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56903U - 载体与外壳连接机构、透镜驱动、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载体与外壳连接机构、透镜驱动、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56903U
CN217156903U CN202121179272.4U CN202121179272U CN217156903U CN 217156903 U CN217156903 U CN 217156903U CN 202121179272 U CN202121179272 U CN 202121179272U CN 217156903 U CN217156903 U CN 2171569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housing
shell
concave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7927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Shicoh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Shicoh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Shicoh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Shicoh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7927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569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569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569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摄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载体与外壳连接机构、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它解决了现有对焦马达其外壳容易产出粉尘的技术问题。本载体与外壳连接机构包括载体,用于承载透镜;外壳,套于载体外侧;上弹片,用于连接载体和外壳;第一凹凸周向限位结构,连接于载体和外壳从而防止载体相对外壳绕光轴转动。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可防止粉尘产生。

Description

载体与外壳连接机构、透镜驱动、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摄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载体与外壳连接机构、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VCM行业内,外壳旋转限位结构设计均采用(小叶片、爪扣)形式(图1),普遍采用棱边或者小面碰撞设计;由于成型工艺、电镀且接触面积小等客观因素,不可避免的或多或少或有风险产出粉尘,影响拍照质量。
其次,载体和外壳的连接位置精准度较差,难以实现一次定位即可准确固定载体和外壳的相对位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载体与外壳连接机构、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本载体与外壳连接机构包括:
载体,用于承载透镜;
外壳,套于载体外侧;
第一凹凸周向限位结构,连接于载体和外壳从而防止载体相对外壳绕光轴转动,并且载体能够沿着光轴移动。
在上述的载体与外壳连接机构中,所述外壳为圆环形外壳。
在上述的载体与外壳连接机构中,所述第一凹凸周向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外壳内顶部的至少一个第一下凸起,在载体上设有供所述第一下凸起一一卡入的第一限位凹槽。
在上述的载体与外壳连接机构中,所述第一下凸起有两个并且以光轴对称分布。
在上述的载体与外壳连接机构中,第一限位凹槽的槽长度大于第一下凸起的下凸厚度。
在上述的载体与外壳连接机构中,所述第一下凸起设置在外壳内顶部边缘,所述的第一限位凹槽设于载体的外边缘。
在上述的载体与外壳连接机构中,所述外壳外顶部边缘设有与所述第一下凸起相对应的第一下凹槽。
本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底座;
扣合于底座上的外壳;
载体,用于承载透镜,载体通过上弹片和下弹片内置于底座与外壳合围形成的空腔内;
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载体沿着光轴移动;
第一凹凸周向限位结构,其连接于载体和外壳从而防止载体相对外壳绕光轴转动。
在上述的透镜驱动装置中,所述的驱动组件包括多块固定于外壳内侧壁的驱动磁石,驱动磁石位于第三下凸起下方,上弹片的外圈固定于驱动磁石和第三下凸起之间,在载体上套设有驱动线圈,所述的驱动磁石分布于驱动线圈外侧。
在上述的透镜驱动装置中,所述的底座和外壳之间设有第三凹凸周向限位结构,用于防止底座和外壳相互周向转动。
在上述的透镜驱动装置中,所述的底座为圆环形底座。
在上述的透镜驱动装置中,所述的第三凹凸周向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外壳侧部下端面上的至少一个第三上凹限位槽,在底座的外壁设有与所述第三上凹限位槽一一对应的第三限位上凸起,所述的第三限位上凸起卡于第三上凹限位槽中。
在上述的透镜驱动装置中,所述的底座外壁还设有若干呈圆周分布的储胶槽,所述的储胶槽中添加胶并且该胶与外壳的内侧壁固连。
