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58519U - 电池和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池和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58519U
CN217158519U CN202220863807.8U CN202220863807U CN217158519U CN 217158519 U CN217158519 U CN 217158519U CN 202220863807 U CN202220863807 U CN 202220863807U CN 217158519 U CN217158519 U CN 2171585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separator
groove
cooling channel
adjac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6380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贵泽
汪用广
李俊婷
陈宗辉
余凯勤
宿永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6380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585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585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58519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87408 priority patent/WO2023198012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1G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H01M10/6568Liquids characterised by flow circuits, e.g. loops, located externally to the cells or cell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or vehicles, e.g. cars or tra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8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7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of two or more busbars within a container structure, e.g. busbar modu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及用电设备。电池,包括:至少两个电池单体,沿预设方向排列设置;至少一个分隔件,沿预设方向设置在相邻两个电池单体之间,用于隔离相邻的两个电池单体;其中,分隔件和与其相邻的至少一个电池单体之间形成有第一冷却通道,分隔件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冷却通道的入口位于第一表面,第一冷却通道的出口位于第二表面。该电池,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电池和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和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节能减排是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电动车辆由于其节能环保的优势成为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动车辆而言,电池技术又是关乎其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
在电池技术的发展中,如何提高电池的安全性,是电池技术中一个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及用电设备。该电池,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本申请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至少两个电池单体,沿预设方向排列设置;至少一个分隔件,沿所述预设方向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体之间,用于隔离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单体;其中,所述分隔件和与其相邻的至少一个所述电池单体之间形成有第一冷却通道,所述分隔件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的入口位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的出口位于所述第二表面。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通过在相邻的两个电池单体之间设置分隔件,一方面能够将两个电池单体相互隔离以绝缘和隔热,电池单体之间互不干扰,保证电池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介质流经第一冷却通道,对电池单体进行冷却,降低电池单体热失控的风险。其中,由于第一冷却通道的入口位于第一表面,出口位于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邻设置,介质的流通距离短,故介质能够将电池单体产生的热量快速地排出,以降低电池单体热失控的风险,进而使得电池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电池单体上设置有电极端子的表面在所述电池的不同侧面。
在电池中,线束板会设置在电池单体的设置有电极端子的一侧,在上述方案中,由于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与电极端子所在的表面互不相同,因此,能够避免线束板对介质的流通造成影响。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电池单体上设置有电极端子的表面分别设置于所述电池的相对的两个面。
在上述方案中,第一冷却通道的入口所在的表面与电极端子所在的表面相对设置,能够避免线束板等其他设置在电极端子所在表面的结构对第一冷却通道造成干扰,保证介质有效地排出,进而保证对电池单体的冷却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的出口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出口分别位于与所述第一表面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表面上。
在上述方案中,设置两个出口,能够提高介质的散热效率,高效地排出电池单体产生的热量,使得该电池单体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分隔件具有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在所述预设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沟槽,所述沟槽形成所述第一冷却通道。
