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95207U - 一种压紧机构及固定载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紧机构及固定载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195207U CN217195207U CN202220947471.3U CN202220947471U CN217195207U CN 217195207 U CN217195207 U CN 217195207U CN 202220947471 U CN202220947471 U CN 202220947471U CN 217195207 U CN217195207 U CN 21719520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ssing
- piece
- base
- carrier
- elast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ess Drives And Press Lines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载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压紧机构及固定载具。压紧机构包括底座、压紧件和弹性件。底座顶面凸设有限位件;压紧件与底座转动连接,压紧件被配置为具有与限位件抵紧的压合位置以及远离限位件的张开位置;弹性件第一端连接于底座,弹性件远离第一端的第二端连接于压紧件,弹性件能够使压紧件由张开位置恢复至压合位置,以使压紧件抵压待处理零件。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压紧件由于弹性件的作用向待处理零件施加过大的压紧力,降低了待处理零件损坏或变形的可能性,同时也利于减少底座的材料用量,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载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紧机构及固定载具。
背景技术
在零件的生产过程中,固定载具承载零件进行加工或检测。通常通过压紧机构将零件压紧固定在固定载具上。压紧机构包括压紧件、底座和弹性件,底座的底部连接在固定载具上,压紧件转动连接于底座。弹性件连接于压紧件和底座之间,保证压紧件对零件施加的压紧力。为了将零件稳定地压紧在固定载具上,通常压紧件对零件施加的压紧力较大,可能会导致零件损坏或变形,从而影响产品的合格率。
基于此,亟需一种压紧机构及固定载具用来解决如上提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紧机构,能够避免压紧件由于弹性件的作用向待处理零件施加过大的压紧力,降低了待处理零件损坏或变形的可能性,避免了影响产品的合格率,同时也利于减少底座的材料用量,降低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载具,能够避免向待处理零件施加过大的压紧力,降低了待处理零件损坏或变形的可能性,避免了影响产品的合格率,同时也减少了材料用量,利于降低成本。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压紧机构,包括:
底座,顶面凸设有限位件;
压紧件,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压紧件被配置为具有与所述限位件抵紧的压合位置以及远离所述限位件的张开位置;
弹性件,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弹性件远离第一端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压紧件,所述弹性件能够使所述压紧件由所述张开位置恢复至所述压合位置,以使所述压紧件抵压待处理零件。
作为一种压紧机构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的顶面开设有第一容纳槽,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置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
和/或,所述压紧件用于接触所述待处理零件的面上开设有第二容纳槽,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置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
作为一种压紧机构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挂杆,所述第一挂杆穿设所述第一容纳槽相对的两个槽壁,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钩设在所述第一挂杆上。
作为一种压紧机构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压紧件上设置有第二挂杆,所述第二挂杆穿设所述第二容纳槽相对的两个槽壁,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钩设在所述第二挂杆上。
作为一种压紧机构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容纳槽的槽顶壁上开设有观察孔,所述观察孔贯穿所述压紧件的顶面,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挂杆能够通过所述观察孔外露。
作为一种压紧机构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压紧件用于接触所述待处理零件的面上凸出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能够与所述限位件抵接;和/或,
所述底座与所述压紧件可拆卸连接;
和/或,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
一种固定载具,包括载台和如上所述的压紧机构,所述底座固定在所述载台上。
