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33517U - 一种盾构隧道全预制式设备安装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盾构隧道全预制式设备安装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33517U
CN217233517U CN202121366923.0U CN202121366923U CN217233517U CN 217233517 U CN217233517 U CN 217233517U CN 202121366923 U CN202121366923 U CN 202121366923U CN 217233517 U CN217233517 U CN 2172335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nnel
base
annular
bracket
adju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6692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鸿雁
史海欧
黄德亮
赖东
李海玉
顾锋
戴永兴
阚绍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tai Technology Service Guangzhou Co ltd
Guangzhou Metro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tai Technology Service Guangzhou Co ltd
Guangzhou Metro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tai Technology Service Guangzhou Co ltd, Guangzhou Metro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tai Technology Service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6692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335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335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335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盾构隧道全预制式设备安装系统,包括可拼成管环的盾构管片和若干安装支架;管环内周底部设有轨道区,顶部设有接触网区,管环内侧圆周面上绕管环的轴线等间距设有若干预埋套筒,相邻预埋套筒之间的夹角与相邻管环间错缝拼装的角度为整数倍数关系;安装支架包括底座和支架本体,支架本体设置在底座上,底座通过至少两个连接杆与相邻两个预埋套筒固定连接,底座设有与连接杆对应的、供连接杆穿过的安装孔,安装孔在隧道环向上具有相对连接杆调整的调节余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盾构隧道全预制式设备安装系统,其安装简单、安装效率高、力学性能较好并且大大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盾构隧道全预制式设备安装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盾构隧道全预制式设备安装系统。
背景技术
盾构施工是目前地铁、高铁、轻轨城际、综合管廊、水利交通等隧道开挖及构建的主要方式,由盾构机开挖拼装预制管片形成隧道,后期隧道机电设备管线的安装施工是制约工程建设进度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内地铁或其他盾构隧道的机电设备安装方式主要有以下4种:
1、人工打孔安装锚栓的方式:在盾构隧道完成铺轨后进入机电设备安装阶段,各机电设备专业的施工人员在盾构管片上按照设备位置采用人工方式打孔,安装化学锚栓或普通锚栓,再安装设备支架,最后完成机电设备及管线安装。但是这种方式下中,管片高强度C50水泥内部钢筋密布造成钻孔困难,且易钻断钢筋,在管片大量的钻孔对盾构管片容易造成破坏(地铁隧道每公里约2.5万个孔以上),施工效率慢,劳动强度大,粉尘污染影响工人健康。
2、全预埋滑槽方式:申请号为CN201610417419.6的中国专利申请,实用新型名称为:锚轨和带有锚轨的建筑,在管片厂预制管片的时候,同步在每一块管片上预制安装滑槽,盾构管片拼装成形后,全环圆周形成360度圆环状的滑槽,通过滑槽的内齿和T型螺栓可以在需要安装设备的位置来固定设备支架,最后完成设备安装。全预埋滑槽的方案基本实现了预制安装,但由于盾构管片在错缝拼装时的随机性,槽道在预埋时必须全环圆周分布,以利于后期设备安装,因此成本造价高(每公里造价150万以上)。
3.预埋套筒加外挂槽道的安装方式:申请号为CN201720609532.4的中国专利申请,实用新型名称为:一种设有外挂槽道的盾构隧道管片,在管片厂完成套筒的预埋和管片预制,套筒按照盾构隧道的圆周360度等间距分布,出厂后的管片在盾构隧道拼装成形完整的隧道后,在有需要安装设备的区域,把预埋套筒作为固定外挂槽道的锚点,然后通过外挂槽道来调整高度,并通过滑槽内的T型螺栓来安装和固定设备支架,最后完成设备安装。这种方式实现了钢套筒的在盾构管片中的预埋预制,由于盾构隧道是采用错缝拼装的方式,每环管片与下一环管片有固定的错缝拼装角度,由此带来了在隧道纵向(轨道行进方向),因为错缝拼装的原因造成每一环的套筒均不在同一个高度,也是有固定的错开的角度差异,因此带来的问题是:对于外挂槽道的长度和孔位的选取,包括安装也带来困难。
