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74249U - 一种新型提升改造特色街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提升改造特色街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74249U
CN217174249U CN202220164215.7U CN202220164215U CN217174249U CN 217174249 U CN217174249 U CN 217174249U CN 202220164215 U CN202220164215 U CN 202220164215U CN 217174249 U CN217174249 U CN 2171742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ipe
water pipe
treatment station
irrig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6421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向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016421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742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742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742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提升改造特色街区,包括设置在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的绿化带,所述绿化带的两侧分别埋设有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所述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之间设置有灌溉管,所述灌溉管上设置有灌溉口;所述绿化带上设置有特色廊亭,所述特色廊亭处设置有水处理站,所述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分别与水处理站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提升改造特色街区通过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分别对来自绿化带两侧的雨水进行收集,并汇流至水处理站中处理储存,在需要灌溉时将经过处理的水通过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向绿化带中灌溉,在非极端情况下无需向城市排水管道排水,也无需人工灌溉,且利用特色廊亭进行水处理站的建设,更加便于进行特色街区建设。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提升改造特色街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街道建设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提升改造特色街区。
背景技术
传统的街区往往仅将雨水排向城市排水管道,不作进一步处理,对于绿化带的灌溉依靠人工进行,耗时耗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提升改造特色街区,该新型提升改造特色街区通过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分别对来自绿化带两侧的雨水进行收集,并汇流至水处理站中处理储存,在需要灌溉时将经过处理的水通过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向绿化带中灌溉,在非极端情况下无需向城市排水管道排水,也无需人工灌溉,且利用特色廊亭进行水处理站的建设,更加便于进行特色街区建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提升改造特色街区,包括设置在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的绿化带,所述绿化带的两侧分别埋设有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所述第一水管用于收集来自机动车道一侧的水,所述第二水管用于收集来自人行道一侧的水;
所述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之间设置有灌溉管,所述灌溉管埋在绿化带的土壤中,所述灌溉管上设置有灌溉口;
所述绿化带上设置有特色廊亭,所述特色廊亭处设置有水处理站,所述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分别与水处理站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所述第一水管、第二水管和灌溉管组成水网,所述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分别收集来自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日常雨水或路面洒水,收集的水汇流至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并储存,在该过程中水流在经过灌溉管时从灌溉口处流向绿化带中进行灌溉,同时若绿化带中产生内涝,多余的水同样可以通过灌溉口进入灌溉管,并汇流进第一水管或第二水管,最终流入水处理站,在缺水时期水处理站将水送入第一水管和/或第二水管,使水网中有水存在,水网中有水时灌溉管中即有水,灌溉管中的水即可从灌溉口处流向绿化带的土壤中进行灌溉,在极端情况下,多余雨水可从水处理站直接排向城市排水管道,或城市给水管道可以向水处理站供水。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提升改造特色街区通过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分别对来自绿化带两侧的雨水进行收集,并汇流至水处理站中处理储存,在需要灌溉时将经过处理的水通过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向绿化带中灌溉,在非极端情况下无需向城市排水管道排水,也无需人工灌溉,且利用特色廊亭进行水处理站的建设,更加便于进行特色街区建设。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水处理站包括沉淀池和过滤池,所述沉淀池上设置有回水管,所述沉淀池与过滤池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过滤池上设置有出水管。
通过设置沉淀池和过滤池,可以对收集的水进行有效的处理,在控制整体成本的前提下保证了对水的处理效果。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分别与回水管和出水管连接,且出水管和回水管上均设置有阀门。
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分别与回水管和出水管连接,即回水时水网中的水只通过第一水管或第二水管的其中一个进入回水管,放水时水处理站的水只通过第一水管或第二水管的其中一个向水网放水,水处理站与水网之间只设两根管道,更加方便设置。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均与回水管连接,所述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均与出水管连接。
