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17701U - 一种手机定时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机定时盒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117701U CN217117701U CN202220545398.7U CN202220545398U CN217117701U CN 217117701 U CN217117701 U CN 217117701U CN 202220545398 U CN202220545398 U CN 202220545398U CN 217117701 U CN217117701 U CN 21711770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using
- casing
- mobile phone
- timing
- box accor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手机定时盒,涉及定时锁存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设置有定时锁紧装置,所述外壳设有用于放置手机的空腔,沿所述外壳的高度方向从左右两侧将所述外壳分为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在底面铰接,并在所述定时锁紧装置的锁紧配合下形成所述空腔,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的配合面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手机放进所述空腔的开口,且所述开口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手机最长边的长度。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手机定时盒具有手机存取方便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定时锁存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手机定时盒。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越来越普及,随之带来的便是过度沉迷的问题,人们越来越沉迷于智能手机等各种电子产品中,导致无法集中精力去做其它事情。
对此,市场上出现了用于帮助人们克服电子产品依赖的产品,即,手机定时盒,但是目前的手机定时盒存在由于其开合位置设置的不合理,导致手机在存取的时候开口小,存取并不方便。
针对上述问题,亟需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机定时盒,具有手机存取方便的优点。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手机定时盒,技术方案如下:
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设置有定时锁紧装置,所述外壳设有用于放置手机的空腔,沿所述外壳的高度方向从左右两侧将所述外壳分为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在底面铰接,并在所述定时锁紧装置的锁紧配合下形成所述空腔,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的配合面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手机放进所述空腔的开口,且所述开口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手机最长边的长度。
通过沿着外壳的高度方向将外壳分成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并且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为铰接设置,可以在定时锁紧装置的锁紧配合下形成一个锁放手机的空腔,由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为沿着外壳的高度进行切分,因此其开口的长度大,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很容易将手机从开口放入至空腔中,因此具有手机存取方便的有益效果。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一壳体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壳体的长度相等。
通过上述设置,使用户具有更好的握持手感。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中,所述定时锁紧装置至少包括相互配合的锁芯和锁体,所述锁芯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所述锁体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依靠所述锁芯与所述锁体的配合实现锁紧。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中,所述锁体为拆卸式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或与所述第二壳体一体成形。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一壳体在高度方向上远离铰接点的末端设置有第一固定区用于固定所述锁芯,所述第二壳体在高度方向上远离铰接点的末端设置有第二固定区用于固定所述锁体。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一固定区设置有凸起,所述第二固定区设置有与所述凸起配合的凹槽;
或,所述第一固定区设置有所述凹槽,所述第二固定区设置有与所述凹槽配合的所述凸起。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中,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的接触面为直平面、斜面或圆弧面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中,所述定时锁紧装置至少包括开关件和/或调节件,所述外壳设置有凹陷区,所述开关件和/或所述调节件设置在所述凹陷区内。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中,所述凹陷区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侧面。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中,所述凹陷区的底部为向内凹陷的圆弧面。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中,所述外壳开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接触窗口,所述接触窗口开设在靠近所述空腔底部和/或顶部的所述外壳表面。