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14899U - 线缆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线缆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14899U
CN217114899U CN202220067183.9U CN202220067183U CN217114899U CN 217114899 U CN217114899 U CN 217114899U CN 202220067183 U CN202220067183 U CN 202220067183U CN 217114899 U CN217114899 U CN 2171148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cable connector
thread
tail
scr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6718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欧阳术华
颜旭泉
李居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Amphenol Zhengri Electronics Co Ltd
Amphenol LTW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Amphenol Zhengri Electronics Co Ltd
Amphenol LT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Amphenol Zhengri Electronics Co Ltd, Amphenol LTW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Amphenol Zhengr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6718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148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148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148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一外部结构、一内部结构以及一尾端螺套,外部结构具有中空空间和第一螺接部;内部结构对应中空空间穿插且包含有束线套筒,束线套筒凸出有凸键;尾端螺套对应内部结构的尾端套接,尾端螺套具有对应于第一螺接部的第二螺接部以及对应于凸键的沟槽,藉此,可达成利用局部裸露在外的尾端螺套来带动束线套筒转动,因此具有适用于长度更长、中空空间深度更深的外部结构的效果。

Description

线缆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长度更长、中空空间深度更深的外部结构的线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线缆连接器主要包括彼此轴向套接的一外壳结构、一内主体结构以及一尾端套筒。其中,外壳结构具有一中空部,内主体结构则包含彼此轴向对接的一端子接头和其它内部构件,尾端套筒对应其它内部构件的尾端套接并螺接于外壳结构。
由于端子接头必须先放入外壳结构的中空部内,再调整端子接头的旋转角度,使端子接头的一定位部准确对接于外壳结构的一对应定位部,如此达到准确定位的目的。
习知线缆连接器即使能利用其它内部构件来带动端子接头在外壳结构的中空部内转动,进而利用这样的转动来调整端子接头的定位部准确对接外壳结构的对应定位部,以使端子接头上的各端子都能准确对位;然而,习知线缆连接器的外壳结构的长度并非固定,目前已出现长度更长、中空部的深度更深的外壳结构,其它内部构件的尾端将会没入外壳结构内,因而导致用户已无法再抓着其它内部构件的尾端来带动端子接头在外壳结构内转动。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可改善上述缺失的本申请,乃为本申请创作人所亟欲解决的一大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能利用尾端螺套带动内部结构中的束线套筒转动,因此适用于长度更长、中空空间深度更深的外部结构。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一外部结构,具有一中空空间和一第一螺接部;一内部结构,对应该中空空间穿插且包含彼此轴向衔接的至少二构件,任相邻二该构件之间系彼此定位,该至少二构件包含一束线套筒,该束线套筒凸出有至少一凸键;以及一尾端螺套,对应该内部结构的尾端套接,该尾端螺套具有对应于该第一螺接部的一第二螺接部和对应于该至少一凸键的至少一沟槽。
相较于先前技术,本申请具有以下功效:能利用局部裸露在外的尾端螺套来带动内部结构中的束线套筒转动,因此适用于长度更长、中空空间深度更深的外部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线缆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申请线缆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申请线缆连接器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于分别组合后的个别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线缆连接器依据图1于螺接前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线缆连接器依据图1于螺接后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外部结构
1:内壳套筒
12:中空空间
13:第一定位部
14:第一螺接部
