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13734U - 射频识别电路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射频识别电路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13734U
CN217213734U CN202221234393.9U CN202221234393U CN217213734U CN 217213734 U CN217213734 U CN 217213734U CN 202221234393 U CN202221234393 U CN 202221234393U CN 217213734 U CN217213734 U CN 2172137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interface
chip
communication
radio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3439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传秀
张龙
康兴强
张晓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Biolab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Biolab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Biolab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Biolab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3439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137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137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137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射频识别电路及装置,属于电子技术领域。射频识别电路包括通信接口、配置单元、微处理单元以及信号收发单元;通信接口的各通信端分别与配置单元的各第一端对应连接,配置单元的各第二端分别与微处理单元的各第一端连接,微处理单元的第二端与信号收发单元的第一端连接;通信接口的连接端用于连接检测设备的第一接口;通信接口的电源端、配置单元的第三端、微处理单元的第三端、信号收发单元的第二端分别用于输入工作电压。可以达到提高射频识别电路的适配性和兼容性的效果。

Description

射频识别电路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射频识别电路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技术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并且,RFID技术应用非常的广泛,比如可以将RFID设备用于医疗器械检测设备上进行无接触采集电子标签的信息。
相关技术中,RFID设备一般由信号接收器、解调电路、调制电路以及微处理单元组成,另外RFID设备可以通过USB接口或串口与各种不同的检测设备连接。然而,由于不同的检测设备的端口形式并不统一,但是一般的RFID设备的接口形式单一,仅仅只能支持一种端口形式的检测设备。
因此,相关技术中的方案存在与不同的检测设备的适配性和兼容性较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射频识别电路,可以达到提高射频识别电路的适配性和兼容性的效果。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射频识别电路,所述射频识别电路包括通信接口、配置单元、微处理单元以及信号收发单元;
所述通信接口的各通信端分别与所述配置单元的各第一端对应连接,所述配置单元的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微处理单元的各第一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信号收发单元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通信接口的连接端用于连接检测设备的第一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的电源端、所述配置单元的第三端、所述微处理单元的第三端、所述信号收发单元的第二端分别用于输入工作电压;所述信号收发单元用于接收电子标签的第一电信号以及为所述电子标签发送第二电信号;
所述配置单元用于在所述通信接口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检测设备的第一接口的情况下,向所述微处理单元输出与所述第一接口的类型匹配的识别电信号;
所述微处理单元用于识别所述识别电信号,以确定所述第一接口的类型,并相应控制所述信号收发单元发出或接收与所述第一接口的类型匹配的射频信号。
可选地,所述配置单元包括第一配置电路;
所述第一配置电路的电源端用于输入工作电压;
所述第一配置电路的各控制端分别与所述微处理单元的各第一端连接,通过各控制端向所述微处理单元输出与所述第一接口的类型匹配的识别电信号;
所述第一配置电路的第一发送端和第一接收端分别与所述通信接口的第一通信端和第二通信端连接,所述第一配置电路的第二发送端和第二接收端分别与所述通信接口的第三通信端和第四通信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配置电路包括第一芯片;
所述第一芯片包括第一电源端、多个控制端和多个发送端;
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一电源端用于输入工作电压;
