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37026U - 表带 - Google Patents

表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37026U
CN217137026U CN202220799429.1U CN202220799429U CN217137026U CN 217137026 U CN217137026 U CN 217137026U CN 202220799429 U CN202220799429 U CN 202220799429U CN 217137026 U CN217137026 U CN 2171370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chband
mounting hole
band
spring
pr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9942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泽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orra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orra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orra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orra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9942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370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370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370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表带,包括表带本体和连接机构,表带本体的端部开设有安装孔,连接机构设于安装孔内;连接机构包括按压件、卡合件和弹簧,按压件可滑动地设于安装孔内,卡合件包括卡合部、两个弹性连接部以及两个固定部,两个固定部均与表带本体固定连接以使卡合部置于安装孔内,弹簧设于按压件和卡合部之间。该表带可通过弹性连接部形变后产生的弹力协助卡合部朝向按压件移动,使得用户仅用较小的力即可取出或装入表带,方便省力;同时极大地简化了表带本体与表框之间的连接结构,提高了表带的组装效率。

Description

表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表带。
背景技术
手表作为人们常用的穿戴设备,种类繁多,智能手表因其方便携带及其较强的显示效果与丰富的功能,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使用工具之一。
现有的智能手表的表带一般通过弹簧的斥力作用推动定位块卡入表框。在表带的装入或取出过程中,需对定位块进行按压,因弹簧的斥力较大,按压过程十分费力,用户体验不佳。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拆装省力的表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表带,包括表带本体和连接机构,所述表带本体的端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机构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按压件、卡合件和弹簧,所述按压件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卡合件包括卡合部、连接于所述卡合部两侧的两个弹性连接部、以及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弹性连接部的两个固定部,两个所述固定部均与所述表带本体固定连接以使所述卡合部置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弹簧设于所述按压件和所述卡合部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表带具有初始状态和锁定状态,在所述初始状态下,部分所述按压件凸出于所述安装孔的一端外且所述卡合部收容于所述安装孔内;在所述锁定状态下,部分所述卡合部凸出于所述安装孔的另一端外且所述按压件收容于所述安装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压件的相对两侧均设有限位块,所述安装孔包括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与所述第二孔段之间形成阶梯面,所述限位块在所述初始状态下与所述阶梯面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压件具有远离所述卡合部的按压面,所述按压面为弧形面且所述按压面在所述初始状态下凸出于所述安装孔的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压件朝向所述卡合部的一面设有定位柱,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定位柱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簧为压缩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按压件和所述卡合部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表带本体位于所述安装孔的另一端的相对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固定部设于所述凹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弹性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卡合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表带本体的一面与所述表带本体的表面齐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合部、所述弹性连接部以及所述固定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申请的表带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的表带,在取出或装入表框时需对卡合部进行按压,通过弹性连接部形变后产生的弹力,可协助卡合部朝向按压件移动,使得用户仅用较小的力即可取出或装入表带,方便省力;同时极大地简化了表带本体与表框之间的连接结构,提高了表带本体的组装效率。该表带结构巧妙,使用舒适,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表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表带连接至表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表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表带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表带的剖视图;
