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86236U - 组织缺损封堵装置与组织缺损封堵器 - Google Patents

组织缺损封堵装置与组织缺损封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86236U
CN217186236U CN202220199513.XU CN202220199513U CN217186236U CN 217186236 U CN217186236 U CN 217186236U CN 202220199513 U CN202220199513 U CN 202220199513U CN 217186236 U CN217186236 U CN 2171862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occluder
tissue defect
clamping disk
ring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9951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林静
程智广
王文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uangk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uangk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uangk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uangk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9951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862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862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862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织缺损封堵装置与组织缺损封堵器。组织缺损封堵器包括封堵器本体,封堵器本体为记忆材料。当封堵器本体处于自然舒展状态时,所有夹闭圈处于同一平面上,或者,相邻两个夹闭圈在垂直于其平面的直线方向上设有间隙,能产生恢复原本形状扭矩,使得第一房间隔与第二房间隔产生相互靠近的趋势,进而使其间的第一房间隔与第二房间隔相互靠近贴紧,最终达到封闭卵圆孔的目的,封堵效果较好,同时手术操作较为简单。此外,由于夹闭圈的口径不同,从而能取消阻流膜,结构简单,同样获得封堵卵圆孔的效果;另外,采用上述的结构设计形式,植入体内的金属材料较少,能避免引发血栓形成的并发症,即不易引起不良反应。

Description

组织缺损封堵装置与组织缺损封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缝合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组织缺损封堵装置与组织缺损封堵器。
背景技术
卵圆孔是心脏房间隔胚胎时期的一个生理性通道。胎儿没有肺循环,来自脐带的含氧血从胎儿右心房经过卵圆孔流入到左心房。出生后,随着肺循环的建立,左心房压力增加,继发隔和原发隔相互靠近、粘连融合,逐渐形成永久性房间隔。但仍有部分人群未融合,则形成卵圆孔未闭(简称PFO)。在大部分情况下,人体心脏左心房的压力是大于右心房的,PFO处于闭合状态。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PFO通道可以被推开,使得左右心房之间形成通路。来自静脉系统中的栓子,可能通过PFO通道进入体循环系统,若脑动脉系统发生栓塞,则表现为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
卵圆孔未闭常见的,经导管介入封堵方法是植入PFO封堵器,使继发隔与原发隔相互靠近、融合,器械植入后,内皮会逐渐生长,最终将整个PFO封堵器包裹起来,形成彻底的封堵。其中,PFO封堵器通常包含有两个封堵盘和一个连接两个封堵盘的腰部。PFO封堵器通常由超弹性金属材料,具体例如采用镍钛合金制成,可以压缩成细长条形态,经输送导管,从体外沿血管路径输送到房间隔位置。输送到指定位置以后,PFO封堵器从输送导管中释放出来,恢复其原始的两盘一腰形态。腰部置于PFO隧道内,两个封堵盘分别贴紧左右心房侧,分别卡在隧道的两端开口处。其中,封堵盘由镍钛合金丝编织形成两个侧面,两个侧面相互连接并在中间形成一定的内部空间,两个侧面之间的内部空间需要缝合阻流膜,阻流膜起到封堵卵圆孔隧道的作用,缝合阻流膜的操作复杂,制造工艺复杂程度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织缺损封堵装置与组织缺损封堵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技术问题。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组织缺损封堵器,所述组织缺损封堵器包括封堵器本体,所述封堵器本体为记忆材料;
