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12896U - 镜框、头戴组件及头戴式设备 - Google Patents

镜框、头戴组件及头戴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12896U
CN217112896U CN202220695965.7U CN202220695965U CN217112896U CN 217112896 U CN217112896 U CN 217112896U CN 202220695965 U CN202220695965 U CN 202220695965U CN 217112896 U CN217112896 U CN 2171128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leg
frame
mounting frame
ro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9596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玉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9596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128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128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12896U/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40052 priority patent/WO2023185115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Eyeglas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镜框、头戴组件及头戴式设备,属于智能设备技术领域。在镜框中,镜框包括第一安装框、第二安装框和转动件,转动件分别与第一安装框、第二安装框转动连接,第一安装框和第二安装框可配置为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于转动件转动,以转动至第一安装框与第二安装框并排的展开状态,且可配置为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相对于转动件转动,以转动至第一安装框与第二安装框重叠的折叠状态。本申请利用转动件可以使得第一安装框和第二安装框相对移动,以形成相互重叠的折叠状态,使得镜框的整体宽度在折叠状态时减小,进而便于收纳。

Description

镜框、头戴组件及头戴式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智能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镜框、头戴组件及头戴式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智能眼镜行业中,由于智能眼镜尺寸较大,而不便于收纳。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一种镜框,用于头戴式设备,所述镜框包括第一安装框、第二安装框和转动件,所述转动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框、所述第二安装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框和所述第二安装框可配置为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于所述转动件转动,以转动至所述第一安装框与所述第二安装框并排的展开状态,且可配置为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相对于所述转动件转动,以转动至所述第一安装框与所述第二安装框重叠的折叠状态。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头戴组件,用于头戴式设备,所述头戴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框及第二安装框、转动件以及第一支腿及第二支腿,所述转动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框、所述第二安装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腿与所述第一安装框连接,所述第二支腿与所述第二安装框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框和所述第二安装框可配置为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于所述转动件转动,以转动至所述第一安装框与所述第二安装框并排的展开状态,且可配置为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相对于所述转动件转动,以转动至所述第一安装框与所述第二安装框并排的展开状态,所述第一安装框与所述第二安装框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支腿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框远离所述第二安装框的一端,所述第二支腿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框远离所述第一安装框的一端。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头戴式设备,所述头戴式设备包括第一安装框、第二安装框、转动件、支撑组件以及镜片模组,所述镜片模组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框和/或所述第二安装框上,所述转动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框、所述第二安装框转动连接,所述支撑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框和所述第二安装框连接,以用于支撑所述头戴式设备,所述第一安装框和所述第二安装框可配置为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于所述转动件转动,以转动至所述第一安装框与所述第二安装框并排的展开状态,且可配置为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相对于所述转动件转动,以转动至所述第一安装框与所述第二安装框并排的展开状态。
采用本申请所述技术方案,具有的有益效果为:利用转动件可以使得第一安装框和第二安装框相对移动,以形成相互重叠的折叠状态,使得镜框的整体宽度在折叠状态时减小,进而便于收纳,另外,也可在镜框处于折叠状态时通过其他结构例如支撑组件佩戴在用户肢体例如手腕、脚步,而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在一视角的爆炸分解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在另一视角的爆炸分解图;
图4为图3所示实施例中镜框的爆炸分解图;
图5为图3所示实施例中镜框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头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实施例中第四壳体的爆炸分解图;
图8为图7所示实施例中第四壳体和弯折件配合的关系图;
图9为图3所示实施例中第一支腿与控制系统配合的关系图;
图10为图3所示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在折叠状态时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3所示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在折叠状态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他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他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阐述了一种头戴式设备。该头戴式设备可以为增强现实或虚拟现实设备,例如增强现实或虚拟现实眼镜。当然,该头戴式设备也可以为其他需要佩戴在用户头部的设备,例如眼镜,例如具有照明等其他功能且可佩戴在用户头部的设备,不再赘述。下面以增强现实或虚拟现实眼镜为例进行详细阐述。
在增强现实或虚拟现实眼镜的示例中,头戴式设备可被配置成通过信号连接将数据传递到外部处理设备并从外部处理设备接收数据,信号连接可以是有线连接、无线连接或其组合。然而,在其他情形中,头戴式设备可用作独立设备,即在头戴式设备自身进行数据处理。信号连接可以被配置成承载任何种类的数据,诸如图像数据(例如,静止图像和/或完全运动视频,包括2D和3D图像)、音频、多媒体、语音和/或任何其他类型的数据。外部处理设备可以是例如游戏控制台、个人计算机、平板计算机、智能电话或其他类型的处理设备。信号连接可以是例如通用串行总线(USB)连接、Wi-Fi连接、蓝牙或蓝牙低能量(BLE)连接、以太网连接、电缆连接、DSL连接、蜂窝连接(例如,3G、LTE/4G或5G)等或其组合。附加地,外部处理设备可以经由网络与一个或多个其他外部处理设备通信,网络可以是或包括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内联网、城域网(MAN)、全球因特网或其组合。