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中,所述接触窗口设有盖板。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中,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盖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壳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中,所述接触窗口设置在所述外壳的正面和背面。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中,所述外壳开设有屏幕开孔,用于放置显示屏,所述屏幕开孔开设在所述外壳的正面和/或背面。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中,所述定时锁紧装置至少包括调节件,所述外壳开设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用于放置所述调节件。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中,所述调节孔开设在所述外壳侧面的顶角。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中,所述调节件凸出于所述顶角。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中,所述调节件为滚轮或拨轮开关。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中,所述外壳设置有保护层。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一壳体的配合面与所述第二壳体的配合面为直平面、锯齿面或圆弧面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一壳体的边角位置设置有圆弧凸起部,所述圆弧凸起部上开设有通孔,穿过所述通孔转动设置有转轴,所述第二壳体的边角位置设置有圆弧凹陷部,所述圆弧凹陷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正面和背面,在两个面上的所述圆弧凹陷部之间还设置有圆柱套合部,所述圆柱套合部套接在所述转轴上,且所述圆弧凹陷部包覆在所述圆弧凸起部外。
由上可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手机定时盒,通过沿着外壳的高度方向将外壳分成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并且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为铰接设置,可以在定时锁紧装置的锁紧配合下形成一个锁放手机的空腔,由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为沿着外壳的高度进行切分,因此其开口的长度大,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很容易将手机从开口放入至空腔中,因此具有手机存取方便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定义长方体的长宽高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手机定时盒的结构开合示意图。
图3为现有手机定时盒的结构开合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手机定时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手机定时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一壳体的长度与第二壳体的长度划分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手机定时盒开启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其中一种锁芯与锁体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另外一种锁芯与锁体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手机定时盒开启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提供的凸起与凹槽为直平面接触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提供的凸起与凹槽为斜面接触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提供的凸起与凹槽为圆弧面接触的示意图。
图16为外壳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外壳设置有接触窗口的示意图。
图18为其中一种外壳正面设置有接触窗口的示意图。
图19为其中一种外壳背面设置有接触窗口的示意图。
图20为盖板与接触窗口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外壳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外壳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3为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配合面为直平面的示意图。
图24为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配合面为锯齿面的示意图。
图25为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配合面为圆弧面的示意图。
图26为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接触面上设有圆形弧面的示意图。
图27为第一壳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8为第二壳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外壳;200、定时锁紧装置;300、空腔;110、第一壳体;120、第二壳体;130、第一固定区;140、第二固定区;150、凹陷区;160、接触窗口;170、盖板;180、屏幕开孔;190、调节孔;1010、保护层;1020、凹腔;111、圆弧凸起部;112、转轴;121、圆弧凹陷部;122、圆柱套合部;131、凸起;141、凹槽;210、锁芯;220、锁体;230、开关件;240、调节件;211、大孔;212、长条孔;221、凸台;310、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中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手机定时盒是通过定时锁紧装置将两个活动部件在一段时间内锁合在一起且无法解锁,只能在达到指定时间后才能解锁的一种容器,其中,两个活动部件锁合在一起以后,会形成一个用于放置手机的空腔,位于空腔内的手机在两个活动部件锁合后无法取出,在两个活动部件解锁后,通过使两个活动部件相对活动,可以产生开口,手机可以通过该开口进入或离开空腔。