2:外壳套筒
21:卡掣孔
3:卡掣套筒
31:卡掣弹臂
500:内部结构
5:受动组件
5a:受动接头
5b:传动套筒
52:第二定位部
54:插接端子
56:受动部
6:束线套筒
6a:带动前段
6b:束线后段
6c:防水胶套
61:外扩段
62:平直段
63:带动部
64:束爪
65:凸键
800:尾端螺套
81:第二螺接部
82:沟槽
C: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技术方案做具体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一外部结构100、一内部结构500以及一尾端螺套800。
外部结构100为一中空构件,所以具有一中空空间12。外部结构100主要具有一第一定位部13和一第一螺接部14。其中,尾端螺套800沿着线缆连接器的长度方向套接于内部结构500的尾端且能螺接于第一螺接部14。详细而言,外部结构100包含彼此套接的一内壳套筒1、外壳套筒2和一卡掣套筒3,分述如后。
内壳套筒1具有前述中空空间12,第一定位部13设置于内壳套筒1深处的内周壁(未标示组件符号)上,第一螺接部14设置于内壳套筒1外周壁(未标示组件符号)上。
卡掣套筒3本身形成有三卡掣弹臂31,外壳套筒2则开设有三卡掣孔21,以在卡掣套筒3卡掣于内壳套筒1与外壳套筒2之间时,三卡掣弹臂31上的卡块(未标示件符号)即能对应三卡掣孔21卡扣。
内部结构500亦为一中空构件且穿插于外部结构100的中空空间12内。内部结构500包含彼此轴向衔接的至少二构件,且任相邻二构件之间系可组卸地彼此定位。内部结构500的这些构件主要包含一束线套筒6,详细而言则还包含一受动组件5,分述如后。
束线套筒6主要具有彼此围绕的多数束爪64且凸出有一带动部63和至少一凸键65。束线套筒6用于经由尾端螺套800螺接于第一螺接部14而逐渐推迫其束爪64收束线缆C(见于图4)。
束线套筒6沿前述长度方向(或尾端螺套800的套接方向)形成有一带动前段6a和一束线后段6b,具体而言则还在束线后段6b内套接有一防水胶套6c。其中,带动前段6a的一端具有前述带动部63,束线后段6b具有前述凸键65。详细而言,束线后段6b具有彼此围绕的前述多数束爪64,所有束爪64当中的至少其中之一束爪64的两端之间的外壁641则沿前述长度方向凸出有凸键65。
受动组件5主要设置有一第二定位部52和至少一受动部56,第二定位部52对应于前述第一定位部13而能彼此对接定位,受动部56对应于前述带动部63而彼此对接。较佳而言,受动组件5包含彼此轴向衔接的一受动接头5a和一传动套筒5b,受动接头5a设置有多数插接端子54。
受动接头5a的外周壁设置有前述第二定位部52和一被传动部53。传动套筒5b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对应于被传动部53的至少一传动部55以及对应于带动部63的前述受动部56。藉由传动部55与被传动部53彼此对接以及藉由带动部63与受动部56彼此对接,以使传动套筒5b衔接于受动接头5a与带动前段6a之间,进而让束线套筒6得能带动受动接头5a在中空空间12内跟随转动。
尾端螺套800主要具有对应于前述第一螺接部14的一第二螺接部81以及对应于前述凸键65的至少一沟槽82。
如图4和图5所示,如此一来,当尾端螺套800套接于内部结构500的尾端时,尾端螺套800先沿着前述长度方向平移,使各凸键65分别进入各沟槽82内(见图4),此时第二螺接部81即将接触到第一螺接部14;当使用者继续朝同一方向平移尾端螺套800至第二螺接部81接触到第一螺接部14时,藉由转动尾端螺套800使其第二螺接部81螺接于第一螺接部14,尾端螺套800将在螺接转动的同时相对于内部结构500逐渐朝同一方向平移,以在平移过程中让尾端螺套800带着各沟槽82自各凸键65脱离(见图5),同时推迫各束爪64透过防水胶套6c收束线缆C而达成所需的防水效果。
需说明的是,如图3和图4所示,当尾端螺套800套接于内部结构500的尾端且第一、二螺接部14、81还未彼此螺接时,只要各凸键65分别进入各沟槽82内,使用者就能藉由转动局部裸露在线缆连接器之外的尾端螺套800来带动束线套筒6转动(也就是:将尾端螺套800和束线套筒6共同当做起子来使用,此时的束线套筒6只能跟随尾端螺套800一起转动,也就是只能整支起子转动,因此能在当做起子使用时具有防止束线套筒6单独转动的效果),并能藉由带动束线套筒6转动而连动受动组件5以其第二定位部52准确对接于外部结构100的第一定位部13内,进而保证各插接端子54都能精准对位,因此本申请确实能适用于长度更长、中空空间12的深度更深的外部结构100使用。
较佳而言,前述第二螺接部81系形成于尾端螺套800的内周壁8(见图3),且让沟槽82与前述长度方向彼此并排,使各沟槽82皆与第二螺接部81交错,因此在转动尾端螺套800时,才能以沟槽82的长内壁推动凸键65,进而带动整个束线套筒6转动。
再者,如图3所示,尾端螺套800的内周壁8沿前述长度方向形成有一加厚前段8a、一内缩后段8c以及一中间段8b,且中间段8b连接于加厚前段8a与内缩后段8c之间。其中,加厚前段8a的厚度大于中间段8b的厚度,第二螺接部81设置于加厚前段8a,沟槽82也开设于加厚前段8a。
且,为了让尾端螺套800在第二螺接部81开始螺接第一螺接部14时,刚好让各沟槽82自各凸键65脱离,加厚前段8a如图3所示区分成:靠近其套接口83的一第一部分(未标示元符号)以及远离其套接口83的一第二部分(未标示元符号),第二螺接部81仅在第一部分设置,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则共同开设有沟槽82,使沟槽82在图3中的左半段设有第二螺接部81,至于沟槽82在图3中的右半段则未设有第二螺接部81。
此外,仍如图3所示,束线后段6b的各束爪64沿前述长度方向形成有彼此相连的一外扩段61以及一平直段62,前述凸键65自外扩段61与平直段62之间的交界凸出(参考图2所示),使平直段62连同凸键65皆位于束线后段6b的最大外径处,以利于凸键65能顺利率先进入沟槽82内。
综上所述,本申请线缆连接器,确可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并解决先前技术的缺失,完全符合新型专利申请要件,爰依专利法提出申请,敬请详查并赐准本案专利,以保障本申请创作人之权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外部结构,具有一中空空间和一第一螺接部;
