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14945U - 电池安装结构及冲牙器 - Google Patents

电池安装结构及冲牙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14945U
CN217214945U CN202123320146.9U CN202123320146U CN217214945U CN 217214945 U CN217214945 U CN 217214945U CN 202123320146 U CN202123320146 U CN 202123320146U CN 217214945 U CN217214945 U CN 2172149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wall
bottom wall
mounting structure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2014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关军伟
杨帅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tars Puls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tars Pul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tars Pul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tars Puls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2014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149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149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149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安装结构及冲牙器,电池具有用于连接导线的接线端,电池安装结构包括壳体,壳体具有用于安装电池的安装空间,壳体具有抵接平面,抵接平面的任一侧形成有一避让空间,电池安装于安装空间内时,接线端连接的导线位于避让空间内,以使接线端未连接导线的至少部分区域与抵接平面形成面接触。该设计能够有效提升电池的安装稳定性。

Description

电池安装结构及冲牙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冲牙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安装结构及冲牙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小家电设备一般内置有电源等器件,针对电源等器件需要在小家电设备的内部设置一些安装结构以用于固定电源等器件,电源等器件的安装稳定性决定了小家电设备的使用稳定性。因此,如何有效减少电源等器件在小家电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出现晃动的可能性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安装结构及冲牙器,能够有效提升电池的安装稳定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安装结构;电池具有用于连接导线的接线端,电池安装结构包括壳体,壳体具有用于安装电池的安装空间,壳体具有抵接平面,抵接平面的任一侧形成有一避让空间,电池安装于安装空间内时,接线端连接的导线位于避让空间内,以使接线端未连接导线的至少部分区域与抵接平面形成面接触。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安装结构,当电池安装于安装空间内时,接线端的连接有导线的部分区域悬空于抵接平面的边缘而使得导线能够容置于避让空间内,避免导线与抵接平面直接接触,从而使得接线端的未连接有导线的至少部分区域抵接在抵接平面上时能够与抵接平面形成面接触,进而保证电池安装的稳定性;通过将导线设置在避让空间内,从电池的接线端引出的导线不易因与抵接平面直接接触挤压而产生脱离电池的接线端或直接断裂的情况;通过将导线设置在避让空间内,能够有效降低安装空间沿电池的轴向上的长度的不确定性,故不会出现因安装空间沿电池的轴向上的长度过长,而导致电池的轴向无法被有效固定的情况,也不会出现因安装空间沿电池的轴向上的长度过短,而导致电池安装在安装空间内时因受力挤压而造成其本身结构被破坏的情况。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包括底壁、侧壁及凸台,侧壁与底壁连接以与底壁共同合围形成安装空间,凸台凸设于底壁且位于安装空间内,凸台背离底壁的表面为抵接平面,凸台的周侧面与侧壁间隔设置以形成避让空间。