在目前现有的手机定时盒的方案中,手机定时盒的整体轮廓通常为长方体,部分长方体的手机定时盒将边角设置为圆角,在此,同样将其视为长方体,以长方体为例,长方体具有长宽高,在此,按照长度定义:高的尺寸≥长的尺寸>宽的尺寸,如图1所示,A对应长、B对应宽、C对应高。
最常见的方案如图2所示,是在盒子的高度方向从前后两侧将盒子分成两个活动部件,类似于常规的铅笔盒,然后通过定时锁紧装置将两个活动部件进行定时锁紧,从而形成用于锁放手机的空腔。这种方案的缺点在于沿高度方向从前后两侧将盒子分成两个活动部件,在将两个活动部件打开的时候,其铺展开的面积比较大,而用户使用手掌去握持的位置较少,因此存在握持开合不方便的问题,并且这种方式也不好安装自动的锁紧装置,因为锁紧装置中包含PCB板等部件,不管如何安装,都会造成厚度增加,或者造成锁头的运动位置不足,导致锁紧效果不好。如图2所示,H对应高度方向,DE对应前后方向,FG对应左右方向。
除此之外,在现有技术中,还有沿长度方向从上下两侧将盒子分成两个活动部件的方案,如图3所示,IJ对应上下方向,KL对应长度方向。这种方案的缺点在于形成的开口尺寸小,手机的取放并不方便。值得注意的是,手机定时盒的长宽高通常会与手机的长宽高对应,其尺寸也不会产生太大差别,因此,通常不会将定时盒制作得非常大,因为需要考虑实际的制作成本,即,手机定时盒的宽度通常容纳不下手机的长度和高度,手机定时盒子的长度通常容纳不下手机的高度。
对此,请参照图4和图5,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手机定时盒,其技术方案如下:
包括外壳100,外壳100设置有定时锁紧装置200,外壳100设有用于放置手机的空腔300,沿外壳100的高度方向从左右两侧将外壳100分为第一壳体110以及第二壳体120,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在底面铰接,并在定时锁紧装置200的锁紧配合下形成空腔300,第一壳体110和/或第二壳体120的配合面设置有用于将手机放进空腔300的开口310,且开口310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手机最长边的长度。
其中,定时锁紧装置200可以设置在外壳100的外表面,也可以设置在外壳100内。
其中,参考图5,图5中的A对应长、B对应宽、C对应高,H对应高度方向以及FG对应左右方向,具体的,上述限定中的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在底面铰接,该底面指的是在图中处于下方位置的由长与宽对应包围的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沿着外壳100的高度方向将外壳100左右分开形成第一壳体110以及第二壳体120,并且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为铰接设置,可以在定时锁紧装置200的锁紧配合下形成一个用于锁放手机的空腔300,由于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为沿着外壳100的高度切分而成,因此其开口310的尺寸较大,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很容易将手机从开口310放入至空腔300中,具体的,可以将手机的最长边从开口310处放入空腔300内,同时,用户在使用时,其手掌可以抓握住其宽度与高度所围成的对应面,手指可以更多地接触长度与高度所围成的对应面,由于宽度的尺寸小,因此手掌可以更容易进行握持,因此不仅具有使用方便的特点,而且手机的存取也很方便。
如图6所示,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通过沿高度方向从左右两侧将外壳100分开而形成,具体的,可以在长度对应边上的任意一点对外壳100进行分割从而形成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即,第一壳体110的长度加第二壳体120的长度等于外壳100的长度,此处默认外壳100的长度对应的边经过分割后,该对应边仍然为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的长度对应的边。
因此,第一壳体110的长度与第二壳体120的长度可以是的任意比例,例如1:1、1:2、1:3等。
具体的,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之一,第一壳体110的长度与第二壳体120的长度相等,即长度为1:1。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壳体110的长度与第二壳体120的长度相等,用户在握持的时候,左右两侧具有相同的握持面积,会更符合人体的握持习惯,具有更好的握持效果,从而可以起到防止滑落的目的,因为如果第一壳体110或第二壳体120其中一个的长度小,另一个的长度大,则长度小的握持面积小,容易出现握持不稳定或容易出现滑落等问题。
在极限情况下,第一壳体110或第二壳体120仅用来封闭开口310。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定时锁紧装置200至少包括相互配合的锁芯210和锁体220,锁芯210设置在第一壳体110,锁体220对应设置在第二壳体120,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依靠锁芯210与锁体220的配合实现锁紧。
具体的,锁体220为拆卸式设置在第二壳体120或与第二壳体120一体成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锁体220以可拆卸式的方式设置在第二壳体120上,可以起到便于更换维护的作用,由于锁芯210与锁体220的相互配合必然伴随着磨损,因此,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锁体220存在磨损造成的损坏问题,当锁体220损坏后,可以很方便的进行拆卸和更换。
