一端用于连接其中一个回水支管路接头。可选地,回水主管路接头110和该回水支管路接头共轴设置,并通过焊接连接。回水主管路接头110沿其轴向贯穿设置有第一通道,该第一通道即为由回水主管路接头110的内壁面围设形成的空间。回水主管路接头110外壁面的最高点处设置有与第一通道连通的排气口。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最高点指的是回水主管路接头110外壁面上距离回水主管路接头110的中心轴线最远的地方,另外,在将该多路接头100安装于电池液冷系统的管路系统中时,多路接头100的安装角度也需要保证回水主管路接头110外壁面的最高点处于整个回水主管路接头110距离设备的底面的相对最高处。可选地,排气口的形状根据回水支管路接头的截面形状决定,可以为圆形、方向或者其他形状。
排气管路接头120的一端用于连接排气管路,另一端连接在排气口处。排气管路接头120沿轴向贯穿设置有第二通道,第二通道通过排气口与第一通道连通。除了上述与回水主管路接头110共轴连接的回水支管路接头外,其余的回水支管路接头的一端均连接在回水主管路接头110的外壁面上。每一回水支管路接头上远离回水主管路接头110的另一端能够分别连接一个回水支管路。每一回水支管路接头沿轴向贯穿设置有第三通道,第三通道与第一通道连通。
由于该多路接头100将回水主管路接头110、排气管路接头120和至少两个回水支管路接头至少四个管路接头集成在一起,因此利用该多路接头100能够将至少四个管路集成在一起。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三路接头,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多路接头100至少为四路接头,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管路系统的集成度,减少了连接点的数量,从而有利于降低漏液风险。且该多路接头100通过将排气口设置在回水主管路接头110外壁面的最高点处,将排气管路通过排气管路接头120连接在排气口处,能够保证排气管路处于相对最高位,考虑到空气的密度,如此设置能够提高空气排出多路接头100以及管路系统的便利性,避免了空气被水流带入管路系统的水泵内的现象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各管路接头与管路的连接方式不限于卡箍连接,快插、胀接连接方式同样可行,只要能够实现稳定连接即可。上述管路接头和管路的材质,不限于不锈钢,铝材、尼龙材质也可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回水主管路接头110呈圆管状,且回水主管路接头110的直径大于回水支管路接头的直径,排气口设置在回水主管路接头110的上部,排气管路接头120通过排气口垂直连接在回水主管路接头110的正上方。由于回水主管路接头110的直径大于回水支管路接头的直径,因此回水主管路接头110相较于回水支管路接头处于较高处,排气口设置在回水主管路接头110的上部,能够使排气管路接头120以及与排气管路接头120的排气管路处于相对最高点,从而便于空气排出,以及利于延长水泵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回水主管路接头110呈阶梯管状。具体地,回水主管路接头110包括同轴连接的第一主管路接头111和第二主管路接头112,第一主管路接头111和第二主管路接头112均为圆管状,且第一主管路接头111的直径大于第二主管路接头112的直径,并大于回水支管路接头的直径。通风口设置在第一主管路接头111上,排气管路接头120通过通风口垂直连接在第一主管路接头111的正上方。第二主管路接头112远离第一主管路接头111的一端用于连接回水主管路,其中一个回水支管路接头同轴连接在第一主管路接头111远离第二主管路接头112的端部,其余回水支管路接头均连接在第一主管路接头111的外壁面上。
通过将回水主管路接头110设置为阶梯管状,且将通风口设置在尺寸较大的第一主管路接头111上,从而使与通风口连接的排气管路接头120和排气管路处于相对最高点,从而便于空气排出,以及利于延长水泵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如图1和图2所示,回水支管路接头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回水支管路接头分别为第一回水支管路接头130和第二回水支管路接头140,第一回水支管路接头130同轴连接在第一主管路接头111远离第二主管路接头112的一端,第二回水支管路接头140连接在第一主管路接头111的正下方。如此可使上述多路接头100形成四路接头,同时实现对四个管路的连通和集成,集成度高,能够减少连接点和液体泄漏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回水支管路接头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回水支管路接头分别包括第一回水支管路接头130、第二回水支管路接头140和第三回水支管路接头150,第一回水支管路接头130同轴连接在第一主管路接头111远离第二主管路接头112的一端,第二回水支管路接头140和第三回水支管路接头150均连接在第一主管路接头111的正下方。可选地,第二回水支管路接头140和第三回水支管路接头150均与排气管路接头120错位设置,且相对于第二回水支管路接头140和第三回水支管路接头150,排气管路接头120靠近第二主管路接头112设置。
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3所示,第二主管路接头112还包括呈T字型连接的第一接头1121和第二接头1122,第二接头1122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接头1121的中部,另一端用于连接一个回水主管路,第一接头1121的一端同轴连接第一主管路接头111,另一端用于连接另一个回水主管路。如此可使上述多路接头100形成六路接头,同时实现对六个管路的连通和集成,集成度更高,能够进一步减少连接点和液体泄漏的风险。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3所示,第一接头1121上位于第二接头1122和第一主管路接头111之间的部分上设置有截止阀160。截止阀160可以为机械阀或者电磁阀,优选为电磁阀,以便于控制。
实施例一:
下面参考图1描述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多路接头100。
如图1所示,该多路接头100为四路接头,其具体包括一个回水主管路接头110、一个排气管路接头120和两个回水支管路接头,两个回水支管路接头分别为第一回水支管路接头130和第二回水支管路接头140。