所述封堵器本体包括丝体,所述丝体盘旋设置,并形成有至少两个夹闭圈,至少一个所述夹闭圈用于抵接于第一房间隔背离于第二房间隔的侧面,至少另一个所述夹闭圈用于抵接于所述第二房间隔背离于所述第一房间隔的侧面;当所述封堵器本体处于自然舒展状态时,所有所述夹闭圈处于同一平面上,或者,相邻两个所述夹闭圈在垂直于其所在平面的直线方向上设有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堵器本体包括用于抵接所述第一房间隔的第一夹紧盘,以及用于抵接所述第二房间隔的第二夹紧盘,所述第一夹紧盘与所述第二夹紧盘相连;所述第一夹紧盘包括口径不同且依次连接的至少两个所述夹闭圈,所述第二夹紧盘包括口径不同且依次连接的至少两个所述夹闭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紧盘和/或所述第二夹紧盘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夹闭圈用于设置于卵圆孔隧道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紧盘的所有所述夹闭圈同轴布置,且所述第一夹紧盘的所有所述夹闭圈的口径按照其设置顺序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夹紧盘的所有所述夹闭圈同轴布置,且所述第二夹紧盘的所有所述夹闭圈的口径按照其设置顺序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封堵器本体处于自然舒展状态时,所述第一夹紧盘的所述夹闭圈与所述第二夹紧盘的所述夹闭圈交替布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堵器本体的所有所述夹闭圈同轴布置,所述封堵器本体的所有所述夹闭圈的口径按照其设置顺序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紧盘的一端为所述组织缺损封堵器的其中一自由端,所述第二夹紧盘的一端为所述组织缺损封堵器的另一自由端,所述第一夹紧盘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夹紧盘的另一端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封堵器本体处于自然舒展状态时,所述第一夹紧盘与所述第二夹紧盘处于同一平面上,或者,所述第一夹紧盘与所述第二夹紧盘在垂直于其所在平面的直线方向上设有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紧盘与所述第二夹紧盘相连形成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一夹紧盘与所述第二夹紧盘为同种记忆材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闭圈呈圆形、椭圆形、星形、花瓣形、三角形或多边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丝体被设置为螺旋延伸布置的弹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丝体为至少两个;其中一个所述丝体被设置为绕第一方向螺旋延伸布置的弹簧,另一个所述丝体被设置为绕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螺旋延伸布置的弹簧,两个所述弹簧的螺旋圈一一对应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封堵器本体处于完全拉伸状态时,所述封堵器本体被拉伸成细长条形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堵器本体为记忆合金或记忆金属。
一种组织缺损封堵装置,所述组织缺损封堵装置包括所述的组织缺损封堵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组织缺损封堵装置还包括鞘管与推送组件,所述封堵器本体与所述推送组件相连,并设置于所述鞘管内部。
上述的组织缺损封堵装置与组织缺损封堵器,在例如对卵圆孔进行封闭时,将封堵器本体压缩放置于输送装置内,通过血管将封堵装置送至右心房内,使输送装置穿过卵圆孔隧道,输送装置逐步释放夹闭圈,使至少一个夹闭圈在左心房的第一房间隔外侧;将输送装置从卵圆孔隧道撤出,而抵接于第一房间隔外侧的夹闭圈保持不动,进而将例如至少另一个夹闭圈释放并置于卵圆孔隧道中;输送装置进一步退出,将其余夹闭圈释放,使其余夹闭圈紧贴右心房的第二房间隔外侧。其中,由于封堵器本体为记忆材料,当封堵器本体处于自然舒展状态时,所有夹闭圈处于同一平面上,或者,存在相邻两个夹闭圈在垂直于其平面的直线方向上设有间隙,能产生恢复原本形状扭矩,使得第一房间隔与第二房间隔产生相互靠近的趋势,进而使其间的第一房间隔与第二房间隔相互靠近贴紧,最终达到封闭卵圆孔的目的,封堵效果较好,同时手术操作较为简单。此外,由于夹闭圈的口径不同,从而能取消阻流膜,结构简单,同样获得封堵卵圆孔的效果;另外,采用上述的结构设计形式,植入体内的金属材料较少,能避免引发血栓形成的并发症,即不易引起不良反应。