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78591U - 燃气灶以及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燃气灶以及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78591U
CN217178591U CN202220280515.1U CN202220280515U CN217178591U CN 217178591 U CN217178591 U CN 217178591U CN 202220280515 U CN202220280515 U CN 202220280515U CN 217178591 U CN217178591 U CN 2171785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re
gas
burner
hole unit
fir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8051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华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iyang Haier Intelligent Kitchen Appliance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Intelligent Cooking Appliances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Intelligent Cooking Appliances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Intelligent Cooking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8051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785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785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785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灶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燃气灶以及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旨在解决现有的燃气灶的燃烧器的出火方向固定、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燃烧器包括:固定部分,其构造有燃气腔,燃气腔与燃气供给通道连通,固定部分包括对应于燃气腔的围壁,围壁上形成有多个出火部位,每个出火部位对应设置有固定火孔单元;可动部分,其以可活动的方式设置于固定部分,以便:固定部分能够借助该可活动选择性地封闭多个固定火孔单元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能够实现不同的出火方向之间的切换,如使火焰可在锅底分散或集中,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烹饪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燃气灶以及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灶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燃气灶以及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燃气灶由于其节能、高效等优点,已成为日常烹饪不可或缺的设备。
燃气灶的火焰状态对烹饪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燃气灶的火孔基本设置在外环火盖的外周面或顶面,少数型号的燃气灶的火孔设置在外环火盖的内周面。当火孔位于外环火盖的外周面或顶面时火焰较为分散,适用于平底锅具;当火孔位于外环火盖的内周面时火焰较为集中,更适用于球面锅具。此外,不同的出火方向所适配的锅具的大小也不相同。当锅具类型与尺寸不能与火孔的出火方向适配时会降低燃气利用率,造成能源浪费,且影响烹饪效果。
作为一种改进,申请号为CN109539326A的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燃烧器及具有其的燃气灶具,具体地,该燃烧器包括火盖和炉头,其中火盖盖设于炉头上,在炉头内限定有燃气腔,在炉头上设有与燃气腔相连通的第一燃气通道和第二燃气通道,该燃烧器还包括有接触杆组件,在火盖的顶面上开设有若干用于与第一燃气通道连通的第一火孔,在火盖的外环面上开设有若干用于与第二燃气通道连通的第二火孔,接触杆组件与火盖连接,通过接触杆组件可调节火盖的高度,使得当第一燃气通道与第一火孔连通时,第二燃气通道与第二火孔被阻断,或者当第二燃气通道与第二火孔连通时,第一燃气通道与第一火孔被阻断。可以看出,该专利文献提供的方案中,通过调节火盖的高度来选择性地连通不同的燃气通道,从而实现出火方向的变换。但是该方案提供的燃烧器结构复杂,生产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的燃气灶的燃烧器的出火方向固定、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的问题。