作为一种固定载具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载具还包括支架,所述载台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载台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以使所述载台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能够与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载台抵接,所述第二限位块能够与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载台抵接。
作为一种固定载具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限位块用于与所述载台接触的面上设置有缓冲器。
作为一种固定载具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载具还包括锁止销,所述支架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载台上开设有盲孔,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载台上的所述盲孔与所述通孔同轴连通以形成锁止孔,所述锁止销能够插入或脱离所述锁止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紧机构,压紧机构包括底座、压紧件和弹性件。固定载具包括上述压紧机构。底座与压紧件转动连接,弹性件能够使所述压紧件由远离限位件的所述张开位置恢复至与限位件抵紧的所述压合位置,处于压合位置的压紧件能够抵压待处理零件。限位件的设置,能够限制压紧件的位置,避免了压紧件由于弹性件的作用向待处理零件施加过大的压紧力,降低了待处理零件损坏或变形的可能性,避免了影响产品的合格率,同时,相较于直接加高底座实现限制压紧件的位置,通过设置限位件,也利于减少底座的材料用量,降低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固定载具,其包括上述压紧机构,能够避免向待处理零件施加过大的压紧力,降低了待处理零件损坏或变形的可能性,避免了影响产品的合格率,同时也减少了材料用量,利于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载具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紧机构呈张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紧机构呈压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压紧件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压紧件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第二种压紧件的压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载具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待处理零件;
10、压紧机构;20、载台;30、支架;301、支板;3011、第一限位块;3012、第二限位块;3013、通孔;302、底板;40、锁止销;
1、底座;11、第一容纳槽;12、第一转动耳;2、限位件;
3、压紧件;31、第二容纳槽;32、观察孔;33、第二转动耳;34、凸台;35、避让口;
4、弹性件;5、第一挂杆;6、第二挂杆;7、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固定载具,如图1所示,固定载具包括压紧机构10和载台20。压紧机构10设置在载台20上并用于将待处理零件100压紧固定在载台20上,便于后续对待处理零件100进行检测、加工或其他处理。本实施例提供的待处理零件100呈环状,载台20上设置有多个压紧机构10,多个压紧机构10沿待处理零件100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压紧机构10共同作用,将待处理零件100压紧固定在载台20上。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压紧机构10包括底座1、压紧件3和弹性件4。底座1顶面凸设有限位件2;压紧件3与底座1转动连接,压紧件3被配置为具有与限位件2抵紧的压合位置以及远离限位件2的张开位置;弹性件4第一端连接于底座1,弹性件4远离第一端的第二端连接于压紧件3,弹性件4能够使压紧件3由张开位置恢复至压合位置,以使压紧件3抵压待处理零件100。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在载台20上。
当压紧件3处于压合位置时,压紧机构10处于压合状态,当压紧件3处于张开位置时,压紧机构10处于张开状态。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紧机构10,其包括底座1、压紧件3和弹性件4。底座1与压紧件3转动连接,弹性件4能够使压紧件3由远离限位件2的张开位置恢复至与限位件2抵紧的压合位置,处于压合位置的压紧件3能够抵压待处理零件100。限位件2的设置,能够限制压紧件3的位置,避免了压紧件3由于弹性件4的作用向待处理零件100施加过大的压紧力,降低了待处理零件100损坏或变形的可能性,避免了影响产品的合格率,同时,相较于直接加高底座1实现限制压紧件3的位置,通过设置限位件2,也利于减少底座1的材料用量,降低了成本。
为了便于描述,设定垂直设置的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如图2和图3中所示,第一方向为X方向,第二方向为Y方向。载台20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平行。底座1的顶面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平行。限位件2呈杆状,且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限位件2与底座1可拆卸连接。可根据待处理零件100的高度更换不同的限位件2,使得压紧机构10以及固定载具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待处理零件100,扩大了适用范围,提高了实用性,同时,若限位件2变形,也能够仅更换限位件2,避免了限位件2与底座1同时更换,降低了维护成本。限位件2与底座1之间可为螺纹连接,在此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4采用拉簧,其第一端和第二端均设置有一个挂钩,能够始终向压紧件3提供拉力,保证能够使压紧件3由张开位置恢复至压合位置。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4还可采用橡胶件或其他结构,在此不作限定。
