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58697U -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58697U
CN217158697U CN202220698632.XU CN202220698632U CN217158697U CN 217158697 U CN217158697 U CN 217158697U CN 202220698632 U CN202220698632 U CN 202220698632U CN 217158697 U CN217158697 U CN 2171586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component
deformation
connector
groove
abut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9863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旭
邹作涛
曾腾飞
彭建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erospace Science and Industry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erospace Science and Industry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erospace Science and Industry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erospace Science and Industry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9863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586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586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586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上述的连接器用于分别与第一电子元件及第二电子元件电连接,连接器包括安装座及端子结构;安装座开设有卡紧槽、形变限位槽及容纳槽,容纳槽分别与形变限位槽及卡紧槽连通,形变限位槽的内壁与卡紧槽的内壁之间存在支撑面;端子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抵触部、支撑抵持部、弯折形变部及第二抵触部,第一抵触部穿设于卡紧槽内并与安装座连接,第一抵触部用于与第一电子元件抵触;支撑抵持部位于容纳槽内并与支撑面抵接;弯折形变部位于形变限位槽内,避免端子被过度压缩,第二抵触部伸出于安装座,以用于与第二电子元件抵触,解决了端子容易出现塑性变形即压坏的情形。

Description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件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连接器用于分别与两个电子元器件进行电连接,两个电子元器件分别位于连接器的两侧,例如用于分别与两个印制电路板进行电连接,又如用于分别与印制电路板及CPU电连接。
然而,传统的端子组装于基座在受力时稳定性较差,使连接器的电连接的可靠性较差,且在使用过程中,使连接器的端子受压产生的形变较大,使端子容易出现塑性变形即压坏的情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电连接的可靠性较好及不易压坏的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连接器,用于分别与第一电子元件及第二电子元件电连接,所述连接器包括:
安装座,开设有卡紧槽、形变限位槽及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分别与所述形变限位槽及所述卡紧槽连通,所述形变限位槽的内壁与所述卡紧槽的内壁之间存在支撑面;
端子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抵触部、支撑抵持部、弯折形变部及第二抵触部,所述第一抵触部穿设于所述卡紧槽内并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第一抵触部用于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抵触;所述支撑抵持部位于所述容纳槽内并与所述支撑面抵接;所述弯折形变部位于所述形变限位槽内,所述第二抵触部伸出于所述安装座,以用于与所述第二电子元件抵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面为平面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开设有所述容纳槽的表面与所述支撑面平行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形变限位槽的内壁设有第一导向斜面,所述第一导向斜面延伸至所述支撑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紧槽的内壁设有第二导向斜面,所述第二导向斜面延伸至所述支撑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于开设有所述容纳槽的表面设有限位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台的数目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台环绕于所述容纳槽的开口处的周向间隔设置。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电子元件、第二电子元件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连接器,所述第一抵触部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抵触,所述第二抵触部与所述第二电子元件抵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及所述第二电子元件均为印制线路板,所述第一电子元件设有第一导电片,所述第一抵触部与所述第一导电片抵触;所述第二电子元件设有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二抵触部与所述第二导电片抵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及所述第二电子元件均与所述安装座平行设置;及/或,
所述第二抵触部呈弯折状;及/或,