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所述燃烧器包括:固定部分,其构造有燃气腔,所述燃气腔与燃气供给通道连通,所述固定部分包括对应于所述燃气腔的围壁,所述围壁上形成有多个出火部位,每个出火部位对应设置有固定火孔单元;可动部分,其以可活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固定部分,以便:所述固定部分能够借助该可活动选择性地封闭多个固定火孔单元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通过可动部分实现对不同固定火孔单元进行封闭,实现有效火孔单元的位置的切换,从而实现不同的出火方向之间的切换,如使火焰可在锅底分散或集中,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烹饪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可动部分可以是相对固定部分转动、移动或转动与移动的结合等。
此外,可动部分可以设置于固定部分的外围,也可以设置于燃气腔内。
此外,可动部分的活动可以是通过驱动部件驱动,也可以是通过用户手动驱动。
需要说明的是,可动部分选择性地封闭多个固定火孔单元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是指,可动部分可以仅封闭多个固定火孔单元中的任意一个固定火孔单元;或者封闭多个固定火孔单元中的某几个固定火孔单元,如封闭三个固定火孔单元中的某两个固定火孔单元;或者同时封闭每个固定火孔单元。
对于上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可动部分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固定部分。
通过将可动部分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于固定部分,能够更方便地实现出火方向的调整。
可以理解的是,可转动可以是通过驱动部件带动实现自动转动,也可以是通过用户手动进行转动。
对于上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部分包括炉头和第一火盖,所述炉头与所述第一火盖共同构造出所述燃气腔,所述固定火孔单元形成在所述第一火盖上。
这样,提供了固定部分的一种实现方式。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火盖与炉头均构造有敞开的腔室,其中第一火盖的腔室朝向下方敞开,炉头的腔室朝向上方敞开,二者扣合后形成相对封闭的燃气腔。因此,在安装完成的状态下,第一火盖可以与炉头对应于腔室的外侧壁连接,即第一火盖的尺寸大于炉头的尺寸,也可以与炉头对应于腔室的内侧壁连接,即炉头的尺寸大于第一火盖的尺寸。
对于上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可动部分包括第二火盖,所述第二火盖位于所述燃气腔内。
这样,提供了可动部分的一种实现方式。通过这样设置,可以将相对位置的调整过程隐藏在燃烧器的内部,有利于提升燃烧器整体的美观度。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火盖也可以设置于固定部分的外侧,如覆盖于第一火盖的外侧,第二火盖可通过用户手动拨转,也可以通过驱动部件驱动旋转。
对于上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火孔单元包括第一火孔单元和第二火孔单元,所述第二火盖上形成有可动火孔单元,所述可动火孔单元包括第三火孔单元和第四火孔单元,在所述第二火盖与所述第一火盖处于第一相对位置的情形下,所述第一火孔单元与所述第三火孔单元连通,在所述第二火盖与所述第一火盖处于第二相对位置的情形下,所述第二火孔单元与所述第四火孔单元连通。
这样,提供了改变燃烧器的出火方向的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
对于上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火盖包括第一围壁和第二围壁,所述第一火孔单元形成在所述第一围壁上,所述第二火孔单元形成在所述第二围壁上;并且
所述第二火盖包括第三围壁和第四围壁,所述第三火孔单元形成在所述第三围壁上,所述第四火孔单元形成在所述第四围壁上。
这样,提供了改变燃烧器的出火方向的一种更具体的实现方式。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火盖和第二火盖为环形的、具有朝向下方开口的腔室的结构时,第一围壁和第二围壁可以是第一火盖的内围壁、外围壁和顶壁中的任意两个。第三围壁和第四围壁同理。
对于上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围壁和所述第二围壁之间不平行。
通过这样设置,可以使出火更好地适配不同的锅具。
对于上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火盖连接有驱动部件,所述第二火盖借助所述驱动部件相对所述第一火盖转动。
通过设置驱动部件,能够实现火孔出火方向的自动调节。
可以理解的是,驱动部件可以是电动的、气动的等等。
在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燃气灶,所述燃气灶包括前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该燃气灶配置有前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燃烧器,因此具备前述的燃烧器的所有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上述的燃气灶,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燃气灶包括台面,所述台面对应于所述燃烧器的位置处设置有支锅架组件,所述支锅架组件包括第一支锅架和第二支锅架,所述第二支锅架以可移除的方式叠置于所述第一支锅架的上方。