回水管和出水管均与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连接,使用时使用其中两根或同时使用均可,成本高于上述技术方案,但故障率更低,维护周期更长。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水处理站埋设在特色廊亭地下,所述水处理站的控制台设置在特色廊亭上。
水处理站在特色廊亭地下,不影响街区市容,且操作人员可以在特色廊亭上对水处理站进行控制,更加方便。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特色廊亭为公交站、休息亭、公告栏、公厕中的任意一种。
特色廊亭的形式可以有多种,可以根据街区特色进行特色设计,配合特色街区建设,增添特色氛围。
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提升改造特色街区通过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分别对来自绿化带两侧的雨水进行收集,并汇流至水处理站中处理储存,在需要灌溉时将经过处理的水通过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向绿化带中灌溉,在非极端情况下无需向城市排水管道排水,也无需人工灌溉,且利用特色廊亭进行水处理站的建设,更加便于进行特色街区建设。
2、通过设置沉淀池和过滤池,可以对收集的水进行有效的处理,在控制整体成本的前提下保证了对水的处理效果。
3、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分别与回水管和出水管连接,即回水时水网中的水只通过第一水管或第二水管的其中一个进入回水管,放水时水处理站的水只通过第一水管或第二水管的其中一个向水网放水,水处理站与水网之间只设两根管道,更加方便设置。
4、回水管和出水管均与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连接,使用时使用其中两根或同时使用均可,故障率更低,维护周期更长。
5、水处理站在特色廊亭地下,不影响街区市容,且操作人员可以在特色廊亭上对水处理站进行控制,更加方便。
6、特色廊亭的形式可以有多种,可以根据街区特色进行特色设计,配合特色街区建设,增添特色氛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提升改造特色街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提升改造特色街区的灌溉管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提升改造特色街区的水网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提升改造特色街区的水处理站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机动车道;20、非机动车道;21、第一水管;30、绿化带;31、灌溉管;40、人行道;41、第二水管;50、特色廊亭;51、水处理站;511、回水管;512、沉淀池;513、过滤池;514、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新型提升改造特色街区,包括设置在机动车道10和人行道40之间的绿化带30,在本实施例中,机动车道10的边缘设置有非机动车道20,绿化带30设置在非机动车道20和人行道40之间。
绿化带30的两侧分别埋设有第一水管21和第二水管41,第一水管21用于收集来自机动车道10一侧的水,在非机动车道20的边缘处设置有排水口,该排水口通过管道或水渠与第一水管21连接,在人行道40的边缘处亦设置有排水口,该排水口通过管道或水渠与第二水管41连接,第二水管41用于收集来自人行道40一侧的水;
在本实施例中,排水口处设置有滤网。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水管21和第二水管41为管道,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水管21和第二水管41还可以是地下水渠的结构形式。
如图2所示,第一水管21和第二水管41之间设置有灌溉管31,灌溉管31埋在绿化带30的土壤中,灌溉管31上设置有灌溉口,灌溉管31连接在第一水管21和第二水管41的侧面的低处,便于水流依靠自身重力流进灌溉管31;
绿化带30上设置有特色廊亭50,特色廊亭50处设置有水处理站51,第一水管21和第二水管41分别与水处理站51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如图3所示,第一水管21、第二水管41和灌溉管31组成水网,第一水管21和第二水管41分别收集来自机动车道10和人行道40的日常雨水或路面洒水,收集的水汇流至水处理站51进行处理并储存,在该过程中水流在经过灌溉管31时从灌溉口处流向绿化带30中进行灌溉,同时若绿化带30中产生内涝,多余的水同样可以通过灌溉口进入灌溉管31,并汇流进第一水管21或第二水管41,最终流入水处理站51,在缺水时期水处理站51将水送入第一水管21和/或第二水管41,使水网中有水存在,水网中有水时灌溉管31中即有水,灌溉管31中的水即可从灌溉口处流向绿化带30的土壤中进行灌溉,在极端情况下,多余雨水可从水处理站51直接排向城市排水管道,或城市给水管道可以向水处理站51供水。
在本实施例中,灌溉口在灌溉管31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均有设置,更加方便水流从灌溉管31进入绿化带30的土壤中或水从绿化带30的土壤中流入灌溉管31。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提升改造特色街区通过第一水管21和第二水管41分别对来自绿化带30两侧的雨水进行收集,并汇流至水处理站51中处理储存,在需要灌溉时将经过处理的水通过第一水管21和第二水管41向绿化带30中灌溉,在非极端情况下无需向城市排水管道排水,也无需人工灌溉,将路面积水回收利用起来,更加环保,且利用特色廊亭50进行水处理站51的建设,更加便于进行特色街区建设。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水处理站51包括沉淀池512和过滤池513,沉淀池512上设置有回水管511,沉淀池512与过滤池513之间通过管道连接,过滤池513上设置有出水管514。
设置沉淀池512和过滤池513两个处理池,沉淀池512用于沉淀大部分固体杂质,过滤池513可以进行物理过滤和/或活性炭过滤等,沉淀池512和过滤池513均为相当成熟的技术,且本身道路积水本身较为单纯,经过沉淀和过滤两道处理基本可以满足灌溉需要,因此可以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对其完成建设。
通过设置沉淀池512和过滤池513,可以对收集的水进行有效的处理,在控制整体成本的前提下保证了对水的处理效果。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水管21和第二水管41分别与回水管511和出水管514连接,且出水管514和回水管511上均设置有阀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水管21和回水管511连接,第二水管41和出水管514连接。
第一水管21和第二水管41分别与回水管511和出水管514连接,即回水时水网中的水只通过第一水管21进入回水管511,放水时水处理站51的水只通过第二水管41向水网放水,水处理站51与水网之间只设两根管道,更加方便设置。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水管21和第二水管41均与回水管511连接,第一水管21和第二水管41均与出水管514连接。