除此之外,还可以将锁体220以一体成型的方式设置在第二壳体120上,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只需要在生产第二壳体120的模具上增加锁体220结构,即可在后续的生产中快速低成本的生产出带有锁体220的第二壳体120,在大批量的生产制造中可以显著的降低成本。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锁体220可以是一个带有沟槽的片状结构,锁芯210可以是一根伸缩杆,伸缩杆与沟槽配合实现限位锁紧,此外,定时锁紧装置200还包括有定时模块,定时模块可以通过限制伸缩杆的移动来实现在固定时间内伸缩杆无法移动,从而使伸缩杆无法与沟槽脱离配合,进而实现在固定时间内无法解锁的目的。这种锁体220的结构很简单,适合与第二壳体120以一体成型的方式进行生产加工。其中,图8上的曲线箭头所指的方向是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进行开合时的转动方向,直线箭头是指锁芯210的移动方向。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锁体220可以是一根顶端具有凸台221的顶杆,锁芯210可以是带有限位孔的结构,其中,限位孔包括大孔211以及与大孔211连通的长条孔212,凸台221可以穿过大孔211而无法穿过长条孔212,在需要限位锁紧时,先使凸台221穿过大孔211,然后移动锁芯210,使凸台221进入长条孔212,长条孔212对凸台221起限位锁紧作用,此外,定时锁紧装置200还包括有定时模块,定时模块可以通过限制锁芯210的移动来实现在固定时间内限位孔无法移动,从而使顶杆无法与长条孔212脱离配合,进而实现在固定时间内无法解锁的目的。本实施例中的锁体220既可以与第二壳体120以一体成型的方式进行生产加工,也可以将其作为独立的一个零部件进行生产加工。其中,图9上的箭头所指的方向是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进行开合时的转动方向。
具体的,如图9所示,在锁芯210上可以设置有齿条结构,通过齿轮传动可以使锁芯210进行上下移动,在常规的状态下,在闭合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时,凸台221插入至大孔211中,此时的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处于可以自由解锁的状态,当进行定时锁紧后,通过电机或其它动力机构与锁芯210上的齿条结构配合,使锁芯210上下移动,进而使原本进入大孔211的凸台221滑入长条孔212所对应的区域,此时锁体220便无法再与锁芯210解除锁合状态,当经过指定的时间后,电机或其它动力机构驱动锁芯210恢复原位,复位后的锁芯210与锁体220即可自由解锁。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0在高度方向上远离铰接点的末端设置有第一固定区130用于固定锁芯210,第二壳体120在高度方向上远离铰接点的末端设置有第二固定区140用于固定锁体220。
其中,图10中的a点所指的为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的铰接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第一固定区130用于固定锁芯210,设置有第二固定区140用于固定锁体220,可以提高锁芯210和锁体220在锁合时的稳定性,同时,第一固定区130以及第二固定区140设置在远离铰接点的一端,一方面可以有效利用空间,在空腔300的容积满足使用的条件下尽可能减小物料的使用,以减少制造所需要的物料成本;另一方面,使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的重心分布在远离铰接点的一端,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无论是开启或是闭合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都会以铰接点为旋转中心进行转动,在这种情况下,锁芯210与锁体220离铰接点的位置越远,在杠杆作用下,重心远离铰接点则力臂越长,产生的力矩越大,则用户打开地越容易、越轻松。
进一步地,参照图11和图12,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区130设置有凸起131,第二固定区140设置有与凸起131配合的凹槽141;
或,第一固定区130设置有凹槽141,第二固定区140设置有与凹槽141配合的凸起131。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进行锁紧配合时,第一固定区130与第二固定区140也会相互靠近,在此基础上,通过在第一固定区130设置凸起131,在第二固定区140设置与凸起131配合的凹槽141可以同时增大接触面积,因为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的配合本质是通过锁芯210与锁体220的锁紧配合实现的,而通常锁芯210与锁体220的接触面小,受力集中,因此存在锁合不稳以及容易受力损坏的问题。
对此,通过设置凸起131以及与凸起131配合的凹槽141,可以在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配合时增加二者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锁合的稳定性,避免晃动,同时可以分散受力,提高整体结构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参照图13、图14以及图1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凸起131与凹槽141的接触面为直平面、斜面或圆弧面中的至少一种。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凸起131与凹槽141之间为直平面接触,可以有效增加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锁合的稳定性。
当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在配合锁紧时,凸起131与凹槽141也会相互靠近,然而,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之间通常为软性塑料的材料制成,并且由于存在一定的加工误差,再加上用户在闭合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的时候,会给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施加各个方向的力,导致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在迅速闭合的情况下无法对准,导致边缘发生磕碰,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131与凹槽141之间的接触面为斜面或圆弧面,通过斜面或圆弧面的接触可以使二者进行对中导向,在迅速对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进行闭合时,也可以使二者可以精准配合。
此外,凸起131与凹槽141之间的接触面还可以是直平面、斜面以及圆弧面之间的组合。
具体的,图13中展示的是凸起131与凹槽141之间的接触面为直平面。
具体的,图14中展示的是凸起131与凹槽141之间的接触面为斜面。
具体的,图15中展示的是凸起131与凹槽141之间的接触面为圆弧面。
进一步地,如图16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定时锁紧装置200至少包括开关件230和/或调节件240,外壳100设置有凹陷区150,开关件230和/或调节件240设置在凹陷区150内。
其中,开关件230与锁芯210或锁体220连接,用于解除锁芯210和锁体220的锁合,具体的,开关件230可以与锁芯210或锁体220联动,当按动开关件230时,即可解除锁芯210和锁体220的锁合,这里所指的解除锁合是指在定时结束后或未进行定时锁紧的情况下,对第一壳体110以及第二壳体120进行解锁。