作为优选方案,如图2-图4所示,底座1的顶面开设有第一容纳槽11,弹性件4的第一端置于第一容纳槽11内。设置第一容纳槽11,弹性件4部分置于第一容纳槽11内,有利于提高压紧机构10结构的紧凑程度,利于减小压紧机构10的体积,实现压紧机构10的小型化。
优选地,底座1上设置有第一挂杆5,第一挂杆5穿设第一容纳槽11相对的两个槽壁,弹性件4的第一端钩设在第一挂杆5上。底座1设置第一挂杆5,弹性件4第一端的挂钩能够直接钩设在第一挂杆5上,便于弹性件4与底座1连接,利于生产装配。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便于挂钩钩设在第一挂杆5上,第一挂杆5与第一容纳槽11的槽底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容纳槽11具有四个槽侧壁,两两相对设置。其中一组槽侧壁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且两个槽侧壁由下至上沿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设置,上述设置,使第一容纳槽11呈V型敞口状,便于安装弹性件4。第一挂杆5沿第二方向延伸并穿设另一组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槽侧壁。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上贯穿开设有第一贯通孔,第一贯通孔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挂杆5置于第一贯通孔内。
优选地,底座1与压紧件3通过转轴7转动连接,转轴7沿第二方向延伸。转轴7转动穿设底座1的顶部以及压紧件3的底部。进一步地,如图2-图4所示,底座1的顶部凸出设置有第一转动耳12,转轴7穿设于第一转动耳12。设置第一转动耳12,便于底座1与压紧件3连接,也便于加工通孔供转轴7穿过,便于生产装配。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采用Al6061材质,保证底座1的结构强度,底座1与第一转动耳12为一体式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底座1与第一转动耳12还可为焊接连接,在此不作限定。
作为优选方案,如图5和图6所示,压紧件3用于接触待处理零件100的面上开设有第二容纳槽31,弹性件4的第二端置于第二容纳槽31内。设置第二容纳槽31,弹性件4部分置于第二容纳槽31内,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压紧机构10结构的紧凑程度,从而利于进一步减小压紧机构10的体积,实现压紧机构10的小型化。可以理解的是,当压紧件3处于压合位置时,压紧件3朝向底座1的一侧用于接触待处理零件100,即压紧件3用于接触待处理零件100的面与压紧件3用于与限位件4接触的面位于压紧件3的同一侧。第一容纳槽11与第二容纳槽31正对设置。
优选地,压紧件3上设置有第二挂杆6,第二挂杆6穿设第二容纳槽31相对的两个槽壁,弹性件4的第二端钩设在第二挂杆6上。压紧件3设置第二挂杆6,弹性件4第二端的挂钩能够直接钩设在第二挂杆6上,便于弹性件4与压紧件3连接,利于生产装配。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便于挂钩钩设在第二挂杆6上,第二挂杆6与第二容纳槽31的槽顶之间间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挂杆6沿第二方向延伸并穿设于第二容纳槽31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槽侧壁。
具体地,压紧件3上贯穿开设有第二贯通孔,第二贯通孔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挂杆6置于第二贯通孔内。
优选地,第二容纳槽31的槽顶壁上开设有观察孔32,观察孔32贯穿压紧件3的顶面,至少部分第二挂杆6能够通过观察孔32外露。设置观察孔32,便于观察弹性件4的第二端的挂钩是否牢固地钩设在第二挂杆6上,从而也保证了压紧机构10能够实现压紧待处理零件100,保证了压紧机构10的功能性,保证了生产效率。
通常待处理零件100的外壁为曲面结构,为了保证压紧件3与待处理零件100完全贴合,将压紧件3用于接触待处理零件100的面加工形成为曲面,但压紧件3上的曲面可能与限位件2不能完全贴合,导致压紧件3与限位件2不能可靠地抵紧。优选地,压紧件3用于接触待处理零件100的面上凸出设置有凸台34,凸台34能够与限位件2抵接,也就是说,凸台34上形成压紧件3用于与限位件2抵接的面。从而使得压紧件3用于接触待处理零件100的面以及凸台34的端面能够分别加工,可根据限位件2的顶部形状,加工凸台34端面,在实现压紧件3上的曲面能够与待处理零件100完全贴合的同时,保证了凸台34上的端面与限位件2完全贴合,从而保证了压紧件3与限位件2之间能够可靠地抵紧,保证了限位件2的限位作用,从而降低了待处理零件100变形损坏的可能性。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2相背于载台20的端面为平面,故凸台34的端面设置为平面,当压紧件3处于压合位置时,凸台34的端面与载台20平行且凸台34的端面与限位件2的端面贴合。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限位件2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两个限位件2的尺寸相同,且两个限位件2远离载台20的端面共面设置。故凸台34对应设置有两个,两个凸台34分别设置在第二容纳槽31沿第二方向的两侧,两个凸台34的端面共面,两个凸台34能够同时与对应的限位件2抵紧。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件2以及凸台34的数量可适应性调整,在此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压紧件3处于压合状态时,压紧件3的第一端凸出于底座1并能够抵压待处理零件100,压紧件3远离第一端的第二端与底座1转动连接。且凸台34设置在压紧件3的第二端。