基于上述实施例,凸台凸出底壁设置,使得凸台的周侧面、侧壁和底壁共同围设形成避让空间,凸台远离底壁一侧的表面作为抵接平面,当电池安装于安装空间内时,接线端的连接有导线的部分区域悬空于凸台的边缘而使得导线能够容置于避让空间内,避免导线与凸台的抵接平面直接接触,从而使得接线端的未连接有导线的至少部分区域抵接在凸台的抵接平面上时能够与凸台的抵接平面形成面接触,进而保证电池安装的稳定性。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具有围设形成安装空间的底壁和侧壁,底壁具有抵接平面,避让空间设置于底壁。
基于上述实施例,底壁具有抵接平面,且底壁设置避让空间,当电池安装于安装空间内时,接线端的连接有导线的部分区域悬空于抵接平面所对应的底壁的边缘而使得导线能够容置于避让空间内,避免导线与抵接平面直接接触,从而使得接线端的未连接有导线的至少部分区域抵接在底壁的抵接平面上时能够与底壁的抵接平面形成面接触,进而保证电池安装的稳定性。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安装结构还包括固定件,固定件位于安装空间内且与壳体连接,电池的接线端与抵接平面抵接时,固定件用于固定电池的周侧面。
基于上述实施例,固定件相当于电池安装结构中用于对电池的周侧面进行固定的部件,固定件用于限制电池相对抵接平面产生垂直于电池的轴向所在平面内的偏移,以用于辅助固定电池。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具有围设形成安装空间的底壁和侧壁,固定件为一围壁,围壁凸设于底壁且围设于抵接平面的周侧,围壁至少部分结构与抵接平面间隔设置以在围壁与抵接平面之间形成用于收容导线的避让槽,避让空间包括避让槽。
基于上述实施例,抵接平面的周侧、围壁和底壁共同围设形成避让槽,当电池安装于安装空间内时,接线端的连接有导线的部分区域悬空于抵接平面的边缘而使得导线能够容置于避让槽内,避让槽作为避让空间的子部分可用于容置导线,从而避免导线直接与抵接平面接触;接线端的未连接有导线的至少部分区域与抵接平面抵接,以用于限制电池相对抵接平面沿电池的轴向运动;围壁用于固定电池的周侧面,以用于限制电池相对抵接平面产生沿垂直于电池的轴向所在平面内的偏移,从而进一步保证电池安装的稳定性。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围壁相对于底壁的高度大于抵接平面相对于底壁的高度,以使电池的接线端与抵接平面抵接时,围壁与电池的周侧面过盈配合。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将围壁相对底壁的高度设计成大于抵接平面相对底壁的高度,且让围壁与电池的周侧面之间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对电池的周侧面进行安装固定,使得接线端的未连接有导线的至少部分区域与抵接平面抵接时,围壁高出抵接平面的部分能够与电池的周侧面过盈配合,从而对电池的周侧面进行安装固定,进而限制电池相对抵接平面产生垂直于电池的轴向所在平面内的偏移,故无需再另外设置其他结构来固定电池,极大简化了电池的安装结构,减少了电池安装结构的制作工艺与成本,并且围壁通过与电池的周侧面过盈配合同时还降低了电池的拆卸难度。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围壁为与电池的周侧面适配的弧形。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将围壁设计成与电池的周侧面相适配的弧形,该围壁结构可用于电池的预定位,从而便于围壁对电池的周侧面进行安装固定。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抵接平面的面积为S1,在与抵接平面共面的截面内,围壁围设形成的截面面积为S2,S1与S2满足条件式:0.50≤S1/S2≤0.75。
基于上述实施例,当0.50≤S1/S2≤0.75时,一方面抵接平面的大小适中,使得接线端的未连接有导线的至少部分区域与抵接面之间的接触面积的大小适中,则使得电池相对抵接平面沿电池轴向上的稳定性良好,另一方面用于容置导线的避让槽的空间的大小适中,则使得接线端的连接有导线的部分能够悬空设置。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围壁具有与避让槽连通的出线口,电池的导线可从出线口引出避让槽。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在围壁上设置出线口,导线远离电池的接线端的一端可以直接穿出出线口与外接电路板连接,能够有效降低导线与外接电路板之间的安装难度,同时还能够有效避免导线因发生过度弯折而出现断路的情况。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出线口自围壁远离底壁的一端延伸至底壁。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设计出线口贯穿围壁,在电池的安装与拆卸的过程中,导线可以直接从出线口远离底壁的一侧引出或引入避让槽,大幅度提升导线穿设出线口的便携性。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围壁的周向上,围壁的长度尺寸为L1,出线口的长度尺寸为L2,且L1和L2满足条件式:L2/L1≤1/3。