其中,定时锁紧装置200包括有定时模块,定时模块通过设置时间,使锁芯210与锁体220无法在指定的时间段内进行解锁,具体可以通过其它阻碍结构来阻止锁芯210与锁体220的相对移动,从而实现防止解锁的目的,这就意味着定时模块需要设定时间,设定时间则是通过调节件240实现,用户在需要设置锁合时间时,使用调节件240来实现时间的调节。
因此,设置开关件230与调节件240可以便于用户进行操作,以便于进行定时调节以及解锁的相关操作。
然而,在常规的手机定时盒中,虽然也有设置开关件230以及定时按钮,但是,其开关件230以及调节件240通常直接设置在外壳100的表面,开关件230以及调节件240直接凸出于外壳100表面,这就很容易造成误触或磕碰。
对此,本申请则提出了在外壳100设置有凹陷区150,将开关件230以及调节件240设置在凹陷区150内,用于避免开关件230以及调节件240直接凸出于外壳100表面,从而起到避免误触的效果。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凹陷区150设置在外壳100的侧面。
其中,这里所指外壳100的侧面指的是由宽度以及高度所围成的对应的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方案中,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由于是沿着高度方向从左右两侧将外壳100切分而成,而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的开闭方向即左右方向,这也就意味着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使用双手分别对应抓握在外壳100的侧面,而将凹陷区150设置在外壳100的侧面也就意味着开关件230以及调节件240设置在外壳100的侧面,这样用户在自然抓握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的时候就可以很自然、很方便地去按压开关件230以及调节件240,而无需在原本握持外壳100侧面的情况下,再移动手臂去按压开关件230或调节件240,因此,将凹陷区150设置在外壳100的侧面具有便于用户操作的优点。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凹陷区150的底部为向内凹陷的圆弧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凹陷区150的底部设为向内凹陷的圆弧面,可以更加贴合人的手指,让使用者在抓握以及按压开关件230以及调节件240的时候都可以更加方便,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凹陷区150设置为向内凹陷的方形区间,但是方形区间的具有明显的棱角,容易产生割手感,并且容易产生应力集中,而将凹陷区150的底部设为向内凹陷的圆弧面则具有很好的过渡效果,不仅可以消除割手感,保护用户的手指,还可以避免应力集中,从而使用户具有更好的使用感受。
用户在将手机放入手机定时盒的空腔300进行定时锁紧后,如果没有到达指定的时间,则定时锁紧装置200将无法解锁,即锁芯210与锁体220处于无法被解除锁合的状态,同样的,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也处于无法解除锁合的状态,手机无法从空腔300中取出,而如果在这种时候出现某些紧急情况,出现联系人对用户进行拨打电话,如果用户完全无法对手机进行操作,即无法接听电话,则有可能错过某些重要信息,因此,将手机完全封闭在空腔300内是不合理的。
对此,进一步地,如图17、图18以及图19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00开设有与空腔300连通的接触窗口160,接触窗口160开设在靠近空腔300底部和/或顶部的外壳100表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被锁合在空腔300内的手机出现通话通讯时,用户可以通过接触窗口160对手机的屏幕进行操作,进而接听电话。
具体的,为了避免用户通过接触窗口160对手机进行其余操作,使戒除过渡使用手机这一目的失效,接触窗口160的面积不应该过大,应该以满足接听电话的需求下,接触窗口160的开设面积越小越好。
具体的,可以根据手机的具体尺寸型号,开设对应的接触窗口160,因为手机的尺寸或通话界面根据不同的手机型号会有存在具体差异,因此可以专门针对不同的手机型号,专门匹配不同的接触窗口160。
同样的,也可以将接触窗口160开设成可以满足兼容目前市面所有手机或大部分手机的通话界面所需要操作的尺寸。
此外,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在外壳100靠近空腔300的底部和顶部均设置有接触窗口160,这样可以无需考虑放置手机时候的上下方向,通常,手机在接受电话呼叫时,会在屏幕靠下的位置出现呼叫提示,用户需要点击或滑动接听电话的图标才可以接听电话,这就意味着用户在将手机放入空腔300中进行定时锁紧时,需要考虑手机的放置方向,如果将手机倒放,则接听电话的图标没有出现在接触窗口160的范围内,则用户同样会错过电话,因此,可以在外壳100靠近空腔300的底部和顶部均设置有接触窗口160以解决该问题。
进一步地,如图20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接触窗口160设有盖板170。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为了避免灰尘等杂物进入空腔300内,可以给接触窗口160配备盖板170,盖板170覆盖在接触窗口160上,除此之外,当手机放入空腔300内进行定时锁紧后,将盖板170覆盖在接触窗口160上,也可以使用户无法见到手机,从而可以更好的起到转移注意力,实现戒除过渡使用手机这一目的。
具体的,盖板170可以采用硅胶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可以将盖板170以嵌设在接触窗口160上。
具体的,可以在接触窗口160的边缘位置开设有第一阶梯,盖板170的边缘可以设置有与第一阶梯相配合的第二阶梯,通过第一阶梯对盖板170起到支撑的作用,防止盖板170通过接触窗口160落入空腔300内。
具体的,盖板170与接触窗口160还可以采用卡接、螺栓/螺钉连接等方式进行连接配合。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一端与盖板170连接,另一端与外壳100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连接件连接盖板170与外壳100,可以防止盖板170丢失。
具体的,连接件可以是普通的绳子、锁链或其它具有连接功能的部件。
具体的,连接件不仅可以防止盖板170丢失,当盖板170受力穿过接触窗口160,被挤入至空腔300内的时候,通过拉扯连接件也可以迅速将盖板170取出。
在上述的方案中,通过设置接触窗口160可以使用户在定时锁紧手机的时候,仍然可以接听电话,从而避免错过一些重要信息,然而,这里有一个前提条件,即,手机需要正确的进行放置,这是因为通常手机只有一个屏幕,如果放置手机的时候不注意放置位置,则有可能导致手机的背面对准接触窗口160,而手机屏幕则处于无法触碰的状态,这时候,如果手机接收到了电话呼叫,用户同样无法进行接听。