头戴式设备中可安装显示组件、光学器件、传感器和处理器等。在增强现实或虚拟现实眼镜的示例中,显示组件被设计成,例如,通过将光投影到用户眼睛中实现虚拟现实眼镜的功能,例如,通过将光投影到用户眼睛中,在用户对其现实世界环境的视图上覆盖图像实现增强现实眼镜的功能。头戴式设备还可包括传感器例如光传感器、霍尔传感器等,并且还可包括控制系统以控制上述部件中的至少一些并且执行相关联的数据处理功能。控制系统可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在一视角的爆炸分解图,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在另一视角的爆炸分解图。该头戴式设备100可包括佩戴在用户眼睛前方的镜框10、与镜框10连接以佩戴在用户头部上的支撑组件20、安装在镜框10上的镜片模组30以及安装在支撑组件20上的控制系统40。其中,镜框10与支撑组件20连接可佩戴在用户头部上。镜片模组30安装在镜框10上,以在镜框10佩戴在用户头部上时对应用户眼睛设置,可实现某种光学功能例如光线透过、视力矫正、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及可实现图像显示。控制系统40可与镜片模组30配合实现镜片模组30的某种光学功能或图像显示。
可以理解地,镜框10与支撑组件20连接可形成头戴组件200,以佩戴在用户头部上。当然,头戴组件200可不仅限于镜框10和支撑组件20,还可包括其他,不作赘述。
镜框10可与支撑组件20配合实现头戴组件200在用户头部上的佩戴。当然,也可以是支撑组件20佩戴在用户头部上,镜框10设置在支撑组件20上,实现头戴组件200在用户头部上的佩戴。在一些实施例中,镜框10可佩戴在用户的鼻梁上,支撑组件20可架设在用户的耳朵与头部之间,实现头戴组件200在用户头部上的佩戴。在一些实施例中,头戴组件200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佩戴在用户头部上。例如镜框10可与支撑组件20连接,以使头戴组件200形成一环状结构或半环状结构。例如支撑组件20为一环状结构或半环状结构,佩戴在用户头部上,镜框10安装在支撑组件20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的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文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和图3、图4,图4为图3所示实施例中镜框10的爆炸分解图。镜框10设置在支撑组件20的同一侧。镜框10可包括与支撑组件20连接的第一安装框11、与支撑组件20连接且与第一安装框11相对设置的第二安装框12、分别与第一安装框11、第二安装框12转动连接的转动件13以及安装在第二安装框12上的鼻托件14。其中,第一安装框11和/或第二安装框12可安装镜片模组30。当然,第一安装框11和/或第二安装框12也可用于安装控制系统40。转动件13连接第一安装框11和第二安装框12,可使得第一安装框11和第二安装框12为一整体。转动件13分别相对于第一安装框11、第二安装框12转动,可使得第一安装框11和第二安装框12由展开状态折叠而处于折叠状态或由折叠状态展开而处于展开状态。第一安装框11和第二安装框12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安装框11可对应用户右眼,第二安装框12可对应用户左眼,以佩戴在用户头部上。当然,在镜框10翻转后,第一安装框11可对应用户左眼,第二安装框12可对应用户右眼。第一安装框11和第二安装框12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安装框11可移动至与第二安装框12靠近支撑组件20的一侧,与第二安装框12层叠以进行收纳。鼻托件14可在镜框10佩戴在用户头部上时,用于与鼻梁接触,以支撑第一安装框11和第二安装框12。即,鼻托件14可在第一安装框11和第二安装框12处于展开状态时与鼻梁接触,使得第一安装框11和第二安装框12佩戴在用户头部上。
需要指出的是,此处以及下文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
可以理解地是,对于“第一安装框”、“第二安装框”以及“安装框”等名称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例如在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安装框”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安装框”,相应地,“第二安装框”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安装框”。
第一安装框11的材质可为一种或多种硬性材料。第一安装框11可包括呈框状结构的第一主体111以及在第一主体111靠近支撑组件20的一侧设置的第一连接臂112。其中,第一主体111可用于安装镜片模组30。第一连接臂112与支撑组件20连接。第一连接臂112和/或支撑组件20可用于安装控制系统40。
第一主体111可为环状结构或半环状结构,以便安装镜片模组30。当然,第一主体111也可为其他结构,不作赘述。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主体111可为圆形环状结构,可为矩形环状结构,也可为圆角矩形环状结构,当然,也可为其他结构。
第一主体111设置第一枢接部113,以与转动件13转动连接。第一枢接部113位于第一主体111远离第一连接臂112的一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枢接部113可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子枢接部1131和第二子枢接部1132。第一子枢接部1131和第二子枢接部1132在第一主体111的环状结构或半环状结构的走向上间隔设置,以对第二安装框12让位。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枢接部1131和第二子枢接部1132可为设置有转轴或连接孔的连接杆或凸起。当然,第一子枢接部1131和第二子枢接部1132也可以为其他可与转动件13转动连接的结构,不作赘述。
第一主体111远离第一枢接部113的一端,即设置第一连接臂112的部位设置第一连通孔114,以与镜片模组30、控制系统40配合。
第一连接臂112可呈壳体状结构,当然也可为其他结构,不作赘述。
第一连接臂112设置在第一主体111靠近支撑组件20的一侧。第一连接臂112的一端可与第一主体111连接固定,并与第一连通孔114相对设置。第一连接臂112在远离第一主体111的一端设置第一转动部1121,以与支撑组件20转动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112可与第一主体111为一体结构。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框11可省略第一连接臂112。
第二安装框12的材质可为一种或多种硬性材料。第二安装框12可包括呈框状结构的第二主体121以及在第二主体121靠近支撑组件20的一侧设置的第二连接臂122。其中,第二主体121可用于安装镜片模组30。第二连接臂122与支撑组件20连接。第二连接臂122和/或支撑组件20可用于安装控制系统40。
可以理解地是,对于“第一主体”、“第二主体”以及“主体”等名称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例如在一实施例中的“第一主体”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主体”,相应地,“第二主体”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主体”。
另外,对于“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以及“连接臂”等名称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例如在一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臂”也可以被称为“第二连接臂”,相应地,“第二连接臂”也可以被称为“第一连接臂”。
第二主体121可为环状结构或半环状结构,以便安装镜片模组30。当然,第二主体121也可为其他结构,不作赘述。在一实施例中,第二主体121可为圆形环状结构,可为矩形环状结构,也可为圆角矩形环状结构,当然,也可为其他形状的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主体121的结构、形状可与第一主体111大体相同。
第二主体121在靠近支撑组件20的一侧设置让位槽1211,以对转动件13让位。在一实施例中,让位槽1211在第二主体121的环状结构或半环状结构的走向上延伸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让位槽1211可以省略。
第二主体121在让位槽1211内设置第二枢接部1212,以与转动件13转动连接。第二枢接部1212在第一连接臂112至第二连接臂122的方向上位于第二主体121的中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枢接部1212可为设置有转轴或连接孔的连接杆或凸起。当然,第二枢接部1212也可以为其他结构。
第二主体121设置安装板123。安装板123设置在第二主体121远离第二连接臂122的一端。在一实施例中,安装板123可自第二主体121相远离第二连接臂122的一端延伸设置。在一实施例中,安装板123上可设置有安装部1231,以用于安装鼻托件14。在一实施例中,安装部1231可为枢接孔,当然也可以为其他。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安装框11和第二安装框12处于展开状态时,安装板123可与第一安装框11例如第一主体111抵接。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安装框11和第二安装框12处于展开状态时,安装板123可位于第一子枢接部1131和第二子枢接部1132之间。当然,安装板123可与第一子枢接部1131和第二子枢接部1132抵接。另外,也可以是第一子枢接部1131和第二子枢接部1132对安装板123进行夹持,维持第一安装框11和第二安装框12处于展开状态。