基于上述实施例,当L2/L1≤1/3时,在围壁的周向上,围壁的长度尺寸适中能够有效保证围壁对电池的周侧面进行安装固定,且围壁的长度尺寸适中能够保证围壁具有良好的刚度和强度;出线口的长度尺寸适中能够让导线有序引出避让槽。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底壁、侧壁和围壁中的至少两者一体成型。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将底壁、侧壁和围壁中的至少两者设计成一体成型,能够有效降低电池安装结构的整体加工难度。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围壁具有远离底壁的第一表面以及与电池的周侧面抵接的第二表面,且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的连接处设置有倒角。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倒角的设计,在电池安装的过程中,倒角具有导向作用,能够便于实现围壁对电池的预定位。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电池还具有背离接线端的抵接端,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具有围成部分安装空间的第一底壁和第一侧壁,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具有围成剩余部分安装空间的第二底壁和第二侧壁,第二底壁与第一底壁相对设置;其中,第一底壁和第二底壁中的一者具有抵接平面以及避让空间,第一底壁和第二底壁中的另一者用于与电池的抵接端抵接,以将电池抵紧于抵接平面。
基于上述实施例,电池的安装结构较为简单,只需要在第一底壁和第二底壁中的一者上设置抵接平面以及避让空间,且电池的抵接端直接抵接在第一底壁和第二底壁的另一者上即可,即可实现沿电池的轴向上对电池的安装固定,不需要再额外设计特定的固定支架去固定电池的抵接端,减少了电池安装结构的制作工艺与成本。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安装结构还包括弹性件及粘接件,弹性件设置于抵接平面与电池的接线端之间,弹性件经由粘接件粘接于抵接平面,或弹性件经由粘接件粘接于电池的接线端所在的端面上。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弹性件的设计,一方面使得电池只需要通过弹性卡入并抵持即可完成安装,且只需要稍微用力即可完成拆卸,另一方面弹性件可以隔绝电池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有效避免热量传递到壳体对壳体起到良好保护作用;通过粘接件的设计,粘接件用于将弹性件粘接固定于抵接平面或电池的接线端,通过增强弹性件的稳定性来保证电池安装的稳定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冲牙器,该冲牙器包括上述的电池安装结构。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冲牙器,具有上述电池安装结构的冲牙器,能够有效避免电池在冲牙器的使用过程中出现晃动,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度。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安装结构及冲牙器,当电池安装于安装空间内时,接线端的连接有导线的部分区域悬空于抵接平面的边缘而使得导线能够容置于避让空间内,避免导线与抵接平面直接接触,从而使得接线端的未连接有导线的至少部分区域抵接在抵接平面上时能够与抵接平面形成面接触,进而保证电池安装的稳定性;通过将导线设置在避让空间内,从电池的接线端引出的导线不易因与抵接平面直接接触挤压而产生脱离电池的接线端或直接断裂的情况;通过将导线设置在避让空间内,能够有效降低安装空间沿电池的轴向上的长度的不确定性,故不会出现因安装空间沿电池的轴向上的长度过长,而导致电池的轴向无法被有效固定的情况,也不会出现因安装空间沿电池的轴向上的长度过短,而导致电池安装在安装空间内时因受力挤压而造成其本身结构被破坏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电池安装在安装空间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壳体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中的壳体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又一种实施例中的壳体的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又一种实施例中的围壁和凸台的俯视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中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冲牙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电池安装结构;10、壳体;11、安装空间;12、抵接平面;13、避让空间;131、避让槽;14、底壁;15、侧壁;16、凸台;101、第一壳体;1011、第一底壁;1012、第一侧壁;102、第二壳体;1021、第二底壁;1022、第二侧壁;20、固定件;21、围壁;211、出线口;212、第一表面;213、第二表面;214、倒角;30、电池;31、接线端;32、抵接端;40、冲牙器;M、围壁的周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相关技术中,小家电设备一般内置有电源等器件,针对电源等器件需要在小家电设备的内部设置一些安装结构以用于固定电源等器件。
