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88875U - 一种用于生物发酵液的膜法过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生物发酵液的膜法过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88875U
CN217188875U CN202220210837.9U CN202220210837U CN217188875U CN 217188875 U CN217188875 U CN 217188875U CN 202220210837 U CN202220210837 U CN 202220210837U CN 217188875 U CN217188875 U CN 2171888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filtrate
tubular ultrafiltration
butterfly valve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1083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路传波
袁荃
况黎
王俊
杨国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ifei Separation Membrane Dali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ifei Separation Membrane Dali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ifei Separation Membrane Dali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ifei Separation Membrane Dali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1083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888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888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888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生物发酵液的膜法过滤装置,包括撬架以及设于撬架中的第一过滤单元,第一过滤单元包括若干个第一管式超滤膜模组、第一原液管、第一蝶阀、第一残液管、第二蝶阀、第一滤液管、第二滤液管、第三蝶阀、第三滤液管、第四滤液管、第四蝶阀和第一截止阀,若干个第一管式超滤膜模组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每个第一管式超滤膜模组均包括多个横向设置并从前往后依次分布的第一管式超滤膜、设于多个第一管式超滤膜左端下方的第一原液支管、设于多个第一管式超滤膜左端下方的第一残液支管、以及设于多个第一管式超滤膜右端下方的第一滤液支管;本实用新型体积小,重量轻,既缩短了过滤时间又提升了过滤效果,并且能在常压下连续进行。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生物发酵液的膜法过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生物发酵液的膜法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的微生物菌种均可以人工培育,将微生物菌种接入到专用的液体培养基中,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微生物就会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合成菌体及分泌产物,提取出微生物菌种后,残留的液体统称为发酵液,为了继续利用发酵液,必须将发酵液中的丝状体、代谢产物和细菌碎片等杂质过滤出来;目前,针对发酵液杂质的过滤主要采用压滤法和离心法;压滤设备体积大,重量重,占地面积大,非生产的辅助时间长,导致整个过滤时间较长,且不能连续操作;而离心法需要加压,会不可避免的破坏营养成分,且操作步骤繁杂,过滤效果较差,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重量轻,既缩短了过滤时间又提升了过滤效果,并且能在常压下连续进行,既不会破坏营养成分又简化了操作步骤的用于生物发酵液的膜法过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生物发酵液的膜法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撬架以及设于撬架中的第一过滤单元,所述第一过滤单元包括