所述第一芯片的各控制端分别与所述微处理单元的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一发送端和第一接收端分别与所述通信接口的第一通信端和第二通信端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二发送端和第二接收端分别与所述通信接口的第三通信端和第四通信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配置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一发送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通信接口的第一通信端连接;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一接收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通信接口的第二通信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配置单元还包括第二配置电路;
所述第二配置电路的电源端用于输入工作电压;
所述第二配置电路的第一接收端和第一发送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配置电路的第二发送端和第二接收端分别与所述通信接口的第一通信端和第二通信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配置电路包括第二芯片;
所述第二芯片包括第二电源端、多个发送端和多个接收端;
所述第二芯片的第二电源端用于输入工作电压;
所述第二芯片的第一接收端和第一发送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芯片的第二发送端和第二接收端分别与所述通信接口的第一通信端和第二通信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配置电路还包括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
所述第三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二芯片的第一接收端和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一发送端之间;
所述第四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二芯片的第二发送端和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二接收端之间。
可选地,所述射频识别电路还包括电源单元;
所述电源单元用于分别与所述通信接口的电源端、所述配置单元的第三端、所述微处理单元的第三端、所述信号收发单元的第二端连接,并向所述通信接口的电源端、所述配置单元的第三端、所述微处理单元的第三端、所述信号收发单元的第二端输出工作电压。
可选地,所述电源单元包括电压转换单元和稳压单元;
所述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入端用于与电源连接,所述电压转换单元的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稳压单元的输入端和所述信号收发单元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稳压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通信接口的电源端、所述配置单元的第三端、所述微处理单元的第三端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射频识别装置,所述射频识别装置包括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射频识别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射频识别电路,在该射频识别电路的该通信接口与该检测设备的第一接口连接的情况下,该检测设备可以通过该第一接口向该通信接口输入信号,由于该通信接口的各通信端分别与该配置单元的各第一端对应连接,那么该检测设备输入的信号就可以经该通信接口输入到该配置单元的各第一端,然后经该配置单元将该检测设备输入的信号进行转换,并向微处理单元的各第一端输出与该检测设备输入的信号对应的识别电信号,微处理单元就可以识别该识别电信号,进而确定出该第一接口的类型,这样,就可以实现识别该第一接口的类型的目的。
另外,微处理单元还可以控制该信号收发单元发出或接收与该第一接口的类型匹配的射频信号,那么,在该电子标签处于该信号收发单元的磁场内的情况下,就可以实现读取出该电子标签的芯片中的信息或数据或、将信息或数据写入该电子标签的芯片中的目的。
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使得该射频识别电路准确地识别出该第一接口的类型,并且可以使得该射频识别电路接收或发出与该第一接口的类型匹配的射频信号以实现读取该电子标签的芯片中的信息或数据以及将信息或数据写入该电子标签的芯片中的功能。如此,可以达到提高射频识别电路的适配性和兼容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射频识别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射频识别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射频识别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射频识别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射频识别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射频识别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1:通信接口、102:配置单元、1021:第一配置电路、1022:第二配置电路、103:微处理单元、104:信号收发单元;