例如,在一种应用场景中,电源可以为电池,电池具有接线端,电池的接线端上连接有导线,电池在安装的时候,电池一般是在其长度方向上与上述安装结构抵接。由于电池的接线端的存在,故电池与上述安装结构在抵接固定时形成点接触,从而造成电池安装不稳。由于导线的存在,故电池与上述安装结构在抵接固定时,导线容易出现断裂而影响小家电设备的正常使用。
因此,如何有效减少电源等器件在小家电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出现晃动的可能性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请参照图1-图7所示,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电池安装结构1,能够有效提升电池30的安装稳定性。
电池30具有用于连接导线的接线端31,壳体10具有用于安装电池30的安装空间11,壳体10还具有抵接平面12,抵接平面12的任一侧形成有一避让空间13,电池30安装于安装空间11内时,接线端31连接的导线位于避让空间13内,以使接线端31的未连接导线的至少部分区域与抵接平面12形成面接触。
以下结合图1-图7对电池安装结构1的具体结构进行展开介绍。
如图1所示,电池30具有用于连接导线的接线端31。其中,电池30可以是蓄电池30也可以是锂电池30,这里对电池30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定,设计人员可根据不同小家电设备的不同外观形状对电池30进行合理的选择。其中,接线端31可以是电池30中用于与导线连接的某一端面,也可以是电池30中用于与导线连接的某一端部。
壳体10作为电池安装结构1中用于容纳电池30的部件,这里对壳体10的具体材质不做限定,设计人员可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对壳体10的材质进行合理的选择,例如,壳体10的材质可以但不仅限于是塑料。这里对壳体10的具体形状也不做限定,设计人员可根据小家电设备的外观形状对壳体10的形状进行合理的设计。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0用于容纳电池30,壳体10可以看成是小家电设备的壳体10本身的一部分结构,壳体10也可以看成是独立于小家电设备的壳体10外的结构。
壳体10具有用于安装电池30的安装空间11,其中,安装空间11可以理解成壳体10内的某一中空区域,电池30可以部分位于壳体10的安装空间11内,电池30也可以全部位于壳体10的安装空间11内。
壳体10具有抵接平面12,其中,抵接平面12应该理解成位于壳体10的安装空间11内的某一平面,例如,抵接平面12可以是壳体10中用于围设形成安装空间11的某一壁面,且该壁面为平面,抵接平面12也可以是壳体10中不用于围设形成安装空间11的其他壁面中的某一壁面。可以理解的是,这里对抵接平面12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定,例如抵接平面12的形状可以但不仅限于呈圆形、三角形或矩形等。
抵接平面12的任一侧形成有一避让空间13,其中,避让空间13可以是壳体10的多个(两个或两个以上)子部件共同围设所形成的空间,避让空间13也可以是设置于壳体10的某单一子部件上的镂空区域。关于避让空间13的具体形成方式将在下文进行展开介绍。
电池30安装于安装空间11内时,接线端31连接的导线位于避让空间13内,以使接线端31的未连接导线的至少部分区域与抵接平面12形成面接触。也就是说,电池30位于壳体10的安装空间11内时,避让空间13能够用于容置与电池30的接线端31连接的导线,使得与电池30的接线端31连接的导线不会直接与抵接平面12接触,从而使得接线端31的未连接导线的至少部分区域能够与抵接平面12贴合形成面接触。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池安装结构1,当电池30安装于安装空间11内时,接线端31的连接有导线的部分区域悬空于抵接平面12的边缘而使得导线能够容置于避让空间13内,避免导线与抵接平面12直接接触,从而使得接线端31的未连接有导线的至少部分区域抵接在抵接平面12上时能够与抵接平面12形成面接触,进而保证电池30安装的稳定性;通过将导线设置在避让空间13内,从电池30的接线端31引出的导线不易因与抵接平面12直接接触挤压而产生脱离电池30的接线端31或直接断裂的情况;通过将导线设置在避让空间13内,能够有效降低安装空间11沿电池30的轴向上的长度的不确定性,故不会出现因安装空间11沿电池30的轴向上的长度过长,而导致电池30的轴向无法被有效固定的情况,也不会出现因安装空间11沿电池30的轴向上的长度过短,而导致电池30安装在安装空间11内时因受力挤压而造成其本身结构被破坏的情况。
如图2-图3所示,考虑到避让空间13作为壳体10中用于容置与电池30的接线端31连接的导线的结构,关于避让空间13的具体形成方式可以但不仅限于以下几种可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底壁14、侧壁15和凸台16,侧壁15与底壁14连接以与底壁14共同合围形成安装空间11,凸台16凸设于底壁14且位于安装空间11内,凸台16背离底壁14的表面为抵接平面12,凸台16的周侧面与侧壁15间隔设置以形成避让空间13。也就是说,上述避让空间13至少是由凸台16的周侧面、侧壁15和底壁14等壳体10的子部件共同围设形成。该设计中,凸台16凸出底壁14设置,使得凸台16的周侧面、侧壁15和底壁14共同围设形成避让空间13,凸台16远离底壁14一侧的表面作为抵接平面12,当电池30安装于安装空间11内时,接线端31的连接有导线的部分区域悬空于凸台16的边缘而使得导线能够容置于避让空间13内,避免导线与凸台16的抵接平面12直接接触,从而使得接线端31的未连接有导线的至少部分区域抵接在凸台16的抵接平面12上时能够与凸台16的抵接平面12形成面接触,进而保证电池30安装的稳定性。
