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13158U - 铰链装置 - Google Patents

铰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13158U
CN217113158U CN202220714486.5U CN202220714486U CN217113158U CN 217113158 U CN217113158 U CN 217113158U CN 202220714486 U CN202220714486 U CN 202220714486U CN 217113158 U CN217113158 U CN 2171131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nge
axis
contact surface
inclined surfac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1448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世暐
江宗儒
徐启荣
欧宗保
赖经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ustek Comput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Asustek Comput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ustek Computer Inc filed Critical Asustek Computer Inc
Priority to CN20222071448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131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131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131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铰链装置,适用于机壳,铰链装置包括第一铰链、锁定件及拨钮。第一铰链位于所述机壳内,且包括第一接触面。第一铰链的轴心平行于第一轴线。锁定件位于机壳内,包括相对的第二接触面及第一斜面,锁定件通过第二接触面接触于第一接触面。拨钮局部位于机壳外,包括第二斜面。第二斜面接触于第一斜面,且拨钮沿着第二轴线可移动地设置于机壳上。当拨钮沿第二轴线移动时,第二斜面推动第一斜面以使锁定件沿第一轴线相对第一铰链移动,进而通过第二接触面接触或分离于第一接触面,以使第一铰链受到固定或解除固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铰链装置通过操作拨钮即可对第一铰链进行固定或解除固定,提供更多操作上的选择。