第二主体121远离安装板123的一端,即靠近第二连接臂122的一端设置第二连通孔124,以与镜片模组30、控制系统40配合。
可以理解地是,对于“第一连通孔”、“第二连通孔”以及“连通孔”等名称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例如在一实施例中的“第一连通孔”也可以被称为“第二连通孔”,相应地,“第二连通孔”也可以被称为“第一连通孔”。
第二连接臂122可呈壳体状结构,当然也可为其他结构,不作赘述。第二连接臂122设置在第二主体121靠近支撑组件20的一侧。第二连接臂122的一端可与第二主体121连接固定,并与第二连通孔124相对设置。第二连接臂122在远离第二主体121的一端设置第一转动部1221,以与支撑组件20转动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框11和第二安装框12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二连接臂122可置于第一子枢接部1131和第二子枢接部1132之间。当然也可以是第一子枢接部1131和第二子枢接部1132对第二连接臂122进行夹持,维持第一安装框11和第二安装框12处于折叠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112可与第一主体111为一体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安装框12可省略第二连接臂122。
转动件13可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连接杆,即第一连接杆131和第二连接杆132。可以理解地,第一连接杆131和第二连接杆132在第一安装框11和第二安装框12的结构不同时,而相应地进行形状调整,以使得第一连接杆131和第二连接杆132的形状各不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杆例如第一连接杆131和第二连接杆132的一端设置第三枢接部1311,以与第二主体121例如第二枢接部1212转动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枢接部1311可为安装孔或凸柱。可以理解地,第二枢接部1212与第三枢接部1311的配合关系并不仅限于安装孔与转轴、凸柱与连接孔等配合关系,还可以是其他。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杆例如第一连接杆131和第二连接杆132的另一端设置第四枢接部1312,以与第一主体111例如第一枢接部113转动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枢接部1312可为安装孔或凸柱。可以理解地,第一枢接部113与第四枢接部1312的配合关系并不仅限于安装孔与转轴、凸柱与连接孔等配合关系,还可以是其他。
可以理解地是,对于“第一枢接部”、“第二枢接部”、“第三枢接部”、“第四枢接部”以及“枢接部”等名称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例如在一实施例中的“第一枢接部”也可以被称为“第二枢接部”,相应地,“第二枢接部”也可以被称为“第一枢接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安装框11和第二安装框12处于折叠状态或展开状态时,连接杆例如第一连接杆131和第二连接杆132可位于让位槽1211内。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杆例如第一连接杆131和第二连接杆132可与第二主体121的表面平齐,以提升外观表现力。
鼻托件14可采用硬性材料制成。其形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设置。鼻托件14可与安装板123例如安装部1231转动连接,并可以第一连接臂112与第二连接臂122连线为轴进行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鼻托件14转动以与鼻梁接触时,可被转动件13和/或第一主体111例如第一枢接部113抵挡限位。在一些实施例中,鼻托件14转动以与安装板123贴合,进行收纳,便于第一安装框11和第二安装框12折叠处于折叠状态。在一些实施例中,鼻托件14可以省略,可通过第一安装框11和第二安装框12实现在鼻梁上的佩戴。
请一同参阅图3、图4和图5,图5为图3所示实施例中镜框10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中的镜框10处于展开状态,第一安装框11与第二安装框12并排。图5中的镜框10处于折叠状态,第一安装框11与第二安装框12重叠。
镜框10处于展开状态时,转动件13位于让位槽1211在第二枢接部1212与第一安装框11之间的部位内,转动件13向安装板123一侧延伸布置。第二安装框12例如第二主体121在靠近支撑组件20的一侧与转动件13抵接限位。第一安装框11例如第一子枢接部1131和第二子枢接部1132位于安装板123的两侧,并与转动件13卡接限位,使得镜框10不能再向远离支撑组件20的一侧展开,即转动件13相对于第一安装框11例如第一主体111不能再向靠近支撑组件20的一侧转动。
在镜框10由展开状态进行折叠的过程中,转动件13相对第二安装框12转动,并向靠近第二连接臂122的一侧转动,转动件13相对第一安装框11转动,并向靠近第一连接臂112的一侧转动。
镜框10处于折叠状态时,转动件13位于让位槽1211在第二枢接部1212与第二连接臂122之间的部位,转动件13向第二连接臂122一侧延伸布置。第二安装框12例如第二主体121在靠近支撑组件20的一侧与转动件13抵接限位。第一主体111与第二主体121层叠设置,且第一主体111位于第二主体121靠近支撑组件20的一侧。第一安装框11例如第一子枢接部1131和第二子枢接部1132位于第二连接臂122的两侧,转动件13位于第一主体111与第二主体121之间。鼻托件14位于第一主体111与第二主体121之间。
在镜框10由折叠状态进行展开的过程中,转动件13相对第二安装框12转动,并向靠近第一连接臂112的一侧转动,转动件13相对第一安装框11转动,并向远离第一连接臂112的一侧转动。
即,第一安装框11和第二安装框12可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于转动件13转动,以转动至第一安装框11与第二安装框12并排的展开状态,且可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相对于转动件13转动,以转动至第一安装框11与第二安装框12重叠的折叠状态。
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6,图6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头戴组件200的结构示意图。支撑组件20可佩戴在用户的头部与耳朵之间,可与镜框10例如第一安装框11、第二安装框12连接固定。支撑组件20可包括与第一安装框11例如第一连接臂112连接的第一支腿21以及与第二安装框12例如第二连接臂122连接的第二支腿22。其中,第一支腿21可架设在右耳朵与头部之间,第二支腿22可架设在左耳朵与头部之间,以实现支撑组件20的佩戴。第一支腿21和/或第二支腿22可用于安装控制系统40。当然在头戴组件200翻转后,第一支腿21可架设在左耳朵与头部之间,第二支腿22可架设在右耳朵与头部之间,
支腿例如第一支腿21、第二支腿22可包括第一壳体23、与第一壳体23转动连接的第二壳体24、与第二壳体24转动连接的第三壳体25、与第三壳体25转动连接的第四壳体26以及与第四壳体26插接的弯折件27。其中,在第二壳体24、第三壳体25以及第四壳体26相对于第一壳体23转动时,第一支腿21可向靠近或远离第二支腿22的一侧弯折,第二支腿22可向靠近或远离第一支腿21的一侧弯折,以便于收纳。当然,在第一支腿21向靠近第二支腿22的一侧弯折,第二支腿22向靠近第一支腿21的一侧弯折时,第一支腿21与第二支腿22可在相互连接时形成一环状结构,以便于佩戴。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3、第二壳体24、第三壳体25以及第四壳体26相互之间转动时可同绕在同一方向延伸的轴线转动。
依次连接于第一壳体23与第四壳体26之间的壳体可不仅限于第二壳体24和第三壳体25,还可以包括其他壳体。依次连接于第一壳体23与第四壳体26之间的多个壳体可首尾依次转动连接。当然也可同绕在同一方向延伸的轴线转动。可以理解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4与第三壳体25中的一个可以省略。例如省略第三壳体25,第二壳体24与第四壳体26转动连接。例如省略第二壳体24,第三壳体25与第一壳体23转动连接。
即,第一支腿21可向靠近第二支腿22一侧弯折以处于弯折状态,且可向远离第二支腿22的一侧伸展以处于伸展状态,第二支腿22可向靠近第一支腿21一侧弯折以处于弯折状态,且可向远离第一支腿21的一侧伸展以处于伸展状态。当第一支腿21和第二支腿22均处于伸展状态时,可以进行佩戴,当第一支腿21和第二支腿22均处于弯折状态时,可以在某些场景下进行收纳,可以在某些场景下进行相互连接成一环状结构。
可以理解地是,对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第四壳体”以及“壳体”等名称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例如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可被称为“第二壳体”,相应地“第二壳体”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壳体”。
