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14783U -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14783U
CN217114783U CN202221047150.4U CN202221047150U CN217114783U CN 217114783 U CN217114783 U CN 217114783U CN 202221047150 U CN202221047150 U CN 202221047150U CN 217114783 U CN217114783 U CN 2171147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antenna device
antenna
sub
feeding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4715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Wingte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Wingte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Wingte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Wingte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4715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147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147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147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该天线装置用于收发预定频段的信号,该天线装置包括环状段以及连接段。环状段为部分断开的环状,环状段断开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上设有馈电点,第二端上设有馈地点,馈电点和馈地点通过连接段电连接。通过将环状段上的间隔相对的馈电点与馈地点通过连接段相电连接,以使环状段与连接段相连接,从而天线装置至少部分形成为闭环状,使得天线装置在环状段以及连接段的各个位置的对信号的收发性能平均性更好。从而,在用于对天线装置的遮挡位置不同时,例如,在使用了该天线装置的电子设备被用户分别用左手或右手握持时,天线装置的性能受到的影响差异更小,天线装置的性能平衡度更好。

Description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屏占比越来越高,电子设备中的天线的净空空间越来越小,导致天线的设置位置大多被局限于电子设备的边缘处。这种边缘天线的设置,在用户分别使用左手和右手握持电子设备的两种不同情况下,对天线的遮挡位置差别大,由于天线在不同位置对信号的收发性能不一致,因此天线的性能在该两种不同情况下分别受到的影响差异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在用户分别使用左手和右手握持电子设备的两种不同情况下,该天线的性能分别受到的影响差异更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天线装置,所述天线装置用于收发预定频段的信号,所述天线装置包括:
环状段,所述环状段为部分断开的环状,所述环状段断开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上设有馈电点,所述第二端上设有馈地点;以及
连接段,所述馈电点和所述馈地点通过所述连接段电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段具有阻抗Z,0Ω≤Z≤50Ω。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段位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或者,所述连接段位于所述环状段的外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环状段包括第一部分以及两个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具有相对的两个端部,两个所述第二部分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端部,且所述第二部分相对对应的所述端部倾斜设置,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部分的背离对应的所述端部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馈电点,另一个所述第二部分的背离对应的所述端部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馈地点。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分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不同面上。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环状段与所述连接段设置为一体。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天线装置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环状段形成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上,所述连接段设置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上。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天线装置还具有延伸段,所述延伸段设置于所述环状段的外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延伸段包括第一子段以及第二子段,所述第一子段设置于所述环状段的外周,所述第二子段连接于所述第一子段的背离所述环状段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子段与所述第二子段之间形成夹角。