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47255U - 地埋式压缩垃圾压缩设备 - Google Patents

地埋式压缩垃圾压缩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47255U
CN217147255U CN202220828706.7U CN202220828706U CN217147255U CN 217147255 U CN217147255 U CN 217147255U CN 202220828706 U CN202220828706 U CN 202220828706U CN 217147255 U CN217147255 U CN 2171472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ion
box body
cover plate
frame
garb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2870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柏胜
廖长成
周欢
郭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Zhongj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Zhongj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Zhongj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Zhongj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2870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472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472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472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地埋式压缩垃圾压缩设备,包括压缩箱体,和埋设在地坑内的框架,压缩箱体可升降地设置在框架内;还包括:升降机构,设于框架内,用以容纳压缩箱体,包括液压油缸、提升架、提升平台、盖板,液压油缸设于框架的两侧,提升架设于框架内,底部设有提升平台,压缩箱体放置在提升平台上,提升架的两侧顶部与液压油缸的顶端连接,盖板设于提升平台的顶部,其中一端部与提升平台铰接;第一进料口,开设于盖板上与压缩箱体顶部的入口连通,与盖板的顶面平齐;进料箱体,设于盖板上,顶部开设有第二进料口。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垃圾压缩设备设置在地面上,占用地面面积,且容易滋生蚊虫和细菌,以及散发异味影响空气质量的问题。

Description

地埋式压缩垃圾压缩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压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地埋式压缩垃圾压缩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以及国家对环境保护的不断重视,由于垃圾压缩机能够实现垃圾的压缩减容,更大程度地提高垃圾的收集效率以及收集量,被广泛地应用在垃圾转运站中,现有的垃圾压缩机主要是设置在地面上的,占用了垃圾中转站的较大场地面积,且容易散发臭气以及异味影响空气质量。
因此,有必要研究开发一种埋设在地下的地埋式压缩垃圾设备,解决传统的垃圾处理设备存在异味以及滋生蚊虫和细菌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地埋式压缩垃圾压缩设备,用以解决现有垃圾压缩设备设置在地面上,占用地面面积,且容易滋生蚊虫和细菌,以及散发臭气和异味影响空气质量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埋式压缩垃圾压缩设备,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地埋式压缩垃圾压缩设备,包括压缩箱体,以及埋设在地坑内的框架,所述压缩箱体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框架内;还包括:
升降机构,可升降的设于所述框架内,用以容纳所述压缩箱体,升降机构包括液压油缸、提升架、提升平台以及盖板,所述液压油缸设于所述框架的两侧与所述框架的侧部以及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提升架设于所述框架内,提升架底部设有所述提升平台,所述压缩箱体放置于所述提升平台上,提升架的两侧顶部与所述液压油缸的顶端连接,在所述液压油缸的驱动下带动提升平台沿液压油缸的伸缩方向升降,所述盖板设于所述提升架的顶部,其中一端部与所述提升架铰接,所述盖板沿铰接处翻转;在所述盖板上开设有第一进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与所述压缩箱体顶部的入口连通,与所述盖板的顶面平齐,用以供垃圾推车倒入垃圾,在所述盖板上设置有进料箱体,顶部开设有与压缩箱体顶部的入口连通的第二进料口,用以供垃圾桶倒入垃圾,在所述盖板和压缩箱体之间设置有对接件,所述对接件的顶部与所述盖板的底部连接,连通所述