4.基于盾构管片模数布置的预埋套筒加外挂滑槽方案:申请号为CN201821475151.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实用新型名称为:一种基于隧道管片模数布置的预埋套筒安装系统,其通过采用盾构管片错缝拼装的夹角模数的倍数原理来计算预埋套筒的分布,并完成套筒预埋和管片预制,盾构管片及隧道拼装成形后,把预埋套筒作为固定外挂槽道的锚点,在安装设备区域通过外挂槽道来调整安装位置,使用滑槽内的T型螺栓来安装和固定设备支架,最后再完成设备安装。由于本方案是把预埋套筒作为安装外挂槽道的锚点设计的,套筒分布间距是为了满足盾构拼装角度模数和外挂槽道的安装,因此套筒相隔间距通常大于450mm,而常规支架底座的跨距在450mm以内,无法满足支架直接安装;此外,本方案主要是依靠在预埋套筒上安装外挂槽道,通过外挂槽道的T型螺栓在滑槽内的滑动来调整安装位置,由于增加了外挂槽道安装的时间,现场安装工效较低,外挂槽道的材料和安装成本占用和浪费较多,无法实现全预制式安装。此外,外挂槽道的力学性能有较大的局限性(单点拉拔最大不超过 30KN),外挂槽道的耐火也相对薄弱,因此本方案在实际工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地铁或其他盾构隧道的机电设备安装时效率低、成本较高、安装困难、力学性能有较大局限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盾构隧道全预制式设备安装系统,其安装简单、安装效率高、力学性能较好并且大大降低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盾构隧道全预制式设备安装系统,包括可拼成管环的盾构管片和若干安装支架;
所述管环内侧圆周面上绕所述管环的轴线等间距设有若干预埋套筒,相邻所述预埋套筒之间的夹角与相邻管环间错缝拼装的角度为整数倍数关系;
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底座和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通过至少两个连接杆与相邻两个预埋套筒固定连接,所述底座设有与所述连接杆对应的、供所述连接杆穿过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在隧道环向上具有相对所述连接杆调整的调节余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底座和一端与第一底座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架本体,所述第一底座与至少两个相邻的管环连接且与每一管环通过两个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底座上设有所述安装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孔为长圆孔并沿隧道环向布置,所述长圆孔的端部到自身的中心点的间距小于或等于同一管环上相邻两个预埋套筒的间距的1/4,同一管环上相邻两个长圆孔的中心间距等于相邻两个预埋套筒的间距。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包括两个调节底座、承托面板和铰接臂,所述承托面板的一端与其中一个调节底座铰接,所述承托面板的下端与所述铰接臂的一端铰接,铰接臂的另一端与另一个调节底座铰接,所述调节底座沿隧道环向在与铰接臂的铰接处的两侧设有所述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调节余量沿隧道环向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包括第三底座和一端与第三底座固定连接的第三支架本体,所述第三底座与管环通过两个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三底座上设有所述安装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拓展支架,所述拓展支架包括纵向拓展支架、环向拓展支架和双向拓展支架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纵向拓展支架包括第一环向底座和纵向支架臂,所述第一环向底座设有两个沿隧道环向排布的第一环向调节安装孔,所述第一环向调节安装孔在隧道环向上具有相对所述连接杆调整的调节余量;所述纵向支架臂设有两个并沿隧道纵向对称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向底座的两侧;
所述环向拓展支架包括第二环向底座和环向支架臂,所述第二环向底座设有两个沿隧道环向排布的第二环向调节安装孔,所述第二环向调节安装孔在隧道环向上具有相对所述连接杆调整的调节余量;所述环向支架臂设有至少两个并沿隧道环向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环向底座;