通过设置可移除的第二支锅架,与第一支锅架组成高度可调节的支锅架组件,在燃烧器的燃烧模式发生变化时,能够更好地与燃烧器适配,调节火焰到锅底的高度,从而达到更好的烹饪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的爆炸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的爆炸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的A-A向剖视图,其中示出了外环火盖的第一种配合状态;以及
图6为图4中的A-A向剖视图,其中示出了外环火盖的第二种配合状态;
附图标记列表:
1、燃烧器;
10、炉头;100、外围壁;101、底壁;102、内围壁;103、中心柱;1030、内环燃气腔;104、凹腔;105、子腔室;
11、第一火盖;110、第一围壁;1100、第一火孔单元;111、第一顶壁;112、第二围壁;1120、第二火孔单元;113、第五围壁;
12、第二火盖;120、第三围壁;1200、第三火孔单元;121、第二顶壁;122、第四围壁;1220、第四火孔单元;123、凹腔;124、齿圈;
13、内环火盖;130、顶部火孔;131、侧部火孔;
2、引射器;20、内环引射器;21、外环引射器;
3、驱动部件;30、电机;31、传动杆;32、齿轮;
4、控制装置;
5、台面;
6、支锅架组件;60、第一支锅架;61、第二支锅架。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下述的实施方式是结合嵌入式燃气灶来解释说明的,但是,这并不是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同样适用于集成灶、台式燃气灶等等,这种应用对象的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
其次,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实用新型同样可以实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内”、“外”、“顶部”、“底部”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实际应用时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所要保护的设备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的“未标示”表示附图中对相应的结构有示意但未进行标注,“未图示”表示附图中未对相应的结构进行示意。
附图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的爆炸示意图之一;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的爆炸示意图之二;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的俯视图;图5为图4中的A-A向剖视图,其中示出了外环火盖的第一种配合状态;图6为图4中的A-A向剖视图,其中示出了外环火盖的第二种配合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观察和理解,图5和图6中未针对炉头的截面填充剖面线,仅对火盖的截面填充了剖面线。
在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气灶的结构进行说明之前,首先对燃气灶的工作原理以及部分零部件的功能进行说明。
燃气灶的工作原理:燃气灶在工作时,燃气从燃气供给通道(与燃气腔连通)进入灶内,经过燃气阀的调节(用户通过旋钮进行调节)进入炉头和火盖构造出的燃气腔中,同时混合一部分空气(该部分空气称之为一次空气),这些混合气从分火器(即火盖)的火孔中喷出同时被点火装置点燃形成火焰(燃烧时所需的空气称之为二次空气),产生的火焰用来加热置于支锅架上的锅具。
其中,炉头的主要作用是将燃气与一次空气充分混合。火盖的主要作用是将炉头中的混合气均匀地分配到各个火孔。引射器的主要作用是使燃气与一次空气混合并形成一定的压力,使混合气在火孔处获得一定的速度。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气灶及其燃烧器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包括燃烧器1、引射器2、控制装置4、台面5、支锅架组件6等等。燃烧器1的一部分和引射器2等位于台面5的下方,支锅架组件6置于台面5的上方,且对应于燃烧器1超出台面的部分。控制装置4包括燃气阀门,用户通过旋钮调节燃气阀门可以调节燃气的进气量,进而调节火焰的大小,该燃气阀门非燃气主管道上的开关阀。引射器2与燃烧器1的燃气腔连通,本实施例中的燃气腔包括外环燃气腔和内环燃气腔1030,引射器2包括外环引射器21和内环引射器20,外环引射器21与外环燃气腔连通,内环引射器20与内环燃气腔1030连通。
本实施例中的燃烧器1包括炉头10、外环火盖、内环火盖13和驱动部件3。外环火盖包括第一火盖11和第二火盖12,第一火盖11、第二火盖12和炉头10共同构造出外环燃气腔,内环火盖13和炉头10构造出内环燃气腔1030。驱动部件3与第二火盖12连接,用于驱动第二火盖12相对第一火盖11转动。
如图2和图3所示,炉头10包括外环部分和内环部分,外环部分主要由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位于第二部分的下方,第一部分大致呈环形,第一部分的内部形成有子腔室105,子腔室105的结构如图5或图6中所示,子腔室105与外环引射器21连通。第一部分的外周设置有多个支脚(未标示),用于将燃烧器1固定至燃气灶的壳体。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部分由外围壁100、底壁101和内围壁102组成,外围壁100和内围壁102均为环形的竖直壁,外围壁100的径向尺寸大于内围壁102的径向尺寸,外围壁100、底壁101和内围壁102构造形成环形的、顶部敞开的凹腔104。
