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83679U - 一种散热器及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器及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83679U
CN217183679U CN202220192315.0U CN202220192315U CN217183679U CN 217183679 U CN217183679 U CN 217183679U CN 202220192315 U CN202220192315 U CN 202220192315U CN 217183679 U CN217183679 U CN 2171836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groups
heat
air
heat s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9231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易仑
莫德仪
苏晓
唐昌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lin Zhis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lin Zhis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lin Zhis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lin Zhis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9231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836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836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836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散热器及散热装置:散热器包括安装基板及若干安装于安装基板的散热结构组,所述安装基板为中心处开设有进风口的圆环结构,散热结构组至少为两组、且相邻散热结构组之间留有分段间隙;散热结构组包括若干均匀排布的散热件,相邻散热件之间形成尺寸由内而外逐渐增大的风道,从中心进风,向周向出风,且采用分段式设计,使得进风风速和出风风速更加接近,从而可减小空气流经散热结构因风速差异产生啸叫声,降低噪音;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器和风扇,不仅噪音小,而且无需热管和冷媒即具有较高的散热效率,质量轻、体积小、便于携带。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器及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散热器及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散热器是机器设备部件运转时用于降低设备运转时所产生的热量,从而机械设备部件散热制冷来增加机械运作寿命,散热器的散热效率直接影响运转机械设备部件的寿命。另外,为了提高散热效率,常采用的技术手段是增大散热器与热量的接触面积、或提高扇叶速度加快空气流动速率,然而:前者会增大散热装置的面积、限制散热装置在某些精密设备散热领域的应用;而后者会导致空气流过散热片导致的噪音。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分段翅片散热器包括散热基板和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包括横向分成间隔距离的分段翅片;所述分段翅片包括纵向设置大于或等于两行的分段散热翅片。当空气进入分段翅片区域时,分段间隔中断了空气在平直基片上的热边界层的继续形成,同时,在分段间隔处有冷空气进入,促进了流体的混合,减少了漩涡死滞区,增强了空气与分段翅片间的对流传热过程,提高了散热器的散热性能。然而,上述方案中,由于其应用于微电子,其只能从一侧进风,且各散热翅片之间的风道宽度不变,其不存在进风处和出风处速度差导致的噪音问题,因此其也无需解决噪音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散热器及散热装置,从中心进风,向周向出风,减小进风处和出风处的速度差以减小速度差引起的噪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散热器,包括安装基板及若干安装于安装基板的散热结构组,所述安装基板为中心处开设有进风口的圆环结构,散热结构组至少为两组、且相邻散热结构组之间留有分段间隙;散热结构组包括若干均匀排布的散热件,相邻散热件之间形成风道。
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从中心进风,向周向出风,且采用分段式设计,使得进风风速和出风风速更加接近,从而可减小空气流经散热结构因风速差异产生啸叫声,降低噪音。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件为柱状结构,若干柱状结构的中心轴线平行,若干柱状结构中心轴线与安装基板的交点连线形成若干同心圆,每个同心圆上散热件均匀排布。当散热件为柱状结构时,所有柱状结构形状尺寸一致,只需调整散热件的位置即可实现散热器的分段式设计,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和减噪效果。
进一步地,每个同心圆上散热件的数量相等,且不同同心圆上对应位置的散热件沿同心圆的径向布置。规整排布不仅外表美观,而且各径向排列的风道尺寸相同,使得每一个风道内均匀出风,从而改善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件为片状结构,所述片状结构为直线形片状结构、斜线形片状结构、弧线形片状结构中的一种,散热结构组包括一种形状片状结构的散热件或包括几种形状片状结构的散热件。片状结构相当于柱状结构的散热件而言,散热面积更大,具有更高的散热效率;另外,散热结构组的散热件可全部为一种形状的散热件,也可为多种形状散热件的组合。