Description

铰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铰链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以固定的铰链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平板计算机的脚架主要是利用铰链本身扭力来支撑平板计算机,但用户在触控平板计算机或对平板计算机的屏幕笔写时,若施加较大力量,铰链本身扭力难以支撑额外负重,而改变脚架的角度,造成使用者操作上的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本案的一种铰链装置,适用于机壳,铰链装置包括第一铰链、锁定件及拨钮。第一铰链位于机壳内,且包括第一接触面。第一铰链的轴心平行于第一轴线。锁定件位于机壳内,包括相对的第二接触面及第一斜面,锁定件通过第二接触面接触于第一接触面。拨钮局部位于机壳外,包括第二斜面。第二斜面接触于第一斜面,且拨钮沿着第二轴线可移动地设置于机壳上,第二轴线垂直于第一轴线。
当拨钮沿第二轴线移动时,第二斜面推动第一斜面以使锁定件沿第一轴线相对第一铰链移动,进而通过第二接触面接触或分离于第一接触面,以使第一铰链受到固定或解除固定。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为两锯齿面。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拨钮包括磁铁,磁铁磁吸锁定件。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还包括:第二铰链,第二铰链的轴心平行于第一轴线;以及连杆,位于机壳内,包括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其中第一端可运动地设置于第二铰链,第一铰链枢接于第二端。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第二铰链包括第一弧形槽,第一端包括滑设于第一弧形槽内的第一凸柱。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还包括第三铰链,其中第三铰链包括第二弧形槽,第二铰链包括滑设于第二弧形槽内的第二凸柱。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第三铰链固定至脚架。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第一铰链包括扭力片。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拨钮滑设于机壳的沟槽且外露于机壳,且沟槽沿第二轴线延伸。
基于上述,本案的铰链装置通过操作拨钮即可对第一铰链进行固定或解除固定,提供更多操作上的选择。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是依照本案的一实施例的一种铰链装置应用于机壳及脚架的示意图;
图1B是翻开图1A的脚架的示意图;
图2A是图1A的铰链装置位于第一位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B是图2A的透视示意图;
图2C是图2A的俯视示意图;
图2D是图2A的侧视示意图;
图3A是图1A的铰链装置位于第二位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B是图3A的透视示意图;
图3C是图3A的俯视示意图;
图3D是图3A的侧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A1:第一轴线;
A2:第二轴线;
P1: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
10:脚架;
20:机壳;
22:沟槽;
100:铰链装置;
110:第二铰链;
111:轴心;
112:第一弧形槽;
114:第二凸柱;
120:连杆;
122:第一端;
124:第一凸柱;
126:第二端;
130:第一铰链;
131:轴心;
132:第一接触面;
134:扭力片;
140:锁定件;
142:第二接触面;
144:第一斜面;
150:拨钮;
152:第二斜面;
154:磁铁;
160:第三铰链;
162:第二弧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A及图1B,本案所提供的铰链装置100可应用于具有机壳20和脚架10的电子装置,电子装置例如是平板计算机或平板计算器等,脚架10通过铰链装置100可转动地设置在机壳20上,以支撑机壳20。
请参阅图2A至图2D,本案的铰链装置100包括连杆120(图2B)、第一铰链130(图2B)、第二铰链110、锁定件140、拨钮150及第三铰链160。
如图2B所示,连杆120位于机壳20内且包括相对的第一端122与第二端126。第一端122可运动地设置于第二铰链110。第二铰链110的轴心111平行于第一轴线A1。
如图2D所示,第二铰链110位于机壳20内且包括第一弧形槽112,连杆120的第一端122包括滑设于第一弧形槽112内的第一凸柱124。因此,连杆120的第一端122可相对第二铰链110转动且移动。
如图2D所示,第三铰链160包括第二弧形槽162,第二铰链110包括滑设于第二弧形槽162内的第二凸柱114。同样地,第二铰链110的第二凸柱114可相对第三铰链160转动且移动。一实施例中,第三铰链160的一侧固定于脚架10,另一侧邻近于第二铰链110。
如图2B与图2C所示,连杆120的第二端126枢接于第一铰链130。第一铰链130位于机壳20内且包括第一接触面132。第一铰链130的轴心131(图2B)平行于第一轴线A1。锁定件140位于机壳20内且包括相对的第二接触面142及第一斜面144。锁定件140通过第二接触面142接触于第一接触面132。
一实施例中,第一接触面132与第二接触面142为彼此啮合的二锯齿面、彼此相吸的二磁性面或类似煞车皮等材质的二摩擦面,本案不以此为限制。
请参考图2B,拨钮150滑设于机壳20的沟槽22且局部地位于机壳20外,沟槽22沿第二轴线A2延伸。拨钮150包括第二斜面152。第二斜面152接触于第一斜面144,第二斜面152与第一斜面144的斜度彼此配合。拨钮150沿着第二轴线A2可移动地设置于机壳20上,第二轴线A2垂直于第一轴线A1。
请参考图2B,一实施例中,第一铰链130包括扭力片134,设置在靠近连杆120的第二端126处,第一铰链130用以提供铰链装置100的扭力。在其他实施例中,扭力片134也可以设置在第二铰链110与连杆120的第一端122之间,扭力片134的位置不以此为限制。
请参阅图3A至图3D,一实施例中,当脚架10翻转时,第三铰链160会被带动而旋转,第二铰链110的第二凸柱114被第三铰链160的第二弧形槽162的壁面带动而跟着运动。连杆120的第一凸柱124被第二铰链110的第一弧形槽112的壁面带动而运动。第一铰链130被连杆120的第二端126带动而相对于机壳20移动。因此,当脚架10被翻转到任意角度时,第一铰链130会对应地滑动到不同位置,例如是图3A至图3D中的第二位置P2。
此时,若要固定机壳20与脚架10之间的相对位置,只要使拨钮150沿第二轴线A2移动到图3A至图3D所示的位置。在此过程中,拨钮150的第二斜面152会推动锁定件140沿第一轴线A1移动,而使锁定件140靠近第一铰链130,以使锁定件140的第二接触面142接触第一铰链130的第一接触面132。
第一铰链130一旦被锁定,连带地脚架10也会被锁定。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脚架10与机壳20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通过扳动外露于机壳20的拨钮150来固定,而能让使用者安心地对机壳20触控或笔写。
如图3C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拨钮150包括磁铁154,锁定件140的材质例如是磁铁材质或是可以被磁吸的金属材质,例如是铁等,而使得磁铁154能够磁吸锁定件140。由于锁定件140会被拨钮150的磁铁154吸引,锁定件140的第一斜面144与拨钮150的第二斜面152之间即便有相对运动,仍会持续保持接触。
若要调整脚架10与机壳20之间的相对位置,需先解除铰链装置100的锁定状态。使用者只要沿着第二轴线A2反向移动拨钮150(例如将拨钮150往图3C的右方移动),锁定件140的第一斜面144会沿着拨钮150的第二斜面152,而使锁定件140往第一轴线A1反向移动(例如往图2C的下方移动)。如图2B与图2C所示,锁定件140的第二接触面142便会与第一铰链130的第一接触面132之间产生间隙。如此,铰链装置100的锁定状态被解除,使用者便可调整脚架10的角度。
也就是说,使用者可通过沿第二轴线A2扳动拨钮150,来使拨钮150的第二斜面152推动锁定件140的第一斜面144,锁定件140便会沿第一轴线A1靠近或远离第一铰链130,以使锁定件140的第二接触面142接触或分离第一铰链130的第一接触面132,而固定第一铰链130或解除对第一铰链130的固定,进而锁定铰链装置100或对铰链装置100解锁。
请回到图2D,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铰链110、第三铰链160与连杆120位于第一位置P1时,第一弧形槽112对第三铰链160所在平面的投影部分重叠于第二弧形槽162,且第一凸柱124远离于第二凸柱114。
请再参阅图3D,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铰链110、第三铰链160与连杆120位于第二位置P2时,第一弧形槽112对第三铰链160所在平面的投影错开于第二弧形槽162,第一凸柱124靠近于第二凸柱114。
由于连杆120的第二端126枢接于第一铰链130,第一铰链130沿第二轴线A2滑设于机壳20,且脚架10固定于第三铰链160。上述设计可使得固定于第三铰链160的脚架10相对于机壳20能够翻转更大的角度,以提供使用者更多的角度选择。
综上所述,本案的铰链装置通过操作拨钮即可对第一铰链进行固定或解除固定,提供更多操作上的选择。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铰链装置,适用于机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铰链,位于所述机壳内,且包括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一铰链的轴心平行于第一轴线;
锁定件,位于所述机壳内,包括相对的第二接触面及第一斜面,所述锁定件通过所述第二接触面接触于所述第一接触面;以及
拨钮,局部位于所述机壳外,包括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接触于所述第一斜面,且所述拨钮沿着第二轴线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机壳上,其中所述第二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
其中当所述拨钮沿所述第二轴线移动时,所述第二斜面推动所述第一斜面以使所述锁定件沿所述第一轴线相对所述第一铰链移动,进而通过所述第二接触面接触或分离于所述第一接触面,以使第一铰链受到固定或解除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为两锯齿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拨钮包括磁铁,所述磁铁磁吸所述锁定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铰链,所述第二铰链的轴心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以及
连杆,位于所述机壳内,包括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端可运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铰链,所述第一铰链枢接于所述第二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铰链包括第一弧形槽,所述第一端包括滑设于所述第一弧形槽内的第一凸柱。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铰链,其中所述第三铰链包括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二铰链包括滑设于所述第二弧形槽内的第二凸柱。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铰链固定至脚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链包括扭力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拨钮滑设于机壳的沟槽且外露于所述机壳,且所述沟槽沿所述第二轴线延伸。
CN202220714486.5U 2022-03-30 2022-03-30 铰链装置 Active CN2171131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14486.5U CN217113158U (zh) 2022-03-30 2022-03-30 铰链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14486.5U CN217113158U (zh) 2022-03-30 2022-03-30 铰链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13158U true CN217113158U (zh) 2022-08-02

