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92979U - 一种手带连接结构及手持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带连接结构及手持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92979U
CN215992979U CN202122461596.3U CN202122461596U CN215992979U CN 215992979 U CN215992979 U CN 215992979U CN 202122461596 U CN202122461596 U CN 202122461596U CN 215992979 U CN215992979 U CN 2159929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hand strap
buckle
hand
un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6159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正国
何习全
戴守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ui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ui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ui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ui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6159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929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929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929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带连接结构及手持终端,其属于手持设备技术领域,手带连接结构包括手带本体、锁扣座和解锁旋钮。所述手带本体的两端分别为固定端和活动端,所述固定端被配置为固设于手持终端的后壳,手带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卡扣;锁扣座被配置为固设于手持终端的后壳,所述锁扣座内设置有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所述中空腔内设置有止位片,所述止位片能够与所述第一卡扣朝向所述固定端的一侧抵接;解锁旋钮,可转动设置于所述锁扣座的外侧壁,所述解锁旋钮能够带动所述止位片转动以与所述第一卡扣分离。手持终端包括上述的手带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使得手持终端的手带本体佩戴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手带连接结构及手持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带连接结构及手持终端。
背景技术
手持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属于手持终端设备的一种。手持PDA具有数据存储及计算能力,能够进行二次开发,能够与其它设备进行数据通讯,使用方便快捷,因而使用场所较为广泛。
手带一般设于手持PDA的背面,方便用户在握住手持PDA的同时将手带佩戴至用户手部,为手持PDA提供辅助支撑力。现有技术中,手带的两端一般均通过手代扣反插固定在手持PDA的后壳上,而使用者的手部大小存在差异,用于在使用时若手掌较大则会存在佩戴不方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带连接结构及手持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手带的两端均固定在手持终端后壳而导致的佩戴不便的技术问题。
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手带连接结构,包括:
手带本体,所述手带本体的两端分别为固定端和活动端,所述固定端被配置为固设于手持终端的后壳,所述手带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卡扣;
锁扣座,被配置为固设于手持终端的后壳,所述锁扣座内设置有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所述中空腔内设置有止位片,所述止位片能够与所述第一卡扣朝向所述固定端的一侧抵接;
解锁旋钮,可转动设置于所述锁扣座的外侧壁,所述解锁旋钮能够带动所述止位片转动以与所述第一卡扣分离。
可选地,所述止位片与所述锁扣座之间连接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锁扣座的内壁连接,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止位片连接,所述扭簧在自然状态下所述止位片与所述第一卡扣抵接。
可选地,沿所述手带本体的延伸方向于所述手带本体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背离所述固定端的一侧设置有导向斜面,沿从所述活动端到所述固定端的方向,所述导向斜面的高度逐渐增大。
可选地,所述手带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可转动设于所述中空腔内,所述止位片与所述第一转轴的侧部固定连接,所述解锁旋钮能够控制所述第一转轴绕自身轴线转动。