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以及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天线装置,所述天线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通过将环状段上的间隔相对的馈电点与馈地点通过连接段相电连接,以使环状段与连接段相连接,从而天线装置至少部分形成为闭环状,使得天线装置在环状段以及连接段的各个位置的对预定频段的信号的收发性能平均性更好。因此,在对天线装置的遮挡位置不同时,天线装置的性能受到的影响差异更小,从而使用了该天线装置的电子设备,在被用户分别用左手或右手握持时,天线装置的性能平衡度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天线装置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天线装置的结构展开示意简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天线装置设置于电子设备的壳体的表面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环状段与延伸段形成于柔性电路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的电子设备(被用右手握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的电子设备(被用左手握持)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天线装置1;环状段10;第一端100;馈电点100a;第二端101;馈地点101a;第一部分102;端部102a;第二部分103;连接段11;柔性电路板12;延伸段13;第一子段130;第二子段131;电子设备2;壳体20;侧面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随着电子设备的屏占比越来越高,电子设备中的天线的净空空间越来越小,导致天线的设置位置大多被局限于电子设备的边缘处。由于用户在用手握持电子设备时,往往会对电子设备的边缘处造成遮挡,而用户在分别使用左手和右手握持电子设备的两种不同情况下,用户的手部对电子设备的边缘的遮挡位置不相同,导致在该两种情况下,对天线的遮挡位置差别大。此外,在用户分别使用左手和右手握持电子设备,以分别将电子设备靠近头部的左侧和右侧使用的两种不同情况下,用户的手部以及头部对电子设备的边缘的遮挡位置也不相同,在该两种情况下,对天线的遮挡位置差别也较大。
进一步地,发明人经研究发现,天线通常在不同位置对信号的收发性能不一致,天线各部分的性能平均性差,换言之,天线通常在部分位置具有较强的信号收发性能,在剩余位置的信号收发性能较差,且由于用户人群中,右撇子的占比较大,因此,相关技术中往往通过将天线的具有较强信号收发性能的部分,设置于用户用右手握持电子设备时难以遮挡的位置,以减少用户用右手握持电子设备时对天线性能产生的影响。但是,在此方案下,当用户用左手握持电子设备时,容易遮挡天线的具有较强信号收发性能的部分,导致天线的性能显著下降,用户的使用体验差。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该天线装置的各部分的性能平均性好,电子设备分别被用户用左手或右手握持时,天线装置的性能平衡性好。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天线装置的结构示意简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天线装置的结构展开示意简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天线装置设置于电子设备的壳体的表面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天线装置1,该天线装置1可应用于但不限于手机、电子手表或电子手环等电子设备,以实现电子设备的通信信号、定位信号等电波信号的收发功能。
具体地,该天线装置1用于收发预定频段的信号,该天线装置1包括环状段10以及连接段11。环状段10为部分断开的环状,环状段10断开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100和第二端101,第一端100上设有馈电点100a,第二端101上设有馈地点101a,馈电点100a和馈地点101a通过连接段11电连接。
通过将环状段10上的间隔相对的馈电点100a与馈地点101a通过连接段11相电连接,以使环状段10与连接段11相连接,从而天线装置1至少部分形成为闭环状,使得天线装置1在环状段10以及连接段11的各个位置的对信号的收发性能平均性更好。从而,在用于对天线装置1的遮挡位置不同时,例如,在使用了该天线装置1的电子设备被用户分别用左手或右手握持时,天线装置1的性能受到的影响差异更小,天线装置1的性能平衡度更好。
可以理解的是,该天线装置1用于收发预定频段的信号是指:该天线装置1用于收发某一频段的信号,即,该天线装置1为单频天线。示例性的,该预定频段可为但不限于移动通信常用频段1700MHz-2200MHz中或附近的任意一个频段,例如,可为频率2200MHz附近的2150MHz-2250MHz频段、频率1950MHz附近的2000MHz-1900MHz频段、频率1700MHz附近的1650MHz-1750MHz频段等,GPS信号中的L1频段(1575.42±1.023MHz频段)、L2频段(1227.60±1.023MHz频段)、L5频段(1176.45±1.023MHz频段)等,通话信号中的885MHz-909MHz频段、909MHz-915MHz频段、930MHz-954MHz频段、954MHz-960MHz频段等,Wi-Fi信号中的2.4G频段(2420MHz-2483.5MHz频段)、5G频段(5725MHz-5875MHz频段)等,4G信号中的2300MHz-2320MHz频段、2320MHz-2370MHz频段、2575MHz-2635MHz频段、2370MHz-2390MHz频段、2635MHz-2655MHz频段等,5G信号中的3300MHz-3600MHz频段、4800MHz-5000MHz频段、24750MHz-27500MHz频段、37000MHz-42500MHz频段等频段。
对应的,根据天线装置1的作用不同,天线装置1可包括但不限于移动通信天线、通话天线、Wi-Fi天线、GPS天线、4G天线或5G天线等。