U1:第一芯片、U2:第二芯片、U3:电压转换单元、U4:稳压单元、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TX:通信接口的第一通信端、RX:通信接口的第二通信端、IO1:通信接口的第三通信端、IO2:通信接口的第四通信端、a1:第一芯片的第一发送端、a2:第一芯片的第二发送端、b1:第一芯片的第一接收端、b2:第一芯片的第二接收端、v1:第一电源端、c1:第二芯片的第一接收端、c2:第二芯片的第二接收端、d1:第二芯片的第一发送端、d2:第二芯片的第二发送端、v2:第二电源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相关技术中,相关技术中,RFID设备一般由信号接收器、解调电路、调制电路以及微处理单元组成,另外RFID设备可以通过USB接口或串口与各种不同的检测设备连接。然而,由于不同的检测设备的端口类型并不统一,但是一般的RFID设备的接口类型单一,仅仅只能支持一种端口类型的检测设备。因此,相关技术中的方案存在与不同的检测设备的适配性和兼容性较差的问题。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射频识别电路,该射频识别电路包括通信接口、配置单元、微处理单元以及信号收发单元,该通信接口的各通信端分别与该配置单元的各第一端对应连接,该配置单元的各第二端分别与该微处理单元的各第一端连接,该微处理单元的第二端与该信号收发单元的第一端连接,该通信接口的连接端用于连接检测设备的第一接口,该通信接口的电源端、该配置单元的第三端、该微处理单元的第三端、该信号收发单元的第二端分别用于输入工作电压,该信号收发单元用于接收电子标签的第一电信号以及为该电子标签发送第二电信号。可以达到提高射频识别电路的适配性和兼容性的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以应用在RFID设备的射频识别电路为例进行说明。但不表明本申请实施例仅能应用于RFID设备进行射频识别。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识别电路进行详细地解释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射频识别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射频识别电路,该射频识别电路包括通信接口101、配置单元102、微处理单元103以及信号收发单元104。
该通信接口101的各通信端分别与该配置单元102的各第一端对应连接,该配置单元102的各第二端分别与该微处理单元103的各第一端连接,该微处理单元103的第二端与该信号收发单元104的第一端连接。
该通信接口101的连接端用于连接检测设备的第一接口。
该通信接口101的电源端、该配置单元102的第三端、该微处理单元103的第三端、该信号收发单元104的第二端分别用于输入工作电压。
可选地,该信号收发单元104用于接收电子标签的第一电信号以及为该电子标签发送第二电信号。
该第一电信号和该第二电信号可以是射频信号,另外,该第一电信号和该第二电信号具体可以是特定频率的射频信号。
该第一电信号可以用于使得该射频识别电路读取存储在该电子标签的芯片中的数据或信息。该第二电信号可以用于使得该射频识别电路将数据或信息写入该电子标签的芯片中。
示例性地,该信号收发单元104可以是RFID卡片阅读器或者信号接收器。
可选地,该配置单元102用于在该通信接口101的第二端连接该检测设备的第一接口的情况下,向该微处理单元103输出与该第一接口的类型匹配的识别电信号。
该识别电信号可以用于指示该第一接口的类型。
该微处理单元103用于识别该识别电信号,以确定该第一接口的类型,并相应控制该信号收发单元104发出或接收与该第一接口的类型匹配的射频信号。
可选地,该检测设备可以是任意具有处理功能的终端设备。该检测设备可以用于读取或解析电子标签的信息或数据,还可以用于将一定信息或数据写入该电子标签中。
该电子标签又称射频标签、应答器、数据载体。
在利用该射频识别电路对该电子标签进行读取的情况下,该电子标签进入信号收发单元104的磁场后,就可以接收信号收发单元104发出的射频信号,该电子标签就可以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该电子标签的芯片中的产品信息,该电子标签还可以主动发送特定频率的射频信号,信号收发单元104读取并解码该特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后,可以将解码之后的到的数据或信号发送给微处理单元103进行数据处理。
该第一接口是指该检测设备上与该射频识别电路或该通信接口101进行连接的接口。通信接口101的连接端与该第一接口之间可以通过相应的连接线连接,这样,就可以实现不同类型的第一接口均可以与该通信接口101的连接端连接的目的。
一般地,该第一接口的类型包括通用串行总线接口(Universal Serial Bus,简称USB)、通用输入/输出口(General-purpose input/output,简称GPIO)和/或异步传输标准接口(RS-232)。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该通信接口101可以是具有至少四个通信端的插口。
示例性地,可以选用通信端为6拼、间距为2.54mm的插头作为该通信接口101。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这6个通信端中的两个通信端作为普通的串口,在GPIO插入该通信接口101的情况下,这两个作为普通串口的通信端就可以与GPIO连接,以实现该检测设备和该射频识别电路的信号传输。
还可以将这6个通信端中的剩余四个通信端作为兼容USB接口和/或RS-232接口的线序,在USB接口或RS-232接口插入该通信接口101的情况下,可以将这剩余的四个通信端中的两个通信端分别作为电源端和接地端,而这剩余的四个通信端中的另外两个通信端就可以与USB接口或RS-232接口连接,以实现该检测设备和该射频识别电路的信号传输。
又例如,还可以选用通信端为4拼、间距为2.54mm的插头作为该通信接口101。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这4个通信端中的两个通信端作为普通的串口,在GPIO插入该通信接口101的情况下,这两个作为普通串口的通信端就可以与GPIO连接,以实现该检测设备和该射频识别电路的信号传输。那么在USB接口或RS-232接口插入该通信接口101的情况下,这4个通信端中的剩余两个通信端就可以与USB接口或RS-232接口连接,以实现该检测设备和该射频识别电路的信号传输。