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对接件底部与压缩箱体顶部的入口对接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地埋式压缩垃圾压缩设备,相对于现有技术,通过将框架埋设在地坑内,框架内设置提升机构以及可拆卸地安装在提升机构上的压缩箱体,在压缩箱体顶部开设入口,提升机构顶部设置与提升平台铰接的盖板,盖板上开设与盖板顶面平齐的连通入口的第一进料口,用以供垃圾推车倒入垃圾,以及在盖板上设有具有连通入口的第二进料口,用以供垃圾桶倒入垃圾,使得垃圾压缩设备适配于垃圾桶以及垃圾推车的垃圾收集,提高适用范围以及收集便捷性,并通过压缩箱体收集压缩垃圾,在需要转运时,通过提升机构将压缩箱体提升到地面上,同时转动盖板将压缩箱体露出,以便外部的取料设备将压缩箱体取出,将压缩箱体内的垃圾倒入转运设备处转运。具有结构密闭性强、绿色环保以及垃圾收集压缩效率高的优点,有效地解决了现有垃圾压缩设备设置在地面上,占用地面面积,且容易滋生蚊虫和细菌,以及散发臭气和异味影响空气质量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缩箱体包括:
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机构设置于箱体内,用以对进入压缩箱体内的垃圾进行压缩处理;
滑动件,设于所述压缩箱体底部的一端,用以带动所述压缩箱体滑入提升平台上或从提升平台上滑出;
扣接件,设于所述压缩箱体一侧,用以供与外部的吊钩设备连接,并在吊钩设备的推拉下放入提升平台上或从提升平台上拉出;
入口,所述入口设置在压缩箱体的顶部,在所述入口处还设置有密封门;
出口,所述出口设置在压缩箱体、扣接件对应的另一侧,在所述出口处还设置有可开合的出料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提升平台的顶板顶面上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导向轨道,所述滑动件可滑动进入导向轨道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提升平台的底部两端设有两组对称设置的保险装置,所述提升平台的底部两侧设有供所述保险装置伸出的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框架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定位滑块,所述提升架的侧部与所述定位滑块连接,所述定位滑块用以在液压油缸驱使提升架升降时的定位以及滑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缩机构包括第一压缩油缸、第二压缩油缸以及压缩板,所述第一压缩油缸和第二压缩油缸交叉错位地设置在压缩箱体内,与所述压缩板连接,且所述第一压缩油缸设于所述第二压缩油缸的上方或下方位置处。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箱体内设有位于所述压缩机构上方的隔档机构,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以及第二伸缩杆,所述压缩箱体内位于所述压缩机构的上方设有滑动槽,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动槽内,所述第二伸缩杆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板的后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动槽的端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料箱体上设有用以翻转垃圾桶将垃圾桶倒入第二进料口的翻桶机构,所述翻桶机构包括翻转油缸、翻转架、第一翻转杆、翻盖板、以及第二翻转杆,所述翻转油缸设于所述进料箱体内,一端与进料箱体底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翻转架铰接,所述第一翻转杆的一端与所述翻转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翻盖板底部铰接,所述第二翻转杆一端与所述进料箱体顶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翻盖板底部铰接,所述翻盖板可翻转地设于所述进料箱体的顶部,用以封闭或开启所述第二进料口,且所述翻转架上还设有用以夹持垃圾桶的夹桶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板上设有可翻转地封闭或开启所述第一进料口的密封盖板,所述密封盖板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盖板底部连接的推拉机构,包括推拉油缸、连杆、转轴以及转动块,所述推拉油缸设于所述盖板底部位于第一进料口两侧位置处,所述推拉油缸的端部连接有所述连杆,所述连杆连接有所述转轴,所述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盖板底部,所述转动块一端套设在所述转轴上,另一端与所述密封盖板底部的一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对接件呈漏斗状设置,包括顶部的大口端和底部的小口端,所述大口端与盖板底部连接,连通所述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所述小口端与所述压缩箱体顶部的入口对接连通所述压缩箱体,且所述小口端的外部上套设有与所述入口内壁抵触连接的密封件。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进料箱体上设置翻桶机构,将垃圾桶固定在翻桶架的侧壁上后,利用翻转油缸同时推动翻转架提升并翻转倾倒垃圾桶内垃圾的同时,驱动翻盖板转动打开第二进料口,简化翻桶机构的结构复杂性,降低成本投入以及维修维护成本。
