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32176U - 一种地漏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漏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232176U CN217232176U CN202220399712.5U CN202220399712U CN217232176U CN 217232176 U CN217232176 U CN 217232176U CN 202220399712 U CN202220399712 U CN 202220399712U CN 217232176 U CN217232176 U CN 21723217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storage tank
- floor drain
- water storage
- bow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04—Gullies inlets, road sinks, floor drains with or without odour seals or sediment traps
- E03F5/0407—Floor drains for indoor us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04—Gullies inlets, road sinks, floor drains with or without odour seals or sediment traps
- E03F2005/0416—Gullies inlets, road sinks, floor drains with or without odour seals or sediment traps with an odour seal
- E03F2005/0418—Gullies inlets, road sinks, floor drains with or without odour seals or sediment traps with an odour seal in the form of a bell siph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Sanitary Device For Flush Toilet (AREA)
- Sink And Installation For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用于室内地面的排水的一种地漏。存水槽3边缘呈“V”形向下倾斜形成正方形斗状,呈灯笼状(两头向内收缩,中间鼓起来)的返水碗8从折点10处呈一定的角度分成上封17和下封18两端向内收缩的两个部分,当排水时,上封17被压迫弯曲,折点10向内移位,连接在折点10呈一定角度的下封18被随着一起向上移动,达到排水阻力最小。存水槽存水被完全罩在返水碗以内的空间里,防止存水干涸。这种地漏由上封、下封和水封组成的三道防臭系统,排水道宽敞无阻挡可以形成虹吸排水,是不堵塞免清洗的地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用于室内地面的排水的地漏。
背景技术
专利申请号2020201585511的地漏小存水槽结构解决了存水槽存水不再接触室内空气,即在返水碗外的存水槽范围没有存水存在,这是一种结构简单的防干涸措施。但这种结构的硅胶返水碗很难保证完全与小存水槽壁进行严格的封闭,可以产生的缝隙使小存水槽的水面被暴露在空气中,造成小存水槽水有逐渐被蒸发掉的可能,因此防存水干涸可靠性相对不稳定。另外,该地漏的上封和下封存在两个折弯点(折点),排水水压需要分别两次压开上封和下封阀门,相对增加了排水阻力和结构相对复杂。