若干个第一管式超滤膜模组、第一原液管、第一蝶阀、第一残液管、第二蝶阀、第一滤液管、第二滤液管、第三蝶阀、第三滤液管、第四滤液管、第四蝶阀和第一截止阀,若干个所述第一管式超滤膜模组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每个所述第一管式超滤膜模组均包括多个横向设置并从前往后依次分布的第一管式超滤膜、设于多个第一管式超滤膜左端下方的第一原液支管、设于多个第一管式超滤膜左端下方的第一残液支管、以及设于多个第一管式超滤膜右端下方的第一滤液支管,多个所述第一管式超滤膜的左端进液口均并联在第一原液支管上,多个所述第一管式超滤膜的左端出液口均并联在第一残液支管上,多个所述第一管式超滤膜的右端出液口均并联在第一滤液支管上;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原液支管的一端与第一原液管的一端相连,其余的所述第一原液支管的一端均并联在第一原液管上,每个所述第一原液支管的另一端均封闭,所述第一蝶阀设于第一原液管上并位于多个第一原液支管的上游侧,多个所述第一残液支管的一端均并联在第一残液管上,每个所述第一残液支管的另一端均封闭;所述第二蝶阀设于第一残液管上并位于多个第一残液支管的上游侧或下游侧,多个所述第一滤液支管的一端均并联在第一滤液管上,所述第二滤液管竖直设置,所述第二滤液管的下端插接在第三滤液管上,所述第一滤液管的一端插接在第二滤液管上,所述第一滤液管的另一端封闭,所述第三蝶阀设于第二滤液管上并位于第一滤液管的插接处上方;所述第三滤液管的一端插接在第四滤液管上,所述第四蝶阀和所述第一截止阀均设于第四滤液管并分别位于第三滤液管的插接处两侧。
优选地,所述撬架中还设有第二过滤单元,所述第二过滤单元包括若干个第二管式超滤膜模组、第二原液管、第五蝶阀、第二残液管、第五滤液管、第一泵体和第六蝶阀;若干个所述第二管式超滤膜模组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每个所述第二管式超滤膜模组均包括多个横向设置并从前往后依次分布的第二管式超滤膜、设于多个第二管式超滤膜左端下方的第二原液支管、设于多个第二管式超滤膜左端下方的第二残液支管、以及设于多个第二管式超滤膜右端下方的第二滤液支管,多个所述第二管式超滤膜的左端进液口均并联在第二原液支管上,多个所述第二管式超滤膜的左端出液口均并联在第二残液支管上,多个所述第二管式超滤膜的右端出液口均并联在第二滤液支管上,所述第五蝶阀设于第二原液管上并位于多个第二管式超滤膜的上游侧,所述第五滤液管的一端与第一泵体的进液口相连,所述第五滤液管的另一端封闭,所述第三滤液管的另一端通过第六蝶阀与第一泵体的出液口相连,多个所述第二残液支管的一端均并联在第二残液管上,每个所述第二残液支管的另一端均封闭。
优选地,所述第二过滤单元还包括第六滤液管和第七蝶阀,多个所述第二滤液支管的一端均并联在第五滤液管上,多个所述第二滤液支管的另一端均并联在第六滤液管上,所述第七蝶阀设于第六滤液管上并位于多个第二滤液支管插接端的上游侧或下游侧。
优选地,所述撬架中还设有第三过滤单元,所述第三过滤单元包括若干个第三管式超滤膜模组、第三原液管、第八蝶阀、第三残液管、第二泵体、第七滤液管和第二截止阀,若干个所述第三管式超滤膜模组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每个所述第三管式超滤膜模组均包括多个横向设置并从前往后依次分布的第三管式超滤膜、设于多个第三管式超滤膜左端下方的第三原液支管、设于多个第三管式超滤膜左端下方的第三残液支管、以及设于多个第三管式超滤膜右端下方的第三滤液支管;多个所述第三管式超滤膜的左端进液口均并联在第三原液支管上,多个所述第三管式超滤膜的左端出液口均并联在第三残液支管上,多个所述第三管式超滤膜的右端出液口均并联在第三滤液支管上,所述第三原液支管的一端与第三原液管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三原液支管的另一端封闭,所述第八蝶阀设于第三原液管上并位于多个第三管式超滤膜的上游侧,所述第三残液支管的一端插接在第三残液管上,所述第三残液支管的另一端封闭,所述第三残液管的一端与第二泵体的进液口相连,所述第三残液管的另一端封闭,所述第三滤液支管的一端与第七滤液管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三滤液支管的另一端封闭,所述第二截止阀设于第七滤液管上。
优选地,所述第三过滤单元还包括第八滤液管、第九蝶阀、取样管和电动蝶阀;所述第八滤液管的一端插接在第七滤液管上,所述第九蝶阀设于第八滤液管上,所述取样管的一端插接在第七滤液管上并位于第八滤液管的上游侧,所述电动蝶阀设于取样管上。
优选地,所述第三过滤单元还包括第四残液管、第五残液管、第十蝶阀、第十一蝶阀和第三截止阀,所述第四残液管的一端通过第十一蝶阀与第二泵体的出液口相连,所述第四残液管的另一端插接在第五残液管上,所述第十蝶阀和所述第三截止阀均设于第五残液管上并分别位于第四残液管插接端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第四残液管上还插接有第六残液管,所述第六残液管上还设有第十二蝶阀,所述第二残液管的一端插接在第六残液管上并位于第十二蝶阀的上游侧,所述第二残液管的另一端封闭。
