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85874U - 卷纸盒 - Google Patents

卷纸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85874U
CN217185874U CN202122446507.8U CN202122446507U CN217185874U CN 217185874 U CN217185874 U CN 217185874U CN 202122446507 U CN202122446507 U CN 202122446507U CN 217185874 U CN217185874 U CN 2171858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transmission shaft
box
shaft
roll pa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4650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昌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he Jingyan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he Jingyan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he Jingyan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he Jingyan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4650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858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858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858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4Paper recycling

Landscapes

  • Unwinding Web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卷纸盒,包括盒本体、门体和输纸组件,盒本体包括背板,背板固定在承载主体上以承载卷纸盒,盒本体垂直于背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开口,门体封堵于第一开口,门体的一端通过铰接装置与盒本体铰接,门体通过第一锁定机构锁紧在盒本体上,输纸组件包括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第一传动轴设置在门体上,第二传动轴设置在盒本体内,第一传动轴的中心轴线和第二传动轴的中心轴线在竖直方向间隔设置。该卷纸盒能够从侧面打开门体,能够将卷纸从侧面直接卡在卷纸盒内的纸轴上,不需要取下纸轴,便于更换卷纸,而且通过将第一传动轴的中心轴线和第二传动轴的中心轴线在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使得卷纸盒在输纸时具有防卡纸的功能。

Description

卷纸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卷纸盒。
背景技术
纸巾是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用品,但实际生活中,大多数人在使用纸巾时会突然发现忘记带纸巾。为此,卷纸通常会被投放在很多场所,例如餐馆、厕所和医院等场所,而且这些场所的人流量较大,投放的卷纸能给出行人员带来极大的便利。目前,卷纸盒通常使用智能输纸,智能输纸不仅能提高使用人员的使用体验,还可以避免出现纸张浪费的情况,但是智能输纸通常无人监控,在出纸时卷纸盒较容易出现卡纸的情况,从而导致卷纸盒无法出纸,而且如果管理人员长时间没发现卷纸盒卡纸的问题还可能会损坏卷纸盒内智能输纸的工作部件。此外,卷纸使用完之后更换卷纸时还需要拉动卷纸头穿过出纸口,操作比较繁琐,同时在拉动卷纸时容易因两边受力不均,导致卷纸左右移动,从而出现卡纸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卷纸盒,其结构简单,能够从侧面打开卷纸盒盖以更换卷纸,且不会出现卡纸的情况。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卷纸盒,包括盒本体、门体和输纸组件,所述盒本体包括背板,所述盒本体垂直于所述背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开口,所述门体封堵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门体的一端通过铰接装置与所述盒本体铰接,所述门体通过第一锁定机构锁紧在所述盒本体上,所述输纸组件包括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设置在所述门体上,所述第二传动轴设置在所述盒本体内,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外侧壁抵接,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中心轴线在竖直方向间隔设置。
作为卷纸盒的优选方案,在所述输纸组件的下方还设置有切纸组件,所述切纸组件包括主刀和与所述主刀间隔设置的副刀,所述主刀和所述副刀之间形成切纸口,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之间形成输纸口,所述切纸口和所述输纸口在水平方向间隔设置。
作为卷纸盒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传动轴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一抵接部,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抵接部间隔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抵接部抵接在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外侧壁上;或,
所述第二传动轴包括第二转轴和第二抵接部,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抵接部间隔套设在所述第二转轴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抵接部抵接在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外侧壁上。
作为卷纸盒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传动轴为主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为从动轴;或,
所述第一传动轴为从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为主动轴。
作为卷纸盒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包括:
轴套,所述轴套套设在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端部;
第一锁紧件,所述第一锁紧件转动设置在所述盒本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一锁紧件连接有移动轴,所述移动轴与所述第一锁紧件的转动中心间隔;
第二锁紧件,所述第二锁紧件转动设置在所述盒本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二锁紧件与所述第一锁紧件卡接,所述第二锁紧件上设置有用于锁紧所述轴套的锁紧槽,所述锁紧槽和所述第二锁紧件的转动中心间隔,所述第二锁紧件上设置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始终驱动所述第二锁紧件朝向与所述第一锁紧件卡紧的方向转动;
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与所述移动轴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始终驱动所述移动轴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锁紧件朝向与所述第二锁紧件锁紧的方向转动;
第一记忆金属丝,所述第一记忆金属丝与所述移动轴连接并绷紧设置在所述盒本体内,通电时所述第一记忆金属丝拉动所述移动轴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锁紧件和所述第二锁紧件分离,所述第二锁紧件与所述轴套分离。
作为卷纸盒的优选方案,所述盒本体内设置有容纳仓,所述盒本体内设置有与所述容纳仓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容纳仓内设置有第一电池,所述第一电池通过第二锁定机构锁紧在所述容纳仓内。
作为卷纸盒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锁定机构包括:
锁钩,所述锁钩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池远离所述第二开口的端面上;
第三锁紧件,所述第三锁紧件包括锁扣和第一弹性件,所述锁扣转动设置在所述盒本体内并位于所述容纳仓远离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端的外侧,所述锁扣与所述锁钩相互卡紧以锁定所述第一电池,所述锁扣一端与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始终具有驱动所述锁扣卡紧所述锁钩的趋势;
第二记忆金属丝,所述第二记忆金属丝绷紧设置在所述盒本体内,所述第二记忆金属丝与所述锁扣连接,当所述第二记忆金属丝通电,所述第二记忆金属丝收缩拉动所述锁扣转动以使所述锁扣与所述锁钩分离解锁所述第一电池。
作为卷纸盒的优选方案,包括钥匙,所述钥匙包括第一壳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开关、第二电池和第二功能模块,所述第一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池和第二功能模块的断电或通电,所述盒本体内还设置有第一功能模块、第一磁铁和解锁组件,所述第一功能模块与所述解锁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一功能模块通过电信号控制所述解锁组件进行解锁,所述第一开关靠近所述第一磁铁时,所述第一开关开启,所述第二功能模块能向所述第一功能模块发送解锁信号。
作为卷纸盒的优选方案,在所述背板上设置有卷纸卡轴,所述卷纸卡轴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容纳腔,在所述第二壳体设有卡块和控制件,所述控制件转动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二壳体间隔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卡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卡块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与所述控制件抵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滑槽延伸至所述第二壳体的外部与卷纸的纸筒内壁抵紧,所述控制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控制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控制件驱动所述卡块伸出到所述第二壳体外部,当所述控制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控制件驱动所述卡块缩回至所述第二壳体内部。
