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06794U - 一种气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06794U
CN217206794U CN202121039577.5U CN202121039577U CN217206794U CN 217206794 U CN217206794 U CN 217206794U CN 202121039577 U CN202121039577 U CN 202121039577U CN 217206794 U CN217206794 U CN 2172067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mp body
plate
air
backup pad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3957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勇
林长生
甘小锋
朱金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ymind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ymind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ymind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ymind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3957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067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067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067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气泵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泵体和风扇组件,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支撑板,所述泵体装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方,所述风扇组件包括散热风扇和与所述散热风扇连接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并将所述散热风扇装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方,所述固定架和第一支撑板的连接位置与所述泵体的位置相错开以避免所述泵体遮挡所述固定架和第一支撑板的连接位置,本实用新型气泵装置的散热风扇的拆装不受泵体的影响,无论是前期的装配还是后期的维护都更为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气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样本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样本检测设备的气泵装置。
背景技术
气泵经常被用作样本检测的驱动源,提供动力采集待测样本。使用时,气泵的电机驱动活塞做往复运动,形成负压抽吸待测样本或形成正压释放所抽吸的待测样本。气泵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热,需要及时地散发以保证电气安全。
现有气泵装置中,通常是将气泵安装于一支撑板上,同时在支撑板的下方设置散热风扇对气泵散热,但上述结构的气泵装置在装配后散热风扇与支撑板的连接位置受气泵的遮挡,在不拆卸气泵的情况下无法将散热风扇单独取出,给后期维护增加了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带有散热风扇的气泵装置,不仅散热效果好而且拆装方便。
一种气泵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泵体和风扇组件,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支撑板,所述泵体装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方,所述风扇组件包括散热风扇和与所述散热风扇连接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并将所述散热风扇装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方,所述固定架和第一支撑板的连接位置与所述泵体的位置相错开以避免所述泵体遮挡所述固定架和第一支撑板的连接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U形构造的第一壳体和倒U形构造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侧板及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之间的底板,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二侧板及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的顶板,所述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交错连接形成六面体。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相对的底板、顶板以及连接于所述底板和顶板之间的多个侧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相对地靠近所述底板而远离所述顶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中部在对应所述散热风扇的位置设有第一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泵体与第一支撑板之间设置有多个减震弹性件。
进一步地,所述泵体的底部设有至少两根螺柱,所述螺柱与所述壳体的底板连接,用于在运输过程中固定所述泵体。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相对的底板、顶板以及连接于所述底板和顶板之间的多个侧板,所述泵体的上方设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通过耳扣部件与所述侧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电控组件,所述电控组件与所述泵体和散热风扇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中部在对应所述散热风扇的位置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中部在对应所述泵体的位置设置第二通孔,所述壳体的其中一侧板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方,所述电控组件在其对应所述进风口的一侧设置有过滤部件用于过滤空气中的灰尘。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有保护膜,所述保护膜盖设于所述电控组件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侧板进一步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方,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所述风扇组件及所述出风口共同形成散热通道。