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17602U - 一种主动蓄放热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能效温室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主动蓄放热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能效温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17602U
CN217217602U CN202221191502.3U CN202221191502U CN217217602U CN 217217602 U CN217217602 U CN 217217602U CN 202221191502 U CN202221191502 U CN 202221191502U CN 217217602 U CN217217602 U CN 2172176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late
connecting plate
greenhouse
accumul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9150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晚来
戚智勇
郑胤建
许亚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Science Chengdu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Science Chengdu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Science Chengdu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Science Chengdu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9150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176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176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176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14Measures for saving energy, e.g. in green houses

Landscapes

  • Greenho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主动蓄放热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能效温室,包括集热板、蓄热体和散热器,所述集热板为透明板,所述集热板中部设有吸热空腔、与吸热空腔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蓄热体与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所述蓄热体通过所述进水口向所述吸热空腔内注入冷源,所述吸热空腔内的冷源经阳光加热后通过所述出水口返回所述蓄热体,以将热量储存于所述蓄热体,所述蓄热体还能够将该部分热量输送至所述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能够将热量散发至温室内。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玻璃连栋温室顶部设置透明的集热板,集热板使用时不会造成温室内部遮光,进而保证温室内光照环境不受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主动蓄放热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能效温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主动蓄放热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能效温室。
背景技术
温室主动蓄放热是一种白天主动收集储存将太阳能并在夜间将其可控释放到温室中以提高温室夜间温度.的技术。
现有的温室主动蓄放热技术主要应用在我国的日光温室中,其集热和放热装置通常为一体并安装在厚实的北墙上。这样的集热放热一体化装置通常为黑色的双层塑料膜或黑色的中空铝板等,在两层膜或者铝板中空里面有可循环流动的液体,黑色有利于吸收太阳能,而循环的液体可将热量持续转运到蓄热体中,通过相变材料或者热泵技术,实现热量的蓄积而在晚上,又通过同样的液体循环将热量从蓄热体转运至集热放热一体化装置,实现热量的释放。
为了提高集热效率,上述主动蓄放热技术采用了不透光的黑色集热板,并竖直安置在日光温室北墙上,在释放热的同时不会影响温室内的光照环境,上述主动蓄放热技术适用于日光温室,但不适用于玻璃连栋温室,因为玻璃连栋温室没有日光温室的北墙结构,其内部空间跨度大,类似的释放热板如果放置在温室外墙上或者温室内部,都会造成严重的遮光,影响温室内光照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主动蓄放热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能效温室,通过在玻璃连栋温室顶部设置透明的集热板,集热板使用时不会造成温室内部遮光,进而保证温室内光照环境不受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主动蓄放热装置,包括集热板、蓄热体和散热器,所述集热板为透明板,所述集热板中部设有吸热空腔、与吸热空腔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所述蓄热体与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所述蓄热体通过所述进水口向所述吸热空腔内注入冷源,所述吸热空腔内的冷源经阳光加热后通过所述出水口返回所述蓄热体,以将热量储存于所述蓄热体,所述蓄热体还能够将该部分热量输送至所述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能够将热量散发至温室内。
进一步地,所述集热板通过连接件与温室棚顶的方钢管相连接。