申请人以天线装置1的预定频段大约为1740MHz-1920 MHz,即,天线装置1用于收发信道号大致为20350-18050的信号为例,对本申请提供的天线装置1进行了有源测试,得到测试结果如下表1所示,其中,CH为测试的目标信号的信道号,FS为天线装置1在自由状态下(即无遮挡的状态下)的测试结果,BHHR为天线装置1在右头手状态下(即电子设备被右手握持并靠近头部的右侧使用的状态下)的测试结果,BHHL为天线装置1在左头手状态下(即电子设备被左手握持并靠近头部的左侧使用的状态下)的测试结果,TRP(Total RadiatedPower)为天线装置1对目标信号的发射功率,TRP数值越大,天线装置1的信号发射性能越好,单位为dB,TIS(Total Isotropic Sensitivity)为天线装置1对目标信号的接收性能参数,TIS数值越小,天线装置1对目标信号的接收灵敏度越高,由于在各频段的信号中,信道号越大的信号接收灵敏度越低,因此仅测试了天线装置1对于各频段的信号中,信道号最大的目标信号的TRP。
Figure BDA0003623169570000061
表1
可见,本申请提供的天线装置1在右头手以及左头手这两种使用状态下,天线装置1的性能下降幅度相近,因此,天线装置1在该两种使用状态下的性能的平衡性好。
理论上而言,天线装置1的总长度L应等于对应收发波段的信号的1/4波长λ,而根据实际天线装置1的形状以及电子设备中其他电子元器件对天线装置1产生的影响,天线装置1对对应频段信号的收发性能最佳时,天线装置1的长度可略大于或略小于收发频段的信号的1/4波长λ。基于此,可选地,天线装置1的总长度L可满足:0.2λ≤L≤0.3λ,例如,总长度L可为:0.2λ、0.21λ、0.22λ、0.23λ、0.24λ、0.25λ、0.26λ、0.27λ、0.28λ、0.29λ或0.3λ等。
举例而言,天线装置1对应的信号频段大约为2200MHz左右时,例如2150MHz至2250MHz时,可选用信号的频率为中间值,即,信号频率为2200MHz时的波长λ来计算天线装置1的总长度L。示例性的,信号频率为2200MHz时的波长λ大致为140mm,则天线装置1的总长度L可满足:28mm≤L≤42mm,例如,天线装置1的总长度L可为:28mm、29mm、30mm、31mm、32mm、33mm、34mm、35mm、36mm、37mm、38mm、39mm、40mm、41mm或42mm等。
进一步地,环状段10具有长度L1,连接段11具有长度L2,可以理解的,在此实施方式下,天线装置1的总长度L=L1+L2。
接下来,将详细介绍天线装置1包括的各部分的性能、结构。
可以理解的,连接段11具有阻抗Z,连接段11的阻抗Z越小,电能在连接段11处产生的损耗越小,因此天线装置1的效率越高。基于此,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段11的阻抗Z可满足:0Ω≤Z≤50Ω,例如,阻抗Z可为:0Ω、2Ω、5Ω、8Ω、10Ω、15Ω、20Ω、25Ω、30Ω、35Ω、40Ω、45Ω或50Ω等。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操作中,连接段11具有的阻抗Z通常较难达到0Ω,因此,优选地,阻抗Z可大致接近于0Ω,例如,阻抗Z可为:0.5Ω、1Ω、2Ω、3Ω或4Ω等。
一些实施方式中,环状段10包括第一部分102以及两个第二部分103,第一部分102的具有相对的两个端部102a,两个第二部分103分别连接于两个端部102a,且各第二部分103相对对应的各端部102a倾斜设置,其中一个第二部分103的背离对应的端部102a的一端电连接于馈电点100a,另一个第二部分103的背离对应的端部102a的一端电连接于馈地点101a,由于环状段10形成为接近于环状的形状,因此馈电点100a、馈地点101a通常不位于各端部102a的延伸方向上,因此,通过使第二部分103相对各端部102a倾斜设置,能够使第二部分103通过最短的路径将各端部102a分别与馈电点100a以及馈地点101a相连接,以使天线装置1的结构更加紧凑。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3,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部分103与至少部分第一部分102位于不同面上,换言之,天线装置1形成为立体的结构,从而天线装置1对立体空间的利用效率更高,能够更进一步地设置于更加狭小的设置区域中。例如,由于电子设备需要实现更加轻薄化的设计,因此电子设备在壳体20的侧面200上的天线设置区域越来越窄,通过使至少部分第一部分102设置于电子设备的壳体20的侧面200,使第二部分103设置于壳体20的与侧面200相邻的表面,以使第二部分103能够获得足够的设置空间,如图3所示,图3中示出了部分第一部分102设置于壳体20的侧面200,第二部分103以及剩余部分第一部分102设置于壳体20的与侧面200相邻的表面。
可以理解的,连接段11与环状段10的相对位置关系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进行选择。
一种可选地示例中,连接段11位于第一端100与第二端101之间,从而连接段11与环状段10的相对位置紧凑,天线装置1能够设置于较狭小的天线设置区域。
另一种可选地示例中,连接段11位于环状段10的外周,从而连接段11的长度可以更长,以使天线装置1可以用于收发波段更长的信号。
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段11与环状段10可设置为一体,从而环状段10与连接段11之间的电连接稳定,天线装置1的性能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段11与环状段10设置为一体是指:环状段10和连接段11之间连接为一体,不易拆分。而环状段10和连接段11连接为一体,可包括但不局限于:在加工制造时,先分别形成环状段10和连接段11,然后通过焊接、粘接或其他的连接方式将环状段10和连接段11相连接形成为一个不易拆分的整体;或者,环状段10和连接段11二者中先形成一者,再在该一者上连接形成另一者,以使环状段10和连接段11的连接部分形成为一体的结构;或者,环状段10和连接段11可一体成型。
一种可选地示例中,环状段10与连接段11可通过激光直接成型技术(LaserDirect Structuring,LDS)一体成型于电子设备的壳体20表面,从而天线装置1的结构简单,成型过程简单,能够直接制造形成立体的天线装置1。此外,通过使环状段10与连接段11一体成型,以无需额外进行将环状段10与连接段11相电连接的工序,能够使天线装置1的制造过程更加简单。
请结合图4所示,另一种可选地示例中,天线装置1还可为柔性电路板12天线(FPC天线),从而便于大批量快速生产天线装置1,且由于在组装厂中,只需要进行将天线装置1贴覆于设备的壳体20的表面的工序,因此能够减少组装厂在壳体20上设置天线装置1的工序的时间。