2.通过在翻转架上设置夹桶机构,利用夹桶机构固定垃圾桶,避免垃圾桶在跟随翻转架提升以及翻转时脱离的情况发生。
3.通过将压缩箱体内的压缩机构采用交叉错位设置第一压缩油缸和第二压缩油缸,使得第一压缩油缸和第二压缩油缸呈倾斜状结构,降低压缩机构的空间占用率的同时保留了压缩机构的推力以及压缩行程。
4.通过在压缩箱体内设置隔档机构,避免压缩箱体内的垃圾进入压缩机构造成压缩机构损坏的情况发生。
5.通过在提升平台上设置保险机构,当提升平台在液压油缸的驱动下提升高度做业时,保险机构的插销在伸缩杆的作用下通过通孔伸出提升平台侧壁外,能够配合框架进行卡接,避免液压油缸失效或机械故障导致支撑不住提升平台,提升平台掉落造成损坏或事故的情况发生。
6.通过在提升平台的顶面设置导向轨道,配合压缩箱体底部的滑动件,实现压缩箱体的安装精准定位以及拆装便捷。
7.通过在压缩箱体入口处设置密封门,对压缩箱体的入口进行可开闭的密封,降低臭气或异味的散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的A部分局部放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提升机构提升后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图5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图6的盖板打开后取出压缩箱体的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图7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进料箱体关闭状态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进料箱体打开状态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缩箱体压缩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缩箱体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2的B部分局部放大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4的C部分局部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地埋式压缩垃圾压缩设备。
如图1-15所示,该地埋式压缩垃圾压缩设备,包括压缩箱体1,以及埋设在地坑内的框架2,所述压缩箱体1可升降地与所述框架2连接。
其中,所述框架2内还设有升降机构3,用以容纳所述压缩箱体1,升降机构3包括液压油缸31、提升架30、提升平台32以及盖板33,所述液压油缸31设于所述框架2的两侧与所述框架2的侧部以及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提升平台32设于所述提升架30的底部,所述提升架30设于所述框架2内,提升架的两侧顶部与所述液压油缸31的顶端连接,在所述液压油缸31的驱动下带动提升平台32沿液压油缸31的伸缩方向升降,所述盖板33设于所述提升平台32的顶部,盖板33的顶面与地面平齐,其中一端部与所述提升平台32铰接,所述压缩箱体1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提升平台32上。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33上开设有与所述压缩箱体1顶部的入口11连通的第一进料口331,第一进料口331与所述盖板33的顶面平齐,用以供垃圾推车倒入垃圾;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33上设有进料箱体4,进料箱体4顶部开设有与压缩箱体1顶部的入口11连通的第二进料口41,用以供垃圾桶倒入垃圾。
其中,所述压缩箱体1的前端设有垃圾出口101,在所述出口处还设有出料门。
其中,所述压缩箱体1的顶部设有可滑动封闭或开启所述入口11的密封门102。
结合图7所示,所述框架2上设有多个用于提升平台32升降的定位以及滑动的定位滑块201。
结合图9-10所示,所述进料箱体4上设有翻桶机构42,所述翻桶机构42包括翻转油缸421、翻转架422、第一翻转杆423、翻盖板424、以及第二翻转杆425,所述翻转油缸421设于所述进料箱体4内,一端与进料箱体4底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翻转架422上的基座4221的一端铰接,所述基座4221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料箱体4顶部铰接,所述第一翻转杆423的一端与所述基座4221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翻盖板424底部的支架4241铰接,所述第二翻转杆425一端与所述进料箱体4顶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架4241铰接,所述翻盖板424可翻转地设于所述进料箱体4的顶部,用以封闭或开启所述第二进料口41。
本实施例的翻盖板424的开启或封闭以及翻转架422的提升翻转均通过翻转油缸421的伸缩实现。