作为卷纸盒的优选方案,所述控制件包括凸轮和复位弹性件,所述凸轮与所述复位弹性件连接,所述复位弹性件驱动所述控制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
作为卷纸盒的优选方案,所述控制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凸轮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驱动所述控制件所述第二位置。
作为卷纸盒的优选方案,所述凸轮转动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圆心与所述凸轮的转动中心同心,所述凸轮上凸出设置有驱动柱,所述驱动柱的悬空端穿过所述弧形槽伸出至所述第二壳体的外部,所述凸轮的外周壁与所述卡块抵接。
作为卷纸盒的优选方案,所述卡块的移动方向始终与所述凸轮的转动中心的切线垂直。
作为卷纸盒的优选方案,所述盒本体内设有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能够检测所述卷纸卡轴是否有纸。
作为卷纸盒的优选方案,在所述背板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邻近于所述卷纸卡轴,所述安装槽内设有滑块,所述滑块朝所述卷纸卡轴凸出设有第三挡板,所述滑块远离所述卷纸卡轴的一侧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始终驱动所述第三挡板与所述卷纸卡轴的第一侧面抵接,所述第一侧面朝所述卡块环形间隔设有第一凸部。
作为卷纸盒的优选方案,所述铰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部和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宽度方向两侧的第二连接部,所述门体上设置若干螺丝孔,所述第一连接部对应所述螺丝孔设置有若干开孔,第一螺丝穿过所述开孔旋拧至所述螺丝孔内以使所述门体和所述铰接装置固定连接。
作为卷纸盒的优选方案,所述背板上至少设置有两个葫芦孔,所述卷纸盒设置在承载主体上,所述承载主体对应所述葫芦孔设置有葫芦钉,所述葫芦钉远离所述承载主体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孔,所述背板远离所述承载主体的一侧壁设置有弹性挂钩,所述葫芦钉插入所述葫芦孔并卡入所述葫芦孔的窄端后,所述弹性挂钩与所述固定孔扣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卷纸盒的门体设置在垂直于背板的一侧,能够从侧面打开门体,能够将卷纸从侧面直接卡在卷纸盒内的纸轴上,不需要取下纸轴,操作简单,便于更换卷纸,同时卷纸安装完成后,将卷纸头拉出一段到盒本体外,关闭门体后,门体和盒本体能够夹住卷纸,不需要穿纸操作,简化换纸操作,避免发生卡纸现象;门体通过铰接装置和第一锁定机构,可实现门体与盒本体的锁定,方便打开门体。此外,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之间形成输纸口,卷纸在输纸口处受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之间倾斜作用力,避免卷纸卷在第一传动轴或第二传动轴的外侧壁上,从而使得该纸盒具有防卡纸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卷纸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卷纸盒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卷纸盒的第一局部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卷纸盒的第二局部示意图。
图6为图5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锁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的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卷纸盒的第三局部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电池与容纳仓的第一方向分解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电池与容纳仓的第二方向分解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卷纸盒的第四局部示意图。
图16为图15的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钥匙的分解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卷纸卡轴的分解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卷纸盒的第五局部示意图。
图中:
1、盒本体;11、背板;111、安装槽;1111、滑块;1112、第三挡板;112、葫芦孔;113、弹性挂钩;12、容纳仓;121、第一电池;1211、第三凹槽;1212、第六滑槽;122、第一本体;123、第二本体;1231、第一避让缺口;1232、第三通孔;1233、悬臂;1234、第三凸柱;1235、导轨;13、第二开口;14、第一磁铁;15、第二开关;16、检测电路板;17、前板;171、第二滑槽;172、第三滑槽;173、第四滑槽;18、定位槽;2、门体;21、第二固定座;3、防卡纸结构;31、输纸组件;311、第一传动轴;312、第二传动轴;32、切纸组件;321、主刀;322、副刀;34、第一连接件;341、第一限位轴;35、第四弹簧;36、第一挡板;37、第二挡板;4、铰接装置;41、第一连接部;411、第三开口;42、第二连接部;421、第一凸柱;422、第二凸柱;5、机芯;51、第一定位轴;52、第二定位轴;53、第一限位板;54、限位部;55、第五滑槽;56、第二凹槽;57、第二避让缺口;6、第一锁定机构;61、轴套;62、第一锁紧件;621、卡齿;622、第一定位孔;623、第三定位孔;63、第二锁紧件;631、锁紧槽;632、卡槽;633、第二定位孔;634、导向面;64、第一弹簧;65、驱动件;651、移动轴;652、第二弹簧;653、第一记忆金属丝;654、第二连接件;6541、第二限位轴;66、微动开关;7、第二锁定机构;71、第三锁紧件;711、锁扣;7111、第一臂;7112、第二臂;7113、第一通孔;712、第一弹性件;72、第二记忆金属丝;73、锁钩;731、第一凹槽;732、第二凸部;74、顶出组件;741、顶杆;742、第六弹簧;8、钥匙;81、第一壳体;811、定位凸起;82、第一开关;83、铁片;84、第二功能模块;85、指示灯;86、第二电池;9、卷纸卡轴;91、第二壳体;911、容纳腔;912、第一滑槽;913、弧形槽;914、第三避让缺口;915、第三壳体;916、第四壳体;917、第四安装孔;918、固定柱;919、第四凹槽;92、卡块;921、第四通孔;93、控制件;931、凸轮;932、复位弹性件;933、第二弹性件;934、第一转动柱;935、第二转动柱;936、驱动柱;937、第二加强筋;94、第八弹簧;95、第一侧面;96、第一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盒本体1、门体2和输纸组件31,盒本体1包括背板11,盒本体1垂直于背板11的一侧设有第一开口,门体2封堵于所述第一开口,门体2的一端通过铰接装置4与所述盒本体1铰接,所述门体2通过第一锁定机构锁紧6在所述盒本体1上,所述输纸组件31包括第一传动轴311和第二传动轴312,所述第一传动轴311设置在所述门体2上,所述第二传动轴312设置在所述盒本体1内,所述第一传动轴311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二传动轴312的外侧壁抵接,所述第一传动轴311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传动轴312的中心轴线在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卷纸盒的门体2设置在垂直于背板11的一侧,能够从侧面打开门体2,将卷纸直接卡在卷纸盒内的纸轴上,不需要取下纸轴,操作简单,便于更换卷纸,同时卷纸安装完成后,将卷纸头拉出一段到盒本体1外,关闭门体2后,门体2和盒本体1能够夹住卷纸,不需要穿纸操作,简化换纸操作,避免发生卡纸现象;门体2通过设置铰接装置4和第一锁定机构6,能够实现门体2与盒本体1的锁定和解锁,且铰接装置4能够使门体2保持在打开状态,方便更换卷纸。输纸组件31通过将第一传动轴311和第二传动轴312在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第一传动轴311和第二传动轴312相抵接处具有倾斜的合力,使得卷纸能倾斜出纸,避免卷纸卷入第一传动轴311或第二传动轴312的外侧壁上,从而使得该纸盒具备防卡纸的功能。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该卷纸盒内设置有防卡纸结构3,该防卡纸结构3包括输纸组件31和切纸组件32,切纸组件32设置在输纸组件31的下方,切纸组件32包括主刀321和与主刀321间隔设置的副刀322,主刀321和副刀322之间形成切纸口,所述第一传动轴311和所述第二传动轴312之间形成输纸口,所述切纸口和所述输纸口在水平方向间隔设置。切纸组件32还包括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21,主刀321滑动设置在第一固定座上,副刀322固定设置第二固定座21上,主刀321和副刀322之间形成切纸口,主刀321抵接到副刀322上时便可对卷纸进行剪切,切纸口和输纸口在水平方向间隔设置,进一步提高了纸盒的防卡纸效果。
具体的,第一传动轴311为缺口轴,第二传动轴312为圆筒轴,第一传动轴311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一抵接部,至少有两个第一抵接部间隔套设在第一转轴的外侧壁上,而且第一抵接部抵接在第二传动轴312的外侧壁上。输纸组件31在输纸时,输纸口处的卷纸可能会因第一传动轴311和第二传动轴312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得卷纸出现折皱,本实施例把第一传动轴311设置成缺口轴,折皱可以在缺口处得以缓冲,以防止折皱蔓延至整个输纸口从而导致纸盒出现卡纸的情况。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传动轴312为缺口轴,第一传动轴311为圆筒轴,第二传动轴312包括第二转轴和第二抵接部,至少两个第二抵接部间隔套设在第二转轴的外侧壁上,第二抵接部抵接在第一传动轴311的外侧壁上,该结构同样具备防止进一步的卡纸的效果。
在第一传动轴311下方设置有第一挡板36,第一挡板36与第一传动轴311之间存在间隙,在第二传动轴312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挡板37,第二挡板37与第二传动轴312之间存在间隙。本实施例中,第一挡板36由第一固定座靠近主刀321的一端折弯形成,折弯成形的第一挡板36能使结构更加稳固。第一挡板36与第一传动轴311之间存在间隙,使得第一挡板36即能不影响第一传动轴311的转动,又可以防止卷纸卷入第一传动轴311内。第二挡板37由第二固定座21靠近副刀322的一端折弯形成,同样提高了第二挡板37的稳固性,第二挡板37和第二传动轴312之间存在间隙,使得第二挡板37既不影响第二传动轴312的转动,又可以防止卷纸卷入第二传动轴312内。
作为优选方案,第一传动轴311为主动轴,第二传动轴312为从动轴,主动轴设置在门体2上,主动轴转动能带动从动轴转动.