如图2和图5所示,第一部分具有的子腔室105与其上方的第二部分构造的凹腔104之间通过连接通道(未标示)彼此连通,该连接通道贯穿第一部分的顶壁和第二部分的底壁101。这样,在燃气的流通路径上,首先经过子腔室105,然后通过连接通道进入凹腔104以及外环火盖形成的凹腔123,继而从外环火盖上的有效出火部位排出,这样设计有利于使燃气与一次空气充分混合。子腔室105、连接通道、凹腔104以及连接至凹腔104的外环火盖具有的凹腔123共同构造形成外环燃气腔。
如图2至图5(或图6)所示,炉头10的内环部分包括中心柱103,中心柱103为中空结构,当中心柱103的顶部连接内环火盖13后中心柱103与内环火盖13共同构造出内环燃气腔1030,内环燃气腔1030与内环引射器20连通,内环燃气腔1030与外环燃气腔相对独立。
如图2至图5(或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炉头10连接有外环火盖和内环火盖13,内环火盖13与炉头10的中心柱103连接,并因此构造出内环燃气腔1030。
本实施例中的外环火盖包括第一火盖11和第二火盖12,第二火盖12套接至第一火盖11之后共同连接至炉头10的外环部分。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火盖11由第一围壁110、第一顶壁111、第二围壁112和第五围壁113共同构造而成。其中,第一围壁110和第五围壁113为环形的竖直壁,第二围壁112为呈倒锥形的倾斜壁,第二围壁112与第一围壁110之间具有夹角,具体体现为第二围壁112的母线与第一围壁110的母线之间具有夹角。第一顶壁111为环形的平直壁。
第一围壁110上形成有第一火孔单元1100,第一火孔单元1100包括若干第一火孔,若干第一火孔环形阵列于第一围壁110上。第二围壁112上形成有第二火孔单元1120,第二火孔单元1120包括若干第二火孔,若干第二火孔环形阵列于第二围壁112上。第一火孔单元1100和第二火孔单元1120组成固定火孔单元,第一火盖11上形成有多个出火部位,第一火孔单元1100对应于第一围壁110上的出火部位,第二火孔单元1120对应于第二围壁112上的出火部位。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火盖12由第三围壁120、第二顶壁121和第四围壁122共同构造而成,其中第三围壁120为环形的竖直围壁,第四围壁122与第二围壁112适配,均为呈倒锥形的倾斜壁,第二顶壁121为环形的平直壁。第二火盖的整体尺寸小于第一火盖的尺寸。
第三围壁120上形成有第三火孔单元1200,第三火孔单元1200包括若干第三火孔,若干第三火孔环形阵列于第三围壁120上,第三火孔单元1200的第三火孔能够与第一火孔单元1100的第一火孔一一对应,即当第一火盖11和第二火盖12处于第一相对位置时,第一火孔单元1100中全部的第一火孔与第三火孔单元1200中全部的第三火孔彼此连通,从而构造出能够连通外环燃气腔与外环境的第一燃气通道。
第四围壁122上形成有第四火孔单元1220,第四火孔单元1220包括若干第四火孔,若干第四火孔环形阵列于第四围壁122上,第四火孔单元1220能够与第二火孔单元1120一一对应,即当第一火盖11和第二火盖12处于第二相对位置时,第四火孔单元1220中全部的第四火孔与第二火孔单元1120中全部的第二火孔彼此连通,从而构造出能够连通外环燃气腔与外环境的第二燃气通道。
这样一来,即可通过调整第一火盖11与第二火盖12的相对位置来变换出火方向,使得燃烧器能够适应于不同的锅具,进而提升燃烧效率。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驱动部件3实现第一火盖11与第二火盖12的相对位置的变换。具体地,如图2至图5(或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驱动部件3包括电机30和与电机30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传动杆31,传动杆31的另一端连接有齿轮32,在第二火盖12的第四围壁122的边缘的位置处设置有能够与该齿轮32适配的齿圈124。当电机30运转时,输出轴带动传动杆31转动,传动杆31带动齿轮32转动,齿轮32带动具有齿圈124的第二火盖12转动,进而实现第二火盖12相对第一火盖11转动的目的。从图5或图6中可以看出,第一火盖11的第一围壁110或第五围壁113均可作为第二火盖12转动的转动轴。
如图5或图6所示,在安装完成的状态下,第二火盖12的外表面(包括第三围壁120、第二顶壁121和第四围壁122三者的外表面)与第一火盖11的靠上的部分的内表面(包括部分第一围壁110、第一顶壁111和第二围壁112三者的内表面)之间为间隙配合,外表面与内表面之间仅留有很小的间隙以便于第二火盖12相对第一火盖11转动。此外,第一火盖11的第一围壁110的靠下的部分的内表面与炉头10的外围壁100的外表面紧密贴合,第一火盖11的第五围壁113的靠下的部分的内表面与炉头10的内围壁102的外表面紧密贴合,第二火盖12被炉头10的顶表面(包括外围壁100的顶表面和内围壁102的顶表面)支撑,从而使第二火盖12的凹腔123与炉头10的凹腔104、子腔室105、连接凹腔104与子腔室105的连接通道共同构造出燃烧器的外环燃气腔。
如图5或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内环火盖13也形成有朝向下方敞开的凹腔,内环火盖13对应于凹腔的侧壁形成有侧部火孔131,内环火盖13对应于凹腔的顶壁形成有顶部火孔130。内环火盖13连接到炉头10的中心柱103后,内环火盖13与中心柱103共同构造出燃烧器的内环燃气腔1030。
下面基于上述的燃烧器的结构对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器如何变换出火方向的过程进行解释说明。
燃烧模式一:外环火盖的外围壁出火。