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组织缺损封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组织缺损封堵器装设于卵圆孔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组织缺损封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组织缺损封堵器装设于卵圆孔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组织缺损封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组织缺损封堵器装设于卵圆孔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组织缺损封堵器处于自然伸展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组织缺损封堵器的其中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组织缺损封堵器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组织缺损封堵器的其中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组织缺损封堵器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10、封堵器本体;11、丝体;111、夹闭圈;112、第一夹紧盘;113、第二夹紧盘;114、腰部;20、第一房间;30、第二房间隔;40、卵圆孔隧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组织缺损封堵器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织缺损封堵装置,它适用于卵圆孔未闭缝合、血管缝合、房间隔缺损缝合、室间隔缺损缝合等,组织缺损封堵装置包括组织缺损封堵器。
参阅图1与图2,图2为图1所示的组织缺损封堵器装设于卵圆孔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组织缺损封堵器包括封堵器本体10,封堵器本体10为记忆材料。封堵器本体10包括丝体11,丝体11盘旋设置,并形成有至少两个夹闭圈111,至少一个夹闭圈111用于抵接于第一房间20隔背离于第二房间隔30的侧面,至少另一个夹闭圈111用于抵接于第二房间隔30背离于第一房间20隔的侧面。当封堵器本体10处于自然舒展状态时,所有夹闭圈111处于同一平面上,或者,相邻两个夹闭圈111在垂直于其所在平面的直线方向上设有间隙。
需要说明的是,夹闭圈111指的是丝体11盘旋绕设一周所形成的结构,例如如图1所示示出了封堵器本体10包括直径依次增大的9个夹闭圈111,当封堵器本体10装设于卵圆孔处后,夹闭圈111抵触于房间隔的壁上时对房间隔起到夹持固定作用。
上述的组织缺损封堵器,在例如对卵圆孔进行封闭时,将封堵器本体10压缩放置于输送装置内,通过血管将封堵装置送至右心房内,使输送装置穿过卵圆孔隧道40,输送装置逐步释放夹闭圈111,使至少一个夹闭圈111在左心房的第一房间20隔外侧;将输送装置从卵圆孔隧道40撤出,而抵接于第一房间20隔外侧的夹闭圈111保持不动,进而将例如至少另一个夹闭圈111释放并置于卵圆孔隧道40中;输送装置进一步退出,将其余夹闭圈111释放,使其余夹闭圈111紧贴右心房的第二房间隔30外侧。其中,由于封堵器本体10为记忆材料,当封堵器本体10处于自然舒展状态时,所有夹闭圈111处于同一平面上,或者,相邻两个夹闭圈111在垂直于其平面的直线方向上设有间隙,能产生恢复原本形状扭矩,使得第一房间20隔与第二房间隔30产生相互靠近的趋势,进而使其间的第一房间20隔与第二房间隔30相互靠近贴紧,最终达到封闭卵圆孔的目的,封堵效果较好,同时手术操作较为简单。此外,由于夹闭圈111的口径不同,从而能取消阻流膜,结构简单,同样获得封堵卵圆孔的效果;另外,采用上述的结构设计形式,植入体内的金属材料较少,能避免引发血栓形成的并发症,即不易引起不良反应。
进一步地,夹闭圈111至少为三个,至少一个夹闭圈111用于设于卵圆孔隧道40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卵圆孔隧道40内具体设置夹闭圈11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或其它数量,在此不进行限定,只要能适应特定的卵圆孔结构,能够连接用于抵接第一房间20隔的夹闭圈111与用于抵接第二房间隔30的夹闭圈111,实现较好地封堵缺损部位即可,具体可以根据卵圆孔隧道40的深度、长度等参数,来自动调节成适合的一层或者多层夹闭圈111。
参阅图1与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封堵器本体10包括用于抵接第一房间20隔的第一夹紧盘112,以及用于抵接第二房间隔30的第二夹紧盘113。第一夹紧盘112与第二夹紧盘113相连。第一夹紧盘112包括口径不同且依次连接的至少两个夹闭圈111,第二夹紧盘113包括口径不同且依次连接的至少两个夹闭圈111。如此,采用组织缺损封堵器对卵圆孔封堵后,第一夹紧盘112抵接于第一房间20隔,第二夹紧盘113抵接于第二房间隔30,即第一夹紧盘112与第二夹紧盘113两者能实现将第一房间20隔与第二房间隔30两者相互靠近贴紧,最终达到封闭卵圆孔的目的,封堵效果较好。此外,第一夹紧盘112包括口径不同且依次设置的至少两个夹闭圈111,第二夹紧盘113包括口径不同且依次设置的至少两个夹闭圈111,这样便能起到较好的封堵作用,能取消阻流膜,结构简单。