一实施例中,第一传动轴311的中心轴线在竖直方向高于第二传动轴312的中心轴线,第一传动轴311和第二传动轴312相互作用的合力倾斜偏向第一传动轴311,使得卷纸会沿靠近第一传动轴311的一侧倾斜出纸,而且切纸口设置在邻近第一传动轴311的位置上,卷纸倾斜方向刚好偏向切纸口,从而实现倾斜出纸,由于卷纸倾斜向第一传动轴311,第一挡板36设置在远离输纸口处,使得第一挡板36即不会影响输纸的效率,又可以防止卷纸卷入第一传动轴311。同样的,由于卷纸倾斜向第一传动轴311,也就是说卷纸的倾斜方向远离第二传动轴312,第二挡板37设置在邻近输纸口处,第二挡板37可以更快的起到防卡纸的效果。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传动轴312的中心轴线在竖直方向高于第一传动轴311的中心轴线,第一传动轴311和第二传动轴312相互作用的合力倾斜偏向第二传动轴312,使得卷纸会沿靠近第二传动轴312的一侧倾斜出纸,而且切纸口设置在邻近第二传动轴312的位置上,卷纸倾斜方向刚好偏向切纸口,从而实现倾斜出纸,由于卷纸倾斜向第二传动轴312,第二挡板37设置在远离输纸口处,使得第二挡板37即不会影响输纸的效率,又可以防止卷纸卷入第二传动轴312内。同样的,由于卷纸倾斜向第二传动轴312,也就是说卷纸的倾斜方向远离第一传动轴311,第一挡板36设置在邻近输纸口处,第一挡板36可以更快的起到防卡纸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纸盒还包括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第四弹簧35和第一连接件34,第一连接件34与第二传动轴312的端部转动连接,第一连接件34远离第二传动轴312的一端与第四弹簧35连接,第四弹簧35始终具有驱动第二传动轴312靠近第一传动轴311的移动趋势,以使第二传动轴312的外侧壁始终抵接在第一传动轴311的外侧壁上。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34的一端设置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内设置有轴承,第二传动轴312插设在轴承内,使得第二传动轴312可以根据第一传动轴311转动而转动,第一连接件34远离第一安装孔的一端与第四弹簧35的一端连接,第四弹簧35的另一端与盒本体1连接,第四弹簧35始终具有驱动第二传动轴312靠近第一传动轴311的移动趋势,以使第二传动轴312的外侧壁始终抵接在第一传动轴311的外侧壁上,卷纸在输纸口处出现卡纸的情况时,在第二传动轴312出现卡纸的位置受力会增加,从而第一连接件34会对第四弹簧35进行挤压,使得第二传动轴312和第一传动轴311之间出现间隙,让卷纸通过间隙穿过输纸口,卷纸穿过输纸口后,第四弹簧35会回弹让第二传动轴312继续抵接在第一传动轴311上,从而实现对输纸组件31的调节功能,因此该纸盒通过设置调节组件进一步防止纸盒出现卡纸的情况。
具体的,第一连接件34远离第二传动轴312的一端凸设有第一限位轴341,部分第四弹簧35套设在第一限位轴341外,输纸口出现卡纸的时候,调节组件会对第二传动轴312进行调节,在调节过程中,第四弹簧35会发生形变,第一限位轴341的外侧壁可以对第四弹簧35进行限位,能将第四弹簧35的弹力集中于一个方向,该结构能提高调节组件的调节效果。此外,第一限位轴341可以防止第四弹簧35的中部发生折弯而损坏,进而提高第四弹簧35的使用寿命。
为了提高第一传动轴311的调节效果,调节组件设置有两个,两个调节组件分别与第二传动轴312的两端转动连接,两个调节组件同时对第二传动轴312的两端进行调节,增加第二传动轴312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纸盒防卡纸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铰接装置4包括第一连接部41和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41宽度方向两侧的第二连接部42,所述门体2上设置若干螺丝孔,所述第一连接部41对应设置有若干开孔,第一螺丝穿过所述开孔旋拧至所述螺丝孔内以使所述门体2和所述铰接装置4固定连接。铰接装置4的第一连接部41与门体2通过螺丝可拆卸连接,降低门体2的制造难度,便于安装,同时门体2和铰接装置4可采用不同的材质,门体2采用较轻的材质,铰接装置4采用强度较强的材质,能够减轻门体2的重量且不影响门体2的整体强度。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部42固定设有第一凸柱421和第二凸柱422,盒本体1还包括与背板11相对设置的前板17,前板17和背板11上均间隔设置有第二滑槽171和第三滑槽172,第二滑槽171为长条形滑槽,第二滑槽171的长度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一凸柱421滑动设置第二滑槽171内,第三滑槽172为弧形滑槽,第二凸柱422滑动设置在第三滑槽172内。当拉动门体2打开时,第一凸柱421在第二滑槽171内转动,同时第二凸柱422在第三滑槽172内沿弧形滑动,从而实现门体2的开启和关闭。
进一步地,第三滑槽172的上端设有与第三滑槽172连通的第四滑槽173,第四滑槽173为长条形滑槽,第四滑槽173与第二滑槽171平行设置,第二滑槽171具有第一端和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第一端为靠近第四滑槽173的一端,第二端为远离第四滑槽173的一端),第三滑槽172的弧形中心位于第一端,当第二凸柱422在第三滑槽172内滑动时,第一凸柱421转动位于第一端,当第二凸柱422在第四滑槽173内移动时,第一凸柱421由第一端朝向第二端滑动,以使门体2保持在打开状态。通过设置第四滑槽173,且第四滑槽173与第二滑槽171平行设置,当第二凸柱422从第三滑槽172滑到第四滑槽173时,往前轻推门体2,使第一凸柱421和第二凸柱422分别在第二滑槽171和第四滑槽173内沿同一方向移动到滑槽的另一端,第一凸柱421和第二凸柱422分别支撑在第二滑槽171和第四滑槽173内,能够使门体2保持在打开状态,在更换卷纸时,不需要一直扶着门体2,防止门体2滑落。
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轴311和第二固定座21设置在门体2远离第二连接部42的一端,第二固定座21通过螺丝与门体2连接,第一传动轴311通过第二固定座21与门体2连接。使用卷纸时两边受力不均,容易导致卷纸左右移动,从而出现卡纸现象,通过在门体2远离第二连接部42的一端设置第一传动轴311,能够均匀地将卷纸输送到出纸口,减少出现卡纸的情况,同时不需要手动拉动卷纸,避免在拉动卷纸时出现卷纸在卷纸盒内断掉的情况,方便使用卷纸。
优选地,第一传动轴311位于门体2的下端,第二连接部42位于门体2的上端。出纸口设置在卷纸盒的下方,第一传动轴311也设置在门体2的下端,与出纸口相对应,便于输送卷纸。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固定座21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设有避让缺口,第一传动轴311从避让缺口处安装到第二安装孔内。通过在第二固定座21设置第二安装孔和避让缺口,便于拆装第一传动轴311。具体地,第一传动轴311的一端通过齿轮组件与驱动装置提供动力,第一传动轴311靠近齿轮组件的一端通过轴套61和垫片组合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门体2采用塑料制成,铰接装置4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第一连接部41间隔设置有第三开口411。门体2采用塑料,能够降低卷纸盒的重量,铰接装置4采用金属材质,安装在门体2上,能够加强门体2的整体强度,同时第一连接部41间隔设有第三开口411,能够降低铰接装置4的重量。
具体地,盒本体1和门体2内侧壁均设有第一加强筋。盒本体1和门体2的内侧壁设有若干螺丝孔与其他零部件连接,设置加第一强筋能够增加卷纸盒的强度,同时盒本体1和门体2的壁厚能够设计得更轻薄,降低卷纸盒的重量。
本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8所示,将门体2和盒本体1通过第一锁定机构6进行锁紧,其包括轴套61、第一锁紧件62、第二锁紧件63、第二弹簧652和第一记忆金属丝653,所述轴套61套设在所述第一传动轴311的端部,所述第一锁紧件62转动设置在所述盒本体1的侧壁上,所述第一锁紧件62连接有移动轴651,所述移动轴651与所述第一锁紧件62的转动中心间隔,所述第二锁紧件63转动设置在所述盒本体1的侧壁上,所述第二锁紧件63与所述第一锁紧件62卡接,所述第二锁紧件63上设置有用于锁紧所述轴套61的锁紧槽631,所述锁紧槽631和所述第二锁紧件63的转动中心间隔,所述第二锁紧件63上设置第一弹簧64,所述第一弹簧64始终驱动所述第二锁紧件63朝向与所述第一锁紧件62卡紧的方向转动,所述第二弹簧652与所述移动轴651连接,所述第二弹簧652始终驱动所述移动轴651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锁紧件62朝向与所述第二锁紧件63锁紧的方向转动,所述第一记忆金属丝653与所述移动轴651连接并绷紧设置在所述盒本体1内,通电时所述第一记忆金属丝653拉动所述移动轴651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锁紧件62和所述第二锁紧件63分离,所述第二锁紧件63与所述轴套61分离。可以理解的是,轴套61套设在第一传动轴311的两端使得能对第一传动轴311锁紧的情况下不影响第一传动轴311的转动,由移动轴651、第二弹簧652和第一记忆金属丝653组成的驱动件65对第一锁定件进行驱动,从而控制第一锁紧件62与第二锁紧件63的卡紧和分离,具体的,移动轴651与第二弹簧652连接,第二弹簧652远离移动轴651的一端与盒本体1连接,使得第二弹簧652可以驱动移动轴651沿第一方向移动,且由于移动轴651与第一锁紧件62的中部连接,移动轴651沿第一方向移动时带动第一锁紧件62远离转动中心的一端沿转动中心转动,以使第一锁紧件62和第二锁紧件63卡紧,就算在外力掰扯门体2的作用下也无法让轴套61脱离锁紧状态,以至于无法打开卷纸盒。在第一记忆金属丝653通电状态时,第一记忆金属丝653通电收缩以至于第一记忆金属丝653的拉力增大,第一记忆金属丝653拉动移动轴651往第二方向移动,移动轴651带动第一锁紧件62沿脱离与第二锁紧件63的方向转动,第二锁紧件63失去第一锁紧件62卡紧的作用力,而由于在第一弹簧64的驱动下第二锁紧件63发生转动,使得轴套61脱离锁紧槽631的束缚,轴套61脱离束缚后便可打开门体2,因此只需让第一记忆金属丝653通电便可实现解锁,整个开锁过程操作简单,而且纸盒无需设置外露的锁孔,安全可靠。
