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58797U - 一种板对板连接套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板对板连接套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58797U
CN217158797U CN202220114568.6U CN202220114568U CN217158797U CN 217158797 U CN217158797 U CN 217158797U CN 202220114568 U CN202220114568 U CN 202220114568U CN 217158797 U CN217158797 U CN 2171587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male seat
main body
board
seat main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1456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怀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Solepi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Solepi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Solepi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Solepi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1456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587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587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587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板对板连接套件,包括母座主体和公座主体,母座主体的底部固定有母座连接块,且母座连接块的两侧外壁上皆固定有卡块,母座连接块的底部固定有凸块,凸块的两侧外壁上皆设置有端子凹槽,且端子凹槽沿着凸块的水平方向等间距分布,端子凹槽的内部焊接有母座信号端子,母座信号端子绕过母座连接块并穿出母座主体的外部,公座主体内部的一端固定有支撑框,且支撑框的两侧外壁上皆开设有限位槽。本实用新型不仅提高连接稳定性,延长连接套件的使用寿命,还使得连接套件具有良好的导通性。

Description

一种板对板连接套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对板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板对板连接套件。
背景技术
板对板连接器在电子市场是一种很普遍的连接器产品,在所有的连接器的产品类型中,板对板连接器的传输能力是最强的一种,能广泛运用到多个领域,主要运用于通信网络,电力系统,工业自动化等,板对板连接器是必不可少的微型耦合插头和插座,通过连接器的引脚可直接连接印刷电路板(PCB)之间的电源和信号,板对板连接器通常使用铜合金,多年来防止氧化以及导电性降低,而板对板连接器就是板端与板端连接,如一些接插件排针排母就属于板对板连接器。
现今市场上的此类板对板连接套件种类繁多,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现有的此类板对板连接套件多是通过公母座之间端子凹凸槽进行硬接触来连接,在插拔一定次数之后,公座与母座之间容易出现松弛、不牢的现象,影响了板对板连接器的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对板连接套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板对板连接套件在频繁拔插后易出现松动、连接不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板对板连接套件,包括母座主体和公座主体,所述母座主体的底部固定有母座连接块,且所述母座连接块的两侧外壁上皆固定有卡块,所述母座连接块的底部固定有凸块,所述凸块的两侧外壁上皆设置有端子凹槽,且所述端子凹槽沿着凸块的水平方向等间距分布,所述端子凹槽的内部焊接有母座信号端子,所述母座信号端子绕过母座连接块并穿出母座主体的外部,所述公座主体内部的一端固定有支撑框,且所述支撑框的两侧外壁上皆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焊接有公座信号端子,所述公座信号端子的顶端进行折弯处理,所述公座信号端子一侧的公座主体内壁上开设有肋条。
优选的,所述母座主体底端的两侧皆固定有第一翻折边。
优选的,所述公座主体顶端的两侧皆固定有第二翻折边,且第二翻折边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二翻折边关于公座主体的中心线呈对称结构。
优选的,所述支撑框顶端的两侧皆固定有凸柱,所述支撑框的内部设置有缺口,且所述缺口的上截面为矩形,所述缺口沿着支撑框的水平方向等间距分布。
优选的,所述肋条可与端子凹槽滑动连接,所述肋条的位数与端子凹槽的位数对应相同。
优选的,所述卡块设置有两组,所述卡块的横截面为梯形,两组所述卡块关于母座主体的中心线呈对称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板对板连接套件不仅提高连接稳定性,延长连接套件的使用寿命,还使得连接套件具有良好的导通性;
(1)通过设置有肋条和端子凹槽等相互配合的结构,对接肋条与端子凹槽,使得肋条滑动卡入端子凹槽中,直至公座主体不可下压,此时公座主体两侧外壁上的第二翻折边抵住第二翻折边,从而提高母座主体、公座主体的连接稳定性,延长连接套件的使用寿命;
(2)通过设置有母座信号端子和公座信号端子等相互配合的结构,当母座主体、公座主体连接后,母座信号端子的顶端与公座信号端子的底端相互接触,多组母座信号端子、公座信号端子依次交错连接,使得该连接套件具有良好的导通性;
(3)通过设置有凸块,当套件连接完毕后,凸块起到密封的作用,防止灰产进入到凸块以及母座连接块中,避免公母座之间的凹槽配合处堆积灰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公座主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母座主体;101、母座连接块;102、凸块;103、母座信号端子;104、端子凹槽;105、第一翻折边;2、公座主体;201、支撑框;202、限位槽;203、公座信号端子;204、第二翻折边;205、凸柱;206、缺口;207、肋条;3、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板对板连接套件,包括母座主体1和公座主体2,公座主体2顶端的两侧皆固定有第二翻折边204,且第二翻折边204设置有两组,两组第二翻折边204关于公座主体2的中心线呈对称结构,母座主体1的底部固定有母座连接块101,且母座连接块101的两侧外壁上皆固定有卡块3,母座连接块101的底部固定有凸块102,母座主体1底端的两侧皆固定有第一翻折边105;
凸块102的两侧外壁上皆设置有端子凹槽104,且端子凹槽104沿着凸块102的水平方向等间距分布,端子凹槽104的内部焊接有母座信号端子103,母座信号端子103绕过母座连接块101并穿出母座主体1的外部,公座主体2内部的一端固定有支撑框201,且支撑框201的两侧外壁上皆开设有限位槽202;
卡块3设置有两组,卡块3的横截面为梯形,两组卡块3关于母座主体1的中心线呈对称结构;
限位槽202的内部焊接有公座信号端子203,当母座主体1、公座主体2连接后,母座信号端子103的顶端与公座信号端子203的底端相互接触;
多组母座信号端子103、公座信号端子203依次交错连接,使得该连接套件具有良好的导通性;
公座信号端子203的顶端进行折弯处理,公座信号端子203一侧的公座主体2内壁上开设有肋条207,工作人员取出母座主体1以及公座主体2,使得公座主体2与凸块102对接,该过程中使得各组肋条207与端子凹槽104一一对准;
肋条207可与端子凹槽104滑动连接,肋条207的位数与端子凹槽104的位数对应相同。
下压公座主体2,使得公座主体2与凸块102牢固结合,当公座主体2完全下压后,公座主体2两侧外壁上的第二翻折边204与卡块3相互接触,使得卡块3抵住第二翻折边204,从而使得该连接套接可反复插拔;
支撑框201顶端的两侧皆固定有凸柱205,支撑框201的内部设置有缺口206,且缺口206的上截面为矩形,缺口206沿着支撑框201的水平方向等间距分布,当母座主体1、公座主体2完全连接完毕后,支撑框201顶端可对凸块102进行密封,防止灰产进入到凸块102以及母座连接块101中。
本申请实施例在使用时,首先取出工作人员取出母座主体1以及公座主体2,使得公座主体2与凸块102对接,该过程中使得各组肋条207与端子凹槽104一一对准,确保肋条207可滑动安装至端子凹槽104中,随后下压公座主体2,使得公座主体2与凸块102牢固结合,当公座主体2完全下压后,公座主体2两侧外壁上的第二翻折边204与卡块3相互接触,使得卡块3抵住第二翻折边204,从而使得该连接套接可反复插拔,并且不影响连接套件的稳定性,延长连接套件的使用寿命,当母座主体1、公座主体2完全连接完毕后,支撑框201顶端可对凸块102进行密封,防止灰产进入到凸块102以及母座连接块101中,避免公母座之间的凹槽配合处堆积灰尘;
当母座主体1、公座主体2连接后,母座信号端子103的顶端与公座信号端子203的底端相互接触,多组母座信号端子103、公座信号端子203依次交错连接,使得该连接套件具有良好的导通性。

