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27255U - 一种乏气余热再利用的污泥联合干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乏气余热再利用的污泥联合干化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127255U CN217127255U CN202220581161.4U CN202220581161U CN217127255U CN 217127255 U CN217127255 U CN 217127255U CN 202220581161 U CN202220581161 U CN 202220581161U CN 217127255 U CN217127255 U CN 21712725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as
- exhaust gas
- exhaust
- sludge
- heat exchang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乏气余热再利用的污泥联合干化装置,该乏气产自于单台或多台并联运行的桨叶干化机、圆盘干化机、薄层干化机,各干化机的乏气出口各接一个冷凝器并汇总通入锅炉或除臭设备。特别地,在乏气出口与冷凝器之间并联接设有一个气气换热器及部分从中穿接而设的乏气管道,该气气换热器一端的进风口连通室外,气气换热器另一端的出风口接入低温干化机。乏气经除尘后先利用乏气管道在气气换热器中进行流转降温,将高温热能传递至通入低温干化机的空气及再循环的乏气,再通过冷凝器冷凝后常规处理。应用本实用新型该装置,降低了污泥干化的耗气量,有效节约了能源;同时乏气的后处理无需任何药剂,降低了设备及运营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干化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对污泥联合干化设备优化乏气余热利用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发展和规模不断扩大,生活污水的产量十分庞大。而针对性的处理也成为政府机构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在相对庞杂的污水处理诸多环节中,污泥干化便是需要借助成套设备将污泥中的水分抽干,从而进一步处理干化的污泥。该工艺环节中所用设备包括浆液、圆盘等各种类型的干化机,作为潮湿污泥干化的伴随产物,乏气通常具有较高的温度,需要对其进行冷却降温及除臭等技术处理方可满足对空排放要求。
现有圆盘、桨叶、薄层等干化机设备所产生的乏气通常直接采用冷凝器对其冷却,而冷凝器通常采用循环水冷却。此后温度降低的乏气主要由以下两种方式进一步处理,一者依托于锅炉的焚烧功能,将乏气作为一次风、二次风进行无害化焚烧处理;再者利用生物除臭、化学除臭或两相结合将乏气的臭味去除后满足对空排放要求。
而本案所关心的是,这样乏气的热量将得不到有效利用,通过冷凝器直接冷却造成热能浪费。同时,用于污泥低温干化的供气还需要额外加热,增加了可观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出一种乏气余热再利用的污泥联合干化装置,以充分利用乏气余热,避免热能浪费。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乏气余热再利用的污泥联合干化装置,所述乏气产自于单台或多台并联运行的桨叶干化机、圆盘干化机、薄层干化机,其特征在于:各干化机的乏气出口在主排气方向相接有乏气管道,在与主排气方向相垂直的次排气方向相接有连通至冷凝器的旁路,各冷凝器汇总通入锅炉或除臭设备,所有乏气管道并联穿接于一个气气换热器之中,且在气气换热器内的一段设为曲折状或盘旋状延伸,所述气气换热器一端的进风口连通室外,气气换热器另一端的出风口接入低温干化机。
上述乏气余热再利用的污泥联合干化装置,进一步地,各干化机在乏气出口外接设有自带排尘口的除尘器,所述除尘器的出气端口分别连通乏气管道及旁路。
上述乏气余热再利用的污泥联合干化装置,进一步地,在各冷凝器与锅炉或除臭设备的对接管道中,还设有乏气再循环的回流风管,且所述回流风管接入气气换热器的进风口。
上述乏气余热再利用的污泥联合干化装置,更进一步地,所述回流风管接设于进入锅炉或除臭设备的乏气风机前,且回流风管中设有驱动风机。
上述乏气余热再利用的污泥联合干化装置,更进一步地,所述回流风管接设于进入锅炉或除臭设备的乏气风机后,并折返引流至气气换热器的进风口。
上述乏气余热再利用的污泥联合干化装置,进一步地,各桨叶干化机、圆盘干化机、薄层干化机、低温干化机均设有各自开口朝上的进泥口和开口朝下的出泥口,且进泥口和出泥口分布于机身长度向的两端。
应用本实用新型该乏气余热再利用技术解决方案,具备实质性特点和进步性,其效果具体包括:通过在各干化机的乏气出口与所对接的冷凝器之间加设气气换热器,将乏气废热转化为低温干化机的输入能源,降低了污泥干化的耗气量,有效节约了能源;与此同时乏气的后处理无需任何药剂,降低了设备及运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污泥联合干化装置优化后的结构示意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晰的界定。
