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30483U - 一种鱼塘尾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鱼塘尾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30483U
CN217230483U CN202220457821.8U CN202220457821U CN217230483U CN 217230483 U CN217230483 U CN 217230483U CN 202220457821 U CN202220457821 U CN 202220457821U CN 217230483 U CN217230483 U CN 2172304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water
tail water
propagation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5782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辜再元
孟燕
倪佳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opo Hangzhou Ecological Industry Op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opo Hangzhou Ecological Industry Op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opo Hangzhou Ecological Industry Op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Aopo Hangzhou Ecological Industry Op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5782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304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304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304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鱼塘尾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生态沟渠、沉淀池、一级过滤坝、好氧反应池、二级过滤坝及强化处理池,其中:生态沟渠的一端连接鱼塘的出水口,生态沟渠的另一端连接沉淀池的进水口,鱼塘内的尾水经生态沟渠流入至沉淀池内;一级过滤坝设置在沉淀池和所述好氧反应池之间,沉淀池内的完成沉淀的尾水经一级过滤坝过滤后,流入至好氧反应池内;二级过滤坝设置在好氧反应池和强化处理池之间,好氧反应池内的完成好氧处理的尾水经二级过滤坝过滤后,流入至强化处理池;强化处理池用于实施对尾水的强化处理。本实用新型采取了生物净化、沉淀、过滤、好氧处理、强化处理等技术手段,有效地实现了对鱼塘尾水的净化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鱼塘尾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农业及养殖领域,尤其是一种鱼塘尾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鱼塘尾水是指在水产品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尾水,在鱼塘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会向鱼塘中投放食料和药物以保证鱼类能够快速健康成长,但是这些物质大部分不能完全溶于水中,当这些物质没有被鱼类吃完时,就会沉淀下来,长时间如此会对鱼塘的水质造成破坏,影响鱼类成长,为此需要定时对鱼塘排水。
目前鱼塘尾水都是直接排到自然水域中,对环境形成污染和破坏。而采用传统污水处理工艺对鱼塘尾水进行处理,其占地面积较大,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都很高,因此,设计一种成本造价相对较低,可持续运行的生态化鱼塘尾水处理系统,势在必行。
实用新型内容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标中的至少一个,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鱼塘尾水处理系统,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鱼塘尾水处理系统,其包括依次设置的生态沟渠、沉淀池、一级过滤坝、好氧反应池、二级过滤坝及强化处理池,其中:
所述生态沟渠的一端连接鱼塘的出水口,所述生态沟渠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沉淀池的进水口,鱼塘内的尾水经所述生态沟渠流入至所述沉淀池内;
所述一级过滤坝设置在所述沉淀池和所述好氧反应池之间,所述沉淀池内的完成沉淀的尾水经所述一级过滤坝过滤后,流入至所述好氧反应池内;
所述二级过滤坝设置在所述好氧反应池和所述强化处理池之间,所述好氧反应池内的完成好氧处理的尾水经所述二级过滤坝过滤后,流入至所述强化处理池;