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还设置有继电器,所述继电器与所述泵体电性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气泵装置的散热风扇通过固定架连接至支撑板的下方,固定架与支撑板的连接位置与泵体的位置相错开,如此散热风扇的拆装不受泵体的影响,可以先安装泵体再安装散热风扇也可以先安装散热风扇再安装本体,后期维护时在也可以将散热风扇单独拆除,在安装与后期维护上都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泵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气泵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图1所示气泵装置去除第二壳体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5为图3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示例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以使得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的理解更为准确、透彻。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泵装置,其可以作为检测设备中的驱动源,提供动力采集被测样本。当然,本实用新型气泵装置不限应用于检测设备中。
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气泵装置一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所述气泵装置包括壳体10 以及设置于壳体10内的泵体20、风扇组件30和电控组件40。壳体10整体为六面体结构,包括第一壳体12和罩盖至第一壳体12上的第二壳体14,其中第一壳体12呈“U”形,由底板120和两个第一侧板构成,为方便描述,两个第一侧板以下分别称为左侧板122和右侧板124;第二壳体14呈倒“U”形,由顶板140和两个第二侧板构成,为方便描述,两个第二侧板以下分别称为前侧板142和后侧板144。装配时,第二壳体14罩盖在第一壳体12并且交错连接,前侧板142/后侧板144与左侧板122、右侧板124可以通过螺钉等固定件连接为一体。
壳体10内设置有横向的第一支撑板16和第二支撑板18,其中,第一支撑板16靠近第一壳体12的底板120设置,第一支撑板16的四角分别通过支撑螺柱17与底板120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18靠近第二壳体14的顶板140设置,通过耳扣部件与两个第一侧板122、 124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16和第二支撑板18之间形成第一空间102,用于安装泵体20;第一支撑板16和底板120之间形成第二空间104,用于安装风扇组件30;第二支撑板18和顶板140之间形成第三空间106,用于安装电控组件40。电控组件40与泵体20、风扇组件电性连接,控制二者的运行。较佳地,第一空间102的高度远大于第二空间104和第三空间 106的高度,方便设置泵体20。
请同时参阅图3至图5,泵体20优选地为活塞气泵,包括电机和活塞,活塞在电机的驱动下做往复运动以吸气或者排气。请同时参阅图5,第一壳体12的右侧板124作为整个气泵装置的气源面板,在其顶部靠近前侧板142的位置上设置有正压空气供给口108和负压空气供给口110。其中,泵体20的吸气口通过负压空气供给口110、外部负压管路等与检测样本的承载容器,如试管等连接,利用活塞移动所形成的负压从试管中抽吸一定量的检测样本;泵体20的排气口通过正压空气供给口108、外部正压管路等与检测装置等连接,利用活塞反向移动所形成的正压将所抽吸的检测样本释放至检测装置。
风扇组件30包括散热风扇32和固定架34。散热风扇32较佳地为轴流风扇,设置于第二空间104内并通过固定架34连接至第一支撑板16的下方。较佳地,固定架34位于散热风扇32的一侧(图2所示为后侧),在安装时,散热风扇32位于泵体20的下方,固定架 34与第一支撑板16的连接位置与于泵体20相错开,如此泵体20不会对风扇组件30的连接位置形成遮挡,风扇组件30可以在泵体20安装之后再进行安装也可以先于泵体20安装,后期维护时风扇组件30的拆装也不受泵体20的影响,散热风扇32可以单独被拆出进行维修或更换,即方便了前期的组装,也方便了后期的维护。
第一支撑板16和第二支撑板18在对应散热风扇32的位置处分别设置第一通孔160和第二通孔180,通孔60、180连通第一空间102和第二空间104、第三空间106,方便气流在壳体10内上下流动。第一壳体12的右侧板124上形成有进风口112和出风口114,其中,进风口112设置于右侧板124的顶部靠近后侧板144的位置处,位于第二支撑板18的上方并与第三空间106连通;出风口114设置于右侧板124的底部靠近前侧板142的位置处,位于第一支撑板16的下方并与第二空间102连通。进风口112、第二通孔180、第一通孔160、散热风扇32和出风口114共同构成了泵体20的散热通道。
散热风扇32启动时,外界空气在散热风扇32的作用下通过进风口112进入壳体10内部,经过第三空间106和第二支撑板18的开口180流入第一空间102,之后由第一支撑板16的开口160进入第二空间104并最终由出风口114流出壳体10。气流在流过第一空间102的过程中,与泵体20形成热交换而带走泵体20的热量,使其温度维持在适当范围内,保证泵体20的电气安全。本实施例中,进风口112和出风口114分别由多个细长的条形孔构成,各个条形孔成排布置,通过多个条形孔保证总的进风量和出风量,同时每一条形孔的宽度有限,可以防止老鼠等进入壳体10而破坏泵体20。
较佳地,电控组件40在其对应进风口112(图2所示方向为右侧)的一侧设置有过滤部件41,如挡灰棉等,用于过滤空气中的灰尘,避免灰尘在壳体10内累积。本实施例将进风口112设置于壳体10的右侧板124,空气在进入壳体10后的其流向近90度的急剧变化,可以确保空气中绝大部分的灰尘落在过滤部件41上。应当理解地,进风口112与出风口114 的可以设置于壳体10的其它侧板122、142、144或者设置于顶板140、底板120上,只要能顺畅地进气与出气即可,不以具体实施例为限。
本实施例中泵体20的底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安装部22,安装部22的中央连接有固定螺柱26,固定螺柱26的底端穿过第一支撑板16而与底板120连接,用于在运输过程中固定泵体20。安装部22的前后两端分别形成耳部24,耳部24通过弹性件28,如弹簧等支撑于第一支撑板16上。本实用新型气泵装置在组装时可以由上往下装配,简单有效,避免零件加工误差,维护方便。在使用时,泵体20运行时的振动通过弹性件28的缓冲后传递至第一支撑板16已大幅降低,使得最终壳体10的振动和噪音非常小。较佳地,壳体10(包括顶板 140、底板120以及各个隔板122、124、142、141)的内壁面均贴设有消音泡棉50,进一步降低壳体10的振动和噪音,改善用户体验。
泵体20通过继电器42与电控组件40连接。继电器42是用弱电控制强电运作的“自动开关”,对泵体20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图示实施例中,继电器42 设置于第一空间102内并安装于第一支撑板16上。第一壳体12的右侧板124在其底部靠近后侧板144的位置处上设置有电源接口116和控制接口118,其中电源接口116可以通过电源线连通电控组件40和外部电源以启动泵体20、控制接口118可以通过信号电缆连通电控组件40与控制器等连接以控制泵体20的运行。较佳地,第二壳体14在其左侧板122上设置有指示灯44来显示工作状态,方便识别气源是否工作。较佳地,第二壳体14在其左侧板 122上设置有压力调节阀46,用于控制泵体20排气压力。本实用新型气泵装置通过继电器 42弱电控制强电的方式启动泵体20,利用弹性件28吸收泵体20运转时的振动,同时利用消音泡棉50降低噪音,使得整体噪音小、用户体验好。
