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15403U - 一种接头组件以及传屏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头组件以及传屏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15403U
CN217215403U CN202220136780.2U CN202220136780U CN217215403U CN 217215403 U CN217215403 U CN 217215403U CN 202220136780 U CN202220136780 U CN 202220136780U CN 217215403 U CN217215403 U CN 2172154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oint
connector
hole
matching hole
connec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3678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淙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3678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154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154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154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接头组件以及传屏器,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该接头组件包括第一接头、第二接头以及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件与配合孔,连接件与第一接头连接并且配合孔设于第二接头,或连接件与第二接头连接并且配合孔设于第一接头;连接件包括连接本体以及防脱扣,配合孔内设有弹性部;连接件插入配合孔,弹性部限制防脱扣脱出配合孔;当第二接头处于与第一接头插接的安装状态时,连接件收容隐藏于配合孔内。该传屏器包括传屏器主体以及上述接头组件。该接头组件的适用范围更广,两个接头安装时,用于将两个接头进行连接的连接件隐藏在第一接头或第二接头内部,接头组件外观更加简洁;该传屏器适用范围广且外观美观。

Description

一种接头组件以及传屏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头组件以及传屏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数据传输线或充电线一般配置接头,接头又称连接插头,接头用于与电子设备插接。电子设备配置供接头插入的插口,由于插口类型多样,现有的数据传输线或充电线在只配置一个接头的情况下,适用范围有限。
相关技术中,为了使数据传输线或充电线适配更多插口类型,在数据传输线或充电线中配置接头组件,接头组件中包括主接头以及转接头,可根据实际需求采用主接头或转接头插入电子设备。
为了避免转接头丢失,一般采用绳子连接主接头与转接头,但是,连接用的绳子会导致接头组件外观繁琐,影响美观,并且容易与其他物体发生缠绕,影响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之一:提供一种接头组件,其可在安装状态时隐藏连接件,外观更加简洁美观,使用体验得到提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之二:提供一种传屏器,其外观美观,使用体验得到提升。
为达上述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接头组件,包括:
第一接头;
第二接头;所述第二接头具有与所述第一接头插接的安装状态以及脱离插接的打开状态;
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件以及配合孔,所述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本体与防脱扣;所述连接本体与所述第一接头连接并且所述配合孔设于所述第二接头,或所述连接本体与所述第二接头连接并且所述配合孔设于所述第一接头;所述配合孔内设有弹性部;所述连接件插入所述配合孔;
其中,所述第二接头处于安装状态时,所述连接件收容于所述配合孔内;所述第二接头处于打开状态时,至少部分所述连接本体脱出所述配合孔,所述弹性部阻碍所述防脱扣脱出所述配合孔。
为达上述目的之二,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传屏器,包括:
传屏器主体;
数据传输线,包括传输线本体,以及如上技术方案所述的接头组件;所述第一接头为主接头,所述第二接头为转换接头,所述第一接头通过所述传输线本体与所述传屏器主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接头组件中配置两个接头,适用范围更广,两个接头可根据需求插接或打开;接头组件在收纳时或在两个接头插接时,用于将两个接头进行连接的连接件隐藏在第一接头或第二接头内部,接头组件外观更加简洁,使用体验更佳;该传屏器采用上述接头组件,适用范围广,外观简洁美观。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接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中第二接头处于安装状态);
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接头组件的截面图之一(图中第二接头处于安装状态);
图4为图3中的B部放大图;
图5为图4中的C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接头组件的截面图之二(图中第二接头处于打开状态);