所述第一抵触部包括端子基部及导电抵触部,所述端子基部穿设于所述卡紧槽内并与所述安装座卡接,所述端子基部连接于所述弯折形变部,所述导电抵触部位于所述安装座邻近所述第二电子元件的一侧,所述导电抵触部与所述端子基部焊接,所述导电抵触部抵接于所述第二导电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上述的连接器,由于安装座开设有卡紧槽、形变限位槽及容纳槽,容纳槽分别与形变限位槽及卡紧槽连通,形变限位槽的内壁与卡紧槽的内壁之间存在支撑面,又由于第一抵触部穿设于卡紧槽内并与安装座连接,使第一抵触部固定连接于安装座,且第一抵触部与第一电子元件抵触,使第一抵触部与第一电子元件电连接,加上第一抵触部、支撑抵持部、弯折形变部及第二抵触部依次连接,且第二抵触部伸出于安装座并与第二电子元件抵触,使第二抵触部与第二电子元件电连接,如此使连接器分别与第一电子元件及第二电子元件电连接;
2、由于支撑抵持部位于容纳槽内并与支撑面抵接,使支撑面对支撑抵持部起到支撑作用,加上弯折形变部位于形变限位槽内,当弯折形变部产生形变较大时,弯折形变部抵接于形变限位槽的内壁,使形变限位槽的内壁对弯折形变部进行支撑,而且第一抵触部与安装座连接,如此使端子结构在受压时较平稳,解决了连接器的电连接的可靠性较差的问题,形变限位槽的限位作用,及支撑面对支撑抵持部的支撑作用,避免端子被过度压缩,解决了端子容易出现塑性变形即压坏的情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连接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连接器的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连接器的A-A线剖视图;
图6为图5所示的连接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提供一种连接器用于分别与第一电子元件及第二电子元件电连接,所述连接器包括安装座及端子结构;安装座开设有卡紧槽、形变限位槽及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分别与所述形变限位槽及所述卡紧槽连通,所述形变限位槽的内壁与所述卡紧槽的内壁之间存在支撑面;端子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抵触部、支撑抵持部、弯折形变部及第二抵触部,所述第一抵触部穿设于所述卡紧槽内并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第一抵触部用于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抵触;所述支撑抵持部位于所述容纳槽内并与所述支撑面抵接;所述弯折形变部位于所述形变限位槽内,所述第二抵触部伸出于所述安装座,以用于与所述第二电子元件抵触。由于安装座开设有卡紧槽、形变限位槽及容纳槽,容纳槽分别与形变限位槽及卡紧槽连通,形变限位槽的内壁与卡紧槽的内壁之间存在支撑面,又由于第一抵触部穿设于卡紧槽内并与安装座连接,使第一抵触部固定连接于安装座,且第一抵触部与第一电子元件抵触,使第一抵触部与第一电子元件电连接,加上第一抵触部、支撑抵持部、弯折形变部及第二抵触部依次连接,且第二抵触部伸出于安装座并与第二电子元件抵触,使第二抵触部与第二电子元件电连接,如此使连接器分别与第一电子元件及第二电子元件电连接;由于支撑抵持部位于容纳槽内并与支撑面抵接,使支撑面对支撑抵持部起到支撑作用,加上弯折形变部位于形变限位槽内,当弯折形变部产生形变较大时,弯折形变部抵接于形变限位槽的内壁,使形变限位槽的内壁对弯折形变部进行支撑,而且第一抵触部与安装座连接,如此使端子结构在受压时较平稳,解决了连接器的电连接的可靠性较差的问题,形变限位槽的限位作用,及支撑面对支撑抵持部的支撑作用,避免端子被过度压缩,解决了端子容易出现塑性变形即压坏的情形。
为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做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包括第一电子元件100、第二电子元件200及连接器300,连接器300分别与第一电子元件100和第二电子元件200抵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器300用于分别与第一电子元件100及第二电子元件200电连接,连接器300包括安装座310及端子结构320。如图4至图6所示,其中,安装座310开设有卡紧槽302、形变限位槽304及容纳槽306,容纳槽306分别与形变限位槽304及卡紧槽302连通。形变限位槽304的内壁与卡紧槽的内壁之间存在支撑面305。
如图4至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端子结构32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抵触部321、支撑抵持部323、弯折形变部325及第二抵触部327,第一抵触部321穿设于卡紧槽内并与安装座310连接,使第一抵触部321固定连接于安装座310。同时参见图1,第一抵触部321用于与第一电子元件100抵触,使连接器300与第一电子元件100电连接。支撑抵持部323位于容纳槽306内并与支撑面抵接,使支撑面抵接并支撑于支撑抵持部323,进而使支撑面对端子结构320较好地进行支撑。弯折形变部325位于形变限位槽304内,使弯折形变部325在受压形变时抵接于形变限位槽304的内壁,如此使形变限位槽304及支撑面均能够对端子结构320进行抵接支撑,使端子结构320组装连接于安装座310更加稳定,同时使形变限位槽304对端子结构320受压形变进行限制,避免端子结构320受压过度形变容易损坏的问题。第二抵触部327伸出于安装座310,以用于与第二电子元件200抵触,使连接器300与第二电子元件200电连接。
上述的连接器300,由于安装座310开设有卡紧槽302、形变限位槽304及容纳槽306,容纳槽306分别与形变限位槽304及卡紧槽302连通,形变限位槽304的内壁与卡紧槽的内壁之间存在支撑面,又由于第一抵触部321穿设于卡紧槽内并与安装座310连接,使第一抵触部321固定连接于安装座310,且第一抵触部321与第一电子元件100抵触,使第一抵触部321与第一电子元件100电连接,加上第一抵触部321、支撑抵持部323、弯折形变部325及第二抵触部327依次连接,且第二抵触部327伸出于安装座310并与第二电子元件200抵触,使第二抵触部327与第二电子元件200电连接,如此使连接器300分别与第一电子元件100及第二电子元件200电连接;由于支撑抵持部323位于容纳槽306内并与支撑面抵接,使支撑面对支撑抵持部323起到支撑作用,加上弯折形变部325位于形变限位槽304内,当弯折形变部325产生形变较大时,弯折形变部325抵接于形变限位槽304的内壁,使形变限位槽304的内壁对弯折形变部325进行支撑,而且第一抵触部321与安装座310连接,如此使端子结构320在受压时较平稳,解决了连接器300的电连接的可靠性较差的问题,形变限位槽304的限位作用,及支撑面对支撑抵持部323的支撑作用,避免端子被过度压缩,解决了端子容易出现塑性变形即压坏的情形。
为使支撑面更好地支撑于支撑抵持部323,同时使支撑面的结构较简单,如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撑面305为平面结构,使支撑面更好地支撑于支撑抵持部323,同时使支撑面的结构较简单。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面不仅限为平面结构,还可以为曲面结构或其他形状。