专利申请号202021769220的硅胶返水碗向下垂直的的底端设有向内呈一定角度的可以调节收缩(折叠)接触面,利用其弹力来调节底端头始终与存水槽内底面相接触,可以保持阀门绝对的密封状态。但这种结构对上述的小存水槽结构没有太大的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机械和水封两种方式的防臭系统,排水道大门洞开,宽敞无阻挡可以形成虹吸排水的排水系统,具有不堵塞免清洗的效果,排水快,防臭结构更加简单可靠,外观更加美观的地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存水槽3内设下水口1,下水口1呈相应宽度的圆孤状凸起的凸台16,存水槽3底部的下水口1设有相应宽度的圆环凹槽用于与建筑下水管相接,存水槽3上设地漏盖5,地漏盖5下设硅胶返水碗8,返水碗8裙部的底端与存水槽3底部接触形成封闭面,硅胶返水碗8上平面设凹凸的空气能量减缓装置6,其特征是,存水槽3四边缘槽壁呈“V”形向下倾斜形成正方形斗状:
一种实施例是,返水碗8向内呈角度的底端2的其角度与正方形斗状存水槽3倾斜角度相同,返水碗8向下垂直部分的角度略微向外偏向相应角度,安装后受到“V”开形存水槽3的限制产生了垂直状态,这种垂直状态产生了弹性势能,使底端2紧紧相贴合在“V”形存水槽3的槽臂上;
另一种实施例是,返水碗8呈灯笼状,返水碗8的裙部的折点10设在约中间部,呈灯笼状的返水碗8从折点10处分成上封17和下封18两个部分,上封17和下封18的两端向内收缩呈灯笼状,上封17的上端与顶平面处的尺寸略长,在使用时形成弹性势能,这种弹性势能使与“V”形存水槽3槽臂角度相同的下封18紧紧的贴向呈“V”形向下倾斜的存水槽3槽壁上。
以上实施例基础上还有如下实施例:
地漏盖5外边缘大于存水槽3外边缘,在四边伸出存水槽3外边缘相应长度。
地漏盖5排水道4外边缘设插入端7,插入端7与存水槽3边缘形成配合连接关系。
地漏盖5外边缘与存水槽3外边缘对齐,地漏盖5平面上设悬挂硅胶返水碗8的悬挂孔14,硅胶返水碗8上设弹性圆柱15,弹性圆柱15挤进悬挂孔14内实现两者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存水槽下端呈“V”形向下倾斜形成正方形斗状的结构,缩小了存水槽的相对多余的存水量,即把返水碗以外的能存水的凹槽取消,使存水槽用于封闭返水碗的存水,被完全罩在返水碗以内的空间里,这样可以避免存水槽的存水直接接触室内空气,防止存水干涸,保证水封封闭的效果;返水碗向内呈角度的底端,其角度与斗状存水槽倾斜角度相同,两个平面紧密相贴合的结构,形成了第一道封闭面;第二,可以利用返水碗裙部的弹力使向内呈角度的底端封闭底端(尖端)紧紧的贴合在斗状存水槽底面上,形成了第二道封闭面。具有两个可靠封闭面的返水碗可以完全把存水槽的存水封闭起来,不但避免存水干涸,还能使存水始终把返水碗的底端密封起来(水封);存水槽下端呈“V”形向下倾斜形成正方形斗状的结构,第二个重要功能是,从排水口进来的水延着斜坡直接冲向返水碗阀门,使阀门迅速的打开,是一种阻力最小的排水通道,近视于直排,减小了排水阻力;在存水槽内设一个可以折叠的返水碗,相等于整个排水通道,大门洞开,是一种直排的方式,从地漏盖上的排水道,到存水槽内的排水道的截面都大大的大于下水口的排水直径截面,下水口的直径又与建筑排水道管相同,所以会产生虹吸排水现象,这是理想地漏最需要的排水方式;地漏盖外边缘大于存水槽外边缘的结构覆盖了存水槽的外边缘结构,第一可以省去存水槽的上边缘外露的问题,使存水槽完全可以使用耐腐蚀,寿命长的塑料件,而只用地漏盖一件来采用的装饰贵重金属,就可以完全解决地漏的整体外观;第二,可以解决在安装工艺的复杂化,传统地漏边缘与地砖的边缘要求有严格的缝隙配合,否则影响美观。而本结构地漏盖是盖在地砖上,其地漏盖的不锈钢边缘就是外观。用高于地面一毫米的不锈钢直接压在地砖上不可思议的结构,是因为地漏附近的地面是漏斗形地面,具有势能的水完全可以轻松的通过一毫米的不锈钢地漏盖面进入排水道,这种结构克服了普通技术人员的盖只能低不能高出地砖的技术偏见;地漏盖排水道外边缘设插入端,插入端与存水槽边缘形成配合连接关系的结构,可以使不好固定的地漏盖,用就简单的方法与存水槽实现牢固的连接,可以防止老鼠从下水道上来;第二,人在走动时,保持地漏盖就是一个坚固的地面,而需要取下时,这个结构在操作上简单,只要用点力就可以取下,避免用螺丝固定的繁琐的工序;上封和下封两端向内收缩形成呈灯笼状的返水碗,当上封弯曲排水时,由于折点存在一个角度,下封在没用水压的情况下,也随波逐流自然抬起,相当于下封减小的排水阻力,当水流增加到大流量时,下封自身也开始向上弯曲,这种弯曲的起点是远离了折点原来的位置,形成了船体被浮力向上抬高,是一个漂起来的状态,这种阻力当然是最小的。