第一壳体23可采用硬性材料制成。第一壳体23内部设置第一安装空间230,以便安装控制系统40。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安装空间230可被分割为多个小空间。
第一支腿21中的第一壳体23可包括第一连接臂112(与第一安装框11共享的一个结构)以及与第一连接臂112扣合连接形成第一安装空间230的壳体主体231。其中,第一安装空间230可与第一连通孔114连通,以使控制系统40与镜片模组30配合。第一连接臂112上的第一转动部1121与壳体例如第二壳体24转动连接。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支腿21中的壳体主体231可为第一连接臂112的一部分。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支腿21中的壳体主体231可与第一连接臂112采用其他方式例如焊接、插接、粘接、卡扣、螺接等形式连接在一起。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支腿21中的壳体主体231可与第一安装框11例如第一主体111采用焊接、插接、粘接、卡扣、螺接等形式连接在一起。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支腿21中的壳体主体231可与第一连接臂112为一体结构。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支腿21中的壳体主体231位于第一连接臂112远离第二连接臂122的一侧。当然,第一支腿21中的壳体主体231位于第一连接臂112靠近第二连接臂122的一侧。
第二支腿22中的第一壳体23可包括第二连接臂122(与第二安装框12共享的一个结构)以及与第二连接臂122扣合连接形成第一安装空间230的壳体主体231。其中,第一安装空间230可与第二连通孔124连通,以使控制系统40与镜片模组30配合。第二连接臂122上的第一转动部1221与壳体例如第二壳体24转动连接。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支腿22中的壳体主体231可为第二连接臂122的一部分。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支腿22中的壳体主体231可与第二连接臂122采用其他方式例如焊接、插接、粘接、卡扣、螺接等形式连接在一起。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支腿22中的壳体主体231可与第二安装框12例如第二主体121采用焊接、插接、粘接、卡扣、螺接等形式连接在一起。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支腿22中的壳体主体231可与第二连接臂122为一体结构。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支腿22中的壳体主体231位于第二连接臂122远离第一连接臂112的一侧。当然,第二支腿22中的壳体主体231位于第二连接臂122靠近第一连接臂112的一侧。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3例如壳体主体231在远离连通孔例如第一连通孔114、第二连通孔124的一端设置有磁性件例如第一磁性件232,以通过与壳体例如第二壳体24之间的磁作用力实现磁连接,及实现第一壳体23的端部与壳体例如第二壳体24的端部相抵接限位的抵接状态的保持。
在一些实施例中,磁性件例如第一磁性件232可以省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3可通过卡扣、螺接、焊接等可拆卸方式与壳体例如第二壳体24连接,以使第一壳体23的端部与壳体例如第二壳体24的端部处于端部相抵接限位的抵接状态,并可在转动时配合第一支腿21与第二支腿22完成环状结构的形成。
可以理解地,在第一壳体23具体结构可以调整,同时在第一支腿21上,第一磁性件232位于第一转动部远离第二支腿22的一侧,以使得第二壳体24相对于第一壳体23向靠近第二支腿22的一侧转动,也可使得第二壳体24相对于第一壳体23向远离第二支腿22的一侧转动,并转动至第一壳体23与第二壳体24端部相抵接限位的抵接状态,且第一磁性件232与第二壳体24磁连接。同时在第二支腿22上,第一磁性件232位于第一转动部远离第一支腿21的一侧,以使得第二壳体24相对于第一壳体23向靠近第一支腿21的一侧转动,也可使得第二壳体24相对于第一壳体23向远离第一支腿21的一侧转动,并转动至第一壳体23与第二壳体24端部相抵接限位的抵接状态,且第一磁性件232与第二壳体24磁连接。
壳体例如第二壳体24、第三壳体25可采用硬性材料制成。壳体例如第二壳体24、第三壳体25中设置有第二安装空间240,以用于安装控制系统40。壳体例如第二壳体24、第三壳体25在一端设置有第二转动部241。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例如第二壳体24的第二转动部241与第一壳体23例如第一转动部转动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4相对于第一壳体23转动时,可转动至第一壳体23的端部与第二壳体24的端部抵接限位的位置,以进行限位。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3的端部与第二壳体24的端部抵接时,第一壳体23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壳体24的延伸方向一致,以便佩戴在用户头部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壳体25的第二转动部241与第二壳体24转动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壳体25相对于第二壳体24转动时,可转动至第三壳体25的端部与第二壳体24的端部抵接限位的位置,以进行限位。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壳体25的端部与第二壳体24的端部抵接时,第三壳体25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壳体24的延伸方向一致,以便佩戴在用户头部上。
在一实施例中,壳体例如第二壳体24、第三壳体25在设置第二转动部241的一端设置有磁性件例如第二磁性件242。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例如第二壳体24的第二磁性件242和第一壳体23例如第一磁性件232之间的磁作用力,实现了与第一壳体23的磁连接,以使第一壳体23的端部与壳体例如第二壳体24的端部处于端部相抵接限位的抵接状态。
可以理解地,在第一支腿21上,第二磁性件242位于第二转动部241远离第二支腿22的一侧,使得第二壳体24相对于第一壳体23向远离第二支腿22的一侧转动,并转动至第一壳体23与第二壳体24端部相抵接限位的抵接状态,且第一磁性件232与第二磁性件242磁连接。在第二支腿22上,第二磁性件242位于第二转动部241远离第一支腿21的一侧,使得第二壳体24相对于第一壳体23向远离第一支腿21的一侧转动,并转动至第一壳体23与第二壳体24端部相抵接限位的抵接状态,且第一磁性件232与第二磁性件242磁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壳体25的第二磁性件242和第二壳体24之间的磁作用力,实现了与第二壳体24的磁连接,及使第一壳体23的端部与壳体例如第二壳体24的端部处于抵接状态。
可以理解地,在第一支腿21上,第二磁性件242位于第二转动部241远离第二支腿22的一侧,使得第三壳体25相对于第二壳体24向远离第二支腿22的一侧转动,并转动至第三壳体25与第二壳体24端部相抵接限位的抵接状态,且第二磁性件242与第二壳体24磁连接。在第二支腿22上,第二磁性件242位于第二转动部241远离第一支腿21的一侧,使得第三壳体25相对于第二壳体24向远离第一支腿21的一侧转动,并转动至第三壳体25与第二壳体24端部相抵接限位的抵接状态,且第二磁性件242与第二壳体24磁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磁性件例如第一磁性件232、第二磁性件242可以省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3与第二壳体24之间及第二壳体24与第三壳体25之间,均可通过卡扣、螺接等可拆卸方式连接,以保持第一壳体23的端部与第二壳体24的端部的抵接状态及第三壳体25的端部与第二壳体24的端部的抵接状态。
壳体例如第二壳体24、第三壳体25在远离第二转动部241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转动部24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4的第三转动部243与第三壳体25例如第二转动部241转动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4相对于第三壳体25转动时,可转动至第三壳体25的端部与第二壳体24的端部抵接限位的位置,以进行限位。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壳体25的第三转动部243与第四壳体26转动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壳体25相对于第四壳体26转动时,可转动至第三壳体25的端部与第四壳体26的端部抵接限位的位置,以进行限位。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壳体25的端部与第四壳体26的端部抵接限位时,第三壳体25的延伸方向与第四壳体26的延伸方向一致,以便佩戴在用户头部上。