本申请提出了摄像装置,具有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
本申请提出了电子设备,具有所述的摄像装置。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第一凹凸周向限位结构利用凹凸配合的大面积接触方式实现两者的周向防止旋转转动目的,以确保外壳以及载体周向固定稳定性,以进一步去提高摄像清晰度,从而可以防止产生粉尘。
利用第二凹凸周向限位结构实现对外壳和上弹片之间的周向锁止,以进一步稳定两者之间的周向固定稳定性。
利用第一凹凸周向限位结构和第二凹凸周向限位结构的相互协同作用,可以实现外壳和载体的准确定位,以达到精准定位固定的目的,同时还提高了生产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透镜驱动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透镜驱动装置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透镜驱动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A沿线剖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4中C-C沿线剖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壳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四结构示意图。
图中,载体1、第一限位凹槽10、外壳2、第一下凸起20、第一下凹槽21、第二下凸起22、第二下凹槽23、第三下凸起24、第三下凹槽25、第三上凹限位槽26、上弹片3、外圈30、第二限位凹槽31、底座4、第三限位上凸起40、储胶槽41、下弹片5、驱动组件6、驱动磁石60、驱动线圈61、光轴a。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2-4所示,本载体与外壳连接机构包括:
载体1,用于承载透镜;
外壳2,套于载体1外侧;
上弹片3,用于连接载体1和外壳2;即,上弹片3使得载体1上端面和外壳2的内顶面连接在一起,用于支撑载体1运动。
为了能够达到防止周向旋转转动的目的,本实施例通过如下方案实现:
第一凹凸周向限位结构,连接于载体1和外壳2从而防止载体1相对外壳2绕光轴a转动;即,第一凹凸周向限位结构利用凹凸配合的大面积接触方式实现两者的周向防止旋转转动目的,以确保外壳以及载体周向固定稳定性,以进一步去提高摄像清晰度,从而可以防止产生粉尘。
光轴a即Z轴。
以及第二凹凸周向限位结构,连接于外壳2和上弹片3从而防止上弹片3相对外壳2绕光轴a转动。因为上弹片3起到连接载体和外壳的衔接作用,在这个衔接的结构中,利用第二凹凸周向限位结构实现对外壳2和上弹片3之间的周向锁止,以进一步稳定两者之间的周向固定稳定性。
利用第一凹凸周向限位结构和第二凹凸周向限位结构的相互协同作用,可以实现外壳和载体的准确定位,以达到精准定位固定的目的,同时还提高了生产产能。
优选地,本实施例的外壳2为圆环形外壳。外壳2由导磁材料制成。
具体地,如图3和图5-7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凹凸周向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外壳2内顶部的至少一个第一下凸起20,在载体1上设有供所述第一下凸起20一一卡入的第一限位凹槽10。第一限位凹槽10的槽长度大于第一下凸起20的下凸厚度,以使得载体1能够在光轴a轴向进行移动对焦。
第一下凸起20卡于第一限位凹槽10中实现周向锁止。
所述第一下凸起20有两个并且以光轴a对称分布。两个第一下凸起20沿着Y轴分布。
其次,第一下凸起20设置在外壳2内顶部边缘,所述的第一限位凹槽10设于载体1的外边缘。
还有,在外壳2外顶部边缘设有与所述第一下凸起20相对应的第一下凹槽21。优选地,第一下凸起20、第一下凹槽21和外壳2一体成型,例如,模压等等方式一体成型。
第一下凸起20除了起到周向锁止的作用,还可以对外壳2周向结构强度起到加强作用,而第一下凹槽21的设计其可以便于第一下凸起20的加工成型。
当然,第一凹凸周向限位结构其还可以是与上述结构相反的设置方式,即,第一下凸起20和第一限位凹槽10的位置对调。
具体地,如图3和图5-7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二凹凸周向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外壳2内顶部的至少一个第二下凸起22,在上弹片3的外圈30上设有供所述第二下凸起22一一卡入的第二限位凹槽31。当然,这里的第二凹凸周向限位结构其结构可以是与所述的结构相反,即,第二下凸起22和第二限位凹槽31位置对调。
其次,第二限位凹槽31的槽底为直边槽底,而第二下凸起22具有与直边槽底吻合的直边侧面,也同样可以实现周向锁止目的。第二限位凹槽31的槽宽大于第二下凸起22的外径,以便于两者组装。
第二下凸起22卡于第二限位凹槽31中实现周向锁止。
所述第二下凸起22有两个并以光轴a呈对称分布。两个第二下凸起22沿着X轴分布,可以与上述的第一下凸起20错位从而提高加工制造效率,以及结构布局设计更加合理。
所述第二下凸起22设置在外壳2内顶部边缘,所述的第二限位凹槽31设于载体1的外边缘。第二下凸起22其还可以对外壳2结构形成加强。
在外壳2外顶部边缘设有与所述第二下凸起22相对应的第二下凹槽23。第二下凹槽23的设计其可以便于加工制造第二下凸起22,其成型方式与上述的第一下凸起一致。
所述外壳2内顶部外缘还设有第三下凸起24,所述上弹片3的外圈30固定于第三下凸起24上从而使得上弹片3与外壳2的内顶面形成间距。
外壳2、第二下凸起22和第三下凸起24一体成型,以提高结构强度和生产效率,以及制造精度。
在外壳2外顶部边缘设有与所述第三下凸起24相对应的第三下凹槽25,在每一第三下凹槽25外缘分别设有一第二下凹槽23,在每一第三下凸起24的外缘分别有一第二下凸起22,第三下凹槽25的设计其可以便于第三下凸起24的加工制造。
在本实施例中
上弹片3的外圈30连接外壳2内顶部的第三下凸起24,上弹片3的内圈连接于载体1上端面,以起到对载体上端的支撑固定。