所述双向拓展支架包括第三环向底座和两个拓展支架臂组,所述第三环向底座设有两个沿隧道环向排布的第三环向调节安装孔,所述第三环向调节安装孔在隧道环向上具有相对所述连接杆调整的调节余量;所述两个拓展支架臂组并沿隧道纵向对称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环向底座的两侧,每一拓展支架臂组均包括至少两个并沿隧道环向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环向底座的拓展支架臂。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长度方向沿隧道纵向设置,所述连接板的两端设有与相邻两个管环同一高度上的预埋套筒对应的纵向调节安装孔,所述纵向调节安装孔在隧道纵向上具有相对所述连接杆调整的调节余量;所述连接板上还设有沿隧道纵向若干用于与待安装设备连接的设备安装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的盾构隧道全预制式设备安装系统中,管环上的相邻所述预埋套筒之间的夹角与相邻管环间错缝拼装的角度为整数倍数关系,这种位置关系的设置,加上隧道掘进起始时对于盾构管片拼装点位的控制,使得在管环进行错缝拼装后,预埋套筒在隧道纵向上是呈直线排布的,使得安装支架能够在隧道内沿隧道纵向呈直线进行安装排列,为了保证安装支架呈直线排列后的精度,安装支架的底座在隧道环向或纵向上具有相对所述连接杆调整的调节余量,从而保证支架本体能够呈直线排列;
2、由于采用预埋套筒的方式,无需人工打孔安装锚栓,在安装支架时,施工效率更快,劳动强度更低,无粉尘污染;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是在底座上设置调节余量,以进行调节,相比于全预埋滑槽和使用外挂槽道的方式,消减了槽道的结构(使用槽道时也需要设置底座结构),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节省了槽道的钢材,同时在安装孔设置调节余量的方式,在进行位置调节时相比于外挂槽道的方式更加简单快速,安装效率更高,并且由于通过连接杆和安装孔进行连接,相比于外挂槽道的方式,力学性能更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图1是两个相邻的隧道管环上的预埋套筒沿隧道纵向呈直线排列的示意图;
图2是相邻两个预埋套筒的夹角和错缝拼装角度的示意图;
图3是第一支架的示意图;
图4是第二支架的调节底座安装在盾构管片上的示意图;
图5是第二支架安装在盾构管片上的示意图;
图6是第三支架的示意图;
图7是纵向拓展支架的示意图;
图8是环向拓展支架的示意图;
图9是双向拓展支架的示意图;
图10是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管环;11-盾构管片;111-预埋套筒;
21-第一支架;211-第一底座;212-第一支架本体;22-第二支架;221-调节底座;222-承托面板;223-铰接臂;23-第三支架;231-第三底座;232-第三支架本体;24-长圆孔;
3-纵向拓展支架;31-第一环向底座;311-第一环向调节安装孔;32-纵向支架臂;
4-环向拓展支架;41-第二环向底座;411-第二环向调节安装孔;42-环向支架臂;
5-双向拓展支架;51-第三环向底座;511-第三环向调节安装孔;52-拓展支架臂;
6-连接板;61-纵向调节安装孔;62-设备安装孔;63-横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附图中各处使用的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
参照图1至图9,一种盾构隧道全预制式设备安装系统,包括可拼成管环1的盾构管片 11和若干安装支架。本实用新型以国内最为普遍的内径5.8米隧道做出说明,该内径的隧道的安装系统可代表和适用于其他不同内径的所有隧道,包括5.4米、5.6米、5.8米、6米、6.2 米、6.4米、6.6米、7米、7.7米乃至其它更大或更小内径的盾构隧道,包括了采用错缝拼装的盾构隧道,也涵盖了通缝拼装的隧道(通缝拼装可认为错缝拼装角度为0),也包括了采用通用环错缝拼装的所有内径隧道。
其中,当该盾构隧道用于地铁等通行列车之用时,所述管环1内周底部设有轨道区,以安装列车轨道,两侧是站台或疏散平台,顶部设有接触网区,用于安装第一支架21,以安装支撑接触网。当然了,本盾构隧道全预制式设备安装系统不仅能用于列车隧道,还能够用于其它盾构施工的建构筑物,例如综合管廊,交通隧洞,电力隧洞等。
所述管环1内侧圆周面上绕所述管环1的轴线等间距设有若干预埋套筒111,相邻所述预埋套筒111之间的夹角与相邻管环1间错缝拼装的角度为整数倍数关系,例如错缝拼装的角度为θ,则相邻预埋套筒111之间的夹角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693754180000051
其中n为正整数且2≤n≤9,即n为2、3……8或9。在一个实施例中,错缝拼装的角度θ为22.5°,n为3,则相邻预埋套筒111之间的夹角为7.5°,一个管环1上的预埋套筒111上的数量为48个。这种设置方式下,同一高度下的预埋套筒111在隧道纵向S上是呈一直线排列的,可以保证安装的设备支架也呈直线。
预埋套筒111的环向C线路选择需避开盾构管片11内主钢筋、吊装孔、盾构管片11连接螺栓位置且距离需大于5cm以上,避免预埋套筒111与主钢筋笼冲突,或后期安装支架与吊装孔,连接螺栓产生干涉。预埋点距离管边界也应大于5cm以上,避免预埋套筒111位于盾构管片11强度薄弱的边缘。