图7为图6中的D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接头组件的一种应用状态示意图(图中第二接头处于打开状态);
图9为图8中的E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接头组件的截面图之三(图中第二接头处于打开状态);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接头组件中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配合孔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接头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第一接头;11、第一主体;111、第一端部配合面;12、第一端子;20、第二接头;21、第二主体;211、第二端部配合面;212、第二插口;22、第二端子;31、连接件;311、连接本体;312、防脱扣;3121、第二限位面;32、配合孔;321、第一孔口;33、弹性部;331、根部;332、头部;3321、第一限位面;34、避位槽;341、第一槽口;342、第二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带转接头的接头组件在使用时,存在无法兼顾转接头防丢以及接头组件美观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接头组件,该接头组件提供一种隐藏式转换接头防丢方案,既可实现转接头防丢又使接头组件外观简洁。
本实用新型的接头组件,可以应用于但不限于数据传输器、充电线中;其中,数据传输器可以为但不限于传屏器、数据传输线等。
如图1至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接头组件的一实施例中,该接头组件包括第一接头10、第二接头20以及连接组件;其中,第一接头10用于与数据传输线的线材直接连接以作为主接头使用,第二接头20作为转换接头使用;第二接头20具有与第一接头10插接的安装状态,第二接头20还具有与第一接头10脱离插接的打开状态;第二接头20处于安装状态时,接头组件适于通过第二接头20与电子设备连接,第二接头20处于打开状态时,接头组件适于通过第一接头10与电子设备连接。
第二接头20通过连接组件与第一接头10活动连接,以在第二接头20处于打开状态时,避免第二接头20丢失,实现第二接头20的防丢。
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件31以及配合孔32;连接件31与第一接头10连接,相对应地,配合孔32设于第二接头20,或者,连接件31与第二接头20连接,相对应地,配合孔32设于第一接头10;连接件31与配合孔32活动连接,连接件31可在配合孔32内滑动,实现第二接头20与第一接头10活动连接;其中,两个构件活动连接指的是两个构件保持连接状态,但两个构件之间可以发生相对运动。
本实施例中,连接件31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本体311以及防脱扣312,当连接件31与第一接头10连接时,连接本体311背离防脱扣312的一端与第一接头10连接,当连接件31与第二接头20连接时,连接本体311背离防脱扣312的一端与第二接头20连接。配合孔32内设有弹性部33,弹性部33为限位结构;配合孔32的一端形成第一孔口321。
图12中,提供第二接头20与第一接头10分解示意图。
在第二接头20与第一接头10进行装配时,将连接件31穿过第一孔口321以插入配合孔32内,由于弹性部33具有弹性变形能力,防脱扣312经过弹性部33时,向弹性部33施加径向向外的压力,弹性部33变形,以使防脱扣312能够穿过设有弹性部33的孔段,以达到弹性部33背离第一孔口321的一侧,此时,弹性部33在其自身弹力的作用回复至初始位置,设有弹性部33的孔段的孔径缩小至防脱扣312无法穿过的尺寸,此时,弹性部33限制防脱扣312向第一孔口321的方向运动,弹性部33限制防脱扣312脱出配合孔32,如此,实现第二接头20与第一接头10的活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配合孔32被配置为允许连接件31完全插入。
如图1、图3所示,当第二接头20处于安装状态时,连接件31可完全收容于配合孔32内,实现对连接件31的隐藏,此时,连接件31无外露部分,整个接头组件外观简洁,如此也避免了连接件31外露带来的挂搭其他物品或缠绕其他物品的问题;在需要对接头组件进行收纳时,也可以将第二接头20调整为安装状态。当需要打开第二接头20时,将第二接头20与第一接头10脱离插接,脱离过程中,连接件31向配合孔32的外部抽出,连接件31抽出至一定位置时,由于弹性部33限制防脱扣312脱出配合孔32,连接件31不可继续脱出配合孔32,如此,可保持第二接头20与第一接头10的活动连接。如图6、图8、图10所示,当第二接头20处于打开状态时,至少部分连接本体311脱出配合孔32。
本实用新型的接头组件,第二接头20与第一接头10活动连接,第二接头20由第一接头10取下时,防脱扣312被弹性部33阻挡,从而保证第二接头20与第一接头10一体,避免第二接头20丢失;第二接头20处于与第一接头10插接时,用于连接的连接件31收容隐藏在配合孔32内,接头组件外观简洁,更加美观;并且,接头组件在生产制造中,第一接头10与第二接头20的装配过程简单,装配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接头10包括第一主体11以及与第一主体11连接的第一端子12;第二接头20包括第二主体21以及与第二主体21连接的第二端子22;第二主体21设有第二插口212,第二接头20处于安装状态时,第一端子12插入第二插口212。其中,第一端子12与第二端子22均为电连接端子,第二接头20处于安装状态时,第一端子12与第二端子22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6、图7所示,当配合孔32设于第二接头20时,第二接头20设有与配合孔32连通的第一孔口321;连接件31穿过第一孔口321以插入配合孔32内;