进一步地,至少一组散热结构组中相邻的散热件之间设置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的长度小于其两侧散热件的长度。分流板的设计是为了增大散热的接触面积以及均匀风道内不同位置的风速、避免噪音的产生。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结构组为两组,分段间隙两侧对应位置的两组散热件或对应位置的散热件和分流板均位于圆环形结构的径向线上。规整排布不仅外表美观,而且各径向排列的风道尺寸相同,使得每一个风道内均匀出风,从而改善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结构组为至少三组,每组散热结构组中散热件的数量相等,相邻两组散热结构组中对应位置的两散热件延长线之间设有锐角夹角。其不仅将连续的片状结构打断,而且相邻圈上的散热件旋转交错设置,沿进风方向,一组散热结构组中散热件对下一组散热结构组中散热件起到分流的作用,其一方面可以增大空气与散热片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率;一方面可均匀风道内不同位置的风速,避免噪音的产生。
进一步地,所述片状结构为斜线形片状结构或弧线形片状结构时,若干斜线形片状结构向同一个方向倾斜,或若干弧线形片状结构向同一个方向弯曲,使得每一个风道的方向、尺寸相同,使得每一个风道内均匀出风,从而改善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片状结构的厚度沿圆环结构的轴向自进风口向上逐渐减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包括风扇以及如前所述的散热器,所述风扇与所述散热器同轴设置且所述风扇的安装位置位于圆环结构内圆、圆环结构外缘、分段间隙三种位置中其中一种位置或几种位置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采用了分段式设计、且在分段间隙处设置风扇:分段式设计使得进风风速和出风风速更加接近,从而可减小空气流经散热结构因风速差异产生啸叫声,降低噪音;在分段间隙处设置风扇,可将散热件散发的热量快速排出,从而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无需使用热管和冷媒即具有较高的散热效率,由散热件和风扇实现热量的排出,质量轻、体积小、便于携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从中心进风,向周向出风,且采用分段式设计,使得进风风速和出风风速更加接近,从而可减小空气流经散热结构因风速差异产生啸叫声,降低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不仅噪音小,而且无需热管和冷媒即具有较高的散热效率,质量轻、体积小、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种散热器的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一种散热器的俯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三中散热器的立体图;
图4为实施例三中散热器的俯视图;
图5为实施例四中散热器的立体图;
图6为实施例四中散热器的俯视图;
图7为实施例五中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五中散热装置的爆炸图;
附图中:100、散热器;110、安装基板;111、进风口;120、散热结构组; 121、散热件;130、分段间隙;140、风道;150、分流板;200、散热装置;210、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100的实施例,包括安装基板110 及若干安装于安装基板110的散热结构组120,所述安装基板110为中心处开设有进风口111的圆环结构,散热结构组120至少为两组、且相邻散热结构组120 之间留有分段间隙130;散热结构组120包括若干均匀排布的散热件121,相邻散热件121之间形成风道140。本实施例实施时,由于本实施例中风道140的尺寸并不是保持不变,而是由内而外逐渐增大,如此,若风道140较长,则在进风处和出风处会出现明显的风速差,从而导致噪音的产生。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 100,从中心进风,向周向出风,且采用分段式设计,缩短每条风道140的尺寸,使得进风风速和出风风速更加接近,从而可减小空气流经散热结构因风速差异产生啸叫声,降低噪音。
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件121为柱状结构,若干柱状结构的中心轴线平行,若干柱状结构中心轴线与安装基板110的交点连线形成若干同心圆,每个同心圆上散热件121均匀排布。当散热件121为柱状结构时,所有柱状结构形状尺寸一致,只需调整散热件121的位置即可实现散热器100的分段式设计,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和减噪效果。其中,每个同心圆上散热件121 的数量相等,且不同同心圆上对应位置的散热件121沿同心圆的径向布置。规整排布不仅外表美观,而且各径向排列的风道140尺寸相同,使得每一个风道140 内均匀出风,从而改善散热器100的散热效果。本实施例中的柱状结构优选为圆柱状结构,避免棱角对风流动产生的不良影响。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类似,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散热件121为片状结构,所述片状结构为直线形片状结构、斜线形片状结构、弧线形片状结构中的一种,散热结构组120包括一种形状片状结构的散热件121或包括几种形状片状结构的散热件121。片状结构相当于柱状结构的散热件121而言,散热面积更大,具有更高的散热效率;另外,散热结构组120的散热件121可全部为一种形状的散热件121,也可为多种形状散热件121的组合。具体地:
当散热件121为直线形片状结构时,以散热结构组120为两组为例,两组散热结构组120为同心设置的圆环形结构,两组圆环形结构上片状结构为连续的片状结构打断而成;直线形片状结构均匀地沿安装基板110的径向设置,便于散热器100的加工,两组散热结构组120之间为分段间隙130,可使得进风风速和出风风速更加接近,从而可减小空气流经散热件121因风速差异产生啸叫声,降低噪音。