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底座和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通过至少两个连接杆与相邻两个预埋套筒111固定连接,所述底座设有与所述连接杆对应的、供所述连接杆穿过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在隧道环向C上具有相对所述连接杆调整的调节余量。其中,连接杆为与预埋套筒111螺纹匹配的螺栓,不锈钢材质,避免锈蚀。虽然前面的设置将同一高度下的预埋套筒111在隧道纵向S上是呈一直线排列,但是实际的施工中存在施工误差,若直接安装,可能会导致设备支架偏离上述直线,为了修正误差,保证设备支架沿直线安装,底座在隧道环向C上具有相对所述连接杆调整的调节余量,使得底座可以在隧道环向C上进行位置调整,修正误差。在这里,支架本体与底座直接连接固定,底座通过连接杆与预埋套筒111直接固定,这种直接固定的方式,在固定后结构牢固,力学性能好,相比于外挂槽道式的,力学性能更优,适用场景更多。
其中,安装支架按照其安装的设备不同,可以分成不同的支架类型,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第一支架21、第二支架22和第三支架23中的一种或多种。
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第一支架21,所述第一支架21包括第一底座 211和一端与第一底座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架本体212,所述第一底座211与至少两个相邻的管环1连接且与每一管环1通过两个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底座211上设有所述安装孔。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架21安装在接触网区,用于安装和支撑接触网,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本体212采用现有的接触网支架结构即可。第一底座211沿隧道纵向S跨了两个或三个管环1,与每一个管环1采用两个连接杆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底座211沿隧道纵向S两个管环1,每一个管环1采用两个连接杆连接,则安装孔设有四个,呈矩形布置。
具体地,所述安装孔为长圆孔24并沿隧道环向C布置,长圆孔24也撑U型孔或腰型孔,所述长圆孔24的端部到自身的中心点的间距(由于盾构管片11是弧形的,这里的间距指弧长间距)小于或等于同一管环1上相邻两个预埋套筒111的间距的1/4(由于盾构管片11是弧形的,这里的间距指弧长间距),同一管环1上相邻两个长圆孔24的中心间距等于相邻两个预埋套筒111的间距。则长圆孔24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同一管环1上相邻两个预埋套筒111的间距的1/2,由于隧道环向C上有2个长圆孔24,因此两个长圆孔24配合后,可以使得第一底座211在调整时可使不同管环1上的的第一支架本体212调整到同一直线上。以内径5.8米,错缝拼装角度为22.5°时为例,一个管环1上的预埋套筒111上的数量为48个,相邻两个预埋套筒111的间距为380mm,则长圆孔24的长度小于或等于190mm。
在选择错缝拼装角度时,拼装角度倍数选择时需满足套筒间距符合250~450mm范围,以便设备支架可以直接安装在两个或三个相邻的套筒上,确保支架的底座跨距可以覆盖两个 (250mm~450mm)或三个套筒的间距(500mm—900mm)。选择跨距不大于450mm的原因,对于大部分5.8米或其他采用错缝拼装的盾构隧道,由于通过对起始拼装点位的控制,可以做到全线包括左右线路盾构起始盾构管片拼装点位相同,可以实现全线所有线路的预埋套筒111位置的轨面标高相同,最大误差仅需要考虑盾构管片拼装的误差(小于1CM),因此选择跨距不大于450毫米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支架的跨距设计,可以方便的确保支架的底座跨距可以覆盖两个(250mm~450mm)或三个套筒的间距(500mm—900mm)。对于7.7米采用通用环拼装的隧道,由于其左右线的盾构管片11连接螺栓拼装是相反的,因此不同区间的盾构管片11始发拼装点位也做不到相同,导致不同的盾构区间预埋套筒111位置的轨面标高可能不同,该最大位置差值理论上是小于相邻套筒的间距的1/2,例如套筒间距为450mm,则相邻两个隧道区间的同一标高预埋套筒111位置差不大于250mm,250mm以内有利于通过支架的孔位设计和车站的转换,消除高度位置差别,实现所有区间的设备和线管直接安装。最小值不低于250mm的原因,盾构管片11模板预制时的套筒密度太高会导致与钢筋笼的冲突,套筒数量大成本也会增高,因此综合考量需在250-450mm范围内选择合理的预埋点分布密度和套筒数量。
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第二支架22,所述第二支架22包括两个调节底座221、承托面板222和铰接臂223,所述承托面板222的一端与其中一个调节底座221铰接,所述承托面板222的下端与所述铰接臂223的一端铰接,铰接臂223的另一端与另一个调节底座221铰接,所述调节底座221沿隧道环向C在与铰接臂223的铰接处的两侧设有所述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调节余量沿隧道环向C设置。第二支架22可用于安装疏散平台,由于疏散平台对于精度要求较高,对于两线对称式掘进的隧道(5.8米内径),控制并采用相同的拼装点位进行始发盾构环的拼装,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调节底座221和铰接臂223的调整使得铰接臂223、疏散平台沿隧道纵向S,在隧道全线的全部区间内保持一条直线。对于两线非对称式掘进的隧道,由于其非对称是掘进,由于无法通过控制始发环实现全线标高对齐,只能做到同一区间标高对齐,因此需要通过支架底座设计来实现安装高度对齐,所述安装支架的支架本体沿隧道纵向S,在隧道全线的同一区间内保持一条直线。