也可以选择其他任意可能的接口作为该通信接口101,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该微处理单元103的第二端可以是指向该微处理单元103向该信号收发单元104的第一端发送控制信号的通信端。该微处理单元103的第二端的数量可以根据该信号收发单元104的第一端的数量进行调整。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不同类型的第一接口的结构不同,比如GPIO接口、USB接口和/或RS-232接口的接线结构就各不相同,并且GPIO接口、USB接口和/或RS-232接口的针脚也不相同。那么,在将该第一接口与该通信接口101的连接端连接的情况下,上述检测设备就可以通过该第一接口向该射频识别电路传输相应的电信号或者改变该射频识别电路中的部分元件或部分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以使得传输到微处理单元103的各第一端上的电信号发生变化,进而可以使得微处理单元103能根据各第一端上的电信号识别出与该通信接口101连接的第一接口的类型。这样,就可以准确地确定出与该射频识别电路连接的第一接口的类型。
在该射频识别电路的该通信接口101与该检测设备的第一接口连接的情况下,该检测设备可以通过该第一接口向该通信接口101输入信号,由于该通信接口101的各通信端分别与该配置单元102的各第一端对应连接,那么该检测设备输入的信号就可以经该通信接口101输入到该配置单元102的各第一端,然后经该配置单元102将该检测设备输入的信号进行转换,并向微处理单元103的各第一端输出与该检测设备输入的信号对应的识别电信号,微处理单元103就可以识别该识别电信号,进而确定出该第一接口的类型,这样,就可以实现识别该第一接口的类型的目的。
另外,微处理单元103还可以控制该信号收发单元104发出或接收与该第一接口的类型匹配的射频信号,那么,在该电子标签处于该信号收发单元104的磁场内的情况下,就可以实现读取出该电子标签的芯片中的信息或数据或、将信息或数据写入该电子标签的芯片中的目的。
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使得该射频识别电路准确地识别出该第一接口的类型,并且可以使得该射频识别电路接收或发出与该第一接口的类型匹配的射频信号以实现读取该电子标签的芯片中的信息或数据以及将信息或数据写入该电子标签的芯片中的功能。如此,可以达到提高射频识别电路的适配性和兼容性的效果。
一种可能的方式中,一般地,该通信接口101的用于连接GPIO接口的端口与用于连接USB接口或RS-232接口的端口是不能通用的,因此,该通信接口101需要设置一组与GPIO接口连接、且实现接收和发送信号功能的端口,该通信接口101还需要设置一组与USB接口或RS-232接口连接、且实现接收和发送信号功能的端口。那么,一般地,若该射频识别电路仅需要实现接收信号的功能或者实现发送信号的功能,那么则可以至少设置两个端口分别与GPIO接口、USB接口或RS-232接口连接。
一种可能的方式中,该通信接口101的各通讯端可以包括第一通信端、第二通信端、第三通信端、第四通信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该通信接口101的第一通信端、第二通信端作为与USB类型或RS-232类型的第一接口连接的端口,该通信接口101的第三通信端、第四通信端作为与GPIO类型的第一接口连接的端口为例对该射频识别电路进行解释说明,但并不表明该通信接口101只能有四个通信端,也并不表明只有该通信接口101的第一通信端、第二通信端可以作为与USB类型或RS-232类型的第一接口连接的端口或者该通信接口101的第三通信端、第四通信端作为与GPIO类型的第一接口连接的端口,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另外,该通信接口101还可以包括接地端和电源端。
该通信接口101的电源端可以用于输入5V的工作电压,也可以输入其他电压等级的工作电压,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由于该第一接口的类型可以是GPIO接口或USB接口,那么为了提高该射频识别电路的适配性和兼容性,那么就需要使该射频识别电路能准确地识别出GPIO接口和USB接口,以及使得在第一接口为GPIO接口或USB接口的情况下均可以实现读取该电子标签的芯片中的信息或数据以及将信息或数据写入该电子标签的芯片中的功能,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图1的基础上参见图2,该配置单元102包括第一配置电路1021。
该第一配置电路1021的电源端用于输入工作电压。
该第一配置电路1021的各控制端分别与该微处理单元103的各第一端连接,通过各控制端向该微处理单元103输出与该第一接口的类型匹配的识别电信号。
该第一配置电路1021的第一发送端和第一接收端分别与该通信接口101的第一通信端和第二通信端连接,该第一配置电路1021的第二发送端和第二接收端分别与该通信接口101的第三通信端和第四通信端连接。
可选地,该微处理单元103的各第一端可以是指该微处理单元103与该第一配置电路1021进行数据传输的通信端。
这样,通过该第一配置电路1021就可以使得该射频识别电路能准确地识别出GPIO接口和USB接口。
下面基于图3对该第一配置电路1021如何识别出GPIO接口和USB接口的原理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图2的基础上,参见图3,该第一配置电路1021包括第一芯片U1。
该第一芯片U1包括第一电源端v1、多个控制端和多个发送端。
该第一芯片U1的第一电源端v1用于输入工作电压。
该第一芯片U1的各控制端分别与该微处理单元103的各第一端连接,该第一芯片U1的第一发送端a1和第一接收端b1分别与该通信接口101的第一通信端TX和第二通信端RX连接,该第一芯片U1的第二发送端a2和第二接收端b2分别与该通信接口101的第三通信端IO1和第四通信端IO2连接。