所述强化处理池用于实施对尾水的强化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强化处理池的出水口与鱼塘的回水口连接,尾水在所述强化处理池内完成强化处理后回流至鱼塘内以实施对鱼塘的补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强化处理池的出水口还与水源收集区的进水口连接,尾水在所述强化处理池内完成强化处理后流入至所述水源收集区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鱼塘尾水处理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强化处理池边侧的水质监测站,所述水质监测站用于实施对所述强化处理池内的水的水质监测,并控制监测合格的水回流至鱼塘和/或流入至所述水源收集区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级过滤坝包括第一网笼及填充在所述第一网笼内的第一填料,所述二级过滤坝包括第二网笼及填充在所述第二网笼内的第二填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笼的宽度为3-5米,所述第一填料为发泡水泥颗粒料和火山岩颗粒料按2:1的重量比混合而成,所述第一填料的粒径为5-8cm;所述第二网笼的宽度为2-3米,所述第二填料为发泡水泥颗粒料和火山岩颗粒料按1:1的重量比混合而成,所述第二填料的粒径为2-3c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好氧反应池内设有供微生物繁殖的生物填料,所述好氧反应池底部设置有用于补氧的曝气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生态沟渠内种植有水生植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鱼塘尾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土著益生菌扩繁装置,所述土著益生菌扩繁装置经管道连接所述好氧反应池及强化处理池,所述土著益生菌扩繁装置用于扩繁土著益生菌并将扩繁的土著益生菌添加至所述好氧反应池和所述强化处理池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土著益生菌扩繁装置包括:扩繁容器,所述扩繁容器容纳扩繁溶液,所述扩繁容器的顶部设置有加料口,所述扩繁容器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扩繁容器上,所述加热装置被配置为实现对容纳于所述扩繁腔内的扩繁溶液的加热升温和保温;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设置于所述扩繁容器上,所述曝气装置被配置为实现对容纳于所述扩繁腔内的扩繁溶液的增加和维持溶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鱼塘尾水处理系统,采取了生物净化、沉淀、过滤、好氧处理、强化处理等技术手段,有效地实现了对鱼塘尾水的净化处理,所得的净化水可以重新抽入鱼塘内或排入自然水域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实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鱼塘尾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级过滤坝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二级过滤坝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土著益生菌扩繁装置在第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土著益生菌扩繁装置在第二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4中包括如下附图标记:
生态沟渠1、沉淀池2、一级过滤坝3、好氧反应池4、二级过滤坝5及强化处理池6、水质监测站7、土著益生菌扩繁装置8、扩繁容器81、加热装置82、曝气装置83、鱼塘100、水源收集区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鱼塘尾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生态沟渠1、沉淀池2、一级过滤坝3、好氧反应池4、二级过滤坝5及强化处理池6,其中:
生态沟渠1的一端连接鱼塘100的出水口,生态沟渠2的另一端连接沉淀池2的进水口,鱼塘100内的尾水经生态沟渠2流入至沉淀池内。
一级过滤坝3设置在沉淀池2和好氧反应池4之间,沉淀池内的完成沉淀的尾水经一级过滤坝3过滤后,流入至好氧反应池4内。
二级过滤坝5设置在好氧反应池4和强化处理池6之间,好氧反应池内的完成好氧处理的尾水经二级过滤坝5过滤后,流入至强化处理池6内。
强化处理池6用于实施对尾水的强化处理,从而完成对尾水的最终净化。
本实用新型对鱼塘尾水的处理过程如下:
鱼塘100内被污染的尾水时经生态沟渠1流入至沉淀池2,在此过程中,尾水中的部分营养物质以及无机盐被生态沟渠中的水生植物吸收。
尾水接着在沉淀池2内完成沉淀,其中的大部分固态物质沉积在沉淀池内。
完成沉淀的尾水接着经一级过滤坝3渗透至好氧反应池4,在此过程中,尾水中剩余的部分固态物质被截留在过滤坝3内。
尾水接着在好氧反应池4内完成好氧处理,其中的绝大多数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反应池4内的微生物降解。
完成好氧处理的尾水接着经二级过滤坝5渗透至强化处理池6,在此过程中,尾水中剩余的固态物质几乎全部被截留在二级过滤坝5内。
尾水最后在强化处理池6内完成强化处理,实现最终净化。
可选的,强化处理池6为生物修复池,其内种植有沉水植物,经二级过滤后的尾水会长时间地停留在强化处理池6内,尾水中的残留污染物被沉水植物进一步吸收,直至达到排放标准。
继续参考图1所示,可选的,强化处理池6的出水口与鱼塘100的回水口连接,强化处理池排出的净水回流至鱼塘100内从而实施对鱼塘100的补水。
可选的,强化处理池6的出水口还与水源收集区200的进水口连接,强化处理池排出的净水流入至水源收集区200内。水源收集区200可以是自然水域,也可以是人工建成的蓄水水库等。
继续参考图1所示,可选的,本实用新型中的鱼塘尾水处理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强化处理池6的边侧的水质监测站7,水质监测7站用于实施对强化处理池内的水的水质监测,并控制监测合格的水回流至鱼塘100和/或流入至水源收集区200内。
如图2和图3所示,一级过滤坝3和二级过滤坝5的结构基本相同,具体的,一级过滤坝3包括第一网笼31及填充在第一网笼31内的第一填料32。二级过滤坝5包括第二网笼51及填充在第二网笼51内的第二填料52。