当散热件121为斜线形片状结构时,若干斜线形片状结构以相同的倾斜角度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倾斜,斜线形片状结构的设置便于增大空气与散热件121 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装置200的散热效率。以散热结构组120为两组为例,两组散热结构组120形成同心设置的圆环形结构,两组圆环形结构上片状结构为连续的片状结构打断而成;两组散热结构组120之间为分段间隙130,可使得进风风速和出风风速更加接近,从而可减小空气流经散热件121因风速差异产生啸叫声,降低噪音。
当散热件121为弧线形片状结构时,若干弧线形结构以均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弯曲,且若干弧线形结构起点均匀布置在一圆周上、若干弧线形结构终点则均匀地布置在另一圆周上,弧线形片状结构的设置便于增大空气与散热件121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装置200的散热效率。以散热结构组120为两组为例,两组散热结构组120形成同心设置的圆环形结构,两组圆环形结构上片状结构为连续的片状结构打断而成;两组散热结构组120之间为分段间隙130,可使得进风风速和出风风速更加接近,从而可减小空气流经散热件121因风速差异产生啸叫声,降低噪音。
不论片状结构为直线形片状结构、斜线形片状结构、还是弧线形片状结构,均可以按需在同一组散热结构组120相邻的散热件121之间设置一组或几组分流板150,分流板150的长度小于其两侧散热件121的长度。分流板150的设计是为了增大散热的接触面积以及均匀风道140内不同位置的风速、避免噪音的产生。
另外,位于安装基板110的进风口111将空气吸入,再沿散热器100的周向将空气排出,不仅在空气径向排出方向上,进风和出风的风速差会导致噪音,而且在扇叶和散热件121轴向长度较长时、轴向方向的起始端和末端之间也会有风速差形成导致噪音的形成。为了避免轴向方向风速差导致的噪音,本实施例不论片状结构为直线形片状结构、斜线形片状结构、还是弧线形片状结构,散热件 121的厚度自底部向顶部逐渐减小,使得散热件121之间的风道140自风道140 尺寸自下而上逐渐增大,以均匀轴向风道140各个为直径的风速,避免轴向方向风速差导致的噪音,改善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200的降噪。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类似,所不同之处在于,片状结构为直线形片状结构,散热结构组120为两组,内圈一组散热结构组120相邻散热件121之间设有分流板150,外圈一组散热结构组120无分流板150,与分流板150位置对应处设置的是散热件121,如图3至图4所示。如此,相邻组散热结构组120位置对应处的两组散热件121或对应位置的散热件121和分流板150均位于圆环形结构的径向线上。规整排布不仅外表美观,而且各径向排列的风道140尺寸相同,使得每一个风道140内均匀出风,从而改善散热器100的散热效果。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类似,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散热结构组120为至少三组,每组散热结构组120中散热件121的数量相等,相邻两组散热结构组120中对应位置的两散热件121延长线之间设有锐角夹角,即相邻两散热结构组120中其中一组散热结构组120的散热件121是在另一组散热结构组120散热件121延长线位置向同一个方向旋转一个锐角夹角得到,如图5至图6所示。其不仅将连续的片状结构打断,而且相邻圈上的散热件121旋转交错设置,沿进风方向,一组散热结构组120中散热件121对下一组散热结构组120中散热件121起到分流的作用,其一方面可以增大空气与散热片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率;一方面可均匀风道140内不同位置的风速,避免噪音的产生。
实施例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200,包括风扇210以及如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散热器100,所述风扇210与所述散热器100同轴设置且所述风扇210的安装位置位于圆环结构内圆、圆环结构外缘、分段间隙130三种位置中其中一种位置或几种位置的组合,如图7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风扇 210为扇叶呈圆环形分布的离心风扇210。
当风扇210设置在圆环结构内圆时,风扇210的运动可将空气吸入,且可将吸入的空气排向散热件121;当风扇210设置在分段间隙130时,风扇210的运动将各散热件121的热量向最外圈的散热件121排放;当风扇210设置在圆环结构外缘的外圈时,风扇210的运动将散热件121内侧的空气离心排出。本实施例中,设置至少两组风扇210,可快速地将散热件121的热量带走,有效地提高散热效率;每组风扇210的方向和速度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便可更加精确地控制风道140内风速和风的流量,以保持进风速度和出风速度接近一致,从而实现较高的散热效率和较小的噪音。
本实施例采用了分段式设计、且在分段间隙130处设置风扇210:分段式设计使得进风风速和出风风速更加接近,从而可减小空气流经散热结构因风速差异产生啸叫声,降低噪音;在分段间隙130处设置风扇210,可将散热件121散发的热量快速排出,从而提高散热器100的散热效率。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200,无需使用热管和冷媒即具有较高的散热效率,由散热件121和风扇210 实现热量的排出,质量轻、体积小、便于携带。