本实用新型设计者在对当前各类环保设备的技术研发中,针对相对高温运行的圆盘干化机、浆液干化机、薄层干化机等设备(运行温度约为160℃左右)所产生乏气温度高,与之相对的低温干化机的运行温度则仅为70℃左右。由此产生的高温乏气(通常105℃~130℃)需要降温、除臭方可满足排放条件。而当前对乏气的处理方式普遍适用于单一功能的污泥干化设备,但对于当前更高效率的污泥联合干化设备却不相适应。一方面污泥联合干化将各种类型的干化机联机使用,所产生的乏气总蓄能极高,因此为满足低温排放需要消耗更多的循环冷却水将热量分散;另一方面各种乏气的臭味成倍增加,无形中也增加了除臭药剂的消耗量。由此,本设计者着眼于乏气处理在降温和除臭两方面的兼顾及结合,创新提出了一种乏气余热再利用的污泥联合干化装置,以充分利用乏气余热,避免热能浪费,并实现在延长乏气流通过程中稀释臭味。
如图1所示的优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可见,该污泥联合干化装置由一台或多台相对高温运行的各类干化机1a配合一台以上低温干化机2联合作业,这里a指代相对高温运行的干化机种类,其至少包括桨叶干化机、圆盘干化机、薄层干化机,联机运行数量任意且不限(图示以单个干化机批量指代)。而干化机的乏气出口虽然依旧外接一个冷凝器并通入锅炉或除臭设备(本优选实施例以锅炉为主,以下简称锅炉),但以此为基础,图示可见该结构优化主要体现于:在乏气出口13与冷凝器4之间并联接设有一个气气换热器5及部分从中穿接而设的乏气管道71,该气气换热器5一端的进风口51连通室外,且气气换热器5另一端的出风口52接入低温干化机2。其中冷凝器4中穿接有循环冷却水的流通管道41。
以上概述可见该污泥联合干化装置中,所排出的乏气只有一小部分直接通入冷凝器直接降温,而大部分则通过穿入气气换热器且蜿蜒曲折状的乏气管道朝冷凝器流动。这里气气换热器的内腔呈空旷状,室外空气从其进、出风口单向流通,并与乏气管道中的高温乏气进行换热,乏气温度得以降低、空气温度得以上升至低温干化工艺所需。由此可见,乏气中的余热得以充分利用,而当其到达冷凝器时已大幅度降温,冷凝降温效率也将被显著提升,同时满足低温干化机的运行所需。还需要说明的是,图示中冷凝器可以针对所联用的每个高温运行各干化机配置多个单独运行降温;也可以是仅配置单个而由省略图示的若干高温运行的各干化机合用降温。
从图示优选实施例更进一步的细节来看,上述乏气管道71在气气换热器内的一段设为曲折状(或脉冲状)延伸,以此可以延长换热时长,并且在相对进风口由远及近的方向上形成由高到低的温度落差,逐步加热空气。当然,除此之外,该段乏气管道亦可设为盘旋状延伸,也能达到延长换热时长的目的。
并且,各干化机在乏气出口13外接设有自带排尘口31的除尘器3,其外形结构如斗状容器。排尘口设于斗状容器的底部,乏气通入除尘器后在斗状容器中充盈,并形成一个轻者上浮、重者下沉的除尘效应。该除尘器3的出气端口设于斗状容器顶部旁侧、并与乏气管道71及一旁路72相接连通,且旁路72在气气换热器之外直接连通至冷凝器4。由图示可见,该乏气管道71对应除尘器的主排气方向相对接,而旁路72对应与主排气方向相垂直的次排气方向相对接。由于该乏气管道与旁路中均未设有用于改善气流强度的外设,除尘器中流出的高温乏气经一次转向向下流动,即主排气方向;而旁路为水平设置,属于次排气方向。乏气在向下流动过程中仅小部分因流通压力被挤入旁路,因此余热浪费较小,甚至可忽略不计。
再者,在各冷凝器4与锅炉8的对接管道74中,还设有乏气再循环的回流风管73,且该回流风管73接入气气换热器5的进风口51。图示需要关注的是,这里再循环乏气主要指的是由低温干化机产出的,因此,回流风管73接设于进入锅炉的乏气风机前,并且为了增强乏气的引流强度,图示的回流风管73中还设有驱动风机6。通过图示的对接管道布置可见,低温干化机一路的乏气被驱动风机引流而大部分再循环,小部分则与其它各干化机多路的乏气经换热、冷凝后汇总,再被引流通入锅炉。当然除此之外,也可以将回流风管接设于进入锅炉的乏气风机之后,并折返引流至上述进风口。这种实施情况下,可根据管道压损情况而省略增设用于回流的驱动风机。
作为普及性特征,上述各桨叶干化机、圆盘干化机、薄层干化机均设有各自开口朝上的进泥口11a和开口朝下的出泥口12a,且低温干化机设有进泥口21和出泥口22。各进泥口和出泥口分布于机身长度向的两端。
从该污泥联合干化装置乏气余热再利用的方法来看,基于前述装置优化,由单台或多台并联运行的桨叶干化机、圆盘干化机、薄层干化机排出的乏气经除尘后先利用乏气管道在气气换热器中进行流转降温,将高温热能传递至通入低温干化机的空气及再循环的乏气,再通过冷凝器冷凝后汇总通入锅炉。有效利用乏气余热将低温干化所用空气加热,同时在到达冷凝器前实现预降温。与此同时,低温干化机排出并经冷凝后的乏气又通过回流风管和驱动风机部分引流至低温干化机,且再循环的部分乏气通入气气换热器,伴随上述空气由除低温干化机外的各干化器排出的乏气得以实现换热升温。
综上关于本实用新型该乏气余热再利用的方案介绍及实施例详述可见,本方案具备实质性特点和进步性:通过在各干化机的乏气出口与所对接的冷凝器之间加设气气换热器,将乏气废热转化为低温干化机的输入能源,降低了污泥干化的耗气量,有效节约了能源;与此同时乏气的后处理无需任何药剂,降低了设备及运营成本。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乏气余热再利用的污泥联合干化装置,所述乏气产自于单台或多台并联运行的桨叶干化机、圆盘干化机、薄层干化机,其特征在于:各干化机的乏气出口在主排气方向相接有乏气管道,在与主排气方向相垂直的次排气方向相接有连通至冷凝器的旁路,各冷凝器汇总通入锅炉或除臭设备,所有乏气管道并联穿接于一个气气换热器之中,且在气气换热器内的一段设为曲折状或盘旋状延伸,所述气气换热器一端的进风口连通室外,气气换热器另一端的出风口接入低温干化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乏气余热再利用的污泥联合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干化机在乏气出口外接设有自带排尘口的除尘器,所述除尘器的出气端口分别连通乏气管道及旁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乏气余热再利用的污泥联合