优选地,所述第三管式超滤膜模组的数量小于第一管式超滤膜模组的数量,所述第二管式超滤膜模组的数量介于第一管式超滤膜模组与第三管式超滤膜模组的数量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膜法过滤技术将发酵液中的杂质过滤出来,体积小,重量轻,既缩短了过滤时间又提升了过滤效果,并且能在常压下连续进行,因此既不会破坏营养成分又简化了操作步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右前侧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后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为了保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生物发酵液的膜法过滤装置,包括撬架1以及设于撬架1中的第一过滤单元,第一过滤单元包括若干个第一管式超滤膜模组、第一原液管3、第一蝶阀4、第一残液管15、第二蝶阀16、第一滤液管29、第二滤液管30、第三蝶阀31、第三滤液管32、第四滤液管45、第四蝶阀46和第一截止阀47,若干个第一管式超滤膜模组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每个第一管式超滤膜模组均包括多个横向设置并从前往后依次分布的第一管式超滤膜2、设于多个第一管式超滤膜2左端下方的第一原液支管5、设于多个第一管式超滤膜2左端下方的第一残液支管14、以及设于多个第一管式超滤膜2右端下方的第一滤液支管28,多个第一管式超滤膜2的左端进液口均并联在第一原液支管5上,多个第一管式超滤膜2的左端出液口均并联在第一残液支管14上,多个第一管式超滤膜2的右端出液口均并联在第一滤液支管28上;其中一个第一原液支管5的一端与第一原液管3的一端相连,其余的第一原液支管5的一端均并联在第一原液管3上,每个第一原液支管5的另一端均封闭,第一蝶阀4设于第一原液管3上并位于多个第一原液支管5的上游侧,多个第一残液支管14的一端均并联在第一残液管15上,每个第一残液支管14的另一端均封闭;第二蝶阀16设于第一残液管15上并位于多个第一残液支管14的上游侧或下游侧,多个第一滤液支管28的一端均并联在第一滤液管29上,第二滤液管30竖直设置,第二滤液管30的下端插接在第三滤液管32上,第一滤液管29的一端插接在第二滤液管30上,第一滤液管29的另一端封闭,第三蝶阀31设于第二滤液管30上并位于第一滤液管29的插接处上方;第三滤液管32的一端插接在第四滤液管45上,第四蝶阀46和第一截止阀47均设于第四滤液管45并分别位于第三滤液管32的插接处两侧。
撬架1中还设有第二过滤单元,第二过滤单元包括若干个第二管式超滤膜模组、第二原液管7、第五蝶阀8、第二残液管18、第五滤液管33、第一泵体35和第六蝶阀50;若干个第二管式超滤膜模组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每个第二管式超滤膜模组均包括多个横向设置并从前往后依次分布的第二管式超滤膜6、设于多个第二管式超滤膜6左端下方的第二原液支管9、设于多个第二管式超滤膜6左端下方的第二残液支管17、以及设于多个第二管式超滤膜6右端下方的第二滤液支管34,多个第二管式超滤膜6的左端进液口均并联在第二原液支管9上,多个第二管式超滤膜6的左端出液口均并联在第二残液支管17上,多个第二管式超滤膜6的右端出液口均并联在第二滤液支管34上,第五蝶阀8设于第二原液管7上并位于多个第二管式超滤膜6的上游侧,第五滤液管33的一端与第一泵体35的进液口相连,第五滤液管33的另一端封闭,第三滤液管32的另一端通过第六蝶阀50与第一泵体35的出液口相连,多个第二残液支管17的一端均并联在第二残液管18上,每个第二残液支管17的另一端均封闭。
第二过滤单元还包括第六滤液管36和第七蝶阀37,多个第二滤液支管34的一端均并联在第五滤液管33上,多个第二滤液支管34的另一端均并联在第六滤液管36上,第七蝶阀37设于第六滤液管36上并位于多个第二滤液支管34插接端的上游侧或下游侧。
撬架1中还设有第三过滤单元,第三过滤单元包括若干个第三管式超滤膜模组、第三原液管11、第八蝶阀12、第三残液管21、第二泵体22、第七滤液管39和第二截止阀42,若干个第三管式超滤膜模组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每个第三管式超滤膜模组均包括多个横向设置并从前往后依次分布的第三管式超滤膜10、设于多个第三管式超滤膜10左端下方的第三原液支管13、设于多个第三管式超滤膜10左端下方的第三残液支管20、以及设于多个第三管式超滤膜10右端下方的第三滤液支管38;多个第三管式超滤膜10的左端进液口均并联在第三原液支管13上,多个第三管式超滤膜10的左端出液口均并联在第三残液支管20上,多个第三管式超滤膜10的右端出液口均并联在第三滤液支管38上,第三原液支管13的一端与第三原液管11的一端相连,第三原液支管13的另一端封闭,第八蝶阀12设于第三原液管11上并位于多个第三管式超滤膜10的上游侧,第三残液支管20的一端插接在第三残液管21上,第三残液支管20的另一端封闭,第三残液管21的一端与第二泵体22的进液口相连,第三残液管21的另一端封闭,第三滤液支管38的一端与第七滤液管39的一端相连,第三滤液支管38的另一端封闭,第二截止阀42设于第七滤液管39上。