在上述方案中,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分别对应相邻的电池单体的表面,例如电池单体的大面(大面为电池单体的面积最大的表面);通过在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沟槽,以形成第一冷却通道,进而实现对与其相邻的电池单体的冷却。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的出口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出口分别位于与所述第一表面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沟槽包括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所述第一沟槽的一端连通所述入口,另一端连通两个所述出口中的一者;所述第二沟槽的一端连通所述入口,另一端连通两个所述出口中的另一者。
在上述方案中,设置两个出口,能够提高对电池单体的冷却效果,使得电池单体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设置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使得介质分别流经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使得介质分流,提高与电池单体的接触面积,进而保证对电池单体的冷却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分隔件还包括第一汇流部和第二汇流部,所述第一汇流部和第二汇流部上设置有所述出口;所述第一沟槽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沟槽与所述第一汇流部连通;和/或,所述第二沟槽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沟槽与所述第二汇流部连通。
当沟槽的数量为多个时,若不将介质汇集且统一排出,可能存在介质回流至第一冷却通道,以重新将热量传递给电池的风险,为此,在上述方案中,设置第一汇流部和第二汇流部,第一汇流部的作用在于汇集流经第一沟槽的介质,使得汇集后的介质统一排出,避免带有热量的介质回流对电池单体造成影响;第二汇流部的作用在于汇集流经第二沟槽的介质,使得汇集后的介质统一排出,避免带有热量的介质回流对电池单体造成影响。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汇流部和/或所述第二汇流部的沿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所述出口,所述第一方向相交于所述第一沟槽与所述第一汇流部连通处的延伸方向,和/或,所述第一方向相交于所述第二沟槽与所述第二汇流部连通处的延伸方向。
在上述方案中,第一方向,与第一沟槽和第一汇流部连通处的延伸方向相交,出口朝向第一方向,一方面,能够能够避免由出口排出的介质回流至第一沟槽,保证对电池单体的冷却效果,另一方面,能够避免外部污染物进入第一沟槽而对电池单体造成影响;第一方向,与第二沟槽和第二汇流部连通处的延伸方向相交,出口朝向第一方向,一方面,能够能够避免由出口排出的介质回流至第二沟槽,保证对电池单体的冷却效果,另一方面,能够避免外部污染物进入第二沟槽而对电池单体造成影响。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口设置于所述第一汇流部和/或所述第二汇流部的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背离于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
在上述方案中,出口背离于第一表面,即出口背离于入口,故能够有效地避免带有热量的介质重新由入口进入第一冷却通道,保证对电池单体的冷却效率,使得电池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其中,当第一冷却通道的出口处于入口的上方,介质为气体时,具有热量的介质能够快速地排出,提高散热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汇流部和/或所述第二汇流部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形成所述出口。
在上述方案中,出口的形成方式简单,能够通过如冲孔等工艺形成于第一汇流部或者第二汇流部,进而降低电池的制造难度和成本。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分隔件包括隔板和边框,所述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为所述隔板的厚度方向上的相对的两个表面;所述边框围设于所述隔板,所述边框与所述隔板形成用于容纳所述电池单体的腔室。
在上述方案中,边框能有效的约束电池单体,使得电池单体稳定地容纳于腔室中。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中只有一者上设置有所述沟槽,另一者为与所述电池单体贴合的平面。
在分隔件上设置沟槽会影响分隔件的结构强度(在分隔件上挖槽)或者增加分隔件的厚度(在分隔件上设置凸楞,相邻两个凸楞之间的凹陷区域形成沟槽,凸楞会导致分隔件厚度增加),而分隔件厚度的增加会导致电池的能量密度降低;为此,在上述方案中,仅在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中的一者设置沟槽,能够在实现冷却电池单体的作用下,保证分隔件的结构强度,或者避免因设置凸楞导致分隔件的厚度提高,以保证电池的能力密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表面和/或所述第四表面设置有弹性部,所述弹性部凸出于所述第三表面和/或所述第四表面并与所述电池单体抵接。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弹性部吸收电池单体膨胀产生的形变,避免相邻两个电池单体之间因相互膨胀抵接,导致电池单体之间错位偏移的情况发生,保证电池的结构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分隔件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于所述边框,用于抵接并固定所述电池单体。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固定部,能够有效地将电池单体固定于腔室,进而保证电池的结构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分隔件包括限位部;相邻两个所述分隔件的所述限位部相互配合,以使得该相邻两个所述分隔件相互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在电池中,包括多个分隔件和多个电池单体,相邻两个分隔件通过限位部配合以相互连接,能够将二者之间的电池单体紧固,以提高电池的结构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还包括:两个端板,两个所述端板沿所述预设方向设置在所述电池单体的两端,用于限制所述电池单体和所述分隔件,至少一个所述端板与所述电池单体之间形成有第二冷却通道,该至少一个所述端板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的入口位于所述第五表面,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的入口位于所述第六表面。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端板,一方面能够紧固电池中的电池单体,使得电池具有整体性,另一方面,能够提供第二冷却通道,以对电池单体进行冷却,进而使得电池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所述电池用于提供电能。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池隐藏电池单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A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分隔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BB处的放大图;