图6为图4中按压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卡合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元件标号如下:表带本体10;安装孔11;第一孔段111;第二孔段112;阶梯面113;凹槽12;连接机构20;按压件21;限位块211;定位柱212;按压面213;圆孔214;弹簧22;卡合件23;卡合部231;弹性连接部232;固定部233;表框30;安装槽31;凹陷部3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表带,可连接于表框30,并佩戴至用户的手腕。该表带包括表带本体10和连接机构20。本申请实施例中,表带本体10的材质不受限制,可以采用硅胶表带、真皮表带或塑料表带等,表带本体10的使用形态也不受限制,可以为单根表带本体10,单根表带本体10的两端与表框30的两侧连接;也可以为两根可相互连接的表带本体10,表框30的两侧分别连接两根表带本体10的其中一个端部,两根表带本体10的另一端部相互连接。连接机构20装设于表带本体10的端部,表带本体10通过连接机构20与表框30连接。
表框30的侧面开设有安装槽31,安装槽31的形状与表带本体10一端的形状相适配,例如为长条形,即当连接机构20连同表带本体10的端部插设于安装槽31内时,安装槽31的侧壁与表带本体10的端部相贴合,以避免安装槽31与表带本体10之间存在缝隙使得表带本体10产生晃动,导致连接机构20与安装槽31连接不稳定。
请参阅图4和图5,表带本体10的一端设有安装孔11,连接机构20装设于安装孔11内。连接机构20包括按压件21、卡合件23和弹簧22,按压件21可滑动地设于安装孔11内,卡合件23包括卡合部231、弹性连接部232和固定部233,两个弹性连接部232分别连接于卡合部231的两侧,两个固定部233分别与两个弹性连接部232连接。卡合件23的两端的固定部233与表带本体10固定连接,弹簧22设于按压件21和卡合部231之间。表带具有初始状态和锁定状态,在弹簧22的弹力作用下,初始状态时按压件21的局部可滑动至沿安装孔11的一端伸出,此时卡合部231收容于安装孔11内;锁定状态下卡合件23可产生形变至卡合部231沿安装孔11的另一端伸出,此时按压件21收容于安装孔11内。当连接机构20连接于安装槽31内时,表带呈锁定状态,按压件21远离卡合件23的一端可抵顶于安装槽31的一侧壁,卡合部231在弹簧22弹力的推动下朝向安装槽31的另一侧壁移动,安装槽31的另一侧壁设有凹陷部32,卡合部231伸出安装孔11插设于凹陷部32内。如此,完成表带本体10与表框30的连接,同时卡合部231与凹陷部32卡合配合,使得表带不易脱出。
按压件21与表带本体10之间可滑动连接,即,按压件21可沿安装孔11的深度方向滑动。请参阅图5和图6,本实施例中,安装孔11沿深度方向包括第一孔段111和第二孔段112,第一孔段111的轮廓小于第二孔段112的轮廓,即,第一孔段111与第二孔段112形成阶梯孔,第一孔段111与第二孔段112之间具有阶梯面113。按压件21的两相对侧均设有限位块211,按压件21穿设于第一孔段111且阶梯面113将限位块211限位于第二孔段112内,从而将按压件21约束在安装孔11中。第一孔段111的形状与按压件21的形状相适配,例如第一孔段111与按压件21的形状均为腰型。第一孔段111可对按压件21的晃动进行限制,即按压件21只可沿第一孔段111的深度方向滑动而不可朝第一孔段111的孔壁方向产生晃动;限位块211可对按压件21的滑动距离进行限制。
定义按压件21远离卡合件23的一面为按压面213,当限位块211滑动至与阶梯面113接触时,按压件21无法继续朝远离卡合件23的方向滑动,此时,表带呈初始状态,按压面213凸出于安装孔11的一端,以便用户进行按压。优选地,按压面213为弧形面,当按压面213凸出于安装孔11时,按压面213的边缘与表带本体10平滑过渡,在保持表带的整体美观、按压件21不易磕手的同时,也使得将表带本体10的端部推入安装槽31时以及按压面213与安装槽31接触滑动时更加顺滑、省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按压件21的两侧设有滑块,安装孔11内的两侧均设有轴向方向的滑槽,滑块可滑动连接于滑槽内,使得按压件21与表带本体10可滑动连接。本实施例仅以一较佳方式进行说明,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
请参阅图5,弹簧22设于按压件21与卡合部231之间,且弹簧22的两端分别与按压件21和卡合部231接触。当然,弹簧22还可以分别与按压件21和卡合部231固定连接,如粘接、铆接等,在此不作限制。
为避免弹簧22的中部偏移错位进而影响弹力作用方向,可以在按压件21朝向卡合部231的一面设有定位柱212,弹簧22套设于定位柱212上。弹簧22及定位柱212的数量不作限制,本实施例中,弹簧22及定位柱212均设有两个。按压件21朝向卡合部231的一面凹设有圆孔214,定位柱212设于圆孔214内,弹簧22的部分同样设于圆孔214内且套设于定位柱212的外围,使得弹簧22的弹力方向朝向按压件21和卡合部231。优选地,弹簧22为压缩弹簧,在压缩状态下的长度仍大于定位柱212的长度,使弹簧22在装配状态下具有一定的预紧力,从而可保持较好的弹力可靠性。
请参阅图5和图7,卡合部231可以是盒形结构,其顶面呈敞口设置,弹簧22与卡合部231底板的内侧面接触连接,使得弹簧22具有较大的压缩空间,可提供更大的弹力。优选地,卡合部231与凹陷部32的形状相适配,避免卡合部231在凹陷部32内晃动导致表带与表框30连接不稳定。
弹性连接部232可选用具有弹性的材质制成,如软胶,使得弹性连接部232在发生形变后具有向原始形态复位的弹力。具体的,在弹簧22与弹性连接部232的弹力共同作用下,卡合部231远离按压件21的一端在表带的初始状态下齐平或低于表带本体10的表面,避免磕手,在表带的锁定状态下下沿安装孔11的另一端伸出。优选地,卡合部231和固定部233同样可选用软胶材质,卡合部231、弹性连接部232以及固定部233为一体成型,便于生产,同时结构稳固、可靠性强。
固定部233与表带本体10固定连接,优选为固定部233与表带本体10铆接,以使卡合部231置于安装孔11内。本实施例中,表带本体10位于安装孔11的另一端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12,固定部233铆接固定于凹槽12内。
弹性连接部232的一端与卡合部231连接,弹性连接部232的另一端与固定部233连接,当卡合部231向安装孔11的另一端移动时,弹性连接部232弯曲产生形变。优选地,固定部233与弹性连接部232之间可以弯折形成一钝角,使得倾斜设置的弹性连接部232向原始形态复位的弹力更大,使得在表带装入及取出安装槽31时,便于对卡合部231进行按压,十分省力。同时,固定部233起到弹力壁的作用,当卡合部231向安装孔11的另一端移动时,固定部233与弹性连接部232之间的夹角变大,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弹性连接部232因形变过度进而损伤其机械性能或发生断裂,保持卡合件23整体结构的稳定。
优选地,固定部233远离表带本体10的一面与表带本体10表面齐平,使得表带本体10插设于安装槽31内时,安装槽31的侧壁与表带本体10相贴合,避免安装槽31与表带本体10之间存在缝隙使得表带本体10或连接机构20产生晃动。