可选地,所述手带连接结构还包括解锁防误触机构,所述解锁防误触机构包括:
第一齿轮,同轴固设于所述第一转轴上;
第二转轴,可转动设于所述中空腔内,所述解锁旋钮与所述第二转轴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第二转轴上同轴固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转轴能够沿自身轴线往复移动,以控制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或者分离。
可选地,所述解锁防误触机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二转轴固定连接的防误触滑扣,所述锁扣座的外表面设置有与所述防误触滑扣配合的滑槽,所述防误触滑扣与所述第二转轴连接且能够沿所述滑槽往复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二转轴沿自身轴线往复移动。
可选地,所述解锁防误触机构包括所述解锁旋钮,所述解锁旋钮能够带动所述第二转轴沿自身轴线往复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二转轴上套设有复位弹性件,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时所述复位弹性件能够发生沿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方向的弹性形变。
一种手持终端,包括上述的手带连接结构,手带本体的固定端固设于所述手持终端的后壳,锁扣座固设于所述手持终端的后壳。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手带连接结构及手持终端的佩戴和脱下都较为便捷。在使用时,锁扣座固设于手持终端的后壳,手带本体的固定端固设于手持终端的后壳,使用时将手带本体的活动端自中空腔的一端开口伸入中空腔内并与锁扣座锁止即可实现手带本体在人手的佩戴,避免手带本体的两端均固定时因用户手掌大小差异而导致佩戴不便的技术问题。手带本体与锁扣座锁止时,止位片与第一卡扣朝向固定端的一侧抵接从而能够对手带本体施加朝向第一方向的作用力,用户手部会对手带本体施加第二方向的作用力。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
当需要将手部从手带本体脱离时,转动解锁旋钮带动止位片转动,以使得止位片与第一卡扣分离,从而能够将活动端从中空腔内抽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手带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隐去锁扣座的上板后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手带本体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手带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隐去锁扣座的上板后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二转轴与防误触滑扣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手持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再一种手持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手带本体;11、第二卡扣;12、第一卡扣;
2、锁扣座;21、止位片;211、延伸片;212、抵接部;22、第一转轴;23、侧板;24、底板;25、上板;251、滑槽;
31、第二转轴;311、第二齿轮;312、解锁旋钮;313、防误触滑扣;3131、连杆;3132、滑扣体;3133、连接套筒;314、环形槽;
32、第一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手带连接结构,其包括手带本体1、锁扣座2和解锁旋钮312。
手带本体1的两端分别为固定端和活动端,固定端被配置为固设于手持终端的后壳,手带本体1设置有第一卡扣12;锁扣座2被配置为固设于手持终端的后壳,锁扣座2内设置有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中空腔内设置有止位片21,止位片21能够与第一卡扣12朝向固定端的一侧抵接;解锁旋钮312可转动设置于锁扣座2的外侧壁,解锁旋钮312能够带动止位片21转动以使得止位片21与第一卡扣12分离。
本实施例提供的手带连接结构的佩戴和脱下都较为便捷。在使用时,锁扣座2固设于手持终端的后壳,手带本体1的固定端固设于手持终端的后壳,使用时将手带本体1的活动端自中空腔的一端开口伸入中空腔内并与锁扣座2锁止即可实现手带本体1在人手的佩戴,避免手带本体1的两端均固定时因用户手掌大小差异而导致佩戴不便的技术问题。手带本体1与锁扣座2锁止时,止位片21与第一卡扣12朝向固定端的一侧抵接从而能够对手带本体1施加朝向第一方向的作用力,用户手部会对手带本体1施加第二方向的作用力。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
当需要将手部从手带本体1脱离时,转动解锁旋钮312带动止位片21转动,以使得止位片21与第一卡扣12分离,从而能够将活动端从中空腔内抽离。
优选地,第一卡扣12背离固定端的一侧面设置有导向斜面,沿从活动端到固定端的方向,导向斜面的高度逐渐增大。通过设置导向斜面,能够减小第一卡扣12进入中空腔时的阻力,保证第一卡扣12能够快速与止位片21抵接。