图7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分隔件的立体图;
图8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单体和分隔件的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一个端板的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另一个端板的示意图。
图标:100-电池;10-电池单体;10a-第一冷却通道;20-分隔件;20a-隔板;20b-边框;21-第一表面;22-第二表面;23-第三表面;24-第四表面;25-沟槽;25a-第一沟槽;25b-第二沟槽;26-第一汇流部;27-第二汇流部;28-弹性部;29-固定部;30-限位部;31-第一限位部;32-第二限位部;33-第三限位部;34-第四限位部;40-端板;41-第二冷却通道;42-第五表面;43-第六表面;1000-车辆;200-控制器;300-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同理,“多组”指的是两组以上(包括两组),“多片”指的是两片以上(包括两片)。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中,电池单体可以包括锂离子二次电池、锂离子一次电池、锂硫电池、钠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或镁离子电池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电池单体可呈圆柱体、长方体或其它形状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也不限定。
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到的电池是指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池单体以提供更高的电压和容量的单一的物理模块。例如,本申请中所提到的电池可以包括电池模块或电池包等。
电池单体包括电极组件和电解液,电极组件由正极片、负极片和隔离膜组成。电池单体主要依靠金属离子在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移动来工作。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活性物质层涂覆于正极集流体的表面,未涂敷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集流体凸出于已涂覆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集流体,未涂敷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集流体作为正极极耳。以锂离子电池为例,正极集流体的材料可以为铝,正极活性物质可以为钴酸锂、磷酸铁锂、三元锂或锰酸锂等。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活性物质层涂覆于负极集流体的表面,未涂敷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集流体凸出于已涂覆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集流体,未涂敷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集流体作为负极极耳。负极集流体的材料可以为铜,负极活性物质可以为碳或硅等。为了保证通过大电流而不发生熔断,正极极耳的数量为多个且层叠在一起,负极极耳的数量为多个且层叠在一起。隔离膜的材质可以为PP(polypropylene,聚丙烯)或PE(polyethylene,聚乙烯)等。
目前,从市场形势的发展来看,电动车辆成为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池为车辆本体的行驶和车辆本体中的各种电气元件的运行提供能量。电池内部电池单体数量众多,多个电池单体沿预设方向堆叠,为避免相邻两个电池单体之间相互影响,会在相邻两个电池单体之间(相邻两个电池单体的相邻的两个面之间)设置分隔件以隔离该相邻的两个电池单体,以绝缘和隔热。然而,发明人发现,在相邻两个电池单体之间设置分隔件,会导致电池单体相邻的面无法被冷却,进而电池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证,提高热失控的风险。热失控是由于电池单体的生热速率远高于散热速率,且热量大量累积未及时散出引起的,热失控会导致电池燃烧、爆炸。
鉴于此,为使得电池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设计了一种电池,包括至少两个电池单体,沿预设方向排列设置;至少一个分隔件,沿预设方向设置在相邻两个电池单体之间,用于隔离相邻的两个电池单体;其中,分隔件和与其相邻的至少一个电池单体之间形成有第一冷却通道,分隔件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冷却通道的入口位于第一表面,第一冷却通道的出口位于第二表面。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通过在相邻的两个电池单体之间设置分隔件,一方面能够将两个电池单体相互隔离以绝缘和隔热,使得电池单体之间互不干扰,保证电池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介质流经第一冷却通道以对电池单体进行冷却,进而降低电池单体热失控的风险。其中,由于第一冷却通道的入口位于第一表面,出口位于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邻设置,故介质能够将电池单体产生的热量快速地排出,进而使得电池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技术方案适用于电池以及使用电池的用电设备。
用电设备可以是车辆、手机、便携式设备、笔记本电脑、轮船、航天器、电动玩具和电动工具等等。车辆可以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航天器包括飞机、火箭、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等等;电动玩具包括固定式或移动式的电动玩具,例如,游戏机、电动汽车玩具、电动轮船玩具和电动飞机玩具等等;电动工具包括金属切削电动工具、研磨电动工具、装配电动工具和铁道用电动工具,例如,电钻、电动砂轮机、电动扳手、电动螺丝刀、电锤、冲击电钻、混凝土振动器和电刨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用电设备不做特殊限制。
以下实施例为了方便说明,以用电设备为车辆为例进行说明。