本申请的表带在安装前,表带处于初始状态,按压件21的按压面213在弹簧22的弹力作用下凸出于表带本体10的表面,可以通过手指按压按压面213和卡合件23,使得按压面213以及卡合件23的底面均齐平或低于表带本体10的表面,然后将表带本体10的一端送入表框30上的安装槽31内。连接机构20在安装槽31内滑动,此时弹簧22处于压缩状态,在弹簧22的弹力作用下,按压件21与卡合件23均抵顶于安装槽31的侧壁。当连接机构20滑动至卡合部231与凹陷部32相对应的位置时,卡合部231可在弹簧22的弹力作用下伸出安装孔11且与凹陷部32卡接,连接机构20无法继续在安装槽31内滑动,表带处于锁定状态,完成表带与表框30的安装。表框30上还设有与凹陷部32对应的按键(图中未示出),通过按压按键,可使凹陷部32的底部朝向卡合件23移动,进而对卡合件23进行挤压。当需要拆卸表带时,按压按键,使得卡合部231朝向按压件21移动,弹性连接部232由压缩状态向复位状态变化,当按压按键直至卡合部231远离按压件21的一面齐平或低于表带本体10的表面时,即可将表带本体10抽离安装槽31,完成拆卸过程。弹性连接部232的复位弹力可协助卡合部231朝向按压件21移动,用户仅用较小的力即可安装或拆卸表带,方便省力。整个安装拆卸过程简单便捷,极大地简化了表带本体10与表框30的连接结构,加快了用户组装及拆卸手表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之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表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表带本体和连接机构,所述表带本体的端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机构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按压件、卡合件和弹簧,所述按压件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卡合件包括卡合部、连接于所述卡合部两侧的两个弹性连接部、以及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弹性连接部的两个固定部,两个所述固定部均与所述表带本体固定连接以使所述卡合部置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弹簧设于所述按压件和所述卡合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具有初始状态和锁定状态,在所述初始状态下,部分所述按压件凸出于所述安装孔的一端外且所述卡合部收容于所述安装孔内;在所述锁定状态下,部分所述卡合部凸出于所述安装孔的另一端外且所述按压件收容于所述安装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的相对两侧均设有限位块,所述安装孔包括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与所述第二孔段之间形成阶梯面,所述限位块在所述初始状态下与所述阶梯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具有远离所述卡合部的按压面,所述按压面为弧形面且所述按压面在所述初始状态下凸出于所述安装孔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朝向所述卡合部的一面设有定位柱,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定位柱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为压缩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按压件和所述卡合部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本体位于所述安装孔的另一端的相对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固定部设于所述凹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弹性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卡合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表带本体的一面与所述表带本体的表面齐平。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所述弹性连接部以及所述固定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CN202220799429.1U 2022-04-06 2022-04-06 表带 Active CN2171370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99429.1U CN217137026U (zh) 2022-04-06 2022-04-06 表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99429.1U CN217137026U (zh) 2022-04-06 2022-04-06 表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37026U true CN217137026U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99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99429.1U Active CN217137026U (zh) 2022-04-06 2022-04-06 表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370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29578B (zh) 一种可拆卸的连接件及可穿戴设备
CN210137890U (zh) 按压式表带快拆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CN111449378A (zh) 一种穿戴设备
CN211833162U (zh) 腕戴设备
CN112735882B (zh) 电子设备
CN213405108U (zh) 一种腕戴设备及其连接组件
CN109330123B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表带
CN217137026U (zh) 表带
CN213904173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214386387U (zh) 一种快拆快装式连接结构及具有该连接结构的腕戴设备
CN213882033U (zh) 腕带快拆结构及腕戴设备
WO2024046037A1 (zh) 一种穿戴设备
CN202536297U (zh) 一种手表带扣
CN217137025U (zh) 表带
CN214151402U (zh) 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CN113273776B (zh) 一种可拆卸表带的手表
CN217117678U (zh) 表带
CN212368502U (zh) 一种穿戴设备
CN110893037B (zh) 一种智能腕戴设备
CN110081296B (zh) 一种穿戴设备及其锁紧装置
CN213030026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215124963U (zh) 可穿戴设备
CN112841829B (zh) 一种手表
CN212574376U (zh) 一种穿戴设备
CN220557531U (zh) 表带和佩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