其中,如图6所示,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第三支架23,第三支架23用于安装支撑弱电、供电、环网、漏缆、通讯、信号、消防、排水等其它设备。所述第三支架23包括第三底座 231和一端与第三底座231固定连接的第三支架本体232,所述第三底座231与管环1通过两个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三底座231与管环1通过两个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三底座231 上设有所述安装孔。第三支架本体232为伸出的杆体,可将管线架在第三支架本体232上,避免管线下垂。对于弱电、供电、环网、漏缆、通讯、信号、消防、排水等其它设备,由于其对不同的区间轨面高度差相对容错度较高,因此,因此支架底座的U型孔位设计余量较小,即安装孔的隧道环向C的调节余量可设置较小,安装孔为长圆孔24,总长度在20-60mm之间。
在实际的使用中,可能在两个管环1上的两个预埋套筒111之间安装设备或者在同一点位安装多个设备,单纯依靠上述支架难以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盾构隧道全预制式设备安装系统还包括拓展支架,所述拓展支架包括纵向拓展支架3、环向拓展支架4和双向拓展支架5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如图7所示,所述纵向拓展支架3包括第一环向底座31和纵向支架臂32,所述第一环向底座31设有两个沿隧道环向C排布的第一环向调节安装孔311,所述第一环向调节安装孔311在隧道环向C上具有相对所述连接杆调整的调节余量;所述纵向支架臂32设有两个并沿隧道纵向S对称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向底座31的两侧。即通过第一环向底座31将纵向拓展支架3安装在一个管环1上,其沿隧道纵向S在两侧设置了纵向支架臂32,从而可以在两个管环1之间安装设备。或者,由于对于线缆的下垂度有要求,若支撑线缆的支架在隧道纵向上距离过远,则会导致线缆下垂过大,通过在纵向上增加了纵向支架臂32,缩小了纵向间距,从而避免线缆下垂过大。
其中,如图8所示,所述环向拓展支架4包括第二环向底座41和环向支架臂42,所述第二环向底座41设有两个沿隧道环向C排布的第二环向调节安装孔411,所述第二环向调节安装孔411在隧道环向C上具有相对所述连接杆调整的调节余量;所述环向支架臂42设有至少两个并沿隧道环向C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环向底座41。即通过第二环向底座41将纵向拓展支架3安装在一个管环1上,其沿隧道环向C在设置了至少两个环向支架臂42,从而可以在一个点位安装多个设备。
如图9所示,双向拓展支架5是将纵向拓展支架3和环向拓展支架4结合起来。所述双向拓展支架5包括第三环向底座51和两个拓展支架臂52组,所述第三环向底座51设有两个沿隧道环向C排布的第三环向调节安装孔511,所述第三环向调节安装孔511在隧道环向C上具有相对所述连接杆调整的调节余量;所述两个拓展支架臂52组并沿隧道纵向S对称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环向底座51的两侧,每一拓展支架臂52组均包括至少两个并沿隧道环向C 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环向底座41的拓展支架臂52。这种结构下,一个点位可安装多个设备并且可安装到两个管环1之间。
在实际的安装过程中,有时候需要在相邻两个管环的预埋套筒之间安装设备,该位置上并无预埋套筒,为了实现在该位置的安装,如图10所示,本盾构隧道全预制式设备安装系统还包括连接板6,所述连接板6的长度方向沿隧道纵向设置,所述连接板6的两端设有与相邻两个管环同一高度上的预埋套筒对应的纵向调节安装孔61,所述纵向调节安装孔61在隧道纵向上具有相对所述连接杆调整的调节余量;所述连接板6上还设有沿隧道纵向若干用于与待安装设备连接的设备安装孔62。连接板6的侧面具有一条横槽63,纵向调节安装孔61 贯通该横槽63,设备安装孔62与横槽63连通,在安装设备时,通过螺栓与设备连接,螺母在横槽63内。通过两端的纵向调节安装孔61与两个相邻的盾构管片上的预埋套筒连接,自然的,连接板6大于两个盾构管片上预埋套筒之间的纵向距离,两个纵向调节安装孔61为长圆孔,两个长圆孔的中心的距离等于两个预埋套筒之间的纵向距离,并且设置了调节余量,可以在纵向上做微调,以适应施工误差。将连接板6安装后,则需要安装的设备就通过连接板6上的设备安装孔62安装在连接板6上,设备安装孔62设有若干个,可以位置根据需要选择对应的设备安装孔62来安装设备。通过上述的连接板6,从而实现了在两个盾构管片上的预埋套筒之间位置上安装设备。
以下简述本盾构隧道全预制式设备安装系统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盾构隧道相邻所述管环1的错缝拼装角度θ,计算角度模数α,其中: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693754180000091
n为正整数且2≤n≤9;
S2、计算安装基点的数量N,其中: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693754180000092
将N个所述安装基点等间距分布于所述管环1内周;