为了能使第一记忆金属丝653能动移动轴651,第一记忆金属丝653通电时,第一记忆金属丝653的收缩力大于所述第二弹簧652的弹力,以使第一记忆金属丝653能拉动所述移动轴651移动,从而使得锁紧槽631能取消对轴套61的锁紧。
具体的,如图9所示,第二锁紧件63上设置有卡槽632,第一锁紧件62上对应卡槽632设置有卡齿621,卡齿621始终抵接在卡槽632内。本实施例中,卡槽632与第二锁紧件63的转动中心间隔设置,卡槽632为V型卡槽632,卡齿621为与V型卡槽632相匹配的V型卡齿621,然而V型卡齿621和V型卡槽632卡接力较大,在V型卡齿621和V型卡槽632卡接时不容易脱离,该结构能提高第一锁定机构6的锁紧效果。此外,V型卡齿621包括呈夹角设置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V型卡槽632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三抵接面和第四抵接面。第一锁定件与第二锁定件在锁定状态下,第一抵接面和第三抵接面抵接,第二抵接面和第四抵接面抵接,抵接面以及与第一锁紧件62和第二锁紧件63的运动的受力方向,决定了第一锁紧件62即便不通过第二弹簧652和移动轴651施加锁定力,卡齿621和卡槽632也不会脱落。所以该结构的第二弹簧652可以用非常小的弹力进行锁定,而从外部则需要进行破坏,才能打开。
本实施例中,盒本体1内设置有机芯5,机芯5固定在盒本体1的下端靠近出纸口处,第一锁紧件62和第二锁紧件63均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机芯5的相对两侧壁上,移动轴651两端分别与第一锁紧件62连接,两个第二锁紧件63上设置的锁紧槽631分别对第一传动轴311两端设置的轴套61进行锁紧,提高对门体2的锁定效果,而且第一记忆金属丝653与移动轴651的中部连接,使得第一记忆金属丝653拉动移动轴651时,移动轴651两端连接的第一锁紧件62转动更加协调。
具体的,在机芯5的相对两侧壁上还设置有第五滑槽55,移动轴651两端均穿设在第五滑槽55内,第一记忆金属丝653拉动移动轴651移动时,第五滑槽55能对移动轴651进行限位,使得移动轴651只能在第五滑槽55内移动,提高纸盒解锁过程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第一锁定机构6还包括第二连接件654,移动轴651与第二连接件654连接,第二弹簧652一端固定在第二连接件654上,另一端与盒本体1连接,第一记忆金属丝653的一端与第二连接件654连接,另一端与盒本体1内的导电柱连接,导电柱通过导线与盒本体1内的控制电路板电连接,使得第二弹簧652和第一记忆金属丝653能更有效的对移动轴651施加作用力,通过驱动第二连接件654的移动而带动移动轴651移动。本实施例中,控制电路板控制导电柱通电,从而使第一记忆金属丝653通电收缩,从而对纸盒进行解锁,整个解锁过程操作简单。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件654上设置有第二限位轴6541,部分第二弹簧652套设在第二限位轴6541外。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654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二限位轴6541,第二弹簧652也设置有两个,第二限位轴6541的侧壁可以防止第二弹簧652沿第二方向伸缩时发生偏移而影响第一锁定机构6的锁紧效果。
作为优选方案,第二连接件654上设置有两个第三安装孔,两个第三安装孔间隔设置,移动轴651插设于第三安装孔内,而且两个第三安装孔与移动轴651的中部连接,使得机芯5两侧的第一锁紧件62的运动可以保持同步,以保证开门的效果,否则第一传动轴311会出现一侧打开,另一侧还锁紧。
优选地,机芯5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定位轴51和第二定位轴52,第一定位轴51和第二定位轴52间隔设置,第一锁紧件6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定位孔622,第一定位轴51插设在第一定位孔622内,第二锁紧件63在转动中心处设置有第二定位孔633,第二定位轴52插设在第二定位孔633内。通过在机芯5的侧壁上设置第一定位轴51和第二定位轴52有定位效果,能提高第一锁紧件62和第二锁紧件63的安装效率。
优选地,第一锁紧件62上设置有第三定位孔623,第三定位孔623位于卡齿621和第一定位孔622之间,移动轴651的端部插设于第三定位孔623内。
为了在关闭门体2时,轴套61能顺利的滑动至锁紧槽631内,第二锁紧件63靠近门体2的一端设置导向面634,导向面634能将轴套61引导至锁紧槽631内。导向面634与锁紧槽631间设置有连接面,导向面634与连接面间的夹角为钝角,该角度有有利关闭门体2时将轴套61引导到锁紧槽631内,从而提高关闭门体2的流畅性。连接面与锁紧槽631的侧壁连接夹角为锐角,在门体2锁紧状态时,第一传动轴311上设置的轴套61不易于被外力强行挣脱出锁紧槽631而打开门体2。
优选地,机芯5的侧壁上设置有微动开关66,微动开关66位于第二锁紧件63的下方,微动开关66能检测门体2的开关状态。本实施例中,微动开关66为叶片开关,通过叶片开关检测门体2的开关状态,避免在更换卷纸后忘记关闭门体2而被他人取走纸盒的卷纸,从而造成资源的丢失。
作为优选方案,在机芯5的侧壁上还设置有限位部54,限位部54能防止第二锁紧件63发生过渡转动。
优选地,在机芯5的侧壁上还凸出设置有两块第一限位板53,两个第一限位板53间隔设置,微动开关66安装在两个第一限位板53之间,两个第一限位板53对微动开关66相对两侧进行限位以防微动开关66发生晃动。
本实施例中,如图10至图12所示,该卷纸盒是通过输纸组件31的智能输纸,所以卷纸盒内设置第一电池121,第一电池121能为卷纸盒内所有用电装置供电。所以在盒本体1内设置有容纳仓12,所述盒本体1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纳仓12连通的第二开口13,所述容纳仓12内设置有第一电池121,所述第一电池121通过第二锁定机构7锁紧在所述容纳仓12内,所述第二锁定机构7包括锁钩73、第三锁紧件71和第二记忆金属丝72,锁钩73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池121远离所述第二开口13的端面上,第三锁紧件71包括锁扣711和第一弹性件712,所述锁扣711转动设置在所述盒本体1内并位于所述容纳仓12远离所述第二开口13的一端的外侧,所述锁扣711与所述锁钩73相互卡紧以锁定所述第一电池121,所述锁扣711一端与所述第一弹性件712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712始终具有驱动所述锁扣711卡紧所述锁钩73的趋势,第二记忆金属丝72绷紧设置在所述盒本体1内,所述第二记忆金属丝72与所述锁扣711连接,当所述第二记忆金属丝72通电,所述第二记忆金属丝72收缩拉动所述锁扣711转动以使所述锁扣711与所述锁钩73分离解锁所述第一电池121。当第一电池121完全进入容纳仓12内,盒本体1内的锁扣711与第一电池121上的锁钩73相互卡紧实现第一电池121的锁定,能够保证卷纸盒内的第一电池121的安全,避免遗失;通过转动设置锁扣711,第二记忆金属丝72通电收缩能够拉动锁扣711转动,锁扣711脱离锁钩73,同时第一弹性件712的弹力将第一电池121推出容纳仓12,实现第一电池121的解锁,便于更换第一电池121。