请参阅图1与图2或者参阅图5与图6,进一步地,第一夹紧盘112和/或第二夹紧盘113中的至少一个夹闭圈111用于设置于卵圆孔隧道40中。第一夹紧盘112和/或第二夹紧盘113中的至少一个夹闭圈111设置于卵圆孔隧道40中并相当于是腰部114。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组织缺损封堵器对卵圆孔进行封堵手术过程中,为了适应特定的卵圆孔结构,实现较好地封堵缺损部位,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将第一夹紧盘112中的至少一个夹闭圈111置于卵圆孔隧道40中作为腰部114,也可以将第二夹紧盘113的至少一个夹闭圈111置于卵圆孔隧道40中作为腰部114,还可以将第一夹紧盘112的至少一个夹闭圈111以及第二夹紧盘113的至少一个夹闭圈111置于卵圆孔隧道40中作为腰部114。
请参阅图3与图4,当然,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也可以是在第一夹紧盘112与第二夹紧盘113之间设置腰部114,第一夹紧盘112通过腰部114与第二夹紧盘113相连,该腰部114的形状不进行限定,例如为夹闭圈111、直线段、弧线段、折线段中的一种或多种相互组合形式。这样采用组织缺损封堵器对卵圆孔封堵后,第一夹紧盘112抵接于第一房间20隔,第二夹紧盘113抵接于第二房间隔30,使得腰部114处于卵圆孔隧道40中,而第一夹紧盘112与第二夹紧盘113的夹闭圈111则无需设置于卵圆孔隧道40中,进而第一夹紧盘112与第二夹紧盘113两者能实现将第一房间20隔与第二房间隔30两者相互靠近贴紧,最终达到封闭卵圆孔的目的,封堵效果较好。
具体而言,第一夹紧盘112的夹闭圈111的数量越多越好,第一夹紧盘112不同口径大小的至少两个夹闭圈111分别从内到外依次抵接第一房间20隔,对第一房间20隔的固定作用较好;同样地,第二夹紧盘113的夹闭圈111的数量越多越好,第二夹紧盘113不同口径大小的至少两个夹闭圈111分别从内到外依次抵接第二房间隔30,对第二房间隔30的固定作用较好,从而能取消阻流膜,同时结构简单。
参阅图1至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夹紧盘112的所有夹闭圈111同轴布置,且第一夹紧盘112的所有夹闭圈111的口径按照其设置顺序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如此,第一夹紧盘112的所有夹闭圈111为由内到外或由外到内的依次布置方式,抵接于第一房间20隔的至少两个不同位置,从而能实现较好的封堵效果,能取消阻流膜,同时结构简单。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夹紧盘112的所有夹闭圈111的设置顺序也即第一夹紧盘112的所有夹闭圈111的依次连接顺序。当然,本实施例中并非必须要限定第一夹紧盘112的所有夹闭圈111的口径按照其设置顺序依次变化。例如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第一夹紧盘112的所有夹闭圈111中,可以允许存在口径相同的至少两个夹闭圈111。
参阅图1至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夹紧盘113的所有夹闭圈111同轴布置,且第二夹紧盘113的所有夹闭圈111的口径按照其设置顺序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同样地,第二夹紧盘113的所有夹闭圈111为由内到外或由外到内的依次布置方式,抵接于第二房间隔30的至少两个不同位置,从而能实现较好的封堵效果,能取消阻流膜,同时结构简单。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夹紧盘113的所有夹闭圈111的设置顺序也即第二夹紧盘113的所有夹闭圈111的依次连接顺序。当然,本实施例中也不需要限定第二夹紧盘113的所有夹闭圈111的口径按照其设置顺序依次变化。同样地,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第二夹紧盘113的所有夹闭圈111中,也可以允许存在口径相同的至少两个夹闭圈111。
作为一个示例,当封堵器本体10处于自然舒展状态时,第一夹紧盘112的所有夹闭圈111由内至外等间隔布置,抵接于第一房间20隔时,对第一房间20隔的压紧效果较稳定;当封堵器本体10处于自然舒展状态时,第二夹紧盘113的所有夹闭圈111由内至外等间隔布置,抵接于第二房间隔30时,对第二房间隔30的压紧效果较稳定。当然,封堵器本体10处于自然舒展状态时,第一夹紧盘112的所有夹闭圈111由内至外不限于是等间隔布置,也可以是按照其它方式间隔布置;同样地,第二夹紧盘113的所有夹闭圈111由内至外不限于是等间隔布置,也可以是按照其它方式间隔布置,在此不进行限定。
参阅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封堵器本体10处于自然舒展状态时,第一夹紧盘112的夹闭圈111与第二夹紧盘113的夹闭圈111交替布置。如此,当封堵器本体10处于自然舒展状态时,第一夹紧盘112的夹闭圈111与第二夹紧盘113的夹闭圈111交替布置,从而避免重叠在一起,这样一方面尽可能地布置于同一平面上,另一方面使得封堵器本体10具有较好的阻流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夹紧盘112的夹闭圈111与第二夹紧盘113的夹闭圈111交替布置指的是,第一夹紧盘112的夹闭圈111位于第二夹紧盘113的相邻两个夹闭圈111之间,第二夹紧盘113的夹闭圈111位于第一夹紧盘112的相邻两个夹闭圈111之间。