图1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车辆1000的内部可以设置控制器200、马达300和电池100,控制器200用来控制电池100为马达300供电。例如,在车辆1000的底部或车头或车尾可以设置电池100。电池100可以用于车辆的供电,例如,电池100可以作为车辆1000的操作电源,用于车辆1000的电路系统,例如,用于车辆1000的启动、导航和运行时的工作用电需求。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电池100不仅仅可以作为车辆1000的操作电源,还可以作为车辆1000的驱动电源,替代或部分地替代燃油或天然气为车辆1000提供驱动动力。
请参见图2-图5,图2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池100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池100隐藏电池单体10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AA处的放大图,图5为本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分隔件20的结构示意图。在图2和图3中,以箭头加标号X指出预设方向。
电池100包括至少两个电池单体10和至少一个分隔件20,至少两个电池单体10沿预设方向X排列设置,至少一个分隔件20沿预设方向X设置在相邻两个电池单体10之间,用于隔离相邻的两个电池单体10。其中,分隔件20和与其相邻的至少一个电池单体10之间形成有第一冷却通道10a,分隔件20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表面21和第二表面22,第一冷却通道10a的入口位于第一表面21,第一冷却通道10a的出口位于第二表面22。
其中,在图5中,以箭头加标号A指出介质进入第一冷却通道10a的方向,即第一冷却通道10a的入口,以箭头加标号B指出介质由第一冷却通道10a排出的方向,即第一冷却通道10a的出口。
预设方向X指电池单体10的排列方向,其可以为电池单体10的厚度方向、长度方向或者电池单体10的其他方向。至少两个电池单体10,指在电池100中电池单体1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如两个、三个、四个或者五个等。至少一个分隔件20,指在电池100中分隔件20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如一个、两个、三个或者四个等。分隔件20的数量可以较电池单体10的数量少一个,每相邻两个电池单体10之间设置一个分隔件20。可选地,当预设方向X为电池单体10的厚度方向时,分隔件20在预设方向X的表面对应于与之相邻的电池单体10的大面(大面指电池单体10的面积最大的表面)。第一冷却通道10a为形成于分隔件20和与之相邻的至少一个电池单体10的表面之间的部位,其用于介质的流通。
该介质指能够实现与电池单体10换热的物质,其可以为液体或者气体,该介质流经第一冷却通道10a时,能够实现与电池单体10的换热,例如带走电池单体10自身产生的热量以冷却电池单体10,或者将热量传递给电池单体10以加热电池单体10。
第一冷却通道10a的入口指介质流入第一冷却通道10a的部位,第一冷却通道10a的出口指介质流出第一冷却通道10a的部位。第一表面21和第二表面22为分隔件20相邻的两个表面,例如,当第一表面21为分隔件20的底面时,第二表面22为分隔件20的与底面相邻的侧面;又如,当第一表面21为侧面时,第二表面22可以为分隔件20的与该侧面相邻的底面或者顶面;又如,当第一表面21为顶面时,第二表面22为分隔件20的与顶面相邻的侧面。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100,通过在相邻的两个电池单体10之间设置分隔件20,一方面能够将两个电池单体10相互隔离以绝缘和隔热,使得电池单体10之间互不干扰,保证电池100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介质流经第一冷却通道10a以对电池单体10进行冷却,进而降低电池单体10热失控的风险。其中,由于第一冷却通道10a的入口位于第一表面21,出口位于第二表面22,第一表面21和第二表面22相邻设置,介质的流通距离短,故介质能够将电池单体10产生的热量快速地排出,以降低电池单体热失控的风险,进而使得电池100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结合图2和图5,第一表面21和第二表面22与电池单体10上设置有电极端子的表面在电池100的不同侧面。
电极端子为设置在电池单体10上用于输出电池单体10电能的部件(如图2中标号C指出的部件),其用于与电池单体的电极组件电性连接,以实现电池单体10的充放电。在电池100中,具有线束板(图中未示出),线束板上设有汇流构件,汇流构件将多个电池单体10的电极端子连接,以实现电池100中多个电池单体10的串联、并联或者混联(串联以及混联)。
在电池100中,线束板会设置在电池单体10的设置有电极端子的一侧,在上述方案中,由于第一表面21和第二表面22与电极端子所在的表面互不相同,因此能够避免线束板对介质的流通造成影响(例如线束板会阻挡介质的排出,导致电池单体10的热量无法及时排出,或者介质受线束板阻挡回流至第一冷却通道10a内)。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结合图2和图5,第一表面21和电池单体10上设置有电极端子的表面分别设置于电池100的相对的两个面。
“第一表面21和电池单体10上设置有电极端子的表面分别设置于电池100的相对的两个面”,指第一表面21和电极端子相对设置,例如当电极端子处于电池100的上方时,第一表面21处于电池100的下方。当第一表面21处于电池100的下方时,表明第一表面21为分隔件20的底面。
在上述方案中,第一冷却通道10a的入口所在的表面与电极端子所在的表面相对设置,能够避免线束板等其他设置在电极端子所在表面的结构对第一冷却通道10a造成干扰,保证介质有效地对电池单体10进行冷却;同时,一般地,电极端子处于电池单体10的高度方向上的一端,故第一冷却通道10a的入口设置在电池100的底端,第一冷却通道10a的出口设置在电池100的侧面,介质由电池100的下方进入,充分作用于电池单体10的表面(相邻两个电池单体10之间的面),最终由电池100的侧方排出,以快速的完成电池单体10的冷却,进而提高电池单体10的安全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如图5,第一冷却通道10a的出口设置有两个,两个出口分别位于与第一表面21相邻的两个第二表面22上。
第一冷却通道10a的出口的数量为两个,即介质由两个出口排出,较由一个出口排出的方案而言,能够提高介质排出的效率,即提高散热的效率,进而提高冷却电池单体10的效率。
在上述方案中,设置两个出口,能够提高介质的散热效率,高效地带走电池单体10产生的热量,使得该电池单体10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结合图5,分隔件20具有第三表面23和第四表面24(如图7),第三表面23和第四表面24在预设方向X上相对设置,第三表面23和第四表面24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沟槽25,沟槽25形成第一冷却通道10a。
在预设方向X上,分隔件2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23和第四表面24,第三表面23和第四表面24分别对应于与之相邻的电池单体10的表面。当预设方向X为电池单体10的厚度方向时,第三表面23和第四表面24分别对应于与之相邻的电池单体10的大面。
“第三表面23和第四表面24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沟槽25,沟槽25形成第一冷却通道10a”,指第三表面23和与之相邻的电池单体10之间通过沟槽25形成第一冷却通道10a,或者说,第四表面24和与之相邻的电池单体10之间通过沟槽25形成第一冷却通道10a,或者说,第三表面23和与之相邻的电池单体10之间、第四表面24和与之相邻的电池单体10之间分别通过沟槽25形成第一冷却通道10a。沟槽25可以为设置于第三表面23或者第四表面24上的结构,沟槽25可以通过挖槽形成,或者可以通过在第三表面23或者第四表面24设置凸楞,相邻两个凸楞之间形成的凹陷区域形成。