用户开启燃气灶并依据锅具的类别以及所需的火焰大小将燃烧模式调整为燃烧模式一的过程如下:用户旋转用于调节燃烧模式的旋钮,与此同时,电机30的输出轴带动传动轴,进而带动齿轮32转动,齿轮32带动齿圈124转动,从而改变第二火盖12与第一火盖11之间的相对位置。当第二火盖12的第三火孔单元1200与第一火盖11的第一火孔单元1100从完全错位逐渐变为对齐的过程中,形成能够连通外环燃气腔室和外环境的第一燃气通道,如图5所示。该过程中,外环燃气腔内的燃气能够沿外环火盖的径向向外的方向喷出,实现外环火盖的外围壁出火,当用户观察到实时火焰的大小达到需求时即可停止调节旋钮。此种燃烧模式下,火焰面积广,火力相对分散,适用于底面积较大的锅具,如平底蒸锅、平底煎锅等等。
可以理解的是,火焰的大小与第一火孔单元1100与第三火孔单元1200的对齐程度相关,当第一火孔单元1100与第三火孔单元1200正对时,火焰最大;当第一火孔单元1100与第三火孔单元1200有一定的错位时,随着错位程度的增加,火焰会逐渐减小。
燃烧模式二:外环火盖的内围壁出火。
用户开启燃气灶并依据锅具的类别以及所需的火焰大小将燃烧模式调整为燃烧模式二的过程如下:用户旋转用于调节燃烧模式的旋钮,与此同时,电机30的输出轴带动齿轮32转动,齿轮32带动齿圈124转动,从而调整第二火盖12与第一火盖11的相对位置,当第二火盖12的第四火孔单元1220与第一火盖11的第二火孔单元1120从完全错位逐渐变为对齐的过程中,形成能够连通外环燃气腔室和外环境的第二燃气通道,如图6所示。该过程中,外环燃气腔内的燃气能够沿外环火盖的径向向内且偏向上方的方向喷出,实现外环火盖的内围壁出火,当用户观察到实时火焰的大小达到需求时即可停止调节旋钮。此种燃烧模式下,火焰面积较小,火力相对集中,适用于底面积较小的锅具,如砂锅、小蒸锅等等。
可以理解的是,火焰的大小与第二火孔单元与第四火孔单元的对齐程度相关,当第二火孔单元与第四火孔单元正对时,火焰最大;当第二火孔单元与第四火孔单元有一定的错位时,随着错位程度的增加,火焰会逐渐减小。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火孔单元与第四火孔单元逐渐对齐的过程中,第一火孔单元与第三火孔单元均处于错位状态,反之同理。
此外,无论是燃烧模式一还是燃烧模式二,内环火盖均处于出火状态,即燃烧状态,当用户将火焰调整至最小状态时,仅内环火盖的火孔(包括顶部火孔和侧部火孔)出火燃烧。
沿外环火盖的径向观察,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出气方向包括径向向外(以第一围壁作为观察对象)和斜向内(以第二围壁为观察对象)两种方向。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火盖的第一顶壁设置有第五火孔单元(未图示)、第二火盖的第二顶壁设置有能够与第五火孔单元一一对应的第六火孔单元(未图示)时,本实施例中的出气方向还可以包括竖直向上的方向。此种情形下,则可以产生更多的燃烧模式,如外环火盖的外围壁出火的同时顶壁出火,或者外环火盖的内围壁出火的同时顶壁出火等等。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出火方向”等同于“出气方向”,二者均是针对火孔(或称为出气孔)而言的,火孔是燃烧状态下的出气孔。
为了配合本实用新型中的燃烧器的燃烧方向的切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的燃气灶还配置有支锅架组件6。如图1中所示,支锅架组件包括第一支锅架60和第二支锅架61,第二支锅架61以可移除的方式设置于第一支锅架60的上方,二者通过卡接连接,在不需要时可以将第二支锅架61从第一支锅架60上取下。当燃烧器的燃烧模式为模式一时,由于火焰较为分散,且火焰范围广,此时可将第二支锅架61从第一支锅架60上取下,使锅具的底面更接近火焰。当燃烧器的燃烧模式为模式二时,由于火焰较为集中,且火焰朝向锅底的方向汇聚,此时可将第二支锅架61置于第一支锅架60的上方,抬升锅具的底面高度,使火焰能够更好地传递至锅底。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包括:
固定部分,其构造有燃气腔,所述燃气腔与燃气供给通道连通,所述固定部分包括对应于所述燃气腔的围壁,所述围壁上形成有多个出火部位,每个出火部位对应设置有固定火孔单元;
可动部分,其以可活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固定部分,以便:
所述固定部分能够借助该可活动选择性地封闭多个固定火孔单元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部分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固定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分包括炉头和第一火盖,所述炉头与所述第一火盖共同构造出所述燃气腔,所述固定火孔单元形成在所述第一火盖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部分包括第二火盖,所述第二火盖位于所述燃气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火孔单元包括第一火孔单元和第二火孔单元,所述第二火盖上形成有可动火孔单元,所述可动火孔单元包括第三火孔单元和第四火孔单元,在所述第二火盖与所述第一火盖处于第一相对位置的情形下,所述第一火孔单元与所述第三火孔单元连通,在所述第二火盖与所述第一火盖处于第二相对位置的情形下,所述第二火孔单元与所述第四火孔单元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火盖包括第一围壁和第二围壁,所述第一火孔单元形成在所述第一围壁上,所述第二火孔单元形成在所述第二围壁上;并且
所述第二火盖包括第三围壁和第四围壁,所述第三火孔单元形成在所述第三围壁上,所述第四火孔单元形成在所述第四围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围壁和所述第二围壁之间不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火盖连接有驱动部件,所述第二火盖借助所述驱动部件相对所述第一火盖转动。