这种两级阀门消耗了最小的作用力,相对阻力达到了最小,就同时开启的方式,使排水道完全实现大门洞开的无弯道的直排水结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示意图;
如图3是另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4是呈灯笼状返水碗的示意图。
图中,1、下水口,2、底端,3、存水槽,4、排水口,5、地漏盖,6、气囊,7、插入端,8、返水碗,9、柱套,10、折点、11、支承柱,12、圆孔,13、斜阀,14、悬挂孔,15、圆柱,16、凸台,17、上封,18、下封。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附图2,存水槽3呈正方形,上端呈盒状,下端呈漏斗状。在存水槽3底部中心处设下水口1,下水口1边缘的上面呈相应宽度的圆孤状凸起的入水坡、台顶高点、漏斗口的凸台16,下水口1边缘的上面(底部背面)设有相应宽度的圆环凹槽(实际是上面入水坡、台顶、漏斗凹凸状自然形成的),建筑排水管正好可以接入这个调整量较大的圆环凹槽内,方便安装。存水槽3上设地漏盖5,地漏盖5下设盒状硅胶返水碗8(实际是一种立阀门,或叫折叠返水碗。因为它是从传统的返水碗演变过来的立阀门,所以简称“返水碗”比较易懂),这是地漏防臭的核心部件,这个部件决定者地漏的防臭系统可靠工作,排水阻力达到,最小,是实现理想地漏的关键性技术。返水碗8向下垂直的裙部的底端2设有向内呈一定角度的底端2,形成折点10,底端2与存水槽3底部靠社裙部弹力接触形成第一个封闭面,这种结构使竖立的阀门(返水碗8的裙部)在折点10处设倾斜角度,相当于前端处在向内弯曲状态,用返水碗8裙部的弹力迫使底端2紧紧贴合在存水槽3的底面上,无法完全伸直(受到斜面的限制),只能向内折叠,而不能向外折叠,可以产生出一个逆向阀门的效果,使下水道的虫子无法顶开阀门,起到了防虫作用。呈盒状的硅胶返水碗8的上平面设凹凸的空气能量减缓气囊6,形状可以是“W”状或其它形状,可以吸收来自下水道产生的正负气体能量。存水槽3下端呈“V”形向下倾斜形成斗状,返水碗8向内呈角度的底端2的向内倾斜的角度与漏斗状存水槽3倾斜角度相同,两者平面紧密相贴合形成第二个密封面,即一个机械阀门同时有两个封闭面;下水口1台顶高点高度决定存水槽3存水的高度(存水量),下水口1的高度与底端2的向内倾斜的角度底端2折弯处折点10高度相等,或者略小于。换一句话说,存水槽3内存水的水平面低于底端2折弯处折点10高度,使存水不能露到返水碗8以外的存水槽3内;存水槽3底部伸出支承柱11,支承柱11底部可设底座加固,返水碗8上平面内面设相应内径的柱子套9套入支承柱11顶端上,实现返水碗8连接固定在存水槽3上,柱子套9上平面支承地漏盖5底面,使地漏盖5变成坚实的地面。地漏盖5外边缘大于存水槽3外边缘,在四个方向上伸出存水槽3的外边缘,在安装时压在地砖面上。在地漏盖5的边缘处设四个排水道4,地漏盖5排水道4的内边缘设插入端7,即排水道4的孔在冲压时,将被冲压下的料折弯90度后成了插入端7,四个插入端7与存水槽3四个边缘形成具有弹力的配合连接关系,可以保持插入端7与存水槽3外边缘形成过渡配合关系,既可以定位防止地漏盖5的松动,可以用简单的方式的取下地漏盖5。地漏盖5还可以在四个角上设排水圆孔13来加大排水道的面积。
参照附图3,在返水碗8的裙部可以再设一个环绕一周的斜阀13,或者称是一种呈方台状的斜阀13,斜阀13只能向下弯曲,而不能向上抬起(受存水槽3空间限制),是一种单向阀门。斜阀13相当于又增加一层防臭的保险装置,主要功能是保证存水槽3存水不干涸的又一个措施,这种实施例的存水槽3也可以是一种完全是盒状的结构。
参照附图4,地漏盖5外边缘与存水槽3外边缘对齐,这种地漏盖5采用较厚的不锈钢板制成,可以不设支柱。地漏盖5四边设排水口4,地漏盖5平面上设悬挂硅胶返水碗8的悬挂孔14,硅胶返水碗8上设弹性圆柱15,弹性圆柱15挤进悬挂孔14内实现两者用弹力的摩擦力相连接。也可以通过螺丝实现两者连接。