当然,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当封堵器本体10处于自然舒展状态时,第一夹紧盘112的夹闭圈111与第二夹紧盘113的夹闭圈111也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交替布置,例如第一夹紧盘112的夹闭圈111与第二夹紧盘113的夹闭圈111的口径相同时会相互叠置接触,此外还可以是其它布置方式,只要当对卵圆孔进行封闭时,通过变形所提供的弹性力足够使得第一房间20隔与第二房间隔30相互靠近紧贴即可,具体结构形式在此不进行限定。
参阅图5与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封堵器本体10的所有夹闭圈111同轴布置,封堵器本体10的所有夹闭圈111的口径按照其设置顺序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如此,根据卵圆孔具体特征,可以将口径相对较小的夹闭圈111送入并抵接于第一房间20隔,并将口径相对较大的夹闭圈111抵接于第二房间隔30,使得对卵圆孔起到较好的封堵作用。当然,也可以将口径相对较大的夹闭圈111送入并抵接于第一房间20隔,并将口径相对较小的夹闭圈111抵接于第二房间隔30,使得对卵圆孔起到较好的封堵作用。
参阅图1至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夹紧盘112的一端为组织缺损封堵器的其中一自由端,第二夹紧盘113的一端为组织缺损封堵器的另一自由端,第一夹紧盘112的另一端与第二夹紧盘113的另一端相连。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封堵器本体10处于自然舒展状态时,第一夹紧盘112与第二夹紧盘113处于同一平面上。如此,能产生恢复原本形状扭矩,使得第一房间20隔与第二房间隔30产生相互靠近的趋势,进而使其间的第一房间20隔与第二房间隔30相互靠近贴紧,最终达到封闭卵圆孔的目的,封堵效果较好,同时手术操作较为简单。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夹紧盘112与第二夹紧盘113在垂直于其所在平面的直线方向上设有间隙。其中,间隙定义为d,d被设定为例如小于1mm。如此,由于间隙d较小,同样能产生恢复原本形状扭矩,使得第一房间20隔与第二房间隔30产生相互靠近的趋势,进而使其间的第一房间20隔与第二房间隔30相互靠近贴紧,最终达到封闭卵圆孔的目的,封堵效果较好,同时手术操作较为简单。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夹紧盘112与第二夹紧盘113相连形成一体化结构。第一夹紧盘112与第二夹紧盘113为同种记忆材质。如此,可以采用同一根记忆丝材分别加工形成第一夹紧盘112与第二夹紧盘113,加工成型速度较快,生产效率较高,而且用材较少,对身体的损伤极小。
当然,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第一夹紧盘112与第二夹紧盘113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一根丝体11加工成型得到,还可以是其它制造方式,例如第一夹紧盘112与第二夹紧盘113两者也可以是各自独立地加工,然后再通过例如熔融连接的方式组合形成一体化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夹闭圈111呈圆形(如图1至图6所示)、椭圆形、星形、花瓣形、三角形或多边形。如此,当夹闭圈111的轮廓设计为规则形状时,能便于第一夹紧盘112与第二夹紧盘113的加工成型,生产效率较高。
需要说明的是,夹闭圈111的轮廓可以根据卵圆孔的尺寸大小与形状灵活设置与任意调整,可以是规则的形状,也可以是不规则的形状,只要在抵触于房间隔的外侧壁时,能起到压紧房间隔的作用即可。
参阅图8至图11,在一个实施例中,丝体11被设置为螺旋延伸布置的弹簧。如此,丝体11被设置为螺旋延伸布置的弹簧,在局部受力时可以相应拉伸与压缩,以使封堵器本体10针对不同大小,形状的卵圆孔均能够获得良好的适应性,从而在卵圆孔处装设位置稳定不易于脱落,对卵圆孔的封堵效果较好,同时引起的组织损伤较小。
参阅图10与图11,在一个实施例中,丝体11为至少两个。其中一个丝体11被设置为绕第一方向螺旋延伸布置的弹簧,另一个丝体11被设置为绕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螺旋延伸布置的弹簧,两个弹簧的螺旋圈一一对应抵接。如此,由于两个丝体11的螺旋延伸布置方向相反,即两个丝体11的解旋力相反,相互抵消,从而能防止任意一个丝体11解旋,固定效果更好。当然,如图8与图9所示,丝体11也可以是设置为一个,其具体数量在此不进行限定,根据实际需求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封堵器本体10处于完全拉伸状态时,封堵器本体10被拉伸成细长条形状。如此,在需要将封堵器本体10运送到手术位置的过程中,便可以将封堵器本体10拉伸成细长条形状,并放置于尺寸规格较小的鞘管内,通过鞘管经血管输送到右心房内到达组织缺损的位置。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封堵器本体10处于完全拉伸状态,也即封堵器本体10拉伸到极限位置的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封堵器本体10为记忆合金或记忆金属。如此,采用记忆合金或记忆金属,对人体组织损伤较小,且记忆合金或记忆金属耐用,使用寿命较长,同时成本较低。其中,记忆合金包括但不限于钛镍合金,铝合金,钛合金,镍合金,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取。