实施例二
如图3和图5-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底座4;优选地,本实施例的底座4呈圆环形底座,以便于与实施例一的外壳2匹配。
扣合于底座4上的外壳2;
载体1,用于承载透镜,载体1通过上弹片3和下弹片5内置于底座4与外壳2合围形成的空腔内;
驱动组件6,驱动所述载体1沿着光轴a移动;
实施例一所述的第一凹凸周向限位结构,其连接于载体1和外壳2从而防止载体1相对外壳2绕光轴a转动;
实施例一所述的第二凹凸周向限位结构,其连接于外壳2和上弹片3从而防止上弹片3相对外壳2绕光轴a转动。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驱动组件6包括多块固定于外壳2内侧壁的驱动磁石60,驱动磁石60位于第三下凸起24下方,上弹片3的外圈30固定于驱动磁石60和第三下凸起24之间,在载体1上套设有驱动线圈61,所述的驱动磁石60分布于驱动线圈61外侧。
外圈30固定于驱动磁石60和第三下凸起24之间,可以进一步提高外圈30的固定稳定性。
优选地,本实施例的驱动磁石60有四块并且呈拱形状,四块驱动磁石60呈圆周分布,驱动磁石60和驱动线圈61配合驱动载体沿着光轴a移动,起到对焦目的。
其次,本实施例的线圈其供电是通过下弹片与电源导通后进行供电。
另外,在底座4和外壳2之间设有第三凹凸周向限位结构,用于防止底座4和外壳2相互周向转动。当然,为了便于轴向定位,在底座4的外壁下端设有环形凸肩,外壳2的套在底座4外侧并且下端面与环形凸肩接触。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第三凹凸周向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外壳2侧部下端面上的至少一个第三上凹限位槽26,在底座4的外壁设有与所述第三上凹限位槽26一一对应的第三限位上凸起40,所述的第三限位上凸起40卡于第三上凹限位槽26中。优选地,本实施例的第三上凹限位槽26有两个,所述的第三限位上凸起40有两个并且第三上凹限位槽26和第三限位上凸起40一一配合实现周向锁止,防止了相互转动,同时,这种设计可以起到精准定位,即,定向组装的功能。
另外,在底座4外壁还设有若干呈圆周分布的储胶槽41,储胶槽41为竖向槽,并且储胶槽41的槽深从上往下逐渐减小,以及储胶槽41的上端与外界连通,而储胶槽41的下端延长至环形凸肩侧上方,所述的储胶槽41中添加胶并且该胶与外壳2的内侧壁固连。这种设计其可以进一步对底座4和外壳之间连接强度的补强。
在本实施例中
利用驱动线圈通电后与驱动磁石配合,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下驱动载体在光轴移动,达到对焦目的。
实施例三
基于实施例二,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装置,具有实施例三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并携带透镜。摄像装置例如摄像模组。
实施例四
基于实施例三,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具有实施例三所述的摄像装置。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等等。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3)

1.载体与外壳连接机构,包括:
载体(1),用于承载透镜;
外壳(2),套于载体(1)外侧;其特征在于,本连接机构还包括:
第一凹凸周向限位结构,连接于载体(1)和外壳(2)从而防止载体(1)相对外壳(2)绕光轴(a)转动,并且载体(1)能够沿着光轴(a)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体与外壳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凸周向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外壳(2)内顶部的至少一个第一下凸起(20),在载体(1)上设有供所述第一下凸起(20)一一卡入的第一限位凹槽(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体与外壳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凸起(20)有两个并且以光轴(a)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体与外壳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凸起(20)设置在外壳(2)内顶部边缘,所述的第一限位凹槽(10)设于载体(1)的外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体与外壳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外顶部边缘设有与所述第一下凸起(20)相对应的第一下凹槽(2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体与外壳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凹槽(10)的槽长度大于第一下凸起(20)的下凸厚度。
7.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底座(4);
扣合于底座(4)上的外壳(2);
载体(1),用于承载透镜,载体(1)通过上弹片(3)和下弹片(5)内置于底座(4)与外壳(2)合围形成的空腔内;
驱动组件(6),驱动所述载体(1)沿着光轴(a)移动;其特征在于,本装置还包括:
第一凹凸周向限位结构,其连接于载体(1)和外壳(2)从而防止载体(1)相对外壳(2)绕光轴(a)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组件(6)包括多块固定于外壳(2)内侧壁的驱动磁石(60),驱动磁石(60)位于第三下凸起(24)下方,上弹片(3)的外圈(30)固定于驱动磁石(60)和第三下凸起(24)之间,在载体(1)上套设有驱动线圈(61),所述的驱动磁石(60)分布于驱动线圈(61)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4)和外壳(2)之间设有第三凹凸周向限位结构,用于防止底座(4)和外壳(2)相互周向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凹凸周向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外壳(2)侧部下端面上的至少一个第三上凹限位槽(26),在底座(4)的外壁设有与所述第三上凹限位槽(26)一一对应的第三限位上凸起(40),所述的第三限位上凸起(40)卡于第三上凹限位槽(26)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4)外壁还设有若干呈圆周分布的储胶槽(41),所述的储胶槽(41)中添加胶并且该胶与外壳(2)的内侧壁固连。
12.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权利要求7-11任意一项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
13.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摄像装置。
CN202121179272.4U 2021-05-29 2021-05-29 载体与外壳连接机构、透镜驱动、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71569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79272.4U CN217156903U (zh) 2021-05-29 2021-05-29 载体与外壳连接机构、透镜驱动、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79272.4U CN217156903U (zh) 2021-05-29 2021-05-29 载体与外壳连接机构、透镜驱动、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56903U true CN217156903U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60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79272.4U Active CN217156903U (zh) 2021-05-29 2021-05-29 载体与外壳连接机构、透镜驱动、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569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03878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US8077398B2 (en) Lens driving device comprising magnetic circuit with high magnetic efficiency
JP5910817B2 (ja) レンズホルダ駆動装置
JP3142078U (ja) 焦点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13156496A (ja) レンズホルダ駆動装置
CN113109950B (zh) 光学防抖弹性支撑机构、防抖和透镜驱动装置及摄像装置、电子设备
CN105763017A (zh) 自动对焦音圈马达
CN217156903U (zh) 载体与外壳连接机构、透镜驱动、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200166728A1 (en) Lens module
WO2017175505A1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217156904U (zh) 弹片与外壳连接机构、透镜驱动、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9982312U (zh) 一种摄像模组自动对焦音圈马达
CN101738704A (zh) 一种透镜驱动装置
CN116300268A (zh) 一种自动对焦结构及其摄像装置
CN207020434U (zh) 一种闭环自动对焦马达的配合结构
CN115396599A (zh) 音圈马达、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05753923U (zh) 自动对焦音圈马达
CN214751027U (zh) 限位结构、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US8907532B2 (en) Voice coil motor
CN214751026U (zh) 透镜驱动用底座、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4755830U (zh) 弹性元件、透镜驱动、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5526210U (zh) 光学承载动体、透镜驱动、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20543240U (zh) 镜头动框、驱动装置及摄像模组
CN214755829U (zh) 磁性元件定位垫片、透镜驱动、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4751043U (zh) 透镜驱动用底座、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