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73538U - 一种鱼菜共生循环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鱼菜共生循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73538U
CN217173538U CN202220460167.6U CN202220460167U CN217173538U CN 217173538 U CN217173538 U CN 217173538U CN 202220460167 U CN202220460167 U CN 202220460167U CN 217173538 U CN217173538 U CN 2171735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sludge
tail water
fish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6016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辜再元
孟燕
代克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opo Hangzhou Ecological Industry Op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opo Hangzhou Ecological Industry Op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opo Hangzhou Ecological Industry Op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Aopo Hangzhou Ecological Industry Op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6016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735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735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735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鱼菜共生循环系统,包括鱼塘、污泥收集处理系统、尾水处理系统及菜地,其中:鱼塘底部的排污口与污泥收集处理系统连接,鱼塘底部的污泥经排污口排入至污泥收集处理系统内;污泥收集处理系统用于实施对污泥的厌氧发酵处理;鱼塘的出水口与所述尾水处理系统连接,鱼塘内的尾水经出水口排入至尾水处理系统内;尾水经尾水处理系统净化处理后回流至鱼塘内以实施对鱼塘的补水及流入至菜地内以实施对菜地的灌溉。本实用新型采用污泥收集处理系统实施对塘底污泥的收集及无害化处理,采用尾水处理系统实施对鱼塘尾水的净化处理,其能够有效去除塘底污泥、鱼塘尾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此外,经尾水处理系统处理有的净化水被导流至菜地内。

Description

一种鱼菜共生循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农业领域,尤其是一种鱼菜共生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鱼塘内的尾水及塘底污泥的排放、处理已经成为限制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尾水及塘底污泥中富含大量的有机物,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因此必选定期进行处理。
鱼菜共生系统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传统的鱼菜共生系统不加区分地将尾水和塘底污泥进行生物过滤处理后,再灌溉至菜地内,但是,尾水和塘底污泥所含的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及特性相差巨大,统一的生物过滤处理并不能有效去除其中的有机污染物,最终仍将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鱼菜共生循环系统,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鱼菜共生循环系统,其包括:鱼塘、污泥收集处理系统、尾水处理系统及菜地,其中:
所述鱼塘底部的排污口与所述污泥收集处理系统连接,鱼塘底部的污泥经所述排污口排入至所述污泥收集处理系统内;
所述污泥收集处理系统用于实施对污泥的厌氧发酵处理;
所述鱼塘的出水口与所述尾水处理系统连接,鱼塘内的尾水经所述出水口排入至所述尾水处理系统内;