优选地,第一记忆金属丝653和第二记忆金属丝72均采用镍钛合金丝,镍钛合金丝在通电时会收缩,断电时能够恢复到原来的长度,驱使第三锁紧件71复位。在其他实施例中,记忆金属丝也可以其他材质的记忆合金。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第一电池121的一端设有第一凹槽731,第一凹槽731靠近锁扣711的一侧朝第一电池121的宽度方向凸出设有第二凸部732,第一电池121锁定时,锁扣711滑入第一凹槽731并与第二凸部732卡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容纳仓12包括第一本体122和第二本体123,第一本体122是机芯5上的凹设的安装位,第一本体122和第二本体123之间形成容纳第一电池121的容纳仓12,第二本体123上设置有第一避让缺口1231,锁扣711通过第一避让缺口1231与锁扣711卡紧。第一本体122为上本体,第二本体123为下本体,第二本体123上设置有第一避让缺口1231,在容纳仓12远离第二开口13一端的外侧上的锁扣711能够通过第一避让缺口1231进入容纳仓12,当第一电池121完全进入容纳仓12时,锁扣711能够与第一电池121上的锁钩73相互卡紧,实现第一电池121的锁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锁扣711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臂7111和第二臂7112,第一臂7111和第二臂7112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通孔7113,第二本体123上设置有第三凸柱1234,第三凸柱1234插接于第一通孔7113内。第二本体123上的第三凸柱1234插接在锁扣711的第一通孔7113上,使锁扣711能够绕第三凸柱1234转动,便于第三锁紧件71对第一电池121进行解锁;锁扣711上呈夹角设置的第一臂7111和第二臂7112,第一弹性件712能够安装在第二臂7112上,在锁扣711与锁钩73卡紧时,第一弹性件712的一端抵接在第二本体123上,第一弹性件712的弹力使锁扣711和第二本体123有相对远离的趋势,能够进一步加大锁扣711和锁钩73卡紧力,同时第一臂7111和第二臂7112呈夹角设置,锁扣711的设计长度能够更短,减少安装空间。
优选地,第一臂7111和第二臂7112呈直角,第一弹性件712与第一臂7111平行,第一弹性件712的作用力与第一电池121的宽度方向垂直,便于第一弹性件712的弹力推出第一电池121,解锁效果更佳。
具体地,第二臂7112远离第一通孔7113的一端设置有定位柱,第一弹性件712为第五弹簧,第五弹簧的一端套设在定位柱上。通过设置定位柱,便于安装第五弹簧,同时对第五弹簧进行限位,防止第五弹簧在工作时发生偏移或者掉落。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臂7112远离第一通孔711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记忆金属丝72固定于第二通孔。锁扣711通过第二通孔与第二记忆金属丝72的一端固定,第二记忆金属丝72的另一端与和盒本体1上的电路板电连接,第二记忆金属丝72与第一臂7111平行设置,第二记忆金属丝72通电朝向容纳仓12的第二开口13方向收缩,拉动第二臂7112压缩第五弹簧,锁扣711转动,第五弹簧推动第一电池121离开容纳仓12,从而与第一电池121的锁钩73脱离。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顶出组件74,顶出组件74包括顶杆741和第六弹簧742,机芯5上设有第二凹槽56,第二凹槽56间隔设置在容纳仓12远离第二开口13的一端的外侧,第二凹槽56设有第二避让缺口57,第二避让缺口57与容纳仓12连通,顶出组件74安装在第二凹槽56内,第六弹簧742一端抵住第二凹槽56的槽壁,另一端与顶杆741连接,顶杆741穿过第二避让缺口57抵住在第一电池121上。在第一电池121锁定时,顶出组件74通过第二避让缺口57抵接在第一电池121上,顶出组件74上的第六弹簧742发生弹性形变,在第二记忆金属丝72通电收缩,第一电池121解锁时,第一电池121的锁紧力消失,顶出组件74的第六弹簧742的弹力使顶杆741推动第一电池121远离第三锁紧件71,便于更换第一电池121。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第二本体123上设有第三通孔1232,第三通孔1232内朝第二本体123的长度方向设有悬臂1233,所述悬臂1233上朝向第一本体122设有第二凸部732,第一电池121对应第二凸部732设有第三凹槽1211,第二凸部732插入至第三凹槽1211内。
具体地,第二凸部732包括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图中未标注),第一斜面为第二凸部732靠近第一避让缺口1231的面,第二斜面为第二凸部732远离第一避让缺口1231的面,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呈锐角设置,且第一斜面与悬臂1233的夹角小于第二斜面与悬臂1233的夹角,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形成带尖角的第二凸部732。当第一电池121进入容纳仓12时,第二凸部732能够滑入第三凹槽1211内,并能够抵住第三凹槽1211靠近第二开口13的槽壁上,防止第一电池121的推力过大而与容纳仓12远离第二开口13一侧碰撞,减缓第一电池121的推力;当第一电池121被顶出组件74推出时,第二凸部732在第三凹槽1211内滑动,并会与第三凹槽1211靠近第三锁紧件71一侧面接触并滑出第三凹槽1211,在与第三凹槽1211靠近第三锁紧件71一侧面接触时,能够抵消第一电池121的部分推力,避免顶出组件74的推力过大,第一电池121直接从容纳仓12弹出并掉落到地面上,从而造成第一电池121的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本体123内设有至少一个导轨1235,第一电池121上凹设有第六滑槽1212,导轨1235插入至第六滑槽1212内,以使第一电池121能沿导轨1235的长度方向滑动。通过设置导轨1235和第六滑槽1212,能够迅速准确地将第一电池121插入容纳仓12内锁定,便于更换第一电池121,同时在第一电池121解锁后,顶出组件74的推动使第一电池121弹出,导轨1235和第六滑槽1212能够增加第一电池121和第二本体123的摩擦力,进一步抵消第一电池121受到的冲击力,避免第一电池121掉落,保护第一电池12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本体122和第二本体123可拆卸连接。第一本体122与第二本体123可拆卸连接,提高卷纸盒的安装效率。
本实施例中,如图15、图16和图17所示,卷纸盒还包括钥匙8,钥匙8用于对第一锁定机构6和第二锁定机构7进行解锁,所述钥匙8包括第一壳体81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81内的第一开关82、第二电池86和第二功能模块84,所述第一开关82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池86和第二功能模块84的断电或通电,所述盒本体1内还设置有第一功能模块、第一磁铁14和解锁组件,所述第一功能模块与所述解锁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一功能模块通过电信号控制所述解锁组件进行解锁,所述第一开关82靠近所述第一磁铁14时,所述第一开关82开启,所述第二功能模块84能向所述第一功能模块发送解锁信号,以使所述第一功能模块向所述解锁组件发送解锁信号。钥匙8在待机状态时,钥匙8内的第二功能模块84处于断电状态。当需要解锁时,钥匙8靠近卷纸盒,也就是说,钥匙8内的第一开关82靠近第一磁铁14,第一开关82受磁,使得第一开关82开启以使第二功能模块84通电,第二功能模块84通电后可以向第一功能模块发送解锁信号,第一功能模块接收到解锁信号后向解锁组件发送电信号进行解锁,整个解锁过程高效且简单,只需将钥匙8靠近卷纸盒2便可完成解锁,而且通过电信号解锁相比传统的机械锁的解锁方法安全性更高。钥匙8远离卷纸盒后,第一开关82失去磁性,使得第二功能模块84断电,钥匙8进入断电状态以至于钥匙8不再消耗功率。此外,通过电信号进行解锁,无需在盒本体1上设置外露的锁孔,不但外形美观,还能避免他人使用伪造的金属钥匙8插入锁孔进行解锁。
本实施例中,解锁组件可以为第一锁定机构6内的第一记忆金属丝653和第二锁定机构7的第二记忆金属丝72,钥匙8靠近盒本体1时,钥匙8通电,第二功能模块84向第一功能模块发送解锁信号,第一功能模块接收到信号后,第一功能模块控制第一记忆金属丝653和第二记忆金属丝72通电,以使第一记忆金属丝653和第二记忆金属丝72通电收缩而解锁。
作为优选方案,第二功能模块84通电后,第二功能模块84和第一功能模块之间通过发送无线信号相互匹配,当第一功能模块和第二功能模块84匹配成功后,第二功能模块84才发送解锁信号给第一功能模块,以此来提高锁紧装置的安全性。
具体的,盒本体1的内侧壁上还设置有第二开关15,第二开关15用于控制第一功能模块与供电部件断电或通电,钥匙8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81内的供磁件,供磁件靠近第二开关15时,供磁件开启第二开关15。本实施例中,第一功能模块包括信号接收模块,第二开关15控制信号接收模块的电导通,在锁紧状态时,信号接收模块处于断电状态,就算钥匙8发送了解锁信号给信号接收模块,信号接收模块也无法接收该信号,此设计可以避免操作人员无意间将钥匙8靠近其它供磁件而导致第二功能模块84与第二电池86电导通而自行发送解锁信号给第一功能模块块进行解锁。钥匙8内设置有供磁件,钥匙8靠近盒本体1时,第一磁铁14让第一开关82受磁而开启,使得第二功能模块84通电。同时,供磁件让第二开关15受磁,使得信号接收模块通电,第二功能模块84能向信号接收模块发送解锁信号,从而实现解锁。
作为优选方案,第一开关82和第二开关15均为磁控开关,磁控开关是一种利用磁场效应制作的开关,其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开关82和第二开关15也可以使用霍尔传感器或霍尔开关等。