弹性部33背离第一孔口321的一端形成第一限位面3321;同时,防脱扣312接近连接本体311的一端形成第二限位面3121,也即,防脱扣312接近第一孔口321的一端形成第二限位面3121;在配合孔32的轴向上,第二限位面3121的投影落入第一限位面3321内;第一限位面3321用于抵顶第二限位面3121,以限制防脱扣312向第一孔口321的方向运动。
如图6至图10所示,在第二接头20与第一接头10脱离插接后,连接本体311的至少一部分脱出配合孔32,以使第二接头20与第一接头10之间具有一定相对运动的自由度,以为第一接头10与电子设备插接提供避位,此时,当连接件31脱出至第一限位面3321抵顶第二限位面3121时,由于第一限位面3321的限制,防脱扣312无法向脱出配合孔32的方向运动,如此,保持第二接头20与第一接头10的连接,防止第二接头20脱离与第一接头10插接后丢失。
其中,如图7所示,当第二限位面3121抵顶第一限位面3321时,防脱扣312向弹性部33施加的压力使弹性部33具有产生形变以缩小孔径的趋势,如此,在无破坏外力作用的前提下,弹性部33能够可靠地防止防脱扣312脱出配合孔32,实现第二接头20与第一接头10的可靠连接,实现第二接头20可靠防脱。
在本实用新型的接头组件的一实施例中,弹性部33为悬臂卡扣,悬臂卡扣的相对两端为根部331以及头部332,根部331与配合孔32的孔壁连接,头部332为自由端;在径向方向上,头部332与配合孔32的孔壁之间存在间隙。
当配合孔32设于第二接头20时,第二接头20设有与配合孔32连通的第一孔口321;当配合孔32设于第一接头10时,第一接头10设有与配合孔32连通的第一孔口321;
在配合孔32的轴向方向上,根部331相对头部332接近第一孔口321;悬臂卡扣由根部331至头部332向配合孔32的中心轴线倾斜;第二接头20处于打开状态时,头部332限制防脱扣312向脱出配合孔32的方向运动。
本实施例中,弹性部33采用悬臂卡扣,悬臂卡扣的头部332具有一定径向复位功能。
其中,配合孔32内可以仅配置一个弹性部33,弹性部33为沿配合孔32孔壁沿伸的环形结构或弧形结构;配合孔32内也可以配置多个弹性部33。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接头20包括第二主体21以及与第二主体21连接的第二端子22;第二主体21为塑胶材质,第二端子22为电连接端子;配合孔32设于第二接头20时,配合孔32设于第二主体21,第二主体21与弹性部33一体成型,第二主体21与弹性部33均为硬胶材质,可通过注塑成型模具一体成型。相对应地,第一孔口321设于第二主体21。
在本实施例的又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头10包括第一主体11以及与第一主体11连接的第一端子12;第一主体11为塑胶材质,第一端子12为电连接端子;配合孔32设于第一接头10时,配合孔32设于第一主体11,第一主体11与弹性部33一体成型,第一主体11与弹性部33均为硬胶材质,可通过注塑成型模具一体成型。相对应地,第一孔口321设于第一主体11。
在上述两种实施方式中,由于采用悬臂设计以提供弹性部33的弹力,弹性部33可以采用与接头本体相同的硬胶材质,弹性部33与接头本体可以一体成型,如此,既可以保证接头本体的强度,又便于在配合孔32内加工形成弹性部33。
其中,硬胶材质可以为但不限于ABS、硬质PVC等塑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通过如下方式配置连接件31、配合孔32以及弹性部33的相关尺寸,以实现连接组件内部件的配合:
弹性部33远离第一孔口321的一端限定出限位孔,当采用悬臂卡扣作为弹性部33时,悬臂卡扣的头部332之间或悬臂卡扣与配合孔32的孔壁之间限定出限位孔;
限位孔的径向尺寸为X1,第一孔口321的径向尺寸为X2,防脱扣312的径向尺寸为X3,连接本体311的径向尺寸为X4;X4<X1<X3<X2。
如此,在第一接头10与第二接头20装配的过程中,尺寸为X3防脱扣312先通过尺寸为X2的第一孔口321,随着装配继续进行,尺寸为X3的防脱扣312通过尺寸为X1的限位孔时,导致弹性部33发生变形,尺寸为X3的防脱扣312完全通过尺寸为X1的限位孔后,限位孔处的弹性部33变形恢复,使得弹性部33阻挡在防脱扣312的端部,此时防脱扣312与弹性部33形成扣合关系;本实施例中,X4<X1,以保证连接本体311可以在弹性部33限定的限位孔内顺利滑动,以便于连接件31收容隐藏于配合孔32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接头组件的一实施例中,为了在第二接头20处于打开状态时,避免连接件31干扰第一接头10使其无法完全插入电子设备的接口,通过如下方式配置接头组件:
如图8、图9、图10所示,当连接本体311与第一接头10连接时,第一接头10设有避位槽34;
避位槽34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槽口341以及第二槽口342,第一槽口341与第二槽口342位于第一接头10的不同侧面;连接本体311背离防脱扣312的一端与避位槽34的槽壁连接,连接本体311可选择地由第一槽口341或第二槽口342伸出;第二接头20处于安装状态时,连接本体311由第一槽口341伸出避位槽34;第二接头20处于打开状态时,连接本体311可弯折以由第二槽口342伸出,以为第一接头10与电子设备插接提供避位。
本实施例中,连接本体311被配置为弯折。如图3、图4所示,第二接头20处于安装状态时,连接本体311由第一槽口341伸出时,保持直线型,以使连接本体311能够插入配合孔32内实现收容隐藏;如图8至图10所示,连接本体311可弯折,以由第二槽口342伸出,以伸向第一接头10的旁侧,避免连接本体311干扰第一接头10与电子设备插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第一接头10包括第一端部配合面111,以及与第一端部配合面111相邻的外侧面;第一槽口341形成于第一端部配合面111,第二槽口342形成于外侧面;第二接头20处于打开状态时,连接本体311由第二槽口342伸出避位槽34,且连接本体311嵌入避位槽34,也即连接本体311不由第一槽口341凸出,以使第一接头10与电子设备的接口插接时,第一端部配合面111可与电子设备的壳体相抵,避免连接本体311由第一槽口341伸出抵顶电子设备,阻碍第一接头10完全插入电子设备的接口。