结合图8所示,所述翻转架422上设有夹桶机构43,包括夹扣431、挂桶板432、夹桶油缸434以及夹板433,所述夹扣431和挂桶板432固定连接,所述夹板433设于所述夹扣431的上方,所述夹桶油缸434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翻转架422的底部,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挂桶板432的底部,用以推动所述夹桶机构在所述翻转架422上上下移动,夹持垃圾桶。
具体地,垃圾桶靠在所述挂桶板432上,垃圾桶上端的翻边挂在夹扣431上,夹桶油缸434推动挂桶板52以及垃圾桶向上移动,直至垃圾桶的上端的翻边抵触在夹板433上,利用夹板43和夹扣431分别夹紧垃圾桶的翻边的上下两面实现垃圾桶的固定。
结合图11-13所示,所述压缩箱体1内设有压缩机构12,包括第一压缩油缸121、第二压缩油缸122以及压缩板123,所述第一压缩油缸121的后端固设在所述压缩箱体1的左侧内壁上,前端与所述压缩板123的右侧连接,所述第二压缩油缸122的后端固设在所述压缩箱体1的右侧内壁上,前端与所述压缩板123的左侧连接,且所述第一压缩油缸121设于所述第二压缩油缸122的上方或下方位置处与所述第二压缩油缸122交叉错位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箱体1内设有位于所述压缩机构12上方的隔档机构13,包括第一挡板131、第二挡板132以及第二伸缩杆133,所述压缩箱体1内位于所述压缩机构12的上方设有滑动槽14,所述第一挡板131和第二挡板132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动槽14内,所述第二伸缩杆133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板131的后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动槽14的端部连接,且压缩板123的顶部可滑动推拉所述第一挡板131在滑动槽14内滑动,所述第一挡板131的顶部可滑动地推拉所述第二挡板132在滑动槽14内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板123的顶部设有第一推拉板124,所述第一挡板131的底部设有第一槽体1311,所述第一推拉板124伸入第一槽体1311内可滑动地抵触第一槽体1311的两侧内壁,推拉所述第一挡板131在滑动槽14内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板131的顶部设有第二推拉板1312,所述第二挡板132的底部设有第二槽体1321,所述第二推拉板1312伸入第二槽体1321内可滑动地抵触第二槽体1321的两侧内壁,推拉所述第二挡板132在滑动槽14内滑动。
结合图2-3所示,所述提升平台32的底部两端设有保险装置5,包括伸缩杆51、第二连杆52以及插销53,所述伸缩杆51上套设有与所述提升平台32的顶板底面连接的第一固定座54,所述伸缩杆51的两端连接有所述第二连杆52,所述第二连杆52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插销53,所述插销53穿设所述提升平台32可伸缩地延伸到提升平台32的侧壁外,且所述第二连杆52上套设有与所述提升平台32的顶板底面连接的第二固定座55。
结合图8-9所示,所述提升平台32的顶板顶面上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导向轨道321,所述压缩箱体1底部设有可滑动进入导向轨道321内的滑动件10,所述导向轨道321的末端设有限制滑动件10的滑动行程的限位块322,所述导向轨道321内设有限位凸块323,所述限位凸块323与所述限位块322之间形成用以容纳所述滑动件10的容纳槽324,所述顶板上位于导向轨道321的前端上设有支撑座325,用以抵触在压缩箱体1的底部支撑所述压缩箱体1。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箱体1相对于所述滑动件10的一端设有用以供吊钩设备(勾臂车)扣接的扣接件103,使得压缩箱体1的一端吊离地面,滑动件10受力抵触在提升平台32上。
结合图14-15所示,所述盖板33上设有可翻转地封闭或开启所述第一进料口331的密封盖板332,所述密封盖板332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盖板33底部连接的推拉机构6,包括推拉油缸61、连杆62、转轴63以及转动块64,所述推拉油缸61设于所述盖板33底部位于第一进料口331两侧位置处,所述推拉油缸61的端部连接有所述连杆62,所述连杆62连接有所述转轴63,所述转轴63可转动地设置在盖板33底部,所述转动块64一端套设在所述转轴63上,另一端与所述密封盖板332底部的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33的底部位于第一进料口331的两侧设有密封挡板333,所述盖板33的底部设有多个固定块334,所述转轴63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固定块334之间,一端穿设所述密封挡板333连接所述连杆62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推拉油缸61的端部设有连接块611,连接块611上设有与所述连杆62可活动连接的连接柱612。