第三过滤单元还包括第八滤液管40、第九蝶阀41、取样管43和电动蝶阀44;第八滤液管40的一端插接在第七滤液管39上,第九蝶阀41设于第八滤液管40上,取样管43的一端插接在第七滤液管39上并位于第八滤液管40的上游侧,电动蝶阀44设于取样管43上。
第三过滤单元还包括第四残液管23、第五残液管25、第十蝶阀26、第十一蝶阀51和第三截止阀27,第四残液管23的一端通过第十一蝶阀51与第二泵体22的出液口相连,第四残液管23的另一端插接在第五残液管25上,第十蝶阀26和第三截止阀27均设于第五残液管25上并分别位于第四残液管23插接端的两侧。
第四残液管23上还插接有第六残液管19,第六残液管19上还设有第十二蝶阀24,第二残液管18的一端插接在第六残液管19上并位于第十二蝶阀24的上游侧,第二残液管18的另一端封闭。
第三管式超滤膜模组的数量小于第一管式超滤膜模组的数量,第二管式超滤膜模组的数量介于第一管式超滤膜模组与第三管式超滤膜模组的数量之间。
工作原理:
将发酵液通入到第一原液管3中并打开第一蝶阀4,发酵液经由每个第一原液支管5进入到对应的每个第一管式超滤膜模组中的多个第一管式超滤膜2中以将发酵液中的丝状体、代谢产物和细菌碎片等杂质过滤出来以形成纯净发酵液,从每个第一管式超滤膜2中排出的纯净发酵液经由每个第一滤液支管28进入到第一滤液管29中,关闭第三蝶阀31、第六蝶阀50和第一截止阀47并打开第四蝶阀46,纯净发酵液就会经由第三滤液管32进入到第四滤液管45中,并通过第四滤液管45的一端向外排出;过滤出来的杂质经由每个第一残液支管14进入到第一残液管15中,并通过第一残液管15的一端向外排出,打开第二蝶阀16后,第一残液管15中的杂质也可经由第一残液管15的另一端向外排出。
将发酵液通入到第二原液管7中并打开第五蝶阀8,发酵液经由每个第二原液支管9进入到对应的每个第二管式超滤膜模组中的多个第二管式超滤膜6中以将发酵液中的丝状体、代谢产物和细菌碎片过滤出来以形成纯净发酵液,从每个第二管式超滤膜6中排出的纯净发酵液经由每个第二滤液支管34进入到第六滤液管36中,打开第七蝶阀37后就能将纯净发酵液向外排出;过滤出来的杂质经由每个第二残液支管17进入到第二残液管18中,关闭第十一蝶阀51和第十二蝶阀24后,第二残液管18中的杂质经由第六残液管19进入到第四残液管23中,关闭第三截止阀27并打开第十蝶阀26,第四残液管23中的杂质会通过第五残液管25的一端向外排出。
将发酵液通入到第三原液管11中并打开第八蝶阀12,发酵液经由每个第三原液支管13进入到对应的每个第三管式超滤膜模组中的多个第三管式超滤膜10中以将发酵液中的丝状体、代谢产物和细菌碎片过滤出来以形成纯净发酵液,从每个第三管式超滤膜10中排出的纯净发酵液经由每个第三滤液支管38进入到第七滤液管39中,关闭第九蝶阀41和第二截止阀42并打开电动蝶阀44后,第七滤液管39中的纯净发酵液可以经由取样管43向外排出以用于检测,打开第二截止阀42后,第七滤液管39中的纯净发酵液可以通过第七滤液管39的开口端向外排出。
启动第一泵体35并将清水通入到第二滤液管30中,同时打开第三蝶阀31、第一蝶阀4和第六蝶阀50并关闭第一截止阀47和第四蝶阀46,一路清水经由第一滤液管29进入到每个第一滤液支管28中,进而进入到每个第一管式超滤膜2中以将残留在内部的杂质反洗充入到每个第一原液支管5中,进而经由第一原液管3向外排出;另一路清水经由第三滤液管32进入到第五滤液管33中,再经由每个第二滤液支管34进入到每个第二管式超滤膜6中以将残留在内部的杂质反洗充入到每个第二残液支管17中,打开第十二蝶阀24并关闭第十一蝶阀51、第三截止阀27和第十蝶阀26后,清洗液会经由第二残液管18进入到第六残液管19中并向外排出。
启动第二泵体22并将清水通入到第六残液管19中,同时打开第十一蝶阀51和第十二蝶阀24并关闭第三截止阀27和第十蝶阀26,一路清水经由第二残液管18进入到每个第二残液支管17中,进而进入到每个第二管式超滤膜6中以将残留在内部的杂质反洗充入到每个第二原液支管9中,进而经由第二原液管7向外排出;另一路清水经由第四残液管23进入到第三残液管21中,再经由每个第三残液支管20进入到每个第三管式超滤膜10中,进而将残留在每个第三管式超滤膜10内部的杂质反洗充入到每个第三原液支管13中,进而经由第三原液管11向外排出。
本实用新型采用膜法过滤技术将发酵液中的杂质过滤出来,体积小,重量轻,既缩短了过滤时间又提升了过滤效果,并且能在常压下连续进行,因此既不会破坏营养成分又简化了操作步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Claims (8)