风扇组件30通过电控组件40等与外部电源,如市电电源等连接。电控组件40优选地包括有开关电源,如直流开关电源等,将外部电源转换成与风扇组件30相匹配的低压直流或交流电压,如5V、12V的直流电压等。较佳地,电控组件40上盖设有安全保护塑料膜48,避免工作人员在后期维护时触电,增加安全性。本实用新型气泵装置通过开关电源将强电转换成风扇组件30用的弱电,风扇组件30可以利用壳体10内部的空间在壳体10内形成风道,对泵体20进行送风和散热,确保泵体20的电气安全,而且风扇组件30可以单独拆除,方便后续维护。另外,长条孔构成的进风口112和出风口114在保障风量的同时,能有效避免老鼠等进入壳体10内,确保使用安全。总之,本实用新型气泵装置安装与维护方便,散热好、噪音低、安全性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创造精神,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做出其他变化,这些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创造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气泵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泵体和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支撑板,所述泵体装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方,所述风扇组件包括散热风扇和与所述散热风扇连接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并将所述散热风扇装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方,所述固定架和第一支撑板的连接位置与所述泵体的位置相错开以避免所述泵体遮挡所述固定架和第一支撑板的连接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U形构造的第一壳体和倒U形构造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侧板及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之间的底板,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二侧板及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的顶板,所述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交错连接形成六面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对的底板、顶板以及连接于所述底板和顶板之间的多个侧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相对地靠近所述底板而远离所述顶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中部在对应所述散热风扇的位置设有第一通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与第一支撑板之间设置有多个减震弹性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的底部设有至少两根螺柱,所述螺柱与所述壳体的底板连接,用于在运输过程中固定所述泵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对的底板、顶板以及连接于所述底板和顶板之间的多个侧板,所述泵体的上方设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通过耳扣部件与所述侧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电控组件,所述电控组件与所述泵体和散热风扇电性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中部在对应所述散热风扇的位置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中部在对应所述泵体的位置设置第二通孔,所述壳体的其中一侧板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方,所述电控组件在其对应所述进风口的一侧设置有过滤部件用于过滤空气中的灰尘。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有保护膜,所述保护膜盖设于所述电控组件的上方。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侧板进一步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方,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所述风扇组件及所述出风口共同形成散热通道。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气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还设置有继电器,所述继电器与所述泵体电性连接。
CN202121039577.5U 2021-05-14 2021-05-14 一种气泵装置 Active CN2172067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39577.5U CN217206794U (zh) 2021-05-14 2021-05-14 一种气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39577.5U CN217206794U (zh) 2021-05-14 2021-05-14 一种气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06794U true CN217206794U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51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39577.5U Active CN217206794U (zh) 2021-05-14 2021-05-14 一种气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067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07820A2 (en) Drainage pump
CN211150638U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蓄电池安装架
CN217206794U (zh) 一种气泵装置
CN114165883A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新风模块
CN210601933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8690461U (zh) 静电滤网和空气净化设备
JP2000240982A (ja) 空調用室外機
CN210089098U (zh) 一种水泵安装结构、空调器和除湿机
CN113739262A (zh) 空调用换热器密封板、室内机和空调
CN220253851U (zh) 一种空气过滤器安装组件及其户外柜
CN212280966U (zh) 一种烹饪设备
CN216814400U (zh) 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219037006U (zh) 壁挂式空调器及其室内机
CN217844163U (zh) 一种除尘通风装置
CN216306261U (zh) 一种轴流式消防排烟风机
CN219277483U (zh)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节能新风空调
WO2023124493A1 (zh) 室外机
CN211852285U (zh) 一种壁挂式空气消毒机后倾风机的固定减震结构
CN217735850U (zh) 一种高效避震通风机
CN220892482U (zh) 一种新风系统活性炭净化装置
CN215592292U (zh) 一种电梯轿厢用通风装置及电梯
CN218154609U (zh) 加湿装置
CN212408882U (zh)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179881U (zh) 用于空调器的排水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器
CN214370587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