S3、将若干预埋套筒111埋设于所述安装基点对应的所述管环1内壁上;
S4、按所述错缝拼装角度θ在隧道内安装所述管环1;
S5、采用连接杆将所述安装支架与管环1内的预埋套筒111连接,并通过所述安装支架上的安装孔的调节余量调节安装支架的位置,使所述安装支架的支架本体沿隧道纵向S,在隧道全线的全部区间或同一区间内保持一条直线并符合该设备的相对安装高度。在这里,根据情况安装第一支架21、第二支架22、第三支架23和拓展支架。
优选地,对于两线对称式掘进的隧道,所述步骤S5中,控制并采用相同的拼装点位进行始发盾构环的拼装,确保整个隧道的错缝拼装的一致性,即在始发盾构环的拼装时,拼装管环的角度控制一样。在这样的设计下,在进行安装第二支架22时,可确保第二支架22的支架本体沿隧道纵向S,在隧道全线的全部区间内(包括左右线)保持一条直线并符合该设备的相对安装高度。
优选地,对于两线非对称式掘进的隧道,所述步骤S5中,所述安装支架的支架本体沿隧道纵向S,在隧道全线的同一区间(指两个相邻的车站之间的部分)内保持一条直线。对于 7.7m内径的隧道,由于无法通过控制始发环实现全线标高对齐,只能做到同一区间标高对齐,因此需要通过支架底座设计来实现安装高度对齐并符合该设备的相对安装高度,调节余量大于拼装误差量的2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盾构隧道全预制式设备安装系统的其它内容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盾构隧道全预制式设备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拼成管环的盾构管片和若干安装支架;
所述管环内侧圆周面上绕所述管环的轴线等间距设有若干预埋套筒,相邻所述预埋套筒之间的夹角与相邻管环间错缝拼装的角度为整数倍数关系;
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底座和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通过至少两个连接杆与相邻两个预埋套筒固定连接,所述底座设有与所述连接杆对应的、供所述连接杆穿过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在隧道环向上具有相对所述连接杆调整的调节余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隧道全预制式设备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底座和一端与第一底座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架本体,所述第一底座与至少两个相邻的管环连接且与每一管环通过两个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底座上设有所述安装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盾构隧道全预制式设备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为长圆孔并沿隧道环向布置,所述长圆孔的端部到自身的中心点的间距小于或等于同一管环上相邻两个预埋套筒的间距的1/4,同一管环上相邻两个长圆孔的中心间距等于相邻两个预埋套筒的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隧道全预制式设备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包括两个调节底座、承托面板和铰接臂,所述承托面板的一端与其中一个调节底座铰接,所述承托面板的下端与所述铰接臂的一端铰接,铰接臂的另一端与另一个调节底座铰接,所述调节底座沿隧道环向在与铰接臂的铰接处的两侧设有所述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调节余量沿隧道环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隧道全预制式设备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包括第三底座和一端与第三底座固定连接的第三支架本体,所述第三底座与管环通过两个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三底座上设有所述安装孔。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盾构隧道全预制式设备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拓展支架,所述拓展支架包括纵向拓展支架、环向拓展支架和双向拓展支架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纵向拓展支架包括第一环向底座和纵向支架臂,所述第一环向底座设有两个沿隧道环向排布的第一环向调节安装孔,所述第一环向调节安装孔在隧道环向上具有相对所述连接杆调整的调节余量;所述纵向支架臂设有两个并沿隧道纵向对称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向底座的两侧;
所述环向拓展支架包括第二环向底座和环向支架臂,所述第二环向底座设有两个沿隧道环向排布的第二环向调节安装孔,所述第二环向调节安装孔在隧道环向上具有相对所述连接杆调整的调节余量;所述环向支架臂设有至少两个并沿隧道环向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环向底座;