一实施例中,供磁件为铁片83,铁片83靠近盒本体1时,至少部分铁片83正对第一磁铁14和第二开关15,使得第一磁铁14能让第一开关82受磁的同时能磁化铁片83,铁片83磁化后铁片83能让第二开关15受磁,该结构通过一块第一磁铁14同时控制第一开关82和第二开关15的启动,换句话说,一块第一磁铁14能同时控制第一功能模块和第二功能模块84的电导通,降低了钥匙8的生产成本。在其他实施例中,供磁件也可以为其它能被磁化的金属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方案,第一开关82处于靠近铁片83的位置,使得第一磁铁14能同时让铁片83和第一开关82受磁效果更好。
作为优选方案,第二开关15与第一磁铁14间隔设置,以防止第一磁铁14产生的磁场作用于第二开关15而导致第一功能模块的通信功能一直处于通信状态。
另一实施例中,供磁件为电磁铁,在钥匙8还没靠近盒本体1时,钥匙8处于断电状态,然而电磁铁在断电状态不具有磁性。当钥匙8靠近盒本体1后,第二开关15靠近第一磁铁14而受磁,此时第二功能模块84和电磁铁均通电,使得电磁铁具有磁性,进而电磁铁能让第二开关15受磁,第二开关15开启后使得信号接收模块通电,从而能让第一功能模块可以接收来自第二功能模块84发送的解锁信号。
在又一实施例中,供磁件包括铁片83和第二磁铁,铁片83和第二磁铁间隔设置在第一壳体81内,当钥匙8靠近盒本体1时,第二磁铁能开启所述第二开关15,让第一功能模块的通信功能通电,使得第一功能模块能接收来自第二功能模块84发送的解锁信号,铁片83能与第一磁铁14磁吸固定,使得钥匙8能固定在盒本体1的侧壁上,保证第一功能模块和第二功能模块84之间通信的稳定性。
为了防止钥匙8远离盒本体1后第二磁铁产生的磁场作用于第一开关82,第二磁铁与第一开关82间隔设置,减少第二磁铁产生的磁场对第一开关82的影响。
具体的,盒本体1的外侧壁凹设有定位槽18,第一壳体81的外侧壁上对应定位槽18凸设有定位凸起811,定位凸起811插入定位槽18内,以使第一开关82正对第一磁铁14,从而提高解锁效率。
作为优选方案,在第一磁铁14的一侧设置有检测电路板16,检测电路板16的中部设置有固定槽,第二开关15为干黄管,干黄管固定在固定槽内。
具体的,钥匙8包括指示灯85,指示灯85设置在第一壳体81远离盒本体1的一侧面上,通过指示灯85能监控钥匙8的通电状态,本实施例中,指示灯85量灯代表第二功能模块84已通电,因此钥匙8正处于工作状态。
本实施例中,如图15和图18所示,在所述背板11上设置有卷纸卡轴9,所述卷纸卡轴9包括第二壳体91,所述第二壳体91设置有容纳腔911,在所述第二壳体91设有卡块92和控制件93,所述控制件93转动设置在所述容纳腔911内,所述第二壳体91间隔设有第一滑槽912,所述第一滑槽91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91的外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容纳腔911连通,所述卡块92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912内,所述卡块92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纳腔911内与所述控制件93抵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滑槽912延伸至所述第二壳体91的外部与卷纸的纸筒内壁抵紧,所述控制件93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控制件93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控制件93驱动所述卡块92伸出到所述第二壳体91外部,当所述控制件93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控制件93驱动所述卡块92缩回至所述第二壳体内部。通过设置卡块92和控制件93抵接,控制件93转动不仅能够驱动卡块92伸出第二壳体91外以夹紧卷纸,同时控制件93还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并保持在转动的位置上,以控制卡块92伸出第二壳体91的长度,实现改变卷纸卡轴9的直径,满足不同孔径的卷纸的安装需求。
具体地,第二壳体91包括第三壳体915和第四壳体916,第三壳体915和第四壳体916通过螺丝可拆卸连接。通过设置第三壳体915和第四壳体916可拆卸连接,便于安装第二壳体91内的零部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壳体915和第四壳体916通过卡扣方式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件93包括凸轮931和复位弹性件932,凸轮931与复位弹性件932连接,复位弹性件932驱动控制件93位于第一位置。通过设置复位弹性件932具有驱使控制件93朝第一位置转动的趋势,以使控制件93驱动卡块92朝向第二壳体91外伸出,卡块92能够持续对卷纸的纸筒内壁施加作用力以夹紧卷纸。
具体地,控制件93还包括第二弹性件933,第二弹性件933与凸轮931连接,第二弹性件933驱动控制件93位于第二位置。当控制件93位于第二位置,第二弹性件933能够克服复位弹性件932的弹力,使控制件93锁定在第二位置上,卡块92能够缩回至第四壳体916内。
具体地,第三壳体915和第四壳体916的中心分别设有第四安装孔917,凸轮931的转动中心分别朝第三壳体915和第四壳体916设有第一转动柱934和第二转动柱935,复位弹性件932安装在第一转动柱934上,第二弹性件933安装在第二转动柱935上,第一转动柱934和第二转动柱935分别穿过第三壳体915和第四壳体916的第四安装孔917。当控制件93远离第一位置时,通过按压第一转动柱934穿过第三壳体915的第四安装孔917的一端,复位弹性件932能够克服第二弹性件933的弹力,使控制件93朝第一位置复位,从而使卡块92能够伸出壳本体91外,更好的夹紧卷纸纸筒内壁。
在本实施例中,凸轮931转动设置在容纳腔911内,第二壳体91的一侧设置有弧形槽913,弧形槽913的圆心与凸轮931的转动中心同心,凸轮931上凸出设置有驱动柱936,驱动柱936的悬空端穿过弧形槽913伸出至第二壳体91的外部,凸轮931的外周壁与卡块92抵接。通过设置卡块92始终抵接在凸轮931的外周壁上,当在弧形槽913内滑动驱动柱936时,凸轮931能够在容纳腔911内转动,凸轮931的外周壁能够实现卡块92在第一滑槽912内移动,卡块92能够伸出或缩回到第二壳体91;同时弧形槽913能够对凸轮931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防止驱动柱936过度转动,导致卡块92脱离凸轮931。
具体地,复位弹性件932为第一扭簧,当凸轮931在第一位置,第一扭簧在克服第二弹性件933的弹力,处于初始状态,当凸轮931远离第一位置,需要克服第一扭簧的弹力转动。
具体地,卡块92的移动方向始终与凸轮931的转动中心的切线垂直。由于卡块92始终抵紧在凸轮931的外周壁上,且与凸轮931的转动中心的切线垂直,当外力作用在卡块92上时,外力与凸轮931的抵紧力相互抵消,外力无法使卡块92缩回到第二壳体91内,只有凸轮931转动才能控制卡块92的伸缩运动,在夹紧卷纸时,卡块92不会被压缩到第二壳体91内,能够更加稳固地夹紧卷纸。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91上设有第八弹簧94,第八弹簧94与卡块92连接,第八弹簧94始终具有驱动卡块92朝向容纳腔911内移动的运动趋势。
具体地,如图19所示,卡块92设有第四通孔921,第八弹簧94为第二扭簧,第二壳体91上设有固定柱918,第二扭簧安装在固定柱918上,第二扭簧的一端穿过第四通孔921与卡块92连接。通过设置第二扭簧驱使卡块92具有缩回第二壳体91内的趋势,当卷纸卡轴9没有外力时,卡块92受到复位弹性件932、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的作用力相互抵消,卡块92能够保持在第一滑槽912内的任一位置,能够调节到合适的直径以夹紧卷纸;同时,第二扭簧能够持续施加作用力到卡块92上,使卡块92能够克服第一滑槽912的摩擦力滑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八弹簧94也可以具有驱动卡块92朝向第二壳体91外移动的运动趋势。卡块92能够克服第一滑槽912的摩擦力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弧形槽913具有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第四端设有第三避让缺口914,凸轮931上设置有第二加强筋937,第二加强筋937固定在驱动柱936朝向第二端的一侧面,当驱动柱936位于第四端,卡块92完全缩回到第二壳体91内。当复位弹性件932的弹力克服第二扭簧的弹力时,凸轮931转动复位到第一位置,驱动柱936会朝向第三端快速转动,设置第二加强筋937能够避免驱动柱936在复位时因冲击力过大而断裂;当驱动柱936位于第三端时,凸轮931位于第一位置,卷纸卡轴9的直径最大,当驱动柱936位于第四端时,凸轮931位于第二位置,卡块92完全缩回第二壳体91内,设置第三避让缺口914能够在驱动柱936位于第四端时容纳第二加强筋937,避免阻挡驱动柱936达到第四端。
优选地,弧形槽913设置有两个,两个弧形槽913沿凸轮931的转动中心周向均匀分部,每个弧形槽913内均设置一个驱动柱936。通过设置两个驱动柱936滑动设置在两个弧形槽913内,夹住两个驱动柱936可沿同一方向转动凸轮931,作用力相对地施加在驱动柱936上,比较省力,便于夹紧卷纸。
优选地,如图20所示,卷纸盒内设置有两个卷纸卡轴9,两个卷纸卡轴9分别位于背板11和前板17相对的位置上,通过设置两个卷纸卡轴9分别夹紧卷纸的纸筒两端,更换卷纸调节卷纸卡轴9的直径即可,夹紧卷纸的效果好,不需要取下卷纸卡轴9,更换卷纸方便.