如图3所示,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底壁14和侧壁15,底壁14和侧壁15围设形成安装空间11,底壁14具有抵接平面12,避让空间13设置于底壁14。也就是说,底壁14位于安装空间11内的壁面的至少部分即为上述抵接平面12,避让空间13是仅形成于底壁14上的某一镂空区域。其中,避让空间13可以是采用切削、打磨等加工方式形成于底壁14上,避让空间13也可以采用注塑的加工方式一体成型于底壁14上。该设计中,底壁14具有抵接平面12,且底壁14设置避让空间13,当电池30安装于安装空间11内时,接线端31的连接有导线的部分区域悬空于抵接平面12所对应的底壁14的边缘而使得导线能够容置于避让空间13内,避免导线与抵接平面12直接接触,从而使得接线端31的未连接有导线的至少部分区域抵接在底壁14的抵接平面12上时能够与底壁14的抵接平面12形成面接触,进而保证电池30安装的稳定性。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考虑到电池30的接线端31中未连接有导线的至少部分区域与抵接平面12之间是采用直接抵接的方式,来用于限制电池30相对抵接平面12沿电池30的轴向运动。为进一步增强电池30的安装稳定性,故进一步设计,电池安装结构1还包括固定件20,固定件20位于安装空间11内且与壳体10连接,电池30的接线端31与抵接平面12抵接时,固定件20用于固定电池30的周侧面。也就是说,固定件20相当于电池安装结构1中用于对电池30的周侧面进行固定的部件,固定件20用于限制电池30相对抵接平面12产生垂直于电池30的轴向所在平面内的偏移,以用于辅助固定电池30。
进一步地,考虑到固定件20作为电池安装结构1中用于辅助抵接平面12对电池30的周侧面进行固定的部件,关于固定件20的具体结构可以但不仅限于以下几种可实施方式。
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壳体10具有围设形成安装空间11的底壁14和侧壁15,固定件20为一围壁21,围壁21凸设于底壁14且围设于抵接平面12的周侧,围壁21至少部分结构与抵接平面12间隔设置以在围壁21与抵接平面12之间形成用于收容导线的避让槽131,避让空间13包括避让槽131。也就是说,围壁21将上述避让空间13分隔成避让槽131和位于避让槽131外的剩余部分。该设计中,抵接平面12的周侧、围壁21和底壁14共同围设形成避让槽131,当电池30安装于安装空间11内时,接线端31的连接有导线的部分区域悬空于抵接平面12的边缘而使得导线能够容置于避让槽131内,避让槽131作为避让空间13的子部分可用于容置导线,从而避免导线直接与抵接平面12接触;接线端31的未连接有导线的至少部分区域与抵接平面12抵接,以用于限制电池30相对抵接平面12沿电池30的轴向运动;围壁21用于固定电池30的周侧面,以用于限制电池30相对抵接平面12产生沿垂直于电池30的轴向所在平面内的偏移,从而进一步保证电池30安装的稳定性。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固定件20为定位块(图中未示出),定位块的数量为多个(两个或两个以上),定位块凸设于底壁14上,且多个定位块中的至少两个分别位于凸台16相对的两侧,以使得定位块至少从电池30相对的两侧对电池30的周侧面进行夹持固定。
如图4和图5所示,考虑到围壁21作为电池安装结构1中用于对电池30的周侧面进行安装固定的结构,为降低围壁21对电池30的周侧面进行安装固定的难度,故进一步设计,围壁21相对于底壁14的高度大于抵接平面12相对于底壁14的高度,以使电池30的接线端31与抵接平面12抵接时,围壁21与电池30的周侧面过盈配合。该设计中,通过将围壁21相对底壁14的高度设计成大于抵接平面12相对底壁14的高度,且让围壁21与电池30的周侧面之间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对电池30的周侧面进行安装固定,使得接线端31的未连接有导线的至少部分区域与抵接平面12抵接时,围壁21高出抵接平面12的部分能够与电池30的周侧面过盈配合,从而对电池30的周侧面进行安装固定,进而限制电池30相对抵接平面12产生垂直于电池30的轴向所在平面内的偏移,故无需再另外设置其他结构来固定电池30,极大简化了电池30的安装结构,减少了电池安装结构1的制作工艺与成本,并且围壁21通过与电池30的周侧面过盈配合同时还降低了电池30的拆卸难度。
如图1和图5所示,考虑到围壁21作为电池安装结构1中用于对电池30的周侧面进行安装固定的结构,为便于围壁21对电池30的周侧面进行安装固定,故进一步设计,围壁21为与电池30的周侧面适配的弧形。也就是说,电池30安装于安装空间11内时,围壁21的内壁面与电池30的周侧面贴合。该设计中,通过将围壁21设计成与电池30的周侧面相适配的弧形,该围壁21结构可用于电池30的预定位,从而便于围壁21对电池30的周侧面进行安装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当围壁21与电池30的周侧面过盈配合时,通过将围壁21设计成与电池30的周侧面相适配的弧形,增大了围壁21的内壁面与电池30的周侧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提电池30安装的稳定性。