在一实施例中,壳体例如第二壳体24、第三壳体25在远离第二转动部241的一端设置有磁性件例如第三磁性件24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4的第三磁性件244和第三壳体25例如第二磁性件242之间的磁作用力实现了与第三壳体25的磁连接,使第二壳体24的端部与第三壳体25的端部处于抵接状态。
可以理解地,在第一支腿21上,第三磁性件244位于第三转动部243远离第二支腿22的一侧,使得第三壳体25相对于第二壳体24向远离第二支腿22的一侧转动,并转动至第三壳体25与第二壳体24端部相抵接限位的抵接状态,且第三磁性件244与第二磁性件242磁连接。在第二支腿22上,第三磁性件244位于第三转动部243远离第一支腿21的一侧,使得第三壳体25相对于第二壳体24向远离第一支腿21的一侧转动,并转动至第三壳体25与第二壳体24端部相抵接限位的抵接状态,且第三磁性件244与第二磁性件242磁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例如第三壳体25的第三磁性件244和第四壳体26之间的磁作用力实现了与第四壳体26的磁连接,及实现第三壳体25的端部与第四壳体26的端部相抵接限位的抵接状态的保持。
可以理解地,在第一支腿21上,壳体例如第三壳体25上的第三磁性件244位于第三转动部243远离第二支腿22的一侧,使得第三壳体25相对于第四壳体26向远离第二支腿22的一侧转动,并转动至第三壳体25与第四壳体26端部相抵接限位的抵接状态,且第三磁性件244与第四壳体26磁连接。在第二支腿22上,壳体例如第三壳体25上的第三磁性件244位于第三转动部243远离第一支腿21的一侧,使得第三壳体25相对于第四壳体26向远离第一支腿21的一侧转动,并转动至第三壳体25与第四壳体26端部相抵接限位的抵接状态,且第三磁性件244与第四壳体26磁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磁性件例如第三磁性件244可以省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4与第三壳体25之间及第三壳体25与第四壳体26之间,均可通过卡扣、螺接等可拆卸方式连接,以保持第二壳体24的端部与第三壳体25的端部相抵接限位的抵接状态及第三壳体25的端部与第四壳体26的端部相抵接限位的抵接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壳体例如第二壳体24、第三壳体25在第二转动部241远离磁性件例如第二磁性件242一侧设置挂载组件245,以用于与其他设备例如收纳装置、充电器、挂载设备等磁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挂载组件245可包括磁性件2451,以通过磁性件和其他设备磁连接。可以理解地,挂载组件245也可通过卡扣、螺接、焊接、粘接等方式与其他设备可拆卸。
在一些实施例中,挂载组件245可包括电接口2452,以与控制系统40电连接,实现控制系统40通过电接口2452与外部电源、收纳装置、挂载设备等外部设备电连接,进行充电和/或数据传输等操作。在一实施例中,电接口2452可为USB接口、Type-C接口等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接口。在一实施例中,电接口2452为pogo pin针或与pogo pin针配合的触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挂载组件245可设置在第二壳体24和/或第三壳体25上。当然,在某些实施例中,挂载组件245也可设置在第一壳体23或第四壳体26上。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壳体例如第二壳体24、第三壳体25在磁性件例如第二磁性件242远离第二转动部241的一侧设置卡扣部246。卡扣部246可包括至少1个或多个在壳体例如第二壳体24、第三壳体25延伸方向排布的卡扣,以配合第一支腿21和第二支腿22连接形成环状结构。
请参阅图2、图3、图6、图7和图8,图7为图6所示实施例中第四壳体26的爆炸分解图,图8为图7所示实施例中第四壳体26和弯折件27配合的关系图。第四壳体26可采用硬性材料制成。第四壳体26内部设置第三安装空间260,以便安装控制系统40。第四壳体26可包括与壳体例如第三壳体25转动连接的壳体部261以及与壳体部261转动连接的卡钩部262。其中,卡钩部262用于与壳体例如卡扣部246卡扣连接,以形成环状结构。
壳体部261内设置有第三安装空间260。壳体部261在一侧设置穿孔2601以与第三安装空间260连通,实现控制系统40的功能。例如在第一支腿21上,穿孔2601位于壳体部261靠近第二支腿22的一侧。例如在第二支腿22上,穿孔2601位于壳体部261靠近第一支腿21的一侧。
可以理解地是,对于“第一安装空间”、“第二安装空间”、“第三安装空间”以及“安装空间”等名称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例如“第一安装空间”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安装空间”。
壳体部261在一端设置第四转动部2611,以与壳体例如第三壳体25的第三转动部243转动连接。第四壳体26相对于第四转动部2611转动时,可转动至壳体部261的端部与壳体例如第三壳体25的端部抵接限位的位置,以进行限位。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部261的端部与壳体例如第三壳体25的端部抵接时,壳体部261的延伸方向可与壳体例如第三壳体25的延伸方向一致。
在一实施例中,壳体部261在设置第四转动部2611的一端设置有磁性件例如第四磁性件2612,以通过磁性件例如第四磁性件2612和壳体例如第三壳体25的第三磁性件244之间的磁作用力实现了与壳体例如第三壳体25的磁连接,及实现壳体部261的端部与壳体例如第三壳体25的端部相抵接限位的抵接状态的保持。
可以理解地是,对于“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第三磁性件”、“第四磁性件”以及“磁性件”等名称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例如“第一磁性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二磁性件”。
可以理解地,在第一支腿21上,壳体部261上的第四磁性件2612位于第四转动部2611远离第二支腿22的一侧,使得壳体部261相对于壳体例如第三壳体25向远离第二支腿22的一侧转动,并转动至壳体部261与壳体例如第三壳体25端部相抵接限位的抵接状态,且第四磁性件2612与壳体例如第三壳体25的第三磁性件244磁连接。在第二支腿22上,壳体部261上的第四磁性件2612位于第四转动部2611远离第一支腿21的一侧,使得壳体部261相对于壳体例如第三壳体25向远离第一支腿21的一侧转动,并转动至壳体部261与壳体例如第三壳体25端部相抵接限位的抵接状态,且第四磁性件2612与壳体例如第三壳体25的第三磁性件244磁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磁性件例如第四磁性件2612可以省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壳体26可通过卡扣、螺接等可拆卸方式与壳体例如第三壳体25连接,以保持第四壳体26的端部与壳体例如第三壳体25的端部的抵接状态。
壳体部261在远离第四转动部261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插接部2613,以用于与弯折件27插接固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插接部2613可包括插孔以及设置在插孔内的限位件2614。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孔可与第三安装空间260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件2614可包括弹簧推动的限位柱。限位柱用于与弯折件27卡固限位。
壳体部261在远离第四转动部2611的一端设置有第五转动部2615,以与卡钩部262转动连接。在一实施例中,第五转动部2615可位于壳体部261设置穿孔2601的一侧。
卡钩部262可与壳体部261例如第五转动部2615转动连接。卡钩部262可向壳体部261设置穿孔2601的一侧转动,以与壳体部261贴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卡钩部262可向壳体部261设置穿孔2601的一侧转动,以与壳体部261卡固。在一些实施例中,卡钩部262可设置让位孔2602,以与穿孔2601连通。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支腿21上的卡钩部262可与第二支腿22上的卡扣部246卡扣连接,实现第一支腿21与第二支腿22连接。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支腿22上的卡钩部262可与第一支腿21上的卡扣部246卡扣连接,实现第一支腿21与第二支腿22连接。在一实施例中,卡钩部262可以省略。
可以理解地,壳体例如第二壳体24、第三壳体25可以省略。第四壳体26可采用第四壳体26与壳体例如第三壳体25的连接方式或壳体例如第二壳体24与第一壳体23的连接方式,以与第一壳体23连接。
另外,第一支腿21处于伸展状态时,第一支腿21中任意相连接的两个壳体处于端部相抵接限位的抵接状态,第二支腿22处于伸展状态时,第二支腿22中任意相连接的两个壳体处于端部相抵接限位的抵接状态。
可以理解地是,对于“第一转动部”、“第二转动部”、“第三转动部”、“第四转动部”、“第五转动部”以及“转动部”等名称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例如“第一转动部”也可以被称为“第二转动部”。