一内部结构,对应该中空空间穿插且包含彼此轴向衔接的至少二构件,任相邻二该构件之间系彼此定位,该至少二构件包含一束线套筒,该束线套筒凸出有至少一凸键;以及
一尾端螺套,对应该内部结构的尾端套接,该尾端螺套具有对应于该第一螺接部的一第二螺接部和对应于该至少一凸键的至少一沟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束线套筒具有彼此围绕的多数束爪,该多数束爪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外壁凸出有该凸键,该第二螺接部形成于该尾端螺套的内周壁,该沟槽与该第二螺接部彼此交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沟槽与该尾端螺套套接于该内部结构的方向彼此并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尾端螺套的内周壁沿该尾端螺套套接于该内部结构的方向形成有一加厚前段、一内缩后段和一中间段,该中间段连接于该加厚前段与该内缩后段之间,该加厚前段的厚度大于该中间段,该第二螺接部设置于该加厚前段,该沟槽开设于该加厚前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尾端螺套具有一套接口,该加厚前段区分成靠近该套接口的一第一部分和远离该套接口的一第二部分,该第二螺接部设置于该第一部分,该沟槽则开设于该第一部分和该第二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至少二构件还包含一受动组件,该外部结构还具有一第一定位部,该受动组件设置有至少一受动部和对接于该第一定位部的一第二定位部,该束线套筒沿该尾端螺套套接于该内部结构的方向形成有一带动前段和一束线后段,该带动前段具有对接于该受动部的一带动部,该束线后段具有该凸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束线套筒的该束线后段内还套接有一防水胶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外部结构包含一内壳套筒,该内壳套筒具有该中空空间,该第一螺接部设置于该内壳套筒的外周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外部结构还包含一外壳套筒和一卡掣套筒,该卡掣套筒卡掣于该外壳套筒与该内壳套筒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尾端螺套能经由该凸键进入该沟槽内而带动该内部结构在该中空空间内转动,该尾端螺套还能经由该第二螺接部螺接于该第一螺接部而移动且带着该沟槽脱离该凸键。
CN202220067183.9U 2022-01-12 2022-01-12 线缆连接器 Active CN2171148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67183.9U CN217114899U (zh) 2022-01-12 2022-01-12 线缆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67183.9U CN217114899U (zh) 2022-01-12 2022-01-12 线缆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14899U true CN217114899U (zh) 2022-08-02

Family

ID=82597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67183.9U Active CN217114899U (zh) 2022-01-12 2022-01-12 线缆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148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92286B1 (en) Coaxial plug connector
US5695365A (en) Communication coaxial patch cord adapter
US20030156900A1 (en) Coaxial connector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090186503A1 (en) Xlr cable connector
CA2612202A1 (en) Connector for pre-fabricated electric cables
JPH09283200A (ja) 接続端子および同軸コネクタ
CN211208023U (zh) 接插电缆及电缆组件
CN217114899U (zh) 线缆连接器
CN116780272A (zh) 光伏电连接器组件
JP2003202094A (ja) 連結器、流体ライン及び流体動力手段
CN219874309U (zh) 储能连接器
CN214900131U (zh) 一种便捷拆卸对插式中间接头
US5939691A (en) Waterproof switch device for a battery powered electric appliance
CN211320412U (zh) 一种数据接头连接器
KR20100046547A (ko) 복합형 광전 커넥터 모듈
KR200291680Y1 (ko) 안전 플러그 및 콘센트
CN210779111U (zh) 一种连接器套筒及电连接器
CN111262085A (zh) 一种一体式外壳的工业插头及其应用
CN113270846B (zh) 一种便捷拆卸对插式中间接头及其使用方法
CN213936765U (zh) 一种4芯信号连接器
CN220042468U (zh) 一种插头连接器
CN219477154U (zh) 一种连接器
CN210092464U (zh) 一种斜角度连接器
CN220209410U (zh) 连接器及其连接器插头
CN210123820U (zh) 一种防脱电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