对此,如图18以及图19所示,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接触窗口160设置在外壳100的正面和背面。
其中,图18中的b指的是外壳100的正面,图19中的c指的使外壳100的背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外壳100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接触窗口160,这样就可以无需考虑放置手机时的正面或背面了,无论是正面放置,还是背面放置,均设置有接触窗口160供用户接触屏幕以接听电话。
具体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接触窗口160设置有一个,一个接触窗口160可以设置在外壳100正面靠近空腔300底部的位置、可以设置在外壳100正面靠近空腔300顶部的位置、可以设置在外壳100背面靠近空腔300底部的位置或设置在外壳100背面靠近空腔300顶部的位置。
具体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接触窗口160设置有两个,两个接触窗口160可以分别设置在外壳100正面靠近空腔300底部以及顶部的位置,可以分别设置在外壳100背面靠近空腔300底部以及顶部的位置,可以分别设置在外壳100正面靠近空腔300底部以及外壳100背面靠近空腔300底部的位置,可以分别设置在外壳100正面靠近空腔300底部以及外壳100背面靠近空腔300顶部的位置,可以分别设置在外壳100正面靠近空腔300顶部以及外壳100背面靠近空腔300底部的位置,可以分别设置在外壳100正面靠近空腔300顶部以及以及外壳100背面靠近空腔300顶部的位置。
具体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接触窗口160设置有三个,三个接触窗口160可以分别设置在外壳100正面靠近空腔300底部、正面靠近空腔300底部顶部的位置以及背面靠近空腔300底部的位置,三个接触窗口160可以分别设置在外壳100正面靠近空腔300底部、正面靠近空腔300底部顶部的位置以及背面靠近空腔300顶部的位置,三个接触窗口160可以分别设置在外壳100正面靠近空腔300底部的位置、背面靠近空腔300底部的位置以及背面靠近空腔300顶部的位置,三个接触窗口160可以分别设置在外壳100正面靠近空腔300顶部的位置、背面靠近空腔300底部的位置以及背面靠近空腔300顶部的位置。
具体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接触窗口160设置有四个,四个接触窗口160可以分别设置在外壳100正面靠近空腔300底部、正面靠近空腔300底部顶部的位置、背面靠近空腔300底部的位置以及背面靠经空腔300顶部的位置。
进一步地,如图21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00开设有屏幕开孔180,用于放置显示屏,屏幕开孔180开设在外壳100的正面和/或背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外壳100的正面开设有屏幕开孔180,也可以在外壳100的背面开设有屏幕开孔180,还可以在外壳100的正面以及背面均开设有屏幕开孔180,屏幕开孔180用于放置显示屏,显示屏可以显示定时解锁的相关时间信息,在外壳100的正面与背面均设有屏幕开孔180意味着可以在外壳100的正面以及背面均设置有显示屏,这样可以便于用户观察相关信息。
进一步地,如图21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定时锁紧装置200至少包括调节件240,外壳100开设有调节孔190,调节孔190用于放置调节件240。
具体的,调节孔190开设在外壳100侧面的顶角,其中这里的侧面指的是外壳100正面与背面之间的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调节孔190开设在外壳100侧面的顶角,这样可以方便用户在抓握外壳100的时候,可以直接利用手指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如图2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件240凸出于顶角。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调节件240设置在顶角,并且凸出于顶角,使用户在抓握外壳100时,可以很容易触摸到凸出顶角的调节件240,进而通过于调节件240的交互实现定时调节等操作。
进一步地,如图2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件240为滚轮或拨轮开关。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调节件240设置为滚轮或拨轮开关可以便于用户进行调节操作,只需要拉动手指即可完成调节。
除此之外,将调节件240设置为滚轮或拨轮开关,并且滚轮或拨轮开关设置在外壳100的侧面顶角,且滚轮或拨轮开关凸出于顶角,则滚轮或拨轮开关也会凸出于形成顶角的两个侧面,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人体手指关节本身的结构,可以很好的触摸位于两个侧面转折位置的滚轮或拨轮开关,并且顺着手指进行拉扯即可完成调节,这种操作方式十分方便快捷。不仅如此,将滚轮或拨轮开关设置在顶角,与简单设置在侧面相比,可以增加滚轮或拨轮开关暴露在外的环形面积,即,增大了滚轮或拨轮开关的调节范围,也就意味着用户在单次转动滚轮或拨轮开关的时候具有更大的调节范围。
其中,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调节件240为滚轮或拨轮开关,滚轮或拨轮开关设置在外壳100的顶角位置,同时凹陷区150设置在外壳100的侧边,即,滚轮或拨轮开关同样设置在凹陷区150内,该实施方式的效果最佳。
具体的,作为优选实时方式,调节件240为拨轮开关,并且可以是三向拨轮开关,可以顺时针波动,可以逆时针波动,还可以按压,从而进行相应的调节操作。
进一步地,如图22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00设置有保护层1010。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外壳100设置有保护层1010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具体的,保护层1010可以由皮革、硅胶等材料制成,一方面可以在掉落时起到缓存减震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用户在抓握时的摩擦力,进而提高抓握的稳定性,从而起到减少掉落情况,起到保护效果。
具体的,可以在外壳100的各个面上开设有凹腔1020,保护层1010可以嵌设在凹腔1020内。