9.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灶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灶包括台面,所述台面对应于所述燃烧器的位置处设置有支锅架组件,所述支锅架组件包括第一支锅架和第二支锅架,所述第二支锅架以可移除的方式叠置于所述第一支锅架的上方。
CN202220280515.1U 2022-02-11 2022-02-11 燃气灶以及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Active CN2171785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80515.1U CN217178591U (zh) 2022-02-11 2022-02-11 燃气灶以及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80515.1U CN217178591U (zh) 2022-02-11 2022-02-11 燃气灶以及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78591U true CN217178591U (zh) 2022-08-12

Family

ID=82738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80515.1U Active CN217178591U (zh) 2022-02-11 2022-02-11 燃气灶以及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785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498157C2 (ru) Система горелок бытовой газовой плиты
US7527495B2 (en) Cooperating bridge burner system
RU2387923C2 (ru) Система газовой горелки для бытовых газовых плит и верхняя часть газовой плиты
US20100279238A1 (en) Gas burner
CN105612387B (zh) 气体燃烧器和燃烧器盖
CN108006623B (zh) 火孔能调节的燃烧器
EP3781871B1 (en) A pan support, a gas stove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 pan support
CN112856424B (zh) 灶具燃烧器
CN217178591U (zh) 燃气灶以及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207268454U (zh) 火力可调的燃烧器
CN216844675U (zh) 燃烧器火盖及燃烧器具
CN110657430B (zh) 一种用于灶具的燃烧器
CN101440962B (zh) 一种具有进气量调节装置的多腔一体式燃烧器
CN114278938A (zh) 燃烧器火盖及燃烧器具
US10948181B2 (en) Multi-level gas burner having ultra low simmer
CN111121025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214249587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火盖
CN110657429B (zh) 一种用于灶具的燃烧器
CN207674500U (zh) 一种燃气灶的灶体
CN207849447U (zh) 一种智能灶具
CN201310913Y (zh) 多腔一体式燃烧器的进风调节装置
CN110906330A (zh) 一种燃气燃烧器、灶具及点火方法
CN217178592U (zh) 燃气灶以及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109695878B (zh) 火力可调的燃烧器
CN216557131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以及应用有该燃烧器的燃气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15

Address after: 265200 intersection of Fushan road and Zhujiang Road, Laiy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Yantai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aiyang Haier intelligent Kitchen Appliance Co.,Ltd.

Patentee after: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Address before: 266510 Haier Industrial Park, No. 236, Qian Wan Road,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Qingdao,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HAIER INTELLIGENT COOKING APPLIANCES CO., LTD.

Patentee before: Haier Smart Home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