示例性地,该第一芯片U1可以是型号为STM25R3916的芯片,也可以是任意可以实现与型号为STM25R3916的芯片相同功能的芯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另外,在该第一芯片U1是型号为STM25R3916的芯片的情况下,该第一芯片U1的第一发送端a1和第一接收端b1分别可以是型号为STM25R3916的芯片的PD5/UART1_TX/AIN5、PD6/UART1_TX/AIN6端口,第一芯片U1的第二发送端a2和第二接收端b2分别可以是型号为STM25R3916的芯片的PC4/TIM1_CH4.CLK_CCO/[AIN2]、PC3/TIM1_CH3端口。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值得注意的是,在图3中,该第一芯片U1与微处理单元103之间的四条连接线仅仅是为了示意,并不代表该第一芯片U1只能有四个控制端与微处理单元103的四个第一端连接,也不代表该第一芯片U1只有四个控制端或微处理单元103只有四个第一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值得说明的是,在该第一接口的类型为GPIO接口的情况下,该第一芯片U1可以通过第二发送端a2和第二接收端b2经通信接口101与上述检测设备传输相应的信号,在第二接收端b2接收到该检测设备经GPIO接口发送的信号的情况下,该第一芯片U1的各控制端就可以向微处理单元103的第一端发送与GPIO接口匹配的识别电信号,微处理单元103则可以识别出该第一接口的类型为GPIO接口,进而,则可以控制该信号收发单元104发出或接收与GPIO接口匹配的射频信号。
在该第一接口的类型为USB接口的情况下,该第一芯片U1可以通过第一发送端a1和第一接收端b1经通信接口101与上述检测设备传输相应的信号,在第一接收端b1接收到该检测设备经USB接口发送的信号的情况下,该第一芯片U1的各控制端就可以向微处理单元103的第一端发送与USB接口匹配的识别电信号,微处理单元103则可以识别出该第一接口的类型为USB接口,进而,则可以控制该信号收发单元104发出或接收与USB接口匹配的射频信号。
这样,在该第一接口为USB接口或GPIO接口的情况下,该射频识别电路都可以识别出该第一接口的类型,进而可以控制该信号收发单元104发出或接收与GPIO接口或USB接口匹配的射频信号,以实现读取该电子标签的芯片中的信息或数据以及将信息或数据写入该电子标签的芯片中的功能。如此,可以达到提高射频识别电路的适配性和兼容性的效果。
一种可能的方式中,继续参见图3,该第一配置电路1021还包括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
该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该第一芯片U1的第一发送端a1连接,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该通信接口101的第一通信端TX连接。
该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与该第一芯片U1的第一接收端b1连接,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该通信接口101的第二通信端RX连接。
可选地,该第一电阻R1和该第二电阻R2的阻值可以根据该射频识别电路中的其他元件的参数进行调整。
值得说明的是,该第一电阻R1连接在该第一芯片U1的第一发送端a1和该通信接口101的第一通信端TX之间,该第二电阻R2连接在该第一芯片U1的第一接收端b1和该通信接口101的第二通信端RX之间,该第一电阻R1和该第二电阻R2分别可以确保第一发送端a1和第一接收端b1上的电压不会过大,以起到保护第一芯片U1的作用。另外,第一电阻R1和该第二电阻R2还可以在该第一配置电路1021作为上拉电阻或下拉电阻的作用,以使得第一发送端a1和第一接收端b1上的电平可以发生相应的变化。
由于该第一接口的类型还可以是RS-232接口,那么为了进一步提高该射频识别电路的适配性和兼容性,那么就需要使该射频识别电路在识别出GPIO接口和USB接口的基础上还能准确地识别出RS-232接口,以及使得在第一接口为RS-232接口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读取该电子标签的芯片中的信息或数据以及将信息或数据写入该电子标签的芯片中的功能,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见图4,该配置单元102还包括第二配置电路1022。
该第二配置电路1022的电源端用于输入工作电压。
该第二配置电路1022的第一接收端和第一发送端分别与该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和该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该第二配置电路1022的第二发送端和第二接收端分别与该通信接口101的第一通信端和第二通信端连接。
这样,通过该第二配置电路1022就可以使得该射频识别电路能准确地识别出GPIO接口、USB接口以及RS-232接口。
下面基于图5对该第二配置电路1022如何识别出GPIO接口、USB接口以及RS-232接口的原理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图4的基础上,参见图5,该第二配置电路1022包括第二芯片U2。
该第二芯片U2包括第二电源端v2、多个发送端和多个接收端。
该第二芯片U2的第二电源端v2用于输入工作电压。
该第二芯片U2的第一接收端c1和第一发送端d1分别与该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和该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该第二芯片U2的第二发送端d2和第二接收端c2分别与该通信接口101的第一通信端TX和第二通信端RX连接。
示例性地,该第二芯片U2可以是型号为STM25R3916的芯片,也可以是任意可以实现与型号为STM25R3916的芯片相同功能的芯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值得注意的是,在图5中,该第二芯片U2与第一芯片U1之间的四条连接线仅仅是为了示意,并不代表该第二芯片U2只能有两个接收端和两个发送端,也不代表该第二芯片U2只能通过如图5中的连接方式与第一芯片U1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值得说明的是,在该第一接口的类型为GPIO接口的情况下,该第一芯片U1可以通过第二发送端a2和第二接收端b2经通信接口101与上述检测设备传输相应的信号,在第二接收端b2接收到该检测设备经GPIO接口发送的信号的情况下,该第一芯片U1的各控制端就可以向微处理单元103的第一端发送与GPIO接口匹配的识别电信号,微处理单元103则可以识别出该第一接口的类型为GPIO接口,进而可以控制该信号收发单元104发出或接收与GPIO接口匹配的射频信号。