硅胶返水碗8的裙部的折点10设在大约中间位置,呈灯笼状(两头向内收缩,中间鼓起来)的返水碗8从折点10处分成薄片状的上封17和薄片状的下封18两个部分,上封17和下封18两端向内收缩呈灯笼状,上封17的上端与顶平面处的尺寸略长,在使用时形成弹性势能,这种弹性势能造成下封18紧紧的贴向呈“V”形向下倾斜的存水槽3槽壁上,形成被压迫的可靠密封面。当排水时,上封17被压迫弯曲,折点10向内移位,连接在折点10呈一定角度的下封18被随着一起向上移动,这时上封17和下封18两阀门相当于同时打开排水,当上封17弯曲排水时,下封18不用水压的情况下,由于两者呈一定的是角度,所以被自然抬起,即相当于下封18减小的排水阻力,当水流增加到大流量时,下封18自身也开始向上抬高,折点10离开了原来的位置接近到上封17的长度,成了船底被浮力向上抬高,是一个漂起来的状态,这种阻力当然是最小的。这种两级阀门的同时开启方式使排水道完全实现无弯道的直排水结构,是地漏最理想的排水结构。当停止排水时,上封17和下封18被自身弹力恢复到原位,在上封17的弹性势能作用下,下封18紧紧的贴合在存水槽3的槽壁上,上封17的顶端的折点10也与存水槽3的槽壁上接触实现了上封17的第一道封装置;下封18底端接触到存水槽3的底部,由于凸台16的拦水坝作用,存水槽3存留水形成水池,下封18的下部分析浸泡在存水槽3的水中,形成水封地漏,假设这种存水不存在时,下封18紧紧的贴合在存水槽3的槽壁上的结构,仍然具有直接进行封闭的功能,因此,这种结构的地漏是设有上封、下封和水封三道防臭装置,可以称为“三封地漏(三道封闭装置)”。即具有三道防臭的保险装置。这种结构的水封地漏排水无需经传统返水碗的上下返程,能直接折叠起来的返水碗8使排水达到直排效果,停止排水时又能实现用水封闭的密封性,在没有水的情况下仍然还能实现封闭,特别是呈灯笼状的硅胶返水碗8使三封地漏的结构更加简单,排水阻力进一步的减小,主要原因是在一次压力下能使上封17和下封18同时开启,即下封18在没有受压力的情况下自动开启,当排水量增加,下封18才开始启动,其启动的位置是在已经是移动位置的折点10上进行向上弯曲。
凸台16和气囊6的结构及功能与前述相同。
Claims (4)
1.一种地漏,存水槽(3)内设下水口(1),下水口(1)呈相应宽度的圆孤状凸起的凸台(16),存水槽(3)底部的下水口(1)设有相应宽度的圆环凹槽用于与建筑下水管相接,存水槽(3)上设地漏盖(5),地漏盖(5)下设硅胶返水碗(8),返水碗(8)裙部的底端与存水槽(3)底部接触形成封闭面,硅胶返水碗(8)上平面设凹凸的空气能量减缓装置(6),其特征是,存水槽(3)四边缘槽壁呈“V”形向下倾斜形成正方形斗状:
返水碗(8)向内呈角度的底端(2)的其角度与正方形斗状存水槽(3)倾斜角度相同,返水碗(8)向下垂直部分的角度略微向外偏向相应角度,安装后受到“V”开形存水槽(3)的限制产生了垂直状态,这种垂直状态产生了弹性势能,使底端(2)紧紧相贴合在“V”形存水槽(3)的槽臂上;
返水碗(8)呈灯笼状,返水碗(8)的裙部的折点(10)设在约中间部,呈灯笼状的返水碗(8)从折点(10)处分成上封(17)和下封(18)两个部分,上封(17)和下封(18)的两端向内收缩呈灯笼状,上封(17)的上端与顶平面处的尺寸略长,在使用时形成弹性势能,这种弹性势能使与“V”形存水槽(3)槽臂角度相同的下封(18)紧紧的贴向呈“V”形向下倾斜的存水槽(3)槽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漏,其特征是,地漏盖(5)外边缘大于存水槽(3)外边缘,在四边伸出存水槽(3)外边缘相应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漏,其特征是,地漏盖5排水道4外边缘设插入端7,插入端7与存水槽3边缘形成配合连接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漏,其特征是,地漏盖(5)外边缘与存水槽(3)外边缘对齐,地漏盖(5)平面上设悬挂硅胶返水碗(8)的悬挂孔(14),硅胶返水碗(8)上设弹性圆柱(15),弹性圆柱(15)挤进悬挂孔(14)内实现两者连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449439 | 2021-03-02 | ||