尾水经所述尾水处理系统净化处理后回流至鱼塘内以实施对鱼塘的补水,以及流入至菜地内以实施对菜地的灌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污泥收集处理系统包括进泥管道、污泥收集池、污泥提升管道、厌氧发酵罐、第一沉淀池及发酵液肥收集池,其中:所述进泥管道的第一端连接鱼塘底部的所述排污口上,所述进泥管道的第二端伸入至所述污泥收集池内,鱼塘底部的污泥经所述进泥管道流入至所述污泥收集池内;所述污泥提升管道的下端位于所述污泥收集池内并靠近所述污泥收集池的底部,所述污泥提升管道的上端伸入至所述厌氧发酵罐内,所述污泥收集池内的污泥经所述污泥提升管道提升至所述厌氧发酵罐内;所述厌氧发酵罐靠近顶部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出液口,污泥在所述厌氧发酵罐内完成厌氧发酵后所产生的发酵液肥经所述第一出液口进入所述第一沉淀池内;所述第一沉淀池靠近顶部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出液口,发酵液肥在所述第一沉淀池内完成沉淀后经所述第二出液口流入至所述发酵液肥收集池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沉淀池底部设置有排放口,所述排放口经管道与所述厌氧发酵罐连接,沉积在所述第一沉淀池底部的沉淀物经管道回流至所述厌氧发酵罐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泥管道上设置有污泥驱动泵,所述进泥管道的第二端设置有可调节开度的排污阀;所述污泥提升管道上设置有污泥提升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厌氧发酵罐内设置有温度探头和温度调节机构,其中,所述温度探头用于获取所述厌氧发酵罐内的污泥的温度信息,所述温度调节机构基于所述温度探头获取到的所述温度信息调节所述厌氧发酵罐内的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尾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生态沟渠、第二沉淀池、一级过滤坝、好氧反应池、二级过滤坝及强化处理池,其中:所述生态沟渠的一端连接鱼塘的出水口,所述生态沟渠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沉淀池的进水口,鱼塘内的尾水经所述生态沟渠流入至所述第二沉淀池内;所述一级过滤坝设置在所述第二沉淀池和所述好氧反应池之间,所述第二沉淀池内的完成沉淀的尾水经所述一级过滤坝过滤后,流入至所述好氧反应池内;所述二级过滤坝设置在所述好氧反应池和所述强化处理池之间,所述好氧反应池内的完成好氧处理的尾水经所述二级过滤坝过滤后,流入至所述强化处理池;所述强化处理池用于实施对尾水的强化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强化处理池的出水口与鱼塘的回水口连接,尾水在所述强化处理池内完成强化处理后回流至鱼塘内以实施对鱼塘的补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级过滤坝包括第一网笼及填充在所述第一网笼内的第一填料,所述二级过滤坝包括第二网笼及填充在所述第二网笼内的第二填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鱼塘尾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土著益生菌扩繁装置,所述土著益生菌扩繁装置经管道连接所述好氧反应池及强化处理池,所述土著益生菌扩繁装置用于扩繁土著益生菌并将扩繁的土著益生菌添加至所述好氧反应池和所述强化处理池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土著益生菌扩繁装置包括:扩繁容器,所述扩繁容器容纳扩繁溶液,所述扩繁容器的顶部设置有加料口,所述扩繁容器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扩繁容器上,所述加热装置被配置为实现对容纳于所述扩繁腔内的扩繁溶液的加热升温和保温;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设置于所述扩繁容器上,所述曝气装置被配置为实现对容纳于所述扩繁腔内的扩繁溶液的增加和维持溶氧。
通过设置污泥收集处理系统和尾水处理系统,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塘底污泥、鱼塘尾水的分类处理,其能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鱼菜共生循环系统,其采用污泥收集处理系统实施对塘底污泥的收集及无害化处理,采用尾水处理系统实施对鱼塘尾水的净化处理,其能够有效去除塘底污泥、鱼塘尾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此外,经尾水处理系统处理有的净化水被导流至菜地内,实现对了菜地的自动灌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实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鱼菜共生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污泥收集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尾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级过滤坝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二级过滤坝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土著益生菌扩繁装置在第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土著益生菌扩繁装置在第二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7中包括如下附图标记:
鱼塘1;
污泥收集处理系统2:进泥管道21、污泥收集池22、污泥提升管道23、厌氧发酵罐24、第一沉淀池25、发酵液肥收集池26、排污阀27、溢流管28;
尾水处理系统3:生态沟渠31、第二沉淀池32、一级过滤坝33、好氧反应池34、二级过滤坝35、强化处理池36、土著益生菌扩繁装置37、扩繁容器371、加热装置372、曝气装置373;
菜地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鱼菜共生循环系统包括鱼塘1、污泥收集处理系统2、尾水处理系统3及菜地4,其中:
鱼塘1底部的排污口与污泥收集处理系统2连接,鱼塘底部的污泥经排污口排入至污泥收集处理系统2内。
污泥收集处理系统2用于实施对污泥的厌氧发酵处理,从而产生发酵液肥。
鱼塘1的出水口与尾水处理系统连接,鱼塘内的尾水经出水口排入至尾水处理系统3内。
尾水经尾水处理系统净化处理后回流至鱼塘1内以实施对鱼塘的补水,以及流入至菜地4内以实施对菜地的灌溉。
如图2所示,可选的,污泥收集处理系统2包括进泥管道21、污泥收集池 22、污泥提升管道23、厌氧发酵罐24、第一沉淀池25及发酵液肥收集池26,其中:
进泥管道21的第一端连接鱼塘1底部的排污口,进泥管道21的第二端伸入至污泥收集池22内,鱼塘底部的污泥经进泥管道21流入至污泥收集池22内。
污泥提升管道23的下端位于污泥收集池22内并靠近污泥收集池22的底部,污泥提升管道23的上端伸入至厌氧发酵罐24内,污泥收集池22内的污泥经污泥提升管道23提升至厌氧发酵罐24内。
厌氧发酵罐24靠近顶部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出液口,污泥在厌氧发酵罐内完成厌氧发酵,所产生的发酵液肥经第一出液口进入第一沉淀池25内。
第一沉淀池25靠近顶部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出液口,发酵液肥在第一沉淀池内完成沉淀后经第二出液口流入至发酵液肥收集池26内。
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鱼菜共生循环系统,其采用污泥收集处理系统2 实施对塘底污泥的收集及无害化处理,采用尾水处理系统3实施对鱼塘尾水的净化处理,其能够有效去除塘底污泥、鱼塘尾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此外,经尾水处理系统处理有的净化水被导流至菜地内,实现对了菜地的自动灌溉。
当然,发酵液肥收集池26内的发酵液肥也能够就近泼洒或通过管道、沟渠导流至菜地内,以实现对菜地的补肥。
继续参考图2所示,可选的,第一沉淀池25的底部设置有排放口,排放口经管道与厌氧发酵罐24连接。打开排放口后,沉积在第一沉淀池25底部的沉淀物能够经管道回流至厌氧发酵罐24内,从而实施循环发酵。
可选的,进泥管道21上设置有污泥驱动泵,进泥管道21的第二端设置有可调节开度的排污阀27。打开排污阀、污泥驱动泵,并调节好排污阀的开度,即能按预定流速将鱼塘1底部的污泥抽入至污泥收集池22内。可选的,进泥管道21靠近第二端的位置处还设置有溢流管28。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温度是影响厌氧发酵效率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通过将污泥的温度控制至预定范围内,能够大幅度提升氧发酵效果,从而促进污泥中的有机质更加充分地分解,并缩短发酵周期。基于此考虑,可选的,厌氧发酵罐24内设置有温度探头和温度调节机构,其中,温度探头用于获取厌氧发酵罐内的污泥的温度信息,温度调节机构则基于温度探头获取到的温度信息调节厌氧发酵罐内的温度。
可选的,温度调节机构包括油浴衬套和加热机构,其中:油浴衬套设置在厌氧发酵罐24的内壁上,油浴衬套内装有加热油。加热机构(如加热丝)设置在氧发酵罐的外壁上,加热机构用于加热油浴衬套内的加热油,从而实现对厌氧发酵罐内的温度调节。
可选的,温度调节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油浴衬套内的油浴温度传感器,油浴温度传感器与温度调节机构的控制端信号连接,油浴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油浴衬套内的加热油的温度值,并将获取到的加热油的温度值发送给温度调节机构的控制端。
如图3所示,可选的,尾水处理系统3包括依次设置的生态沟渠31、第二沉淀池32、一级过滤坝33、好氧反应池34、二级过滤坝35及强化处理池36,其中:
生态沟渠31的一端连接鱼塘1的出水口,生态沟渠3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沉淀池32的进水口,鱼塘1内的尾水经生态沟渠31流入至第二沉淀池32内。
一级过滤坝33设置在第二沉淀池32和好氧反应池34之间,第二沉淀池32 内的完成沉淀的尾水经一级过滤坝33过滤后,流入至好氧反应池34内。
二级过滤坝35设置在好氧反应池34和强化处理池36之间,好氧反应池34 内的完成好氧处理的尾水经二级过滤坝35过滤后,流入至强化处理池36。
强化处理池36用于实施对尾水的强化处理,从而完成对尾水的最终净化。
尾水处理系统3对鱼塘尾水的具体净化过程如下:
鱼塘1内被污染的尾水时经生态沟渠31流入至第二沉淀池32,在此过程中,尾水中的部分营养物质以及无机盐被生态沟渠31中的水生植物吸收。
尾水接着在第二沉淀池32内完成沉淀,其中的大部分固态物质沉积在第二沉淀池32内。
完成沉淀的尾水接着经一级过滤坝33渗透至好氧反应池34,在此过程中,尾水中剩余的部分固态物质被截留在一级过滤坝33内。
尾水接着在好氧反应池34内完成好氧处理,其中的绝大多数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反应池34内的好氧微生物降解。
完成好氧处理的尾水接着经二级过滤坝35渗透至强化处理池36,在此过程中,尾水中剩余的固态物质几乎全部被截留在二级过滤坝35内。
尾水最后在强化处理池36内完成强化处理,实现最终净化。
可选的,强化处理池36采用生物修复池,其内种植有沉水植物,经二级过滤后的尾水会长时间地停留在强化处理池36内,尾水中的残留污染物被沉水植物进一步吸收,直至达到排放标准。
可选的,强化处理池36的出水口与鱼塘1的回水口连接,强化处理池6排出的净水回流至鱼塘1内从而实施对鱼塘1的补水。
如图4和图5所示,一级过滤坝33和二级过滤坝35的结构基本相同,具体的,一级过滤坝33包括第一网笼331及填充在第一网笼内的第一填料332。二级过滤坝35包括第二网笼351及填充在第二网笼351内的第二填料352。
可选的,第一网笼331为石笼网,其宽度为3-5m,高度略高于丰水期时鱼塘1的水面,第一填料332为粒径5-8cm的发泡水泥颗粒料、火山岩颗粒料的混合,按重量计,发泡水泥颗粒料和火山岩颗粒料的投加比例为2:1。第二网笼 351也为石笼网,其宽度为2-3m,高度略高于丰水期时鱼塘1的水面,第二填料352为粒径2-3cm的发泡水泥颗粒料、火山岩颗粒料的混合,按重量计,发泡水泥颗粒料和火山岩颗粒料的投加比例为1:1。
当然,也可以选用鹅卵石、多孔陶粒、粗砂等材料作为第一填料、第二填料。
可选的,好氧反应池34内设有供好氧微生物繁殖的生物填料。此外,好氧反应池34底部设置有用于补氧的曝气组件,曝气组件能够不断在水中充入细微的空气泡,实现高效充氧,提高好氧微生物的活性。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土著益生菌为多种好氧、兼氧菌的复合菌群,其包括放线菌、鞘氨醇单胞菌、地衣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硝化杆菌、固氮菌、光合细菌等。土著益生菌能够促进土壤改良和修复、促进植物及鱼类生长,且能够实现对水质的净化。
继续参考图3所示,可选的,本实用新型中的鱼菜共生循环系统还包括土著益生菌扩繁装置37,土著益生菌扩繁装置37经管道连接好氧反应池34及强化处理池36,土著益生菌扩繁装置37用于扩繁土著益生菌并将扩繁的土著益生菌添加至好氧反应池34和强化处理池36内。
通过将土著益生菌加入至好氧反应池34和强化处理池36内,一方面能够提升好氧反应池34、强化处理池36对尾水的净化效果,另一方面,使得强化处理池36最终排出的净化水中含有大量的土著益生菌,这种净化水回流至鱼塘1 后,将对鱼类的生长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如图6和图7所示,可选的,土著益生菌扩繁装置37包括扩繁容器371、加热装置372及曝气装置373,其中:
扩繁容器371容纳扩繁溶液,扩繁容器371的顶部设置有加料口,扩繁容器371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扩繁溶液和土著益生菌菌种经加料口被投放于扩繁容器371内,土著益生菌菌种在扩繁溶液内生长、扩繁。扩繁好的土著益生菌最终经出料口导出扩繁容器371并进入好氧反应池34和强化处理池36。
扩繁溶液一般由水以及各类营养质按预定的组分比调配而成。常见的土著益生菌扩繁用营养质包括有机碳、有机氮、氨基酸、微量元素、生物酶、酸碱调节剂等。具体采用哪些种类的营养质以及如何控制水及各种类的营养质的比例,可以根据实际的扩繁目标进行灵活调整,本实用新型中不进行特别的限定。
加热装置372设置于扩繁容器371上,加热装置372用于实现对扩繁容器 371内的扩繁溶液的加热升温,以保证扩繁容器371内的扩繁溶液的温度始终保持在预定的温度范围内。
曝气装置373设置于扩繁容器371上,曝气装置373用于实现对容纳于扩繁容器371内的扩繁溶液的曝气,以增加和维持扩繁溶液内的溶氧,从而使得扩繁溶液的溶氧量始终保持在预定的溶氧量范围内,满足土著益生菌生存及扩繁所需的溶氧量条件。