Family

ID=82579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14486.5U Active CN217113158U (zh) 2022-03-30 2022-03-30 铰链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131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04718C (zh) 按钮锁闭机构
TWI241141B (en) Display stand
US6796538B2 (en) Adjusting device
JP4137109B2 (ja) スライド式ラッチ機構
TW200844315A (en) Electronic device locking system
TWI323905B (zh)
US9966202B2 (en) Keyswitch, keyboard and keyswitch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11077495A (ja) スタンド装置及び該スタンド装置を用いる携帯式電子装置
TW201335731A (zh) 鍵盤及電子裝置
TWI687149B (zh) 機箱
CN217113158U (zh) 铰链装置
TWI463936B (zh) A lever recirculation release hub and a connector having the hub
JP6125605B1 (ja) 電子機器及び電子機器の拡張装置
US9541956B2 (en) Supporting structure and docking station using the same
JPH05298000A (ja) キ−ボ−ド装置
TWM380528U (en) Button locking mechanism for preventing a button from being pressed down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JP2003077585A (ja)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EP1063664A2 (en) Multi-directional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manual switches
TWM378607U (en) Mechanism for latching device
KR101798116B1 (ko) 디스플레이 각도조절이 가능한 휴대용 전자기기
CN110531828B (zh) 电子设备及卡合机构
TWI699810B (zh) 按鍵
CN112346513B (zh) 具有把手的电子装置
TWM629224U (zh) 鉸鏈裝置
US20040090762A1 (en) 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 prevention mechanism for electronic produc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