在上述方案中,第三表面23和第四表面24分别对应相邻的电池单体10的表面;通过在第三表面23和第四表面24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沟槽25,以形成第一冷却通道10a,进而实现对与其相邻的电池单体10的冷却。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冷却通道10a的出口设置有两个,两个出口分别位于与第一表面21相邻的两个第二表面22上。沟槽25包括第一沟槽25a和第二沟槽25b,第一沟槽25a的一端连通入口,另一端连通两个出口中的一者;第二沟槽25b的一端连通入口,另一端连通两个出口中的另一者。
“第一沟槽25a的一端连通入口,另一端连通两个出口中的一者;第二沟槽25b的一端连通入口,另一端连通两个出口中的另一者”,指介质由同一入口,分流至第一沟槽25a和第二沟槽25b中,且分流后的介质分别由不同的出口排出。
第一沟槽25a和第二沟槽25b为两个相互独立的沟槽25,为清楚解释,将两个出口分别定义为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参见图5,在第一沟槽25a中,第一沟槽25a包括凸楞(在图5中,凸楞以标号D标示),凸楞由入口向第一出口延伸,相邻两个凸楞之间形成的凹陷区域供介质流通;在第二沟槽25b中,第二沟槽25b包括凸楞,凸楞由入口向第二出口延伸,相邻两个凸楞之间形成的凹陷区域供介质流通。第一沟槽25a和第二沟槽25b将分隔件20的第三表面23或者第四表面24分隔为两个区域,当介质由入口进入时,能够分流至该两个区域,以充分地作用于电池单体10。
在上述方案中,设置两个出口,能够提高对电池单体10的冷却效率,使得电池单体10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设置第一沟槽25a和第二沟槽25b,使得介质分别流经第一沟槽25a和第二沟槽25b,提高介质与电池单体10的换热面积,以充分地作用于电池单体10,保证对电池单体10的冷却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结合图5和图6,图6为图3中BB处的放大图。分隔件20还包括第一汇流部26和第二汇流部27,第一汇流部26和第二汇流部27上设置有出口,第一沟槽25a的数量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沟槽25a与第一汇流部26连通;和/或,第二沟槽25b的数量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二沟槽25b与第二汇流部27连通。
第一汇流部26可以为连接于第二表面22的汇流板,或者说,处于第二表面22的汇流板,或者说,第一汇流部26形成该第二表面22,其为与多个第一沟槽25a连通,将多个第一沟槽25a中的介质汇集的并使汇集后的介质由出口统一排出的部件。第二汇流部27可以为连接于第二表面22的汇流板,或者说,处于第二表面22的汇流板,或者说,第二汇流部27形成该第二表面22,其为与多个第二沟槽25b连通,将多个第二沟槽25b中的介质汇集的并使汇集后的介质由出口统一排出的部件。
当沟槽25的数量为多个时,若不将介质汇集并统一排出,可能存在介质回流至第一冷却通道10a,以重新将热量传递给电池100的风险,为此,在上述方案中,设置有第一汇流部26和第二汇流部27,第一汇流部26的作用在于汇集流经第一沟槽25a的介质,使得汇集后的介质统一排出,避免带有热量的介质回流以对电池单体10造成影响;第二汇流部27的作用在于汇集流经第二沟槽25b的介质,使得汇集后的介质统一排出,避免带有热量的介质回流对电池单体10造成影响。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汇流部26和/或第二汇流部27的沿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侧设置有出口,第一方向相交于第一沟槽25a与第一汇流部26连通处的延伸方向;和/或,第一方向相交于第二沟槽25b与第二汇流部27连通处的延伸方向相交。
第一方向可以为,第一沟槽25a和第一汇流部26的连通处的延伸方向相交,或者第一方向可以为第二沟槽25b和第二汇流部27的连通处的延伸方向相交,在图5中,第一沟槽25a和第一汇流部26的连通处的延伸方向和第二沟槽25b和第二汇流部27的连通处的延伸方向为同一方向,该方向为分隔件20的宽度方向,与之相交的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一方向可以为分隔件20的厚度方向或者分隔件20的高度方向。“沿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侧设置有出口”,指出口可在第一汇流部26或者第二汇流部27的沿预设方向X上的一侧或者沿分隔件20的高度方向上的一侧。
在上述方案中,第一方向,与第一沟槽25a和第一汇流部26连通处的延伸方向相交,出口朝向第一方向,一方面,能够避免由出口排出的介质回流至第一沟槽25a,保证对电池单体10的冷却效果,另一方面,能够避免外部污染物进入第一沟槽25a而对电池单体10造成影响;第一方向,与第二沟槽25b和第二汇流部27连通处的延伸方向相交,出口朝向第一方向,一方面,能够避免由出口排出的介质回流至第二沟槽25b,保证对电池单体10的冷却效果,另一方面,能够避免外部污染物进入第二沟槽25b而对电池单体10造成影响。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出口设置于第一汇流部26和/或第二汇流部27的沿第一方向上的背离于第一表面21的一侧。
第一冷却通道10a的出口设置于背离于第一表面21的一侧,指第一冷却通道10a的出口背离于第一冷却通道10a的入口所在的表面。
在上述方案中,第一冷却通道10a的出口背离于第一表面21,即第一冷却通道10a的出口背离于第一冷却通道10a的入口,故能够有效地避免具有热量的介质重新由入口进入第一冷却通道10a,保证有效地对电池单体10进行冷却,使得电池100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其中,当第一冷却通道10a的出口处于入口的上方,介质为气体时,具有热量的介质能够快速地排出,提高散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汇流部26为凸出于第二表面22的部件,其与第二表面22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形成第一冷却通道10a的出口。
可选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汇流部26和/或第二汇流部27上设置有通孔,通孔形成出口。
在上述方案中,出口的形成方式简单,能够通过如冲孔等工艺形成于第一汇流部26或者第二汇流部27,进而降低电池100的制造难度和成本。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见7和图8,图7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分隔件20的立体图,图8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单体10和分隔件20的示意图。分隔件20包括隔板20a和边框20b,第三表面23和第四表面24为隔板20a的厚度方向上的相对的两个表面;边框20b围设于隔板20a,边框20b与隔板20a形成用于容纳电池单体10的腔室。
隔板20a为与边框20b连接的部件,且隔板20a在其厚度方向上的相对的两个面分别为第三表面23和第四表面24。边框20b为围设于隔板20a周围的部件,用于与隔板20a形成腔室,该腔室用于容纳电池单体10。参见图8,在电池100中,两个分隔件20之间具有一个电池单体10,该电池单体10容纳于与之相邻的其中一个分隔件20的腔室中。