如图1及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安装座310开设有容纳槽306的表面与支撑面305平行设置,由于支撑面支撑于支撑部,安装座310开设有容纳槽306的表面与支撑面平行设置,使端子结构320组装于安装座310并能够可靠地与第二电子元件200抵触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子元件200为印制线路板,且第二电子元件200与安装座310平行设置,即第二电子元件200与安装座310开设有容纳槽306的表面平行设置,由于安装座310开设有容纳槽306的表面与支撑面平行设置,使端子结构320能够可靠地与第二电子元件200抵触电连接。
如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形变限位槽304的内壁设有第一导向斜面3042,第一导向斜面3042延伸至支撑面305,使弯折形变部325在端子结构320受压形变时产生形变并抵接于形变限位槽304的内壁,由于形变限位槽304的内壁设有第一导向斜面3042,使弯折形变部325在形变时更好地贴合于形变限位槽304的表面,同时使支撑面更好地抵接支撑于支撑部,也减少了端子结构320组装于安装座310的干涉,使端子结构320更好地组装于安装座310。
如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卡紧槽302的内壁设有第二导向斜面3022,第二导向斜面3022延伸至支撑面,使第一抵触部321通过第二导向斜面3022能够快速组装于卡紧槽内,提高了端子结构320组装于安装座310的方便性。
如图1、图3及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安装座310于开设有容纳槽306的表面设有限位台311,使限位台311在第一电子元件100朝靠近安装座310方向运动时起到对第一电子元件100限位的作用,如第一电子元件100在受振动时朝靠近安装座310方向运动,避免了第一电子元件100对端子结构320过度挤压导致形变量较大的问题,进一步地解决了端子容易压坏的情形。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台311的数目为多个,多个限位台311环绕于容纳槽306的开口处的周向间隔设置,以更好地对第一电子元件100进行限位。
如图1、图3及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抵触部321包括端子基部3212及导电抵触部3214,端子基部3212穿设于卡紧槽内并与安装座310卡接,端子基部3212连接于弯折形变部325,导电抵触部3214位于安装座310邻近第二电子元件200的一侧,导电抵触部3214与端子基部3212焊接,导电抵触部3214抵接于第二导电片。在本实施例中,导电抵触部3214抵接于安装座310的表面,导电抵触部3214与第二电子元件200抵触,加上弯折形变部325呈弯折状,起到防端子结构320脱离于安装座310的作用,即使端子结构320可靠地组装于安装座310,同时使端子基部3212通过导电抵触部3214与第二电子元件200电连接,由于支撑面支撑于支撑抵持部323,使端子结构320在受压时较稳定,避免了导电抵触部3214与第一抵触部321焊接处容易损坏的问题。更进一步地,第二抵触部327位于支撑抵持部323上方,且第二抵触部327与支撑抵持部323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当第二抵触部327与第二电子元件200抵触的接触点向下压缩受力时,支撑抵持部323与接触点构成一个自稳定的受力体系,减小了端子基部3212与导电抵触部3214之间的受力,从而更好地避免了导电抵触部3214与端子基部3212焊接界面受到破坏。及/或,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子元件100及第二电子元件200均为印制线路板,第一电子元件100设有第一导电片,第一抵触部321与第一导电片抵触,使端子结构320与第一电子元件100电连接。第二电子元件200设有第二导电片,第二抵触部327与第二导电片抵触,使端子结构320与第二电子元件200电连接。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子元件100及第二电子元件200均与安装座310平行设置,使第一电子元件100通过连接器300更好地与第二电子元件200电连接。及/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抵触部327呈弯折状,使第二抵触部327弹性抵触于第二电子元件200,进而使第二抵触部327更好地抵触于第二电子元件20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上述的连接器300,由于安装座310开设有卡紧槽302、形变限位槽304及容纳槽306,容纳槽306分别与形变限位槽304及卡紧槽302连通,形变限位槽304的内壁与卡紧槽的内壁之间存在支撑面,又由于第一抵触部321穿设于卡紧槽内并与安装座310连接,使第一抵触部321固定连接于安装座310,且第一抵触部321与第一电子元件100抵触,使第一抵触部321与第一电子元件100电连接,加上第一抵触部321、支撑抵持部323、弯折形变部325及第二抵触部327依次连接,且第二抵触部327伸出于安装座310并与第二电子元件200抵触,使第二抵触部327与第二电子元件200电连接,如此使连接器300分别与第一电子元件100及第二电子元件200电连接;
2、由于支撑抵持部323位于容纳槽306内并与支撑面抵接,使支撑面对支撑抵持部323起到支撑作用,加上弯折形变部325位于形变限位槽304内,当弯折形变部325产生形变较大时,弯折形变部325抵接于形变限位槽304的内壁,使形变限位槽304的内壁对弯折形变部325进行支撑,而且第一抵触部321与安装座310连接,如此使端子结构320在受压时较平稳,解决了连接器300的电连接的可靠性较差的问题,形变限位槽304的限位作用,及支撑面对支撑抵持部323的支撑作用,避免端子被过度压缩,解决了端子容易出现塑性变形即压坏的情形。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用于分别与第一电子元件及第二电子元件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
安装座,开设有卡紧槽、形变限位槽及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分别与所述形变限位槽及所述卡紧槽连通,所述形变限位槽的内壁与所述卡紧槽的内壁之间存在支撑面;