在该第一接口的类型为USB接口的情况下,该第一芯片U1可以通过第一发送端a1和第一接收端b1经通信接口101与上述检测设备传输相应的信号,并且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芯片U1的第一发送端a1和第一接收端b1传输的信号不会输入到第二芯片U2的第一接收端c1和第一发送端d1,也就是说,在该第一接口的类型为USB接口的情况下,第二芯片U2和第一芯片U1之间可以是断开的或者第二芯片U2和第一芯片U1之间不会发生信号传输。在第一接收端b1接收到该检测设备经USB接口发送的信号的情况下,该第一芯片U1的各控制端就可以向微处理单元103的第一端发送与USB接口匹配的识别电信号,微处理单元103则可以识别出该第一接口的类型为USB接口,进而,则可以控制该信号收发单元104发出或接收与USB接口匹配的射频信号。
在该第一接口的类型为RS-232接口的情况下,该第一芯片U1可以通过第一发送端a1和第一接收端b1分别向该第二芯片U2的第一接收端c1和第一发送端d1传输相应的信号,然后该第二芯片U2可以通过第二发送端d2和第二接收端c2经通信接口101与上述检测设备传输相应的信号,这样,就可以使得该配置单元接收到该检测设备可以通过该第一接口向该通信接口101输入的信号。并且,在这种情况下,该射频识别电路与该检测设备之间传输的信号并不能直接由第一芯片U1的第一发送端a1和第一接收端b1经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直接传输到经通信接口101,也就是说,在该第一接口的类型为RS-232接口的情况下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是断开的。
另外,在第一接收端b1接收到该检测设备经RS-232接口发送的信号的情况下,该第一芯片U1的各控制端还可以向微处理单元103的第一端发送与RS-232接口匹配的识别电信号,微处理单元103则可以识别出该第一接口的类型为RS-232接口,进而可以控制该信号收发单元104发出或接收与RS-232接口匹配的射频信号。
这样,在该第一接口为USB接口、GPIO接口或RS-232接口的情况下,该射频识别电路都可以识别出该第一接口的类型,进而可以控制该信号收发单元104发出或接收与USB接口、GPIO接口或RS-232接口匹配的射频信号,以实现读取该电子标签的芯片中的信息或数据以及将信息或数据写入该电子标签的芯片中的功能。如此,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射频识别电路的适配性和兼容性。
一种可能的方式中,继续参见图5,该第一配置电路1021还包括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
该第三电阻R3连接在该第二芯片U2的第一接收端c1和该第一芯片U1的第一发送端a1之间。
该第四电阻R4连接在该第二芯片U2的第二发送端d1和该第一芯片U1的第二接收端b1之间。
值得说明的是,该第三电阻R3连接在该第二芯片U2的第一接收端c1和该第一芯片U1的第一发送端a1之间,该第二电阻R2连接在该第二芯片U2的第二发送端d1和该第一芯片U1的第二接收端b1之间,该第三电阻R3和该第四电阻R4分别可以确保第一接收端c1和第二发送端d1上的电压不会过大,以起到保护第一芯片U1和第二芯片U2的作用。另外,第三电阻R3和该第四电阻R4还可以作为上拉电阻或下拉电阻的作用,以使得第一接收端c1和第二发送端d1上的电平可以发生相应的变化。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射频识别电路还包括电源单元。
该电源单元用于分别与该通信接口101的电源端、该配置单元102的第三端、该微处理单元103的第三端、该信号收发单元104的第二端连接,并向该通信接口101的电源端、该配置单元102的第三端、该微处理单元103的第三端、该信号收发单元104的第二端输出工作电压。
另外,也可以由该配置单元102为该通信接口101的电源端输入该通信接口101需要的工作电源,还可以由该微处理单元103为该通信接口101的电源端输入该通信接口101需要的工作电源,具体可以根据该通信接口101的实际需要或者该射频识别电路的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图1的基础上,参见图6,该电源单元包括电压转换单元U3和稳压单元U4。
电压转换单元U3的输入端用于与电源连接,电压转换单元U3的各输出端分别与稳压单元U4的输入端和信号收发单元104的第二端连接。
稳压单元U4的输出端分别与通信接口101的电源端、配置单元102的第三端、微处理单元103的第三端连接。
可选地,该电压转换单元U3可以将该电源的输出的电压转化为不同电压等级的电压并分别输出到稳压单元U4的输入端和信号收发单元104的第二端,以给稳压单元U4的输入端和信号收发单元104的第二端输出工作电压。
可选地,电压转换单元U3可以是电压转换芯片,稳压单元U4可以是LDO稳压芯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另外,该电源可以是由电池供电的直流电源,也可以是由市电或发电机供电的交流电源,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值得注意的是,电压转换单元U3可以通过不同输出端向稳压单元U4和信号收发单元104输出电压,也可以通过同一输出端向稳压单元U4和信号收发单元104输出电压。稳压单元U4也可以通过不同输出端向通信接口101的电源端、配置单元102的第三端、微处理单元103的第三端输出电压,也可以通过同一输出端向通信接口101的电源端、配置单元102的第三端、微处理单元103的第三端输出电压。
图6仅仅是一种示例,并不代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压转换单元U3只能通过不同输出端向稳压单元U4和信号收发单元104输出电压,也不代表稳压单元U4只能通过不同输出端向通信接口101的电源端、配置单元102的第三端、微处理单元103的第三端输出电压。这些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由于电压转换单元U3和稳压单元可以转换电压并稳定电压,这样,就可以提高射频识别电路的稳定性。