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第二接头20包括第二端部配合面211,第二接头20处于安装状态时,连接本体311由第一槽口341伸出避位槽34,第一端部配合面111与第二端部配合面211相抵。
在本实用新型的接头组件的一实施例中,连接本体311为可弯折的软胶主体。其中,软胶可以为PP、PE等塑料材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传屏器,其采用上述接头组件,除了主接头外还具有转接头,可以适应多种接口,适用范围更广。
在本实用新型的传屏器的一实施例中,传屏器包括:
传屏器主体;
数据传输线,包括传输线本体,以及如上任一实施例的接头组件;第一接头10为主接头,第二接头20为转换接头,第一接头10通过传输线本体与传屏器主体连接。
传屏器是一种无线传输设备,传屏器主体内设置无线传输模块,第一接头10或第二接头20可以与手提电脑、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插接,以将这些电子设备的显示页面通过无线通信传输至会议平板等显示大屏上。
其中,第一接头10与第二接头20为型号不同的接头,第一接头10与第二接头20可以为USBType-A、USBType-B、USBType-C、USBType-D、Lightning中的任意两种,也可以为未举例出来的接头类型。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头(10);
第二接头(20);所述第二接头(20)具有与所述第一接头(10)插接的安装状态以及脱离插接的打开状态;
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件(31)以及配合孔(32),所述连接件(31)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本体(311)与防脱扣(312);所述连接本体(311)与所述第一接头(10)连接并且所述配合孔(32)设于所述第二接头(20),或所述连接本体(311)与所述第二接头(20)连接并且所述配合孔(32)设于所述第一接头(10);所述配合孔(32)内设有弹性部(33);所述连接件(31)插入所述配合孔(32);
其中,所述第二接头(20)处于安装状态时,所述连接件(31)收容于所述配合孔(32)内;所述第二接头(20)处于打开状态时,至少部分所述连接本体(311)脱出所述配合孔(32),所述弹性部(33)阻碍所述防脱扣(312)脱出所述配合孔(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配合孔(32)设于所述第二接头(20)时,所述第二接头(20)设有与所述配合孔(32)连通的第一孔口(321);当所述配合孔(32)设于所述第一接头(10)时,所述第一接头(10)设有与所述配合孔(32)连通的第一孔口(321);
所述连接件(31)由所述第一孔口(321)插入所述配合孔(32);所述弹性部(33)背离所述第一孔口(321)的一端形成第一限位面(3321),所述防脱扣(312)接近所述连接本体(311)的一端形成第二限位面(3121);所述第一限位面(3321)用于抵顶所述第二限位面(3121),以限制所述防脱扣(312)向所述第一孔口(321)的方向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33)为悬臂卡扣;所述悬臂卡扣包括根部(331)与头部(332),所述根部(331)与所述配合孔(32)的孔壁连接,所述头部(332)为自由端;
当所述配合孔(32)设于所述第二接头(20)时,所述第二接头(20)设有与所述配合孔(32)连通的第一孔口(321);当所述配合孔(32)设于所述第一接头(10)时,所述第一接头(10)设有与所述配合孔(32)连通的第一孔口(321);
所述根部(331)相对所述头部(332)接近所述第一孔口(321);所述悬臂卡扣由所述根部(331)至所述头部(332)向所述配合孔(32)的中心轴线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头(20)包括第二主体(21)以及与所述第二主体(21)连接的第二端子(22);当所述配合孔(32)设于所述第二接头(20)时,所述配合孔(32)设于所述第二主体(21),所述第二主体(21)与所述弹性部(33)一体成型;
所述第一接头(10)包括第一主体(11)以及与所述第一主体(11)连接的第一端子(12);当所述配合孔(32)设于所述第一接头(10)时,所述配合孔(32)设于所述第一主体(11),所述第一主体(11)与所述弹性部(33)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配合孔(32)设于所述第二接头(20)时,所述第二接头(20)设有与所述配合孔(32)连通的第一孔口(321);当所述配合孔(32)设于所述第一接头(10)时,所述第一接头(10)设有与所述配合孔(32)连通的第一孔口(321);所述连接件(31)由所述第一孔口(321)插入所述配合孔(32);
所述弹性部(33)远离所述第一孔口(321)的一端限定出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径向尺寸为X1,所述第一孔口(321)的径向尺寸为X2,所述防脱扣(312)的径向尺寸为X3,所述连接本体(311)的径向尺寸为X4;X4<X1<X3<X2。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连接本体(311)与所述第一接头(10)连接时,所述第一接头(10)设有避位槽(34);