在此示例中,天线装置1在制造过程中需形成于一个平面上,当天线装置1形成为立体结构时,难以在一个平面上形成一体的完整的天线装置1。基于此,如图4所示,一些实施方式中,天线装置1还可包括柔性电路板12,环状段10形成于柔性电路板12上,连接段11设置于柔性电路板12上。换言之,利用环状段10的第一端100与第二端101之间相断开的结构,使环状段10能够展平成为一个平面结构,从而使环状段10能够形成于柔性电路板12的一侧平整的表面上。接下来,将柔性电路板12设置于电子设备的壳体20的表面,以使环状段10沿着壳体20的表面形状形成为立体的结构,然后将连接段1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环状段10的第一端100与第二端101,以将馈电点100a与馈地点101a相电连接。示例性地,可通过打线的方式将馈电点100a与馈地点101a相电连接,此时,该段打线金属丝形成为连接段11,或者,可通过点焊的方式将馈电点100a与馈地点101a相电连接,此时,该焊点形成为连接段11,或者,可通过将微带天线将馈电点100a与馈地点101a相电连接,此时,该微带天线形成为连接段11。
考虑到对于天线装置1的形成为闭环的连接段11与至少部分环状段10,该闭环的中空部分应具有一定的尺寸,从而能够避免形成为该闭环的各段天线装置1之间距离太近而相互产生干扰。然而,当用于设置天线的区域中,部分区域的形状过于狭窄,不适于设置形成为闭环的部分天线装置1时,需要延长天线装置1的总长度L,以使天线装置1适于收发对应的波段为λ的信号。
基于此,请再次一并参阅图1至图3,一些实施方式中,天线装置1还可具有延伸段13,延伸段13设置于环状段10的外周。通过在环状段10的外周设置延伸段13,一方面能够避免延伸段13与连接段11以及除相连接部分之外的环状段10之间的距离过小,以避免延伸段13对环状段10以及连接段11产生干扰,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利用无法设置闭环状的天线的区域,以能够在狭小的空间中设置总长度L更长的天线装置1。
可以理解的,由于延伸段13具有长度L3,此时,天线装置1的总长度L=L1+L2+L3,其中,L1为环状段10的长度,L2为连接段11的长度。
可选地,当天线装置1通过激光直接成型技术成型时,延伸段13可与环状段10、连接段11一体成型于电子设备的壳体20,当天线装置1为柔性电路板12天线时,延伸段13可与环状段10一起形成于柔性电路板12上。
可选地,延伸段13的形状可根据用于设置天线的区域的形状进行设计。一种可选地示例中,用于设置天线的区域大致形成为由两个之间形成夹角的长条形状的区域组成的,类似字母V形或L形的形状,此时,延伸段13可包括第一子段130以及第二子段131,第一子段130设置于环状段10的外周,第二子段131连接于第一子段130的背离环状段10的一端,且第一子段130与第二子段131之间形成夹角,该第一子段130与第二子段131均大致为直条状。
另一种可选地示例中,用于设置天线的区域大致形成为圆弧状,此时,延伸段13可形成为圆弧状。
还一种可选地示例中,用于设置天线的区域大致形成为长直条状,此时,延伸段13可形成为长直条状。
可见,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天线的设置区域,可使延伸段13的形状与天线的设置区域的形状大致相同,因此,延伸段13的形状可根据天线的设置区域的形状进行灵活选择,本实施例不对延伸段13的形状作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天线装置1,通过将环状段10上的间隔相对的馈电点100a与馈地点101a通过连接段11相电连接,以使天线装置1至少部分形成为闭环状,从而提升天线装置1在环状段10以及连接段11的各个位置上对信号的收发性能平均性,以提升天线装置1在不同位置被遮挡的情况下,天线装置1的性能平衡性。
此外,通过使天线装置1形成为立体的结构,从而天线装置1对立体空间的利用效率更高,能够更进一步地设置于更加狭小的天线设置区域中。
更加地,通过使天线装置1具有设置于环状段10的外周的延伸段13,以进一步提升天线装置1对于天线的可设置区域的利用效率,从而在使天线装置1的总长度L满足天线装置1收发预定频段的信号的使用需要的同时,能够使天线装置1实现更加小型化的设计。
请一并参阅图5与图6,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的电子设备(被用右手握持)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的电子设备(被用左手握持)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2,该电子设备2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电子手表或电子手环等设备,该电子设备2包括壳体20以及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天线装置1,天线装置1设置于壳体20,该天线装置1用于实现电子设备2的通信信号、定位信号等电波信号的收发功能。
示例性的,该天线装置1设置于壳体20时,可设置在壳体20的底端或者是顶端。以该天线装置1设置在壳体20的底端为例,如图5、图6所示,其中,图5与图6中以虚线大致示出了天线装置1的形状结构,且示出了天线装置1设于壳体20的边缘拐角处,如图5所示,图5示出了用户以右手握持电子设备2时,用户的手掌遮挡了部分天线装置1,如图6所示,图6示出了用户以左手握持电子设备2时,用户的手指遮挡了部分天线装置1,对比图5与图6能够看出,当用户分别用左手以及右手握持电子设备2时,用户对天线装置1的遮挡位置不相同。
可见,采用本申请的天线装置1,通过天线装置1至少部分形成为闭环状,从而提升天线装置1在各个位置上对信号的收发性能平均性,从而提升天线装置1在不同位置被遮挡的情况下,天线装置1的性能平衡性,进而使得当应用有本申请的天线装置1的该电子设备2被用户分别用左手或右手握持时,电子设备2的通信、定位等性能受到的影响差异更小,电子设备2的性能更加平衡。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装置用于收发预定频段的信号,所述天线装置包括:
环状段,所述环状段为部分断开的环状,所述环状段断开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上设有馈电点,所述第二端上设有馈地点;以及