可选的,第一网笼31为石笼网,其宽度为3-5m,高度略高于丰水期时鱼塘1的水面,第一填料32为粒径5-8cm的发泡水泥颗粒料、火山岩颗粒料的混合,按重量计,发泡水泥颗粒料和火山岩颗粒料的投加比例为2:1。第二网笼51也为石笼网,其宽度为2-3m,高度略高于丰水期时鱼塘1的水面,第二填料52为粒径2-3cm的发泡水泥颗粒料、火山岩颗粒料的混合,按重量计,发泡水泥颗粒料和火山岩颗粒料的投加比例为1:1。
当然,也可以选用鹅卵石、多孔陶粒、粗砂等材料作为第一填料、第二填料。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土著益生菌为多种好氧、兼氧菌的复合菌群,其包括放线菌、鞘氨醇单胞菌、地衣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硝化杆菌、固氮菌、光合细菌等。土著益生菌能够促进土壤改良和修复、促进植物及鱼类生长,且能够实现对水质的净化。
继续参考图1所示,可选的,本实用新型中的鱼塘尾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土著益生菌扩繁装置8,土著益生菌扩繁装置8经管道连接好氧反应池4及强化处理池6,土著益生菌扩繁装置8用于扩繁土著益生菌并将扩繁的土著益生菌添加至好氧反应池4和强化处理池6内。通过将土著益生菌加入至好氧反应池4和强化处理池6内,一方面能够提升好氧反应池4、强化处理池6对尾水的净化效果,另一方面,使得强化处理池6最终排出的净化水中含有大量的土著益生菌。这种含有大量的土著益生菌的净化水回流至鱼塘100后,将对鱼类的生长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当然,这种含有大量的土著益生菌的净化水作为灌溉水灌溉至农田、林地,则能够实现对农田、林地土壤的修复、改良,从而促进作物、林木的健康生长,大幅提升农田、林地的种植效益。
如图4和图5所示,可选的,土著益生菌扩繁装置80包括扩繁容器81、加热装置82及曝气装置83,其中:
扩繁容器81容纳扩繁溶液,扩繁容器81的顶部设置有加料口,扩繁容器81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扩繁溶液和土著益生菌菌种经加料口被投放于扩繁容器81内,土著益生菌菌种在扩繁溶液内生长、扩繁。扩繁好的土著益生菌最终经出料口导出扩繁容器81并进入好氧反应池4和强化处理池6。
扩繁溶液一般由水以及各类营养质按预定的组分比调配而成。常见的土著益生菌扩繁用营养质包括有机碳、有机氮、氨基酸、微量元素、生物酶、酸碱调节剂等。具体采用哪些种类的营养质以及如何控制水及各种类的营养质的比例,可以根据实际的扩繁目标进行灵活调整,本实用新型中不进行特别的限定。
加热装置82设置于扩繁容器81上,加热装置82用于实现对扩繁容器81内的扩繁溶液的加热升温,以保证扩繁容器81内的扩繁溶液的温度始终保持在预定的温度范围内。
曝气装置83设置于扩繁容器81上,曝气装置83用于实现对容纳于扩繁容器81内的扩繁溶液的曝气,以增加和维持扩繁溶液内的溶氧,从而使得扩繁溶液的溶氧量始终保持在预定的溶氧量范围内,满足土著益生菌生存及扩繁所需的溶氧量条件。
上文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足够详细的具有一定特殊性的描述。所属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实施例中的描述仅仅是示例性的,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真实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做出所有改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是由所述的权利要求书进行限定的,而不是由实施例中的上述描述来限定的。

Claims (9)

1.一种鱼塘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鱼塘尾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生态沟渠、沉淀池、一级过滤坝、好氧反应池、二级过滤坝及强化处理池,其中:
所述生态沟渠的一端连接鱼塘的出水口,所述生态沟渠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沉淀池的进水口,鱼塘内的尾水经所述生态沟渠流入至所述沉淀池内;
所述一级过滤坝设置在所述沉淀池和所述好氧反应池之间,所述沉淀池内的完成沉淀的尾水经所述一级过滤坝过滤后,流入至所述好氧反应池内;
所述二级过滤坝设置在所述好氧反应池和所述强化处理池之间,所述好氧反应池内的完成好氧处理的尾水经所述二级过滤坝过滤后,流入至所述强化处理池;
所述强化处理池用于实施对尾水的强化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塘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处理池的出水口与鱼塘的回水口连接,尾水在所述强化处理池内完成强化处理后回流至鱼塘内以实施对鱼塘的补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鱼塘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处理池的出水口还与水源收集区的进水口连接,尾水在所述强化处理池内完成强化处理后流入至所述水源收集区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鱼塘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鱼塘尾水处理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强化处理池边侧的水质监测站,所述水质监测站用于实施对所述强化处理池内的水的水质监测,并控制监测合格的水回流至鱼塘和/或流入至所述水源收集区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塘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级过滤坝包括第一网笼及填充在所述第一网笼内的第一填料,所述二级过滤坝包括第二网笼及填充在所述第二网笼内的第二填料。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塘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反应池内设有供微生物繁殖的生物填料,所述好氧反应池底部设置有用于补氧的曝气组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塘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沟渠内种植有水生植物。