Claims (6)

1.一种板对板连接套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母座主体(1)和公座主体(2),所述母座主体(1)的底部固定有母座连接块(101),且所述母座连接块(101)的两侧外壁上皆固定有卡块(3),所述母座连接块(101)的底部固定有凸块(102),所述凸块(102)的两侧外壁上皆设置有端子凹槽(104),且所述端子凹槽(104)沿着凸块(102)的水平方向等间距分布,所述端子凹槽(104)的内部焊接有母座信号端子(103),所述母座信号端子(103)绕过母座连接块(101)并穿出母座主体(1)的外部,所述公座主体(2)内部的一端固定有支撑框(201),且所述支撑框(201)的两侧外壁上皆开设有限位槽(202),所述限位槽(202)的内部焊接有公座信号端子(203),所述公座信号端子(203)的顶端进行折弯处理,所述公座信号端子(203)一侧的公座主体(2)内壁上开设有肋条(20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对板连接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座主体(1)底端的两侧皆固定有第一翻折边(1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对板连接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座主体(2)顶端的两侧皆固定有第二翻折边(204),且第二翻折边(204)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二翻折边(204)关于公座主体(2)的中心线呈对称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对板连接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201)顶端的两侧皆固定有凸柱(205),所述支撑框(201)的内部设置有缺口(206),且所述缺口(206)的上截面为矩形,所述缺口(206)沿着支撑框(201)的水平方向等间距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对板连接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肋条(207)可与端子凹槽(104)滑动连接,所述肋条(207)的位数与端子凹槽(104)的位数对应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对板连接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3)设置有两组,所述卡块(3)的横截面为梯形,两组所述卡块(3)关于母座主体(1)的中心线呈对称结构。
CN202220114568.6U 2022-01-17 2022-01-17 一种板对板连接套件 Active CN2171587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14568.6U CN217158797U (zh) 2022-01-17 2022-01-17 一种板对板连接套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14568.6U CN217158797U (zh) 2022-01-17 2022-01-17 一种板对板连接套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58797U true CN217158797U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88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14568.6U Active CN217158797U (zh) 2022-01-17 2022-01-17 一种板对板连接套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587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20114B (zh) 电连接器
CN205960252U (zh)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CN203242843U (zh) 插头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212968402U (zh) 一种大电流对插式电子连接器
CN217158797U (zh) 一种板对板连接套件
CN106898906A (zh) 双线端子台结构
CN110098518B (zh) 一种稳定型母端子及其应用的稳定型公母对插电连接器
CN212114161U (zh) 一种高速板对板连接器
KR20110011035A (ko) 케이블의 단자 결합구 및 이를 이용한 케이블 결합방법
CN209786253U (zh) 一种稳定型母端子及其应用的稳定型公母对插电连接器
CN110148854B (zh) 一种电连接端子及其应用的公母互配电连接器
CN201038462Y (zh) 电连接器
CN219040933U (zh) 一种具有防止反接的连接器
CN210379511U (zh) 一种超小型电流信号连接器公端
CN209766699U (zh) 一种新型电源连接器
CN215579326U (zh) 一种卡合式线对板连接器
CN216903466U (zh) 具有阶梯嵌套定位结构的连接器
CN218770351U (zh) 一种配合可靠的基座及基头、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CN220553674U (zh) 一种连接件及工控模块
CN218731868U (zh) 一种插接公母端子套件
CN214478017U (zh) 一种刺破型公端总成
CN216624620U (zh) 一种Type-C母端电连接器
CN211265777U (zh) 一种双向对插接触式端子
CN217362043U (zh) 一种btb公头连接器、btb母头连接器及其组合
CN219610805U (zh) 一种基于无焊接技术的端子连接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