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78937U - 一种中低温尾水热回收热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低温尾水热回收热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78937U
CN217178937U CN202123168595.6U CN202123168595U CN217178937U CN 217178937 U CN217178937 U CN 217178937U CN 202123168595 U CN202123168595 U CN 202123168595U CN 217178937 U CN217178937 U CN 2171789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pipeline
low temperature
tail water
heat recov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6859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清
吕文娟
张紫昭
张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drogeology Bureau of China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Coal Ge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ydrogeology Bureau of China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Coal Ge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drogeology Bureau of China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Coal Geology filed Critical Hydrogeology Bureau of China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Coal Geology
Priority to CN20212316859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789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789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789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2Heat recovery pumps, i.e. heat pump based systems or units able to transfer the thermal energy from one area of the premises or part of the facilities to a different one, improving the overall efficiency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低温尾水热回收热泵装置,包括中低温余热回收装置、热水侧换热器和水箱,中低温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制冷剂循环外管和排水立管,排水立管置于制冷剂循环外管中,排水立管连接有尾水管路,制冷剂循环外管具有制冷剂出口和制冷剂入口,热水侧换热器内部具有相互换热的冷媒管路和流体管路,冷媒管路一端设为冷媒入口,该冷媒入口通过第一管路与制冷剂出口连接,冷媒管路另一端设为冷媒出口,该冷媒出口与制冷剂入口连接,流体管路的两端分别设为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分别通过循环管路连接水箱,第一管路上连通设有压缩机。优点:能充分回收低温位热能,还能有效降低低温位尾水热污染的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中低温尾水热回收热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尾水热能资源回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低温尾水热回收热泵装置。
背景技术
节能减排是发展低碳经济重轴,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如何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任务。有效利用能源、开发新型可再生能源、能源循环可再生利用等研究已经成为热门课题。能源循环可再生利用技术是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绿色环保产品之一,现有污水源热泵多数是通过板式换热器回收尾水中的余热,需要在板式换热器前增设除污过滤等装置,增加设备投资,影响设备效率、增加设备功耗、余热回收不充分。
洗浴热水的使用温度一般为40-45℃,经过洗浴过程,排放的尾水温度仍然达到25℃以上,因此排放的尾水仍具有较高热焓,若依照以往的污水源热泵技术,并不能充分将尾水中余热资源完全回收利用,仍然会造成排放热污染,造成热资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低温尾水热回收热泵装置,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中低温尾水热回收热泵装置,包括中低温余热回收装置、热水侧换热器和水箱,上述中低温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制冷剂循环外管和排水立管,上述排水立管置于上述制冷剂循环外管中,上述排水立管连接有尾水管路,上述排水立管一端连接尾水市政排水管,上述制冷剂循环外管具有制冷剂出口和制冷剂入口,上述热水侧换热器内部具有相互换热的冷媒管路和流体管路,上述冷媒管路一端设为冷媒入口,该冷媒入口通过第一管路与上述制冷剂出口连接,上述冷媒管路另一端设为冷媒出口,该冷媒出口通过第二管路与上述制冷剂入口连接,上述流体管路的两端分别设为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上述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分别通过循环管路连接上述水箱,其中一根上述循环管路上连通设有循环水泵,上述第一管路上连通设有压缩机。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还包括控制器,上述控制器分别与上述循环水泵和压缩机电连接。
进一步,上述第一管路上还设有用于探测其内部压力的压力传感器,上述压力传感器与上述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上述第二管路上连通设有节流阀。
进一步,上述排水立管的管体上间隔连接有多根上述尾水管路,上述尾水管路分别穿过上述制冷剂循环外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简单、合理,能够充分回收即将排放的低温位热能,还能有效降低低温位尾水热污染的影响,促进能源可再生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中低温尾水热回收热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中低温余热回收装置;2、热水侧换热器;3、水箱;4、尾水市政排水管;5、循环水泵;6、压缩机;7、压力传感器;8、节流阀;11、制冷剂循环外管;12、排水立管;111、第一管路;112、第二管路;113、循环管路;121、尾水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中低温尾水热回收热泵装置包括中低温余热回收装置1、热水侧换热器2和水箱3,上述中低温余热回收装置1包括制冷剂循环外管11和排水立管12,上述排水立管12置于上述制冷剂循环外管11中,上述排水立管12连接有尾水管路121,上述排水立管12一端连接尾水市政排水管4,上述制冷剂循环外管11具有制冷剂出口和制冷剂入口,上述热水侧换热器2内部具有相互换热的冷媒管路和流体管路,上述冷媒管路一端设为冷媒入口,该冷媒入口通过第一管路111与上述制冷剂出口连接,上述冷媒管路另一端设为冷媒出口,该冷媒出口通过第二管路112与上述制冷剂入口连接,上述流体管路的两端分别设为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上述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分别通过循环管路113连接上述水箱3,其中一根上述循环管路113上连通设有循环水泵5,上述第一管路111上连通设有压缩机6。
本实施例中,排水立管12的管径小于制冷剂循环外管11的管径,排水立管12和制冷剂循环外管11均采用钢管,二者通过焊接形成一个整体,排水立管12的长度可根据各项目具体情况确定,通过增加排水立管12的长度,从而增加中低温尾水与制冷剂之间的换热面积,使中低温尾水中的余热被充分回收利用,整个设备使用过程如下:
中低温尾水经过中低温尾水排放集中的场合的地漏流入排水立管12中,经过与制冷剂循环外管11中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后,流入尾水市政排水管4中,更具体地,整个设备中中低温余热回收装置1、热水侧换热器2和压缩机6形成一个闭式回路,制冷剂在制冷剂循环外管11中流动,与排水立管12中的中低温尾水进行热交换,制冷剂循环外管11中的制冷剂充分吸收中低温尾水中的余热后由低压汽液两相工质变成中低压汽态工质,然后经压缩机6将中低压汽体制冷剂变成高压汽体流入热水侧换热器2的冷媒管路中,与水箱3中流入的需要加热的水进行换热变成液态制冷剂,再流入制冷剂循环外管11中,热量转移过程:中低温尾水的余热资源在中低温余热回收装置1中被制冷剂吸收,随着制冷剂从制冷剂循环外管11流经压缩机6进入热水侧换热器2,与水箱3流入热水侧换热器2中的水进行换热,将热量转移,整个装置结构设计简单、合理,能够充分回收即将排放的低温位热能,还能有效降低低温位尾水热污染的影响,促进能源可再生利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控制器,上述控制器分别与上述循环水泵5和压缩机6电连接。
上述实施方案中,通过控制器操作调整循环水泵5和压缩机6的运行状态及参数,操作比较方便。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第一管路111上还设有用于探测其内部压力的压力传感器7,上述压力传感器7与上述控制器电连接。
上述实施方案中,制冷剂循环外管11中的制冷剂充分吸收中低温尾水中的余热后由低压汽液两相工质变成中低压汽态工质,压力传感器7感测制冷剂循环外管11中压力增大,并将感应信号上传至控制器,控制器下传“启动”命令至压缩机6和循环水泵5运行,制冷剂循环外管11中制冷剂通过压缩机6将中低压汽体制冷剂变成高压汽体流入热水侧换热器2中,与水箱3中流入的需要加热的水进行换热变成液态制冷剂,整个过程智能化检测压力并进行压缩,刻意实现无人化操作。
更佳的,上述第二管路112上连通设有节流阀8,该节流阀8更利于液态制冷剂变成低压液态制冷剂流入制冷剂循环外管11。
本实施例中,上述排水立管12的管体上间隔连接有多根上述尾水管路121,上述尾水管路121分别穿过上述制冷剂循环外管11,多根尾水管路121便于大量收集尾水进行热量回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5)