具体地,压紧件3的凸台34上凸出设置有第二转动耳33,第一转动耳12与第二转动耳33正对设置,转轴7远离第一转动耳12的一端穿设于第二转动耳33。设置第二转动耳33,便于底座1与压紧件3连接,也便于加工通孔供转轴7穿过,便于生产装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耳12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二转动耳33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转动耳12位于两个第二转动耳33的外侧,弹性件4位于两个第二转动耳33之间。转轴7设置有两个,两个转轴7同轴且间隔设置,每个转轴7均对应穿设于弹性件4同一侧的第一转动耳12和第二转动耳33。
作为优选方案,底座1与压紧件3可拆卸连接,便于根据压紧件3在待处理零件100上的压紧位置,更换不同的压紧件3。在本实施例中,转轴7能够从第一转动耳12与第二转动耳33中抽出,即可实现底座1与压紧件3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如图5和图6所示,为第一种压紧件3的结构,大致呈块状。如图7所示,为第二种压紧件3的结构,压紧件3上开设有避让口35,能够避让待处理零件100上的某些不能挤压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压紧件3采用防静电POM的材质,材质较软,在由张开位置转动至压合位置时,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也能够保护限位件2,降低了限位件2变形损坏的可能性。限位件2采用304不锈钢,结构强度及硬度较高,不易变形,较为耐用。
作为优选方案,如图8所示,固定载具还包括支架30。载台20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载台20与支架30转动连接以使载台2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支架30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块3011和第二限位块3012,第一限位块3011能够与处于第一位置的载台20抵接,第二限位块3012能够与处于第二位置的载台20抵接。设置第一限位块3011和第二限位块3012,能够限制载台20的两个位置,防止载台20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偏转,当载台20处于第一位置时,利于平稳地取放待处理零件100,也便于载台20准确地转动至第二位置对待处理零件10进行检测或加工。
具体地,载台20水平设置时,载台20处于第一位置,能够在载台20上取放待处理零件100,并将待处理零件100压紧固定在载台20上;载台20转动至竖直设置时,载台20处于第二位置,能够对待处理零件100进行加工或检测。
在本实施例中,支架30呈倒U型,其包括底板302以及两个竖直且间隔设置的支板301,两个支板301相互平行,底板302平行设置且连接于两个支板301之间。载台20位于两个支板301之间,且载台2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板301转动连接。载台20的转动轴线水平设置。
进一步地,两个支板301朝向彼此的一侧均设置有一个第一限位块3011和一个第二限位块3012。载台20的第一端面用于安装加紧机构10,待处理零件100置于第一端面上。载台20处于第一位置时,载台20相背于第一端面的第二端面与第一限位块3011抵接,载台20处于第二位置时,载台20的第二端面与第一限位块3012抵接。
优选地,第二限位块3012用于与载台20接触的面上设置有缓冲器,能够防止载台20在转动至抵接第二限位块3012的过程中,与第二限位块3012发生硬碰撞,避免了待处理零件100受到颠簸,保证了待处理零件100能够牢固地压紧在载台20上。在本实施例中,缓冲器为油压缓冲器。在其他实施例中,缓冲器还可为弹簧等结构,在此不作限定。
作为优选方案,固定载具还包括锁止销40,支架30的支板301上开设有通孔3013,载台20的侧壁上开设有盲孔,处于第一位置的载台20上的盲孔与通孔3013同轴连通以形成锁止孔,锁止销40能够插入或脱离锁止孔。上述结构设置,当锁止销40插入锁止孔内时,能够将载台20固定在第一位置,使载台20保持水平,从而进一步便于将待处理零件100压紧在载台20上,当锁止销40拔出并脱离锁止孔内时,能够将载台20转动至第二位置,提高了实用性。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压紧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顶面凸设有限位件(2);
压紧件(3),与所述底座(1)转动连接,所述压紧件(3)被配置为具有与所述限位件(2)抵紧的压合位置以及远离所述限位件(2)的张开位置;
弹性件(4),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底座(1),所述弹性件(4)远离第一端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压紧件(3),所述弹性件(4)能够使所述压紧件(3)由所述张开位置恢复至所述压合位置,以使所述压紧件(3)抵压待处理零件(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面开设有第一容纳槽(11),所述弹性件(4)的第一端置于所述第一容纳槽(11)内;
和/或,所述压紧件(3)用于接触所述待处理零件(100)的面上开设有第二容纳槽(31),所述弹性件(4)的第二端置于所述第二容纳槽(3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第一挂杆(5),所述第一挂杆(5)穿设所述第一容纳槽(11)相对的两个槽壁,所述弹性件(4)的第一端钩设在所述第一挂杆(5)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件(3)上设置有第二挂杆(6),所述第二挂杆(6)穿设所述第二容纳槽(31)相对的两个槽壁,所述弹性件(4)的第二端钩设在所述第二挂杆(6)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纳槽(31)的槽顶壁上开设有观察孔(32),所述观察孔(32)贯穿所述压紧件(3)的顶面,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挂杆(6)能够通过所述观察孔(32)外露。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压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件(3)用于接触所述待处理零件(100)的面上凸出设置有凸台(34),所述凸台(34)能够与所述限位件(2)抵接;