所述避位槽(34)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槽口(341)以及第二槽口(342);所述连接本体(311)背离所述防脱扣(312)的一端与所述避位槽(34)的槽壁连接;所述第二接头(20)处于所述安装状态时,所述连接本体(311)由所述第一槽口(341)伸出所述避位槽(34);所述第二接头(20)处于所述打开状态时,所述连接本体(311)可弯折以由所述第二槽口(342)伸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10)包括第一端部配合面(111),以及与所述第一端部配合面(111)相邻的外侧面;
所述第一槽口(341)形成于所述第一端部配合面(111),所述第二槽口(342)形成于所述外侧面;所述第二接头(20)处于所述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端部配合面(111)用于与电子设备相抵。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本体(311)为可弯折的软胶主体。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10)包括第一主体(11)以及与所述第一主体(11)连接的第一端子(12);所述第二接头(20)包括第二主体(21)以及与所述第二主体(21)连接的第二端子(22);
所述第二主体(21)设有第二插口(212),所述第二接头(20)处于所述安装状态时,所述第一端子(12)插入所述第二插口(212)。
10.一种传屏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屏器主体;
数据传输线,包括传输线本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接头组件;所述第一接头(10)为主接头,所述第二接头(20)为转换接头,所述第一接头(10)通过所述传输线本体与所述传屏器主体连接。
CN202220136780.2U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接头组件以及传屏器 Active CN2172154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36780.2U CN217215403U (zh)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接头组件以及传屏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36780.2U CN217215403U (zh)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接头组件以及传屏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15403U true CN217215403U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91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36780.2U Active CN217215403U (zh)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接头组件以及传屏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154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00882B2 (en) Releasable connector system
US6450829B1 (en) Snap-on plug coaxial connector
US9219340B2 (en) Connector cable assembly for multiple connectors
US20110053406A1 (en) Securely latched power connector assembly
EP2715882A1 (en) Hermaphroditic electrical connector device with additional contact elements
US7381078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CN217215403U (zh) 一种接头组件以及传屏器
CN212162279U (zh) 多功能拓展坞
US7862368B1 (en) Socket assembly
CN201533089U (zh) 一种浮动信号接触件及使用该接触件的电连接器
US6165027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KR200482852Y1 (ko) 플렉서블 외부케이블이 구비된 단말기 연결용 케이블
US822117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deformable engaging post
CN202094411U (zh) 电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组件
CN212085349U (zh) 一体式超薄连接器
CN113471737A (zh) Pogo-pin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20895919U (zh) 一种多接口连接器
JP2011181199A (ja) 嵌合構造及び該嵌合構造を用いた電気コネクタ
US6688918B2 (en) Socket connector for insertion of audio plug
CN210430231U (zh) 一种圆形超小型信号连接器
CN210007075U (zh) 一种usb连接线
US20110034064A1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CN210111237U (zh) 具有隐藏功能的便于携带的数据线
CN219268039U (zh) 一种可快速插拔的防水smb同轴连接器
CN211126385U (zh) 一种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