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具体内容中,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不矛盾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散热器(100),包括安装基板(110)及若干安装于安装基板(110)的散热结构组(12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基板(110)为中心处开设有进风口(111)的圆环结构,散热结构组(120)至少为两组、且相邻散热结构组(120)之间留有分段间隙(130);散热结构组(120)包括若干均匀排布的散热件(121),相邻散热件(121)之间形成风道(1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121)为柱状结构,若干柱状结构的中心轴线平行,若干柱状结构中心轴线与安装基板(110)的交点连线形成若干同心圆,每个同心圆上散热件(121)均匀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每个同心圆上散热件(121)的数量相等,且不同同心圆上对应位置的散热件(121)沿同心圆的径向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121)为片状结构,所述片状结构为直线形片状结构、斜线形片状结构、弧线形片状结构中的一种,散热结构组(120)包括一种形状片状结构的散热件(121)或包括几种形状片状结构的散热件(1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器(100),其特征在于,至少一组散热结构组(120)中相邻的散热件(121)之间设置有分流板(150),所述分流板(150)的长度小于其两侧散热件(121)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组(120)为两组,分段间隙(130)两侧对应位置的两组散热件(121)或对应位置的散热件(121)和分流板(150)均位于圆环形结构的径向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组(120)为至少三组,每组散热结构组(120)中散热件(121)的数量相等,相邻两组散热结构组(120)中对应位置的两散热件(121)延长线之间设有锐角夹角。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结构为斜线形片状结构或弧线形片状结构时,若干斜线形片状结构向同一个方向倾斜,或若干弧线形片状结构向同一个方向弯曲。
9.根据权利要求4至8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结构的厚度沿圆环结构的轴向自进风口(111)向上逐渐减小。
10.一种散热装置(200),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扇(210)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 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100),所述风扇(210)与所述散热器(100)同轴设置且所述风扇(210)的安装位置位于圆环结构内圆、圆环结构外缘、分段间隙(130)三种位置中其中一种位置或几种位置的组合。
CN202220192315.0U 2022-01-24 2022-01-24 一种散热器及散热装置 Active CN2171836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92315.0U CN217183679U (zh) 2022-01-24 2022-01-24 一种散热器及散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92315.0U CN217183679U (zh) 2022-01-24 2022-01-24 一种散热器及散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83679U true CN217183679U (zh) 2022-08-12

Family

ID=82737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92315.0U Active CN217183679U (zh) 2022-01-24 2022-01-24 一种散热器及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836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892431B1 (en) Heat radiating plate
CN101498317B (zh) 散热风扇及其叶轮
CN100441881C (zh) 轴流风机
EP2320029A1 (en) Turbine component comprising a multiplicity of cooling passages
US20090145584A1 (en) Cooling Device
JP2015129504A (ja) 送風装置及び空気調和装置用室外機
JPH1018995A (ja) 送風装置
US10563669B2 (en) Fan and air-conditioning device
CN101018465A (zh) 散热器
US9088194B2 (en) Structure for heat dissipation of motors
TWM614782U (zh) 散熱器結構
CN113048096A (zh) 扇叶及风扇模组
CN217183679U (zh) 一种散热器及散热装置
JP2001102508A (ja) ヒートシンク装置
CN109548381B (zh) 一种放射状肋片表面有凸起的散热器
CN111338073B (zh) 一种色轮组件及投影装置
CN113623010B (zh) 涡轮叶片
WO2021143952A1 (zh) 导流罩和具有其的服务器
CN114543056B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散热灯具
CN114440202B (zh) 一种散热结构及具有其的灯具
JP2003282801A (ja) 放熱装置
CN208425122U (zh) 一种散热器
CN212182307U (zh) 旋转式肋片cpu散热器
CN216241473U (zh) 一种吸尘器电机用冷却风扇
CN216930667U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散热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