请参阅图3、图6和图8,弯折件27用于延长支腿例如第一支腿21、第二支腿22的长度,以方便用户佩戴。在一些实施例中,弯折件27可省略。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根据用户的需求选在相应长度、类型的弯折件27以适配不同用户的头型。在一些实施例中,弯折件27可为骨传导耳机,以与控制系统40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弯折件27设置有第二插接部271,以与第四壳体26例如壳体部261的第一插接部2613插接,以便于第一支腿21、第二支腿22的折叠、拆卸收纳。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插接部271可为插接柱。插接柱可伸入插孔内与限位件2614卡固限位。当然,弯折件27也可与第四壳体26例如壳体部261采用其他形式连接,不做赘述。
可以理解地是,对于“第一插接部”、“第二插接部”以及“插接部”等名称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例如“第一插接部”也可以被称为“第二插接部”。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支腿21上的弯折件27可向第二支腿22的一侧弯折,第二支腿22上的弯折件27可向第一支腿21的一侧弯折,可增加佩戴牢固度,避免脱落。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镜片模组30可包括安装在镜框10例如第一安装框11上的第一镜片31以及安装在镜框10例如第二安装框12上的第二镜片32。其中,第一镜片31可对应用户的右眼设置,第二镜片32可对应于用户的左眼设置。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镜片31及第二镜片32中的至少一个可以省略。
可以理解地是,对于“第一镜片”、“第二镜片”以及“镜片”等名称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例如“第一镜片”也可以被称为“第二镜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镜片31安装在第一安装框11时,第一安装框11例如环状结构或半环状结构围设在第一镜片31的边缘。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镜片32安装在第二安装框12时,第二安装框12例如环状结构或半环状结构围设在第二镜片32的边缘。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镜片31可覆盖第一连通孔114。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镜片32可覆盖第二连通孔12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镜片31及第二镜片32可对称设置。
镜片例如第一镜片31、第二镜片32可包括一片或多片层叠设置的镜片。在某些实施例中,镜片例如第一镜片31、第二镜片32可仅包括一片镜片。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镜片31的功能可与第二镜片32的功能不同。当然,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镜片31的功能也可与第二镜片32的功能相同。具体地,可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范围内对第一镜片31的功能及第二镜片32的功能进行调整。
镜片可采用玻璃、塑料等一种或多种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镜片也可以在为了某种透光特效而采用透明材料、半透明材料、不透明材料等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
在一实施例中,镜片可为凸透镜和凹透镜等透镜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的视力矫正镜片,当然在视力矫正镜片中还可以设置其他类型的透镜或功能透镜(例如平镜、防眩镜、有色镜(例如墨镜)等)或功能膜片(例如增透膜、偏振模、滤光膜、电致变色膜、光致变色膜等)。在一实施例中,镜片可为近视镜片。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镜片也可以为其他镜片例如平镜、防眩镜、有色镜(例如墨镜)等。
在一实施例中,镜片也可为光致变色器件(例如光致变色膜)。例如,光致变色器件可采用光致变色材料制成,以使得光致变色器件受到一定波长的光激发后能够发生颜色变化。对于光致变色材料可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范围内采用现有技术中已存在的技术方案制作,不做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镜片也可为电致变色器件(例如电致变色膜)。例如,电致变色器件可采用电致变色材料制成。电致变色材料可为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和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中的一种。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可为三氧化钨。而有机电致变色材料可为聚噻吩类及其衍生物、紫罗精类、四硫富瓦烯、金属酞菁类化合物等中的一种。当然,对于电致变色材料可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范围内采用现有技术中已存在的技术方案制作,不做赘述。
电致变色器件可与头戴式设备100内部的控制系统40电连接,以实现对电致变色器件的控制。
在一实施例中,镜片可为波导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波导组件可包括光波导。头戴式设备100可通过波导组件例如光波导呈现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环境。在一实施例中,波导组件例如光波导可与头戴式设备100内部的控制系统40配合,呈现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环境。在一些实施例中,波导组件例如光波导可为平面光栅波导例如衍射光栅波导。
在一实施例中,镜片可为复合镜片。例如镜片设置有多个功能区。例如其中,功能区可为显示区、透光区、视力矫正区、电致/光致变色区、光波导区等中的一个。在一实施例中,复合镜片可与头戴式设备100内部的控制系统40配合,例如实现显示区(例如显示模组显示区及其他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显示形式的显示区)的图像显示,例如透光区透过光线,例如呈现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环境,例如视力矫正。在一些实施例中,透光区可为透明材料,也可以为开孔。可以理解地,在镜片设置显示区和透光区时,显示区和透光区可间隔设置。例如,显示区为显示模组显示区。当然,显示区和透光区也可重叠设置。即,透光区也可实现显示区的图像显示。
可以理解地,镜片例如第一镜片31、第二镜片32可以是将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实施例中的镜片进行组合形成的结构,不做赘述。
以镜片例如第一镜片31、第二镜片32为波导组件例如光波导为例,镜片例如第一镜片31、第二镜片32设置光耦合进光面及光耦合出光面。光耦合进光面和光耦合出光面连接在一起以形成光路。控制系统40发出的光线从光耦合进光面被耦合进入镜片中,在光路内传输,最后光线会在光耦合出光面处被耦合出镜片,射入佩戴者眼中并在视网膜上成像。
请参阅图3和图9,图9为图3所示实施例中第一支腿21与控制系统40配合的关系图。控制系统40可用于与镜片模组30配合,以实现镜片模组30的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电致/光致变色、图像显示、透光等功能中的一种。控制系统40可安装在支撑组件20例如第一支腿21、第二支腿22上。控制系统40可包括两个。例如,安装在第一支腿21上的第一控制系统41和安装在第二支腿22上的第二控制系统4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系统41可与第二控制系统42电连接、通讯连接。
控制系统40可包括电连接在一起的功能器件411、主板模组412、电池模组413和扬声器模组414。其中,电池模组413可为主板模组412、功能器件411及扬声器模组414的正常工作提供电能。主板模组412可用于控制功能器件411及扬声器模组414的正常运行。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镜片例如第一镜片31、第二镜片32与主板模组412电连接时,主板模组412可用于控制镜片例如第一镜片31、第二镜片32,以实现镜片例如第一镜片31、第二镜片32的显示功能、变色功能等。可以理解地,控制系统40还可包括其他器件,例如拾音器、指示灯、触摸屏、天线组件、蓝牙模块、散热组件、骨传导耳机(即弯折件27)等。