回水管511和出水管514均与第一水管21和第二水管41连接,使用时使用其中两根或同时使用均可,成本高于上述实施例,但故障率更低,维护周期更长。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水处理站51埋设在特色廊亭50地下,水处理站51的控制台设置在特色廊亭50上。
水处理站51在特色廊亭50地下,不影响街区市容,且操作人员可以在特色廊亭50上对水处理站51进行控制,更加方便。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特色廊亭50为公交站、休息亭、公告栏、公厕中的任意一种。
特色廊亭50的形式可以有多种,可以根据街区特色进行特色设计,配合特色街区建设,增添特色氛围。
在规划的街区中,可如图1所示的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特色廊亭50,例如间隔200米设置一个,如此一来,第一水管21和第二水管41的高度差设置就更加方便,可以利用管道自身倾斜实现将水收集至水处理站51,避免了长距离铺设管道导致的部分区域位于低处而积水的情况,每个特色廊亭50对应一个水网区,各区之间相互独立,维护时不会影响其他水网区的正常使用,各个特色廊亭50的结构形式也可以不同,可以自由根据街区主题进行设计,自由度更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新型提升改造特色街区,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的绿化带,所述绿化带的两侧分别埋设有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所述第一水管用于收集来自机动车道一侧的水,所述第二水管用于收集来自人行道一侧的水;
所述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之间设置有灌溉管,所述灌溉管埋在绿化带的土壤中,所述灌溉管上设置有灌溉口;
所述绿化带上设置有特色廊亭,所述特色廊亭处设置有水处理站,所述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分别与水处理站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提升改造特色街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站包括沉淀池和过滤池,所述沉淀池上设置有回水管,所述沉淀池与过滤池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过滤池上设置有出水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提升改造特色街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分别与回水管和出水管连接,且出水管和回水管上均设置有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提升改造特色街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均与回水管连接,所述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均与出水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提升改造特色街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站埋设在特色廊亭地下,所述水处理站的控制台设置在特色廊亭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提升改造特色街区,其特征在于,所述特色廊亭为公交站、休息亭、公告栏、公厕中的任意一种。
CN202220164215.7U 2022-01-20 2022-01-20 一种新型提升改造特色街区 Active CN2171742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64215.7U CN217174249U (zh) 2022-01-20 2022-01-20 一种新型提升改造特色街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64215.7U CN217174249U (zh) 2022-01-20 2022-01-20 一种新型提升改造特色街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74249U true CN217174249U (zh) 2022-08-12

Family

ID=82734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64215.7U Active CN217174249U (zh) 2022-01-20 2022-01-20 一种新型提升改造特色街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742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76718Y (zh) 建筑屋面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CN209779370U (zh)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
AU2019101161A4 (en) Multifunctional sunken green space
CN109267772B (zh) 一种智能立体雨水回用的生态景观廊道及其工作流程
CN106759646A (zh) 一种海绵城市路面雨水收集系统及安装方法
CN2517769Y (zh) 环保型边缘隔离石
CN106836372A (zh) 海绵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210712422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生态景观道路
CN109183532B (zh) 一种依附于道路的北方城市雨水净化调蓄生态利用系统
CN109629601A (zh) 一种海绵城市生态体系的综合管廊防水结构
CN217174249U (zh) 一种新型提升改造特色街区
CN211714132U (zh) 一种城市雨水处理系统
CN218126031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用节排水及灌溉系统
CN207727657U (zh) 一种斜坡道路的底部防洪及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207794243U (zh) 一种海绵城市中下沉式绿地反渗层自动冲洗装置
CN216787384U (zh) 一种用于雨水收集循环再利用的雨水花园
CN210886810U (zh) 一种山丘区集雨蓄水道路系统
CN108532711B (zh)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建筑体系
CN207760928U (zh) 一种高层建筑屋顶海绵园林雨水收集循环系统
CN208159619U (zh) 一种道路清洁与绿化灌溉一体化设备
CN109502820A (zh) 一种楼房小区雨水排水的集中收集净化系统的处理方法
CN205000453U (zh) 雨水资源化管理系统
CN219621513U (zh)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
CN217399799U (zh) 屋面雨水中转断接井
CN216452378U (zh) 一种海绵城市植物浇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