进一步地,如图23、图24以及图25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0的配合面与第二壳体120的配合面为直平面、锯齿面或圆弧面中的至少一种。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一般情况下,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的配合面为直平面,这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在另外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的配合面还可以是锯齿面或圆弧面,设置成锯齿面或圆弧面可以增大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在配合锁紧时的稳定性。
除此之外,如图26所示,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之间的接触面上设有圆形弧面,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之间通过圆形弧面进行接触,即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之间在配合时,其接触面实际上为线接触。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去除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之间接触面的棱边,避免应力集中,同时避免棱边对用户握持。
进一步地,如图27以及图28所示,在其中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10的边角位置设置有圆弧凸起部111,圆弧凸起部111上开设有通孔,穿过通孔转动设置有转轴112,第二壳体120的边角位置设置有圆弧凹陷部121,圆弧凹陷部121设置在第二壳体120的正面和背面,在两个面上的圆弧凹陷部121之间还设置有圆柱套合部122,圆柱套合部122套接在转轴112上,且圆弧凹陷部121包覆在圆弧凸起部111外。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实现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的铰接设置,并且,由于圆弧凹陷部121包覆在圆弧凸起部111外,二者具有相同的圆心,圆心为转轴112的轴心,因此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在铰接转动的过程中,圆弧凹陷部121也时刻包覆在圆弧凸起部111外,二者保持紧密的贴合,这样可以保持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在铰接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1)
1.一种手机定时盒,包括外壳(100),所述外壳(100)设置有定时锁紧装置(200),所述外壳(100)设有用于放置手机的空腔(300),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外壳(100)的高度方向从左右两侧将所述外壳(100)分为第一壳体(110)以及第二壳体(120),所述第一壳体(110)与所述第二壳体(120)在底面铰接,并在所述定时锁紧装置(200)的锁紧配合下形成所述空腔(300),所述第一壳体(110)和/或所述第二壳体(120)的配合面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手机放进所述空腔(300)的开口(310),且所述开口(310)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手机最长边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定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10)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壳体(120)的长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定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时锁紧装置(200)至少包括相互配合的锁芯(210)和锁体(220),所述锁芯(210)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0),所述锁体(220)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120),所述第一壳体(110)与所述第二壳体(120)依靠所述锁芯(210)与所述锁体(220)的配合实现锁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机定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220)为拆卸式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120)或与所述第二壳体(120)一体成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机定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10)在高度方向上远离铰接点的末端设置有第一固定区(130)用于固定所述锁芯(210),所述第二壳体(120)在高度方向上远离铰接点的末端设置有第二固定区(140)用于固定所述锁体(2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手机定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区(130)设置有凸起(131),所述第二固定区(140)设置有与所述凸起(131)配合的凹槽(141);
或,所述第一固定区(130)设置有所述凹槽(141),所述第二固定区(140)设置有与所述凹槽(141)配合的所述凸起(13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手机定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131)与所述凹槽(141)的接触面为直平面、斜面或圆弧面中的任意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定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时锁紧装置(200)至少包括开关件(230)和/或调节件(240),所述外壳(100)设置有凹陷区(150),所述开关件(230)和/或所述调节件(240)设置在所述凹陷区(150)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手机定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区(150)设置在所述外壳(100)的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手机定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区(150)的底部为向内凹陷的圆弧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定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0)开设有与所述空腔(300)连通的接触窗口(160),所述接触窗口(160)开设在靠近所述空腔(300)底部和/或顶部的所述外壳(100)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手机定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窗口(160)设有盖板(170)。