在上述方案中,边框20b能有效的约束电池单体10,使得电池单体10稳定地容纳于腔室中。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结合图5和图7,第三表面23和第四表面24中只有一者上设置有沟槽25,另一者为与电池单体10贴合的平面。
“第三表面23和第四表面24中只有一者上设置有沟槽25,另一者为与电池单体10贴合的平面”,指在分隔件20中,当第三表面23设有沟槽25时,第四表面24为平面;或者当第四表面24设有沟槽25时,第三表面23为平面。
在分隔件20上设置沟槽25会影响分隔件20的结构强度(在分隔件20上挖槽)或者增加分隔件20的厚度(在分隔件20上设置凸楞以形成沟槽25,凸楞会导致分隔件20厚度增加),而分隔件20厚度的增加会导致电池100的能量密度降低,为此,在上述方案中,仅在第三表面23和第四表面24中的一者设置沟槽25,能够在实现冷却电池单体10的作用下,保证分隔件20的结构强度,或者避免因设置凸楞导致分隔件20的厚度提高,以保证电池100的能力密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三表面23和/或第四表面24设置有弹性部28,弹性部28凸出于第三表面23和/或第四表面24并与电池单体10抵接。
弹性部28,指具有弹性,能够吸收电池单体10膨胀导致的形变的部件,其可以为具有弹性特性的结构,例如弹性片或者塑料薄片。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弹性部28吸收电池单体10膨胀产生的形变,避免相邻两个电池单体10之间因相互膨胀抵接,导致电池单体10之间错位偏移的情况发生,保证电池100的结构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见图7,分隔件20还包括固定部29,固定部29设于边框20b,用于抵接并固定电池单体10。
固定部29为设置于边框20b的部件,其凸出于边框20b的内壁,以抵接电池单体10,使得电池单体10稳定地处于腔室中。固定部29可以具有弹性,如固定部29可以为凸设于边框20b的弹片,以弹性抵接于电池单体10的表面。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固定部29,能够有效地将电池单体10固定于腔室,进而保证电池100的结构稳定性。
可选地,固定部29的数量有多个,多个固定部29对应于电池单体10的底面和侧面设置,使得电池单体10受力均匀。可选地,边框20b的顶面可设置有抵顶块29a,抵顶块29a用于抵接于电池单体10的顶面,以使得电池单体10被抵顶块29a和多个固定部29固定。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分隔件20包括限位部30;相邻两个分隔件20的限位部30相互配合,以使得该相邻两个分隔件20相互连接。
限位部30为实现相邻两个分隔件20相互连接的部件。可选地,结合图5和图7,限位部30包括第一限位部31和第二限位部32,每一个分隔件20均具有第一限位部31和第二限位部32,第一限位部31和第二限位部32沿预设方向X相对设置,在相邻两个分隔件20中,其中一个分隔件20的第一限位部31与另一个分隔件20的第二限位部32相互配合,例如相互插接,以实现该两个分隔件20的相互连接。可选的,限位部30还可以包括第三限位部33和第四限位部34,第三限位部33和第四限位部34沿预设方向X相对设置。其中,第一限位部31和第二限位部32可以设置在分隔件20的底端,如第一限位部31为设置在分隔件20底端的插槽,第二限位部32为设置在分隔件20底面的插块,第三限位部33和第四限位部34可以设置分隔件20的接近其顶端的部位,如第三限位部33为设置在分隔件20的接近于顶端的插槽,第四限位部34为设置在分隔件20的接近于顶端的插块。两个分隔件20通过第一限位部31和第二限位部32相互配合(如插接),同时通过第三限位部33和第四限位部34相互配合(如插接),能够保证两个分隔件20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电池100的结构稳定性。
在上述方案中,在电池100中,包括多个分隔件20和多个电池单体10,相邻两个分隔件20通过限位部30配合以相互连接,能够将二者之间的电池单体10紧固,以提高电池100的结构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结合图3和图9,图9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一个端板40的示意图。
电池100还包括两个端板40,两个端板40沿预设方向X设置在电池单体10的两端,用于限制电池单体10和分隔件20,至少一个端板40与电池单体10之间形成有第二冷却通道41,该至少一个端板40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五表面42和第六表面43,第二冷却通道41的入口位于第五表面42,第二冷却通道41的入口位于第六表面43。
端板40为设置在多个电池单体10一端的部件,端板40用于限制电池单体10和分隔件20,以使得多个电池单体10和多个分隔件20构成一个整体的部件。第二冷却通道41为形成于端板40和与之相邻的至少一个电池单体10的表面之间的部位,其用于介质的流通,该介质指能够实现与电池单体10换热的物质,其可以为液体或者气体,该介质流经第二冷却通道41时,能够实现与电池单体10的换热,例如带走电池单体10自身产生的热量以冷却电池单体10,或者将热量传递给电池单体10以加热电池单体10。第二冷却通道41的入口指介质流入第二冷却通道41的部位,第二冷却通道41的出口指介质流出第二冷却通道41的部位。
第五表面42和第六表面43为端板40的相邻的两个表面,例如,当第五表面42为端板40的底面时,第六表面43为端板40的侧面,当第五表面42为端板40的侧面时,第六表面43为端板40的顶面或者底面。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端板40,一方面能够紧固电池100中的电池单体10,使得电池100具有整体性,另一方面,能够提供第二冷却通道41,以对电池单体10进行冷却,进而使得电池100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冷却通道41的入口与第一冷却通道10a的入口同侧,第二冷却通道41的出口与第一冷却通道10a的出口同侧,且第二冷却通道41同样具有两个出口。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冷却通道41为端板40通过设置沟槽25形成。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端板40同样可以设置有汇流部,以将第二冷却通道41内的介质汇集并统一排出。可选地,端板40同样可以设置弹性部28,以弹性抵接电池单体10。可选地,端板40可同样设置限位部30,以使得端板40和与相邻的分隔件20连接。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端板40中的一个端板40与电池单体10之间形成第二冷却通道41,另一个端板40的面向相邻的电池单体10的面为平面。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图10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另一个端板40的示意图。该另一个端板40面向电池单体10的一侧可形成有腔室,该腔室能够容纳电池单体10,且该端板40同样具有固定部29,通过固定部29以抵接固定容纳于腔室中的电池单体10。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电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描述的电池100,该电池100用于提供电能。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见图2-图10。电池100包括两个端板40、多个电池单体10和多个分隔件20。多个电池单体10沿预设方向X排列设置,相邻两个电池单体10之间设置有一个分隔件20。两个端板40沿预设方向X分别设于多个电池单体10的两端。分隔件20沿预设方向X具有相对的第三表面23和第四表面24,第三表面23设置有多个沟槽25,多个沟槽25形成第一冷却通道10a,第一冷却通道10a用于介质的流通,以实现对与第三表面23相邻的电池单体10的冷却。其中,第一冷却通道10a的入口位于分隔件20的第一表面21,即分隔件20的底面。第一冷却通道10a具有两个出口,两个出口分别位于分隔件20的两个第二表面22,即分隔件20沿其宽度方向上的相对的两个侧面,即介质由分隔件20的下方进入,有分隔件20的侧方排出。在图5中,以箭头加标号A指出介质进入第一冷却通道10a的方向,以箭头加标号B指出介质由第一冷却通道10a排出的方向。