优选地,解锁旋钮312的外周面设置有防滑凸起,以方便转动解锁旋钮312。可选地,防滑凸起为沿解锁旋钮312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凸起条,沿解锁旋钮312的周向于解锁旋钮312的外周面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凸起条。示例性地,可以设置两个或者四个凸起条。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锁扣座2包括底板24,底板24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侧板23,两个侧板23的上端分别与上板25固定连接。底板24能够与手持终端的后壳固定连接,底板24、上板25和两个侧板23围设形成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
优选地,止位片21能够发生弹性形变。示例性地,止位片21的材质可以为具有一定弹性的塑料。
参见图4,可选地,沿手带本体1的延伸方向于手带本体1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卡扣12,用户可根据自身手部大小选择其中的一个第一卡扣12与止位片21抵接。
为了保证止位片21与第一卡扣12稳定抵接,本实施例中,止位片21与锁扣座2之间连接有扭簧(图中未示出),扭簧的一端与锁扣座2的内壁连接,扭簧的另一端与止位片21连接,扭簧在自然状态下止位片21与第一卡扣12抵接。
进一步地,止位片21包括延伸片211和抵接部212。
延伸片211的一端与锁扣座2可转动连接,扭簧的另一端与延伸片211连接。抵接部212设于延伸片211的另一端,抵接部212能够与第一卡扣12抵接。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抵接部212设于延伸片211的另一端且与延伸片211呈钝角设置,抵接部212能够与第一卡扣12抵接。当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抵接部212也可以与延伸片211圆弧过渡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用户佩戴后手带本体1相对中空腔反复滑动,本实施例中,手带本体1上还设置有第二卡扣11,第二卡扣11靠近固定端设置,第一卡扣12靠近活动端设置,第二卡扣11能够与锁扣座2的外端面抵接。
如此设置,当用户佩戴时,手带本体1与锁扣座2锁止,第二卡扣11朝向第一卡扣12的端面与锁扣座2的外端面抵接,第一卡扣12朝向第二卡扣11的端面与止位片21抵接,从而实现对手带本体1的双向限位。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手带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一转轴22,第一转轴22可转动设于中空腔内,止位片21与第一转轴22的侧部固定连接,解锁旋钮312能够控制第一转轴22绕自身轴线转动。
具体地,扭簧套设于第一转轴22上,一端与侧板23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转轴22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用户在使用时误触解锁旋钮312导致第一转轴22绕自身轴线转动而意外解锁手带本体1,本实施例中,手带连接结构还包括解锁防误触机构,解锁防误触机构包括第一齿轮32和第二转轴31。
第一齿轮32同轴固设于第一转轴22上。第二转轴31可转动设于中空腔内,解锁旋钮312与第二转轴31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二转轴31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第二转轴31上同轴固设有第二齿轮311,第二转轴31能够沿自身轴线往复移动,以控制第二齿轮311与第一齿轮32啮合或者分离。
当第二转轴31沿自身轴线移动至第二齿轮311与第一齿轮32啮合时,旋转解锁旋钮312能够使得止位片21转动至与第一卡扣12分离,实现解锁。当第二转轴31沿自身轴线移动至第二齿轮311与第一齿轮32分离时,即使旋转解锁旋钮312也不能够实现解锁。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解锁防误触机构包括解锁旋钮312,解锁旋钮312能够带动第二转轴31沿自身轴线往复移动。
具体地,第二转轴31的两端分别转动设于两个侧板23上,且第二转轴31能够沿自身轴线方向往复移动。解锁旋钮312位于其中一个侧板23的外侧。
具体地,参见图3,当操作解锁旋钮312使得第二齿轮311与第一齿轮32分离,此时旋转解锁旋钮312也不会使得手带本体1脱离锁扣座2。
当向外拉动并旋转解锁旋钮312使得第二齿轮311与第一齿轮32啮合时,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解锁旋钮312,即可实现解锁功能。
也即,本实施例中,旋转解锁旋钮312,既能够起到实现手带本体1与锁扣座2的解锁;沿第二转轴31的轴线方向推拉解锁旋钮312,即可实现解锁防误触功能。
进一步地,第二转轴31上套设有复位弹性件(图中未示出),第二齿轮311与第一齿轮32啮合时复位弹性件能够发生沿第二转轴31的轴线方向的弹性形变。具体地,第二齿轮311与第一齿轮32啮合时复位弹性件能够被压缩或者被拉伸。
可选地,参见图3,复位弹性件套设于第二转轴31上且位于解锁旋钮312和第二齿轮311之间。当第二齿轮311与第一齿轮32分离时,复位弹性件为初始自由状态。当需要解锁时,拉动解锁旋钮312使得第二齿轮311与第一齿轮32啮合,同时复位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被压缩,存储弹性势能;解锁完成后松开解锁旋钮312,在弹性势能的作用下,复位弹性件回复至初始状态,同时使得第二转轴31和解锁旋钮312复位。