功能器件411可安装在第一壳体23例如第一安装空间230内,以通过连通孔例如第一连通孔114、第二连通孔124与镜片模组30例如第一镜片31、第二镜片32配合,实现镜片模组30例如第一镜片31、第二镜片32的光学功能、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图像显示等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功能器件411可为光机组件,用于发出光线,使光线在光耦合进光面耦进镜片例如第一镜片31、第二镜片32内,实现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功能器件411可为摄像模组,用于接收透过镜片例如第一镜片31、第二镜片32的光线,实现对外界光线的摄取。当然,在某些实施例中,摄像模组可直接接收不透过镜片例如第一镜片31、第二镜片32的光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模组可用于拍照、摄像,可用于为了实现头戴式设备100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功能而进行摄像,便于主板模组412对摄像模组摄取的图像进行处理,以呈现出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环境。
在一些实施例中,功能器件411可为灯,用于发出光线并射向外界。
主板模组412上可设置有处理器、传感器(例如霍尔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等电子元件,在此不作赘述。主板模组412可包括相互电连接的第一主板组件4121和第二主板组件4122。其中,第一主板组件4121安装在第一壳体23例如第一安装空间230内。第二主板组件4122安装在第二壳体24例如第二安装空间240。第二主板组件4122与挂载组件245例如电接口2452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主板组件4121可用于控制镜片例如第一镜片31、第二镜片32,以实现镜片例如第一镜片31、第二镜片32的显示功能、变色功能等。第一主板组件4121可用于控制功能器件411。第一主板组件4121可用于控制扬声器模组414。第二主板组件4122可用于控制电池模组413的充电与放电。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主板组件4121和第二主板组件4122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或为一体结构。
电池模组413安装在第三壳体25例如第二安装空间240内。扬声器模组414安装在第四壳体26例如第三安装空间260内,以通过穿孔2601传播声音。
可以理解地,第一控制系统41、第二控制系统42中的主板模组412、电池模组413、功能器件411及扬声器模组414等可按照预设设计分布在支撑组件20内,通过挂载组件245例如电接口2452实现与外部设备连接,通过功能器件411实现镜片模组30的功能。至于第一控制系统41、第二控制系统42中的主板模组412、电池模组413、功能器件411及扬声器模组414的布置位置可调。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若为了一同实现第一镜片31及第二镜片32各自的功能时,对应于第一镜片31的功能器件411可与对应于第二镜片32的功能器件411相同或不同。
可以理解地,本申请中的功能器件411例如光机组件及镜片等可组成近眼显示光学系统,当然近眼显示光学系统还可包括其他元件,并不仅限于光机组件及镜片。而安装近眼显示光学系统的设备例如头戴式设备100可被称为近眼显示光学设备。
请参阅图3和图10、图11,图10为图3所示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100在折叠状态时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3所示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100在折叠状态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中第一控制系统41中的功能器件411可为光机组件。第二控制系统42中的功能器件411可为摄像模组。第一镜片31可为光波导镜片。第二镜片32可为透明的显示模组,并与第二控制系统42电连接。第二控制系统42可控制第二镜片32显示信息。
图3中的头戴式设备100为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爆炸分解图。图10和图11中的头戴式设备100为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结构图,其中弯折件27已被取下,便于收纳。
请参阅图3、图4、图5、图10和图11,在转动件13转动时,可使得第一主体111与第二主体121层叠。第一镜片31与第二镜片32层叠设置。第一支腿21向第二支腿22一侧弯折,第二支腿22向第一支腿21一侧弯折。通过第一支腿21上的卡钩部262与第二支腿22上的卡扣部246卡扣连接,以形成环状结构。图10和图11中的第一镜片31与第二镜片32层叠,可使得镜框10的宽度降低,而环状结构也可佩戴在用户的肢体部位例如手腕、腿部等。并可通过第二镜片32进行信息显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通过电致变色器件(例如电致变色膜)形成背景,以提高第二镜片32的显示效果,使得用更好地查看佩戴在用户肢体部位例如手腕、腿部等的近眼显示设备。
本申请可使头戴式设备100多元化并且可以为产品带来更多功能及使用方法,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极致的体验。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方式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以及设备,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方式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镜框,用于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镜框包括第一安装框、第二安装框和转动件,所述转动件与所述第一安装框、所述第二安装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框和所述第二安装框可配置为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于所述转动件转动,以转动至所述第一安装框与所述第二安装框并排的展开状态,且可配置为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相对于所述转动件转动,以转动至所述第一安装框与所述第二安装框重叠的折叠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镜框还包括鼻托件,所述鼻托件与所述第二安装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框与所述第二安装框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鼻托件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框和所述第二安装框之间,所述第一安装框与所述第二安装框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鼻托件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框靠近所述第一安装框的部位上。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镜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框设置有与所述转动件转动连接的第一子枢接部和第二子枢接部,所述第一子枢接部和第二子枢接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安装框设置有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一安装框与所述第二安装框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臂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框远离所述第一安装框的一端,所述第一安装框与所述第二安装框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臂位于所述第一子枢接部和第二子枢接部之间。
4.一种头戴组件,用于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框及第二安装框、转动件以及第一支腿及第二支腿,所述转动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框、所述第二安装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腿与所述第一安装框连接,所述第二支腿与所述第二安装框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框和所述第二安装框可配置为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于所述转动件转动,以转动至所述第一安装框与所述第二安装框并排的展开状态,且可配置为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相对于所述转动件转动,以转动至所述第一安装框与所述第二安装框并排的展开状态,所述第一安装框与所述第二安装框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支腿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框远离所述第二安装框的一端,所述第二支腿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框远离所述第一安装框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腿可配置为向靠近所述第二支腿一侧弯折以处于弯折状态,且可配置为向远离所述第二支腿的一