如图5和图6所示,考虑到当电池30安装于安装空间11内时,接线端31的未连接有导线的至少部分区域与凸台16的抵接平面12形成面接触。若凸台16的抵接平面12过小,使得接线端31的未连接有导线的至少部分区域与凸台16的抵接面之间的接触面积过小,则导致电池30相对凸台16沿电池30轴向上的稳定性较差;若凸台16的抵接平面12过大,使得用于容置导线的避让槽131的空间过小,则导致接线端31的连接有导线的部分不能悬空设置。为使电池30相对凸台16沿电池30的轴向上具有良好稳定性的同时,使得接线端31的连接有导线的部分能够悬空设置,故进一步设计,抵接平面12的面积为S1,在与抵接平面12共面的截面内,围壁21围设形成的截面面积为S2,且S1与S2满足条件式:0.50≤S1/S2≤0.75。具体地,S1/S2的取值可以但不仅限于0.5、0.625或0.75等。该设计中,当0.50≤S1/S2≤0.75时,一方面抵接平面12的大小适中,使得接线端31的未连接有导线的至少部分区域与抵接平面12之间的接触面积的大小适中,则使得电池30相对抵接平面12沿电池30轴向上的稳定性良好,另一方面用于容置导线的避让槽131的空间的大小适中,则使得接线端31的连接有导线的部分能够悬空设置。
如图1和图5所示,考虑到导线远离电池30的接线端31的一端需要用于与外接电路板连接,壳体10的底壁14还可以设置有与避让槽131连通的穿线孔,导线依次穿设避让槽131和穿线孔内,且导线远离电池30的接线端31的一端穿出穿线孔与外接电路板连接。降低导线与外接电路板之间的连接难度,故进一步设计,围壁21具有与避让槽131连通的出线口211,电池30的导线可从出线口211引出避让槽131。也就是说,导线容置于避让槽131内,且导线远离电池30的接线端31的一端直接穿过出线口211且可与外接电路板连接。其中,出线口211可以采用切削或打磨等加工工艺形成于围壁21上,出线口211也可以采用注塑的加工方式一体成型于围壁21上。该设计中,通过在围壁21上设置出线口211,导线远离电池30的接线端31的一端可以直接穿出出线口211与外接电路板连接,能够有效降低导线与外接电路板之间的安装难度,同时还能够有效避免导线因发生过度弯折而出现断路的情况。
考虑到在电池30的安装与拆卸过程中,导线远离电池30的接线端31的一端都要穿过出线口211,为提升导线穿设出线口211的便携性,故进一步设计,出线口211自围壁21远离底壁14的一端延伸至底壁14。也就是说,沿垂直于底壁14的方向上,出线口211贯穿围壁21。该设计中,通过设计出线口211贯穿围壁21,在电池30的安装与拆卸的过程中,导线可以直接从出线口211远离底壁14的一侧引出或引入避让槽131,大幅度提升导线穿设出线口211的便携性。
如图6所示,可以理解是,在围壁21上设置出线口211的目的是为了让连接电池30的接线端31的导线能够有序地引出避让槽131,考虑到围壁21的设计目的是为了用于对电池30的周侧面进行安装固定。为保证围壁21能够对电池30的周侧面进行有效固定,同时围壁21上的出线口211能够让导线有序引出,故进一步设计,在围壁的周向M上,围壁21的长度尺寸为L1,出线口211的长度尺寸为L2,且L1和L2满足条件式:L2/L1≤1/3。其中,围壁21的长度尺寸与出线口211的长度尺寸的考量都是统一以围壁21的周长方向作为参照。具体地,L2/L1的取值可以但不仅限于0.25、0.30或0.33等。该设计中,当L2/L1≤1/3时,在围壁的周向M上,围壁21的长度尺寸适中能够有效保证围壁21对电池30的周侧面进行安装固定,且围壁21的长度尺寸适中能够保证围壁21具有良好的刚度和强度;出线口211的长度尺寸适中能够让导线有序引出避让槽131。
如图1和图5所示,为降低电池安装结构1的整体加工难度,故进一步设计,底壁14、侧壁15和围壁21中的至少两者一体成型。例如,底壁14、侧壁15和围壁21中的至少两者可以通过注塑的方式形成一体式结构,也可以采用3D打印的方式形成一体式结构。具体地,底壁14、侧壁15和围壁21采用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当然,当壳体10还包括凸台16时,凸台16、底壁14、侧壁15和围壁21也可以采用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
考虑到当电池30安装在安装空间11内时,围壁21可用于电池30的预定位,为便于实现围壁21对电池30的预定位,故进一步设计,围壁21具有远离底壁14的第一表面212以及与电池30的周侧面抵接的第二表面213,且第二表面213与第一表面212的连接处设置有倒角214。该设计中,通过倒角214的设计,在电池30安装的过程中,倒角214具有导向作用,能够便于实现围壁21对电池30的预定位。