一种可能的方式中,配置单元102中还可以包括多个滤波电容。
一般地,各滤波电容可以分别连接在第一芯片U1的各个端口之间,第一芯片U1的各个端口y6e可以通过各滤波电容接地。
另外,各滤波电容还可以分别连接在第二芯片U2的各个端口之间,第二芯片U2的各个端口还可以通过各滤波电容接地。
这样,可以消除该射频识别电路中的杂波和异常电流,进而可以提高该射频识别电路的稳定性。
一种可能的方式中,配置单元102中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限流电阻。
可以通过该限流电阻向第一芯片U1相应的端口输入工作电压。
这样,可以提高该射频识别电路的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射频识别装置,该射频识别装置包括多个上述任意一项的射频识别电路。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射频识别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识别电路包括通信接口、配置单元、微处理单元以及信号收发单元;
所述通信接口的各通信端分别与所述配置单元的各第一端对应连接,所述配置单元的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微处理单元的各第一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信号收发单元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通信接口的连接端用于连接检测设备的第一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的电源端、所述配置单元的第三端、所述微处理单元的第三端、所述信号收发单元的第二端分别用于输入工作电压;所述信号收发单元用于接收电子标签的第一电信号以及为所述电子标签发送第二电信号;
所述配置单元用于在所述通信接口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检测设备的第一接口的情况下,向所述微处理单元输出与所述第一接口的类型匹配的识别电信号;
所述微处理单元用于识别所述识别电信号,以确定所述第一接口的类型,并相应控制所述信号收发单元发出或接收与所述第一接口的类型匹配的射频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识别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单元包括第一配置电路;
所述第一配置电路的电源端用于输入工作电压;
所述第一配置电路的各控制端分别与所述微处理单元的各第一端连接,通过各控制端向所述微处理单元输出与所述第一接口的类型匹配的识别电信号;
所述第一配置电路的第一发送端和第一接收端分别与所述通信接口的第一通信端和第二通信端连接,所述第一配置电路的第二发送端和第二接收端分别与所述通信接口的第三通信端和第四通信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频识别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电路包括第一芯片;
所述第一芯片包括第一电源端、多个控制端和多个发送端;
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一电源端用于输入工作电压;
所述第一芯片的各控制端分别与所述微处理单元的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一发送端和第一接收端分别与所述通信接口的第一通信端和第二通信端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二发送端和第二接收端分别与所述通信接口的第三通信端和第四通信端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射频识别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一发送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通信接口的第一通信端连接;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一接收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通信接口的第二通信端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射频识别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单元还包括第二配置电路;
所述第二配置电路的电源端用于输入工作电压;
所述第二配置电路的第一接收端和第一发送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配置电路的第二发送端和第二接收端分别与所述通信接口的第一通信端和第二通信端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射频识别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置电路包括第二芯片;
所述第二芯片包括第二电源端、多个发送端和多个接收端;
所述第二芯片的第二电源端用于输入工作电压;
所述第二芯片的第一接收端和第一发送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芯片的第二发送端和第二接收端分别与所述通信接口的第一通信端和第二通信端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射频识别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电路还包括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