侧伸展以处于伸展状态,所述第二支腿可配置为向靠近所述第一支腿一侧弯折以处于弯折状态,且可配置为向远离所述第一支腿的一侧伸展以处于伸展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戴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支腿及第二支腿包括多个壳体,所述多个壳体依次相互连接,每一所述第一支腿及第二支腿中位于首端的壳体与所述第一安装框及第二安装框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支腿中相连接的两个壳体配置为相对转动并向远离所述第二支腿的一侧转动,可转动至所述第一支腿中相连接的两个壳体端部相抵接限位的抵接状态,所述第二支腿中相连接的两个壳体配置为相对转动并向远离所述第一支腿的一侧转动,可转动至所述第二支腿中相连接的两个壳体端部相抵接限位的抵接状态,所述第一支腿处于伸展状态时,所述第一支腿中任意相连接的两个壳体处于端部相抵接限位的抵接状态,所述第二支腿处于伸展状态时,所述第二支腿中任意相连接的两个壳体处于端部相抵接限位的抵接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相连接的两个壳体处于抵接状态时,所述相连接的两个壳体中两个壳体的延伸方向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头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腿远离所述第一安装框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支腿远离所述第二安装框的一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腿中位于末端的壳体包括壳体部以及与所述壳体部转动连接的卡钩部,所述第二支腿中的壳体在远离所述第一支腿的一侧设置有卡扣部,所述卡扣部用于与所述卡钩部卡扣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头戴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支腿及第二支腿还包括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用于与每一所述第一支腿及第二支腿中位于末端的壳体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头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为骨传导耳机。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相连接的两个壳体中的一个壳体设置第一转动部及第一磁性件,另一个壳体设置第二转动部及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第二转动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配置为磁连接,以维持所述相连接的两个壳体的抵接状态。
13.一种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式设备包括第一安装框、第二安装框、转动件、支撑组件以及镜片模组,所述镜片模组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框和/或所述第二安装框上,所述转动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框、所述第二安装框转动连接,所述支撑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框和所述第二安装框连接,以用于支撑所述头戴式设备所述第一安装框和所述第二安装框可配置为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于所述转动件转动,以转动至所述第一安装框与所述第二安装框并排的展开状态,且可配置为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相对于所述转动件转动,以转动至所述第一安装框与所述第二安装框并排的展开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设置有摄像模组,所述镜片模组包括第一镜片,所述摄像模组用于对透过所述第一镜片的光线进行接收,所述第一镜片用于显示图像。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设置有光机组件,所述镜片模组包括光波导,所述光波导用于接收所述光机组件发出的光线。
CN202220695965.7U 2022-03-28 2022-03-28 镜框、头戴组件及头戴式设备 Active CN2171128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95965.7U CN217112896U (zh) 2022-03-28 2022-03-28 镜框、头戴组件及头戴式设备
PCT/CN2022/140052 WO2023185115A1 (zh) 2022-03-28 2022-12-19 镜框、头戴组件及头戴式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95965.7U CN217112896U (zh) 2022-03-28 2022-03-28 镜框、头戴组件及头戴式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12896U true CN217112896U (zh) 2022-08-02

Family

ID=82605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95965.7U Active CN217112896U (zh) 2022-03-28 2022-03-28 镜框、头戴组件及头戴式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12896U (zh)
WO (1) WO202318511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85115A1 (zh) * 2022-03-28 2023-10-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镜框、头戴组件及头戴式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56278A1 (en) * 2005-05-15 2006-11-16 Amioka James M Eyewear Frame and Storage Mechanism
AU2014271418B2 (en) * 2013-05-31 2018-11-29 Ashleigh MCKEGG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ed to, eye glass frames
CN212379675U (zh) * 2020-04-08 2021-01-19 温州东瓯眼镜有限公司 一种tr90材质的可收纳便携眼镜
CN114236848B (zh) * 2021-12-29 2024-02-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挂载模组、外挂装置以及头戴式设备
CN217112896U (zh) * 2022-03-28 2022-08-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镜框、头戴组件及头戴式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85115A1 (zh) * 2022-03-28 2023-10-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镜框、头戴组件及头戴式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85115A1 (zh) 2023-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5509209A (ja) 入出力機構を有する着用可能な装置
JP2015521395A (ja) 入出力機構を有する着用可能な装置
CN217112896U (zh) 镜框、头戴组件及头戴式设备
WO2023173891A1 (zh) Ar眼镜组件
CN216351549U (zh) 一种ar眼镜
CN216696864U (zh) 松紧调节组件及头戴式设备
CN114236848B (zh) 挂载模组、外挂装置以及头戴式设备
CN105842849B (zh) 可佩带式显示设备
CN216351568U (zh) 眼镜用转轴装置和近眼显示眼镜
JP3371156B2 (ja) 眼鏡型視覚装置
CN209842265U (zh) 一种高倍率变焦穿戴设备
CN216310422U (zh) 电能传输设备及电能传输系统
CN216210239U (zh) 松紧调节件及头戴式设备
CN216351546U (zh) 松紧调节件及头戴式设备
CN216696865U (zh) 松紧调节组件及头戴式设备
WO2023040542A1 (zh) 头戴式设备
WO2023040484A1 (zh) 头戴式设备
CN114280789B (zh) 近眼显示光学系统及近眼显示光学设备
CN220154730U (zh) 一种挂脖式智能电子设备
WO2023279796A1 (zh) 头戴式设备
CN217404632U (zh) 一种观影眼镜
CN216310421U (zh) 头戴式设备
CN216696902U (zh) 镜框及头戴式设备
CN210427993U (zh) 智能眼镜
CN219039494U (zh) 眼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