所述双向拓展支架包括第三环向底座和两个拓展支架臂组,所述第三环向底座设有两个沿隧道环向排布的第三环向调节安装孔,所述第三环向调节安装孔在隧道环向上具有相对所述连接杆调整的调节余量;所述两个拓展支架臂组并沿隧道纵向对称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环向底座的两侧,每一拓展支架臂组均包括至少两个并沿隧道环向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环向底座的拓展支架臂。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盾构隧道全预制式设备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长度方向沿隧道纵向设置,所述连接板的两端设有与相邻两个管环同一高度上的预埋套筒对应的纵向调节安装孔,所述纵向调节安装孔在隧道纵向上具有相对所述连接杆调整的调节余量;所述连接板上还设有沿隧道纵向若干用于与待安装设备连接的设备安装孔。
CN202121366923.0U 2021-06-18 2021-06-18 一种盾构隧道全预制式设备安装系统 Active CN2172335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66923.0U CN217233517U (zh) 2021-06-18 2021-06-18 一种盾构隧道全预制式设备安装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66923.0U CN217233517U (zh) 2021-06-18 2021-06-18 一种盾构隧道全预制式设备安装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33517U true CN217233517U (zh) 2022-08-19

Family

ID=82818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66923.0U Active CN217233517U (zh) 2021-06-18 2021-06-18 一种盾构隧道全预制式设备安装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3351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63408A (zh) * 2022-09-27 2022-11-01 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平台支架与环网支架的安装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63408A (zh) * 2022-09-27 2022-11-01 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平台支架与环网支架的安装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233517U (zh) 一种盾构隧道全预制式设备安装系统
CN104265306A (zh) 一种市政盾构隧道
CN113389569A (zh) 一种盾构隧道全预制式设备安装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CN104747207A (zh) 中隔墙矩形隧道管片衬砌及管片拼装方法
CN112502186A (zh) 建筑空间结构一体化的装配式地铁车站结构
CN107178378B (zh) 一种三圆盾构修建地铁车站的管片拼装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9441490B (zh) 一种可快速安装及拆卸的叠落盾构模块化钢支撑加固结构
EP2631424B1 (en) Support structure
CN211981457U (zh) 一种圆形截面电力隧道用电缆支架
CN112922641B (zh) 一种地铁联络通道施工用圆形预应力支架体系及拼装方法
CN213390229U (zh) 一种用于在室内敷设管道的悬吊管廊
CN212867560U (zh) Tbm施工的水电站地下厂房通风洞和交通洞布置结构
CN211556812U (zh) 电缆排管预制模块
CN210289161U (zh) 一种钢结构工程构件安装结构
CN108612259B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装配式格构柱及使用方法
CN217327408U (zh) 一种用于隧道施工的整体式逃生通道
CN112282788A (zh) 一种铁路tbm施工隧道断面结构
CN219910777U (zh) 一种高速铁路大直径盾构隧道的局部预埋槽道管片环
CN219622708U (zh) 洞门钢环结构
CN220172770U (zh) 电缆吊顶支架及电缆吊顶支架组件
CN115822634B (zh) 一种主隧道与分支隧道连通处掘进施工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16086074U (zh) 一种现浇隧道装配组合电缆支架
CN216008511U (zh) 一种装配式隧道加固结构
CN217582143U (zh) 一种双线铁路盾构隧道局部预埋槽道管片结构
CN219772726U (zh) 一种连续梁0号块高强度通用施工托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