所述第三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二芯片的第一接收端和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一发送端之间;
所述第四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二芯片的第二发送端和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二接收端之间。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射频识别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识别电路还包括电源单元;
所述电源单元用于分别与所述通信接口的电源端、所述配置单元的第三端、所述微处理单元的第三端、所述信号收发单元的第二端连接,并向所述通信接口的电源端、所述配置单元的第三端、所述微处理单元的第三端、所述信号收发单元的第二端输出工作电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射频识别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单元包括电压转换单元和稳压单元;
所述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入端用于与电源连接,所述电压转换单元的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稳压单元的输入端和所述信号收发单元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稳压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通信接口的电源端、所述配置单元的第三端、所述微处理单元的第三端连接。
10.一种射频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识别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射频识别电路。
CN202221234393.9U 2022-05-19 2022-05-19 射频识别电路及装置 Active CN2172137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34393.9U CN217213734U (zh) 2022-05-19 2022-05-19 射频识别电路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34393.9U CN217213734U (zh) 2022-05-19 2022-05-19 射频识别电路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13734U true CN217213734U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79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34393.9U Active CN217213734U (zh) 2022-05-19 2022-05-19 射频识别电路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137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322554B (en) A wireless modem with a supplemental power source
CN101529439B (zh) 用于非接触通信的收发电路
EP134216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with a host
US5539787A (en) Converter for connecting modem equipment of dissimilar interface protocol
CN101377765B (zh) 可抽取式电子接口装置的插槽
US2006021400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actless ICC connectivity
CN102819501A (zh) 一种电子设备、数据接口类型的检测方法
US7240848B1 (en) Three port RF interface chip
KR101499259B1 (ko) 휴대형 컴퓨팅 디바이스 안테나 식별 시스템
CN217213734U (zh) 射频识别电路及装置
CN112231249A (zh) 一种兼容多种通信接口的终端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213715749U (zh) 一种台区综合分析仪
CN211906270U (zh) 自适应串行总线极性的485装置及rs485接口
CN201134111Y (zh) 基于sdio接口的插卡式电子标签读写器设备
CN112653444A (zh) 一种信号传输电路、电源线及设备
CN104899623B (zh) 一种控制非接触式读卡器调制深度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207601785U (zh) 外接电连接接口
WO199801149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acing an ic card with a personal computer
CN213690635U (zh) 基于多功能接口的射频识别读写器
CN220983889U (zh) 一种智能读卡器
CN112416839A (zh) 实现uart间通讯的系统
CN219456881U (zh) 支持多接触式接口并发通讯的接口电路及其智能卡
CN110047550A (zh) 数据储存装置、存储器控制电路与其监测方法
CN101222339A (zh) 具读卡功能的无线网卡
CN114219058B (zh) 射频模拟电路及电子标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