连接段,所述馈电点和所述馈地点通过所述连接段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具有阻抗Z,0Ω≤Z≤50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位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或者,所述连接段位于所述环状段的外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段包括第一部分以及两个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具有相对的两个端部,两个所述第二部分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端部,且所述第二部分相对对应的所述端部倾斜设置,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部分的背离对应的所述端部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馈电点,另一个所述第二部分的背离对应的所述端部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馈地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不同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段与所述连接段设置为一体。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装置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环状段形成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上,所述连接段设置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装置还具有延伸段,所述延伸段设置于所述环状段的外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段包括第一子段以及第二子段,所述第一子段设置于所述环状段的外周,所述第二子段连接于所述第一子段的背离所述环状段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子段与所述第二子段之间形成夹角。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所述天线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
CN202221047150.4U 2022-04-29 2022-04-29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71147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47150.4U CN217114783U (zh) 2022-04-29 2022-04-29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47150.4U CN217114783U (zh) 2022-04-29 2022-04-29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14783U true CN217114783U (zh) 2022-08-02

Family

ID=82585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47150.4U Active CN217114783U (zh) 2022-04-29 2022-04-29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147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225058C2 (ru) Антенная система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радиосвязи, включающее антенную систему
EP1746682B1 (en) Mobile telephone
KR100690031B1 (ko) 무선통신장치 및 안테나 시스템
EP1076919B1 (en) Multiple frequency band antenna
CN110137671B (zh)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无线通信装置
JP4598939B2 (ja) アンテナを形成するとともに、特に小型携帯用ユニットの電子回路の全部または一部を収納可能なシールドハウジングを持つ構造
JP4227141B2 (ja) アンテナ装置
US10230160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020060645A1 (en) Antenna device in radio communication terminal
KR20000019433A (ko) 송수신 일체형 마이크로 스트립 패치 안테나
JPH11317616A (ja) 移動電話用指向性アンテナ
JP2001211018A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腕時計型無線装置
US20040100412A1 (en) EMC- arrangement for a device employing wireless data transfer
WO2006022331A1 (ja) 折り畳み式携帯無線機
JPS61205004A (ja) 携帯無線機
CN217114783U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TWI508375B (zh) 天線模組
KR101408654B1 (ko) 사이드 키의 fpcb에 실장된 안테나를 구비한 휴대단말기
JP3935272B2 (ja) マイクロストリップアンテナおよびマイクロストリップアンテナを備える携帯無線機
CN213242818U (zh) 5g-mimo和等分双输出gnss组合天线
JPS63219204A (ja) 携帯無線機用アンテナ
CN212136690U (zh) 小型化通信与卫星定位组合天线
CN109994819B (zh) 一种天线、天线系统及电子设备
JP3930979B2 (ja) マイクロストリップアンテナおよびマイクロストリップアンテナを備える携帯無線機
JP3889886B2 (ja) マイクロストリップアンテナおよびマイクロストリップアンテナを備える携帯無線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