可选地,参见图3,复位弹性件套设于第二转轴31上且位于第二齿轮311远离解锁旋钮312的一侧。当第二齿轮311与第一齿轮32分离时,复位弹性件为初始自由状态。当需要解锁时,拉动解锁旋钮312使得第二齿轮311与第一齿轮32啮合,同时复位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被拉伸,存储弹性势能;解锁完成后松开解锁旋钮312,在弹性势能的作用下,复位弹性件回复至初始状态,同时使得第二转轴31和解锁旋钮312复位。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复位弹性件为压缩弹簧。
实施例二
参见图5-图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手带连接结构,其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解锁防误触机构的另一种实现方式。
为了兼顾不同用户的操作习惯,本实施例中,解锁防误触机构还包括与第二转轴31固定连接的防误触滑扣313,锁扣座2的外表面设置有与防误触滑扣313配合的滑槽251,防误触滑扣313与第二转轴31连接且能够沿滑槽251往复移动以带动第二转轴31沿自身轴线往复移动。
参见图8,本实施例中,防误触滑扣313包括连接套筒3133、连杆3131和滑扣体3132。
具体地,第二转轴31上设置有环形槽314以形成小径段315,连接套筒3133转动套接于小径段315上且两端分别与环形槽314的两端抵接;如此设置,连接套筒3133能够带动第二转轴31沿自身轴线方向往复移动。
具体地,第二转轴31包括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解锁旋钮312设于第一轴部的一端,第二齿轮311同轴固设于第一轴部,第一轴部的另一端为小径段315,将连接套筒3133套设于小径段315后,将第二轴部与小径段315固定连接。可选地,第二轴部与小径段315通过胶水固定连接。
连杆3131一端垂直连接于连接套筒3133的侧部,滑槽251的底面设置有与中空腔连通的避让通槽,连杆3131穿过避让通槽并伸入滑槽251内,连杆3131能够沿避让通槽往复移动。
滑扣体3132设于连杆3131的另一端且位于滑槽251内,滑扣体3132能够沿滑槽251往复移动以带动第二转轴31沿自身轴线往复移动。优选地,滑扣体3132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具体操作时,用户按住并推动滑扣体3132,就能够带动第二转轴31沿自身轴线方向移动。
当解锁操作时,用户按住并推动滑扣体3132,使得第二齿轮311与第一齿轮32啮合,此时复位弹性件被压缩,用户继续下按滑扣体3132并转动解锁旋钮312即可实现解锁;解锁完成后,用户松开滑扣体3132,在复位弹性件的作用下,第二转轴31带动防误触滑扣313复位。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持终端。具体地,该手持终端为手持扫码器。
手持终端包括实施例一或者实施例二中的手带连接结构,手带本体1的固定端固设于手持终端的后壳,锁扣座2固设于手持终端的后壳。
可选地,参见图9,手持终端包括实施例一中的手带连接结构,手带本体1的固定端固设于手持终端的后壳,锁扣座2固设于手持终端的后壳。
可选地,参见图10,手持终端包括实施例二中的手带连接结构,手带本体1的固定端固设于手持终端的后壳,锁扣座2固设于手持终端的后壳。
用户在使用该手持终端时,手持该手持终端的主体结构,并将手带本体1佩戴在手部。
以上实施方式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手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手带本体(1),所述手带本体(1)的两端分别为固定端和活动端,所述固定端被配置为固设于手持终端的后壳,所述手带本体(1)上设置有第一卡扣(12);
锁扣座(2),被配置为固设于手持终端的后壳,所述锁扣座(2)内设置有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所述中空腔内设置有止位片(21),所述止位片(21)能够与所述第一卡扣(12)朝向所述固定端的一侧抵接;
解锁旋钮(312),可转动设置于所述锁扣座(2)的外侧壁,所述解锁旋钮(312)能够带动所述止位片(21)转动以与所述第一卡扣(12)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位片(21)与所述锁扣座(2)之间连接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锁扣座(2)的内壁连接,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止位片(21)连接,所述扭簧在自然状态下所述止位片(21)与所述第一卡扣(12)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手带本体(1)的延伸方向于所述手带本体(1)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卡扣(12),所述第一卡扣(12)背离所述固定端的一侧设置有导向斜面,沿从所述活动端到所述固定端的方向,所述导向斜面的高度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端上还设置有第二卡扣(11),所述第二卡扣(11)靠近所述固定端设置,所述第一卡扣(12)靠近所述活动端设置,所述第二卡扣(11)能够与所述锁扣座(2)的外端面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带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一转轴(22),所述第一转轴(22)可转动设于所述中空腔内,所述止位片(21)与所述第一转轴(22)的侧部固定连接,所述解锁旋钮(312)能够控制所述第一转轴(22)绕自身轴线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带连接结构还包括解锁防误触机构,所述解锁防误触机构包括:
第一齿轮(32),同轴固设于所述第一转轴(22)上;
第二转轴(31),可转动设于所述中空腔内,所述解锁旋钮(312)与所述第二转轴(31)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31)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第二转轴(31)上同轴固设有第二齿轮(311),所述第二转轴(31)能够沿自身轴线往复移动,以控制所述第二齿轮(311)与所述第一齿轮(32)啮合或者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防误触机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二转轴(31)固定连接的防误触滑扣(313),所述锁扣座(2)的外表面设置有与所述防误触滑扣(313)配合的滑槽(251),所述防误触滑扣(313)与所述第二转轴(31)连接且能够沿所述滑槽(251)往复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二转轴(31)沿自身轴线往复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防误触机构包括所述解锁旋钮(312),所述解锁旋钮(312)能够带动所述第二转轴(31)沿自身轴线往复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手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31)上套设有复位弹性件,所述第二齿轮(311)与所述第一齿轮(32)啮合时所述复位弹性件能够发生沿所述第二转轴(31)的轴线方向的弹性形变。
10.一种手持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手带连接结构,手带本体(1)的固定端固设于所述手持终端的后壳,锁扣座(2)固设于所述手持终端的后壳。
CN202122461596.3U 2021-10-13 2021-10-13 一种手带连接结构及手持终端 Active CN2159929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61596.3U CN215992979U (zh) 2021-10-13 2021-10-13 一种手带连接结构及手持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61596.3U CN215992979U (zh) 2021-10-13 2021-10-13 一种手带连接结构及手持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92979U true CN215992979U (zh) 2022-03-11

Family

ID=80583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61596.3U Active CN215992979U (zh) 2021-10-13 2021-10-13 一种手带连接结构及手持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929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91897B2 (en)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clips
JP3090068U (ja) 受信器を収納可能な無線入力装置
EP0692899B1 (en) Foldable portable wireless telephone apparatus
US20130003510A1 (en) Bracelet attachment device
US9800703B2 (en) Handling apparatus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GB2445326A (en) Mouse with a damped pivoting back door, side clasp buttons and a movable carrier for a wireless receiver
CN215992979U (zh) 一种手带连接结构及手持终端
JP6577534B2 (ja) 穿刺針カートリッジ
CN110893037B (zh) 一种智能腕戴设备
CN211670684U (zh) 无线探头充电组件及医疗设备
CN211397033U (zh) 包扣
CN211842085U (zh) 一种带安全锁的美工刀
US5864619A (en) Communications device equipped with wall-mount hook mechanism
CN211378465U (zh) 终端以及锁扣组件
CN219302939U (zh) 一种手持操作型平板电脑
KR101004408B1 (ko) 휴대 단말기용 자동 힌지장치
CN217812877U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扣锁
CN217812876U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扣锁
CN220458749U (zh) 一种可自动回弹锁定的拉链头
CN216184227U (zh) 操作方便的脚轮机构及家具
CN217117701U (zh) 一种手机定时盒
CN221355286U (zh) 一种滚筒机构及猫砂机
CN216368606U (zh) 一种便携操作滑座
CN218420134U (zh) 组织夹紧装置
CN221009384U (zh) 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