在本实施例中,回水主管路接头110、排气管路接头120、第一回水支管路接头130和第二回水支管路接头140均呈圆管状,第一回水支管路接头130与回水主管路接头110共轴连接,第二回水支管路接头140垂直连接在回水主管路接头110外壁面上,且位于回水主管路接头110的正下方。回水主管路接头110呈圆管状,且回水主管路接头110的直径大于两个回水支管路接头的直径,排气口处于回水主管路接头110的最上方,排气管路接头120通过排气口垂直连接在回水主管路接头110的正上方,且排气管路接头120与第二回水支管路接头140共线设置。
实施例二:
下面参考图2描述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多路接头100。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多路接头100为四路接头,其具体包括一个回水主管路接头110、一个排气管路接头120和两个回水支管路接头,两个回水支管路接头分别为第一回水支管路接头130和第二回水支管路接头140。
回水主管路接头110呈阶梯管状。具体地,回水主管路接头110包括同轴连接的第一主管路接头111和第二主管路接头112,第一主管路接头111的直径大于第二主管路接头112的直径,并大于第一回水支管路接头130和第二回水支管路接头140的直径。排气口处于第一主管路接头111的最上方,排气管路接头120通过排气口垂直连接在第一主管路接头111的正上方。第二主管路接头112远离第一主管路接头111的一端用于连接回水主管路,第一主管路接头111远离第二主管路接头112的一端用于连接第一回水支管路接头130。第二回水支管路接头140垂直连接在第一主管路接头111上,并与排气管路接头120错位设置。
实施例三:
下面参考图3描述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多路接头100。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该多路接头100为六路接头,其具体包括一个回水主管路接头110、一个排气管路接头120和三个回水支管路接头,三个回水支管路接头分别为第一回水支管路接头130、第二回水支管路接头140和第三回水支管路接头150。
具体地,回水主管路接头110包括同轴连接的第一主管路接头111和第二主管路接头112,第一主管路接头111的直径大于第二主管路接头112的直径,并大于三个回水支管路接头的直径。第一主管路接头111远离第二主管路接头112的一端同轴连接有第一回水支管路接头130,第二回水支管路接头140和第三回水支管路接头150均垂直连接在第一主管路接头111的外壁面,且间隔设置在第一主管路接头111的正下方。
第二主管路接头112包括呈T字型连接的第一接头1121和第二接头1122,第二接头1122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接头1121的中部,第二接头1122的另一端用于连接一个回水主管路,第一接头1121的一端同轴连接在第一主管路接头111远离第二主管路接头112的一端,另一端用于连接另一个回水主管路。
排气口处于第一主管路接头111的最上方,排气管路接头120通过排气口垂直连接在第一主管路接头111的正上方,且排气管路接头120与第二回水支管路接头140和第三回水支管路接头150均错位设置。
相较于现有的多路接头,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路接头100具有如下优点:
1、该多路接头100利于更加高效、快捷的排出管路中的空气,减轻对水泵的损害。
2、该多路接头100将多种接头组合焊接在一起,大大减少了管路系统的漏点数量,降低漏液风险。
3、该多路接头100配合管路排布,轻松实现均匀分流,无论多支路并联,还是串并结合方案均适用,通用性强。且该多路接头100配合管路排布,只需要固定在特定高度位置,无需对各个支路进行复杂的节流设计、仿真,即可达到良好的流量分配效果,缩短设计周期;同时,减少了接头种类,降低来料及生产管理成本。CFD流体仿真试验结果显示,最低、最高支路流量比为98.7%,流量分配非常均匀。
4、该多路接头100能够实现多种零部件及规格随意组合,可实现多种功能要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液冷系统,如图4和图5所示,该电池液冷系统包括液冷机组、电池包200、膨胀水箱300、阀门、卡箍、流通管路400以及上述的多路接头100,流通管路指的是上述可连接在多路接头100上的回水主管路、回水支管路以及排气管路。该电池液冷系统通过使用上述多路接头100,不仅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集成度,减少了间接点,降低了漏液风险,且使排气管路始终位于较高点,利于空气排出,避免了空气被水流带入水泵的现象发生,提高了水泵的使用寿命。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路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回水主管路接头(110),所述回水主管路接头(110)的一端用于连接回水主管路,所述回水主管路接头(110)沿轴向贯穿设置有第一通道,所述回水主管路接头(110)外壁面的最高点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的排气口;
排气管路接头(120),所述排气管路接头(120)的一端用于连接排气管路,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排气口处,所述排气管路接头(120)沿轴向贯穿设置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通过所述排气口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
至少两个回水支管路接头,其中一个所述回水支管路接头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回水主管路接头(110)的另一端,其余所述回水支管路接头的一端均连接在所述回水主管路接头(110)的外壁面上,每一个所述回水支管路接头的另一端均用于连接一个回水支管路,且每一所述回水支管路接头沿轴向贯穿设置有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水主管路接头(110)呈圆管状;
所述回水主管路接头(110)的直径大于所述回水支管路接头的直径,所述排气管路接头(120)垂直连接在所述回水主管路接头(110)的正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水主管路接头(110)呈阶梯管状,所述回水主管路接头(110)包括同轴连接的第一主管路接头(111)和第二主管路接头(112),所述第一主管路接头(11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主管路接头(112)的直径,并大于所述回水支管路接头的直径,所述排气管路接头(120)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一主管路接头(111)的正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路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主管路接头(112)远离所述第一主管路接头(111)的一端用于连接所述回水主管路;