进一步地,集热板的进水口设有三通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为L字形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水平段的端部设有转动柱,所述第二连接板为L字形板,所述二连接板朝向第一连接板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与方钢管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一体化的水平板、转动半套和限位板,所述连接板与集热板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半套转动套设在所述转动柱外部,所述限位板一端与所述转动半套相连接,所述限位板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板的水平段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沿竖向均布有多个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通过螺栓与方钢管相连接。
一种能效温室,包括所述的主动蓄放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玻璃连栋温室顶部设置透明的集热板,集热板使用时不会造成温室内部遮光,进而保证温室内光照环境不受影响。
2)设置的连接件方便将集热板固定在温室内顶部,且方便集热板角度的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动蓄放热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能效温室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集热板通过连接件与方钢管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局部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集热板;2、蓄热体;3、散热器;4、进水口;5、出水口;6、方钢管;7、第一连接部;8、第二连接部;9、第一连接板;10、第二连接板;11、转动柱;12、水平板;13、转动半套;14、限位板;15、连接孔;16、螺栓;17、冷端;18、热端;19、热泵本体;20、蒸发器;21、集热水罐;22、冷凝器;23、蓄热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实施例:
如图1-图3所示,一种主动蓄放热装置,包括集热板1、蓄热体2和散热器3,所述集热板1为透明板,所述集热板1中部设有吸热空腔、与吸热空腔连通的进水口4和出水口5;
所述蓄热体2与所述进水口4和出水口5连通,所述蓄热体2通过所述进水口4向所述吸热空腔内注入冷源,所述吸热空腔内的冷源经阳光加热后通过所述出水口5返回所述蓄热体2,以将热量储存于所述蓄热体2,所述蓄热体2还能够将该部分热量输送至所述散热器3,所述散热器3能够将热量散发至温室内。
其中蓄热体2包括冷端17、热端18和热泵本体19,所述冷端17包括蒸发器20和集热水罐21,所述蒸发器20能带走所述集热水罐21内的热量,所述集热板1进水口4和出水口5通过管道与集热水罐21连通使吸热空腔与集热水罐21之间形成集热水路。所述热端18包括冷凝器22和蓄热罐23,所述蓄热罐23内设有蓄热材料(水或相变材料),所述冷凝器22能对蓄热罐23内的蓄热材料进行加热,所述蓄热罐23与散热器3之间通过管道连通形成可循环的散热水路,热泵本体19能将冷端17内的热量输送至热端18。
其中,相变材料、散热器3、蒸发器20和冷凝器22均为现有技术。
白天,启动蓄热水路,水流经集热板1,在吸热空腔内被阳光照射升温,然后流回蓄热体2,使蓄热体2中的相变材料受热融化,并储存热量。晚上,关闭蓄热水路而启动散热水路,蓄热体2中的相变材料冷凝放热,并由循环水转运至散热器3释放。
集热水罐21包覆蒸发器20,基于蒸发器20的使用特性,蒸发器20运作时可对集热水罐21内的水进行制冷;而热端18则包括冷凝器22与蓄热罐23,蓄热罐23包覆冷凝器22,基于冷凝器22的使用特性,冷凝器22运作时可对蓄热罐23内的水进行制热。可以理解的是,此时集热水罐21内的冷水即为遮阳凝水板所需的冷源,而蓄热罐23内的热水则为散热装置所需的热源。更具体地,上述进水口4与出水口5均通过管道连通于集热水罐21,进而使得空腔与集热水罐21之间形成有可循环的冷源流路,蓄热罐23与散热装置则通过管道连通形成有可循环的热源流路。空腔内经过阳光加热的冷源通过出水口5与管道返回集热水罐21内,热泵本体19会将该部分热量输送至蓄热罐23进行热量的储存,以作为散热器3的热量所需。
其中集热板1时候用时由于其为透明板(玻璃板或透明亚克力板),即使将集热板1设置在温室顶部也不会对温室内部遮光,保证温室内光照环境不受影响。
进一步地,集热板1的进水口4设有三通阀门。通过三通阀门可相集热板1内加入颜料,进而调节集热板1内循环水的颜色,在调整优化温室内环境的同时,提高吸热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集热板1通过连接件与温室棚顶的方钢管6相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1-图3所示,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7和第二连接部8,
所述第一连接部7包括第一连接板9和第二连接板10,所述第一连接板9为L字形板,所述第一连接板9的水平段的端部设有转动柱11,所述第二连接板10为L字形板,所述二连接板朝向第一连接板9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9和第二连接板10与方钢管6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部8包括一体化的水平板12、转动半套13和限位板14,所述连接板与集热板1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半套13转动套设在所述转动柱11外部,所述限位板14一端与所述转动半套13相连接,所述限位板14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板10的水平段抵接。
所述第一连接板9和第二连接板10沿竖向均布有多个连接孔15,所述第一连接板9和第二连接板10通过螺栓16与方钢管6相连接。
使用时:第一连接板9和第二连接板10通过螺栓16与方钢管6固定,其中其一连接板底端位于第二连接板10底端之下。集热板1两端分别通过连接件与两根方钢管6连接。集热板1稳定连接时,转动半套13套在转动柱11外部,限位板14远离主动半套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板10抵接。水平板12与集热板1固定,进而将集热板1固定与温室内顶部。
其中需要调节集热板1倾斜角度时,通过调节连接件实现。具体为调节第一连接板9和第二连接板10在竖向的相对位置实现,如需调大倾斜角度,保证右侧第一连接板9不动,右侧第二连接板10上行,该过程转动半套13绕转动柱11转动。同时左侧第一连接板9和第二连接板10同时下行即可。调节到位后对应锁上螺栓16即可。