其中,沟槽25包括第一沟槽25a和第二沟槽25b,第一沟槽25a的一端连通入口,第一沟槽25a的另一端连通其中一个出口,第二沟槽25b的一端连通入口,第二沟槽25b的另一端连通另一个出口。为避免换热后的介质回流,影响对电池单体10的冷却效果,分隔件20还包括第一汇流部26和第二汇流部27,第一汇流部26设置于分隔件20的其中一个侧面以与多个第一沟槽25a连通,用于汇集多个第一沟槽25a排出的介质,且第一汇流部26上的出口朝向电池100的上方和侧方,以保证介质不回流。第二汇流部27设置于分隔件20的另一个侧面以与多个第二沟槽25b连通,用于汇集多个第二沟槽25b排出的介质,且第二汇流部27上的出口朝向电池100的上方和侧方,以保证介质不回流。每一个分隔件20包括隔板20a和边框20b,边框20b围设与隔板20a,以形成能够容纳电池单体10的腔室。每一个分隔件20设置有弹性部28、固定部29以及限位部30。弹性部28用于弹性抵接电池单体10,以吸收电池100膨胀的产生的形变,固定部29用于抵接电池单体10以将电池单体10固定于腔室中。相邻两个分隔件20通过限位部30实现连接,以使得多个电池单体10和多个分隔件20构成整体。为提高对电池单体10的冷却效果,其中一个端板40与电池单体10之间具有第二冷却通道41,第二冷却通道41的入口位于该端板40的底面,该第二冷却通道41具有两个出口,且该两个出口分别位于该端板40的相对的两个侧面。另一个端板40面向电池单体10的面为平面,与该电池单体10贴合。其中,端板40同样具有限位部30,以与相邻的分隔件20相互连接。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7)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电池单体,沿预设方向排列设置;
至少一个分隔件,沿所述预设方向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体之间,用于隔离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单体;
其中,所述分隔件和与其相邻的至少一个所述电池单体之间形成有第一冷却通道,所述分隔件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的入口位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的出口位于所述第二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电池单体上设置有电极端子的表面在所述电池的不同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电池单体上设置有电极端子的表面分别设置于所述电池的相对的两个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的出口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出口分别位于与所述第一表面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件具有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在所述预设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沟槽,所述沟槽形成所述第一冷却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的出口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出口分别位于与所述第一表面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表面上;
所述沟槽包括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所述第一沟槽的一端连通所述入口,另一端连通两个所述出口中的一者;所述第二沟槽的一端连通所述入口,另一端连通两个所述出口中的另一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件还包括第一汇流部和第二汇流部,所述第一汇流部和第二汇流部上设置有所述出口;
所述第一沟槽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沟槽与所述第一汇流部连通;和/或,所述第二沟槽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沟槽与所述第二汇流部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汇流部和/或所述第二汇流部的沿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所述出口,所述第一方向相交于所述第一沟槽与所述第一汇流部连通处的延伸方向,和/或,所述第一方向相交于所述第二沟槽与所述第二汇流部连通处的延伸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口设置于所述第一汇流部和/或所述第二汇流部的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背离于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汇流部和/或所述第二汇流部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形成所述出口。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件包括隔板和边框,所述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为所述隔板的厚度方向上的相对的两个表面;
所述边框围设于所述隔板,所述边框与所述隔板形成用于容纳所述电池单体的腔室。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中只有一者上设置有所述沟槽,另一者为与所述电池单体贴合的平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表面和/或所述第四表面设置有弹性部,所述弹性部凸出于所述第三表面和/或所述第四表面并与所述电池单体抵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件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于所述边框,用于抵接并固定所述电池单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件包括限位部;
相邻两个所述分隔件的所述限位部相互配合,以使得该相邻两个所述分隔件相互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
两个端板,两个所述端板沿所述预设方向设置在所述电池单体的两端,用于限制所述电池单体和所述分隔件,至少一个所述端板与所述电池单体之间形成有第二冷却通道,该至少一个所述端板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的入口位于所述第五表面,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的入口位于所述第六表面。