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各冷凝器与锅炉或除臭设备的对接管道中,还设有乏气再循环的回流风管,且所述回流风管接入气气换热器的进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乏气余热再利用的污泥联合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风管接设于进入锅炉或除臭设备的乏气风机前,且回流风管中设有驱动风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乏气余热再利用的污泥联合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风管接设于进入锅炉或除臭设备的乏气风机后,并折返引流至气气换热器的进风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乏气余热再利用的污泥联合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桨叶干化机、圆盘干化机、薄层干化机、低温干化机均设有各自开口朝上的进泥口和开口朝下的出泥口,且进泥口和出泥口分布于机身长度向的两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581161.4U CN217127255U (zh) | 2022-03-17 | 2022-03-17 | 一种乏气余热再利用的污泥联合干化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581161.4U CN217127255U (zh) | 2022-03-17 | 2022-03-17 | 一种乏气余热再利用的污泥联合干化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127255U true CN217127255U (zh) | 2022-08-05 |
Family
ID=82644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581161.4U Active CN217127255U (zh) | 2022-03-17 | 2022-03-17 | 一种乏气余热再利用的污泥联合干化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12725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023940A (zh) * | 2023-10-08 | 2023-11-10 | 国能龙源环保有限公司 | 污泥干化系统及污泥干化方法 |
-
2022
- 2022-03-17 CN CN202220581161.4U patent/CN21712725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023940A (zh) * | 2023-10-08 | 2023-11-10 | 国能龙源环保有限公司 | 污泥干化系统及污泥干化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222781U (zh) | 一种利用烟气或蒸汽余热对污泥进行密闭烘干的系统 | |
TW201245055A (en) | System for drying sludge by steam extracted from boiler set with thermal compensation | |
CN217127255U (zh) | 一种乏气余热再利用的污泥联合干化装置 | |
CN202430103U (zh) | 一种污泥热干化设备 | |
CN106091068A (zh) | 工厂蒸汽尾气冷凝水回收供暖换热系统 | |
CN110550847A (zh) | 节能热泵污泥干燥系统 | |
CN218545230U (zh) | 热泵式间接干化装置 | |
CN217178487U (zh) | 一种联合污泥干化机的除盐水加热器 | |
CN108409092B (zh) | 基于多级热利用的污泥低温干化系统 | |
CN106853324A (zh) | 一种烟气深度脱水处理与废热回收系统 | |
CN216347662U (zh) | 一种循环热效率高的物料干化装置 | |
CN110848716A (zh) | 一种污泥干化尾气在垃圾焚烧厂的余热利用系统 | |
CN212741116U (zh) | 污泥干化系统 | |
CN217179348U (zh) | 一种污泥热干化乏气的余热利用装置 | |
CN211345352U (zh) | 一种污泥干化尾气在垃圾焚烧厂的余热利用系统 | |
CN210085240U (zh) | 一种基于吸收式热泵的污泥烘干除湿系统 | |
CN113371772A (zh) | 一种兼备烟气余热回收功能的提浓脱硫废水系统 | |
CN2588306Y (zh) | 高效节能汽融水板式换热器机组 | |
CN217979914U (zh) | 一种污泥干化焚烧处理余热回收装置 | |
CN207391233U (zh) | 用于污泥干化的废气的净化和热回收系统 | |
CN219326693U (zh) | 一种节能型污泥圆盘干化机 | |
CN201007472Y (zh) | 火力发电厂循环水热能再利用装置 | |
CN216106580U (zh) | 一种多能互补式污泥干化除臭系统 | |
CN220376411U (zh) | 一种脱硫废水多效蒸发浓缩系统 | |
CN221172292U (zh) | 一种蒸汽系统烟气深度利用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