设置的连接件方便将集热板1固定在温室内顶部,且方便集热板1角度的调节。
如图1所示,一种能效温室,包括所述的主动蓄放热装置。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主动蓄放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热板、蓄热体和散热器,所述集热板为透明板,所述集热板中部设有吸热空腔、与吸热空腔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所述蓄热体与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所述蓄热体通过所述进水口向所述吸热空腔内注入冷源,所述吸热空腔内的冷源经阳光加热后通过所述出水口返回所述蓄热体,以将热量储存于所述蓄热体,所述蓄热体还能够将该部分热量输送至所述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能够将热量散发至温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主动蓄放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板通过连接件与温室棚顶的方钢管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主动蓄放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为L字形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水平段的端部设有转动柱,所述第二连接板为L字形板,所述二连接板朝向第一连接板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与方钢管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一体化的水平板、转动半套和限位板,所述连接板与集热板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半套转动套设在所述转动柱外部,所述限位板一端与所述转动半套相连接,所述限位板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板的水平段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主动蓄放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沿竖向均布有多个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通过螺栓与方钢管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主动蓄放热装置,其特征在于:集热板的进水口设有三通阀门。
6.一种能效温室,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主动蓄放热装置。
CN202221191502.3U 2022-05-17 2022-05-17 一种主动蓄放热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能效温室 Active CN2172176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91502.3U CN217217602U (zh) 2022-05-17 2022-05-17 一种主动蓄放热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能效温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91502.3U CN217217602U (zh) 2022-05-17 2022-05-17 一种主动蓄放热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能效温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17602U true CN217217602U (zh) 2022-08-19

Family

ID=82824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91502.3U Active CN217217602U (zh) 2022-05-17 2022-05-17 一种主动蓄放热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能效温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176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83887B1 (ko) 진공관을 이용한 태양열 집열기 일체형 태양열 온수기
CN201074915Y (zh) 太阳能热水器
CN202232330U (zh) 储热式太阳能温室大棚
US20080047544A1 (en) Modular thermal radiation heating system
CN105698146A (zh) 太阳能蒸汽炉
CN107750763A (zh) 一种日光温室的增温系统
CN210832580U (zh) 相变控温的真空管防爆增效热水器
CN111336695A (zh) 太阳能集热装置和供暖及烘干系统
CN208475533U (zh) 一种双回路太阳能集热熔盐储能溴化锂空调系统
CN217217602U (zh) 一种主动蓄放热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能效温室
CN207365451U (zh) 一种基于菲涅尔线聚光集热的热泵联合热水装置
CN105104021A (zh) 一种用于设施栽培的太阳能增温系统
JP2011010624A (ja) ハウス栽培用の暖房システム
CN110214254A (zh) 曲面吸收器型太阳能流体加热器
CN107289643A (zh) 一种太阳能热水器
CN204806703U (zh) 太阳能蓄能热水器
CN209085078U (zh) 一种多能源热水系统
CN203704386U (zh) 储热式太阳能低温供热系统
CN111174447A (zh) 一种工业级太阳能集热装置
CN206430251U (zh) 太阳能热炕装置
CN206369345U (zh) 一种集中热循环式太阳能热水器
CN105910329B (zh) 带储能的冷热联供的太阳热能利用系统及使用方法
CN205536659U (zh) 带储能的冷热联供的太阳热能利用系统
CN205619240U (zh) 太阳能蒸汽炉
CN204830537U (zh) 一种热管真空管式太阳能集热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