在一个实施例中,组织缺损封堵装置还包括鞘管与推送组件,封堵器本体10与推送组件相连,并设置于鞘管内部。如此,通过鞘管穿设血管建立手术通道,将推送组件与封堵器本体10输送到卵圆孔附近。推送组件例如为钢缆,封堵器本体10的还设有与丝体11相连的螺纹连接部,钢缆设有与螺纹连接部相适应的螺纹孔,通过转动钢缆,使得螺纹连接部解锁,将丝体11的夹闭圈111逐步释放到鞘管的外部,由于丝体11为记忆材料,当各个夹闭圈111逐步释放,能产生恢复原本形状扭矩,使得第一房间20隔与第二房间隔30产生相互靠近的趋势,进而使其间的第一房间20隔与第二房间隔30相互靠近贴紧,最终达到封闭卵圆孔的目的,封堵效果较好。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6)

1.一种组织缺损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织缺损封堵器包括封堵器本体,所述封堵器本体为记忆材料;
所述封堵器本体包括丝体,所述丝体盘旋设置,并形成有至少两个夹闭圈,至少一个所述夹闭圈用于抵接于第一房间隔背离于第二房间隔的侧面,至少另一个所述夹闭圈用于抵接于所述第二房间隔背离于所述第一房间隔的侧面;当所述封堵器本体处于自然舒展状态时,所有所述夹闭圈处于同一平面上,或者,相邻两个所述夹闭圈在垂直于其所在平面的直线方向上设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缺损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器本体包括用于抵接所述第一房间隔的第一夹紧盘,以及用于抵接所述第二房间隔的第二夹紧盘,所述第一夹紧盘与所述第二夹紧盘相连;所述第一夹紧盘包括口径不同且依次连接的至少两个所述夹闭圈,所述第二夹紧盘包括口径不同且依次连接的至少两个所述夹闭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织缺损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紧盘和/或所述第二夹紧盘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夹闭圈用于设置于卵圆孔隧道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织缺损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紧盘的所有所述夹闭圈同轴布置,且所述第一夹紧盘的所有所述夹闭圈的口径按照其设置顺序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夹紧盘的所有所述夹闭圈同轴布置,且所述第二夹紧盘的所有所述夹闭圈的口径按照其设置顺序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织缺损封堵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封堵器本体处于自然舒展状态时,所述第一夹紧盘的所述夹闭圈与所述第二夹紧盘的所述夹闭圈交替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织缺损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器本体的所有所述夹闭圈同轴布置,所述封堵器本体的所有所述夹闭圈的口径按照其设置顺序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织缺损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紧盘的一端为所述组织缺损封堵器的其中一自由端,所述第二夹紧盘的一端为所述组织缺损封堵器的另一自由端,所述第一夹紧盘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夹紧盘的另一端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织缺损封堵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封堵器本体处于自然舒展状态时,所述第一夹紧盘与所述第二夹紧盘处于同一平面上,或者,所述第一夹紧盘与所述第二夹紧盘在垂直于其所在平面的直线方向上设有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织缺损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紧盘与所述第二夹紧盘相连形成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一夹紧盘与所述第二夹紧盘为同种记忆材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缺损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闭圈呈圆形、椭圆形、星形、花瓣形、三角形或多边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缺损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丝体被设置为螺旋延伸布置的弹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组织缺损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丝体为至少两个;其中一个所述丝体被设置为绕第一方向螺旋延伸布置的弹簧,另一个所述丝体被设置为绕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螺旋延伸布置的弹簧,两个所述弹簧的螺旋圈一一对应抵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缺损封堵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封堵器本体处于完全拉伸状态时,所述封堵器本体被拉伸成细长条形状。