如图7所示,考虑到电池30除了包括用于与导线连接的接线端31,电池30还包括背离接线端31的抵接端32,电池30在安装的过程中,还需要对电池30的抵接端32进行固定,以使电池30能够抵紧于抵接平面12,故进一步设计,壳体10包括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第一壳体101具有围成部分安装空间11的第一底壁1011和第一侧壁1012,第二壳体102与第一壳体101可拆卸连接,第二壳体102具有围成剩余部分安装空间11的第二底壁1021和第二侧壁1022,第二底壁1021和第一底壁1011相对设置,第一底壁1011和第二底壁1021中的一者具有抵接平面12以及避让空间13,第一底壁1011和第二底壁1021中的另一者用于与电池30的抵接端32抵接,以将电池30抵紧于抵接平面12。其中,第一壳体101与第二壳体102可以但不仅限于采用螺接、卡接、磁性吸附等方式来实现两者之间的可拆卸连接。该设计中,电池30的安装结构较为简单,只需要在第一底壁1011和第二底壁1021中的一者上设置抵接平面12以及避让空间13,且电池30的抵接端32直接抵接在第一底壁1011和第二底壁1021的另一者上即可,即可实现沿电池30的轴向上对电池30的安装固定,不需要再额外设计特定的固定支架去固定电池30的抵接端32,减少了电池安装结构1的制作工艺与成本。
为进一步增强电池30轴向上的稳定性,故进一步设计,电池安装结构1还包括弹性件(图中未示出)和粘接件(图中未示出),弹性件设置于抵接平面12与电池30的接线端31之间,弹性件经由粘接件粘接于抵接平面12,或者弹性件镜头粘接件粘接与电池30的接线端31所在的端面上。其中,弹性件可以但不仅限于是树脂垫、橡胶垫、海绵垫等能够产生良好弹性形变的部件,粘接件可以但不仅限于是双面胶、粘胶等具有良好黏性强度的部件。该设计中,通过弹性件的设计,一方面使得电池30只需要通过弹性卡入并抵持即可完成安装,且只需要稍微用力即可完成拆卸,另一方面弹性件可以隔绝电池30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有效避免热量传递到壳体10对壳体10起到良好保护作用;通过粘接件的设计,粘接件用于将弹性件粘接固定于抵接平面12或电池30的接线端31,通过增强弹性件的稳定性来保证电池30安装的稳定性。
请参照图8所示,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冲牙器40,该冲牙器40包括上述的电池安装结构1,具有上述电池安装结构1的冲牙器40,能够有效避免电池30在冲牙器40的使用过程中出现晃动,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度。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电池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具有用于连接导线的接线端,所述电池安装结构包括:
壳体,具有用于安装所述电池的安装空间,所述壳体还具有抵接平面,所述抵接平面的任一侧形成有一避让空间,所述电池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时,所述接线端连接的所述导线位于所述避让空间内,以使所述接线端的未连接所述导线的至少部分区域与所述抵接平面形成面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底壁;
侧壁,与所述底壁连接以与所述底壁共同合围形成所述安装空间;
凸台,凸设于所述底壁且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凸台背离所述底壁的表面为所述抵接平面,所述凸台的周侧面与所述侧壁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避让空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围设形成所述安装空间的底壁和侧壁,所述底壁具有所述抵接平面,所述避让空间设置于所述底壁。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固定件,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且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电池的所述接线端与所述抵接平面抵接时,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所述电池的周侧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围设形成所述安装空间的底壁和侧壁,所述固定件为一围壁,所述围壁凸设于所述底壁且围设于所述抵接平面的周侧,所述围壁至少部分结构与所述抵接平面间隔设置以在所述围壁与所述抵接平面之间形成用于收容所述导线的避让槽,所述避让空间包括所述避让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壁相对于所述底壁的高度大于所述抵接平面相对于所述底壁的高度,以使所述电池的所述接线端与所述抵接平面抵接时,所述围壁与所述电池的周侧面过盈配合。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壁为与所述电池的周侧面适配的弧形。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平面的面积为S1,在与所述抵接平面共面的截面内,所述围壁围设形成的截面面积为S2,且S1与S2满足条件式:0.50≤S1/S2≤0.75。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壁具有与所述避让槽连通的出线口,所述电池的所述导线可从所述出线口引出所述避让槽。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口自所述围壁远离所述底壁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底壁。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围壁的周向上,所述围壁的长度尺寸为L1,所述出线口的长度尺寸为L2,且L1和L2满足条件式:L2/L1≤1/3。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壁、所述侧壁和所述围壁中的至少两者一体成型。