至少两个所述回水支管路接头均连接在所述第一主管路接头(11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路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水支管路接头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为第一回水支管路接头(130)和第二回水支管路接头(140),所述第一回水支管路接头(130)同轴连接在所述第一主管路接头(111)远离所述第二主管路接头(112)的一端,所述第二回水支管路接头(140)连接在所述第一主管路接头(111)的正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路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水支管路接头的数量为三个,分别包括第一回水支管路接头(130)、第二回水支管路接头(140)和第三回水支管路接头(150),所述第一回水支管路接头(130)同轴连接在所述第一主管路接头(111)远离所述第二主管路接头(112)的一端,所述第二回水支管路接头(140)和所述第三回水支管路接头(150)均连接在所述第一主管路接头(111)的正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路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回水支管路接头(140)和所述第三回水支管路接头(150)均与所述排气管路接头(120)错位设置,且相对于所述第二回水支管路接头(140)和所述第三回水支管路接头(150),所述排气管路接头(120)靠近所述第二主管路接头(112)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路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主管路接头(112)包括呈T字型连接的第一接头(1121)和第二接头(1122),所述第二接头(112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接头(1121)的中部,另一端用于连接一个所述回水主管路,所述第一接头(1121)的一端同轴连接所述第一主管路接头(111),另一端用于连接另一个所述回水主管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路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头(1121)上位于所述第二接头(1122)和所述第一主管路接头(111)之间的部分上设置有截止阀(160)。
10.一种电池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路接头。
CN202122606276.2U 2021-10-28 2021-10-28 一种多路接头及电池液冷系统 Active CN2172348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06276.2U CN217234808U (zh) 2021-10-28 2021-10-28 一种多路接头及电池液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06276.2U CN217234808U (zh) 2021-10-28 2021-10-28 一种多路接头及电池液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34808U true CN217234808U (zh) 2022-08-19

Family

ID=82816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06276.2U Active CN217234808U (zh) 2021-10-28 2021-10-28 一种多路接头及电池液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348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46839B (zh) 电池换热系统
CN113883351A (zh) 一种多路接头及电池液冷系统
CN216814312U (zh) 一种单罐斜温层蓄热熔融盐供热系统
CN217234808U (zh) 一种多路接头及电池液冷系统
CN116130826A (zh) 一种单相浸没式液冷电池箱及储能电站
CN210829141U (zh) 一种用于精细控压钻井的快速切换分流装置
CN210040419U (zh) 一种用于大功率燃料电池的电堆管路系统
CN204447524U (zh) 钢制焊接直通过滤器
CN217422510U (zh) 一种液压启闭机液压系统的管道组件及其管接头
CN113405257A (zh) 一种承压式谷电蓄热装置
CN204554147U (zh) 连接装置
CN208204228U (zh) 一种汽车空调膨胀阀接头
CN207116510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包下壳体
CN216143998U (zh) 一种承压式谷电蓄热装置
CN111121512A (zh) 固相蓄冷器
CN220071437U (zh) 一种栓接罐内缺氧曝气系统
CN217933875U (zh)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用氢气换热器及燃料电池系统
CN204760375U (zh) 一种用于110kV晶闸管阀体的水冷散热装置
CN219321434U (zh) 一种单相浸没式液冷电池箱及储能电站
CN211926175U (zh) 一种分集水装置
CN217635120U (zh) 组合筒体式双路调压燃气地下调压箱的外壳箱体
CN216923448U (zh) 一种新型暖通节能管道连接结构
CN221055551U (zh) 一种电石炉循环水系统
CN212960395U (zh) 一种井壁密封装置
CN217295736U (zh) 一种熔盐储罐混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