进一步地,如图15所示,在所述背板11上设置有安装槽111,所述安装槽111邻近于所述卷纸卡轴9,所述安装槽111内设有滑块1111,所述滑块1111朝所述卷纸卡轴9凸出设有第三挡板1112,所述滑块1111远离所述卷纸卡轴9的一侧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始终驱动第三挡板1112与所述卷纸卡轴9的第一侧面95抵接,所述第一侧面95朝所述卡块92环形间隔设有第一凸部96。当驱动机构驱使卷纸卡轴9转动时,卷纸卡轴9克服第三弹簧的作用力,驱使滑块1111压缩,不会阻挡到卷纸卡轴9的持续转动,当驱动机构停止驱动卷纸卡轴9转动时,第三弹簧的弹力驱动滑块1111的第三挡板1112卡在第一侧面95上的第一凸部96的一侧抵接,阻挡卷纸卡轴9因惯性继续转动,从而防止卷纸堆积在出纸口处而发生卡纸。
优选地,所述盒本体1内设有检测装置,检测装置能够检测卷纸卡轴9是否有纸,检测装置包括电路板和磁感应开关,盒本体1靠近卷纸卡轴9的内侧壁上设有电路板,电路板上设有磁感应开关,卷纸卡轴9的容纳腔911内沿转动中心对称设置有两个第四凹槽919,第四凹槽919内设有第三磁铁,卷纸卡轴9转动时,第三磁铁产生磁场以使磁感应开关闭合通电。当纸盒内没纸时,卷纸卡轴9持续空转,第三磁铁产生的磁场能够持续使磁感应开关磁化通电;当纸盒内有纸时,卷纸卡轴9不会持续空转,第三磁铁产生的磁场无法持续作用在磁感应开关上,根据磁感应开关是否能够持续闭合通电能够判断纸盒内是否有纸。
本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所述背板11上至少设置有两个葫芦孔112,在所述承载主体上对应所述葫芦孔112设置有葫芦钉,所述葫芦钉远离所述承载主体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孔,所述背板11远离所述承载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弹性挂钩113,所述葫芦钉插入所述葫芦孔112并卡入所述葫芦孔112的窄端后,所述弹性挂钩113与所述固定孔扣接。本实施例中,承载主体我墙壁,在墙壁上设置有三个葫芦钉,三个葫芦钉呈三角形分布,葫芦钉的窄端与墙壁连接,葫芦钉与墙壁呈垂直连接,背板11上对应葫芦钉设置有三个葫芦孔112。卷纸盒安装时,葫芦钉的宽端插入葫芦孔112并卡入葫芦孔112的窄端时,葫芦钉的侧壁会挤压弹性挂钩113向一侧偏移,当葫芦钉内的固定孔移动至合适位置时,弹性挂钩113会勾住固定孔以达到锁定卷纸盒的作用,如果需要将卷纸盒从墙壁上拆卸下来需要打开门体,从卷纸盒的内部扭转弹性挂钩113以至于弹性挂钩113不再扣接固定孔才能取下卷纸盒,该结构能防止卷纸盒被外力上提时脱离墙面。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卷纸盒,包括盒本体、门体和输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盒本体包括背板,所述盒本体垂直于所述背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开口,所述门体封堵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门体的一端通过铰接装置与所述盒本体铰接,所述门体通过第一锁定机构锁紧在所述盒本体上,所述输纸组件包括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设置在所述门体上,所述第二传动轴设置在所述盒本体内,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外侧壁抵接,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中心轴线在竖直方向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纸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输纸组件的下方还设置有切纸组件,所述切纸组件包括主刀和与所述主刀间隔设置的副刀,所述主刀和所述副刀之间形成切纸口,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之间形成输纸口,所述切纸口和所述输纸口在水平方向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纸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轴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一抵接部,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抵接部间隔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抵接部抵接在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外侧壁上;或,
所述第二传动轴包括第二转轴和第二抵接部,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抵接部间隔套设在所述第二转轴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抵接部抵接在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外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纸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为主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为从动轴;或,
所述第一传动轴为从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为主动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纸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包括:
轴套,所述轴套套设在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端部;
第一锁紧件,所述第一锁紧件转动设置在所述盒本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一锁紧件连接有移动轴,所述移动轴与所述第一锁紧件的转动中心间隔;
第二锁紧件,所述第二锁紧件转动设置在所述盒本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二锁紧件与所述第一锁紧件卡接,所述第二锁紧件上设置有用于锁紧所述轴套的锁紧槽,所述锁紧槽和所述第二锁紧件的转动中心间隔,所述第二锁紧件上设置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始终驱动所述第二锁紧件朝向与所述第一锁紧件卡紧的方向转动;
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与所述移动轴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始终驱动所述移动轴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锁紧件朝向与所述第二锁紧件锁紧的方向转动;
第一记忆金属丝,所述第一记忆金属丝与所述移动轴连接并绷紧设置在所述盒本体内,通电时所述第一记忆金属丝拉动所述移动轴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锁紧件和所述第二锁紧件分离,所述第二锁紧件与所述轴套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纸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本体内设置有容纳仓,所述盒本体内设置有与所述容纳仓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容纳仓内设置有第一电池,所述第一电池通过第二锁定机构锁紧在所述容纳仓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卷纸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定机构包括:
锁钩,所述锁钩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池远离所述第二开口的端面上;
第三锁紧件,所述第三锁紧件包括锁扣和第一弹性件,所述锁扣转动设置在所述盒本体内并位于所述容纳仓远离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端的外侧,所述锁扣与所述锁钩相互卡紧以锁定所述第一电池,所述锁扣一端与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始终具有驱动所述锁扣卡紧所述锁钩的趋势;