端子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抵触部、支撑抵持部、弯折形变部及第二抵触部,所述第一抵触部穿设于所述卡紧槽内并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第一抵触部用于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抵触;所述支撑抵持部位于所述容纳槽内并与所述支撑面抵接;所述弯折形变部位于所述形变限位槽内,所述第二抵触部伸出于所述安装座,以用于与所述第二电子元件抵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为平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开设有所述容纳槽的表面与所述支撑面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限位槽的内壁设有第一导向斜面,所述第一导向斜面延伸至所述支撑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槽的内壁设有第二导向斜面,所述第二导向斜面延伸至所述支撑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于开设有所述容纳槽的表面设有限位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台的数目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台环绕于所述容纳槽的开口处的周向间隔设置。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子元件、第二电子元件及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所述第一抵触部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抵触,所述第二抵触部与所述第二电子元件抵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及所述第二电子元件均为印制线路板,所述第一电子元件设有第一导电片,所述第一抵触部与所述第一导电片抵触;所述第二电子元件设有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二抵触部与所述第二导电片抵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及所述第二电子元件均与所述安装座平行设置;及/或,
所述第二抵触部呈弯折状;及/或,
所述第一抵触部包括端子基部及导电抵触部,所述端子基部穿设于所述卡紧槽内并与所述安装座卡接,所述端子基部连接于所述弯折形变部,所述导电抵触部位于所述安装座邻近所述第二电子元件的一侧,所述导电抵触部与所述端子基部焊接,所述导电抵触部抵接于所述第二导电片。
CN202220698632.XU 2022-03-23 2022-03-23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71586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98632.XU CN217158697U (zh) 2022-03-23 2022-03-23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98632.XU CN217158697U (zh) 2022-03-23 2022-03-23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58697U true CN217158697U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98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98632.XU Active CN217158697U (zh) 2022-03-23 2022-03-23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586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10455B (zh) 电连接器
KR101181608B1 (ko) 커넥터 및 케이블 리테이너
US5356313A (en) Shie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ounting fixture therefor
US20110034076A1 (en) Electric connector
SG191437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110011095B (zh) 屏蔽板、模块结构及电连接器
CN110034430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102064404A (zh) 电连接器组件
US20090017677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6526192A (zh) 电连接器
CN109193197B (zh) 一种电路板的电连接装置
CN217158697U (zh)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US7445463B2 (en) Land grid array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6544691A (zh) 端子模组以及电连接器
US7351100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US20220393376A1 (en) Board-to-board connector
CN201038461Y (zh) 电连接装置
KR20040076806A (ko) 접지 연결용 홀드다운을 갖춘 전기 커넥터
CN208862215U (zh) 一种分体式内导体连接器
US6719567B2 (en) Contact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2909662A (zh) 一种连接器及使用该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
US6478598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contacts
CN217387584U (zh) 一种pcb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CN210245881U (zh) 一种板载式rj45连接器
CN217158707U (zh) 端子结构及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ang Xu

Inventor after: Zou Zuotao

Inventor after: Zeng Tengfei

Inventor after: Peng Jianmin

Inventor before: Wang Xu

Inventor before: Zou Zuotao

Inventor before: Zeng Tengfei

Inventor before: Peng Jian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