结合图8、10-11所示,所述进料箱体4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二进料口41连通的第一出料口40,所述盖板33上对应所述第一出料口40的位置处开设有通槽(图中未视出),所述通槽连通所述压缩箱体1顶部的入口11。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33和压缩箱体1之间还设有对接件7,所述对接件7呈漏斗状设置,包括顶部的大口端71和底部的小口端72,所述大口端71与盖板33底部连接,连通所述第一进料口331和第二进料口41,所述小口端72与所述压缩箱体1顶部的入口11对接连通所述压缩箱体1,且所述小口端72的外部上套设有与所述入口11内壁抵触连接的密封件(图中未视出)。
本实用新型的地埋式压缩垃圾压缩设备,具有结构密闭性强、绿色环保以及垃圾收集压缩效率高的优点,有效地解决了现有垃圾压缩设备设置在地面上,占用地面面积,且容易滋生蚊虫和细菌,以及散发臭气和异味影响空气质量的问题。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10)

1.地埋式压缩垃圾压缩设备,包括压缩箱体,以及埋设在地坑内的框架,所述压缩箱体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框架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升降机构,可升降的设于所述框架内,用以容纳所述压缩箱体,升降机构包括液压油缸、提升架、提升平台以及盖板,所述液压油缸设于所述框架的两侧与所述框架的侧部以及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提升架设于所述框架内,提升架底部设有所述提升平台,所述压缩箱体放置于所述提升平台上,提升架的两侧顶部与所述液压油缸的顶端连接,在所述液压油缸的驱动下带动提升平台沿液压油缸的伸缩方向升降,所述盖板设于所述提升架的顶部,其中一端部与所述提升架铰接,所述盖板沿铰接处翻转;在所述盖板上开设有第一进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与所述压缩箱体顶部的入口连通,与所述盖板的顶面平齐,用以供垃圾推车倒入垃圾,在所述盖板上设置有进料箱体,顶部开设有与压缩箱体顶部的入口连通的第二进料口,用以供垃圾桶倒入垃圾,在所述盖板和压缩箱体之间设置有对接件,所述对接件的顶部与所述盖板的底部连接,连通所述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对接件底部与压缩箱体顶部的入口对接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压缩垃圾压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箱体包括:
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机构设置于箱体内,用以对进入压缩箱体内的垃圾进行压缩处理;
滑动件,设于所述压缩箱体底部的一端,用以带动所述压缩箱体滑入提升平台上或从提升平台上滑出;
扣接件,设于所述压缩箱体一侧,用以供与外部的吊钩设备连接,并在吊钩设备的推拉下放入提升平台上或从提升平台上拉出;
入口,所述入口设置在压缩箱体的顶部,在所述入口处还设置有密封门;
出口,所述出口设置在压缩箱体、扣接件对应的另一侧,在所述出口处还设置有可开合的出料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埋式压缩垃圾压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平台的顶板顶面上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导向轨道,所述滑动件可滑动进入导向轨道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压缩垃圾压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平台的底部两端设有两组对称设置的保险装置,所述提升平台的底部两侧设有供所述保险装置伸出的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压缩垃圾压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定位滑块,所述提升架的侧部与所述定位滑块连接,所述定位滑块用以在液压油缸驱使提升架升降时的定位以及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埋式压缩垃圾压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构包括第一压缩油缸、第二压缩油缸以及压缩板,所述第一压缩油缸和第二压缩油缸交叉错位地设置在压缩箱体内,与所述压缩板连接,且所述第一压缩油缸设于所述第二压缩油缸的上方或下方位置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埋式压缩垃圾压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箱体内设有位于所述压缩机构上方的隔档机构,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以及第二伸缩杆,所述压缩箱体内位于所述压缩机构的上方设有滑动槽,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动槽内,所述第二伸缩杆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板的后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