CN2021204494398 | 2021-03-02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232176U true CN217232176U (zh) | 2022-08-19 |
Family
ID=8283529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183013.1A Pending CN114991285A (zh) | 2021-03-02 | 2022-02-27 | 一种地漏 |
CN202220399712.5U Active CN217232176U (zh) | 2021-03-02 | 2022-02-27 | 一种地漏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183013.1A Pending CN114991285A (zh) | 2021-03-02 | 2022-02-27 | 一种地漏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14991285A (zh) |
-
2022
- 2022-02-27 CN CN202210183013.1A patent/CN114991285A/zh active Pending
- 2022-02-27 CN CN202220399712.5U patent/CN217232176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991285A (zh) | 2022-09-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714959B1 (ko) | 양변기의 가변식 분뇨배출 시스템 | |
CN217232176U (zh) | 一种地漏 | |
CN200975001Y (zh) | 一种防返味地漏 | |
US12084848B2 (en) | Floor drain | |
CN2464798Y (zh) | 一种漂浮盖式防臭下水地漏 | |
CN207553271U (zh) | 一种防臭井盖 | |
CN102213003B (zh) | 具有椭圆状铰链结构的用于防止臭气的地漏盖 | |
CN210482487U (zh) | 一种无残留水的水箱 | |
CN203878722U (zh) | 一种防干涸防返溢地漏 | |
CN206928410U (zh) | 一种防臭地漏 | |
CN207063066U (zh) | 一种多功能组合下水器 | |
CN204343415U (zh) | 一种长效全封闭水封防臭存水弯 | |
CN207063070U (zh) | 一种具有可防倒灌及水封不易干涸的存水弯 | |
CN207392380U (zh) | 一种微重力自闭式地漏 | |
CN221054365U (zh) | 一种阻逆芯及阻逆装置 | |
CN220598606U (zh) | 一种密封调节方便的下水器 | |
JPH0638944Y2 (ja) | 便 器 | |
CN107724500B (zh) | 一种地漏 | |
KR200330363Y1 (ko) | 세면대 배수관용 악취방지장치 | |
CN214530929U (zh) | 一种装配式卫生间的排水装置 | |
CN205637070U (zh) | 一种改进的防干涸防返溢地漏 | |
CN212670775U (zh) | 一种地漏 | |
CN209989885U (zh) | 一种防反味的总反水弯 | |
CN217630363U (zh) | 一种防返潮的地漏连管 | |
CN206503219U (zh) | 一种具有防臭功能的地漏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