1.一种用于生物发酵液的膜法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撬架以及设于撬架中的第一过滤单元,所述第一过滤单元包括若干个第一管式超滤膜模组、第一原液管、第一蝶阀、第一残液管、第二蝶阀、第一滤液管、第二滤液管、第三蝶阀、第三滤液管、第四滤液管、第四蝶阀和第一截止阀,若干个所述第一管式超滤膜模组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每个所述第一管式超滤膜模组均包括多个横向设置并从前往后依次分布的第一管式超滤膜、设于多个第一管式超滤膜左端下方的第一原液支管、设于多个第一管式超滤膜左端下方的第一残液支管、以及设于多个第一管式超滤膜右端下方的第一滤液支管,多个所述第一管式超滤膜的左端进液口均并联在第一原液支管上,多个所述第一管式超滤膜的左端出液口均并联在第一残液支管上,多个所述第一管式超滤膜的右端出液口均并联在第一滤液支管上;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原液支管的一端与第一原液管的一端相连,其余的所述第一原液支管的一端均并联在第一原液管上,每个所述第一原液支管的另一端均封闭,所述第一蝶阀设于第一原液管上并位于多个第一原液支管的上游侧,多个所述第一残液支管的一端均并联在第一残液管上,每个所述第一残液支管的另一端均封闭;所述第二蝶阀设于第一残液管上并位于多个第一残液支管的上游侧或下游侧,多个所述第一滤液支管的一端均并联在第一滤液管上,所述第二滤液管竖直设置,所述第二滤液管的下端插接在第三滤液管上,所述第一滤液管的一端插接在第二滤液管上,所述第一滤液管的另一端封闭,所述第三蝶阀设于第二滤液管上并位于第一滤液管的插接处上方;所述第三滤液管的一端插接在第四滤液管上,所述第四蝶阀和所述第一截止阀均设于第四滤液管并分别位于第三滤液管的插接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物发酵液的膜法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撬架中还设有第二过滤单元,所述第二过滤单元包括若干个第二管式超滤膜模组、第二原液管、第五蝶阀、第二残液管、第五滤液管、第一泵体和第六蝶阀;若干个所述第二管式超滤膜模组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每个所述第二管式超滤膜模组均包括多个横向设置并从前往后依次分布的第二管式超滤膜、设于多个第二管式超滤膜左端下方的第二原液支管、设于多个第二管式超滤膜左端下方的第二残液支管、以及设于多个第二管式超滤膜右端下方的第二滤液支管,多个所述第二管式超滤膜的左端进液口均并联在第二原液支管上,多个所述第二管式超滤膜的左端出液口均并联在第二残液支管上,多个所述第二管式超滤膜的右端出液口均并联在第二滤液支管上,所述第五蝶阀设于第二原液管上并位于多个第二管式超滤膜的上游侧,所述第五滤液管的一端与第一泵体的进液口相连,所述第五滤液管的另一端封闭,所述第三滤液管的另一端通过第六蝶阀与第一泵体的出液口相连,多个所述第二残液支管的一端均并联在第二残液管上,每个所述第二残液支管的另一端均封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生物发酵液的膜法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单元还包括第六滤液管和第七蝶阀,多个所述第二滤液支管的一端均并联在第五滤液管上,多个所述第二滤液支管的另一端均并联在第六滤液管上,所述第七蝶阀设于第六滤液管上并位于多个第二滤液支管插接端的上游侧或下游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生物发酵液的膜法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撬架中还设有第三过滤单元,所述第三过滤单元包括若干个第三管式超滤膜模组、第三原液管、第八蝶阀、第三残液管、第二泵体、第七滤液管和第二截止阀,若干个所述第三管式超滤膜模组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每个所述第三管式超滤膜模组均包括多个横向设置并从前往后依次分布的第三管式超滤膜、设于多个第三管式超滤膜左端下方的第三原液支管、设于多个第三管式超滤膜左端下方的第三残液支管、以及设于多个第三管式超滤膜右端下方的第三滤液支管;多个所述第三管式超滤膜的左端进液口均并联在第三原液支管上,多个所述第三管式超滤膜的左端出液口均并联在第三残液支管上,多个所述第三管式超滤膜的右端出液口均并联在第三滤液支管上,所述第三原液支管的一端与第三原液管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三原液支管的另一端封闭,所述第八蝶阀设于第三原液管上并位于多个第三管式超滤膜的上游侧,所述第三残液支管的一端插接在第三残液管上,所述第三残液支管的另一端封闭,所述第三残液管的一端与第二泵体的进液口相连,所述第三残液管的另一端封闭,所述第三滤液支管的一端与第七滤液管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三滤液支管的另一端封闭,所述第二截止阀设于第七滤液管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生物发酵液的膜法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过滤单元还包括第八滤液管、第九蝶阀、取样管和电动蝶阀;所述第八滤液管的一端