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缺损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器本体为记忆合金或记忆金属。
15.一种组织缺损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织缺损封堵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4任意一项所述的组织缺损封堵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组织缺损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织缺损封堵装置还包括鞘管与推送组件,所述封堵器本体与所述推送组件相连,并设置于所述鞘管内部。
CN202220199513.XU 2022-01-25 2022-01-25 组织缺损封堵装置与组织缺损封堵器 Active CN2171862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99513.XU CN217186236U (zh) 2022-01-25 2022-01-25 组织缺损封堵装置与组织缺损封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99513.XU CN217186236U (zh) 2022-01-25 2022-01-25 组织缺损封堵装置与组织缺损封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86236U true CN217186236U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93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99513.XU Active CN217186236U (zh) 2022-01-25 2022-01-25 组织缺损封堵装置与组织缺损封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8623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36236A (zh) * 2022-12-21 2023-06-09 南京思脉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卵圆孔封血塞及封堵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36236A (zh) * 2022-12-21 2023-06-09 南京思脉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卵圆孔封血塞及封堵器
CN116236236B (zh) * 2022-12-21 2023-11-24 南京思脉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卵圆孔封血塞及封堵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25338B2 (en) Percutaneous catheter directed intravascular occlusion devices
US10624619B2 (en) Multi-layer braided structures for occluding vascular defects and for occluding fluid flow through portions of the vasculature of the body
EP1576929B2 (en) Multi-layer braided structures for occluding vascular defects
CN101933850B (zh) 封堵器及其制造方法
US11026691B2 (en) Occuluder
CN217186236U (zh) 组织缺损封堵装置与组织缺损封堵器
CN107753068B (zh) 封堵器
CN114305538A (zh) 组织缺损封堵装置与组织缺损封堵器
CN114403949A (zh) 组织缺损封堵装置与组织缺损封堵器
CN217186237U (zh) 组织缺损封堵装置与组织缺损封堵器
AU2013270508B2 (en) Percutaneous catheter directed intravascular occlusion devi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