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塘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鱼塘尾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土著益生菌扩繁装置,所述土著益生菌扩繁装置经管道连接所述好氧反应池及强化处理池,所述土著益生菌扩繁装置用于扩繁土著益生菌并将扩繁的土著益生菌添加至所述好氧反应池和所述强化处理池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鱼塘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土著益生菌扩繁装置包括:
扩繁容器,所述扩繁容器容纳扩繁溶液,所述扩繁容器的顶部设置有加料口,所述扩繁容器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
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扩繁容器上,所述加热装置被配置为实现对容纳于所述扩繁腔内的扩繁溶液的加热升温和保温;
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设置于所述扩繁容器上,所述曝气装置被配置为实现对容纳于所述扩繁腔内的扩繁溶液的增加和维持溶氧。
CN202220457821.8U 2022-03-03 2022-03-03 一种鱼塘尾水处理系统 Active CN2172304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57821.8U CN217230483U (zh) 2022-03-03 2022-03-03 一种鱼塘尾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57821.8U CN217230483U (zh) 2022-03-03 2022-03-03 一种鱼塘尾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30483U true CN217230483U (zh) 2022-08-19

Family

ID=82840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57821.8U Active CN217230483U (zh) 2022-03-03 2022-03-03 一种鱼塘尾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3048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64167A (zh) * 2023-10-13 2023-12-05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渔业光伏互补的养殖尾水生态过滤坝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64167A (zh) * 2023-10-13 2023-12-05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渔业光伏互补的养殖尾水生态过滤坝系统
CN117164167B (zh) * 2023-10-13 2024-03-29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渔业光伏互补的养殖尾水生态过滤坝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75614B (zh) 沼液生态处理养殖系统的作业方法
CN107279022A (zh) 一种基于生物絮团和生物膜的水产循环水养殖系统和方法
CN105621794B (zh) 一种集约化海水养殖废水的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204317279U (zh) 水产生态养殖系统
CN208776519U (zh) 一种人工湿地多级强化塘污水处理系统
CN207054517U (zh) 一种基于生物絮团和生物膜技术的水产循环水养殖系统
CN113072188A (zh) 一种鱼塘尾水处理系统
CN101503264A (zh) 一种异位生态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方法
CN113526785A (zh) 一池一坝淡水池塘养殖尾水处理系统
CN217230483U (zh) 一种鱼塘尾水处理系统
CN215559753U (zh) 用于处理水产养殖尾水的人工湿地系统及循环水养殖系统
CN110663623A (zh) 用于沙漠水稻田及海产养殖供水的煤矿高含盐矿井水综合利用方法
CN111204928A (zh) 一种南美白对虾单池养殖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及运行方法
CN208362108U (zh) 一种利用生物滤器-人工湿地进行循环水水产养殖的系统
CN109095728A (zh) 一种雨水径流净化装置及净化方法
CN110204137B (zh) 海水生态养殖模式下养殖尾水处理池及净水器
CN106145370A (zh) 通过卤虫养殖处理污水中富营养化物质的方法及净水系统
CN109287538A (zh) 一种螃蟹养殖水污染控制系统及其应用
CN108423841A (zh) 一种分层改善水产养殖池塘水质的装置及其运行工艺
CN204325067U (zh) 生物滤池湿地结合的循环净化处理养殖系统
CN109399799A (zh) 一种水处理藻箱、水处理系统及水处理方法
CN207435252U (zh) 自然接触氧化塘
CN217173538U (zh) 一种鱼菜共生循环系统
CN1183827C (zh) 一种海珍品的环保养殖方法及其养殖设备
CN202594862U (zh) 一种用于处理畜禽养殖沼液的生态浮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