和/或,所述底座(1)与所述压紧件(3)可拆卸连接;
和/或,所述限位件(2)与所述底座(1)可拆卸连接。
7.一种固定载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载台(20)和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压紧机构,所述底座(1)固定在所述载台(20)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定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载具还包括支架(30),所述载台(20)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载台(20)与所述支架(30)转动连接以使所述载台(20)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所述支架(30)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块(3011)和第二限位块(3012),所述第一限位块(3011)能够与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载台(20)抵接,所述第二限位块(3012)能够与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载台(20)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固定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块(3012)用于与所述载台(20)接触的面上设置有缓冲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固定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载具还包括锁止销(40),所述支架(30)上开设有通孔(3013),所述载台(20)上开设有盲孔,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载台(20)上的所述盲孔与所述通孔(3013)同轴连通以形成锁止孔,所述锁止销(40)能够插入或脱离所述锁止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947471.3U CN217195207U (zh) | 2022-04-22 | 2022-04-22 | 一种压紧机构及固定载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947471.3U CN217195207U (zh) | 2022-04-22 | 2022-04-22 | 一种压紧机构及固定载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195207U true CN217195207U (zh) | 2022-08-16 |
Family
ID=82775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947471.3U Active CN217195207U (zh) | 2022-04-22 | 2022-04-22 | 一种压紧机构及固定载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195207U (zh) |
-
2022
- 2022-04-22 CN CN202220947471.3U patent/CN21719520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7195207U (zh) | 一种压紧机构及固定载具 | |
CN113135013B (zh) | 一种撕离型膜机构 | |
CN217209982U (zh) | 一种发泡板可快速拼接密封的冷柜框体结构 | |
CN214948080U (zh) | 建筑机电安装支吊架 | |
CN213017115U (zh) | 一种新型多功能钣金件 | |
CN212312069U (zh) | 一种机械夹持装置 | |
CN213242718U (zh) | 电池安装结构及机器人 | |
CN212255936U (zh) | 显示装置 | |
CN211469517U (zh) | 一种化工容器组对连接装置 | |
CN208621877U (zh) | 一种旋转轴静电传导系统 | |
CN208438248U (zh) | 基于对家具中使用的拨叉加工时进行定位的夹具 | |
CN212055473U (zh) | 一种摩擦均匀气胀轴 | |
CN212096030U (zh) | 一种适用于光学棱镜贴片的装夹机构 | |
CN212071241U (zh) | 一种led显示屏生产用中框固定装置 | |
CN218018082U (zh) | 一种气动夹具 | |
CN210173376U (zh) | 一种传感器外壳加工用定位夹具 | |
CN218666939U (zh) | 一种用于轨道的压轨器和轨道衡组件 | |
CN217457369U (zh) | 一种环保板材支撑输送辊结构 | |
CN216335148U (zh) | 手机中框上下料装置 | |
CN214291288U (zh) | 一种用于线路板焊接的夹持装置 | |
CN210255246U (zh) | 一种用于装夹钣金壳体的装置 | |
CN210367893U (zh) | 一种物理气相沉积镀膜设备的基片架 | |
CN218064017U (zh) | 一种自调平防撞式液晶显示屏 | |
CN218629273U (zh) | 一种胶粘剂用容器的拉力检测夹持器 | |
CN217755835U (zh) | 一种用于液晶显示玻璃卸料的挡料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