上文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足够详细的具有一定特殊性的描述。所属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实施例中的描述仅仅是示例性的,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真实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做出所有改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是由所述的权利要求书进行限定的,而不是由实施例中的上述描述来限定的。

Claims (10)

1.一种鱼菜共生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鱼菜共生循环系统包括鱼塘、污泥收集处理系统、尾水处理系统及菜地,其中:
所述鱼塘底部的排污口与所述污泥收集处理系统连接,鱼塘底部的污泥经所述排污口排入至所述污泥收集处理系统内;
所述污泥收集处理系统用于实施对污泥的厌氧发酵处理;
所述鱼塘的出水口与所述尾水处理系统连接,鱼塘内的尾水经所述出水口排入至所述尾水处理系统内;
尾水经所述尾水处理系统净化处理后回流至鱼塘内以实施对鱼塘的补水,以及流入至菜地内以实施对菜地的灌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菜共生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收集处理系统包括进泥管道、污泥收集池、污泥提升管道、厌氧发酵罐、第一沉淀池及发酵液肥收集池,其中:
所述进泥管道的第一端连接鱼塘底部的所述排污口上,所述进泥管道的第二端伸入至所述污泥收集池内,鱼塘底部的污泥经所述进泥管道流入至所述污泥收集池内;
所述污泥提升管道的下端位于所述污泥收集池内并靠近所述污泥收集池的底部,所述污泥提升管道的上端伸入至所述厌氧发酵罐内,所述污泥收集池内的污泥经所述污泥提升管道提升至所述厌氧发酵罐内;
所述厌氧发酵罐靠近顶部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出液口,污泥在所述厌氧发酵罐内完成厌氧发酵后所产生的发酵液肥经所述第一出液口进入所述第一沉淀池内;
所述第一沉淀池靠近顶部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出液口,发酵液肥在所述第一沉淀池内完成沉淀后经所述第二出液口流入至所述发酵液肥收集池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鱼菜共生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淀池底部设置有排放口,所述排放口经管道与所述厌氧发酵罐连接,沉积在所述第一沉淀池底部的沉淀物经管道回流至所述厌氧发酵罐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鱼菜共生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泥管道上设置有污泥驱动泵,所述进泥管道的第二端设置有可调节开度的排污阀;
所述污泥提升管道上设置有污泥提升泵。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鱼菜共生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发酵罐内设置有温度探头和温度调节机构,其中,所述温度探头用于获取所述厌氧发酵罐内的污泥的温度信息,所述温度调节机构基于所述温度探头获取到的所述温度信息调节所述厌氧发酵罐内的温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菜共生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生态沟渠、第二沉淀池、一级过滤坝、好氧反应池、二级过滤坝及强化处理池,其中:
所述生态沟渠的一端连接鱼塘的出水口,所述生态沟渠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沉淀池的进水口,鱼塘内的尾水经所述生态沟渠流入至所述第二沉淀池内;
所述一级过滤坝设置在所述第二沉淀池和所述好氧反应池之间,所述第二沉淀池内的完成沉淀的尾水经所述一级过滤坝过滤后,流入至所述好氧反应池内;
所述二级过滤坝设置在所述好氧反应池和所述强化处理池之间,所述好氧反应池内的完成好氧处理的尾水经所述二级过滤坝过滤后,流入至所述强化处理池;
所述强化处理池用于实施对尾水的强化处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鱼菜共生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处理池的出水口与鱼塘的回水口连接,尾水在所述强化处理池内完成强化处理后回流至鱼塘内以实施对鱼塘的补水。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鱼菜共生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过滤坝包括第一网笼及填充在所述第一网笼内的第一填料,所述二级过滤坝包括第二网笼及填充在所述第二网笼内的第二填料。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鱼菜共生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鱼塘尾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土著益生菌扩繁装置,所述土著益生菌扩繁装置经管道连接所述好氧反应池及强化处理池,所述土著益生菌扩繁装置用于扩繁土著益生菌并将扩繁的土著益生菌添加至所述好氧反应池和所述强化处理池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鱼菜共生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土著益生菌扩繁装置包括:
扩繁容器,所述扩繁容器容纳扩繁溶液,所述扩繁容器的顶部设置有加料口,所述扩繁容器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
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扩繁容器上,所述加热装置被配置为实现对容纳于所述扩繁腔内的扩繁溶液的加热升温和保温;
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设置于所述扩繁容器上,所述曝气装置被配置为实现对容纳于所述扩繁腔内的扩繁溶液的增加和维持溶氧。
CN202220460167.6U 2022-03-03 2022-03-03 一种鱼菜共生循环系统 Active CN2171735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60167.6U CN217173538U (zh) 2022-03-03 2022-03-03 一种鱼菜共生循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60167.6U CN217173538U (zh) 2022-03-03 2022-03-03 一种鱼菜共生循环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73538U true CN217173538U (zh) 2022-08-12

Family

ID=827445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60167.6U Active CN217173538U (zh) 2022-03-03 2022-03-03 一种鱼菜共生循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735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79022B (zh) 一种基于生物絮团和生物膜的水产循环水养殖系统和方法
CN108975614B (zh) 沼液生态处理养殖系统的作业方法
CN105621789B (zh) 一种基于微藻培养的沼液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01328000B (zh) 菌藻共生系统净化及短时接触氧化综合处理污水的方法
CN203768124U (zh) 一种用于微污染水处理的生态滤池
CN208776519U (zh) 一种人工湿地多级强化塘污水处理系统
CN207054517U (zh) 一种基于生物絮团和生物膜技术的水产循环水养殖系统
CN110547238B (zh) 一种水产养殖生态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6974680B1 (ja) 初期雨水および農地戻り水を処理するための農業灌漑および再利用生態システム
CN103951064A (zh) 一种用于微污染水处理的生态滤池
CN107177507A (zh) 一种培养高浓度悬浮态菌藻共生体的方法
CN109399798A (zh) 一种沉淀藻池-藻菌共生生态板槽-微生物滤池的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208362108U (zh) 一种利用生物滤器-人工湿地进行循环水水产养殖的系统
CN217230483U (zh) 一种鱼塘尾水处理系统
CN117566939A (zh) 一种渔业光伏互补的养殖尾水生态净化沟渠系统
CN217173538U (zh) 一种鱼菜共生循环系统
CN111547854A (zh) 一种易沉藻处理高含氮废水半开放式生物反应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04086038B (zh) 万寿菊提取叶黄素的压榨污水的综合处理方法
CN109287538A (zh) 一种螃蟹养殖水污染控制系统及其应用
CN108328866A (zh) 一种沼液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0506707C (zh) 可控生物膜景观湿地污水净化系统及技术
CN209906443U (zh) 嵌套式反应和沉淀一体化水处理装置
CN107540160A (zh) 养殖废水净化处理工艺及其装置
CN202594862U (zh) 一种用于处理畜禽养殖沼液的生态浮床装置
CN207435252U (zh) 自然接触氧化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