插接在第七滤液管上,所述第九蝶阀设于第八滤液管上,所述取样管的一端插接在第七滤液管上并位于第八滤液管的上游侧,所述电动蝶阀设于取样管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生物发酵液的膜法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过滤单元还包括第四残液管、第五残液管、第十蝶阀、第十一蝶阀和第三截止阀,所述第四残液管的一端通过第十一蝶阀与第二泵体的出液口相连,所述第四残液管的另一端插接在第五残液管上,所述第十蝶阀和所述第三截止阀均设于第五残液管上并分别位于第四残液管插接端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生物发酵液的膜法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残液管上还插接有第六残液管,所述第六残液管上还设有第十二蝶阀,所述第二残液管的一端插接在第六残液管上并位于第十二蝶阀的上游侧,所述第二残液管的另一端封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生物发酵液的膜法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式超滤膜模组的数量小于第一管式超滤膜模组的数量,所述第二管式超滤膜模组的数量介于第一管式超滤膜模组与第三管式超滤膜模组的数量之间。
CN202220210837.9U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用于生物发酵液的膜法过滤装置 Active CN2171888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10837.9U CN217188875U (zh)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用于生物发酵液的膜法过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10837.9U CN217188875U (zh)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用于生物发酵液的膜法过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88875U true CN217188875U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93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10837.9U Active CN217188875U (zh)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用于生物发酵液的膜法过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888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188875U (zh) 一种用于生物发酵液的膜法过滤装置
JPS6058066A (ja) 発酵タンクの発酵液から酵母を分離する方法
CN208684886U (zh) 一种具有高效防沉淀功能的啤酒发酵装置
CN206715435U (zh) 一种抽拉式过滤装置
CN214528526U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
CN218281287U (zh) 一种淀粉原料发酵液精制装置
CN208287647U (zh) 一种用于发酵液分离的板框压滤装置
CN216987097U (zh) 一种抗生素发酵滤液的纳滤浓缩设备
CN207805143U (zh) 一种连续式压滤设备
CN202415568U (zh) 动物细胞培养罐
CN220990343U (zh) 一种应用于农药制剂提取液过滤设备
CN201906502U (zh) 板框压滤机
CN2772593Y (zh) 快速合成分离装置
CN217526638U (zh) 一种用于过滤植物提取液的实验装置
CN117247423B (zh) 一种牡蛎肽的生产装置及工艺
CN210796417U (zh) 一种使用灵活的白酒过滤装置
CN215876422U (zh) 一种奶制品发酵罐用过滤装置
CN218307249U (zh) 一种菊芋糖浆分离除杂系统
CN205527815U (zh) 一种生物过滤器
CN212911522U (zh) 一种罐头加工净化设备
CN216418587U (zh) 淀粉发酵液精制装置
CN211159000U (zh) 一种藻类生长空气过滤器
CN214829466U (zh) 一种高压双膜直连水处理装置
CN216497963U (zh) 一种造纸法再造烟叶浓缩液陶瓷膜过滤中试装置
CN218589859U (zh) 一种过滤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