17.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所述电池用于提供电能。
CN202220863807.8U 2022-04-14 2022-04-14 电池和用电设备 Active CN2171585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63807.8U CN217158519U (zh) 2022-04-14 2022-04-14 电池和用电设备
PCT/CN2023/087408 WO2023198012A1 (zh) 2022-04-14 2023-04-10 电池和用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63807.8U CN217158519U (zh) 2022-04-14 2022-04-14 电池和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58519U true CN217158519U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99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63807.8U Active CN217158519U (zh) 2022-04-14 2022-04-14 电池和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58519U (zh)
WO (1) WO2023198012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98012A1 (zh) * 2022-04-14 2023-10-1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和用电设备
WO2024067310A1 (zh) * 2022-09-30 2024-04-0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和用电装置
WO2024124689A1 (zh) * 2022-12-13 2024-06-2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及用电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66191A (ja) * 2006-12-28 2008-07-17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池パック
JP2008269985A (ja) * 2007-04-20 2008-11-06 Toyota Motor Corp 蓄電装置
US9166260B2 (en) * 2012-04-25 2015-10-20 Samsung Sdi Co., Ltd. Battery module
KR102172846B1 (ko) * 2014-02-10 2020-11-0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JP6112095B2 (ja) * 2014-10-30 2017-04-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蓄電装置の温度調節構造
JP6453731B2 (ja) * 2015-09-07 2019-01-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CN211507830U (zh) * 2019-11-26 2020-09-1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块、电池组及使用电池模块作为能源的装置
CN217158519U (zh) * 2022-04-14 2022-08-0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和用电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98012A1 (zh) * 2022-04-14 2023-10-1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和用电设备
WO2024067310A1 (zh) * 2022-09-30 2024-04-0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和用电装置
WO2024124689A1 (zh) * 2022-12-13 2024-06-2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及用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98012A1 (zh) 2023-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158519U (zh) 电池和用电设备
KR100696669B1 (ko) 이차 전지 모듈
CN217719768U (zh) 热管理部件、电池以及用电设备
CN217719769U (zh) 热管理部件、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KR20220139384A (ko) 전극 어셈블리, 전지 셀, 전지 및 전력 소비 장치
CN118056316A (zh) 一种隔离组件、电池模组、电池和用电装置
CN216720071U (zh) 电池和用电设备
CN220306441U (zh) 一种电池和用电设备
CN218414802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7981143A (zh) 电池热管理系统、电池及用电装置
KR20230129053A (ko) 배터리, 전기 장치, 배터리 제조 방법 및 장치
CN116802866A (zh) 电池、用电装置、制备电池的方法和装置
CN219066961U (zh) 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9591573U (zh) 电池的端板、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20934296U (zh) 电池和车辆
CN221262570U (zh) 电池和车辆
CN218919062U (zh) 电池的箱盖、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8827585U (zh) 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20934315U (zh) 一种电池和用电装置
CN219067095U (zh) 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7768503U (zh) 电池和用电设备
CN217485575U (zh) 电池箱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20422275U (zh) 电池管理装置、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9759742U (zh) 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219626756U (zh) 外壳、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