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手机定时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盖板(17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壳(100)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手机定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窗口(160)设置在所述外壳(100)的正面和背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定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0)开设有屏幕开孔(180),用于放置显示屏,所述屏幕开孔(180)开设在所述外壳(100)的正面和/或背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定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时锁紧装置(200)至少包括调节件(240),所述外壳(100)开设有调节孔(190),所述调节孔(190)用于放置所述调节件(240)。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手机定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孔(190)开设在所述外壳(100)侧面的顶角。
18.根据权利要求8或17所述的一种手机定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240)为滚轮或拨轮开关。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定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0)设置有保护层(1010)。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定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10)的配合面与所述第二壳体(120)的配合面为直平面、锯齿面或圆弧面中的任意一种。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定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10)的边角位置设置有圆弧凸起部(111),所述圆弧凸起部(111)上开设有通孔,穿过所述通孔转动设置有转轴(112),所述第二壳体(120)的边角位置设置有圆弧凹陷部(121),所述圆弧凹陷部(121)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120)的正面和背面,在两个面的所述圆弧凹陷部(121)之间还设置有圆柱套合部(122),所述圆柱套合部(122)套接在所述转轴(112)上,且所述圆弧凹陷部(121)包覆在所述圆弧凸起部(111)外。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545398.7U CN217117701U (zh) | 2022-03-14 | 2022-03-14 | 一种手机定时盒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545398.7U CN217117701U (zh) | 2022-03-14 | 2022-03-14 | 一种手机定时盒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117701U true CN217117701U (zh) | 2022-08-05 |
Family
ID=82643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545398.7U Active CN217117701U (zh) | 2022-03-14 | 2022-03-14 | 一种手机定时盒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117701U (zh) |
-
2022
- 2022-03-14 CN CN202220545398.7U patent/CN21711770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714841B2 (en) | Wireless mouse | |
CN217117701U (zh) | 一种手机定时盒 | |
JP3850634B2 (ja) | 操作器 | |
CN212507826U (zh) | 一种摩托车锁具 | |
CN217300182U (zh) | 一种手机定时盒 | |
CN218772176U (zh) | 一种可同时保护前后摄像头的手机保护壳 | |
CN220366519U (zh) | 一种中央空调智能控制面板防护结构 | |
CN221439015U (zh) | 一种薄荷糖盒 | |
CN212208306U (zh) | 一种手持式地理信息采集器 | |
CN215494764U (zh) | 飞行器控制装置 | |
KR100706429B1 (ko) | 곡선형 슬라이드 타입 이동통신단말기 | |
CN215377283U (zh) | 一种带翻盖式防尘保护罩的机械键盘 | |
CN216561629U (zh) | 一种五金件及带蓝牙键盘的平板电脑保护套 | |
CN221390993U (zh) | 一种发泡工具箱 | |
CN217521881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可弹按键外壳 | |
CN217696564U (zh) | 一种睡眠监测仪的前侧开盖结构 | |
CN216393254U (zh) | 一种物联网腰带扣 | |
CN211818691U (zh) | 一种自动滑盖的电子锁 | |
KR200184330Y1 (ko) | 조이스틱이 내장된 휴대용 컴퓨터 | |
CN215400317U (zh) | 一种面膜收纳盒 | |
CN221382749U (zh) | 一种拉杆箱把手的拉杆按钮翻转结构 | |
CN219813426U (zh) | 一种化妆盒 | |
CN212541210U (zh) | 一种方便开启的机箱 | |
CN217445452U (zh) | 一种基于vlan-id规范的楼宇可视门禁系统 | |
CN215992979U (zh) | 一种手带连接结构及手持终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