1.一种中低温尾水热回收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低温余热回收装置(1)、热水侧换热器(2)和水箱(3),所述中低温余热回收装置(1)包括制冷剂循环外管(11)和排水立管(12),所述排水立管(12)置于所述制冷剂循环外管(11)中,所述排水立管(12)连接有尾水管路(121),所述排水立管(12)一端连接尾水市政排水管(4),所述制冷剂循环外管(11)具有制冷剂出口和制冷剂入口,所述热水侧换热器(2)内部具有相互换热的冷媒管路和流体管路,所述冷媒管路一端设为冷媒入口,该冷媒入口通过第一管路(111)与所述制冷剂出口连接,所述冷媒管路另一端设为冷媒出口,该冷媒出口通过第二管路(112)与所述制冷剂入口连接,所述流体管路的两端分别设为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所述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分别通过循环管路(113)连接所述水箱(3),其中一根所述循环管路(113)上连通设有循环水泵(5),所述第一管路(111)上连通设有压缩机(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低温尾水热回收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循环水泵(5)和压缩机(6)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低温尾水热回收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111)上还设有用于探测其内部压力的压力传感器(7),所述压力传感器(7)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低温尾水热回收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112)上连通设有节流阀(8)。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中低温尾水热回收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立管(12)的管体上间隔连接有多根所述尾水管路(121),所述尾水管路(121)分别穿过所述制冷剂循环外管(11)。
CN202123168595.6U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中低温尾水热回收热泵装置 Active CN2171789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68595.6U CN217178937U (zh)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中低温尾水热回收热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68595.6U CN217178937U (zh)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中低温尾水热回收热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78937U true CN217178937U (zh) 2022-08-12

Family

ID=82722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68595.6U Active CN217178937U (zh)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中低温尾水热回收热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789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842290Y (zh) 废热回收热泵热水器
CN102538516A (zh) 卧式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及换热方法
CN102226542A (zh) 一种引射式热泵型换热机组
CN217178937U (zh) 一种中低温尾水热回收热泵装置
CN203349574U (zh) 一种热回收热泵热水器
CN111076154B (zh) 一种热泵蒸汽机及用于热泵蒸汽机的相变套管式换热器
CN104964483B (zh) 一种热回收型污水源热泵系统
CN102410747B (zh) 多级增压节能换热器
CN210486164U (zh) 立式双筒型降膜吸收式热泵系统
CN103185425A (zh) 壳管式污水-制冷剂相变换热器
KR20170127640A (ko) 스파이럴 판형 열교환기
CN206817820U (zh) 一种双级直热型污水源热泵机组
CN203421995U (zh) 矩形全焊接u形管式热网加热器
CN205803440U (zh) 一种酿酒冷凝设备
CN201652812U (zh) 热泵热水器水箱
CN204006766U (zh) 一种制冷系统
CN206234983U (zh) 一种新型空调冷却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
CN214528222U (zh) 一种集装箱式mvr撬装
CN203310085U (zh) 一种高效热回收热泵热水器
CN201764693U (zh) 家用高效率半直热循环空气能热泵热水器
CN219102959U (zh) 一种纯蒸汽发生系统
CN203635023U (zh) 装有板式换热器的甲醇转化和合成压缩工段系统
CN219244338U (zh) 一种废水余热蒸发器
CN2356480Y (zh) 节能制冷奶缸
CN219453921U (zh) 一种锅炉排污降温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