1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围壁具有远离所述底壁的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电池的周侧面抵接的第二表面,且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的连接处设置有倒角。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具有背离所述接线端的抵接端,所述壳体包括:
第一壳体,具有围成部分所述安装空间的第一底壁和第一侧壁;
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具有围成剩余部分所述安装空间的第二底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二底壁与所述第一底壁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底壁和所述第二底壁中的一者具有所述抵接平面以及所述避让空间,所述第一底壁和所述第二底壁中的另一者用于与所述电池的抵接端抵接,以将所述电池抵紧于所述抵接平面。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抵接平面与所述电池的所述接线端之间;
粘接件,所述弹性件经由所述粘接件粘接于所述抵接平面,或所述弹性件经由所述粘接件粘接于所述电池的所述接线端所在的端面上。
16.一种冲牙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安装结构。
CN202123320146.9U 2021-12-27 2021-12-27 电池安装结构及冲牙器 Active CN2172149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20146.9U CN217214945U (zh) 2021-12-27 2021-12-27 电池安装结构及冲牙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20146.9U CN217214945U (zh) 2021-12-27 2021-12-27 电池安装结构及冲牙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14945U true CN217214945U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84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20146.9U Active CN217214945U (zh) 2021-12-27 2021-12-27 电池安装结构及冲牙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149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30083404A (ko) 방수 전기 커넥터
CN217214945U (zh) 电池安装结构及冲牙器
CN107834264B (zh) 布线装置、安装框架及布线装置系统
TWI643542B (zh) 電源轉換器及其電連接器模組
CN115473072A (zh)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12461934U (zh) 电池盖防拆结构和网关主机
CN212491142U (zh) 颈部按摩仪
CN219661953U (zh) 小型化电动牙刷及其主机
JP2020087919A (ja) 電池製品
CN217882019U (zh) 一种简易充电端子
CN211909380U (zh) 颈部按摩仪
CN219895989U (zh) 电动牙刷主机及其手柄外壳
CN214507168U (zh) 一种终端设备
CN216087290U (zh) 一种免螺钉式快速待组装外壳
CN107834265B (zh) 布线装置、组装构件及装置本体
CN220914477U (zh) 插接装置、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213328327U (zh) 一种洗衣机操作面盖及洗衣机
US20240049785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atomizer
CN116782542B (zh) 壳体组件及终端设备
CN214899273U (zh) 引线保持结构及电动致动器
CN218039964U (zh) 插座电连接器
CN217182508U (zh) 一种新式改良型Type-c连接器
CN211203961U (zh) 一种新型光源固定支架结构
CN215473891U (zh) 芯片复位器
CN210891518U (zh) 一种新型光源底座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