动槽的端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压缩垃圾压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箱体上设有用以翻转垃圾桶将垃圾桶倒入第二进料口的翻桶机构,所述翻桶机构包括翻转油缸、翻转架、第一翻转杆、翻盖板、以及第二翻转杆,所述翻转油缸设于所述进料箱体内,一端与进料箱体底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翻转架铰接,所述第一翻转杆的一端与所述翻转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翻盖板底部铰接,所述第二翻转杆一端与所述进料箱体顶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翻盖板底部铰接,所述翻盖板可翻转地设于所述进料箱体的顶部,用以封闭或开启所述第二进料口,且所述翻转架上还设有用以夹持垃圾桶的夹桶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压缩垃圾压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上设有可翻转地封闭或开启所述第一进料口的密封盖板,所述密封盖板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盖板底部连接的推拉机构,包括推拉油缸、连杆、转轴以及转动块,所述推拉油缸设于所述盖板底部位于第一进料口两侧位置处,所述推拉油缸的端部连接有所述连杆,所述连杆连接有所述转轴,所述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盖板底部,所述转动块一端套设在所述转轴上,另一端与所述密封盖板底部的一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压缩垃圾压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件呈漏斗状设置,包括顶部的大口端和底部的小口端,所述大口端与盖板底部连接,连通所述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所述小口端与所述压缩箱体顶部的入口对接连通所述压缩箱体,且所述小口端的外部上套设有与所述入口内壁抵触连接的密封件。
CN202220828706.7U 2022-04-11 2022-04-11 地埋式压缩垃圾压缩设备 Active CN2171472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28706.7U CN217147255U (zh) 2022-04-11 2022-04-11 地埋式压缩垃圾压缩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28706.7U CN217147255U (zh) 2022-04-11 2022-04-11 地埋式压缩垃圾压缩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47255U true CN217147255U (zh) 2022-08-09

Family

ID=82700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28706.7U Active CN217147255U (zh) 2022-04-11 2022-04-11 地埋式压缩垃圾压缩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472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719296A (en) Load handling container apparatus
CN2848776Y (zh) 一种垃圾垂直压缩中转站设备
CN205952814U (zh) 车载上装式压缩垃圾箱
CN105752565A (zh) 一种自装卸垃圾车
CN2784358Y (zh) 多用途四立柱立式全封闭压缩落地式垃圾中转装置
CN205972588U (zh) 一种预压缩垃圾中转设备的污水垃圾沉淀处理机构
CN217147255U (zh) 地埋式压缩垃圾压缩设备
CN102491035A (zh) 移动垂压多位坑卧垃圾压缩站
CN207015964U (zh) 单缸举桶开合盖联动机构
CN100480031C (zh) 前装后卸式垃圾压缩设备
CN202464599U (zh) 房屋式垃圾压缩中转设备
CN210759380U (zh) 一种方便使用的收残车
CN209834664U (zh) 前装分体式垃圾投料压缩装置
CN114633973A (zh) 地埋式压缩垃圾压缩设备
CN106115142B (zh) 一种垂直压缩垃圾中转站
CN209684549U (zh) 带有垃圾倾倒装置的升降式地埋垃圾站
CN213860852U (zh) 一种翻盖式垃圾压缩机
CN215247198U (zh) 一种顶上料刮板式移动压缩垃圾箱
CN213036631U (zh) 一种带固液分离的垃圾回收装置
CN210259810U (zh) 一种地埋站装置
CN204150527U (zh) 一种立式垃圾压缩中转站
CN204280457U (zh) 垃圾压缩机
CN2863718Y (zh) 地下垃圾站
CN217147225U (zh) 地埋式压缩垃圾压缩设备上料翻桶装置
CN202321410U (zh) 一种移动垂压多位坑卧垃圾压缩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