第二记忆金属丝,所述第二记忆金属丝绷紧设置在所述盒本体内,所述第二记忆金属丝与所述锁扣连接,当所述第二记忆金属丝通电,所述第二记忆金属丝收缩拉动所述锁扣转动以使所述锁扣与所述锁钩分离解锁所述第一电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纸盒,其特征在于,包括钥匙,所述钥匙包括第一壳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开关、第二电池和第二功能模块,所述第一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池和第二功能模块的断电或通电,所述盒本体内还设置有第一功能模块、第一磁铁和解锁组件,所述第一功能模块与所述解锁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一功能模块通过电信号控制所述解锁组件进行解锁,所述第一开关靠近所述第一磁铁时,所述第一开关开启,所述第二功能模块能向所述第一功能模块发送解锁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纸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背板上设置有卷纸卡轴,所述卷纸卡轴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容纳腔,在所述第二壳体设有卡块和控制件,所述控制件转动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二壳体间隔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卡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卡块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与所述控制件抵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滑槽延伸至所述第二壳体的外部与卷纸的纸筒内壁抵紧,所述控制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控制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控制件驱动所述卡块伸出到所述第二壳体外部,当所述控制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控制件驱动所述卡块缩回至所述第二壳体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卷纸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件包括凸轮和复位弹性件,所述凸轮与所述复位弹性件连接,所述复位弹性件驱动所述控制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卷纸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凸轮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驱动所述控制件所述第二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卷纸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转动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圆心与所述凸轮的转动中心同心,所述凸轮上凸出设置有驱动柱,所述驱动柱的悬空端穿过所述弧形槽伸出至所述第二壳体的外部,所述凸轮的外周壁与所述卡块抵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卷纸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的移动方向始终与所述凸轮的转动中心的切线垂直。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卷纸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本体内设有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能够检测所述卷纸卡轴是否有纸。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卷纸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背板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邻近于所述卷纸卡轴,所述安装槽内设有滑块,所述滑块朝所述卷纸卡轴凸出设有第三挡板,所述滑块远离所述卷纸卡轴的一侧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始终驱动所述第三挡板与所述卷纸卡轴的第一侧面抵接,所述第一侧面朝所述卡块环形间隔设有第一凸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纸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部和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宽度方向两侧的第二连接部,所述门体上设置若干螺丝孔,所述第一连接部对应所述螺丝孔设置有若干开孔,第一螺丝穿过所述开孔旋拧至所述螺丝孔内以使所述门体和所述铰接装置固定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纸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上至少设置有两个葫芦孔,所述卷纸盒设置在承载主体上,所述承载主体对应所述葫芦孔设置有葫芦钉,所述葫芦钉远离所述承载主体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孔,所述背板远离所述承载主体的一侧壁设置有弹性挂钩,所述葫芦钉插入所述葫芦孔并卡入所述葫芦孔的窄端后,所述弹性挂钩与所述固定孔扣接。
CN202122446507.8U 2021-10-11 2021-10-11 卷纸盒 Active CN2171858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46507.8U CN217185874U (zh) 2021-10-11 2021-10-11 卷纸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46507.8U CN217185874U (zh) 2021-10-11 2021-10-11 卷纸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85874U true CN217185874U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51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46507.8U Active CN217185874U (zh) 2021-10-11 2021-10-11 卷纸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858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23529A (en) Paper feeder for portable printer
US5000393A (en) Dispenser for rolls of sheet material
AU2013359714B2 (en) Paper-currency dispensing box
CN108425553B (zh) 电子钥匙保管盒
EP2514599A1 (en) Printer, web accommodating component thereof, and web exhaustion detecting mechanism
CN217185874U (zh) 卷纸盒
EP1923225A1 (en) A printing unit having a paper cutting apparatus and a printer having the same printing unit
CN113768399A (zh) 卷纸盒
US8602850B2 (en) Power sander having a sanding plate locking mechanism
CN110661222B (zh) 一种插接箱安装联锁结构
US10556454B2 (en) Printer
US11193308B2 (en) Latch control device cooperating with a lock
CN217158498U (zh) 电池锁定结构及纸盒
CN214006887U (zh) 一种新型指纹保管收纳盒
CN219806630U (zh) 一种用于打印机的锁装置
CN114335869A (zh) 一种自锁弹出式电池盒机构
CN209874758U (zh) 电子设备的电池装置、电子设备及自行车
CN217185868U (zh) 卷纸卡轴及纸盒
CN210342931U (zh) 锁芯盖组件及智能门锁
JP7125881B2 (ja) プリンタ装置
CN217185869U (zh) 纸盒
US10676962B1 (en) Latch apparatus
CN113768398A (zh) 卷纸卡轴及纸盒
CN215895562U (zh) 出料装置的更换结构
CN217176178U (zh) 锁紧装置及其纸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